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6143U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86143U
CN210986143U CN202020306006.2U CN202020306006U CN210986143U CN 210986143 U CN210986143 U CN 210986143U CN 202020306006 U CN202020306006 U CN 202020306006U CN 210986143 U CN210986143 U CN 210986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pressure
middle frame
curved surfac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060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跃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060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86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86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86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中框以及压感按键,显示屏包括主体部和曲面部,连接部与曲面部的内壁固定;压感按键包括感应部,感应部与中框的侧壁贴合;曲面部对应压感按键的位置受力时,中框将压力传递至感应部,以使感应部形变而发生电阻的变化,从而使压感按键产生触发信号。中框与压感按键均为屏下设置,在显示屏的弯曲幅度变大而占用移动终端的侧边区域时,由于压感按键的屏下设置,不会随着显示屏弯曲幅度的扩大而移至靠近移动终端底面顶端位置,即该压感按键在移动终端的侧边区域仍可居中设置,并能够通过中框的受力传导而发生形变,以对应产生可靠的触发信号,保证移动终端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曲面屏逐渐变为主流显示屏,大角度折弯的曲面屏也将成为后续手机的趋势。在此种趋势下,瀑布屏应运而生。瀑布屏是双曲面屏的延伸,其将弯曲边的部分再增加,使屏幕的曲率增大,从而实现屏幕的弯曲幅度更大化。
曲面屏的弯曲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手机的侧壁空间会被屏占用,从而使得用于支撑按键的中框移至靠近电池盖的位置,不仅导致中框宽度的增大,而且会导致按键的按压位置靠近电池盖,使得按键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中,曲面屏的弯曲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手机的侧壁空间会被屏占用,从而使得用于支撑按键的中框移至靠近电池盖的位置,不仅导致中框宽度的增大,而且会导致按键的按压位置靠近电池盖,使得按键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用户的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显示屏、中框以及压感按键,显示屏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的两侧边缘向外弯曲延伸的曲面部;中框设置在所述曲面部的内侧,所述中框与所述曲面部的内壁固定;压感按键设置在所述中框背离所述曲面部的一侧,所述压感按键包括感应部,所述感应部与所述中框的侧壁贴合;所述显示屏的曲面部对应所述压感按键的位置受力时,所述中框将压力传递至所述压感按键,以使所述感应部形变而发生电阻的变化,从而使所述压感按键产生触发信号。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中,中框及压感按键均设置在显示屏的内侧,即中框与压感按键均为屏下设置。在显示屏的弯曲幅度变大而占用移动终端的侧边区域时,由于压感按键的屏下设置,不会凸设在移动终端的侧边上,也就不会随着显示屏弯曲幅度的扩大而移至靠近移动终端底面顶端位置,即该压感按键在移动终端的侧边区域仍可居中设置,并能够通过中框的受力传导而发生形变,以对应产生可靠的触发信号,保证移动终端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图;
图3是图2的爆炸图;
图4是图2中沿B-B向的截面图;
图5是图2中压感按键中感应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中框的正视图;
图8是图6所示中框的侧视图;
图9是图6所示的中框的背面视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中框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移动终端;10、显示屏;11、主体部;12、曲面部;20、中框;21、固定部;211、开孔;22、连接部;221、通孔;30、压感按键;31、过渡部;32、感应部;321、感应层;3211、形变区;3212、电路区;322、支撑层;3221、支撑块;3222、间隔区;40、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具有通信、存储及显示等功能的终端设备,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
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该移动终端100包括显示屏10、中框20以及压感按键30。
其中,显示屏10包括主体部11和由主体部11的两侧边缘向外弯曲延伸的曲面部12。中框20设置在曲面部12的内侧,该中框20包括固定部21和设置在固定部21一侧的连接部22。连接部22凸设在固定部21的表面,且与曲面部12的内壁固定。
压感按键30设置在连接部22背离曲面部12的一侧。压感按键30包括过渡部31和设置在过渡部31一侧的感应部32,过渡部31设置在中框20的固定部21上,感应部32与连接部22的侧壁贴合固定。
显示屏10的曲面部12对应压感按键30的位置受力时,中框20的连接部22将压力传递至感应部32,以使感应部32形变而发生电阻变化,从而使压感按键30产生触发信号。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显示屏10中,主体部11可以为四边形。曲面部12由主体部11的两侧边缘向外弯曲延伸而成,以使显示屏10呈现曲面外观的效果。该显示屏10可以通过热弯技术或者CNC工艺形成曲面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工艺,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曲面部12呈弯曲状态设置在主体部11的边缘,可以扩大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提高显示效果。该显示屏10可以包括曲面基层、柔性屏以及触控功能层。其中,曲面基层为透明材质,其可以由玻璃或透明树脂制成。柔性屏用于实现显示屏10的显示功能,显示屏10的触控功能则由触控功能层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中框20及压感按键30均设置在显示屏10的内侧,即中框20与压感按键30均为屏下设置。在显示屏10的弯曲幅度变大而占用移动终端100的侧边区域时,由于压感按键30的屏下设置,不会凸设在移动终端100的侧边上,也就不会随着显示屏10弯曲幅度的扩大而移至靠近移动终端100底面顶端位置,即该压感按键30在移动终端100的侧边区域仍可居中设置,并通过中框20的受力传导而发生形变,以对应产生可靠的触发信号,保证移动终端100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中框20由金属材质制成。金属材质能够保证中框20具有较大的刚性,以确保中框20在显示屏10与压感按键30之间实现稳定的力传递。
中框20包括固定部21和连接部22,连接部22设置在固定部2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1为矩形的板状结构,连接部22的整体轮廓呈C形。该连接部22的一侧表面贴合固定在固定部21上,以整体凸设在固定部21的表面。固定部21与连接部22可以一体成型。
连接部22的开口朝向固定部21,且连接部22的两端边缘与固定部21的两端边缘相平齐。当中框20与显示屏10装配时,中框20设置在显示屏10的内侧,该连接部22的外侧面与曲面部12的内壁贴合固定。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还包括粘胶层40。粘胶层40设置在曲面部12和连接部22之间,以使显示屏10与中框20粘接固定。该粘胶层40可以为胶水。
当显示屏10的曲面部12对应压感按键30的位置受力时,曲面部12受力形变,压力通过胶水传递至中框20的连接部22,使中框20发生变形。与中框20连接的压感按键30随着中框20的形变而产生变形并发生电阻的变化,从而对应产生触发信号。
进一步地,参阅图3和图5,本实施例的压感按键30设置在连接部22背离曲面部12的一侧。该压感按键30包括过渡部31和感应部32,其中,过渡部31为柔性电路板。感应部32整体呈长条状,且设置在过渡部3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部31设置在中框20的固定部21上,感应部32与连接部22背离曲面部12的侧壁贴合固定。在显示屏10受力形变时,曲面部12可以通过中框20的连接部22将压力传递至压感按键30的感应部32,以使感应部32形变而产生电阻的变化,从而使压感按键30产生相应的触发信号。
如图5所示,感应部32为压感按键30的主要功能部分,其包括两层感应层321和设置在两层感应层321之间的支撑层322。
其中,感应层321包括相连接的多个形变区3211和多个电路区3212,形变区3211和电路区3212依次交替设置。支撑层322包括多个支撑块3221,相邻两个支撑块3221之间设有间隔区3222,即多个支撑块3221沿感应部3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块3221为金属块,形变区3211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金属块能够保证支撑层322在两层感应层321之间形成稳定地支撑,确保感应部32以及压感按键3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柔性材料可以保证形变区3211在受力时对应发生形变,使压感按键30迅速产生触发信号。
当中框20将显示屏10承受的压力传递至压感按键30时,形变区3211受力发生变形,即相应地拉伸或压缩。该形变区3211感应的电路布置在电路区3212,在形变区3211受力拉伸或压缩时,电阻发生变化,使得交联电路中的电压相应变化,从而通过电压的变化触发信号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形变区3211对应支撑层322中的间隔区3222设置。形变区3211略宽于间隔区3222,使得支撑块3221表面的大部分区域与电路区3212贴合,支撑块3221表面的较小部分区域与形变区3211贴合。
此种设置不仅能够保证支撑块3221在两层感应层321之间起到稳定地的支撑,保证感应部3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不会对形变区3211的拉伸和压缩状态造成影响,确保形变区3211在受力时对应发生变形。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还包括主板,压感按键30中的过渡部31和电路区3212均与主板电连接。当感应部32形变而产生电阻变化时,压感按键30对应产生触发信号,并通过过渡部31和电路区3212将触发信号传至主板,以使移动终端100对应产生相应的触发功能。
进一步地,参阅图6至图10,在本实施例的中框20中,连接部22上开设有两个通孔221,两个通孔221沿连接部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通孔221均沿连接部22的厚度方向贯通该连接部22。
在连接部22上间隔地开设通孔22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连接部22的强度,使得连接部22在受力时更容易发生形变。连接部22在受压时形变量增加,可使与之连接的感应部32更容易发生形变,以提高感应部32的信号量,从而使压感按键30高效地产生触发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22上通孔221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其数量可以根据连接部22自身尺寸和强度决定,只要能够保证在不破坏连接部22以及中框20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连接部22的结构强度,使之更易受力形变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21呈狭长状,该通孔221的两端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部22的长度方向一致。此种设置可使通孔221在连接部22的长度方向上占据大部分区域,有效地削弱连接部22的结构强度,使连接部22在受力时形变量增大。
此外,本实施例的中框20上还开设有开孔211。开孔211设置在固定部21的端部,且靠近连接部22设置。该开孔211沿固定部21的厚度方向贯通该固定部21。
在固定部21上开设开孔21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固定部21的强度,使固定部21在受力时更容易发生形变。固定部21形变量增加,可提高中框20的形变量,使得感应部32的信号量增加,以使压感按键30高效地产生出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1的两端均开设有开孔211,且开孔211位于连接部22的内侧。由于压感按键30与中框20的固定,在受力时,中框20两端区域的形变量小于中间区域的形变量。在固定部21的两端均开设开孔211,使得中框20更容易变形,从而保证压感按键30两端区域的信号量与中间区域的信号量一致,确保触发信号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当移动终端100需要触发压感按键30产生相应的功能时,使显示屏10的曲面部12对应压感按键30的位置受力,曲面部12随之变形,压力可通过粘胶层40传递至中框20的连接部22,使中框20发生变形,与中框20连接的感应部32随之发生形变。感应部32的形变区3211对应拉伸或压缩,电阻发生变化,使得交联电路中的电压相应变化,以使压感按键30产生相应的触发信号。压感按键30中的过渡部31和电路区3212将触发信号传至移动终端100的主板,从而使移动终端100对应产生相应的触发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显示屏10的曲面部12对应压感按键30的表面作相应地标记,如显示标记或触感标记,使用户清楚获知屏下压感按键30的位置,并对应曲面部12接触压感,使压感按键30有效地产生触发信号。
对于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框及压感按键均设置在显示屏的内侧,即中框与压感按键均为屏下设置。在显示屏的弯曲幅度变大而占用移动终端的侧边区域时,由于压感按键的屏下设置,不会凸设在移动终端的侧边上,也就不会随着显示屏弯曲幅度的扩大而移至靠近移动终端底面顶端位置,即该压感按键在移动终端的侧边区域仍可居中设置,并能够通过中框的受力传导而发生形变,以对应产生可靠的触发信号,保证移动终端的正常使用。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包括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的两侧边缘向外弯曲延伸的曲面部;
中框,设置在所述曲面部的内侧,所述中框与所述曲面部的内壁固定;
压感按键,设置在所述中框背离所述曲面部的一侧,所述压感按键包括感应部,所述感应部与所述中框的侧壁贴合;所述显示屏的曲面部对应所述压感按键的位置受力时,所述中框将压力传递至所述压感按键,以使所述感应部形变而发生电阻的变化,从而使所述压感按键产生触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固定部和设置在固定部一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凸设在所述固定部的表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曲面部的内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通孔沿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呈狭长状,所述通孔两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端部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靠近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开孔沿所述固定部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粘胶层,所述粘胶层设置在所述曲面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以使所述曲面部与所述中框粘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部包括两层感应层和设置在两所述感应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感应层包括相连接的多个形变区和多个电路区,所述形变区和所述电路区依次交替设置;所述支撑层包括多个支撑块,相邻两所述支撑块之间设有间隔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区对应所述支撑层中的间隔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为金属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主板,所述压感按键还包括过渡部,所述感应部设置在所述过渡部的一侧,所述过渡部设置在所述中框的固定部上;
所述过渡部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电路区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为金属件。
CN202020306006.2U 2020-03-12 2020-03-12 移动终端 Active CN210986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6006.2U CN210986143U (zh) 2020-03-12 2020-03-12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6006.2U CN210986143U (zh) 2020-03-12 2020-03-12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86143U true CN210986143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18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06006.2U Active CN210986143U (zh) 2020-03-12 2020-03-12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8614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1921A (zh) * 2020-10-26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CN114070914A (zh) * 2020-08-06 2022-02-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中框
WO2023236017A1 (zh) * 2022-06-06 2023-12-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0914A (zh) * 2020-08-06 2022-02-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中框
CN112311921A (zh) * 2020-10-26 2021-0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电子设备
WO2023236017A1 (zh) * 2022-06-06 2023-12-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86143U (zh) 移动终端
US1017189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ide speaker hole
CN108881539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5356427U (zh)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0830639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WO2018051917A1 (ja) センサ、バンド、電子機器および腕時計型電子機器
CN109905505B (zh) 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7359412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88740A (zh) 指纹识别模组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US11138403B2 (en) Fingerprint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8350857U (zh) 触控装置、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CN210627729U (zh) 支撑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118567U (zh) 触控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299606B (zh) 电子设备及其弹片组件、弹片
CN214477088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23548618A (ja) 電子機器
CN210405432U (zh) 一种应变感应结构、电子设备
CN108810208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1599373B (zh) 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13243972U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用于该终端设备的压感模组
CN211184486U (zh) 电子设备
CN209590698U (zh) 一种按键及移动终端
CN101599376B (zh) 按键结构
JP406664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WO2020144984A1 (ja) センサ装置、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