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6995U - 一种截污配水井及含其的调蓄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截污配水井及含其的调蓄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6995U
CN211006995U CN201921940403.9U CN201921940403U CN211006995U CN 211006995 U CN211006995 U CN 211006995U CN 201921940403 U CN201921940403 U CN 201921940403U CN 211006995 U CN211006995 U CN 211006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well
pipe
rainwat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04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guancun Sponge Cit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ongguancun Sponge Cit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guancun Sponge Cit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ongguancun Sponge Cit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19404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6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6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6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截污配水井,包括:主井体,其下部具有配水口;主管体,其前端具有来水口,后端具有排污口,主管体的底部具有与主井体的内腔连通的收水口;横向的过滤网,设置在主管体内并遮盖收水口,其能够能够有效提高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率,避免初期雨水中的垃圾和固体杂质导致雨水处理系统堵塞,能够有效减小对市政雨水管网的污染。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调蓄池,包括蓄水池和上述的截污配水井,截污配水井通过其主井体上的配水口与蓄水池连通,其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截污配水井,能够有效提高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率,方便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截污配水井及含其的调蓄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水井和调蓄池。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目前已逐渐在各地城市中推广。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道路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让初期雨水直接进入雨水收集池,将会对雨水收集池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初期雨水中包含大量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垃圾等,极易造成雨水收集池堵塞,因此现有的雨水收集池通常会对初期雨水弃流,而这些弃流的雨水通常会直接排入到市政雨水管网,会对城市水体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率的截污配水井及含其的调蓄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截污配水井,包括:
主井体,其下部具有配水口;
主管体,其前端具有来水口,后端具有排污口,主管体的底部具有与所述主井体的内腔连通的收水口;
横向的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的主管体内并遮盖所述的收水口。
优选的,所述的主管体位于所述主井体的内腔中,主井体的前端开设有与所述来水口对齐的第一通孔,后端开设有与所述排污口对齐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的主井体的前端设置有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并延伸至所述的来水口内的来水管,后端设置有插设在所述的第二通孔内并延伸至主井体的内腔中的排污管,所述的主管体的后部插设在所述的排污管内。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网呈向上突起的球面状,其前端固定在所述来水管的后端底部,其后端固定或抵靠在主管体的后部下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主井体内设置有托架,所述的主管体的前部承托于所述的托架上。
优选的,所述主管体的底部设置竖向的收水管,所述的收水口通过所述的收水管与主井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的主井体上设置有管夹,所述的收水管由所述的管夹夹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主管体或主井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过滤网对齐的冲洗管。
优选的,所述主井体的底部具有沉砂区,所述的配水口位于所述沉砂区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的配水口上连接有配水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调蓄池,包括蓄水池和上述的截污配水井,所述的截污配水井通过其主井体上的配水口与所述的蓄水池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截污配水井在使用时,雨水能够从来水口进入主管体,过滤网能够过滤掉雨水中的垃圾、固体杂质等,过滤后的水再经由收水口流出以供收集和再利用,而在此过程中,部分雨水能够将过滤网上过滤出来的垃圾和固体杂质等冲刷到排污口排出以供集中处理,由此能够对初期雨水也进行处理和收集,能够有效提高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率,避免初期雨水中的垃圾和固体杂质导致雨水处理系统堵塞,使得初期雨水无需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能够有效减小对市政雨水管网的污染;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蓄池,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截污配水井,经由截污配水井过滤后的雨水能够由蓄水池收集,在需要的时候经过简单净化处理即可用于周边区域场地冲洗、绿化浇洒、景观补水等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率,方便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调蓄池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调蓄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优选实施例中截污配水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优选实施例中截污配水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优选实施例中调蓄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截污配水井,包括:主井体10,其下部具有配水口11;主管体20,其前端具有来水口,后端具有排污口,主管体20的底部具有与主井体10的内腔连通的收水口21;横向的过滤网30,设置在主管体20内并遮盖收水口21。本实用新型中的截污配水井在使用时,雨水能够从来水口进入主管体20,过滤网30能够过滤掉雨水中的垃圾、固体杂质等,过滤后的水再经由收水口21流出以供收集和再利用,而在此过程中,部分雨水能够将过滤网30上过滤出来的垃圾和固体杂质等冲刷到排污口排出以供集中处理,由此能够对初期雨水也进行处理和收集,能够有效提高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率,避免初期雨水中的垃圾和固体杂质导致雨水处理系统堵塞,使得初期雨水无需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能够有效减小对市政雨水管网的污染。
过滤网30的孔径和材质等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在此不另作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主管体20位于主井体10的内腔中,主井体10的前端开设有与来水口对齐的第一通孔,后端开设有与排污口对齐的第二通孔,方便安装和使用。在实际应用中,主管体20也可根据需要选择设置在主井体10之外。
主井体10的前端设置有插设在第一通孔内并延伸至来水口内的来水管41,后端设置有插设在第二通孔内并延伸至主井体10的内腔中的排污管42,主管体20的后部插设在排污管42内,如此即便不设置密封圈等密封结构也能有效避免雨水泄露,且便安装和使用。在实际应用中,来水管41和排污管42也可采用螺接等其他常用连接方式来与主管体20或主井体10连接,或者来水管41和排污管42也可直接与主管体20或主井体10成一体,在来水管41和主管体20或主井体10之间、排水管和主管体20或主井体10之间也可设置密封圈等密封结构来提升密封防漏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应用,并不局限于此。
过滤网30呈向上突起的球面状,其前端固定在来水管41的后端底部,其后端固定或抵靠在主管体20的后部下内壁上,如此能够方便将过滤网30上滤出的垃圾、固体杂质等冲走,避免出现淤积而导致过滤网30堵塞,同时也不会再过滤网30和来水管41之间留下空间,能够避免垃圾和固体杂质淤积。过滤网30的前端和后端可以通过卡接、焊接、粘接、螺钉连接等常用连接方式来分别固定在来水管41和主管体20上,这些都是本领域中的常用固定结构,在此不另作详述。
主井体10内设置有托架12,主管体20的前部承托于托架12上,能够对主管体20进行承托,防止主管体20受到冲击而松动,提高主管体20的牢固度。
主管体20的底部设置竖向的收水管43,收水口21通过收水管43与主井体10的内腔连通,主井体10上设置有管夹13,收水管43由管夹13夹紧固定,能够进一步防止主管体20受到冲击而松动,且结构简单可靠,便于拆装维护,另外,收水管43也对雨水进行导流,使得水流更为集中,并能够减小对主井体10底部的冲击和扰流。管夹13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且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另作详述。
主管体20或主井体10上设置有与过滤网30对齐的冲洗管44,这样,当来水口进入的雨水不足以将过滤网30冲洗干净时,可以利用冲洗管44通入水等来对过滤网30进行清洗,防止过滤网30堵塞而影响使用。
主井体10的底部具有沉砂区15,配水口11位于沉砂区15的上方,雨水中的砂粒等能够在沉砂区15内沉降,能够减少自配水口11进入到相应水处理池内的固体颗粒物,有助于提高水质。主井体10的顶部设置有检修口14,方便进行检修作业。
本实施例中的调蓄池包括蓄水池50和上述的截污配水井,截污配水井通过其主井体10上的配水口11与蓄水池5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截污配水井直接设置在了蓄水池50内,主水井内收集的水能够自配水口11直接进入到蓄水池50内,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减小占用的空间,方便安装和使用。
参照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与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配水口11上连接有配水管45,如此可以将截污配水井独立设置,通过配水管45与相应的水处理池连接。
本实施例中,截污配水井即设置在了蓄水池50的外部,其配水口11通过配水管45与蓄水池50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截污配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井体(10),其下部具有配水口(11);
主管体(20),其前端具有来水口,后端具有排污口,主管体(20)的底部具有与所述主井体(10)的内腔连通的收水口(21);
横向的过滤网(30),设置在所述的主管体(20)内并遮盖所述的收水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污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体(20)位于所述主井体(10)的内腔中,主井体(10)的前端开设有与所述来水口对齐的第一通孔,后端开设有与所述排污口对齐的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截污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井体(10)的前端设置有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并延伸至所述的来水口内的来水管(41),后端设置有插设在所述的第二通孔内并延伸至主井体(10)的内腔中的排污管(42),所述的主管体(20)的后部插设在所述的排污管(4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截污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网(30)呈向上突起的球面状,其前端固定在所述来水管(41)的后端底部,其后端固定或抵靠在主管体(20)的后部下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截污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井体(10)内设置有托架(12),所述的主管体(20)的前部承托于所述的托架(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截污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20)的底部设置竖向的收水管(43),所述的收水口(21)通过所述的收水管(43)与主井体(10)的内腔连通,所述的主井体(10)上设置有管夹(13),所述的收水管(43)由所述的管夹(13)夹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污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体(20)或主井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过滤网(30)对齐的冲洗管(4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污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井体(10)的底部具有沉砂区(15),所述的配水口(11)位于所述沉砂区(15)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污配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口(11)上连接有配水管(45)。
10.一种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50)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截污配水井,所述的截污配水井通过其主井体(10)上的配水口(11)与所述的蓄水池(50)连通。
CN201921940403.9U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截污配水井及含其的调蓄池 Active CN211006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0403.9U CN211006995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截污配水井及含其的调蓄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0403.9U CN211006995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截污配水井及含其的调蓄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6995U true CN211006995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67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0403.9U Active CN211006995U (zh) 2019-11-11 2019-11-11 一种截污配水井及含其的调蓄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6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23179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系统
CN108104247B (zh) 具有初期雨水弃流功能的混合流非下凹生物滞留池
CN104631609A (zh) 无动力雨水弃流截污装置
CN211006995U (zh) 一种截污配水井及含其的调蓄池
CN211006218U (zh) 一种水利设计用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
CN208870147U (zh)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CN207469409U (zh) 一种雨水井生物过滤系统
CN214613574U (zh) 一种桥梁排水系统
CN210459468U (zh) 一种点面源污染处理装置
CN209989896U (zh) 一种合流污水截流净化装置
CN216142148U (zh) 一种可用于初期雨水弃流的截污挂篮
CN110052080A (zh)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CN216062155U (zh) 一种具有水处理功能的水景景观结构
CN212427463U (zh) 一种蓄水池
CN217053700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筑蓄水装置
CN220847966U (zh) 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后进行再利用的水池
CN214994445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给排水系统
CN220167107U (zh) 一种海绵城市排水装置
CN216571960U (zh) 一种面源处理装置
CN218345199U (zh) 一种一体式雨水口截污装置
CN215053730U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220318724U (zh) 一种洗衣房地沟装置
CN208465289U (zh) 雨水收集挂篮装置
CN214219821U (zh) 一种楼宇给排水雨水利用装置
CN216855945U (zh) 一种园林用便于拦污的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