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1679U -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41679U CN212641679U CN202021063510.0U CN202021063510U CN212641679U CN 212641679 U CN212641679 U CN 212641679U CN 202021063510 U CN202021063510 U CN 202021063510U CN 212641679 U CN212641679 U CN 2126416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ank
- pipeline
- filtering ponds
- filt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其包括过滤池、第一集水池、排水槽和用于将第一集水池的水抽离至种植层外的灌溉组件;过滤池和第一集水池设置于种植物层的下方,排水槽的槽底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底部设有弃流管,弃流管通过第一管道与过滤池的进水口连通,弃流管设有第一电动开关阀,位于过滤池内的第一管道安装有第一浮球阀,过滤池的第一出水口设有滤料层,过滤池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集水池进水口连通,位于所述第一集水池内的第二管道安装有第二浮球阀。本实用新型具有对雨水收集并利用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中室内甚至大楼楼顶种植植物,把一定的地面(空间)覆盖或者是装点起来,这就是城市园林。城市园林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还原组织,而将雨水收集用于灌溉室内园林植物是一种环保经济的有效手段。
现有的,一种城市园林,包括种植物层和大棚,大棚设置于种植物层的上方,种植层的侧边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设置在大棚的外部,种植物层设有用于灌溉种植物的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连接自来水水源、另一端用于灌溉种植物。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园林通过大量自来水进行对种植物的灌溉,而在雨天时,落在园林范围的水则被大棚遮挡落在地面,没有考虑直接可以收集雨水,对雨水再利用来用于灌溉种植物,浪费了大量的自来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是提供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其具有对雨水收集并利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包括:过滤池、第一集水池、设置在种植层侧边的排水槽和用于将第一集水池的水抽离至种植层外的灌溉组件;所述过滤池和第一集水池设置于种植物层的下方,所述排水槽的槽底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槽的排水口底部设有弃流管,所述弃流管的一端安装于排水槽的排水口的底部、另一端与污水管道连通,所述弃流管通过第一管道与过滤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远离弃流管的一端在水平方向向过滤池内延伸,所述弃流管设有第一电动开关阀,位于所述过滤池内的第一管道安装有第一浮球阀,所述过滤池的第一出水口设有滤料层,所述过滤池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集水池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远离过滤池的一端在水平方向向第一集水池内延伸,位于所述第一集水池内的第二管道安装有第二浮球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流入排水槽,排水口处的第一滤网将有效阻挡被雨水冲刷的树叶或者其他杂质,进而雨水通过弃流管,安装在弃流管的第一电动开关阀将打开,初期雨水将通过弃流管流入污水管道,在弃流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电动开关阀,雨水将流入过滤池,而过滤池的出水口设有滤料层,如活性炭滤料层、石英砂滤料层等,雨水将被滤料层二次过滤,最终流入第一集水池,第一集水池蓄满之后,第二浮球阀的浮球会随着水位上升,最后水位上升到关闭第二浮球阀门,第一集水池蓄水完毕,而过滤池的水位将会上升,同理上升到接近第一浮球阀时,第一浮球阀将会关闭,雨水将不会再流入过滤池,过滤池的水静置后,杂质将会沉淀过滤池的池底;在需要的时候,通过灌溉组件将水抽离排水槽外进而灌溉种植物,而过滤池的水由于静置过一段时间,过滤池部分清水将通过出水口流入第一集水池,同时灌溉种植物多余的水将重新流入排水槽,达到水的循环处理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二电动开关阀,所述第二管道设有第三电动开关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第二电动开关阀是为了避免可能出现少量初期雨水进入过滤池,当弃流完毕,第二电动开关阀将会打开,而第三电动开关阀的设置是为了不让刚开始的过滤池的水直接流入第一集水池,这样过滤池的水会先蓄好水,待过滤池的水静置一段时间,再打开第三电动开关阀将会使过滤池静置后的清水流入第一集水池,第一集水池蓄好水第二浮球阀将关闭,第三电动阀也随之关闭,进一步过滤池重新进水沉淀过滤;同时考虑到在对第一集水池抽水灌溉时,水位下降第二浮球阀也将开启,而灌溉种植物多余的水将流入排水槽进入过滤池,这就导致过滤池的水没有完全沉淀仅仅通过滤料层过滤可能仍有部分杂质,而第三电动阀关闭,可以使第一集水池抽水时,过滤池的水不会直接进入,从而达到抽取净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灌溉组件包括喷洒水管和用于抽取第一集水池收集的水至种植层外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通过管道与喷洒水管连通,所述喷洒水管沿周向设有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集水池的水通过第一水泵作用将被抽取至喷洒水管,而喷洒水管将水喷洒至种植物进行灌溉,通过喷洒水管可以均匀灌溉种植物,避免水过多时土壤气孔被堵死,根系得不到呼吸停止生长,同时水量浸泡根系也可能导致根系腐烂,所以灌溉组件起到均匀灌溉植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池的第一出水口设置于过滤池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一端,所述过滤池的第一出水口与过滤池的底部留有距离,所述第一集水池设置在过滤池第一出水口的一侧;所述过滤池竖直安装高度大于第一集水池的竖直安装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过滤池和第一集水池进行优化,在过滤池静置后,过滤池静置后的清水流入第一集水池,而过滤池底部带有杂质的水由于出水口与过滤池的底部留有距离,则将达到减小带有杂质的水通过出水口流入第一集水池概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池的下方设有第二集水池,所述过滤池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高于过滤池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水口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出水口竖直高度小于第一出水口的竖直高度,所述过滤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集水池连通,所述第二集水池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通过管道与喷晒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二集水池,在第一集水池蓄好水,第二集水池可以分担蓄水的工作,同时增加蓄水量 ,而第二集水池的水也能用于灌溉种植物。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管道设有第四电动开关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时关闭第三电动开关阀和第四电动开关阀,过滤池的水将慢慢蓄好,等待过滤池静置沉淀,然后通过第二管道,将静置后上层的清水通入第一集水池,当第一集水池蓄满,打开第四电动开关阀,过滤池底层带有杂质的水通过第一滤网在过滤,最终被收集于第二集水池,第二集水池增设第四电动开关阀达到对过滤池底部带有杂质的水再过滤利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池的池底设有用于吸附杂质的沉水植物,所述沉水植物的根系种植于过滤池第二出水口的下方,所述过滤池的顶部设有空心的导光管,所述导光管的一端设有漫射器且贯穿于过滤池的顶部、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出种植层外,所述导光管远离过滤池的一端设有采光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光管是为了给沉水植物提供一些光源,而设置沉水植物的目的是沉水植物不但能去除富营养化水体的氮磷物质,同时还能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进一步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同时沉水植物对部分泥沙还有吸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槽的排水口处设有第一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滤网可以有效过滤掉一些垃圾和树叶,避免造成垃圾进或者树叶入过滤池造成过滤池堵塞滤料层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雨水流入排水槽,排水口处的第一滤网将有效阻挡被雨水冲刷的树叶或者其他杂质,进而雨水通过弃流管,安装在弃流管的第一电动开关阀将打开,初期雨水将通过弃流管流入污水管道,在弃流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电动开关阀,雨水将流入过滤池,而过滤池的出水口设有滤料层,如活性炭滤料层、石英砂滤料层等,雨水将被滤料层二次过滤,最终流入第一集水池,第一集水池蓄满之后,第二浮球阀的浮球会随着水位上升,最后水位上升到关闭第二浮球阀门,第一集水池蓄水完毕,而过滤池的水位将会上升,同理上升到接近第一浮球阀时,第一浮球阀将会关闭,雨水将不会再流入过滤池,过滤池的水静置后,杂质将会沉淀过滤池的池底;在需要的时候,通过灌溉组件将水抽离排水槽外进而灌溉种植物,而过滤池的水由于静置过一段时间,过滤池部分清水将通过出水口流入第一集水池,同时灌溉种植物多余的水将重新流入排水槽,达到水的循环处理使用的效果;
2.安装第二电动开关阀是为了避免可能出现少量初期雨水进入过滤池,当弃流完毕,第二电动开关阀将会打开,而第三电动开关阀的设置是为了不让刚开始的过滤池的水直接流入第一集水池,这样过滤池的水会先蓄好水,待过滤池的水静置一段时间,再打开第三电动开关阀将会使过滤池静置后的清水流入第一集水池,第一集水池蓄好水第二浮球阀将关闭,第三电动阀也随之关闭,进一步过滤池重新进水沉淀过滤;同时考虑到在对第一集水池抽水灌溉时,水位下降第二浮球阀也将开启,而灌溉种植物多余的水将流入排水槽进入过滤池,这就导致过滤池的水没有完全沉淀仅仅通过滤料层过滤可能仍有部分杂质,而第三电动阀关闭,可以使第一集水池抽水时,过滤池的水不会直接进入,从而达到抽取净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排水槽;2、种植物层;3、过滤池;4、第一集水池;5、灌溉组件;6、第二集水池;11、第一滤网;12、弃流管;21、斜槽;31、第一管道;32、第二管道;33、滤料层;34、第三管道;35、导光管;51、第一水泵;52、喷洒水管;61、第二水泵;121、第一电动开关阀;311、第一浮球阀;312、第二电动开关阀;321、第二浮球阀;322、第三电动开关阀;341、第四电动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包括排水槽1、过滤池3、第一集水池4、灌溉组件5。
种植物层2为种植物的胚土基层,种植物层2的侧边固定有排水槽1,种植物层2自远离排水槽1的一侧朝排水槽1的方向向下倾斜,种植物层2的与排水槽1相邻的两侧设有斜槽21,斜槽21的倾斜方向与排水槽1倾斜方向相同,一部分雨水和浇灌种植物多余的水通过斜槽21流向排水槽1且在排水槽1处汇集。
排水槽1的横截面成倒置梯形,排水槽1的槽底沿排水槽1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个排水口,若干个排水口处固定有第一滤网11,第一滤网11的底部安装有弃流管12,弃流管1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滤网11的底部、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且与污水管道连通。
过滤池3和第一集水池4固定设置于种植物层2的正下方,过滤池3为矩形池体,过滤池3靠近弃流管12的侧设有进水口、另一侧设有第一出水口,进水口的竖直安装高度大于第一出水口的竖直安装高度。
过滤池3的顶部安装有两根导光管35,导光管35的一端竖直向下贯穿过滤池3的顶部朝过滤池3内延伸,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出种植物层2外,导光管35位于过滤池3内一端固定有漫射器、另一端固定有采光器;过滤池3的池底种植有沉水植物,本实施例沉水植物采用狐尾藻。
弃流管12的侧壁固定有第一管道31,弃流管12与过滤池3进水口通过第一管道31连通,第一管道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弃流管12的侧壁、另一端水平方向贯穿过滤池3的进水口往过滤池3内延伸,弃流管12靠近第一管道31底部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电动开关阀121,位于过滤池3内的第一管道31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开关阀312,第一管道31在第二电动开关阀312远离过滤池3的进水口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浮球阀311。
第一集水池4为矩形池体,第一集水池4的竖直安装高度小于过滤池3的竖直安装高度,第一集水池4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管道32与过滤池3的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二管道32一端与过滤池3的第一出水口连通、另一端水平方向贯穿第一集水池4的进水口向池内延伸,过滤池3的第一出水口固定有滤料层33,本实施例滤料层33采用活性炭层;第二管道32固定安装有第三电动开关阀322,第二管道32在第三电动开关阀322远离过滤池3第一出水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浮球阀321,第二浮球阀321设置在第一集水池4内。
灌溉组件5包括第一水泵51和喷洒水管52,第一水泵51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集水池4的出水口连通,第一水泵5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喷洒水管52连通,喷洒水管52的一端与管道固定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出种植物层2外,喷洒水管52沿周设有出水口。
过滤池3与进水口的同一侧固定有第二出水口,过滤池3第一出水口的竖直安装高度大于第二出水口的竖直安装高度,过滤池3的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沉水植物的种植物层2竖直方向的上方,过滤池3的第二出水口固定有第二滤网,过滤池3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三管道34固定连接有第二集水池6,第三管道34安装有第四电动开关阀341,第二集水池6设置于过滤池3的正下方。
第二集水池6的下方固定有第二水泵61,第二水泵61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集水池6的出水口连通,第二水泵6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喷洒水管52连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室外的雨水流入排水槽1,排水口处的第一滤网11将有效阻挡被雨水冲刷的树叶或者其他杂质,进而雨水通过弃流管12,雨水从弃流管12汇集于弃流管12,安装在弃流管12的第一电动开关阀121将打开,第二电动开关阀312、第三电动开关阀322和第四电动开关阀341关闭,初期雨水将通过弃流管12流入污水管道,在弃流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电动开关阀121,第二电动开关阀312开启,雨水将流入过滤池3,过滤池3的水位达到第一浮球阀311的工作水位,第一浮球阀311和第二电动开关阀312关闭,第一电动开关阀121打开,雨水不再进入过滤池3,直接通过弃流管12进入污水管道。
雨水在过滤池3内静置沉淀,过滤池3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开第三电动开关阀322,通过滤料层33的过滤,过滤池3中静置的清水将在重力作用二次过滤流入第一集水池4,当水位上升到第二浮球阀321的工作水位,第二浮球阀321和第三电动开关阀322关闭,此时一些泥沙将沉淀于沉水植物的种植层,然后打开第四电动开关阀341,过滤池3中的水通过第二滤网再次过滤流入第二集水池6,当过滤池3的水位不再变化,关闭第四电动开关阀341和第一电动开关阀121,过滤池3将重新蓄水。
第一集水池4通过第一水泵51的作用抽取至种植物层2外,再通过喷洒水管52对种植物进行灌溉,同理第二集水池6通过第二水泵61的作用抽取至种植物层2外,再通过喷洒水管52对种植物进行灌溉;而种植物层2带有斜度,喷洒出来多余的水将流入排水槽1重新过滤使用,达到水的循环处理使用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池(3)、第一集水池(4)、设置在大棚外的排水槽(1)和用于将第一集水池(4)的水抽离至种植物层(2)外的灌溉组件(5);所述过滤池(3)和第一集水池(4)设置于种植物层(2)的下方,所述排水槽(1)的槽底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槽(1)的排水口底部设有弃流管(12),所述弃流管(12)的一端安装于排水槽(1)的排水口的底部、另一端与污水管道连通,所述弃流管(12)通过第一管道(31)与过滤池(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31)远离弃流管(12)的一端在水平方向向过滤池(3)内延伸,所述弃流管(12)设有第一电动开关阀(121),位于所述过滤池(3)内的第一管道(31)安装有第一浮球阀(311),所述过滤池(3)的第一出水口设有滤料层(33),所述过滤池(3)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32)与第一集水池(4)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32)远离过滤池(3)的一端在水平方向向第一集水池(4)内延伸,位于所述第一集水池(4)内的第二管道(32)安装有第二浮球阀(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1)设有第二电动开关阀(312),所述第二管道(32)设有第三电动开关阀(3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组件(5)包括喷洒水管(52)和用于抽取第一集水池(4)收集的水至种植物层(2)外的第一水泵(51),所述第一水泵(51)通过管道与喷洒水管(52)连通,所述喷洒水管(52)沿周向设有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3)的第一出水口设置于过滤池(3)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一端,所述过滤池(3)的第一出水口与过滤池(3)的底部留有距离,所述第一集水池(4)设置在过滤池(3)第一出水口的一侧;所述过滤池(3)竖直安装高度大于第一集水池(4)的竖直安装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3)的下方设有第二集水池(6),所述过滤池(3)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高于过滤池(3)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水口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出水口竖直高度小于第一出水口的竖直高度,所述过滤池(3)的出水口通过第三管道(34)与第二集水池(6)连通,所述第二集水池(6)设有第二水泵(61),所述第二水泵(61)通过管道与喷洒水管(5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34)设有第四电动开关阀(3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3)的池底设有用于吸附杂质的沉水植物,所述沉水植物的根系种植于过滤池(3)第二出水口的下方,所述过滤池(3)的顶部设有空心的导光管(35),所述导光管(35)的一端设有漫射器且贯穿于过滤池(3)的顶部、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出种植物层(2)外,所述导光管(35)远离过滤池(3)的一端设有采光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的排水口处设有第一滤网(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63510.0U CN212641679U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63510.0U CN212641679U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41679U true CN212641679U (zh) | 2021-03-02 |
Family
ID=74790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63510.0U Active CN212641679U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41679U (zh) |
-
2020
- 2020-06-10 CN CN202021063510.0U patent/CN2126416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74865B (zh) | 一种适用于温室灌溉的雨水花园系统 | |
CN111350233A (zh) | 一种北方地区田间大棚区雨洪资源利用装置及构建方法 | |
CN213268245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 | |
CN105350607A (zh) |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 |
CN110952640B (zh) | 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 |
CN210580202U (zh) | 一种绿化带结构 | |
CN109479676A (zh) | 一种利用雨水循环系统用于屋顶花园浇灌用的方法 | |
CN112538935A (zh) | 新型种植屋面给排及浇灌系统 | |
CN209308099U (zh) | 居住区雨水收集系统 | |
CN213268306U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绿化屋顶 | |
CN112982557A (zh) |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 |
CN211421309U (zh) | 海绵城市的雨水渗排系统 | |
CN212641679U (zh) |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及其利用装置 | |
CN210620554U (zh) | 适用于景观温室和室内绿化水源的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 |
CN109650587B (zh) | 一种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 | |
CN214272681U (zh) | 新型种植屋面给排及浇灌系统 | |
CN212453363U (zh) | 新型节水减污绿色生态建筑系统 | |
CN210460087U (zh) | 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遮阳棚 | |
CN113389244A (zh) | 一种用于绿色装配式建筑的上下层雨水共用循环系统 | |
CN211241000U (zh) | 一种环保节能建筑 | |
CN210247822U (zh) | 一种绿地灌溉或道路绿地灌溉系统 | |
CN207476378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用生态屋顶结构 | |
CN208462717U (zh) | 一种生态屋顶 | |
CN213625831U (zh) | 一种屋面雨水循环系统 | |
CN216820843U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树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