CN211038663U - 隧道施工台车 - Google Patents

隧道施工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8663U
CN211038663U CN201922119222.6U CN201922119222U CN211038663U CN 211038663 U CN211038663 U CN 211038663U CN 201922119222 U CN201922119222 U CN 201922119222U CN 211038663 U CN211038663 U CN 211038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lateral
tunnel construction
main body
tro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92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继涛
肖赵谦
谢涛
董耀武
陈凯飞
王玥琦
王育珑
吴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Original Assignee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filed Critical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Priority to CN2019221192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8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8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8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台车,涉及隧道施工装置技术领域,用于沿隧道长度方向对隧道的内壁施工,包括台车主体、第一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台车主体侧向且向外延伸的侧向操作平台;侧向操作平台通过第一调节机构与台车主体活动连接,侧向操作平台能够沿垂直于隧道施工台车的移动方向运动。使用时,当隧道的宽度较大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以使侧向操作平台向远离所述台车主体的方向移动,当隧道的宽度较小时,可以向内收缩侧向操作平台,从而满足不同的现场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施工台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隧道施工宽度需要调整所述侧向操作平台的宽度,无需拆解后再重新制作,能够重复利用,节省施工时间。

Description

隧道施工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台车。
背景技术
在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在山区施工的情况,需要在山体上开挖隧道,随着人们对开挖隧道的了解和挖掘技术的改进,台阶法施工以其工作空间大和施工速度快的优点被广泛使用。
目前,隧道开挖的台车都是依据衬砌净轮廓制作台车,且都是通过焊接连接以形成固定的台架,现有方法制作的台车在其他尺寸的隧道中使用时会出现尺寸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难以重复使用,需要拆解后再重新制作,即浪费材料也增加劳动量,同时还影响施工的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台车,以解决现有台车在不同宽度的隧道中使用时会出现尺寸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难以重复使用,需要拆解后再重新制作,即浪费材料也增加劳动量,同时还影响施工的进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施工台车,包括台车主体、第一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侧向且向外延伸的侧向操作平台;
所述侧向操作平台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所述台车主体活动连接,所述侧向操作平台能够沿垂直于所述隧道施工台车的移动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侧向的套筒,所述侧向操作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套筒对应的滑杆,所述滑杆插装在所述套筒内,以使所述侧向操作平台相对于所述台车主体在所述滑杆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操作平台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的侧向的多个侧向操作子平台,且由所述台车主体的底部朝向其顶部方向,所述侧向操作子平台的宽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操作平台包括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和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这台车主体相对的侧面上;
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的宽度小于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台车主体包括门架平台,以及沿横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所述门架平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底部用于用轨道或者车轮连接;
所述门架平台上设置有主操作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立柱,以及多个间隔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第一纵梁;
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立柱,以及多个间隔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的第二纵梁;
所述门架平台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门架横梁,以及连接所述门架横梁的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门架纵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门架平台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沿纵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与所述门架平台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沿纵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上设置有第一爬梯,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与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二爬梯。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防护栏;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上设置有第二防护栏。
进一步的,一个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一外斜撑;另一个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二外斜撑;
一个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三外斜撑;另一个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四外斜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施工台车,包括台车主体、第一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侧向且向外延伸的侧向操作平台;所述侧向操作平台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所述台车主体活动连接,所述侧向操作平台能够沿垂直于所述隧道施工台车的移动方向运动。使用时,所述侧向操作平台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所述台车主体的侧向连接,当隧道的宽度较大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以使侧向操作平台向远离所述台车主体的方向移动,当隧道的宽度较小时,可以向内收缩侧向操作平台,从而满足不同的现场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施工台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隧道施工宽度需要调整所述侧向操作平台的宽度,无需拆解后再重新制作,能够重复利用,节省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施工平台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施工平台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施工平台的第一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10-第一支撑单元;111-第一立柱;112-第一纵梁;113-第一侧支撑;120-第二支撑单元;121-第二立柱;122-第二纵梁;123-第二侧支撑;130-门架平台;131-门架横梁;132-门架纵梁;140-第一支撑;150-第二支撑;200-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10-第一外斜撑;220-第二外斜撑;230-第一爬梯;240-第一防护栏;300-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10-第三外斜撑;320-第四外斜撑;330-第二爬梯;340-第二防护栏;400-主操作平台;410-主防护栏;510-滑杆;520-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施工台车,用于沿隧道长度方向对隧道的内壁施工,包括台车主体、第一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台车主体侧向且向外延伸的侧向操作平台。
侧向操作平台通过第一调节机构与台车主体活动连接,侧向操作平台能够沿垂直于隧道施工台车的移动方向运动。
使用时,侧向操作平台通过第一调节机构与台车主体的侧向连接,当隧道的宽度较大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以使侧向操作平台向远离所述台车主体的方向移动,当隧道的宽度较小时,可以向内收缩侧向操作平台,从而满足不同的现场施工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施工台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隧道施工宽度需要调整所述侧向操作平台的宽度,无需拆解后再重新制作,能够重复利用,节省施工时间。
如图3、图4所示,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台车主体侧向的套筒520,侧向操作平台上设置有与套筒520对应的滑杆510,滑杆510插装在套筒520内,以使侧向操作平台相对于台车主体在滑杆510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具体地,套筒520的一端与台车主体的外侧壁连接,侧向操作台包括滑杆510,滑杆510与套筒520滑动连接,以使侧向操作平台能够沿滑杆510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实现侧向操作平台在台车主体侧向上的展开与缩回,方便隧道施工台车适应不同的隧道宽度。
套筒520的数量为多个,沿纵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的侧壁上,侧向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多个与套筒520一一对应的滑杆510。
可选地,第一调节机构也可以为丝杠螺母机构,丝杠的一端与台车主体的侧壁连接,丝杠的另一端与螺母连接,侧向操作平台与螺母连接,以使侧向操作平台能够在丝杠的带动下沿垂直于隧道长度方向移动,从而满足不同隧道宽度的施工需求。
进一步地,侧向操作平台包括间隔设置在台车主体的侧向的多个侧向操作子平台,且由台车主体的底部朝向其顶部方向,侧向操作子平台的宽度逐渐减小。
具体地,沿竖直方向,可以设置多个侧向操作子平台,且多个侧向操作子平台间隔设置,用以满足隧道不同高度的施工,由底部朝向顶部方向,侧向操作子平台的宽度逐渐减小,与隧道的形状相对应,方便制作。
进一步地,侧向操作平台包括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和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台车主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台车主体相对的侧面上。
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的宽度小于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的宽度。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侧向操作平台包括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和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其中,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的数量为两个,设置在台车主体的两个侧面上,且关于台车主体对称设置。
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的数量也为两个,设置在台车主体的两个侧面上,且在隧道施工平台的移动方向上,关于台车主体对称设置。
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的高度大于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的高度,且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的伸出宽度小于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和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上均满铺钢筋网片。
进一步地,台车主体包括门架平台130,以及沿横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单元110和第二支撑单元120,门架平台130连接在第一支撑单元110和第二支撑单元120的顶部;第一支撑单元110和第二支撑单元120的底部用于用轨道或者车轮连接。
门架平台130上设置有主操作平台400。
具体地,台车主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单元110和第二支撑单元120,门架平台130连接在第一支撑单元110和第二支撑单元120的顶部,且门架平台130上安装有主操作平台400,以使工作人员可以站在其上进行施工作业。
主操作平台400包括多个沿横向设置的第一杆件和沿纵向设置的第二杆件,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相互交叉并连接,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上铺满钢筋网片,方便工作人员站立施工作业。
优选地,第一支撑单元110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立柱111,以及多个间隔设置且连接在第一立柱111之间的第一纵梁112。
第二支撑单元120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立柱121,以及多个间隔设置且连接在第二立柱121之间的第二纵梁122。
门架平台130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门架横梁131,以及连接所述门架横梁131的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门架纵梁132。
具体地,第一立柱111、第二立柱121和门架横梁131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立柱111之间通过多个第一纵梁112连接,且两个第一立柱111之间设置有第一侧支撑113,第一侧支撑1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第一立柱111连接。多个第二立柱121之间通过多个第二纵梁122连接,且两个第二立柱121之间设置有第二侧支撑123,第二侧支撑1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第二立柱121连接;多个门架横梁131之间通过多个门架纵梁132连接,以形成台车主体。
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11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立柱111之间通过三个第一纵梁112连接,以形成第一支撑单元110。
第二立柱12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二立柱121之间通过三个第二纵梁122连接,以形成第二支撑单元120。
门架横梁13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门架横梁131之间通过四个门架纵梁132连接,以形成门架平台130。第一立柱111连接在门架横梁131的一端,第二立柱121连接在门架横梁131的另一端。
优选地,第一支撑单元110与门架平台130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140,多个第一支撑140沿纵向间隔设置。
第二支撑单元120与所述门架平台130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150,多个所述第二支撑150沿纵向间隔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支撑113连接在第一立柱111和门架纵梁132之间;第二侧支撑123连接在第二立柱121和门架纵梁132之间,用于支撑门架平台130,保护施工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上设置有第一爬梯230,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与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之间设置有第二爬梯330。
具体地,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上下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和主操作平台400,本实施例中,在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与地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爬梯230,在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与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之间设置有第二爬梯330。
第一爬梯230与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连接,第二爬梯330与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连接,能够随着操作平台的展开和收缩而移动。
优选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上设置有第一防护栏240;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上设置有第二防护栏340。
具体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和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上沿纵向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栏,防护栏上满挂安全网,还可以设置有安全标语。
主操作平台400沿纵向的一侧也设置有主防护栏410,主防护栏410上满挂安全网,还可以设置有反光条、警示带、安全标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防护栏240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沿纵向上的两侧;第二防护栏340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沿纵向上的两侧;主防护栏410也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主操作平台400沿纵向上的两侧。
优选地,一个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与第一支撑单元110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一外斜撑210;另一个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与第二支撑单元120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二外斜撑22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斜撑210设置在与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连接的套筒520和第一立柱111之间,且分别与套向外壁和第一立柱111连接;第二外斜撑220设置在套筒520和第二立柱121之间,且分别与套向外壁和第二立柱121连接,用于支撑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200。
一个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与第一支撑单元110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三外斜撑310;另一个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与第二支撑单元120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四外斜撑32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三外斜撑310设置在与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连接的套筒520和第一立柱111之间,且分别与套向外壁和第一立柱111连接;第二外斜撑220设置在套筒520和第二立柱121之间,且分别与套向外壁和第二立柱121连接,用于支撑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30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施工台车,用于沿隧道长度方向对隧道的内壁施工,包括台车主体、第一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侧向且向外延伸的侧向操作平台;所述侧向操作平台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所述台车主体活动连接,所述侧向操作平台能够沿垂直于所述隧道施工台车的移动方向运动。使用时,所述侧向操作平台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所述台车主体的侧向连接,当隧道的宽度较大时,可以向外拉伸侧向操作平台,当隧道的宽度较小时,可以向内收缩侧向操作平台,从而满足不同的现场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施工台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隧道施工宽度需要调整所述侧向操作平台的宽度,无需拆解后再重新制作,能够重复利用,节省施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施工台车具有以下优点:
1、台车截面较小、重量减轻、移动方便、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以快速完成隧道掌子面开挖的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开挖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台车安全系数高、一车多用、采用不同高度及可伸展式的多级操作平台相互组合使用范围广、可满足不同等级围岩高度、宽度的施工需要,整体技术经济效益较高。
3、各个作业平台上都增加了安全防护装置,极大程度降低了隧道施工时的安全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主体、第一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侧向且向外延伸的侧向操作平台;
所述侧向操作平台通过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所述台车主体活动连接,所述侧向操作平台能够沿垂直于所述隧道施工台车的移动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侧向的套筒,所述侧向操作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套筒对应的滑杆,所述滑杆插装在所述套筒内,以使所述侧向操作平台相对于所述台车主体在所述滑杆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操作平台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的侧向的多个侧向操作子平台,且由所述台车主体的底部朝向其顶部方向,所述侧向操作子平台的宽度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操作平台包括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和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台车主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这台车主体相对的侧面上;
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的宽度小于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主体包括门架平台,以及沿横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所述门架平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底部用于用轨道或者车轮连接;
所述门架平台上设置有主操作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立柱,以及多个间隔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第一纵梁;
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立柱,以及多个间隔设置且连接在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的第二纵梁;
所述门架平台包括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门架横梁,以及连接所述门架横梁的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门架纵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门架平台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沿纵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与所述门架平台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沿纵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上设置有第一爬梯,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与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二爬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防护栏;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上设置有第二防护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一外斜撑;另一个所述一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二外斜撑;
一个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三外斜撑;另一个所述二级侧向操作子平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第四外斜撑。
CN201922119222.6U 2019-11-29 2019-11-29 隧道施工台车 Active CN211038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9222.6U CN211038663U (zh) 2019-11-29 2019-11-29 隧道施工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9222.6U CN211038663U (zh) 2019-11-29 2019-11-29 隧道施工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8663U true CN211038663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3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9222.6U Active CN211038663U (zh) 2019-11-29 2019-11-29 隧道施工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86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9019A (zh) * 2022-09-19 2022-10-18 吉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防水施工用智能移动施工平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9019A (zh) * 2022-09-19 2022-10-18 吉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防水施工用智能移动施工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69796U (zh) 隧道多功能作业平台
CN211038663U (zh) 隧道施工台车
CN209761445U (zh) 一种可调式模块化可行走的隧道凿岩台架
CN219865072U (zh) 一种新型履带式龙门支护装置
CN209523118U (zh) 一种用于桥梁下方排水管安装的移动式安全吊篮
CN208564560U (zh) 盾构隧道施工门架
CN210686000U (zh) 一种洞室施工作业台车
CN214247352U (zh)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机械化护拱台车
CN212837823U (zh) 一种明挖隧道边墙施工台车
CN210263847U (zh) 一种跨设在地铁u型槽上的移动式施工平台
CN212054710U (zh) 一种可调式隧道施工台架
CN109798139A (zh) 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874433U (zh) 一种组拼式整体移动操作架
CN214035663U (zh) 一种车载式钻孔钢模台车装置
CN113309008A (zh) 一种钢箱梁临时支架施工安全作业平台
CN203755178U (zh) 一种新型超宽大跨异性钢拱桥建造设备
KR102589977B1 (ko) 데크로드 시공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시공되는 데크로드
CN216690455U (zh) 一种基坑作业安全防护支架
CN219710914U (zh) 一种可伸缩的移动平台
CN219952623U (zh) 一种预制楼梯操作平台
CN216110747U (zh) 一种组合式隧道多功能作业台架
CN221029655U (zh) 一种行走式混凝土护栏外观修饰作业平台
CN218347389U (zh) 用于隧道全断面轮式开挖台架结构
CN219012621U (zh)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移动作业平台
CN110284904A (zh) 一种衬砌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9

Address after: 100020 Beijing, Guanzhuang, Chaoyang District, Zhou

Patentee after: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OF CCCC

Address before: 101100 Beijing City, Tongzhou District Road No. 568 Building No. 1 Xu

Patentee before: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OF CCC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