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1325U - 一种轿厢门设备及轿厢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轿厢门设备及轿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1325U
CN211001325U CN201921308197.XU CN201921308197U CN211001325U CN 211001325 U CN211001325 U CN 211001325U CN 201921308197 U CN201921308197 U CN 201921308197U CN 211001325 U CN211001325 U CN 211001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ar
guide rail
door leaf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081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伟锋
何先志
陈科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eisuo Zhix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eisuo Zhix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eisuo Zhix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eisuo Zhix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081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1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1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1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轿厢门设备及轿厢,其中,所述轿厢门设备包括门扇和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层导轨,各层导轨分别用于导向和/或承重,所述门扇分别与各层导轨活动连接,并通过同时沿各层导轨滑动实现开启/关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轿厢门设备,分别设置独立的导轨进行导向,并利用中部导轨承重并对轿厢门提供支撑,使得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稳定,轿厢门的开/合过程更平稳,不仅结构紧凑,而且不容易出现卡死、开/关不到位等问题,不仅适用于现有常规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轿厢,如火车、动车、高铁、地铁等,而且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轿厢。

Description

一种轿厢门设备及轿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轿厢门设备及轿厢。
背景技术
轿厢主要用于容纳乘客和货物,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轿厢的厢体通常设置有便于通行的门洞,门洞处设置有轿厢门机构,轿厢门机构包括轿厢门、导轨(或滑轨)、驱动机构等,以便通过轿厢门机构实现所述门洞的封闭和开启;由于在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轿厢是悬挂在机车下方的,而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轨道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轨道,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轨道沿高度方向存在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到达站台前后,导致轿厢在运行过程中受力复杂,如机车的牵引力、重力、竖直方向的惯性力、侧方向的外力(如环境风等),因此,轿厢结构的稳定性是重中之重;而现有的轿厢中,设置于门洞处的轿厢门机构,通常存在结构不够稳定的问题,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卡死、开/关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轿厢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更加稳定,开/合过程更平稳的轿厢门设备,不仅结构紧凑,而且不容易出现卡死、开/关不到位等问题,尤其适用于轿厢。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轿厢门设备,包括门扇和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层导轨,各层导轨分别用于导向和/或承重,所述门扇分别与各层导轨活动连接,并通过同时沿各层导轨滑动实现开启/关闭。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导轨为门扇提供约束和支撑,使得门扇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同时沿导轨滑动,从而使得轿厢门设备的结构更加稳定,门扇的开/合过程更加平稳,不容易出现卡死、开/关不到位等问题,不仅适用于现有常规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轿厢,而且非常适用于悬挂式轿厢。
一种方案中,包括两层导轨,分别为上部导轨或下部导轨,且其中一层导轨用于承重或同时用于承重和导向。另外一层导轨可以仅用于承重,也可以同时用于承重和导向,从而使得门扇的受力更均匀,结构更加稳定,门扇的开/合过程更加平稳。
一种方案中,包括三层导轨,所述三层导轨中,至少有一层导轨用于承重或同时用于承重和导向。相比于两层导轨而言,门扇的受力更均匀,结构更加稳定,门扇的开/合过程更加平稳,尤其适用于竖直高度较高的悬挂式轿厢。
优选的,各层导轨相互平行。以便门扇可以严格的在水平方向内移动。
优选的,所述三层导轨分别为上部导轨、中部导轨以及下部导轨,所述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分别设置于门扇的上部和下部,中部导轨设置于门扇的中部,其中,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分别用于导向,所述中部导轨用于承重或同时用于承重和导向。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门扇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专门用于导向的导轨层,一方面,可以增强对门扇上、下两端的约束,防止在门扇的移动过程中出现摆动、晃动、倾斜等问题,有利于结构更加稳定、门扇的开/合过程更加平稳;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强导轨对门扇的导向作用,使得门扇的可以准确的沿导轨运行,从而具有非常稳定的运行轨迹;此外,采用设置于门扇中间的导轨进行承重,使得门扇在中间或靠近门扇中间的位置处得到有效支撑,既有利于缓解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上的受力,又有利于使得门扇的受力更均匀,可以避免出现较大弯矩而导致门扇运行不流畅、出现卡死、开/关不到位等问题。
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螺旋传动机构,所述螺旋传动机构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母设置有与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且螺母与螺杆构成移动副,所述螺杆的一端与电机相连,螺母通过携门架与上部导轨或下部导轨相连。在本方案中,电机转动驱动螺杆转动,从而驱动螺母沿螺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螺母同步驱动与之相连的携门架移动,从而驱动与携门架相连的门扇沿各导轨移动,实现门扇的开/合。
优选的,所述携门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螺母的条孔,螺母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条孔相适配的传动件,通过条孔与传动件的配合构成活动连接。使得携门架可以相对于螺母转动和移动。
可选的,所述传动件可以采用传动杆、传动轴、销轴、螺栓或螺钉等。
进一步的,所述携门架上设置有活动连接部,所述活动连接部用于与上部导轨或下部导轨构成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活动连接部可以是凸起的滑块、设置有滚轮的轴或凸轮轴承等;以便插入对应的下部导轨或上部导轨中,并沿导轨移动,实现导向功能。
进一步的,还包括万向节或传动轴,所述万向节或传动轴分别设置于螺杆与电机之间,用于传动。当联动部采用的是万向节时,允许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使得电机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布置;当采用的是传动轴时,电机的输出轴需要与螺杆共轴。
第一种方案中,轿厢门设备包括一个门扇,所述上部导轨包括一根上导轨,中部导轨包括一根中导轨,下部导轨包括一根下导轨,门扇的上部通过上连接座或携门架与上导轨构成活动连接,门扇的下部通过携门架或下连接座与下导轨构成活动连接,门扇的中部通过中连接座与中导轨构成活动连接。从而实现单开门的结构。
基于此,提供了一种轿厢,包括厢体、及前述轿厢门设备,所述厢体设置有门洞,所述上导轨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上方,所述下导轨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下方,所述中导轨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一侧,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门扇沿三条导轨移动,并封闭/开启所述门洞。所述驱动装置既可以固定于门洞的下方,也可以固定于门洞的上方,且在本方案中,门扇只能沿门洞的一侧打开或关闭,因此属于一种单开门。
第二种方案中,轿厢门设备包括两个门扇,所述上部导轨包括两根上导轨,中部导轨包括两根中导轨,下部导轨包括两根下导轨,两根上导轨、两根中导轨以及两根下导轨分别对称设置,各门扇的上部通过上连接座或携门架分别与一个上导轨构成活动连接,各门扇的下部通过携门架或下连接座分别与一个下导轨构成活动连接,各门扇的中部通过中连接座分别与一个中导轨构成活动连接。即,两个门扇对称布置,从而实现对开门的结构。
一种方案中,包括两个前述驱动装置,所述两个驱动装置对称设置,且两个驱动装置中的螺母分别通过一个携门架与一个门扇相连。使得两个门扇成对称设置,当两个驱动装置中的电机同步转动时,可以同步驱动对应的螺杆转动,从而驱动两个螺母相向移动或相离移动,从而同步驱动与螺母相连的携门架移动,进而驱动与携门架相连的两个门扇相向移动或相离移动,实现对开功能。
另一种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螺旋传动机构,所述两个螺旋传动机构分别包括螺杆和螺母,两个螺杆相连,且两个螺杆的旋向相反,其中一个螺杆的一端与电机相连,两个螺母分别通过两个携门架与两个门扇相连。在运行时,电机转动驱动两个螺杆同步转动,从而驱动两个螺母分别同步沿螺杆相向或相离运动,从而同步驱动与螺母相连的携门架移动,进而驱动与携门架相连的两个门扇相向移动或相离移动,实现对开功能。
基于此,提供了一种轿厢,包括厢体、及前述轿厢门设备,所述厢体设置有门洞,所述两根上导轨分别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上方,所述两根下导轨分别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下方,所述两根中导轨分别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两侧,驱动装置用于同步驱动门扇沿三条导轨移动,并封闭/开启所述门洞。所述驱动装置既可以固定于门洞的下方,也可以固定于门洞的上方,且在本方案中,两个门扇分别沿门洞的两侧打开或关闭,因此属于一种对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轿厢门设备及轿厢,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轿厢门设备,分别设置独立的导轨进行导向和承重,使得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稳定,轿厢门的开/合过程更平稳,不仅结构紧凑,而且不容易出现卡死、开/关不到位等问题,不仅适用于现有常规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轿厢,如火车、动车、高铁、地铁等,而且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轿厢。
2、本轿厢门设备,通过中部导轨承重并对轿厢门提供支撑,使得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可以分别设置于轿厢的厢体内,如底板或顶板之内,不仅有利于轿厢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轿厢门的下部设置支撑轿厢门的导轨而存在的:导轨容易受压变形、容易落入异物导致卡死的弊端。
3、本轿厢门设备,采用螺旋传动机构传递运动和力,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电机直接驱动存在的问题,既有利于轿厢门更平稳的打开/关闭,又便于驱动电机的灵活布置,从而合理利用轿厢内有限的空间,此外,还可以方便的在轿厢中实现单开门和对开门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个轿厢门设备构成单开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个轿厢门设备中,携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个轿厢门设备中,上导轨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个轿厢门设备中,中导轨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个轿厢门设备中,中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个轿厢门设备构成对开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提供的一个轿厢门设备中,设置另一种驱动装置后的局部俯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上导轨101,中导轨102,下导轨103,门扇104,支撑面105,滑槽106,
携门架201,条孔202,活动连接部203,上连接座(下连接座)204,凸轮轴承205,中连接座206,座体207,铰接孔208,承重轮209,导向轮210,
电机301,螺杆302,螺母303,万向节3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轿厢门设备,包括门扇104和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层导轨,各层导轨分别用于导向和/或承重,所述门扇104分别与各层导轨活动连接,并通过同时沿各层导轨滑动实现开启/关闭。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导轨为门扇104提供约束和支撑,使得门扇104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同时沿导轨滑动,从而使得轿厢门设备的结构更加稳定,门扇104的开/合过程更加平稳,不容易出现卡死、开/关不到位等问题,不仅适用于现有常规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轿厢,如火车、动车、高铁、地铁等,而且尤其适用于悬挂式轿厢。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各层导轨相互平行,以便门扇104可以严格的在水平方向内移动。
作为举例,在一种方案中,轿厢门设备可以包括两层导轨,分别为上部导轨或下部导轨,且其中一层导轨用于承重或同时用于承重和导向。另外一层导轨可以仅用于承重,也可以同时用于承重和导向,从而使得门扇104的受力更均匀,结构更加稳定,门扇104的开/合过程更加平稳。
作为举例,在另一种方案中,包括三层导轨,所述三层导轨中,至少有一层导轨用于承重或同时用于承重和导向。相比于两层导轨而言,门扇104的受力更均匀,结构更加稳定,门扇104的开/合过程更加平稳,尤其适用于竖直高度较高的悬挂式轿厢。
作为优选,所述三层导轨分别为上部导轨、中部导轨以及下部导轨,所述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分别设置于门扇104的上部和下部,中部导轨设置于门扇104的中部,其中,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分别用于导向,所述中部导轨用于承重或同时用于承重和导向。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门扇10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专门用于导向的导轨层,一方面,可以增强对门扇104上、下两端的约束,防止在门扇104的移动过程中出现摆动、晃动、倾斜等问题,有利于结构更加稳定、门扇104的开/合过程更加平稳;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强导轨对门扇104的导向作用,使得门扇104的可以准确的沿导轨运行,从而具有非常稳定的运行轨迹;此外,采用设置于门扇104中间的导轨进行承重,使得门扇104在中间或靠近门扇104中间的位置处得到有效支撑,既有利于缓解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上的受力,又有利于使得门扇104的受力更均匀,可以避免出现较大弯矩而导致门扇104运行不流畅、出现卡死、开/关不到位等问题。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轿厢门设备包括一个门扇104,所述上部导轨包括一根上导轨101,中部导轨包括一根中导轨102,下部导轨包括一根下导轨103,门扇104的上部通过上连接座204或携门架201与上导轨101构成活动连接,门扇104的下部通过携门架201或下连接座与下导轨103构成活动连接,门扇104的中部通过中连接座206与中导轨102构成活动连接。从而实现单开门的结构。
携门架201通常是用于连接驱动装置与门扇104的传动部件,作为举例,当驱动装置设置于门扇104的上部时,门扇104的上部通过携门架201与上导轨101构成活动连接,此时,门扇104的下部通过下连接座与下导轨103构成活动连接;当驱动装置设置于门扇104的下部时,门扇104的下部通过携门架201与下导轨103构成活动连接,此时,门扇104的上部通过上连接座204与上导轨101构成活动连接,可以理解,上连接座204与下连接座的结构可以相同,且均可采用现有的常用连接座,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或图3所示,在本方案中,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301、螺旋传动机构,所述螺旋传动机构包括螺杆302和螺母303,所述螺杆302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母303设置有与螺杆302相适配的内螺纹,且螺母与螺杆构成移动副,所述螺杆302的一端与电机301相连,螺母303与携门架201相连,并构成活动连接;电机301转动驱动螺杆302转动,从而驱动螺母303沿螺杆302的长度方向移动,螺母303同步驱动与之相连的携门架201移动,从而驱动与携门架201相连的门扇104沿各导轨移动,实现门扇104的开/合。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设置于门扇104的下方,可以理解,驱动装置也可以设置于门扇104的上方,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作为举例,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携门架201的一端固定于门扇104,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螺母303的条孔202,螺母303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条孔202相适配的传动件,通过条孔202与传动件的配合构成活动连接,使得携门架201可以相对于螺母303转动和移动;传动件可以采用传动杆、传动轴、销轴、螺栓或螺钉等;此外,携门架201上还设置有活动连接部203,所述活动连接部203用于与上导轨101或下导轨103构成活动连接,如图4所示,活动连接部203可以是凸起的滑块、设置有滚轮的轴或凸轮轴承205等,以便插入对应的下导轨103或上导轨101中,并沿导轨移动,实现导向功能。
如图5所示,上连接座204及下连接座上分别设置有(或铰接有)凸起的滑块、设置有滚轮的轴或凸轮轴承205等,以便插入对应的导轨中,并沿导轨移动,实现导向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上导轨101、中导轨102以及下导轨103可以分别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导轨,而由于中导轨102主要用于承重,故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中导轨102及与中导轨102相适配的中连接座206,可以优先采用承重能力较强的导轨,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中连接座206包括座体207,所述座体207的一端设置有铰接孔208,以便铰接于门扇104,座体207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承重轮209和至少一个导向轮210,如图7所示,座体207上设置有一个承重轮209和两个导向轮210,两个导向轮210分别设在于承重轮209的两侧,且承重轮209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导向轮210的轴线沿竖直方向;所述中导轨102设置有与所述承重轮209相适配的支撑面105,如图6所示,中导轨102还设置有用于容纳、限制所述导向轮210的滑槽106,在运行过程中,门扇104的重量通过承重轮209作用于中导轨102的支撑面105,并可沿支撑面105滚动,两个导向轮210在滑槽106的约束下,可以为门扇104导向,使得门扇104严格的按照中导轨102移动。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万向节304或传动轴,所述万向节304或传动轴分别设置于螺杆302与电机301之间,用于传动;当联动部采用的是万向节304时,允许电机301的输出轴与螺杆302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万向节304的种类很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单节式万向接头和双节式万向接头(包括两个万向接头),作为举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双节式万向接头,使得电机301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布置,如图1所示,电机301可以倾斜设置于螺杆302(门洞)的一侧;当采用的是传动轴时,电机301的输出轴需要与螺杆302共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轿厢,包括用于容纳乘客和/或货物的厢体,及实施例1中所述的轿厢门设备,所述厢体设置有门洞,所述上导轨101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上方,所述下导轨103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下方,所述中导轨102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一侧,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既可以固定于门洞的下方,也可以固定于门洞的上方,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门扇104沿三条导轨移动,从而封闭/开启所述门洞。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轿厢中,门扇104只能沿门洞的一侧打开或关闭,因此属于一种单开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轿厢门设备中,包括两个门扇104,所述上部导轨包括两根上导轨101,中部导轨包括两根中导轨102,下部导轨包括两根下导轨103,两根上导轨101、两根中导轨102以及两根下导轨103分别对称设置,各门扇104的上部通过上连接座204或携门架201与一个上导轨101构成活动连接,各门扇104的下部通过携门架201或下连接座与一个下导轨103构成活动连接,各门扇104的中部通过中连接座206与一个中导轨102构成活动连接,且两个门扇104对称布置,如图8所示,从而实现对开门的结构。
在本实施中,用于驱动门扇104运动的驱动装置,既可以设置于门扇104的下方,也可以设置于门扇104的上方,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由于要同步驱动两个门扇104动作,在第一种方案中,包括两个实施例1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如图9所示,两个驱动装置对称设置,且两个驱动装置中的螺母303分别通过一个携门架201与一个门扇104相连,使得两个门扇104成对称设置,当两个驱动装置中的电机301同步转动时,可以同步驱动对应的螺杆302转动,从而驱动两个螺母303相向移动或相离移动,从而同步驱动与螺母303相连的携门架201移动,进而驱动与携门架201相连的两个门扇104相向移动或相离移动,实现对开功能。
在第二种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301以及两个螺旋传动机构,所述两个螺旋传动机构分别包括螺杆302和螺母303,所述螺杆302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母303设置有与螺杆302相适配的内螺纹,且螺母与螺杆构成移动副,两个螺杆302相连,且两个螺杆302的旋向相反,其中一个螺杆302的一端与电机301相连,两个螺母303分别与两个携门架201相连,并构成活动连接,两个携门架201分别与所述两个门扇104相连,如图8所示;在运行时,电机301转动驱动两个螺杆302同步转动,从而驱动两个螺母303分别同步沿螺杆302相向或相离运动,从而同步驱动与螺母303相连的携门架201移动,进而驱动与携门架201相连的两个门扇104相向移动或相离移动,实现对开功能。
在第三种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中,所述螺杆302上设置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两个螺母303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段外螺纹处,并构成移动副,螺杆302的一端与电机相连,两个螺母303分别通过两个携门架与两个门扇104相连;并构成活动连接,两个携门架201分别与所述两个门扇104相连;在运行时,电机301转动驱动螺杆302转动,从而驱动两个螺母303分别同步沿螺杆302相向或相离运动,从而同步驱动与螺母303相连的携门架201移动,进而驱动与携门架201相连的两个门扇104相向移动或相离移动,实现对开功能。
可以理解,螺杆302可以通过轴承座进行固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轿厢,包括用于容纳乘客和/或货物的厢体,及实施例3中所述的轿厢门设备,所述厢体设置有门洞,所述两根上导轨101分别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上方,所述两根下导轨103分别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下方,所述两根中导轨102分别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两侧,如图8所示,所述驱动装置既可以固定于门洞的下方,也可以固定于门洞的上方,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门扇104沿同步沿着三条导轨移动,从而封闭/开启所述门洞。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轿厢中,两个门扇104分别沿门洞的两侧打开或关闭,因此属于一种对开门。
在更完善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及驱动装置中的电机301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所述位置传感器用检测螺母303的位置(检测一个螺母303即可),并在螺母303运动到所设定的位置时,产生感应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当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电机301关闭;此外,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电机301启动,以便实现轿厢门的开启/关闭。
位置传感器通常是检测螺母303的极限位置,如最端部的位置等,以便可以及时关闭电机301;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位置传感器可以是接近开关、光电传感器等,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可以理解,所述控制器可以是轿厢自带的中央处理器、单片机、PLC、ARM芯片等,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轿厢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扇和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层导轨,各层导轨分别用于导向和/或承重,所述门扇分别与各层导轨活动连接,并通过同时沿各层导轨滑动实现开启/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层导轨,分别为上部导轨或下部导轨,且其中一层导轨用于承重或同时用于承重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层导轨,所述三层导轨中,至少有一层导轨用于承重或同时用于承重和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厢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导轨分别为上部导轨、中部导轨以及下部导轨,所述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分别设置于门扇的上部和下部,中部导轨设置于门扇的中部,其中,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分别用于导向,所述中部导轨用于承重或同时用于承重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轿厢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螺旋传动机构,所述螺旋传动机构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母设置有与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且螺母与螺杆构成移动副,所述螺杆的一端与电机相连,螺母通过携门架与上部导轨或下部导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轿厢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门扇,所述上部导轨包括一根上导轨,中部导轨包括一根中导轨,下部导轨包括一根下导轨,门扇的上部通过上连接座或携门架与上导轨构成活动连接,门扇的下部通过携门架或下连接座与下导轨构成活动连接,门扇的中部通过中连接座与中导轨构成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轿厢门设备,其特征在于,轿厢门设备包括两个门扇,所述上部导轨包括两根上导轨,中部导轨包括两根中导轨,下部导轨包括两根下导轨,两根上导轨、两根中导轨以及两根下导轨分别对称设置,各门扇的上部通过上连接座或携门架分别与一个上导轨构成活动连接,各门扇的下部通过携门架或下连接座分别与一个下导轨构成活动连接,各门扇的中部通过中连接座分别与一个中导轨构成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轿厢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前述驱动装置,所述两个驱动装置对称设置,且两个驱动装置中的螺母分别通过一个携门架与一个门扇相连;
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螺旋传动机构,所述两个螺旋传动机构分别包括螺杆和螺母,两个螺杆相连,且两个螺杆的旋向相反,其中一个螺杆的一端与电机相连,两个螺母分别通过两个携门架与两个门扇相连;
或,所述驱动装置中,所述螺杆上设置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两个螺母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段外螺纹处,并构成移动副,螺杆的一端与电机相连,两个螺母分别通过两个携门架与两个门扇相连。
9.一种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及权利要求6所述轿厢门设备,所述厢体设置有门洞,所述上导轨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上方,所述下导轨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下方,所述中导轨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一侧,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门扇沿三条导轨移动,并封闭/开启所述门洞。
10.一种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及权利要求7所述轿厢门设备,所述厢体设置有门洞,所述两根上导轨分别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上方,所述两根下导轨分别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下方,所述两根中导轨分别固定于所述门洞的两侧,驱动装置用于同步驱动门扇沿三条导轨移动,并封闭/开启所述门洞。
CN201921308197.XU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轿厢门设备及轿厢 Active CN211001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8197.XU CN211001325U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轿厢门设备及轿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8197.XU CN211001325U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轿厢门设备及轿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1325U true CN211001325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50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08197.XU Active CN211001325U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轿厢门设备及轿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13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1147A (zh) * 2019-08-13 2019-10-25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轿厢门系统及轿厢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1147A (zh) * 2019-08-13 2019-10-25 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轿厢门系统及轿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75249U (zh) 一种塞拉门系统承载驱动装置
CN104773637A (zh) 带轿门锁的异步门刀、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CN105863427B (zh) 车辆外滑移门驱动机构
US10994752B2 (en) Lock mechanism for improved door panel seal
CN105873807A (zh) 用于厢体的门的门驱动装置
CN111719982B (zh) 一种具有防夹功能的高铁车门
CN211001325U (zh) 一种轿厢门设备及轿厢
JP4176220B2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ドア装置
CN109267887A (zh) 一种新型无轨道电动滑移门系统
CN206844928U (zh) 一种驱动机构上置的半高安全门
CN113844466A (zh) 一种行走式移位站台门结构及其组合开门方法
CN210554815U (zh) 一种对开门设备及轿厢
CN113027269A (zh) 一种双开塞拉门短机构装置
CN106193890B (zh) 用于城市轨道车辆、有轨电车门的直线电机传动机构
CN211008149U (zh) 一种用于门扇的动力系统及轿厢
CN107642302B (zh) 一种站台半高屏蔽门
CN111377204A (zh) 一种侧挂式轨道小车运输系统
CN111335771B (zh) 一种双制动器丝杠电动门传动机构
CN212332636U (zh) 吊厢门控制机构及索道吊厢系统
CN110341734A (zh) 一种对开门装置及轿厢
CN210884791U (zh) 物流轨道双摆杆连动式阻车器
CN112938371A (zh) 一种多车随行接车机
CN208330061U (zh) 一种智轨站台门
CN110552584A (zh) 一种动力系统及轿厢
CN113503102A (zh) 大开度塞拉门承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