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5256U - 高纯氨水制备设备 - Google Patents

高纯氨水制备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5256U
CN211035256U CN201921642852.5U CN201921642852U CN211035256U CN 211035256 U CN211035256 U CN 211035256U CN 201921642852 U CN201921642852 U CN 201921642852U CN 211035256 U CN211035256 U CN 211035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mmonia
double
coil pipe
mixing kettl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428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ingke Micro Electronics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ingke Micro Elec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ingke Micro Electronic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ingke Micro Elec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428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5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5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5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纯氨水制备设备,包括液氨储罐、液氨气化器、冷却水槽、加热水槽、以及连接有混合水注入系统的混合釜,液氨储罐与液氨气化器通过进料管路连接,液氨气化器、以及混合釜的内部均设有双层盘管,加热水槽与液氨气化器内的双层盘管通过进水管路一连接,液氨气化器内的双层盘管与冷却水槽通过出水管路一连接,液氨气化器与混合釜通过进气管路连接,冷却水槽与混合釜内的双层盘管通过进水管路二连接,混合釜内的双层盘管与加热水槽通过出水管路二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液氨气化器、以及混合釜的内部设置双层盘管,在使注入液氨气化器内的液氨受热均匀的同时,还能对混合釜内散发的热量进行均匀吸收,提高了氨水制备的效果。

Description

高纯氨水制备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水生产领域,尤其涉及高纯氨水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氨水的制备通常是将液氨气化与纯水反应得到,现有的液氨气化器通常是设置有单层加热盘管来对液氨加热,由于单层加热盘管内的水流方向单一,在液氨吸热的过程中会在有受热不均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液氨气化效率较低,同时现有的氨气混合釜也缺乏较好的冷却性,当氨水与纯水结合时产生的热量如不能较快的吸收,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以本实用新型公开饿了高纯氨水制备设备。
技术方案:高纯氨水制备设备,包括液氨储罐、液氨气化器、冷却水槽、加热水槽、以及连接有混合水注入系统的混合釜,所述液氨储罐与液氨气化器通过进料管路连接,所述液氨气化器、以及混合釜的内部均设有双层盘管,所述双层盘管中一层盘管内的水流方向为从上向下,另一层盘管内的水流方向为从下往上,所述加热水槽与液氨气化器内的双层盘管通过进水管路一连接,所述液氨气化器内的双层盘管与冷却水槽通过出水管路一连接,所述液氨气化器与混合釜通过进气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水槽与混合釜内的双层盘管通过进水管路二连接,所述混合釜内的双层盘管与加热水槽通过出水管路二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两层盘管的排列方式为上下间隔排列。
进一步的是,所述冷却水槽包括一保温室以及一注入室,所述加热水槽包括一保温室以及一加热室。
进一步的是,所述注入室与保温室之间设有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液氨气化器、以及混合釜的内部设置双层盘管,能够使注入在液氨气化器内的液氨能够受热均匀,以及使注入混合釜内的氨气与纯水混合后产生的热量能够得到有效的吸收,进而提高了氨水制备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将冷却的注入室与保温室之间设有隔热层,能够实现较好的隔热。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盘管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4,高纯氨水制备设备,包括液氨储罐1、液氨气化器2、冷却水槽4、加热水槽3、以及连接有混合水注入系统的混合釜5,所述液氨储罐与液氨气化器通过进料管路9连接,所述液氨气化器、以及混合釜的内部均设有双层盘管16,所述双层盘管中一层盘管内的水流方向为从上向下,另一层盘管内的水流方向为从下往上,所述加热水槽与液氨气化器内的双层盘管通过进水管路一 6连接,所述液氨气化器内的双层盘管与冷却水槽通过出水管路一连接7,所述液氨气化器与混合釜通过进气管路8连接,所述冷却水槽与混合釜内的双层盘管通过进水管路二10连接,所述混合釜内的双层盘管与加热水槽通过出水管路二11连接。
具体的,液氨储罐向液氨气化器注入液氨后,加热水槽向液氨气化器内的双层盘管注入热水,液氨气化器内的双层盘管中一层盘管内的热水从上至下流动,另一层盘管内的热水从下至上流动,使液氨气化器内的液氨受热均匀,受热后的液氨较快的气化,液氨气化器气化后的氨气通过进气管路注入混合釜内与混合釜内的纯水进行混合反应生成氨水,在氨水与纯水混合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在此之前,冷却水槽向混合釜内所设的双层盘管注入冷水,混合釜内的双层盘管中一层盘管内的冷水从上至下流动,另一层盘管内的冷水从下至上流动,可对混合釜内产生的热量进行均匀吸收,液氨气化器中的双层盘管在对液氨加热结束后,排出的水注入冷却水槽内进行冷却,冷却后再次注入混合釜内的双层盘管继续使用,混合釜中的双层盘管在对混合后的氨水冷却后,排出的水注入加热水槽中进行继续加热,加热后再次注入液氨气化器内的双层盘管中进行对液氨加热,以上可实现水循环,节约了水资源。
实施例二
继续参考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是基于实施例一进行实施的;
两层盘管的排列方式为上下间隔排列。
冷却水槽包括一保温室12以及一注入室14,加热水槽包括一保温室以及一加热室13,冷却水槽的保温室用于接收液氨气化器中的双层盘管排出的水并且使其到达固定阈值的温度再注入至混合釜中的双层盘管内,加热水槽的保温室用于接收混合釜中的双层盘管排出的水并且使其到达固定阈值的温度后再注入液氨气化器中的双层盘管内,加热水槽内的加热室用于加热热水,冷却水槽内的注入室用于注入冷却水。
注入室与保温室之间设有隔热层15,能够起到较佳的隔热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高纯氨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氨储罐、液氨气化器、冷却水槽、加热水槽、以及连接有混合水注入系统的混合釜,所述液氨储罐与液氨气化器通过进料管路连接,所述液氨气化器、以及混合釜的内部均设有双层盘管,所述双层盘管中一层盘管内的水流方向为从上向下,另一层盘管内的水流方向为从下往上,所述加热水槽与液氨气化器内的双层盘管通过进水管路一连接,所述液氨气化器内的双层盘管与冷却水槽通过出水管路一连接,所述液氨气化器与混合釜通过进气管路连接,所述冷却水槽与混合釜内的双层盘管通过进水管路二连接,所述混合釜内的双层盘管与加热水槽通过出水管路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氨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盘管的排列方式为上下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氨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槽包括一保温室以及一注入室,所述加热水槽包括一保温室以及一加热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纯氨水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室与保温室之间设有隔热层。
CN201921642852.5U 2019-09-29 2019-09-29 高纯氨水制备设备 Active CN211035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2852.5U CN211035256U (zh) 2019-09-29 2019-09-29 高纯氨水制备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2852.5U CN211035256U (zh) 2019-09-29 2019-09-29 高纯氨水制备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5256U true CN211035256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6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42852.5U Active CN211035256U (zh) 2019-09-29 2019-09-29 高纯氨水制备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5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60252U (zh) 一种制氢系统
CN207132017U (zh) 一种新型的萘蒸汽输送专用管道
CN211035256U (zh) 高纯氨水制备设备
CN208380693U (zh) 车载氢气发生装置及动力装置
CN205550264U (zh) 一种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反应釜装置
CN202808380U (zh) 一种四氯化硅氢化装置
CN102674359B (zh) 带内胆的多晶硅还原炉的尾气回收液冷却装置及方法
CN111532688A (zh) 螺旋给料机和螺杆加热输送式热化学储能系统
CN203963892U (zh) 蒸汽发生器
CN206474152U (zh) 一种溴丁烷反应装置
CN202762416U (zh) 制备钒液时反应釜的加热冷却循环系统
CN102126747B (zh) 采用液态氯生产氯化亚锡的通氯方法及装置
CN210040412U (zh) 一种基于固体氢技术的强混动力系统
CN209602471U (zh) 一种煤炭气化冷却装置
CN108096861B (zh) 将液氨转化为气氨的装置
CN205222682U (zh) 一种可燃气体发生装置
CN207688705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相变蓄能箱
CN206661154U (zh) 一种亚氨基二苄脱氢生产亚氨基芪的装置
CN105347301B (zh) 一种可燃气体发生装置
CN201406396Y (zh) 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备系统
CN204778837U (zh) 一种用于制备五氧化二磷的热能循环反应设备
CN205495551U (zh) 一种高效化工反应装置
CN206139170U (zh) 环保低能耗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装置
CN206369488U (zh) 一种尿素高压洗涤器调温水余热的回收装置
CN208308428U (zh) 一种新型甲醇裂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