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8139A - 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8139A
CN109798139A CN201910099284.7A CN201910099284A CN109798139A CN 109798139 A CN109798139 A CN 109798139A CN 201910099284 A CN201910099284 A CN 201910099284A CN 109798139 A CN109798139 A CN 109798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jack
girder
solution cavity
steel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92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8139B (zh
Inventor
刘同江
孙亚飞
王献伟
隋渤海
朱桂利
于明洋
周中财
赵秋林
朵生君
吴从洲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92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98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8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8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8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8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框架柱、主梁、次梁和防护网;框架柱包括多个,每个框架柱包括多个依次相间连接在一起的I型钢管和II型钢管;I型钢管为框架柱接头段,II型钢管为框架柱接长段;每个I型钢管上设有连接件;主梁水平设置,主梁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框架柱上的连接件,将各个框架柱连接成一个整体,位于顶层的主梁之间通过所述的次梁连接;防护网设置次梁和主梁形成的空间内。本发明提出的框架结构是由散装标准件拼装组成,成型速度快,安全稳定性高,又方便拆卸,能够有效地保证高处危险下的作业人员安全,在保证巨型溶洞内施工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地下工程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广,且多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高铁修建过程中往往非桥即隧,路面工程通常较少。隧道施工中难免会遇到正处于发展或衰退阶段的巨型溶洞,这类溶洞通常空间体量大,四壁危岩体众多,顶板不稳定,落石风险极大,这些危险严重威胁溶洞内作业的设备和人员安全。因此,溶洞处理前需开挖施工支洞进入溶洞底部,对溶洞底部堆积体进行处理,对溶洞进行全面的支顶护壁加固和作业安全临时防护等,做到小块落石可抵抗,大块落石不发生,确保溶洞整体稳定、隧道施工期及运营期工作人员和设备安全。但由于进入巨型溶洞的施工支洞洞口小,溶洞内施工条件复杂,大型起吊等设备无法进入溶洞,即便进入也很难安装固定,如此导致溶洞内作业平台搭设、安全防护结构及加固施工作用等工作难以进行,同时不正确吊装还有可能碰触洞顶或侧壁引发围岩受外力掉落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巨型溶洞内组装的防护结构,且该防护结构不需要大型起吊设备,同时为降低施工风险,防护结构应能够快速安装成型并具备高强度落石防护能力,以此保证溶洞内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包括多个框架柱、主梁、次梁和防护网;
框架柱底部支撑在溶洞底面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上,框架柱顶部支撑在溶洞顶板,由此保证顶板稳定;每个框架柱包括多个依次相间连接在一起的I型钢管和II型钢管;所述的I型钢管为框架柱接头段,II型钢管为框架柱接长段;每个I型钢管上设有连接件;
所述的主梁水平双向设置,主梁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框架柱的连接件上,主梁将各个框架柱连接成一个整体框架结构,框架顶层的主梁通过次梁连接,次梁型号低于主梁,防护网覆盖在次梁上方。
所述防护网为柔性网,全覆盖框架结构,距离溶洞顶板1~2m,多层网无缝连接,可以防御溶洞落石,保护下方施工人员和设备。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I型钢管和II型钢管的直径一致,长度不一,具体尺寸视现场承载情况而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I型钢管和II型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支护溶洞,支护承载力高,安全稳定性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主梁、次梁均为H型钢梁,主梁型号高于次梁型号,主梁腹板端头留设有与所述连接件相对应的螺栓孔;所述次梁的翼缘上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次梁和主梁。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由施工支洞进入溶洞底部,对溶洞底部进行处理,平整地面,放线布设要求防护区内框架柱的安装点;
第二步,在安装点设置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基础尺寸、高度及配筋根据框架柱设计承载力计算。
第三步,连接I型钢管和主梁,连接主梁与次梁;多个I型钢管、主梁和次梁连接在一起后形成顶层框架,然后在顶层框架上设置防护网;
第四步,在每个I型钢管两侧设置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的顶部顶住主梁,准备顶升工作;
第五步,启动第一千斤顶或者第二千斤顶,采用千斤顶和垫块组合的顶升工艺,多个第一或第二千斤顶协同工作,同时顶升整个顶层框架,顶升过程中控制顶升垂直度;
第六步,顶层框架顶升到位后在每个I型钢管的底部连接II型钢管,在II型钢管下部再连接I型钢管,撤除两侧千斤顶上的垫块,并用主梁连接相邻的I型钢管,连接完成后,准备下一层顶升工作,按照相同的方法依次安装每一层;直到最底层的框架柱底部作用在筏板基础上,然后通过接顶工艺使框架柱顶支撑溶洞顶板,形成对巨型溶洞内要求防护区域的整体支防。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1的具体方法是:清除溶洞底部障碍物并平整场地,浇筑混凝土施作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基础预埋钢板并预留螺栓孔;I型钢管底部与基础做植栓锚固连接,使顶升结构和框架结构有稳定着力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6中的I型钢管底部(即框架柱底部)与筏板基础做植栓锚固连接,使顶升结构和框架结构有稳定着力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网包括三层,底层为密目网,中层为小孔布鲁克网,上层为大孔布鲁克网,有效预防溶洞内大、小块径落石风险;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框架周边和顶部通过作业通道提供给施工人员进行四壁和洞顶加固防护工作的施工平台。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四步的工作过程如下:
先同时启动第一千斤顶,使第一千斤顶同时升高一定的距离,此时顶层框架也升高一定的距离,第二千斤顶与顶层框架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然后将第一层垫块放在第二千斤顶与顶层框架之间,第一层垫块支撑顶层框架;
然后,第一千斤顶回缩到起始位置,第一千斤顶与与顶层框架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此时在第一千斤顶与顶层框架之间再设置第一层垫块;
启动所有的第二千斤顶,顶层框架又升高一定的距离,第一千斤顶顶部的第一层垫块与顶层框架之间形成间隙;然后将第二层垫块放在第一层垫块与顶层框架之间,第二层垫块垫块支撑顶层框架;然后再回缩第二千斤顶,在第二千斤顶的第一层垫块与顶层框架之间再设置第二层垫块;依次循环;直到顶层框架升到设定的位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千斤顶的顶杆和第二千斤顶的顶杆上焊接有连接钢板,用于连接垫块,控制顶升垂直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垫块为方形钢块,上下两端焊有连接钢板,用于顶升作业中垫块之间的相互连接,以及垫块与千斤顶之间的连接,控制框架顶升垂直度,避免倾斜倒塌现象发生。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由于巨型溶洞顶板高度不一,依据要求防护区域的顶板形状,设计框架柱高度,当整体框架结构成型后,并不是所有的顶层框架柱都接触溶洞顶部,因此,本发明采用接顶工艺进行接顶,具体的:
在框架柱顶部设有伸缩式接头;所述的伸缩接头插入到框架柱顶部,伸缩接头顶部焊接有钢板,并在周边设加强肋板;框架柱两侧对称放置千斤顶,千斤顶安装在顶层的主梁上,千斤顶用于顶升伸缩接头,根据距离溶洞顶部距离分别顶升所需高度,使伸缩接头接顶,并采用抱箍卡紧接头,防止接头下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出的框架结构是由多种分体标准件拼装组成,成型速度快,安全稳定性高,又方便拆卸,构件可以重复利用,能够有效地保证巨型溶洞不稳定顶板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在保证巨型溶洞内施工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本发明中框架柱、主梁连接后,先铺设防护网后进行顶升工作,防护网为3层结构,可有效拦截顶部大、小块径落石,作业人员一直处于防护网下施工,能够有效地保证高处危险下的作业人员安全,对隧道工程的安全快速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3.框架结构由框架柱和主梁、次梁等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构件运输方便,通过顶升工艺顶升接高,施工简单且无需大型设备吊装架设。
4.框架结构可根据巨型溶洞空间增加层数和榀数,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又可作永久支护,支护承载力高,安全稳定性好。
5.框架周边和顶部通过作业通道提供给施工人员进行四壁和洞顶加固防护工作的施工平台。
6.本发明提出的施工方法,安全可靠,且不受现有千斤顶顶升量程的限制,可以满足不同高度的框架结构的施工要求,也特别适合于巨型溶洞的施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一榀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框架柱的I型钢管结构图;
图3为框架柱的II型钢管结构图
图4为挂网环大样图;
图5为顶升过程示意图;
图6为框架柱接顶施工方法;
图7为一榀整体框架支防效果图;
图中:1-框架柱;2-框架主梁;3-次梁;4-防护网;5-千斤顶;6-垫块;7-I型钢管,8-连接件,9-II型钢管,10-框架柱顶部伸缩头,11-顶部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发明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解释部分:本发明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的隧道施工中难免会遇到正处于发展或衰退阶段的巨型溶洞,溶洞空间大,四壁危岩体众多,顶板不稳定,落石风险极大,这些危险严重威胁溶洞内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因此,溶洞处理前需开挖施工支洞进入溶洞底部,对溶洞底部堆积体进行处理,对溶洞进行全面的高强度的顶板支顶、四壁加固及作业安全防护,做到小块落石可抵抗,大块落石不发生,才能确保溶洞整体稳定、施工及铁路运营期间人员和设备安全。但由于施工支洞洞口小,施工条件复杂,设备(如吊车)进入困难,进而出现作业支架难以搭设,防护工作难以进行等问题,且支架从下往上搭设过程中也可能遭受溶洞顶部和侧壁落石对作业人员造成的危险。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内的防护结构及新的施工工艺使结构快速成型来保证溶洞内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顶升施工方法,其关键点为框架结构和框架顶升工艺,其中框架结构由钢管和H型钢等构件组成,采用千斤顶和垫块组合的顶升工艺逐层顶升接高,最终形成巨型溶洞内的支防体系。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框架结构设计包括多个框架柱、多个主梁、多个次梁和一个防护网;框架柱底部支撑在溶洞底面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上,框架柱顶部支撑在溶洞顶板,由此保证顶板稳定;
每个框架柱包括多个依次相间连接在一起的I型钢管和II型钢管;所述的I型钢管为框架柱接头段,II型钢管为框架柱接长段;每个I型钢管上设有连接件;
所述的主梁水平双向设置,主梁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框架柱的连接件上,主梁将各个框架柱连接成一个整体框架结构,框架顶层的主梁通过次梁连接,次梁型号低于主梁,防护网覆盖在次梁上方。
框架结构由框架柱和主梁、次梁等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构件运输方便,通过顶升工艺顶升接高,施工简单且无需大型设备吊装架设。框架结构可根据巨型溶洞空间增加层数和榀数,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又可作永久支护,支护承载力高,安全稳定性好。
具体结构如下:
框架柱1由多段圆形钢管拼接而成,分别为I型钢管7和II型钢管9,I型钢管7和II型钢管9均可标准化生产;I型钢管7为框架柱接头段,II型钢管9为框架柱接长段;I型钢管7和II型钢管9的直径一致,长度不一,具体尺寸视现场承载情况而定,在此不进行限定。
钢管作为框架柱支撑强度高,后期若将框架结构作为永久支护,又可向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支护溶洞,支护承载力高,安全稳定性好。
钢管与主梁的连接形式可以为“丄”字型连接、“十”字型连接和“L”型连接等连接形式,I型钢管作为框架连接节点,根据连接需要在管侧焊接相应数量的连接板,焊接形式同样可分为“丄”字型焊接、“十”字型焊接和“L”型焊接,用于连接纵横框架H型钢梁,上、下端用于连接II型钢管,两种连接方式均为螺栓连接;
I、II型钢管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其中I型钢管仅展示“十”字型焊接形式。
本实施例中框架主、次梁均为H型钢梁,型号不一致,次梁的型号小于主梁的型号;框架主梁腹板端头留设有与I型钢管连接板相对应的螺栓孔,顶层框架梁翼缘上也留有螺栓孔,用于连接次梁型钢和螺栓连接挂网环挂设防护网。
本实施例中的防护网是直接承受落石冲击的构件,依靠自身的弹塑性变形来吸收落石的冲击能量;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网设计为3层结构,底层为密目网,中层为小孔布鲁克网,上层为大孔布鲁克网,防护网通过挂网环挂设于框架梁之上。其中挂网环的结构如图4所示。本发明中框架柱、主梁连接后,先铺设防护网后进行顶升工作,防护网为3层结构,可有效拦截顶部大、小块径落石,作业人员一直处于防护网下施工,能够有效地保证高处危险下的作业人员安全,对隧道工程的安全快速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发明提出的框架结构是由散装标准件拼装组成,成型速度快,安全稳定性高,又方便拆卸,构件还可重复利用,能够有效地保证高处危险下的作业人员安全,框架结构上搭设施工通道又可以为四壁和洞顶防护作业人员提供可靠的施工平台,在保证巨型溶洞内施工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框架结构进行具体施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由施工支洞进入溶洞底部,清除溶洞底部障碍物并平整场地,浇筑混凝土施作独立基础或者筏板基础,基础预埋钢板并预留螺栓孔,框架柱底部与基础做植栓锚固连接;使顶升结构和框架结构有稳定着力点;
第二步,采用螺栓连接I型钢管和主梁形成顶层框架,框架上螺栓连接H型钢次梁,然后用挂网环挂设3层防护网,底层为密目网(建筑外墙安全防护网),中层为小孔布鲁克网,上层为大孔布鲁克网,有效预防溶洞内大、小块径落石风险;
第三步,将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采用钢筋植入基础的方式固定在框架梁底部,且位于框架柱两侧,准备顶升工作;顶升施工前精确测量每榀框架断面,保证结构处于同一水平面;
第四步,启动第一千斤顶或第二千斤顶,采用千斤顶和垫块组合的顶升工艺,多个第一或第二千斤顶协同工作;同时顶升所有框架结构,顶升过程中全站仪辅助控制顶升垂直度;
第五步,顶层框架顶升到位后依次接长II型钢管和标准层I型钢管,撤除两侧千斤顶上的垫块,并及时连接标准层H型钢梁,准备下一层顶升工作。
依次循环顶升框架结构标准层、首层。最终框架结构柱基作用在基础上,通过接顶工艺使柱顶支撑溶洞顶板,形成对巨型溶洞内要求防护区域的整体支防。
第六步,框架周边和顶部通过作业通道提供给施工人员进行四壁和洞顶加固防护工作的施工平台。
上述第四步中,框架顶升方法如下:
由于巨型溶洞内设备(吊车等)难以进入,造成支架搭设困难,需要一种新的顶升工艺来进行框架结构的顶升接高工作。
液压千斤顶分为第一液压千斤顶和第二液压千斤顶,分别布置于框架柱左右两侧,两种千斤顶采用钢筋植入基础的方式固定在框架柱底部,千斤顶顶杆上焊接有连接钢板,用于连接垫块,控制顶升垂直度。
垫块采用方形钢块,垫块的上下两端焊有连接钢板,用于顶升作业中的相互连接接高,通过螺栓连接来控制框架顶升垂直度,避免倾斜倒塌现象发生。
顶升作业时,同时启动所有的第一液压千斤顶,第一液压千斤顶开始顶升顶层框架至可放入垫块高度,在第二液压千斤顶上部放入第一层垫块并于千斤顶顶部连接板螺栓连接,然后,第一液压千斤顶回油缩回顶杆,再在第一液压千斤顶顶部放入第一层垫块;随后顶升第二液压千斤顶至可放入垫块高度,在第一液压千斤顶侧放入第二层垫块,第二液压千斤回油缩回顶杆,放入第二层垫块,垫块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如此循环交替完成框架顶升接高工作。
顶层框架顶升到位后依次接长II型钢管和标准层I型钢管,撤除两侧千斤顶上的垫块,并及时连接标准层H型钢梁,准备下一层顶升工作。
顶升过程中通过垫块与千斤顶螺栓连接、垫块与垫块螺栓连接和全站仪辅助监测等措施控制顶升垂直度。
上述的顶升的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框架柱接顶方法,具体如下:
由于巨型溶洞顶板高度不一,依据要求防护区域的顶板形状,设计框架柱高度,当整体框架结构成型后,并不是所有的顶层框架柱都接触溶洞顶部,所以需要框架柱接顶方法使所有框架柱接顶。
顶层I型钢管内插入伸缩接头,伸缩接头上部焊接有钢板,并在周边设加强肋板。柱端两侧对称放置千斤顶于框架梁上,千斤顶顶升伸缩接头,根据距离溶洞顶部距离分别顶升所需高度,使框架柱接顶,并采用抱箍卡紧接头,防止接头下落,抱箍分两半,采用螺栓连接。框架柱接顶方法如图6所示。
如图7所示,为一榀整体框架支防效果图,根据支防区溶洞顶部高度不同,设计不同的框架层数,最后各框架柱距离溶洞顶部1m范围内采用该方法使柱顶接顶,最终形成框架结构柱基作用在基础上,柱顶支撑溶洞顶板的支防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施工方法,安全可靠,且不受现有千斤顶顶升量程的限制,可以满足不同高度的框架结构的施工要求,也特别适合于巨型溶洞的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框架柱、主梁、次梁和防护网;
框架柱底部支撑在溶洞底面的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上,框架柱顶部支撑在溶洞顶板;每个框架柱包括多个依次相间连接在一起的I型钢管和II型钢管;所述的I型钢管为框架柱接头段,II型钢管为框架柱接长段;每个I型钢管上设有连接件;
所述的主梁水平双向设置,主梁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框架柱的连接件上,主梁将各个框架柱连接成一个整体框架结构,框架顶层的主梁通过次梁连接,次梁型号低于主梁,防护网覆盖在次梁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型钢管和II型钢管的直径相同,长度不同;
进一步的,在I型钢管和II型钢管内浇筑有混凝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网包括三层,底层为密目网,中层为小孔布鲁克网,上层为大孔布鲁克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梁、次梁均为H型钢梁,主梁型号高于次梁型号,主梁腹板端头留设有与所述连接件相对应的螺栓孔;所述次梁的翼缘上也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次梁和主梁。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由施工支洞进入溶洞底部,对溶洞底部进行处理,平整地面,放线布设要求防护区内框架柱的安装点;
第二步,在安装点设置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基础尺寸、高度及配筋根据框架柱设计承载力计算。
第三步,连接I型钢管和主梁,连接主梁与次梁;多个I型钢管、主梁和次梁连接在一起后形成顶层框架,然后在顶层框架上设置防护网;
第四步,在每个I型钢管两侧设置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的顶部顶住主梁,准备顶升工作;
第五步,启动第一千斤顶或者第二千斤顶,采用千斤顶和垫块组合的顶升工艺,多个第一或第二千斤顶协同工作,同时顶升整个顶层框架,顶升过程中控制顶升垂直度;
第六步,顶层框架顶升到位后在每个I型钢管的底部连接II型钢管,在II型钢管下部再连接I型钢管,撤除两侧千斤顶上的垫块,并用主梁连接相邻的I型钢管,连接完成后,准备下一层顶升工作,按照相同的方法依次安装每一层;直到最底层的框架柱底部作用在筏板基础上,然后通过接顶工艺使框架柱顶支撑溶洞顶板,形成对巨型溶洞内要求防护区域的整体支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的具体方法是:清除溶洞底部障碍物并平整场地,浇筑混凝土施作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基础预埋钢板并预留螺栓孔;I型钢管底部与筏板基础做植栓锚固连接,使顶升结构和框架结构有稳定着力点。
7.如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的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步的工作过程如下:
先同时启动第一千斤顶,使第一千斤顶同时升高一定的距离,然后将第一层垫块放在第二千斤顶与顶层框架之间,第一层垫块支撑顶层框架;
然后,第一千斤顶回缩到起始位置,在第一千斤顶与顶层框架之间再设置第一层垫块;
启动所有的第二千斤顶,顶层框架又升高一定的距离,第一千斤顶顶部的第一层垫块与顶层框架之间形成间隙;然后将第二层垫块放在第一层垫块与顶层框架之间,第二层垫块垫块支撑顶层框架;
然后再回缩第二千斤顶,在第二千斤顶的第一层垫块与顶层框架之间再设置第二层垫块;依次循环;直到顶层框架升到设定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千斤顶的顶杆和第二千斤顶的顶杆上焊接有连接钢板,用于连接垫块,控制顶升垂直度。
9.如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的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垫块为方形钢块,上下两端焊有连接钢板,用于顶升作业中垫块之间的相互连接、以及垫块与千斤顶之间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的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顶工艺是指:在框架柱顶部设有伸缩式接头;所述的伸缩接头插入到框架柱顶部,伸缩接头顶部焊接有钢板,并在周边设加强肋板;框架柱两侧对称放置千斤顶,千斤顶安装在顶层的主梁上,千斤顶用于顶升伸缩接头,根据距离溶洞顶部距离分别顶升所需高度,使伸缩接头接顶,并采用抱箍卡紧接头,防止接头下落。
CN201910099284.7A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9798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9284.7A CN109798139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9284.7A CN109798139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8139A true CN109798139A (zh) 2019-05-24
CN109798139B CN109798139B (zh) 2020-04-17

Family

ID=66560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9284.7A Active CN109798139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981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9929A (zh) * 2019-12-29 2020-05-08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超高岩溶空洞隧道格构式防落石结构及构筑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2099A (ja) * 1991-08-21 1993-03-02 Teikoku Sen I Co Ltd 防護用簡易構造物
CN201221206Y (zh) * 2008-07-02 2009-04-15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防电防护棚架
US20120282041A1 (en) * 2011-05-06 2012-11-08 Breedlove John J Yieldable cambered arch support assembly
CN203684713U (zh) * 2013-06-07 2014-07-02 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定型化快装单元式防护棚
CN107795133A (zh) * 2017-11-30 2018-03-13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防护框架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109184759A (zh) * 2018-10-24 2019-01-11 梅茜 一种矿山隧道支护装置
CN208415125U (zh) * 2018-07-12 2019-01-22 衡水奇佳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钢波纹板柔性防护网复合结构棚洞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2099A (ja) * 1991-08-21 1993-03-02 Teikoku Sen I Co Ltd 防護用簡易構造物
CN201221206Y (zh) * 2008-07-02 2009-04-15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防电防护棚架
US20120282041A1 (en) * 2011-05-06 2012-11-08 Breedlove John J Yieldable cambered arch support assembly
CN203684713U (zh) * 2013-06-07 2014-07-02 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定型化快装单元式防护棚
CN107795133A (zh) * 2017-11-30 2018-03-13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防护框架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08415125U (zh) * 2018-07-12 2019-01-22 衡水奇佳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钢波纹板柔性防护网复合结构棚洞
CN109184759A (zh) * 2018-10-24 2019-01-11 梅茜 一种矿山隧道支护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顾伟: "隧道穿越巨型溶洞施工安全防护技术", 《价值工程》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9929A (zh) * 2019-12-29 2020-05-08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超高岩溶空洞隧道格构式防落石结构及构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8139B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0393B (zh) 一种大型混凝土罐穹顶可爬升高支模支撑体系及安装方法
CN108561156B (zh) 分离式隧道换拱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20145B (zh) 一种暗挖隧道初期支护调坡换拱施工方法
CN107246016B (zh) 一种适用于基坑工程的吊挂式内支撑系统及基坑施工方法
CN107191000A (zh) 高度可伸缩调节的临时支撑加固组合钢结构
CN112252698A (zh) 一种超高层大悬挑钢桁架施工平台
US9683338B2 (en) Form travell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works
CN110965558A (zh) 一种大跨度狭长型基坑支护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09798139A (zh) 一种适用于巨型溶洞防护的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971110A (zh) 消防连廊钢结构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CN112049019B (zh) 复杂三维变截面拱肋精确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323627A (zh) 既有铁路便桥施工中框架式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
KR100816493B1 (ko) 수직터널 콘크리트 주벽 성형용 슬립폼과 그 콘크리트 주벽시공방법
CN206942191U (zh) 一种高度可伸缩调节的临时支撑加固组合钢结构
CN104533106A (zh) 单层立体预制随基坑开挖装配下沉式施工爬梯及施工方法
CN212837823U (zh) 一种明挖隧道边墙施工台车
CN210439678U (zh) 一种大型混凝土罐穹顶可爬升高支模支撑体系
CN204591280U (zh) 一种用于管幕顶管施工的移动平台结构
CN214786467U (zh) 一种大尺寸烟囱翻模施工系统
CN112609578A (zh) 一种斜拉桥桥塔墩顶段钢桁梁的安装方法
CN216428010U (zh) 一种匝道桥现浇梁支架
CN109798135B (zh) 一种满堂支架防护系统及其支护方法
CN112253184B (zh) 输水隧洞仰拱衬砌快速封闭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8316119A (zh) 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天桥
CN212375729U (zh) 既有铁路便桥施工中框架式施工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