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8015U - 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8015U
CN211038015U CN201921407940.7U CN201921407940U CN211038015U CN 211038015 U CN211038015 U CN 211038015U CN 201921407940 U CN201921407940 U CN 201921407940U CN 211038015 U CN211038015 U CN 211038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arking
horizontal
lift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79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振龙
蒋海臣
冉亚兵
李明
祝宇鹏
程亚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4079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8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8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8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包括:由多个停车室为单元组装而成的停车架、实现竖直和水平方向运动的升降框架和水平框架、运载车辆的AGV小车、给停车场供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外挂式水平框架和AGV小车的运载方式,节省了传统立体车库的运载装置占用的空间,在存取车时最大限度不影响经过的行人车辆;智能化的运作方式,使存取车更高效;可自适应调节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节省了能源消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立体车库效率低、不节能、不够智能、占用空间大、不易转移和安装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式立体停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庞大,停车问题日益突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市,使得城市停车场不堪重负;旅游景区、会展中心、大型集会区、火车站等地方难以承受突然增大的停车量,急需多车位、容易安装拆卸和快速转移的停车场;科技日益发展的未来,需要更加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率停车场。
立体停车场是很好的解决方案,目前的立体停车场主要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建造费用高、施工难度大、不能转移、体积庞大。此外还有钢架结构的立体停车场,这类停车场多采用焊接固定,拆卸和转移困难,并且这类停车场需要给车辆的升降和平动留出空间,导致占地面积大,其要么是敞开式的要么是全封闭式的,敞开式的立体停车场使边缘的车辆被斜射的太阳暴晒,下雨时停车场内部湿度高,会降低车辆零部件寿命;全封闭式的立体停车场在夏天时,热量堆积使内部温度很高,不仅造成车内温度高,而且对车身表漆也有一定影响。
有的立体停车场在存取车时需要移动一部分甚至全部车辆,效率低、能耗能大、运动系统复杂。有的立体停车场设置在地面之下,存取车时让其升出地面,这种方式破坏平整路面、车库潮湿、雨雪容易倒灌。还有一些双层双车位的微型立体停车场,这类停车场不能大规模停车,空间利用率低。
目前的立体停车场的电力基本上是靠外部供应,其自身不能自给自足,不益于节能减排,并且当对立体停车场转移时,需对电路进行重新布设,工作繁琐。现有的立体停车场均为单个运营,信息难以共享,司机寻找停车位困难,未能做到车位的智能匹配和对停车场运行的智能化管理。总而言之,现有的立体停车场具有占用空间大、施工难度大、建造费用高、不易转移和安装、车辆停放环境影差、停取车速度慢、不节能和不够智能、效率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目的是解决普通立体停车场的占用空间大、系统耗能大、可靠性差、不易转移和安装、不够智能、不节能、效率低、停放环境恶劣等一系列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包括:
停车架,所述停车架由多个停车室单元组装构成,其前侧具有导引升降框架实现竖直方向移动的升降导轨以及承载水平框架实现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导槽;
运动框架,所述运动框架包括升降框架和在水平导槽上移动的水平框架,升降框架和水平框架分别由升降系统和水平驱动系统驱动,升降框架在竖直方向运动,水平框架在水平方向运动,以实现运动框架搭载AGV小车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运动,进而实现车辆在地面和停车室单元之间的转移;
给整个停车场发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用于搭载车辆在地面和运动框架之间、以及运动框架和停车室之间移动的AGV小车;
以及用于控制立体停车场运行的控制系统。
优选地,所述停车室单元包括H形刚性架、连接套板、停车底板、前桁梁、背桁梁、三角刚性架和停车架顶板;
所述停车架,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块H形刚性架通过连接套板进行连接,由螺钉把H形刚性架和连接套板固连在一起,连接套板起固定和限位作用,H形刚性架上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板,用于支撑水平导槽底部的两端;停车底板下面固定有刚性桁梁,用于作为停车底板的整体支撑,停车底板上面固定有用于支承车轮的停车叉架和用于指引AGV小车的引导线,停车底板四角位置的刚性桁梁上固定有底板套板,水平方向上,两块H形刚性架通过停车底板进行连接,在连接处,底板套板嵌入H形刚性架上的连接套口,并通过螺钉固连;前桁梁设置于停车室单元前侧的水平导槽之后,其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板,通过第二加强肋板对停车底板刚性桁梁的前端进行支撑,前桁梁还用于连接水平方向上相邻两块H形刚性架前侧;背桁梁位于停车室单元后侧,其前侧表面设置有第三加强肋板,通过第三加强肋板对停车底板刚性桁梁的后端进行支撑,背桁梁还用于连接水平方向上相邻两块H形刚性架后侧;所述停车架顶部固定有三角刚性架,用于固定和支撑最顶部的水平导槽,竖直方向上,三角刚性架和H形刚性架的连接方式与两块H形刚性架的连接方式相同;水平方向上,两块三角刚性架之间以停车架顶板代替停车底板,通过停车架顶板、水平导槽、前桁梁和背桁梁进行连接,连接方式与水平方向上两块H形刚性架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停车架两侧固定有侧板,用于封闭停车架两侧,通过螺钉固定于停车架上;所述停车架的顶部有停车架顶板,用于遮挡阳光和雨水,其结构上除了没有停车叉架外,其它的都和停车底板相同,且连接方式与停车底板的也相同;停车架中从下到上的停车室单元,最底层高度(GH)最高,层级为单数的高度(H)相同且高度次于最底层,层级为双数的高度(h)相同且高度最低(GH>H>h);位于所述停车架的最底层的H形刚性架的底部具有可伸缩液压轮,用于顶起停车架作短距离移动,所述可伸缩液压轮包括液压推杆和万向轮,所述液压推杆中的液压缸固定在各底部H形刚性架作为的承重柱内,其中位于升降导轨上的液压推杆中的液压缸则固定在升降导轨外侧、停车架整体的内侧,液压推杆中的推杆与万向轮固连为一整体。
优选地,所述水平框架主体为金属桁架,还包括载车底板、水平驱动系统、停止标志识别装置、护板和平动锁杆;
所述载车底板位于水平框架底部,载车底板上有用于引导AGV小车运动的引导线;
所述水平驱动系统分为两部分,分别固定在水平框架顶部平板上表面和载车底板的上表面,水平框架顶部平板上设置包括承重轮、侧力轮、水平电机、传动皮带和皮带轮,载车底板上设置同样的承重轮、侧力轮,所述承重轮设置在竖直平面上,位于导槽内,用于承受导槽给承重轮竖直方向上的支持力;所述侧力轮设置在水平平面上,位于导槽内,用于承受导槽给侧力轮水平方向上的支持力;对于水平框架顶部的部分,所述皮带轮与承重轮通过与彼此固定连接的转动轴实现传动;所述水平电机固定在水平框架顶部平板上,传动皮带把水平电机和皮带轮相连,通过水平电机带动传动皮带运动,再由传动皮带来带动皮带轮转动,最终实现承重轮在导槽中滚动;水平框架顶部的承重轮为主动轮,载车底板上的承重轮仅作为平衡水平框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的部分作用,侧力轮仅作为平衡水平框架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作用,以此来实现水平框架沿导槽的水平移动,水平框架在没有车辆需要停放或者取出时,悬停在停车架的水平导槽上的某个位置,给过往行人和车辆让出地面空间;
所述停止标志识别装置位于水平框架底部靠近停车架一端,当识别到所要到达停车室外的水平导槽或升降框架下导槽上的停止标志时,水平框架停止运动;
所述护板由两块构成,一块设置于水平框架的中间位置,一块设置于水平框架的前侧,两块护板和载车底板形成半封闭状态;
所述平动锁杆固定在水平框架顶部平板上,其实质为一根电推杆,推杆端部为勾状,当水平框架和升降框架一起上下升降的时候,平动锁杆为缩回的锁止状态,推杆端部弯钩勾入升降框架上导槽的防位移孔,把水平框架和升降框架暂时连在一起,来防止升降时水平框架沿升降框架上的上下导槽水平移动;
所述水平导槽位于停车架前端,用于导引水平框架中的承重轮和侧力轮,实现水平框架的平动,两端有突起的凸板,外边缘有向内的凸块,通过螺钉把凸板与连接套板、与H形刚性架或三角刚性架固定,凸块用于防止由于抖动或者升降框架与水平导槽对接的偏差使侧力轮偏移进而导致的平动框架坠落,水平导槽外表面还有用于提示平动框架停止运动的停止标志,在水平导槽底部设置有凸起的第四加强肋板,该加强肋板用于支撑水平导槽,此外,水平导槽底部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
所述升降框架由上导槽、下导槽、水平桁梁、交叉桁梁、竖直桁梁、防位移孔、升降轮、停止标志和停止标志识别装置构成,其中,上导槽、下导槽、水平桁梁和交叉桁梁固连在竖直桁梁上与竖直桁梁构成一个整体,竖直桁梁在升降导轨之中并能够沿着升降导轨上下移动,升降轮设置在竖直桁梁上,用来承受升降框架在水平平面内受到升降导轨前后方向的支持力;当升降框架带着水平框架上升到停止位置的时候,上导槽、下导槽与停车架上的水平导槽刚好对接,形成一条完整的导槽,接着平动锁杆的推杆伸长,从而使推杆端部弯钩脱出防位移孔,水平框架从而可以沿着导槽平动;所述下导槽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提示水平框架停止运动的停止标志,用于给水平框架定位升降框架的位置,使水平框架在升降框架上准确停下;所述下导槽上还设置有停止标志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升降导轨上的停止标志,使升降框架能够准确的停止在设定高度的位置;
所述升降系统的主体设置在停车架顶部的桁架上,包括轴承支座、轴承、滚筒、升降钢索、制动装置、皮带轮、滑轮、对重、对重导轨、升降电机和升降导轨;
所述轴承支座固定于停车架顶部的桁架上;所述轴承固定于轴承支座上;所述滚筒固联在轴承上,滚筒一边固定有刹车盘;所述升降钢索绕在滚筒上,并且跨过前后两组定滑轮,由滚筒带动其进行收放;
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电机、刹车盘、螺杆、刹车盘和夹块,所述螺杆的一端与制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夹块上的螺纹孔,由制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使制动电机和夹块沿各自导轨平动来实现夹合,螺杆端部和夹块内侧设置有刹车片,夹合时刹车片夹紧刹车盘两侧迫使其停止转动,进而迫使升降钢索停止收放;
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驱动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滚筒转动,升降钢索跨过滑轮两端分别与升降框架以及对重相连;所述升降钢索的一端固定于升降框架中间位置的水平桁梁上,以保证升降框架上升到停车架最顶层时,上导槽能够与停车架上最顶部的水平导槽相对接;升降电机转动使升降钢索带动升降框架沿升降导轨进行升降,进而使升降框架上的水平框架升降;
所述对重的质量与升降框架、水平框架、AGV小车质量之和相等;所述对重沿对重导轨升降;所述升降导轨由竖直方向上某一列停车室单元的H形刚性架和三角刚性架的一边构成,其靠近停车架前面的一端开有槽使之与升降框架相配合,用于导引升降框架,升降导轨上面设置有停止标志,使升降框架根据停止标志的位置准确停止。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各太阳能发电组和电池;各太阳能发电组设置在各停车室单元的前、后侧,所述太阳能发电组包括类百叶窗太阳能板、固定拉索、电动拉索和限位导杆,太阳能发电板贴合在类百叶窗的叶板上,构成的整体即为类百叶窗太阳能板,类百叶窗太阳能板由限位导杆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由不可动的固定拉索牵拉,由电机牵拉通过改变可动的电动拉索的长度来进行叶板角度的自适应调节,即根据时间计算出某个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进而计算出类百叶窗太阳能板的倾斜角度,让类百叶窗太阳能板始终处在与太阳光线夹角最大的位置,使得类百叶窗太阳能板每时每刻都处在接收到太阳光最大光强的位置;在下雨时,百叶窗太阳能板则全部闭合形成封闭的曲面,进而让停车场封闭,防止外界湿气进入停车室;太阳能发电组用于整个停车场的电力供应,太阳能发电组发电过剩时则存储电能在电池中;当太阳能发电组发出的电不够用时,则自动切换到外部电网,由外界继续供电;
所述太阳能发电组的设置由该立体停车场的位置所决定,在所述停车架中,当太阳光主要从停车架正面入射时,太阳能发电组设置在各停车室单元的前侧,后侧设置跟侧板类似的背板;当太阳光主要从停车架背面入射时,太阳能发电组设置在各停车室单元的后侧,前侧设置没有太阳能发电板的类百叶窗;停车室单元前侧的类百叶窗随车辆的存取进行开启或封闭,当存车时所有的类百叶窗的叶板都升起,摞叠在水平导槽之后,车辆在AGV运载进停车室停放好退出后类百叶窗进行逆过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停车架前侧的地面上还设有地面部件,包括:保护棚、类减速带、地磅、地面凹槽、停止线和可升降拦阻器;
所述保护棚设置在停车架前面,由支柱和钢化玻璃构成,钢化玻璃固定在支柱上,保护棚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升降导轨的正下方两侧位置,两组保护棚之间所留出的空间够容纳运动框架降至地面;
所述类减速带设置在立体停车场前过往通道的入口位置,形状为隆起的“凸”形,用于让过往车辆减速和用于车辆驶上、驶下AGV小车;
所述地磅设置在类减速器的之前,用于精确地检测所要停放车辆的重量,检测到的实际车重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则系统拒绝停放该车辆,并通过喇叭向司机提示重量超标、禁止停放;检测到的实际车重不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车辆由重到轻停放的层级为由底层到最高层;
所述地面凹槽位于升降框架的正下方、运动框架下降到地面所处的位置,地面凹槽呈长方形的“田”字形结构,该地面凹槽的周围四条边“口”字形为第一凹槽用来容纳水平框架的四个脚和四边的桁梁,四条边所围的中间位置“十”字形为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深度较第一凹槽的深度浅,用来容纳水平框架底部支承载车底板的呈“十”字形的桁梁,运动框架下降到地面时载车底板的上表面与地面处在同一水平面并且引导线刚好对接;
所述停止线位于人行道上地面凹槽的左右两侧,当水平框架要从上方下降到地面时,则行人和车辆在停止线外等待;
所述可升降拦阻器有三组,设置于停止线内,分别位于地面凹槽的左右两侧和前侧,在运动框架下降时,用于拦阻过往车辆和行人;可升降拦阻器包括升降筒和阻拦绷带,所述阻拦绷带为弹性绷带,当碰到行人时会有弹性形变,不对过往行人车辆有伤害,阻拦绷带两端分别连接一根升降筒,通过升降筒内的电机驱动使阻拦绷带沿着升降筒快速升降,即运动框架即将下降时,三条阻拦绷带同时迅速降落,行人和车辆在停止线外等待,升降框架下降到地面后,靠近类减速带一侧(地面凹槽左侧)的阻拦绷带抬升并且保持在最高位置,AGV小车驶出水平框架,其它两条阻拦绷带抬升,过往通道恢复通行,AGV小车驶入平动框架并且上升,过往通道恢复,继续通行。
优选地,所述AGV小车包括车体、载车叉架、信号收发装置和引导线识别装置,其中,位于车体两端的四块载车叉架能进行同时升降,停车叉架中相邻两条叉架的间距略大于载车叉架中各叉架的宽度,且载车叉架中相邻两条叉架的距离与停车叉架的相等,使得载车叉架与停车叉架刚好错开排列,当AGV小车载着车辆进行停车时,先把载车叉架高度升到比停车叉架的高,然后进行错位下降,即载车叉架中的各条叉架在停车叉架中各叉架的间隙里通过,当载车叉架上表面下降到略低于停车叉架上表面的时候,车辆的车轮就变为由停车叉架支承,接着载车叉架继续下降,直到载车叉架的上表面低于停车叉架下表面时,AGV小车从沿着引导线从停车室中退出,车辆便停放到了停车室内的停车叉架上,AGV小车从停车室的取车过程则与此相反;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用于AGV小车与充电装置、控制中心之间的信号交流;所述引导线识别装置位于AGV小车下面,用来识别引导线,从而让AGV小车沿着引导线运动。
优选地,一个或多个停车室单元内设置有供AGV小车充电的充电装置,在该充电室内停有车时,充电装置最高点低于车底盘的最低点,AGV小车在车底进行充电,并且该充电装置内有充电信号感应器,当充电信号感应器接收到AGV小车的充电信号时控制充电装置工作,反之收到断电信号时控制充电装置停止工作。进一步地,在每个停车室单元设置无线充电装置或自动充电桩,选择性地给要充电的电动汽车和AGV进行自动充电服务,整个立体停车场又作为立体充电站,以适应未来电动汽车普及的趋势,此时每个停车室都是充电室,AGV小车则选择到距离最近的一个停车室自行充电。
优选地,在所述停车架顶部的两端设置加固钢索,加固钢索一端固连着停车架顶部两端的桁梁,另一端固连在地面,加固钢索从停车架顶端往停车架的后下方牵拉,以固定和平衡停车架,防止由于停车架过高、载重过大或风力过大导致停车架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还包括给整个停车场照明的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以LED灯作为光源。
优选地,所述智能联网模块中,多个立体停车场相互联网并且连接车联网,通过网络信息互享,有专门的同一个APP或网站,由后台服务器通过中心控制器对各立体停车场进行控制,中心控制器把实际存取车的时刻、空停车位数量信息上传到APP或网站中,司机可通过该APP或网站搜索所要到达的立体停车场停车位状况信息,或者检索司机要到达目的地附近的立体停车场的停车位状况信息,司机在该APP或网站的服务平台上输入本车的型号,系统检索得知该车预计车重、尺寸信息,以此初步确定是否可以停车;当可以停车时,司机直接预定车位并且支付押金,系统根据司机预定的车位状况和实际停车时间得出司机要支付的费用;在司机取车完毕驾驶车辆驶离立体停车场时,系统自动从押金中扣除相应的费用并把剩余押金返还给司机;
所述联网工作过程如下:某个区域的中心控制器由一台停车计算机控制,一个城市或全国的停车计算机构成停车网络并且由停车网络服务器控制,停车网络服务器与停车网络大数据库进行信息交流,停车网络连接互联网、车联网以获取相关车辆信息,停车网络由停车网站/停车APP提供停车服务,客户通过手机、个人电脑等客户端在停车网站/停车APP进行预定车位等操作。
所述存取车模块中,司机通过立体停车场旁的车辆自助存取机存取车,车辆自助存取机上设置有摄像头、人脸识别装置,能够自动识别车牌号,此外司机通过车辆自助存取机能识别出身份证、驾驶证、司机人脸;其中,从车辆自助存取机和车联网获知车辆的型号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车辆的尺寸大小,再结合地磅测得的实际车重,以确定车辆是否可以在立体停车场实际停放,以及确定车辆在立体停车场中所被停放的层级;此外,司机除了通过网上进行车位预定和取车服务外,还可以通过车辆自助存取机进行自主存取车;
所述车内活物识别模块中,在水平框架上设置有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其中,摄像头透过车窗和前后挡风玻璃对车内拍摄视觉图像,并把图像上传到互联网的大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识别和判断所拍摄的图像中有没有活物;红外传感器作为摄像头的补充,能够对车内进行较为全面的红外信息获取,通过探测车内的红外分布来判断是否有活物热源;在AGV小车刚把车辆运进平动框架时,该模块就开始工作,当识别到车内有活物时,升降框架不工作,并由中心控制器通过语音喇叭告知该车辆的司机;
所述警示模块中,在水平框架上和保护棚上安装有语音喇叭、警示闪灯和摄像头,通过语音喇叭以语音播报的方式播放警告信息,警示闪灯在过往通道不可通行时闪烁红灯;在保护棚上安装有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其功能是获取过往行人、车辆的数量和位置;当运动框架下降的时候,过往通道不可通行,禁止运动框架正下方有人和物,通过语音喇叭和警示闪灯告知人们不要站在水平框架正下方而是应该在停止线外,如果发现有人或物越过停止线,则升降框架停止下降;
所述中心控制器负责控制整个立体停车场的工作,其控制的器件包括:升降电机、平动电机、百叶窗太阳能板电机、平动锁杆、AGV小车、充电装置、车辆自助存取机、摄像头、红外传感器、语音喇叭、警示闪灯和照明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采用外挂式水平框架的设计,节省了普通立体停车场的升降平台所占用的空间,在水平框架移动过程中又不影响地面行人和车辆;采用模块化停车室单元的拼装设计,方便了立体停车场的拆卸、安装;利用液压升降万向轮的方法,可以让停车场实现短距离移动;高度不同的停车层设计,可实现停放高低不一、重量不一的车辆;在停车室设置充电装置的方法,使AGV小车可自动充电,又不占用车位;车内活体检测和警示模块,能实现车内活体自动检测、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警示;智能联网和一体化控制,实现了智能高效地管理,让车位实现了最大使用率,也让存取车更便捷;百叶窗式太阳能电池发电方法,能够做到做大效率发电、节能环保,同时能为车辆阻挡日晒、阻挡风雨、改善停车场温度湿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光主要从正向入射时的立体停车场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光主要从背向入射时的立体停车场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光主要从正向入射时的立体停车场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架结构前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架结构后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室单元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室单元由前向后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车室单元由后向前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平导槽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平框架与停车室单元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平框架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液压轮顶起单列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GV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框架和水平框架的配合关系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存车流程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联网关系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层停车室单元高度关系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停车室单元;2、升降框架;3、升降导轨;4、水平框架;5、水平导槽;6、水平电机;7、AGV小车;8、车辆;9、H形刚性架;10、连接套板;11、停车底板;12、前桁梁;13、背桁梁;14、第一加强肋板;15、刚性桁梁;16、停车叉架;17、引导线;18、第二加强肋板;19、第三加强肋板;20、三角刚性架;21、侧板;22、停车架顶板;23、液压推杆;24、万向轮;25、载车底板;26、护板;27、平动锁杆;28、引导线;29、承重轮;30、侧力轮;31、传动皮带;32、皮带轮;33、第一凹槽;34、凸板;35、凸块;36、第四加强肋板;37、停止标志;38、上导槽;39、下导槽;40、水平桁梁;41、交叉桁梁;42、竖直桁梁;43、防位移孔;44、升降轮;45、停止标志;46、第二凹槽;47、轴承支座;48、轴承;49、滚筒;50、升降钢索;51、升降电机;52、皮带轮;53、滑轮;54、对重;55、制动电机;56、刹车盘;57、螺杆;58、刹车片;59、夹块;60、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1、固定拉索;62、电动拉索;63、限位导杆;64、保护棚;65、类减速带;66、加固钢索;67、地面凹槽;68、停止线;69、可升降拦阻器;70、车体;71、载车叉架;72、对重导轨;73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2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包括:
停车架,所述停车架由多个停车室单元1组装构成,其前侧具有导引升降框架2实现竖直方向移动的升降导轨3以及承载水平框架4实现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导槽5;
运动框架,所述运动框架包括升降框架2和在水平导槽5上移动的水平框架4,升降框架2和水平框架4分别由升降系统和水平驱动系统驱动,升降框架2在竖直方向运动,水平框架4在水平方向运动,以实现运动框架搭载AGV小车7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运动,进而实现车辆8在地面和停车室单元1之间的转移;
给整个停车场发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用于搭载车辆8在地面和运动框架之间、以及运动框架和停车室单元1之间移动的AGV小车7;
以及用于控制立体停车场运行的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采用外挂式水平框架的设计,节省了普通立体停车场的升降平台所占用的空间,在水平框架移动过程中又不影响地面行人和车辆。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停车室单元1包括H形刚性架9、连接套板10、停车底板11、前桁梁12、背桁梁13、三角刚性架20和停车架顶板22;
所述停车架,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块H形刚性架9通过连接套板10进行连接,由螺钉把H形刚性架9和连接套板10固连在一起,连接套板10起固定和限位作用,H形刚性架9上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板14,用于支撑水平导槽5底部的两端;停车底板11下面固定有刚性桁梁15,用于作为停车底板11的整体支撑,停车底板11上面固定有用于支承车轮的停车叉架16和用于指引AGV小车7的引导线17,停车底板11四角位置的刚性桁梁15上固定有连接套板10,水平方向上,两块H形刚性架9通过停车底板11进行连接,在连接处,连接套板10嵌入H形刚性架9上的连接套口,并通过螺钉固连;前桁梁12设置于停车室单元1前侧的水平导槽5之后,其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板18,通过第二加强肋板18对停车底板11刚性桁梁15的前端进行支撑,前桁梁12还用于连接水平方向上相邻两块H形刚性架9前侧;背桁梁13位于停车室单元1后侧,其前侧表面设置有第三加强肋板19,通过第三加强肋板19对停车底板11刚性桁梁15的后端进行支撑,背桁梁13还用于连接水平方向上相邻两块H形刚性架9后侧;所述停车架顶部固定有三角刚性架20,用于固定和支撑最顶部的水平导槽5,竖直方向上,三角刚性架20和H形刚性架9的连接方式与两块H形刚性架9的连接方式相同;水平方向上,两块三角刚性架20之间以停车架顶板22代替停车底板11,通过停车架顶板22、水平导槽5、前桁梁12和背桁梁13进行连接,连接方式与水平方向上两块H形刚性架9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停车架两侧固定有侧板21,用于封闭停车架两侧,通过螺钉固定于停车架上;所述停车架的顶部有停车架顶板22,用于遮挡阳光和雨水,其结构上除了没有停车叉架外,其它的都和停车底板11相同,且连接方式与停车底板11的也相同;停车架中从下到上的停车室单元1最底层高度(GH)最高,层级为单数的高度(H)相同且高度次于最底层,层级为双数的高度(h)相同且高度最低(GH>H>h),以停放高度不同的车辆;位于所述停车架的最底层的H形刚性架9的底部具有可伸缩液压轮,用于顶起停车架作短距离移动,所述可伸缩液压轮包括液压推杆23和万向轮24,所述液压推杆23中的液压缸固定在各底部H形刚性架9作为的承重柱内,其中位于升降导轨3上的液压推杆中的液压缸则固定在升降导轨3外侧、停车架整体的内侧,液压推杆23中的推杆与万向轮24固连为一整体。
当需要把整个立体停车场移动时,液压推杆23把万向轮24从承重柱内部推出以顶起整个立体停车场,接着由牵引车辆拖动立体停车场缓慢移动,当立体停车场过于庞大时,把立体停车场中竖直方向上某些列上的停车架顶板22、停车底板11、水平导槽5、前桁梁12和背桁梁13从上到下全部依次拆除,然后把一列列独立的停车架转移,转移到需要的位置后进行逆过程组装;组装好后,万向轮24一个一个错开抬升,即稍微抬升其中一个万向轮周围其它万向轮继续支撑,由人工把稍微抬起的该万向轮转正,使其能够在继续抬升时正好缩进承重柱内,当转正该稍微抬升的万向轮后把该万向轮放下,其周围其中一个未转正的万向轮稍微抬升,继续相同的转正过程,然后放下,以此类推,当把所有万向轮转正并且放下的时候,全体万向轮一起同步缓慢地缩回,使各承重柱作为停车架的支撑。利用液压升降万向轮的方法,可以让停车场实现短距离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采用模块化拼装设计,以各停车室作为停车架的单元进行模块化拆卸或组装,即组装时在地面上组装好各停车室单元1后把停车室单元1进行吊装,也可把构成停车室的分散的各零部件进行单个拆卸或组装。方便了立体停车场的拆卸、安装。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框架4主体为金属桁架,还包括载车底板25、水平驱动系统、停止标志识别装置、护板26和平动锁杆27;所述载车底板25位于水平框架4底部,载车底板25上有用于引导AGV小车7运动的引导线28;
所述水平驱动系统分为两部分,分别固定在水平框架4顶部平板上表面和载车底板25的上表面,水平框架顶部平板上设置包括承重轮29、侧力轮30、水平电机6、传动皮带31和皮带轮32,载车底板上设置同样的承重轮、侧力轮,所述承重轮29设置在竖直平面上,位于导槽内,用于承受导槽给承重轮29竖直方向上的支持力;所述侧力轮30设置在水平平面上,位于导槽内,用于承受导槽给侧力轮30水平方向上的支持力;对于水平框架4顶部的部分,所述皮带轮32与承重轮29通过与彼此固定连接的转动轴实现传动;所述水平电机6固定在水平框架4顶部平板上,传动皮带31把水平电机6和皮带轮32相连,通过水平电机6带动传动皮带31运动,再由传动皮带31来带动皮带轮32转动,最终实现承重轮29在水平导槽5中滚动,水平框架4顶部的承重轮29为主动轮,载车底板上的承重轮仅作为平衡水平框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的部分作用,侧力轮30仅作为平衡水平框架4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作用,以此来实现水平框架4沿水平导槽5的水平移动,水平框架4在没有车辆需要停放或者取出时,悬停在停车架的水平导槽5上的某个位置,给过往行人和车辆让出地面空间;
所述停止标志识别装置位于水平框架4底部靠近停车架一端,当识别到所要到达停车室外的水平导槽5或升降框架2下导槽上的停止标志时,水平框架4停止运动;
所述护板26由两块构成,一块设置于水平框架4的中间位置,一块设置于水平框架4的前侧,两块护板26和载车底板25形成半封闭状态;
所述平动锁杆27固定在水平框架4顶部平板上,其实质为一根电推杆,推杆端部为勾状,当水平框架4和升降框架2一起上下升降的时候,平动锁杆27为缩回的锁止状态,推杆端部弯钩勾入升降框架2上导槽的防位移孔43,把水平框架4和升降框架2暂时连在一起,来防止升降时水平框架4沿升降框架2上的上下导槽水平移动;
所述水平导槽5位于停车架前端,用于导引水平框架4中的承重轮29和侧力轮30,实现水平框架4的平动,两端有突起的凸板34,外边缘有向内的凸块35,通过螺钉把凸板34与连接套板10、与H形刚性架9或三角刚性架20固定,凸块35用于防止由于抖动或者升降框架2与水平导槽5对接的偏差使侧力轮30偏移进而导致的平动框架坠落,水平导槽5底部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为了强化水平导槽5的结构,在水平导槽5底部设置有凸起的第四加强肋板36,该加强肋板用于支撑水平导槽5;水平导槽5外表面还有用于提示平动框架停止运动的停止标志37;
所述水平框架4在没有车辆需要停放或者取出时,悬停在停车架的水平导槽5上的某个位置,给过往行人和车辆8让出地面空间;
所述升降框架2由上导槽38、下导槽39、水平桁梁40、交叉桁梁41、竖直桁梁42、防位移孔43、升降轮44、停止标志45和停止标志识别装置构成,其中,上导槽38、下导槽39、水平桁梁40和交叉桁梁41固连在竖直桁梁42上与竖直桁梁42构成一个整体,竖直桁梁42在升降导轨3之中并能够沿着升降导轨3上下移动,升降轮44设置在竖直桁梁42上,用来承受升降框架2在水平平面内受到升降导轨3前后方向的支持力;当升降框架2带着水平框架4上升到停止位置的时候,上导槽38、下导槽39与停车架上的水平导槽5刚好对接,形成一条完整的导槽,接着平动锁杆27的推杆伸长,从而使推杆端部弯钩脱出防位移孔43,水平框架4从而可以沿着导槽平动;所述下导槽39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提示水平框架4停止运动的停止标志,用于给水平框架4定位升降框架2的位置,使水平框架4在升降框架2上准确停下;所述下导槽39上还设置有停止标志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升降导轨3上的停止标志,使升降框架2能够准确的停止在设定高度的位置;
所述升降系统的主体设置在停车架顶部的桁架上,包括轴承支座47、轴承48、滚筒49、升降钢索50、制动装置、皮带轮52、滑轮53、对重54、对重导轨72、升降电机51和升降导轨3;
所述轴承支座47固定于停车架顶部的桁架上;所述轴承48固定于轴承支座47上;所述滚筒49固联在轴承48上,滚筒49一边固定有刹车盘56;所述升降钢索50绕在滚筒49上,并且跨过前后两组定滑轮53,由滚筒49带动其进行收放;
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电机55、刹车盘56、螺杆57、刹车片58和夹块59,所述螺杆57的一端与制动电机55的输出轴相连,螺杆57的另一端穿过夹块59上的螺纹孔,由制动电机55带动螺杆57转动,使制动电机55和夹块59沿各自导轨平动来实现夹合,螺杆57端部和夹块59内侧设置有刹车片58,夹合时刹车片58夹紧刹车盘56两侧迫使其停止转动,进而迫使升降钢索50停止收放;
所述升降电机51的输出端通过皮带驱动皮带轮52转动进而带动滚筒49转动,升降钢索50跨过滑轮53两端分别与升降框架2以及对重54相连;所述升降钢索50的一端固定于升降框架2中间位置的水平桁梁上,以保证升降框架2上升到停车架最顶层时,上导槽38能够与停车架上最顶部的水平导槽5相对接;升降电机51转动使升降钢索50带动升降框架2沿升降导轨3进行升降,进而使升降框架2上的水平框架4升降;
所述对重54的质量与升降框架2、水平框架4、AGV小车7的质量之和相等,以尽可能地让升降钢索50两端的受力相互抵消,来减小升降钢索50对滚筒49的作用力,进而节省电机的电力消耗;所述对重54沿对重导轨72升降;
所述升降导轨3由竖直方向上某一列停车室单元1的H形刚性架和三角刚性架20的一边构成,其靠近停车架前面的一端开有槽使之与升降框架2相配合,用于导引升降框架2;所述升降导轨3上面设置有停止标志,使升降框架2根据停止标志的位置准确停止。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各太阳能发电组和电池;各太阳能发电组设置在各停车室单元1的前、后侧,所述太阳能发电组包括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固定拉索61、电动拉索62和限位导杆63,太阳能发电板贴合在类百叶窗的叶板上,构成的整体即为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由限位导杆63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由不可动的固定拉索61牵拉,由电机牵拉通过改变可动的电动拉索62的长度来进行叶板角度的自适应调节,即根据时间计算出某个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进而计算出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的倾斜角度,让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始终处在与太阳光线夹角最大的位置,使得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每时每刻都处在接收到太阳光最大光强的位置;在下雨时,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则全部闭合形成封闭的曲面,进而让停车场封闭,防止外界湿气进入停车室;太阳能发电组用于整个停车场的电力供应,太阳能发电组发电过剩时则存储电能在电池中;当太阳能发电组发出的电不够用时,则自动切换到外部电网,由外界继续供电;所述太阳能发电组根据该立体停车场的位置所决定,在所述停车架中,当太阳光主要从停车架正面入射时,太阳能发电组设置在各停车室单元1的前侧,后侧设置跟侧板类似的背板73;当太阳光主要从停车架背面入射时,太阳能发电组设置在各停车室单元1的后侧,前侧设置没有太阳能发电板的类百叶窗;停车室单元1前侧的类百叶窗随车辆8的存取进行开启或封闭,当存车时所有的类百叶窗的叶板都升起,摞叠在水平导槽5之后,车辆8在AGV运载进停车室停放好退出后类百叶窗进行逆过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起到护板的作用的同时,能够将太阳能存储在电池中。百叶窗式太阳能电池发电方法,能够做到做大效率发电、节能环保,同时能为车辆阻挡日晒、阻挡风雨、改善停车场温度湿度。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停车架前侧的地面上还设有地面部件,包括:保护棚64、类减速带65、地磅、地面凹槽67、停止线68和可升降拦阻器69;
所述保护棚64设置在停车架前面,由支柱和钢化玻璃构成,钢化玻璃固定在支柱上,保护棚64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升降导轨3的正下方两侧位置,两组保护棚64之间所留出的空间够容纳运动框架降至地面,保护棚64的目的在于保护在过往通道上行走的人或车,防止停车架上可能的坠落物对人和车造成损害伤害,当然,如果停车架足够牢固,通过实验后没发现有坠物的话可不需要保护棚;
所述类减速带65设置在立体停车场前过往通道的入口位置,形状为隆起的“凸”形,比普通的减速带要更高一些,用于让过往车辆减速和用于车辆驶上、驶下AGV小车7,即AGV小车7到达类减速带65前停止时,AGV小车7为水平状态,且AGV小车7一边的载车叉架71边缘部分刚好碰到类减速带65最高处,当车辆8上下AGV小车7的时候,能够防止由于较轻的AGV小车7受力不均而导致一边翘起,当然,如果AGV小车7较重并且车体较大,车辆8直接驶上较重的AGV小车7时就不会一边翘起,此时不用设置类减速带;
所述地磅在整个立体停车场的停车对象主要针对较大、较长、较重的车辆时使用,这些车辆能够搭载较大重量的物品,单靠车的型号确定整车重量具有较大误差,需要地磅进行更加精确地测量;所述地磅设置在类减速带65的之前,用于精确地检测所要停放车辆的重量,当检测到重量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则系统拒绝停放该车辆,并通过喇叭向司机提示重量超标、禁止停放,当检测到重量不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车辆由重到轻停放的层级为由底层到最高层;
所述地面凹槽67位于升降框架2的正下方、运动框架下降到地面所处的位置,地面凹槽67呈长方形的“田”字形结构,该地面凹槽的周围四条边“口”字形为第一凹槽33用来容纳水平框架4的四个脚和四边的桁梁,四条边所围的中间位置“十”字形为第二凹槽46,第二凹槽46的深度较第一凹槽33的深度浅,用来容纳水平框架4底部支承载车底板的呈“十”字形的桁梁;当水平框架4随升降框架2下降到地面时,使得载车底板25的上表面与地面处在同一水平面并且刚好对接,AGV小车7就可以平稳地在载车底板25和地面上水平地移动,而当水平框架4升起后,小宽度的地面凹槽67也不影响在过往通道上行走的人们和行驶的车辆。
所述停止线68位于人行道上地面凹槽67的左右两侧,当水平框架4要从上方下降到地面时,则行人和车辆在停止线68外等待,不得进入停止线68内平动框架要下降到的区域,以免发生危险事故。
所述可升降拦阻器69有三组,设置于停止线68内,分别位于地面凹槽67的左右两侧和前侧,在运动框架下降时,用于拦阻过往车辆和行人,防止紧急的意外情况发生;可升降拦阻器69包括升降筒和阻拦绷带,所述阻拦绷带为弹性绷带,当碰到行人时会有弹性形变,不对过往行人车辆8有伤害,阻拦绷带两端分别连接一根升降筒,通过升降筒内的电机驱动使阻拦绷带沿着升降筒快速升降,即运动框架即将下降时,三条阻拦绷带同时迅速降落,行人和车辆在停止线外等待,升降框架下降到地面后,靠近类减速带一侧(地面凹槽左侧)的阻拦绷带抬升并且保持在最高位置,AGV小车驶出水平框架,其它两条阻拦绷带抬升,过往通道恢复通行,AGV小车驶入平动框架并且上升,过往通道恢复,继续通行。
具体工作过程为:升降框架2即将下降时,三条阻拦绷带同时迅速降落,行人和车辆8在停止线外等待,升降框架2下降到地面后,靠近类减速带一侧(地面凹槽左侧)的阻拦绷带抬升并且保持在最高位置,AGV小车7驶出平动框架,其它两条阻拦绷带抬升,过往通道恢复通行,AGV小车7驶入平动框架并且上升,过往通道恢复,继续通行。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AGV小车7包括车体70、载车叉架71、信号收发装置和引导线识别装置,其中,位于车体70两端的四块载车叉架71能进行同时升降,停车叉架16中相邻两条叉架的间距略大于载车叉架71中各叉架的宽度,且载车叉架71中相邻两条叉架的距离与停车叉架16的相等,使得载车叉架71与停车叉架16刚好错开排列,当AGV小车7载着车辆8进行停车时,先把载车叉架71高度升到比停车叉架16的高,然后进行错位下降,即载车叉架71中的各条叉架在停车叉架16中各叉架的间隙里通过,当载车叉架71上表面下降到略低于停车叉架16上表面的时候,车辆8的车轮就变为由停车叉架16支承,接着载车叉架71继续下降,直到载车叉架71的上表面低于停车叉架16下表面时,AGV小车7从沿着引导线从停车室单元1中退出,车辆8便停放到了停车室单元1内的停车叉架16上,AGV小车7从停车室单元的取车过程则与此相反;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用于AGV小车与充电装置、控制中心之间的信号交流;所述引导线识别装置位于AGV小车7下面,用来识别引导线,从而让AGV小车7沿着引导线运动。
所述AGV小车7的数量根据立体停车场停车室单元的数量和AGV小车7自身的电力性能决定,其数量能够保证立体停车场能够不间断运行。最为优选,设置两辆AGV小车,一辆正常工作,一辆在充电室充电,AGV小车7位置互换过程具体为:当工作中的缺电AGV检测到自身电量快要用完时,通过水平框架4运载,缺电AGV的载车叉架降到最低,接着进入临近充电室的一停车室,满电AGV从充电室转移到临近充电室的另一停车室,缺电AGV转移进充电室并且在车辆底下进行充电,满电AGV转移到水平框架4进行工作。以此方法能让两AGV小车7都不占用停车位,并且能够交替工作保证任何时间都能有一辆AGV小车7正常运载车辆。其中,AGV小车7进入充电室内时,信号收发装置便向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信号,充电装置接收到信号后开始工作,进行充电操作;当充满电时AGV小车7通过信号收发装置请求停止充电,充电装置停止工作,进行断电操作,充电结束。此外,信号收发装置还用于AGV小车7与中心控制器的信息交流。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停车室单元1内设置有供AGV小车7充电的充电装置,在该充电室内停有车时,充电装置最高点低于车底盘的最低点,AGV小车在车底进行充电,并且该充电装置内有充电信号感应器,当充电信号感应器接收到AGV小车7的充电信号时控制充电装置工作,反之收到断电信号时控制充电装置停止工作;进一步地,在每个停车室单元1设置无线充电装置或自动充电桩,选择性地给要充电的电动汽车和AGV进行自动充电服务,整个立体停车场又作为立体充电站,以适应未来电动汽车普及的趋势,此时每个停车室都是充电室,AGV小车7则选择到距离最近的一个停车室自行充电。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停车架顶部的两端设置加固钢索66,加固钢索66一端固连着停车架顶部两端的桁梁,另一端固连在地面,加固钢索66从停车架顶端往停车架的后下方牵拉,以固定和平衡停车架,防止由于停车架过高、载重过大或风力过大导致停车架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停车场还包括给整个停车场照明的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以LED灯作为光源,例如,LED灯布设在保护棚64上,用来给过往通道照明;LED灯还布设在水平框架4上,用来给平动框架4照明,让人们在晚上的时候也能透过保护棚64的钢化玻璃看清楚水平框4架所处位置,从而知道是否可以通过升降框架2正下方;LED灯布设在各个停车室单元1内,用于存取车时给AGV小车7照明;LED灯还布设在AGV小车7上,用来给AGV小车7前进的方向照明,并且让人们知道AGV小车7所处位置。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智能联网模块、存取车模块、车内活物识别模块和警示模块,上述模块均与中心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联网模块中,多个立体停车场相互联网并且连接车联网,通过网络信息互享,有专门的同一个APP或网站,由后台服务器通过中心控制器对各立体停车场进行控制,中心控制器把实际存取车的时刻、空停车位数量等信息上传到APP或网站中,司机可通过该APP或网站搜索所要到达的立体停车场停车位状况信息,或者检索司机要到达目的地附近的立体停车场的停车位状况信息,司机在该APP或网站的服务平台上输入本车的型号,系统检索得知该车预计车重、尺寸信息,以此初步确定是否可以停车,当可以停车时,司机直接预定车位并且支付押金,系统根据司机预定的车位状况和实际停车时间得出司机要支付的费用。
联网关系如下:某个区域的中心控制器由一台停车计算机控制,一个城市或全国的停车计算机构成停车网络并且由停车网络服务器控制,停车网络服务器与停车网络大数据库进行信息交流,停车网络连接互联网、车联网以获取相关车辆信息,停车网络由停车网站/停车APP提供停车服务,客户通过手机、个人电脑等客户端在停车网站/停车APP进行预定车位等操作。
所述存取车模块中,司机通过立体停车场旁的车辆自助存取机存取车,车辆自助存取机上设置有摄像头、人脸识别装置,能够自动识别车牌号,此外司机通过车辆自助存取机能识别出身份证、驾驶证、司机人脸;其中,从车辆自助存取机和车联网可以获知车辆的型号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车辆的尺寸大小,再结合地磅测得的实际车重,以确定车辆是否可以在立体停车场实际停放,以及确定车辆在立体停车场中所被停放的层级;此外,司机除了通过网上进行车位预定和取车服务外,还可以通过车辆自助存取机进行自主存取车。
存车过程:通过车联网系统可实时获取已经预定了车位的车辆位置信息,当该车辆快要行驶到所预定车位所在的立体停车场时,运动框架把AGV小车7转移到地面,并且当该车辆到达类减速带时AGV小车7也刚好到达类减速带,通过车辆自助存取机录入司机身份和车牌号信息后,车辆驶上AGV小车7,AGV小车7开始运车和停车过程,即AGV小车7载着车辆行驶入水平框架4—-升降框架2带着水平框架4上升到所要到达的停车层—-水平框架4平动到所要到达的停车室---类百叶窗升起—-AGV小车7把车辆送入停车室—-AGV小车7退出停车室---类百叶窗放下—-AGV小车7随水平框架4到达悬停位置—-悬停着等待下一个任务;取车过程:司机通过APP或网站请求取车,或者直接到车辆自助存取机请求取车,中心控制器控制AGV小车7进行运车和停车的逆过程,在司机驾驶车辆驶离立体停车场时,系统自动从押金中扣除相应的费用并把剩余押金返还给司机。
所述车内活物识别模块中,在水平框架4上设置有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其中,摄像头透过车窗和前后挡风玻璃对车内拍摄视觉图像,并把图像上传到互联网的大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识别和判断所拍摄的图像中有没有活物;红外传感器作为摄像头的补充,能够对车内进行较为全面的红外信息获取,通过探测车内的红外分布来判断是否有活物热源;在AGV小车7刚把车辆运进平动框架时,该模块就开始工作,当识别到车内有活物时,升降框架2不工作,并由中心控制器通过语音喇叭告知该车辆的司机,利用该模块就可以避免由于司机的疏忽导致小孩、宠物等被锁在车内。
所述警示模块中,在水平框架4上和保护棚上安装有语音喇叭、警示闪灯和摄像头,通过语音喇叭以语音播报的方式播放警告信息,警示闪灯在过往通道不可通行时闪烁红灯;在保护棚上安装有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其功能是获取过往行人、车辆的数量和位置;当运动框架下降的时候,过往通道不可通行,禁止运动框架正下方有人和物,通过语音喇叭和警示闪灯告知人们不要站在水平框架4正下方而是应该在停止线外,如果发现有人或物越过停止线,则升降框架2停止下降。此外,摄像头能对整个立体停车场进行全方位监控。
所述中心控制器负责控制整个立体停车场的工作,其控制的器件包括:升降电机51、水平电机6、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的电机、平动锁杆27、AGV小车7、充电装置、车辆自助存取机、摄像头、红外传感器、语音喇叭、警示闪灯、照明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车内活体检测和警示模块,能实现车内活体自动检测、行人和车辆的安全警示。采用智能联网和一体化控制,实现了智能高效地管理,让车位实现了最大使用率,也让存取车更便捷。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所作的举例,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形式的变动或变化。因此,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停车架,所述停车架由多个停车室单元(1)组装构成,其前侧具有导引升降框架(2)实现竖直方向移动的升降导轨(3)以及承载水平框架(4)实现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导槽(5);
运动框架,所述运动框架包括升降框架(2)和在水平导槽(5)上移动的水平框架(4),升降框架(2)和水平框架(4)分别由升降系统和水平驱动系统驱动,升降框架(2)在竖直方向运动,水平框架(4)在水平方向运动,以实现运动框架搭载AGV小车(7)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运动,进而实现车辆在地面和停车室单元(1)之间的转移;
给整个停车场发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用于搭载车辆(8)在地面和运动框架之间、以及运动框架和停车室单元(1)之间移动的AGV小车(7);
以及用于控制立体停车场运行的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室单元(1)包括H形刚性架(9)、连接套板(10)、停车底板(11)、前桁梁(12)、背桁梁(13)、三角刚性架(20)和停车架顶板(22);
所述停车架,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块H形刚性架(9)通过连接套板(10)进行连接,由螺钉把H形刚性架(9)和连接套板(10)固连在一起,连接套板(10)起固定和限位作用,H形刚性架(9)上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板(14),用于支撑水平导槽(5)底部的两端;停车底板(11)下面固定有刚性桁梁(15),用于作为停车底板(11)的整体支撑,停车底板(11)上面固定有用于支承车轮的停车叉架(16)和用于指引AGV小车(7)的引导线(17),停车底板(11)四角位置的刚性桁梁(15)上固定有连接套板(10),水平方向上,两块H形刚性架(9)通过停车底板(11)进行连接,在连接处,连接套板(10)嵌入H形刚性架(9)上的连接套口,并通过螺钉固连;前桁梁(12)设置于停车室单元(1)前侧的水平导槽(5)之后,其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板(18),通过第二加强肋板(18)对停车底板(11)刚性桁梁(15)的前端进行支撑,前桁梁(12)还用于连接水平方向上相邻两块H形刚性架(9)前侧;背桁梁(13)位于停车室单元(1)后侧,其前侧表面设置有第三加强肋板(19),通过第三加强肋板(19)对停车底板(11)刚性桁梁(15)的后端进行支撑,背桁梁(13)还用于连接水平方向上相邻两块H形刚性架(9)后侧;所述停车架顶部固定有三角刚性架(20),用于固定和支撑最顶部的水平导槽(5),竖直方向上,三角刚性架(20)和H形刚性架(9)的连接方式与两块H形刚性架(9)的连接方式相同;水平方向上,两块三角刚性架(20)之间以停车架顶板(22)代替停车底板(11),通过停车架顶板(22)、水平导槽(5)、前桁梁(12)和背桁梁(13)进行连接,连接方式与水平方向上两块H形刚性架(9)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停车架两侧固定有侧板(21),用于封闭停车架两侧,通过螺钉固定于停车架上;所述停车架的顶部有停车架顶板(22),用于遮挡阳光和雨水,其结构上除了没有停车叉架外,其它的都和停车底板(11)相同,且连接方式与停车底板(11)的也相同;停车架中从下到上的停车室单元(1),最底层高度最高,层级为单数的高度相同且高度次于最底层,层级为双数的高度相同且高度最低;位于所述停车架的最底层的H形刚性架(9)的底部具有可伸缩液压轮,用于顶起停车架作短距离移动,所述可伸缩液压轮包括液压推杆(23)和万向轮(24),所述液压推杆(23)中的液压缸固定在各底部H形刚性架(9)作为的承重柱内,其中位于升降导轨(3)上的液压推杆(23)中的液压缸则固定在升降导轨(3)外侧、停车架整体的内侧,液压推杆(23)中的推杆与万向轮(24)固连为一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框架(4)主体为金属桁架,还包括载车底板(25)、水平驱动系统、停止标志识别装置、护板(26)和平动锁杆(27);
所述载车底板(25)位于水平框架(4)底部,载车底板(25)上有用于引导AGV小车(7)运动的引导线(28);
所述水平驱动系统分为两部分,分别固定在水平框架(4)顶部平板上表面和载车底板的上表面,水平框架顶部平板上设置包括承重轮(29)、侧力轮(30)、水平电机(6)、传动皮带(31)和皮带轮(32),载车底板上设置同样的承重轮、侧力轮,所述承重轮(29)设置在竖直平面上,位于导槽内,用于承受导槽给承重轮(29)竖直方向上的支持力;所述侧力轮(30)设置在水平平面上,位于导槽内,用于承受导槽给侧力轮(30)水平方向上的支持力;对于水平框架顶部的部分,所述皮带轮(32)与承重轮(29)通过与彼此固定连接的转动轴实现传动;所述水平电机(6)固定在水平框架(4)顶部平板上,传动皮带(31)把水平电机(6)和皮带轮(32)相连,通过水平电机(6)带动传动皮带(31)运动,再由传动皮带(31)来带动皮带轮(32)转动,最终实现承重轮(29)在导槽中滚动;水平框架顶部的承重轮(29)为主动轮,载车底板上的承重轮仅作为平衡水平框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的部分作用,侧力轮(30)仅作为平衡水平框架(4)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作用,以此来实现水平框架(4)沿导槽的水平移动,水平框架(4)在没有车辆需要停放或者取出时,悬停在停车架的水平导槽(5)上的某个位置,给过往行人和车辆让出地面空间;
所述停止标志识别装置位于水平框架(4)底部靠近停车架一端,当识别到所要到达停车室单元(1)外的水平导槽(5)或升降框架(2)下导槽上的停止标志时,水平框架(4)停止运动;
所述护板(26)由两块构成,一块设置于水平框架(4)的中间位置,一块设置于水平框架(4)的前侧,两块护板(26)和载车底板(25)形成半封闭状态;
所述平动锁杆(27)固定在水平框架(4)顶部平板上,其实质为一根电推杆,推杆端部为勾状,当水平框架(4)和升降框架(2)一起上下升降的时候,平动锁杆(27)为缩回的锁止状态,推杆端部弯钩勾入升降框架(2)上导槽的防位移孔,把水平框架(4)和升降框架(2)暂时连在一起,来防止升降时水平框架(4)沿升降框架(2)上的上下导槽水平移动;
所述水平导槽(5)位于停车架前端,用于导引水平框架(4)中的承重轮(29)和侧力轮(30),实现水平框架(4)的平动,两端有突起的凸板(34),外边缘有向内的凸块(35),通过螺钉把凸板与连接套板(10)、与H形刚性架(9)或三角刚性架(20)固定,凸块(35)用于防止由于抖动或者升降框架(2)与水平导槽(5)对接的偏差使侧力轮(30)偏移进而导致的水平框架(4)坠落,水平导槽(5)外表面还有用于提示平动框架停止运动的停止标志(37),在水平导槽(5)底部设置有凸起的第四加强肋板(36),该加强肋板用于支撑水平导槽(5),此外,水平导槽(5)底部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
所述升降框架(2)由上导槽(38)、下导槽(39)、水平桁梁(40)、交叉桁梁(41)、竖直桁梁(42)、防位移孔(43)、升降轮(44)、停止标志(45)和停止标志识别装置构成,其中,上导槽(38)、下导槽(39)、水平桁梁(40) 和交叉桁梁(41)固连在竖直桁梁(42)上与竖直桁梁(42)构成一个整体,竖直桁梁(42)在升降导轨(3)之中并能够沿着升降导轨(3)上下移动,升降轮(44)设置在竖直桁梁(42)上,用来承受升降框架(2)在水平平面内受到升降导轨(3)前后方向的支持力;当升降框架(2)带着水平框架(4)上升到停止位置的时候,上导槽(38)、下导槽(39)与停车架上的水平导槽(5)刚好对接,形成一条完整的导槽,接着平动锁杆(27)的推杆伸长,从而使推杆端部弯钩脱出防位移孔(43),水平框架(4)从而可以沿着导槽平动;所述下导槽(39)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提示水平框架(4)停止运动的停止标志,用于给水平框架(4)定位升降框架(2)的位置,使水平框架(4)在升降框架(2)上准确停下;所述下导槽(39)上还设置有停止标志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升降导轨(3)上的停止标志,使升降框架(2)能够准确的停止在设定高度的位置;
所述升降系统的主体设置在停车架顶部的桁架上,包括轴承支座(47)、轴承(48)、滚筒(49)、升降钢索(50)、制动装置、皮带轮(52)、滑轮(53)、对重(54)、对重导轨(72)、升降电机(51)和升降导轨(3);
所述轴承支座(47)固定于停车架顶部的桁架上;所述轴承(48)固定于轴承支座(47)上;所述滚筒(49)固联在轴承(48)上,滚筒(49)一边固定有刹车盘(56);所述升降钢索(50)绕在滚筒(49)上,并且跨过前后两组定滑轮(53),由滚筒(49)带动其进行收放;
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电机(55)、刹车盘(56)、螺杆(57)、刹车片(58)和夹块(59),所述螺杆(57)的一端与制动电机(55)的输出轴相连,螺杆(57)的另一端穿过夹块(59)上的螺纹孔,由制动电机(55)带动螺杆(57)转动,使制动电机(55)和夹块(59)沿各自导轨平动来实现夹合,螺杆(57) 端部和夹块(59)内侧设置有刹车片(58),夹合时刹车片(58)夹紧刹车盘(56)两侧迫使其停止转动,进而迫使升降钢索(50)停止收放;
所述升降电机(51)的输出端通过皮带驱动皮带轮(52)转动进而带动滚筒(49)转动,升降钢索(50)跨过滑轮(53)两端分别与升降框架(2)以及对重(54)相连;所述升降钢索(50)的一端固定于升降框架(2)中间位置的水平桁梁上,以保证升降框架(2)上升到停车架最顶层时,上导槽(38)能够与停车架上最顶部的水平导槽(5)相对接;升降电机(51)转动使升降钢索(50)带动升降框架(2)沿升降导轨(3)进行升降,进而使升降框架(2)上的水平框架(4)升降;
所述对重(54)的质量与升降框架(2)、水平框架(4)、AGV小车(7)的质量之和相等;所述对重(54)沿对重导轨(72)升降;
所述升降导轨(3)由竖直方向上某一列停车室单元的H形刚性架(9)和三角刚性架(20)的一边构成,其靠近停车架前面的一端开有槽使之与升降框架(2)相配合,用于导引升降框架(2),升降导轨(3)上面设置有停止标志,使升降框架(2)根据停止标志的位置准确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各太阳能发电组和电池;各太阳能发电组设置在各停车室单元(1)的前、后侧,所述太阳能发电组包括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固定拉索(61)、电动拉索(62)和限位导杆(63),太阳能发电板贴合在类百叶窗的叶板上,构成的整体即为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类百叶窗太阳能板(60)由限位导杆(63)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由不可动的固定拉索(61)牵拉,由电机牵拉通过改变可动的电动拉索(62)的长度来进行叶板角度的自适应调节,即根据时间计算出某个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进而计算出类百叶窗太阳能板的倾斜角度,让类百叶窗太阳能板始终处在与太阳光线夹角最大的位置,使得类百叶窗太阳能板每时每刻都处在接收到太阳光最大光强的位置;在下雨时,百叶窗太阳能板(60)则全部闭合形成封闭的曲面,进而让停车场封闭,防止外界湿气进入停车室;太阳能发电组用于整个停车场的电力供应,太阳能发电组发电过剩时则存储电能在电池中;当太阳能发电组发出的电不够用时,则自动切换到外部电网,由外界继续供电;
所述太阳能发电组的设置由该立体停车场的位置所决定,在所述停车架中,当太阳光主要从停车架正面入射时,太阳能发电组设置在各停车室单元(1)的前侧,后侧设置跟侧板类似的背板(73);当太阳光主要从停车架背面入射时,太阳能发电组设置在各停车室单元(1)的后侧,前侧设置没有太阳能发电板的类百叶窗;停车室单元前侧的类百叶窗随车辆的存取进行开启或封闭,当存车时所有的类百叶窗的叶板都升起,摞叠在水平导槽(5)之后,车辆在AGV小车(7)运载进停车室单元(1)停放好退出后类百叶窗进行逆过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架前侧的地面上还设有地面部件,包括:保护棚(64)、类减速带(65)、地磅、地面凹槽(67)、停止线(68)和可升降拦阻器(69);
所述保护棚(64)设置在停车架前面,由支柱和钢化玻璃构成,钢化玻璃固定在支柱上,保护棚(64)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升降导轨(3)的正下方两侧位置,两组保护棚(64)之间所留出的空间够容纳运动框架降至地面;
所述类减速带(65)设置在立体停车场前过往通道的入口位置,形状为隆起的“凸”形,用于让过往车辆减速和用于车辆驶上、驶下AGV小车(7);
所述地磅设置在类减速带(65)的之前;
所述地面凹槽(67)位于升降框架(2)的正下方、运动框架下降到地面所处的位置,地面凹槽(67)呈长方形的“田”字形结构,该地面凹槽的周围四条边“口”字形为第一凹槽(33)用来容纳水平框架(4)的四个脚和四边的桁梁,四条边所围的中间位置“十”字形为第二凹槽(46),第二凹槽(46)的深度较第一凹槽(33)的深度浅,用来容纳水平框架(4)底部支承载车底板(25)的呈“十”字形的桁梁,运动框架下降到地面时载车底板的上表面与地面处在同一水平面并且引导线刚好对接;
所述停止线(68)位于人行道上地面凹槽(67)的左右两侧,当水平框架(4)要从上方下降到地面时,则行人和车辆在停止线(68)外等待;
所述可升降拦阻器(69)有三组,设置于停止线内,分别位于地面凹槽(67)的左右两侧和前侧,在运动框架下降时,用于拦阻过往车辆和行人;可升降拦阻器(69)包括升降筒和阻拦绷带,所述阻拦绷带为弹性绷带,当碰到行人时会有弹性形变,不对过往行人车辆有伤害,阻拦绷带两端分别连接一根升降筒,通过升降筒内的电机驱动使阻拦绷带沿着升降筒快速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AGV小车(7)包括车体(70)、载车叉架(71)、信号收发装置和引导线识别装置,其中,位于车体(70)两端的四块载车叉架(71)能进行同时升降,停车叉架(16)中相邻两条叉架的间距略大于载车叉架(71)中各叉架的宽度,且载车叉架(71)中相邻两条叉架的距离与停车叉架(16)的相等,使得载车叉架(71)与停车叉架(16)刚好错开排列;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用于AGV小车与充电装置、控制中心之间的信号交流;所述引导线识别装置位于AGV小车(7)下面,用来识别引导线,从而让AGV小车(7)沿着引导线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停车室单元(1)内设置有供AGV小车(7)充电的充电装置,在该充电室内停有车时,充电装置最高点低于车底盘的最低点,AGV小车在车底进行充电,并且该充电装置内有充电信号感应器,当充电信号感应器接收到AGV小车(7)的充电信号时控制充电装置工作,反之收到断电信号时控制充电装置停止工作;在每个停车室单元(1)设置无线充电装置或自动充电桩,选择性地给要充电的电动汽车和AGV进行自动充电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停车架顶部的两端设置加固钢索(66),加固钢索(66)一端固连着停车架顶部两端的桁梁,另一端固连在地面,加固钢索(66)从停车架顶端往停车架的后下方牵拉,以固定和平衡停车架,防止由于停车架过高、载重过大或风力过大导致停车架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整个停车场照明的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以LED灯作为光源。
CN201921407940.7U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 Active CN211038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7940.7U CN211038015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7940.7U CN211038015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8015U true CN211038015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7940.7U Active CN211038015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80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4795A (zh) * 2019-08-28 2019-11-08 吉林大学 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4795A (zh) * 2019-08-28 2019-11-08 吉林大学 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
CN110424795B (zh) * 2019-08-28 2024-03-26 吉林大学 一种外挂式立体停车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4795B (zh) 一种外挂式立体停车场
US5810539A (en) Maximum auto-parking device
CN206091469U (zh) 立体停车库
CN109537950B (zh) 一种面向居民小区的智能立体停车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706926A (zh) 一种智能停车管理实现系统及方法
CN211038015U (zh) 一种外挂式新型智能和节能的高效立体停车场
CN113674550A (zh) 一种共享停车方法及系统
CN107842230B (zh) 一种小型仓储式插拔停车架双层立体停车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1463665A (zh) 路边悬吊式停车装置
CN111287531B (zh) 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的载车吊篮防晃动机构
CN105525777A (zh) 一种智能立体车库自动存取设备
CN105604368A (zh) 跑道型立体车库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86750B (zh) 一种立体车库及其存车、取车方法
CN214615724U (zh) 一种无交互立体智能停车场
CN201704986U (zh) 自控式二层旋转停车架
CN212957877U (zh)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CN201232379Y (zh) 路边悬吊式停车装置
CN107939112A (zh) 位于地下车位上的双层立体车库和使用方法
CN209670428U (zh) 一种基于自动感应的多层泊车机构
CN109057449B (zh) 一种集装式两层停车塔库
CN205558410U (zh) 跑道型立体车库
CN210947931U (zh) 折叠式多层立体车库
CN113223192B (zh) 停车泊位机器人
CN205224749U (zh) 一种圆形塔式立体车库
CN111764719B (zh)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