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0378U - 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10378U CN211010378U CN201922182913.0U CN201922182913U CN211010378U CN 211010378 U CN211010378 U CN 211010378U CN 201922182913 U CN201922182913 U CN 201922182913U CN 211010378 U CN211010378 U CN 2110103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spring shock
- spring
- fixed
- mitiga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包括第一底座、泵管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通过横向槽钢连接,所述第一底座顶端固定有第一弹簧减震系统,所述第二底座顶端安装有竖向槽钢,所述竖向槽钢位于横向槽钢一侧固定有第二弹簧减震系统,所述泵管两端分别通过抱箍固定在第一弹簧减震系统和第二弹簧减震系统上。本实用新型,第二弹簧减震系统主要缓冲水平向的推力,第一弹簧减震系统主要缓冲泵管由于向上推力候产生向下的反作用力;采用本装置不仅将泵管有效固定,还将泵管的作用力进行缓冲抵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管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垂直送输已经全部采用地泵管道进行运输,输送泵管主要由管道、管卡进行连接。首层泵管因连接有直角弯头,加固时还是依靠搭设传统的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架体。因首层泵管直接接触泵车,水平的推力最大。实际打搭设的钢管脚手架后期使用中容易存在以下弊端:1、脚手架管需要与主体顶撑对楼层震动较大;2、紧固脚手架管的扣件在震动中容易脱口,造成整体架体失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包括第一底座、泵管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通过横向槽钢连接,所述第一底座顶端固定有第一弹簧减震系统,所述第二底座顶端安装有竖向槽钢,所述竖向槽钢位于横向槽钢一侧固定有第二弹簧减震系统,所述泵管两端分别通过抱箍固定在第一弹簧减震系统和第二弹簧减震系统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和第二弹簧减震系统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和第二弹簧减震系统均由下壳体、弹簧和上壳体组成,所述弹簧位于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竖向槽钢和横向槽钢之间设置有倾斜槽钢,倾斜槽钢两端分别与竖向槽钢和横向槽钢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竖向槽钢两侧与第二底座之间焊接有加腋。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二弹簧减震系统通过螺栓固定在竖向槽钢上,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与抱箍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弹簧减震系统与抱箍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弹簧减震系统主要缓冲水平向的推力,第一弹簧减震系统主要缓冲泵管由于向上推力候产生向下的反作用力;采用本装置不仅将泵管有效固定,还将泵管的作用力进行缓冲抵消;结构形式简单,造价低廉,可操作性强,而且此装置能一次投入周转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底座;2、第一弹簧减震系统;3、抱箍;4、泵管;5、横向槽钢;6、第二底座;7、加腋;8、倾斜槽钢;9、竖向槽钢;10、第二弹簧减震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包括第一底座1、泵管4和第二底座6,所述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6之间通过横向槽钢5连接,所述第一底座1顶端固定有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所述第二底座6顶端安装有竖向槽钢9,所述竖向槽钢9位于横向槽钢5一侧固定有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所述泵管4两端分别通过抱箍3固定在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和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上,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和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和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均由下壳体、弹簧和上壳体组成,所述弹簧位于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所述竖向槽钢9和横向槽钢5之间设置有倾斜槽钢8,倾斜槽钢8两端分别与竖向槽钢9和横向槽钢5焊接固定,所述竖向槽钢9两侧与第二底座6之间焊接有加腋7,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底座1上,所述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通过螺栓固定在竖向槽钢9上,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与抱箍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与抱箍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主要缓冲水平向的推力,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主要缓冲泵管4由于向上推力候产生向下的反作用力;采用本装置不仅将泵管4有效固定,还将泵管4的作用力进行缓冲抵消;结构形式简单,造价低廉,可操作性强,而且此装置能一次投入周转使用;提前将钢板预埋到楼板顶部,并将型钢支撑骨架按照图纸内容组拼焊接牢固,由于泵管实际安装时,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一般为600-800mm高,在与楼板顶预埋的钢板焊接时,用预制的H型钢充当底座再与装置连接固定,从而解决了高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主要缓冲水平向的推力,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主要缓冲泵管4由于向上推力候产生向下的反作用力;采用本装置不仅将泵管4有效固定,还将泵管4的作用力进行缓冲抵消;结构形式简单,造价低廉,可操作性强,而且此装置能一次投入周转使用;提前将钢板预埋到楼板顶部,并将型钢支撑骨架按照图纸内容组拼焊接牢固,由于泵管实际安装时,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一般为600-800mm高,在与楼板顶预埋的钢板焊接时,用预制的H型钢充当底座再与装置连接固定,从而解决了高差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包括第一底座(1)、泵管(4)和第二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6)之间通过横向槽钢(5)连接,所述第一底座(1)顶端固定有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所述第二底座(6)顶端安装有竖向槽钢(9),所述竖向槽钢(9)位于横向槽钢(5)一侧固定有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所述泵管(4)两端分别通过抱箍(3)固定在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和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和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和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均由下壳体、弹簧和上壳体组成,所述弹簧位于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槽钢(9)和横向槽钢(5)之间设置有倾斜槽钢(8),倾斜槽钢(8)两端分别与竖向槽钢(9)和横向槽钢(5)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槽钢(9)两侧与第二底座(6)之间焊接有加腋(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底座(1)上,所述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通过螺栓固定在竖向槽钢(9)上,所述第一弹簧减震系统(2)与抱箍(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弹簧减震系统(10)与抱箍(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82913.0U CN211010378U (zh) | 2019-12-09 | 2019-12-09 | 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82913.0U CN211010378U (zh) | 2019-12-09 | 2019-12-09 | 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10378U true CN211010378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68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82913.0U Active CN211010378U (zh) | 2019-12-09 | 2019-12-09 | 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1037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12046A (zh) * | 2020-12-29 | 2021-02-26 | 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可周转混凝土泵管竖向弯管固定装置 |
-
2019
- 2019-12-09 CN CN201922182913.0U patent/CN2110103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12046A (zh) * | 2020-12-29 | 2021-02-26 | 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可周转混凝土泵管竖向弯管固定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14704A (zh) | 一种泵管减震装置 | |
CN103643800A (zh) | 屈曲约束支撑构件的提升安装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010378U (zh) | 一种首层泵管减震器 | |
CN212866793U (zh) | 一种装配式施工电梯停层平台 | |
CN210890395U (zh) | 一种高强度稳定抗震支架 | |
CN212689257U (zh) | 一种带屈曲约束支撑节点板的劲性结构梁柱节点 | |
CN113309330A (zh) | 大型罐体组装用辅助装置 | |
CN210950230U (zh) | 一种混凝土输送泵管固定减震装置 | |
CN210238788U (zh) | 一种稳定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 |
CN211923483U (zh) | 一种爬架支座加高装置 | |
CN210598288U (zh) | 一种综合采用隔减震技术的抗震韧性厂房结构体系 | |
CN212689288U (zh) | 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支撑构件的抗震结构 | |
CN214889373U (zh) | 一种具有高强度稳定性的抗震成品支架 | |
CN216074705U (zh) | 一种分幅联塔式斜拉桥塔间金属消能器 | |
CN212535698U (zh) | 一种负环管片固定装置 | |
CN213805889U (zh) | 一种装配式桁架钢梁与钢柱刚性连接节点 | |
CN209991009U (zh) |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泵管固定器 | |
CN209705526U (zh) | 水管道90度弯落地安装结构 | |
CN209743771U (zh) | 一种多根管道抗震支架 | |
CN208473269U (zh) | 超高层建筑下双排单杆落地架结构 | |
WO2021097762A1 (zh) | 附着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金属防护网的全方位防护连接结构 | |
CN216377255U (zh) | 塔吊附墙操作平台结构 | |
CN215294105U (zh) | 一种竖向混凝土泵管减震架体系 | |
CN215858695U (zh) | 一种楼梯滑动铰支座 | |
CN221196540U (zh) | 一种机械式混凝土输送泵减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