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6386U - 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6386U
CN211006386U CN201921705159.8U CN201921705159U CN211006386U CN 211006386 U CN211006386 U CN 211006386U CN 201921705159 U CN201921705159 U CN 201921705159U CN 211006386 U CN211006386 U CN 211006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arm
butt joint
machine
arm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51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尉东
高素斌
安剑
刘广华
杨勇
王亚娥
谷雨
张丹琦
申晓
赵宗伟
李哲
韩志辉
崔扬扬
郝丽红
王宁
王德方
陈广
黄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dan China Railway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dan China Railway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dan China Railway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dan China Railway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51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6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6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6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包括用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代替第一行走机构、第二行走机构和第三行走机构中的原有的轴承滚轮,承载板上方的每一行星滚轴与承载部件接触,使得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整体对承载部件产生的支撑力更均匀稳定;第一机臂、第二机臂、第三机臂、第四机臂、第五机臂和第六机臂借助对接结构依次连接且底面在同一水平面,能够通过拆解第二机臂、第三机臂或第五机臂来适应不同跨度的架桥机;第一对接端的顶面高于自由端的顶面,第二对接端的顶面高于第三对接端的顶面,架桥机在隧道进口或者出口处架设梁片时,升起机臂后由于机臂两端高度减小使得机臂升起高度提高,能够满足架设梁片的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架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
背景技术
现在桥梁建设需要用到架桥机等大型设备。单梁式架桥机在工作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的施工环境,架桥机的柱体也称为支腿具备可伸缩功能。现有技术中的柱体伸缩功能大多是通过伸缩液压缸驱动,因此柱体的伸缩行程由伸缩液压缸的伸缩量来决定,在不同环境施工时或在进出不同规格的隧道时需要柱体的伸缩量超出伸缩液压缸的伸缩范围时,需要更换柱体或伸缩液压缸来达到使用要求,使得增加或减小立柱高度的过程繁琐效率低,影响施工进度;
单梁式架桥机,其吊臂(也称为机臂)为一箱形梁,向前悬伸,在其前端有一能折叠的立柱(由左右两脚杆组成)。该机可在空载状态下自行驶入桥位,再将前立柱伸直,支在前方桥墩上。架桥时,该机可在空载状态下自行驶入桥位,须先将梁片利用特制龙门吊机从梁场转移到特制运梁车上,再将此运梁车和架桥机后端对位,用行驶在架桥机吊臂上的两台吊梁小车将梁片吊起,沿吊臂前行,到达桥位落梁。现有的单梁式架桥机的机臂为一箱形梁,为保证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一般机臂的高度前中后部一致且大于宽度,但是这种结构的机臂满足不了架桥机在某些隧道口位置架设梁片,是因为架桥机的机臂伸入隧道后再升起时,由于隧道的高度限制使机臂升起的高度达不到架设梁片的要求,而且传统机臂的重量大,制造或运行成本高。
架桥机的机臂挂在曲梁上运动时,是通过轴承滚轮支撑的,同样行车在机臂上运动时也是通过轴承滚轮支撑的,使用时,需要的承载重量越大就要跟换直径大的轴承滚轮,需要的装轴承滚轮部位的高度就越大,这样就需要增大相应部件,增加了架桥机整体重量还增加了成本,另外使用轴承滚轮,轴承滚轮与承载部件(也就是机臂)的接触部位小,轴承滚轮受力集中,易损坏,为保证施工正常进行,需经常更换轴承滚轮,浪费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复杂工况,承重能力强,使用便捷高效的架桥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包括机臂、零号柱、一号柱、二号柱、三号柱和吊梁行车;所述一号柱与机臂借助第一行走机构可移动连接,所述二号柱与机臂借助第二行走机构可移动连接,所述吊梁行车与机臂借助第三行走机构可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第二行走机构与第三行走机构中均设置有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并且通过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与机臂连接;所述机臂为变截面结构;所述一号柱为并列式大行程伸缩柱体;
所述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包括承载板、行星滚轴、链板和底座;所述承载板宽度方向两端延伸出连接部一,且承载板借助连接部一固定于底座上方;所述承载板沿长度方向截面的两端为半圆形,所述承载板宽度方向所在的面上开设有一圈深度均匀一致的导向槽;所述行星滚轴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行星滚轴等间距环绕承载板,每一行星滚轴均位于导向槽内,且行星滚轴与导向槽底面接触;所述行星滚轴的轴向方向与导向槽宽度方向一致,且行星滚轴的轴向方向长度与导向槽宽度一致,所述行星滚轴两端中心位置均沿轴向方向延伸出连接轴;每相邻的两个行星滚轴之间均借助链板连接,所述链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行星滚轴同一端的连接轴可转动连接,且连接轴贯穿链板,并于连接轴端部设有防止链板脱离连接轴的限制机构;位于承载板下方的行星滚轴不与底座接触,位于承载板上方的行星滚轴部分凸出于底座上端;
所述机臂包括多个对接结构以及借助对接结构依次连接且底面在同一水平面的第一机臂、第二机臂、第三机臂、第四机臂、第五机臂和第六机臂;所述第一机臂的两端分别有第一对接端与自由端,所述第一对接端的顶面高于自由端的顶面,且第一对接端的顶面与自由端的顶面之间呈斜面过渡,所述第一对接端与第二机臂之间借助对接结构连接;所述第四机臂的两端分别有第二对接端与第三对接端,所述第二对接端的顶面高于第三对接端的顶面,且第二对接端的顶面与第三对接端的顶面之间呈斜面过渡,所述第二对接端借助对接结构连接第三机臂,所述第三对接端借助对接结构连接第五机臂;所述第一对接端、第二机臂、第三机臂和第二对接端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自由端、第三对接端、第五机臂和第六机臂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三对接端、第五机臂和第六机臂上部两侧固定有上耳梁,所述第一机臂、第二机臂、第三机臂、第四机臂、第五机臂和第六机臂下部两侧固定有下耳梁;
所述并列式大行程伸缩柱体包括内伸缩柱体、外伸缩柱体、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所述内伸缩柱体整体为“门”框式结构,其包括两个并列的伸缩柱,以及用于连接两伸缩柱的连接梁和中横梁,其中,所述伸缩柱包括一级导柱、二级导柱和三级导柱,所述二级导柱套设于三级导柱上并与其滑动连接,且二级导柱与三级导柱之间借助第一锁定机构锁定,所述一级导柱套设于二级导柱上并与其滑动连接,且一级导柱与二级导柱之间借助第二锁定机构锁定;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一级导柱固定;所述中横梁位于两个三级导柱下方,且中横梁水平固定于两个三级导柱端部,所述中横梁长度方向两端具有延伸至二级导柱外侧的连接部二,所述连接部二中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滑孔;所述外伸缩柱体包括两并列的立柱、辅梁与下横梁,两个所述立柱分别穿设于两连接部二上的连接滑孔内,且立柱与连接部二之间借助第三锁定机构锁定;所述下横梁位于立柱下方,且下横梁固定于两立柱端部;所述辅梁位于中横梁下方,且辅梁两端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对接孔,所述辅梁的两对接孔分别套设于两立柱上;且辅梁与立柱之间借助第四锁定机构锁定;所述第一液压缸设于连接梁与中横梁之间,所述第一液压缸上的第一缸体和第一伸缩杆分别与连接梁和中横梁固定;所述第二液压缸设于连接梁与辅梁之间,所述第二液压缸上的第二缸体和第二伸缩杆分别与连接梁和辅梁固定,且中横梁与第二液压缸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过孔,且第二液压缸位于过孔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机臂、第二机臂、第三机臂、第四机臂、第五机臂和第六机臂的宽度一致,且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均为方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对接结构包括四个直角块、“十”字形的插接头和两个插销,所述第一机臂与第二机臂的连接位置处,其中,所述插接头固定于第一机臂端部,四个所述直角块分别固定于位于第二机臂端部的四角位置,且直角块形状与第二机臂上四角位置的形状匹配;两个所述插销分别水平贯穿两组两直角块与插接头,且插销端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插接头与第二机臂接触,直角块与第一机臂接触;所述第二机臂与第三机臂、第三机臂与第四机臂、第四机臂与第五机臂以及第五机臂与第六机臂均采用该对接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每一所述对接结构位置均设有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机臂上的插接头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穿接孔,所述第一加强杆一端穿设于第一穿接孔,所述第二机臂与插接头接触位置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一穿接孔对应匹配的第二穿接孔,所述第一加强杆另一端位于第二穿接孔内;所述第二机臂与第三机臂、第三机臂与第四机臂、第四机臂与第五机臂以及第五机臂与第六机臂均采用该第一加强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每一所述对接结构位置均设有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机臂上的直角块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穿接孔,所述第二加强杆一端穿设于第三穿接孔,所述第一机臂与直角块接触位置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三穿接孔对应匹配的第四穿接孔,所述第二加强杆另一端位于第四穿接孔内;所述第二机臂与第三机臂、第三机臂与第四机臂、第四机臂与第五机臂以及第五机臂与第六机臂均采用该第二加强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连接轴根部位置套设有能够防止链板与行星滚轴端面接触的挡圈,所述挡圈与连接轴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限制机构包括连接轴上环向开设的卡槽,所述卡槽内部设有能够限制链板轴向脱离连接轴的卡环,所述卡环的内圈直径小于连接轴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多个行星滚轴等间距环绕承载板,每一行星滚轴均位于导向槽内,且行星滚轴与导向槽底面接触,每两个行星滚轴之间通过链板连接固定,在使用时,承载板上方的每一行星滚轴与承载部件接触,使得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整体对承载部件产生的支撑力更均匀稳定,承载板下方的行星滚轴不产生支撑力,在行走时行星滚轴绕承载板转动一周,只有半圈起到支撑作用,这种间歇式提供支撑力的方式能够提高行星滚轴的使用寿命,在需要承载量增加时,只需增加行星滚轴的数量即可,没有改变高度,因此不需要改变其它相应的部件;
第一机臂、第二机臂、第三机臂、第四机臂、第五机臂和第六机臂借助对接结构依次连接且底面在同一水平面,能够通过拆解第二机臂、第三机臂或第五机臂来适应不同跨度的架桥机;
第一对接端的顶面高于自由端的顶面,第二对接端的顶面高于第三对接端的顶面,且第一对接端、第二机臂、第三机臂和第二对接端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因为机臂在一号柱与二号柱之间的受力比较大,该结构保证架桥机的机臂在一号柱与二号柱之间的承重能力;自由端、第三对接端、第五机臂和第六机臂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架桥机在隧道进口或者出口处架设梁片时,无论机臂前端或后端位于隧道内,升起机臂后由于机臂两端高度减小使得机臂升起高度提高,能够满足架设梁片的高度;
第三对接端、第五机臂和第六机臂上部两侧固定有上耳梁,第一机臂、第二机臂、第三机臂、第四机臂、第五机臂和第六机臂下部两侧固定有下耳梁,上耳梁用于曲梁与机臂连接和相对移动,下耳梁用于吊梁行车、一号柱和二号柱连接和相对移动;
内伸缩柱体整体为“门”框式结构,有两个并列的伸缩柱,以及用于连接两伸缩柱的连接梁和中横梁,其中,伸缩柱包括依次套设可伸缩的一级导柱、二级导柱和三级导柱,伸缩柱的伸缩量可以通过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共同调节控制,中横梁位于两个三级导柱下方,且中横梁水平固定于两个三级导柱端部,外伸缩柱体,有两并列的立柱、辅梁与下横梁,其中,两并列的立柱分别位于中横梁两端,使两伸缩柱位于两立柱之间,外伸缩柱体可以通过第二液压缸调整辅梁与立柱相对位置后,再借助辅梁调整立柱与中横梁的相对位置,如此反复来调整立柱的位置,可以使得整体的最小行程是内伸缩柱体为最小伸缩量且中横梁、辅梁与下横梁依次接触的状态,最大行程是内伸缩柱体为最大伸缩量且完全外伸缩柱体上方,从而架桥机柱体的伸缩量不受伸缩液压杆伸缩量的限制,从而增加了柱体的行程,不需要更换柱体或伸缩液压缸来达到使用要求,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限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机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对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对接结构沿宽度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并列式大行程伸缩柱体的最大行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并列式大行程伸缩柱体的最小行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9所示,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包括机臂1、零号柱2、一号柱3、二号柱4、三号柱5和吊梁行车6;所述一号柱3与机臂1借助第一行走机构可移动连接,所述二号柱4与机臂1借助第二行走机构可移动连接,所述吊梁行车6与机臂1借助第三行走机构可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第二行走机构与第三行走机构中均设置有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并且通过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与机臂1连接;所述机臂1为变截面结构;所述一号柱3为并列式大行程伸缩柱305体;
所述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包括承载板71、行星滚轴72、链板73和底座74;所述承载板71宽度方向两端延伸出连接部一75,且承载板71借助连接部一75固定于底座74上方;所述承载板71沿长度方向截面的两端为半圆形,所述承载板71宽度方向所在的面上开设有一圈深度均匀一致的导向槽76;所述行星滚轴72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行星滚轴72等间距环绕承载板71,每一行星滚轴72均位于导向槽76内,且行星滚轴72与导向槽76底面接触;所述行星滚轴72的轴向方向与导向槽76宽度方向一致,且行星滚轴72的轴向方向长度与导向槽76宽度一致,所述行星滚轴72两端中心位置均沿轴向方向延伸出连接轴77;每相邻的两个行星滚轴72之间均借助链板73连接,所述链板7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行星滚轴72同一端的连接轴77可转动连接,且连接轴77贯穿链板73,并于连接轴77端部设有防止链板73脱离连接轴77的限制机构;位于承载板71下方的行星滚轴72不与底座74接触,位于承载板71上方的行星滚轴72部分凸出于底座74上端。
使用时,将架桥机上原有第一行走机构、第二行走机构或第三行走机构中的轴承滚轮替换为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具体的,将底座74固定于轴承滚轮原有的轴承滚轮的位置,在机臂1或吊梁行车6移动时,行星滚轴72在承载板71上自转的同时绕其公转。
多个所述行星滚轴72等间距环绕承载板71,每一行星滚轴72均位于导向槽76内,且行星滚轴72与导向槽76底面接触,每两个行星滚轴72之间通过链板73连接固定,在使用时,承载板71上方的每一行星滚轴72与承载部件接触,使得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整体对承载部件产生的支撑力更均匀稳定,承载板71下方的行星滚轴72不产生支撑力,在行走时行星滚轴72绕承载板71转动一周,只有半圈起到支撑作用,这种间歇式提供支撑力的方式能够提高行星滚轴72的使用寿命,在需要承载量增加时,只需增加行星滚轴72的数量即可,没有改变高度,因此不需要改变其它相应的部件;行星滚轴72的轴向方向长度与导向槽76宽度一致,能够保证行星滚轴72始终在导向槽76中并且不会出现沿导向槽76宽度方向移动的情况,提高运行稳定性。
机臂1包括多个对接结构以及借助对接结构依次连接且底面在同一水平面的第一机臂101、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第四机臂104、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所述第一机臂101的两端分别有第一对接端107与自由端108,所述第一对接端107的顶面高于自由端108的顶面,且第一对接端107的顶面与自由端108的顶面之间呈斜面过渡,所述第一对接端107与第二机臂102之间借助对接结构连接;所述第四机臂104的两端分别有第二对接端109与第三对接端110,所述第二对接端109的顶面高于第三对接端110的顶面,且第二对接端109的顶面与第三对接端110的顶面之间呈斜面过渡,所述第二对接端109借助对接结构连接第三机臂103,所述第三对接端110借助对接结构连接第五机臂105;所述第一对接端107、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和第二对接端109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自由端108、第三对接端110、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三对接端110、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上部两侧固定有上耳梁111,所述第一机臂101、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第四机臂104、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下部两侧固定有下耳梁112。
第一机臂101、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第四机臂104、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借助对接结构依次连接且底面在同一水平面,能够通过拆解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或第五机臂105来适应不同跨度的架桥机;第一对接端107的顶面高于自由端108的顶面,第二对接端109的顶面高于第三对接端110的顶面,且第一对接端107、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和第二对接端109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因为机臂在一号柱3与二号柱4之间的受力比较大,该结构保证架桥机的机臂在一号柱3与二号柱4之间的承重和抗弯能力;自由端108、第三对接端110、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架桥机在隧道进口或者出口处架设梁片时,无论机臂前端或后端位于隧道内,升起机臂后由于机臂两端高度减小使得机臂升起高度提高,能够满足架设梁片的高度;所述第三对接端110、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上部两侧固定有上耳梁111,所述第一机臂101、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第四机臂104、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下部两侧固定有下耳梁112,上耳梁111用于二号柱4与机臂连接和相对移动,下耳梁112用于吊梁行车6、一号柱3和二号柱4连接。
并列式大行程伸缩柱305体包括内伸缩柱305体301、外伸缩柱305体302第一液压缸303与第二液压缸304;所述内伸缩柱305体301整体为“门”框式结构,其包括两个并列的伸缩柱305,以及用于连接两伸缩柱305的连接梁306和中横梁307,其中,所述伸缩柱305包括一级导柱308、二级导柱309和三级导柱310,所述二级导柱309套设于三级导柱310上并与其滑动连接,且二级导柱309与三级导柱310之间借助第一锁定机构锁定,所述一级导柱308套设于二级导柱309上并与其滑动连接,且一级导柱308与二级导柱309之间借助第二锁定机构锁定;所述连接梁30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一级导柱308固定;所述中横梁307位于两个三级导柱310下方,且中横梁307水平固定于两个三级导柱310端部,所述中横梁307长度方向两端具有延伸至二级导柱309外侧的连接部二311,所述连接部二311中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滑孔312;所述外伸缩柱305体302包括两并列的立柱313、辅梁314与下横梁315,两个所述立柱313分别穿设于两连接部二311上的连接滑孔312内,且立柱313与连接部二311之间借助第三锁定机构锁定;所述下横梁315位于立柱313下方,且下横梁315固定于两立柱313端部;所述辅梁314位于中横梁307下方,且辅梁314两端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对接孔316,所述辅梁314的两对接孔316分别套设于两立柱313上;且辅梁314与立柱313之间借助第四锁定机构锁定;所述第一液压缸303设于连接梁306与中横梁307之间,所述第一液压缸303上的第一缸体和第一伸缩杆分别与连接梁306和中横梁307固定;所述第二液压缸304设于连接梁306与辅梁314之间,所述第二液压缸304上的第二缸体和第二伸缩杆分别与连接梁306和辅梁314固定,且中横梁307与第二液压缸304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过孔317,且第二液压缸304位于过孔317内。
使用时,内伸缩柱305体301的两个一级柱导柱顶部通过现有的架桥机机臂与一号柱连接的第一行走机构330与机臂连接,图8所示为最大行程,从最大行程转换到最小行程的过程如下,第一步:解除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二锁定机构的对伸缩柱305的锁定,启动第一液压缸303与第二液压缸304使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同时收缩,使得三级导柱310收缩至二级导柱309内,二级导柱309收缩至一级导柱308内后第一液压缸303与第二液压缸304保持压力,通过第一锁定机构与第二锁定机构将三级导柱310与二级导柱309锁定,二级导柱309与一级导柱308锁定,之后,关闭第一液压缸303;
第二步:解除第四锁定机构对辅梁314与立柱313的锁定,启动第二液压缸304使第二伸缩杆伸出推动辅梁314下移,直至第二伸缩杆伸出最大值,之后,通过第四锁定机构对辅梁314与立柱313进行锁定,第二液压缸304保压,并且解除第三锁定机构对立柱313与连接部二311的锁定,第二液压缸304启动使第二伸缩杆收缩,辅梁314会将立柱313提起,第二伸缩杆收缩完全收缩后,通过第三锁定机构对立柱313与连接部二311进行锁定,重复第二步操作将立柱313完全提起,直至中横梁307、辅梁314与下横梁315依次接触,完成后最小行程状态如图9所示,上述第一锁定机构、第二锁定机构、第三锁定机构和第四锁定机构可以为螺栓或者销轴。
内伸缩柱305体301整体为“门”框式结构,有两个并列的伸缩柱305,以及用于连接两伸缩柱305的连接梁306和中横梁307,其中,伸缩柱305包括依次套设可伸缩的一级导柱308、二级导柱309和三级导柱310,伸缩柱305的伸缩量可以通过第一液压缸303调节控制,中横梁307位于两个三级导柱310下方,且中横梁307水平固定于两个三级导柱310端部,外伸缩柱305体302,有两并列的立柱313、辅梁314与下横梁315,其中,两并列的立柱313分别位于中横梁307两端,使两伸缩柱305位于两立柱313之间,外伸缩柱305体302可以通过第二液压缸304调整辅梁314在立柱313的相对位置后,再借助辅梁314调整立柱313在中横梁307的相对位置,可以使得整体的最小伸缩量为内伸缩柱305体301为最小伸缩量且位于外伸缩柱305体302内时的状态,最大伸缩量为内伸缩柱305体301为最大伸缩量且完全外伸缩柱305体302上方,从而增加了柱体的行程,不需要更换柱体或伸缩液压缸来达到使用要求,提高施工效率。
第一机臂101、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第四机臂104、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的宽度一致,且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均为方形,进一步保证形成的整体机臂的承重能力和抗弯能力。
对接结构包括四个直角块113、“十”字形的插接头114和两个插销115,所述第一机臂101与第二机臂102的连接位置处,其中,所述插接头114固定于第一机臂101端部,四个所述直角块113分别固定于位于第二机臂102端部的四角位置,且直角块113形状与第二机臂102上四角位置的形状匹配;两个所述插销115分别水平贯穿两组两直角块113与插接头114,且插销115端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16;所述插接头114与第二机臂102接触,直角块113与第一机臂101接触;所述第二机臂102与第三机臂103、第三机臂103与第四机臂104、第四机臂104与第五机臂105以及第五机臂105与第六机臂106均采用该对接结构。
插接头114和直角块113与对应的机臂段为一体成型,第一机臂101与第二机臂102、第二机臂102与第三机臂103、第三机臂103与第四机臂104、第四机臂104与第五机臂105以及第五机臂105与第六机臂106均采用插接头114与四个所述直角块113对接后用两个插销115固定的方式,既能保证连接后的竖直方向的承载能力以及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稳定性,同时也便于拆解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或第五机臂105来适应不同跨度施工环境。
每一所述对接结构位置均设有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杆117,所述第一机臂101上的插接头114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穿接孔,所述第一加强杆117一端穿设于第一穿接孔,所述第二机臂102与插接头114接触位置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一穿接孔对应匹配的第二穿接孔,所述第一加强杆117另一端位于第二穿接孔内;所述第二机臂102与第三机臂103、第三机臂103与第四机臂104、第四机臂104与第五机臂105以及第五机臂105与第六机臂106均采用该第一加强结构。
通过第一加强杆117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机臂101、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第四机臂104、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承重抗弯能力和稳定性。
每一所述对接结构位置均设有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第二加强杆118,所述第二机臂102上的直角块113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穿接孔,所述第二加强杆118一端穿设于第三穿接孔,所述第一机臂101与直角块113接触位置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三穿接孔对应匹配的第四穿接孔,所述第二加强杆118另一端位于第四穿接孔内;所述第二机臂102与第三机臂103、第三机臂103与第四机臂104、第四机臂104与第五机臂105以及第五机臂105与第六机臂106均采用该第二加强结构。
通过第二加强杆118能够在第一加强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第一机臂101、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第四机臂104、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承重抗弯能力和稳定性;第一加强结构与第二加强结构使整体机臂拥有更强的承重性能,第一加强杆117与第二加强杆118均为钢筋。
第一机臂101、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第四机臂104、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形成的整体机臂可架设跨40m、1000t的梁片,拆掉第二机臂102,第一机臂101与第三机臂103连接,可架设跨32m、900t的梁片。
连接轴77根部位置套设有能够防止链板73与行星滚轴72端面接触的挡圈79,所述挡圈79与连接轴77可转动连接,挡圈79的设置能够防止链板73与行星滚轴72接触,保证链板73不会对行星滚轴72运行的影响。
所述限制机构包括连接轴77上环向开设的卡槽80,所述卡槽80内部设有能够限制链板73轴向脱离连接轴77的卡环81,所述卡环81的内圈直径小于连接轴77直径,所述卡环81为“C”型金属环,卡环81的设置起到限制链板73的作用同时也便于增加、减少或更换行星滚轴72。
底座74包括底板82,所述底板82宽度方向两端均向上延伸出支板83,所述支板83顶部开设有安装槽84,所述连接部一75位于安装槽84内,所述支板83顶部借助螺栓固定有挡板85,所述挡板85底部与连接部一75接触能够将连接部一75限制在安装槽84内;所述底板82不与行星滚轴72接触,所述挡板85顶部低于位于承载板71上方的行星滚轴72;安装槽84以及挡板85的设置能够在保证承载板71的稳定性基础上,便于将承载板71拆下。底板82上开设有连接孔86,底板82上的连接孔86用于借助螺栓固定将底座74固定。
第二锁定机构包括于一级导柱308下端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三销孔321,所述一级导柱308与二级导柱309借助第二销轴322锁定,所述第二销轴322穿设于第三销孔321和其中一个第二销孔319内,多个第三销孔321的设置,可以通过第一液压缸303与第二液压缸304调节二级导柱309从一级导柱308中伸出的距离,进一步提高对施工环境的适应性。
所述第三锁定机构包括连接部二311侧面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四销孔323,所述立柱313上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开设的第五销孔324,且多个第五销孔324沿立柱313高度方向等间距阵列,所述立柱313与连接部二311借助第三销轴325锁定,所述第三销轴325穿设于第四销孔323和其中一个第五销孔324内,第四销孔323与多个第五销孔324的设置可以通过第三销轴325对中横梁307与立柱313在任意位置进行锁定,进一步增加了整体高度调节范围。
所述第四锁定机构包括辅梁314两端均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六销孔326,所述辅梁314与立柱313借助第四销轴327锁定,所述第四销轴327穿设于第六销孔326和其中一个第五销孔324内,第五销孔324的设置可以通过第四销轴327对辅梁314与立柱313进行锁定,在收起立柱313时,便于对其进行反复锁定与解除锁定的操作。
连接梁306位于一级导柱308顶部,且于连接梁306正下方设置有加强梁329,所述加强梁32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一级导柱308固定,所述加强梁329上于第一液压缸303和第二液压缸304的位置开设有穿孔328,加强梁329可以提高两个一级导柱308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穿孔328的设置不会对第一液压缸303和第二液压缸304产生影响。
所述第一销孔318、第二销孔319、第三销孔321、第四销孔323、第五销孔324和第六销孔326均有并列设置的两列,与其相对应的第一销轴320、第二销轴322、第三销轴325与第四销轴327均为两个。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包括机臂(1)、零号柱(2)、一号柱(3)、二号柱(4)、三号柱(5)和吊梁行车(6);所述一号柱(3)与机臂(1)借助第一行走机构可移动连接,所述二号柱(4)与机臂(1)借助第二行走机构可移动连接,所述吊梁行车(6)与机臂(1)借助第三行走机构可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机构、第二行走机构与第三行走机构中均设置有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并且通过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与机臂(1)连接;所述机臂(1)为变截面结构;所述一号柱(3)为并列式大行程伸缩柱(305)体;
所述低净空重载多滚轴行走机构包括承载板(71)、行星滚轴(72)、链板(73)和底座(74);所述承载板(71)宽度方向两端延伸出连接部一(75),且承载板(71)借助连接部一(75)固定于底座(74)上方;所述承载板(71)沿长度方向截面的两端为半圆形,所述承载板(71)宽度方向所在的面上开设有一圈深度均匀一致的导向槽(76);所述行星滚轴(72)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行星滚轴(72)等间距环绕承载板(71),每一行星滚轴(72)均位于导向槽(76)内,且行星滚轴(72)与导向槽(76)底面接触;所述行星滚轴(72)的轴向方向与导向槽(76)宽度方向一致,且行星滚轴(72)的轴向方向长度与导向槽(76)宽度一致,所述行星滚轴(72)两端中心位置均沿轴向方向延伸出连接轴(77);每相邻的两个行星滚轴(72)之间均借助链板(73)连接,所述链板(7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行星滚轴(72)同一端的连接轴(77)可转动连接,且连接轴(77)贯穿链板(73),并于连接轴(77)端部设有防止链板(73)脱离连接轴(77)的限制机构;位于承载板(71)下方的行星滚轴(72)不与底座(74)接触,位于承载板(71)上方的行星滚轴(72)部分凸出于底座(74)上端;
所述机臂(1)包括多个对接结构以及借助对接结构依次连接且底面在同一水平面的第一机臂(101)、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第四机臂(104)、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所述第一机臂(101)的两端分别有第一对接端(107)与自由端(108),所述第一对接端(107)的顶面高于自由端(108)的顶面,且第一对接端(107)的顶面与自由端(108)的顶面之间呈斜面过渡,所述第一对接端(107)与第二机臂(102)之间借助对接结构连接;所述第四机臂(104)的两端分别有第二对接端(109)与第三对接端(110),所述第二对接端(109)的顶面高于第三对接端(110)的顶面,第二对接端(109)的顶面与第三对接端(110)的顶面之间呈斜面过渡,所述第二对接端(109)借助对接结构连接第三机臂(103),所述第三对接端(110)借助对接结构连接第五机臂(105);所述第一对接端(107)、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和第二对接端(109)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自由端(108)、第三对接端(110)、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三对接端(110)、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上部两侧固定有上耳梁(111),所述第一机臂(101)、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第四机臂(104)、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下部两侧固定有下耳梁(112);
所述并列式大行程伸缩柱(305)体包括内伸缩柱(305)体(301)、外伸缩柱(305)体(302)、第一液压缸(303)与第二液压缸(304);所述内伸缩柱(305)体(301)整体为“门”框式结构,其包括两个并列的伸缩柱(305),以及用于连接两伸缩柱(305)的连接梁(306)和中横梁(307),其中,所述伸缩柱(305)包括一级导柱(308)、二级导柱(309)和三级导柱(310),所述二级导柱(309)套设于三级导柱(310)上并与其滑动连接,且二级导柱(309)与三级导柱(310)之间借助第一锁定机构锁定,所述一级导柱(308)套设于二级导柱(309)上并与其滑动连接,且一级导柱(308)与二级导柱(309)之间借助第二锁定机构锁定;所述连接梁(30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一级导柱(308)固定;所述中横梁(307)位于两个三级导柱(310)下方,且中横梁(307)水平固定于两个三级导柱(310)端部,所述中横梁(307)长度方向两端具有延伸至二级导柱(309)外侧的连接部二(311),所述连接部二(311)中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滑孔(312);所述外伸缩柱(305)体(302)包括两并列的立柱(313)、辅梁(314)与下横梁(315),两个所述立柱(313)分别穿设于两连接部二(311)上的连接滑孔(312)内,且立柱(313)与连接部二(311)之间借助第三锁定机构锁定;所述下横梁(315)位于立柱(313)下方,且下横梁(315)固定于两立柱(313)端部;所述辅梁(314)位于中横梁(307)下方,且辅梁(314)两端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对接孔(316),所述辅梁(314)的两对接孔(316)分别套设于两立柱(313)上;且辅梁(314)与立柱(313)之间借助第四锁定机构锁定;所述第一液压缸(303)设于连接梁(306)与中横梁(307)之间,所述第一液压缸(303)上的第一缸体和第一伸缩杆分别与连接梁(306)和中横梁(307)固定;所述第二液压缸(304)设于连接梁(306)与辅梁(314)之间,所述第二液压缸(304)上的第二缸体和第二伸缩杆分别与连接梁(306)和辅梁(314)固定,且中横梁(307)与第二液压缸(304)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过孔(317),且第二液压缸(304)位于过孔(31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臂(101)、第二机臂(102)、第三机臂(103)、第四机臂(104)、第五机臂(105)和第六机臂(106)的宽度一致,且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均为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结构包括四个直角块(113)、“十”字形的插接头(114)和两个插销(115),所述第一机臂(101)与第二机臂(102)的连接位置处,其中,所述插接头(114)固定于第一机臂(101)端部,四个所述直角块(113)分别固定于位于第二机臂(102)端部的四角位置,且直角块(113)形状与第二机臂(102)上四角位置的形状匹配;两个所述插销(115)分别水平贯穿两组两直角块(113)与插接头(114),且插销(115)端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16);所述插接头(114)与第二机臂(102)接触,直角块(113)与第一机臂(101)接触;所述第二机臂(102)与第三机臂(103)、第三机臂(103)与第四机臂(104)、第四机臂(104)与第五机臂(105)以及第五机臂(105)与第六机臂(106)均采用该对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对接结构位置均设有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杆(117),所述第一机臂(101)上的插接头(114)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穿接孔,所述第一加强杆(117)一端穿设于第一穿接孔,所述第二机臂(102)与插接头(114)接触位置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一穿接孔对应匹配的第二穿接孔,所述第一加强杆(117)另一端位于第二穿接孔内;所述第二机臂(102)与第三机臂(103)、第三机臂(103)与第四机臂(104)、第四机臂(104)与第五机臂(105)以及第五机臂(105)与第六机臂(106)均采用该第一加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对接结构位置均设有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第二加强杆(118),所述第二机臂(102)上的直角块(113)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穿接孔,所述第二加强杆(118)一端穿设于第三穿接孔,所述第一机臂(101)与直角块(113)接触位置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三穿接孔对应匹配的第四穿接孔,所述第二加强杆(118)另一端位于第四穿接孔内;所述第二机臂(102)与第三机臂(103)、第三机臂(103)与第四机臂(104)、第四机臂(104)与第五机臂(105)以及第五机臂(105)与第六机臂(106)均采用该第二加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77)根部位置套设有能够防止链板(73)与行星滚轴(72)端面接触的挡圈(79),所述挡圈(79)与连接轴(77)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或所述的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机构包括连接轴(77)上环向开设的卡槽(80),所述卡槽(80)内部设有能够限制链板(73)轴向脱离连接轴(77)的卡环(81),所述卡环(81)的内圈直径小于连接轴(77)直径。
CN201921705159.8U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 Active CN211006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5159.8U CN211006386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5159.8U CN211006386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6386U true CN211006386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0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5159.8U Active CN211006386U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6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38774B (zh) 一种装配式构件的整体吊装系统及吊装方法
CN212670353U (zh) 涵洞拱圈施工设备
CN111532994A (zh) 一种交叉轨道垂直转向门机结构
CN209815481U (zh) 一种机电设备维修吊装架
CN111156050A (zh) 一种隧道防护台车
CN102094394A (zh) 过隧道型下导梁式定点起吊架桥机
CN201972096U (zh) 过隧道型下导梁式定点起吊架桥机
CN114505829A (zh) 液压油缸翻身辅助装置
CN211006386U (zh) 一种适应复杂工况的架桥机
CN211006365U (zh) 一种用于架桥机的并列式大行程伸缩柱体
CN218621893U (zh) 一种无轨三角挂篮
CN210682997U (zh) 滑移式预制防撞墙吊装装置
CN111675112A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桥墩吊装机、施工方法及过天桥方法
CN206941414U (zh) 一种可实现大吨位非对称分幅预制箱梁梁上整孔双向架设的架桥机
CN213538692U (zh) 一种护栏施工用台车
CN110482151B (zh) 一种用于豪华邮轮分段制造运输流水线的小车
CN211200095U (zh) 一种架桥机支腿与主梁的配合结构
CN114104998A (zh) 一种附筒自爬升机构及其爬升方法
CN217867755U (zh) 一种用于提梁机的横梁
CN204752102U (zh) 门架式起重机塔架标准节组装接力式竖向自顶升装置
CN216072689U (zh) 一种架桥机便携转运支架
CN114043390B (zh) 一种管节撑圆翻转设备
CN218809724U (zh) 一种折叠式立井安全检修平台
CN215208144U (zh) 一种架设设备
CN220950971U (zh) 一种内爬式塔机的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