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2080A -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52080A
CN110052080A CN201910324315.4A CN201910324315A CN110052080A CN 110052080 A CN110052080 A CN 110052080A CN 201910324315 A CN201910324315 A CN 201910324315A CN 110052080 A CN110052080 A CN 110052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purification
reservoir
processing syste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43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52080B (zh
Inventor
张惠华
石卫华
尚亚伟
叶春叶
胡世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ue Sea Green Indu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ue Sea Green Indu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ue Sea Green Indu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lue Sea Green Indu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243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52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52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2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52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2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4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settling ta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wage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现阶段蓄水池内淤泥不易处理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蓄水池、排污井和排污组件;所述蓄水池设有沉降盒体和位于沉降盒体上方的净水支撑组件,所述沉降盒体的顶板为支撑顶板,且支撑顶板布置有供净水腔中的杂质沉降至沉降盒体内的沉降开口;所述排污组件包括设置于排污井内的排污泵,所述排污泵具有密封贯穿蓄水池侧壁的吸料管以及将吸入的淤泥排出系统的排污管,所述吸料管的端部伸入淤泥腔中,所述雨水处理系统能够降低蓄水池中淤泥的堆积,从而降低提升泵发生堵塞的概率,从而降低蓄水池内的水被厌氧菌污染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对雨水的利用率,通常会在地底预埋一个蓄水池,使得降雨后的雨水能够通过几道过滤后进入到蓄水池中进行存储,当需要使用蓄水池中的储水时,则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提升泵将蓄水池中的储水输送至地面。现阶段的蓄水池通常采用的是由PP模块组合形成的蓄水池,在蓄水池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蓄水池的底部会产生淤泥,不仅容易对提升泵造成堵塞,而且淤泥中容易滋生厌氧菌,污染蓄水池内的储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处理系统,所述雨水处理系统能够降低蓄水池中淤泥的堆积,从而降低提升泵发生堵塞的概率,从而降低蓄水池内的水被厌氧菌污染的概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埋的蓄水池、排污井和排污组件;所述蓄水池具有防水外壳,所述蓄水池在防水外壳内腔的底部设有沉降盒体和位于沉降盒体上方的净水支撑组件,所述蓄水池具有位于沉降盒体内的淤泥腔以及位于沉降盒体上方的净水腔,所述沉降盒体的顶板为支撑顶板,且支撑顶板布置有供净水腔中的杂质沉降至淤泥腔中的沉降开口;所述排污井的底端伸入蓄水池内且与防水外壳的底部密封配合;所述排污组件包括设置于排污井内的排污泵,所述排污泵具有密封贯穿蓄水池侧壁的吸料管以及将吸入的淤泥排出系统的排污管,所述吸料管的端部伸入淤泥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进入到蓄水池后,雨水中的杂质在一定时间的静置后会发生沉降,沉降的杂质会通过沉降开口进入到沉降盒体内,并且在沉降盒体内进行堆积形成淤泥状沉降,然后使用排污组件将沉降盒体内的淤泥进行抽离,从而完成对蓄水池中的淤泥进行清理。
本发明通过设置沉降盒体实现了淤泥和净水腔内的水进行分离,从而方便了对积聚的淤泥进行处理,且在进行净水腔内的水的取用时,淤泥也不易堵塞提升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水支撑组件包括多根矩形阵列配置且支撑于净水腔的净水支撑立柱,所述净水支撑立柱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净水支撑单元和支撑于最底部的净水支撑单元的净水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呈正四棱台状,所述下支撑部呈倒置的倒正四棱台状,所述净水支撑底座呈正四棱台状;所述支撑顶板具有供净水支撑底座安装的支撑板且沉降开口位于相邻支撑板之间,且支撑板的形状与净水支撑底座的底面结构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净水支撑组件中多根矩形阵列布置的净水支撑立柱能够支撑在支撑顶板和防水外壳的顶板之间实现支撑的效果。同时,净水支撑立柱由多个净水支撑单元组合形成,当净水腔中的水在静置的过程中,由于净水支撑单元的结构布置,水中的杂质会落到净水支撑单元的上支撑部的外侧壁上,最终会从上支撑部的外侧壁上滑落,通过沉降开口落入至沉降盒体内。上述净水支撑组件的结构设置能够降低沉降在净水支撑组件上的杂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水支撑单元具有储水空腔,所述下支撑部的外侧壁均设有多个与储水空腔连通的通水孔,所述通水孔均沿远离储水空腔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通水孔包括与储水空腔的侧壁底部连接的排水孔;所述净水支撑单元在通水孔处均安装有讲通水孔隔断的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净水支撑单元中储水空腔和通水孔的设置能够提升蓄水池的蓄水量。其中,通水孔设置于下支撑部上,能够避免水在静置过程中杂质落入到储水空腔中的概率。
过滤网能够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保证进入到储水空腔中的水的品质,进一步降低杂质进入到储水空腔中的概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水支撑立柱还设有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净水支撑单元的清洗水管,且清洗水管在每个净水支撑单元的储水空腔内设有多个喷水头,雨水处理系统还设有为清洗水管供水的清洗水泵;所述净水支撑单元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均设有供清洗水管穿过的配合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期使用清洗水管对储水空腔进行清理,能够降低过滤网外侧杂质的附着,使得这一部分杂质从过滤网的外侧被冲落,使得过滤网被清理,被冲落的杂质会积聚到沉降盒体内,最终被排污组件排出蓄水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水支撑单元在上支撑部顶部的每侧边沿处至少设有两个定位插槽,且在下支撑部顶部的每侧边沿处设有与安装槽对应的定位插柱;所述上支撑部的顶部在配合槽的外侧设有粘合环槽,所述下支撑部的底部在配合槽的外侧设有与粘合环槽对应的粘合凸环,所述粘合环槽的深度大于粘合凸环的高度;同一所述净水支撑立柱中的相邻净水支撑单元通过在粘合环槽和粘合凸环之间布置防水胶实现粘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上述净水支撑单元的安装时,首先将防水胶涂抹在粘合环槽内,再通过定位插槽和定位插柱的配合实现相邻净水支撑单元的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装效率较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还设有多根间隔设置的加强连杆,所述加强连杆的横截面顶部呈向上凸起的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连杆的设置能够提升相邻支撑板的结构强度,同时加强连杆的形状布置能够降低杂质堆积在加强连杆的顶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降盒体的内底面为中心向下凹陷的沉降锥面,且沉降盒体在沉降锥面的中心处还设有供吸料管安装固定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卡接于吸料管外侧壁的卡接环以及多根设置于卡接环底部的支脚,所述支脚与沉降锥面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降锥面的设置能够使得淤泥在沉降盒体的内底面中心处进行堆积,从而方便排污组件对这一部分的淤泥进行排除。其中,安装支架的设置能够对吸料管进行固定,降低沉降盒体内的水体流动造成吸料管的位置偏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布置于净水腔内的曝气管以及设置于蓄水池外侧且为曝气管供气的曝气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曝气机和曝气管的设置能够对蓄水池内的水体进行充气,提升蓄水池内水体的含氧量,从而抑制蓄水池中厌氧菌的生长,有助于提升蓄水池内的水体品质。其中,曝气机也能够往蓄水池中充入臭氧,进一步对蓄水池内的水进行杀菌消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预埋于地面的过滤盒,过滤盒具有上端开口的过滤腔室以及在过滤腔室内铺设有多层过滤板,所述过滤盒底面的水平高度高于蓄水池顶部的水平高度,所述过滤盒的底部还设有与蓄水池顶部连接的进水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盒的设置能够对进入到蓄水池中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从而减少蓄水池内水体内杂质的含量,减少蓄水池底面产生淤泥的量,提升蓄水池中的水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盒具有用于支撑过滤板的支撑底板且在支撑底板的下方设有集水腔室,支撑底板具有供水流通的通孔,所述进水管道与集水腔室的底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腔室的设置能够方便对过滤盒内的水进行收集,方便这一部分进入到进水管道内,提升过滤盒的过滤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一种雨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沉降盒体对蓄水池内的淤泥进行沉降收集,并且通过排污组件将这一部分淤泥抽出,从而降低了蓄水池中淤泥的含量,提升蓄水池的水质,降低了提升泵被堵塞的概率;
2、净水支撑组件包括多根净水支撑立柱,净水支撑立柱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净水支撑单元,净水支撑单元的结构设置能够降低杂质在净水支撑单元上沉降的概率,有助于杂质沉降到沉降盒体内;
3、净水支撑立柱还设置有清洗水管有助于对净水支撑立柱上的过滤网进行清洗,使得吸附在过滤网外侧的杂质被吹落至沉降盒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雨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水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水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水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撑顶板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支撑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净水支撑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净水支撑立柱和支撑板的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净水支撑单元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净水支撑单元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净水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水池;11、防水外壳;11a、素土夯实层;11b、混凝土底板层;11c、钢筋混凝土层;11d、第一土工布层;11e、防渗膜层;11f、第二土工布层;11g、挤塑板保护层;11h、细砂石层;11i、内侧板层;111、防水侧板;112、防水底板;113、防水顶板;12、沉降盒体;121、淤泥腔;122、沉降锥面;123、安装支架;1231、卡接环;1232、支脚;124、支撑顶板;1241、支撑板;1241a、卡接凸块;1242、加强连杆;1243、支撑脚;1244、沉降开口;13、净水腔;14、连接网管;15、清洗水泵;2、过滤盒;21、过滤腔室;22、集水腔室;23、支撑底板;24、进水管道;25、过滤板;31、排污井;311、排污泵;3111、吸料管;3112、排污管;32、取水井;321、提升泵;33、曝气管;34、曝气机;4、净水支撑组件;41、净水支撑立柱;411、净水支撑单元;4111、上支撑部;4112、下支撑部;4113、储水空腔;4114、通水孔;4114a、排水孔;4114b、过滤网;412、净水支撑底座;4121、卡接凹槽;413、清洗水管;4131、喷水头;414、定位插槽;415、定位插柱;416、粘合环槽;417、粘合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附图1,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埋于地下的过滤盒2、预埋于地下的蓄水池1、排污井31、设置于排污井31内的排污组件、取水井32以及设置于取水井32中的取水组件。雨水通过过滤盒2进行过滤后,进入到蓄水池1中并且在蓄水池1内进行存储,当需要用水时,取水井32中的取水组件运行,将蓄水池1内的水提升取出。在本实施例中,取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提升泵321,在本实施例中,取水组件包括两个提升泵321,一个正常使用,一个备用。
蓄水池1整体呈长方体状,且具有防水外壳11。防水外壳11包括四块防水侧板111、一块防水底板112和一块防水顶板113。
参阅附图2,防水底板112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素土夯实层11a、混凝土底板层11b、钢筋混凝土层11c、第一土工布层11d、防渗膜层11e、第二土工布层11f。
参阅附图3,防水顶板113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二土工布层11f、防渗膜层11e、第一土工布层11d、挤塑板保护层11g、细砂石层11h、素土夯实层11a。
参阅附图4,防水侧板111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内侧板层11i、第二土工布层11f、防渗膜层11e、第一土工布层11d以及挤塑板保护层11g。
防水侧板111、防水底板112和防水顶板113中的第一土工布层11d、防渗膜层11e、第二土工布层11f位于同一层中,从而实现防水外壳11的防水能力。
参阅附图1,蓄水池1在防水外壳11内腔底部设有沉降盒体12以及在沉降盒体12的上方设有净水支撑组件4。蓄水池1具有位于沉降盒体12内的淤泥腔121以及位于沉降盒体12上方的净水腔13,净水支撑组件4设置于净水腔13中。
参阅附图1和附图5,沉降盒体12的内底面为中心向下凹陷的沉降锥面122,使得进入到沉降盒体12内的淤泥会往沉降盒体12的底面中心位置积聚,从而方便排污组件将淤泥排出蓄水池1。沉降盒体12在沉降锥面122的中心处还设有一个安装支架123,安装支架123包括包括一个卡接环1231以及设置于卡接环1231底部的支脚1232,支脚1232与沉降锥面122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23具有三个支脚1232。
参阅附图1和附图6,沉降盒体12的顶板为支撑顶板124。支撑顶板124包括间隔设置的支撑板1241以及连接相邻支撑板1241的加强连杆1242。
支撑板1241呈矩形阵列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沉降盒体12具有四十八块支撑板1241,且呈六排八列的方式布置。相邻支撑板1241之间形成有供净水腔13中的杂质沉降至淤泥腔121中的沉降开口1244,加强连杆1242位于沉降开口1244处。在本实施例中,相邻支撑板1241之间设置有三根加强连杆1242,且三根加强连杆1242沿支撑板1241的边沿均匀间隔布置。加强连杆1242的横截面呈圆形,即加强连杆1242的横截面顶部呈向上凸起的弧形。
参阅附图7,支撑板1241的底部设有与沉降盒体12的底面抵接的支撑脚124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241的底部设有九个支撑脚1243,且九个支撑脚1243呈三排三列布置。
参阅附图1和附图8,净水支撑组件4包括多根与支撑板1241(参阅附图6)一一对应且相互配合的净水支撑立柱41,净水支撑立柱41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净水支撑单元411和支撑于最底部的净水支撑单元411的净水支撑底座412。在本实施例中,净水支撑立柱41具有五个净水支撑单元411。
参阅附图8和附图9,净水支撑单元411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支撑部4111和下支撑部4112。其中,上支撑部4111呈正四棱台状,且上支撑部4111的底部开设有正四棱台状的第一槽;下支撑部4112呈倒正四棱台状,且下支撑部4112的顶部开设有倒正四棱台状的第二槽;第一槽、第二槽相互连接形成有储水空腔4113。
下支撑部4112的外侧壁均设有多个与储水空腔4113连通的通水孔4114,通水孔4114均沿远离储水空腔4113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通水孔4114包括与储水空腔4113的侧壁底部连接的排水孔4114a。为了降低进入到储水空腔4113内的杂质量,下支撑部4112在通水孔4114处设有将通水孔4114隔断的过滤网4114b。
参阅附图8和附图9,净水支撑立柱41还设有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净水支撑单元411的清洗水管413,且清洗水管413在每个净水支撑单元411的储水空腔4113内设有多个喷水头4131。通过清洗水管413和喷水头4131的设置能够对净水支撑单元411的储水空腔4113进行清洗,有助于将过滤网4114b外侧的杂质冲落,使得这一部分杂质沉降至沉降盒体12(参阅附图1)内,且从通水孔4114中冲去的水流会冲洗相邻的净水支撑立柱41。
参阅附图1和附图8每根净水支撑立柱41的清洗水管413均密封贯穿防水顶板113伸出。雨水处理系统在蓄水池1的上方还设有与所有清洗水管413连通的连接网管14以及为连接网管14供水的清洗水泵15。清洗水泵15的进水端与市政供水管道相连。其中,净水支撑立柱41每隔三个月需进行一次清理。
参阅附图8、附图10和附图11,净水支撑单元411在上支撑部4111顶部的每侧边沿处至少设有两个定位插槽414,且在下支撑部4112顶部的每侧边沿处设有与定位插槽414对应的定位插柱415。上支撑部4111的顶部在配合槽的外侧设有粘合环槽416,下支撑部4112的底部在配合槽的外侧设有与粘合环槽416对应的粘合凸环417,且粘合环槽416的深度大于粘合凸环417的高度。上述相邻净水支撑单元411通过在粘合环槽416和粘合凸环417之间布置防水胶实现粘结。
参阅附图9、附图11和附图12,净水支撑底座412为实心的正四棱台,且大小与净水支撑单元411的上支撑部4111相同。净水支撑底座412的顶面与净水支撑单元411的下支撑部4112的底面相契合,且净水支撑底座412的顶面也设有与定位插槽414配合的定位插槽414以及与粘合凸环417配合的粘合环槽416。净水支撑底座412和净水支撑立柱41最底部的净水支撑单元411通过防水胶粘结。
净水支撑底座412的底面与支撑板1241相契合,且支撑板1241的顶部具有卡接凸块1241a,所述净水支撑底座412的底部具有与卡接凸块1241a配合的卡接凹槽4121,且卡接凸块1241a与卡接凹槽4121过盈配合设置。
参阅图1,排污井31的底端伸入蓄水池1内且与防水底板112密封配合。排污组件包括设置于排污井31内的两个排污泵311,一个排污泵311正常使用,一个排污泵311备用。使用中的排污泵311具有密封贯穿排污井31侧壁的吸料管3111以及将吸入的淤泥排出蓄水池1的的排污管3112,吸料管3111的端部伸入沉降盒体12的淤泥腔121中且卡入安装支架123的卡接环1231上。
雨水处理系统还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包括布置于净水腔13内的曝气管33以及设置于蓄水池1外侧且为曝气管33供气的曝气机34。雨水处理系统每隔一个月会启动一次曝气机34,每次30分钟,为蓄水池1内的储水进行充氧,减少蓄水池1内厌氧菌的含量。
参阅附图1和附图13,过滤盒2具有上端开口的过滤腔室21、位于过滤腔室21下方的集水腔室22、分隔过滤腔室21和集水腔室22的支撑底板23以及设置于过滤腔室21内的多层过滤板25。其中,支撑底板23具有供水流通的通孔,过滤盒2底面的水平高度高于蓄水池1顶部的水平高度,过滤盒2还设有连通集水腔室22的底部和蓄水池1顶部的进水管道24。
上述雨水处理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如下所示:降雨时,雨水通过过滤盒2的过滤,通过进水管道24进入到蓄水池1内,并且在蓄水池1内进行储存,由于蓄水池1内净水支撑组件4的结构特性,大颗粒的杂质很难在净水支撑组件4上堆积,这一部分杂质会沉降至沉降盒体12内形成淤泥,当沉降盒体12内的淤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启排污组件的排污泵311,将这一部分淤泥排出蓄水池1,实现对蓄水池1内的杂质进行定期清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的蓄水池(1)、排污井(31)和排污组件;所述蓄水池(1)具有防水外壳(11),所述蓄水池(1)在防水外壳(11)内腔的底部设有沉降盒体(12)和位于沉降盒体(12)上方的净水支撑组件(4),所述蓄水池(1)具有位于沉降盒体(12)内的淤泥腔(121)以及位于沉降盒体(12)上方的净水腔(13),所述沉降盒体(12)的顶板为支撑顶板(124),且支撑顶板(124)布置有供净水腔(13)中的杂质沉降至淤泥腔(121)中的沉降开口(1244);
所述排污井(31)的底端伸入蓄水池(1)内且与防水外壳(11)的底部密封配合;
所述排污组件包括设置于排污井(31)内的排污泵(311),所述排污泵(311)具有密封贯穿蓄水池(1)侧壁的吸料管(3111)以及将吸入的淤泥排出系统的排污管(3112),所述吸料管(3111)的端部伸入淤泥腔(1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支撑组件(4)包括多根矩形阵列配置且支撑于净水腔(13)的净水支撑立柱(41),所述净水支撑立柱(41)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净水支撑单元(411)和支撑于最底部的净水支撑单元(411)的净水支撑底座(412),所述净水支撑单元(411)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支撑部(4111)和下支撑部(4112),所述上支撑部(4111)呈正四棱台状,所述下支撑部(4112)呈倒置的倒正四棱台状,所述净水支撑底座(412)呈正四棱台状;
所述支撑顶板(124)具有供净水支撑底座(412)安装的支撑板(1241)且沉降开口(1244)位于相邻支撑板(1241)之间,且支撑板(1241)的形状与净水支撑底座(412)的底面结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支撑单元(411)具有储水空腔(4113),所述下支撑部(4112)的外侧壁均设有多个与储水空腔(4113)连通的通水孔(4114),所述通水孔(4114)均沿远离储水空腔(4113)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通水孔(4114)包括与储水空腔(4113)的侧壁底部连接的排水孔(4114a);
所述净水支撑单元(411)在通水孔(4114)处均安装有讲通水孔(4114)隔断的过滤网(4114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支撑立柱(41)还设有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净水支撑单元(411)的清洗水管(413),且清洗水管(413)在每个净水支撑单元(411)的储水空腔(4113)内设有多个喷水头(4131),雨水处理系统还设有为清洗水管(413)供水的清洗水泵(15);
所述净水支撑单元(411)的上支撑部(4111)和下支撑部(4112)均设有供清洗水管(413)穿过的配合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支撑单元(411)在上支撑部(4111)顶部的每侧边沿处至少设有两个定位插槽(414),且在下支撑部(4112)顶部的每侧边沿处设有与安装槽对应的定位插柱(415);
所述上支撑部(4111)的顶部在配合槽的外侧设有粘合环槽(416),所述下支撑部(4112)的底部在配合槽的外侧设有与粘合环槽(416)对应的粘合凸环(417),所述粘合环槽(416)的深度大于粘合凸环(417)的高度;
同一所述净水支撑立柱(41)中的相邻净水支撑单元(411)通过在粘合环槽(416)和粘合凸环(417)之间布置防水胶实现粘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支撑板(1241)之间还设有多根间隔设置的加强连杆(1242),所述加强连杆(1242)的横截面顶部呈向上凸起的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盒体(12)的内底面为中心向下凹陷的沉降锥面(122),且沉降盒体(12)在沉降锥面(122)的中心处还设有供吸料管(3111)安装固定的安装支架(123);
所述安装支架(123)包括卡接于吸料管(3111)外侧壁的卡接环(1231)以及多根设置于卡接环(1231)底部的支脚(1232),所述支脚(1232)与沉降锥面(122)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布置于净水腔(13)内的曝气管(33)以及设置于蓄水池(1)外侧且为曝气管(33)供气的曝气机(3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埋于地下的过滤盒(2),过滤盒(2)具有上端开口的过滤腔室(21)以及在过滤腔室(21)内铺设有多层过滤板(25),所述过滤盒(2)底面的水平高度高于蓄水池(1)顶部的水平高度,所述过滤盒(2)的底部还设有与蓄水池(1)顶部连接的进水管道(2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盒(2)具有用于支撑过滤板(25)的支撑底板(23)且在支撑底板(23)的下方设有集水腔室(22),支撑底板(23)具有供水流通的通孔,所述进水管道(24)与集水腔室(22)的底部连通。
CN201910324315.4A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110052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4315.4A CN110052080B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4315.4A CN110052080B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2080A true CN110052080A (zh) 2019-07-26
CN110052080B CN110052080B (zh) 2021-09-17

Family

ID=67320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4315.4A Active CN110052080B (zh) 2019-04-22 2019-04-22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520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9857A (zh) * 2019-11-02 2019-12-31 韩园月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5304B2 (ja) * 2002-03-26 2007-01-10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雨水処理装置
CN202509608U (zh) * 2012-03-15 2012-10-31 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调蓄排放及储存利用多功能一体化系统
CN104790501B (zh) * 2015-04-23 2017-01-18 江苏百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综合调蓄应用系统
CN208472920U (zh) * 2018-06-20 2019-02-05 青岛铭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综合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9857A (zh) * 2019-11-02 2019-12-31 韩园月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2080B (zh) 2021-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26415U (zh) 一种新型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装置
CN110052080A (zh)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CN111644320B (zh) 喷泉水池及其排水系统
CN211312481U (zh)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排水结构
CN208402936U (zh) 一种水产养殖虹吸式排污装置
CN207761000U (zh) 具有沉淀和过滤功能的在线处理系统
CN2482550Y (zh) 全自动净水器
CN211735721U (zh) 一种新型地下泵坑
CN2103138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5594229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
JP3263023B2 (ja) 水質浄化装置
CN218221467U (zh) 一种集装箱别墅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1006995U (zh) 一种截污配水井及含其的调蓄池
CN108408986A (zh) 湖泊过滤器
CN212248640U (zh) 雨水收集池
CN214031940U (zh) 一种水环境净化仿生式净化装置
CN220813265U (zh) 一种道路下沉式绿化带
CN212641679U (zh)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
KR102540690B1 (ko) 배수지 유출구 설치용 정밀여과장치
CN218508609U (zh) 一种房屋滤沙排水系统
CN217782065U (zh) 一种便于排水的坑基结构
CN218879481U (zh) 一种用于调节生化池进水的结构
CN215539080U (zh) 一种排水口自动化清理装置
CN213868049U (zh) 一种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
CN209178197U (zh) 一种雨水净化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