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6427U -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56427U
CN205356427U CN201521043578.1U CN201521043578U CN205356427U CN 205356427 U CN205356427 U CN 205356427U CN 201521043578 U CN201521043578 U CN 201521043578U CN 205356427 U CN205356427 U CN 205356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body
pressing module
panel
functional unit
termi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435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俊
王高辉
朱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435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56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56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56427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7094 priority patent/WO201710165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以优化按压模组的结构及其安装方式,降低终端设备的组装复杂度。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模组包括:承载体,第一功能组件,第二功能组件,以及弹性组件;其中,所述承载体包括底面和侧壁,所述底面和侧壁围合形成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侧壁的上端具有向外侧延伸的卡扣部;所述第一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所述第一功能组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承载体的底面;所述第二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组件和所述承载体的底面之间。

Description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带有指纹功能的方案有两种:1.指纹识别安排在手机背面,仅集合指纹采集功能,称之为后置指纹方案;2.指纹识别安排在手机正面屏幕下方,且指纹跟按键功能合二为一,称之为前置指纹方案。
请参考图2a,是一种前置指纹方案的结构示意图,整个指纹及按键模组安装在手机前面板上开设的安装开口内,其中,指纹模组的感应面板位于外侧,按键模组的按压开关位于内侧,且感应面板和按压开关之间可以具有用于传递信号的柔性电路板。感应面板的边缘固设有反扣件,该反扣件要从前面板的内侧安装,并反扣在前面板的内侧,目的在于以防止整个指纹及按键模组被从安装开口内拉出。其中,感应面板和反扣件通常组装成一体结构。
请参考图2b,是在图2a所示结构基础上的一种优化,相对于图2a的优化之处在于,在前面板内侧粘贴一个硅胶片,用来对反扣件进行固定。
以上图2a或图2b所示的结构,其基本的设计思路是利用反扣件作为整个指纹及按键模组的防止拉出手机前面板的安装开口的阻挡结构。基于这种设计的指纹及按键模组只能从手机前面板的内侧进行安装,也就是说,只能从手机的内部安装,鉴于手机内部结构复杂,这种从内部安装的方式增加了整个手机的组装复杂度。并且,现有的指纹及按键模组由几个可分离的组件构成,不是模块化结构,需要分次安装每个组件,也增加了组装复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以优化按压模组的结构及其安装方式,降低终端设备的组装复杂度。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该按压模组可以包括以下组件:承载体,第一功能组件,第二功能组件,以及弹性组件;其中,所述承载体包括底面和侧壁,所述底面和侧壁围合形成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侧壁的上端具有向外侧延伸的卡扣部;所述第一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所述第一功能组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承载体的底面;所述第二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组件和所述承载体的底面之间。
该种结构的按压模组,通过承载体将第一功能组件和第二功能组件等做成一个整体结构,组装时可以直接将整个按压模组结构一次安装到终端设备中,从而降低组装复杂度;并且,该种结构的按压模组,支持从终端设备的外侧组装,相对于从内部组装的方式,不会受终端设备内部复杂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了组装复杂度;而且,该种结构的按压模组,通过作为一个整体从终端设备外侧一次安装到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整个模组的组件分离且从内部安装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组装后产品的可靠性;其中,按压模组的弹性组件可提供支撑结构,有效保持按压模组使用中的的平衡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体的底面的中央区域具有向上凸出的支撑部,所述第二功能组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上。当第二功能组件包括按压开关时,其按压开关在按压模组按压时被支撑部触发。并且,凸出的支撑部的下方形成一个容纳腔可用于终端设备布置其它功能组件,有利于空间利用,另外,凸出结构可以起到加强筋的功能,提高整个承载体的结构强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功能模组的下表面的导柱,所述导柱的下端穿过所述承载体底面开设的通孔,所述导柱穿过所述通孔的部分设置有固定卡簧,所述导柱的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组的下表面和所述承载体的底面的上表面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弹簧。该弹性组件用于实现第一和第二功能组件被按下后的复位。通过导柱和弹簧实现该弹性组件的功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支撑平衡,且成本较低。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组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弹性组件在所述腔体内对称分布。通过设置多个弹性组件且对称分布,可以提高按压或复位的平衡性,尤其是整个按压模组为较长外形例如长方形时,通过将弹性组件设置在长方形按压模组的两端,可以避免按压模组在按压或复位时不平衡,一端被卡住等现象。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压模组从所述终端设备的面板的外侧安装在所述面板的安装开口时,所述卡扣部卡扣在所述面板的外侧。利用该卡扣部的阻挡作用,可以防止整个按压模组被挤压到终端设备的内部去。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扣部与所述面板的外表面通过粘性介质粘合固定。所说的粘性介质例如可以是胶水。该粘性介质将卡扣部粘结在终端设备上,防止整个按压模组脱落。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壁的上端向外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卡扣部。通过该种方式,卡扣部是整个承载体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提高卡扣部的可靠性,且更加美观。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体的下端的面积小于上端的面积。通过该种方式,由于承载体的下端较小,可以提高其易安装性。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组件包括指纹识别用的感应面板;所述第二功能组件包括按压开关。此时,所述按压模组为指纹及按键模组,其中的第一功能模组是指纹模组,第二功能模组是按键模组,该按压模组可以用作手机的功能按键,例如布置于手机的触摸显示屏下方的面板上。当然,也可以用于手机以外其他终端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感应面板和所述按压开关之间的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用于连接感应面板与终端设备的内部电路,可以将感应面板感应到的信号传递到手机内部的处理器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具有安装开口,一种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按压模组安装在所述安装开口内。通过采用上述的按压模组,该种终端设备可以以从外侧安装的方式安装该按压模组,可以降低组装复杂度,及提高可靠性。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所述安装开口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摸显示屏的下方。通过在手机上采用上述的按压模组,可简化手机的组装复杂度,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一种前置指纹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另一种前置指纹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以优化按压模组的结构及其安装方式,降低终端设备的组装复杂度。
所说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脑,可视电话,POS(Pointofsales,销售点)机等各种移动终端或非移动终端或通信终端等设备,尤其可以是智能手机。所说的按压模组例如可以是指纹及按键模组或者任意其它可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功能模组,该按压模组通常同时具备两种功能,例如指纹识别和按压开关,等。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可包括以下组件:承载体30,第一功能组件10,第二功能组件20,以及弹性组件40。其中,所述承载体30包括底面301和侧壁302,所述底面301和侧壁302围合形成上端开口的腔体303,所述侧壁302的上端具有向外侧延伸的卡扣部304;所述第一功能组件10和第二功能组件20都设置在所述腔体303内,而且所述第一功能组件10通过所述弹性组件40活动连接于所述承载体30的底面301;所述第二功能组件20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组件10和所述承载体30的底面301之间。
其中,第一功能模组10和第二功能模组20分别用于实现不同功能,且其中一个功能模组在被按压和被释放时可具有不同的形态或者可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按压开关。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按压模组例如可以是常用的指纹及按键模组。此时,其中的第一功能模组10是指纹模组,包括用于指纹识别的感应面板101,第二功能模组20是按键模组,包括按压开关201,作为终端设备的物理按键,例如布置于手机的触摸显示屏下方的前面板上。可选的,所述第一功能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感应面板101和所述按压开关201之间的柔性电路板102。该柔性电路板102用于连接感应面板101与终端设备的内部电路,可以将感应面板101感应到的信号传递到手机内部的处理器中。可选的,该柔性电路板102也可以用于将按压开关201的信号传递到手机内部的处理器中。
第一功能模组10和第二功能模组20可以被组装为一体结构,例如,感应面板101和柔性电路板102可以通过压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按压开关201则可以贴装(例如焊接)在柔性电路板102上,这样,从上到下形成三层结构分别为:感应面板101和柔性电路板102以及按压开关201。
其中,承载体30用于承载并支撑整个按压模组,并用于从终端设备的外侧向内安装到终端设备的面板上时,与终端设备的面板贴合固定。
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体30可采用金属例如不锈钢或铝合金,也可采用塑料,一次成型。整个承载体30的结构可以类似于常见的帽子例如太阳帽或草帽或牛仔帽,承载体30的卡扣部304类似于帽子的帽檐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体30的底面301的中央区域具有向上凸出的支撑部305,所述第二功能组件20可以位于所述支撑部305之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功能组件20和支撑部305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当第二功能组件20包括按压开关201时,在按压模组被按压时,其按压开关201被支撑部305触发,产生开关信号通过柔性电路板102传递到手机内部的处理器中。凸出的支撑部305的下方形成一个容纳腔306,该容纳腔306可用于终端设备布置其它功能组件,提高终端设备的空间利用率;另外,支撑部305形成的凸出结构可以起到加强筋的功能,提高整个承载体30的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体30的下端的面积小于上端的面积。通过该种方式,由于承载体30的下端较小,在将承载体30插入到终端设备上的安装开口时,由小变大的承载体30结构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可以提高其易安装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体30的横截面的外缘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或者其它任意所需要的形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体30的侧壁302的上端向外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卡扣部304。通过该种方式,卡扣部304是整个承载体30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可以提高卡扣部304的可靠性。从正面观察,整个卡扣部304可以是一个圆环的形状,通过对材质和尺寸及颜色等因素的选择,可以提高卡扣部304的美观性。
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体30的侧壁302上可以具有开口,柔性电路板102的一端可以穿过承载体30的侧壁302上所设的开口与手机内部的电路连接。
其中,弹性组件40用于实现按压模组的按压复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40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功能模组10的下表面的导柱401,所述导柱401的下端穿过所述承载体30底面301开设的通孔307,所述导柱401的穿过所述通孔307的部分设置有固定卡簧402,所述导柱401的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组10的下表面和所述承载体30的底面301的上表面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弹簧403。
其中,导柱401的上端具体可以固定柔性电路板102上(当包括柔性电路板102时)。在一种具体实现中,导柱401的上端可以具有一个圆盘404,可以将圆盘404以贴装(例如焊接)方式固定在柔性电路板102上,来实现导柱401与柔性电路板102的固定。导柱401在按压复位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其中,固定卡簧402固定在导柱401的下端,用于防止导柱401脱离所述通孔307,即,用于防止第一或第二功能模组被拉出承载体30。
该弹性组件40用于实现第一功能组件10和第二功能组件20被按下后的复位。例如,当感应面板101被按压,且挤压按压开关201使其处于被压下状态时,弹簧403被挤压存储弹性力,当感应面板101被释放时,弹簧103恢复状态的弹力使得感应面板101向上移动,使得按压开关恢复到抬起的状态。通过导柱401和弹簧403实现该弹性组件40的功能,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成本较低。但需要说明的是,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弹性组件40的功能,例如可以用弹性塑料或弹性金属卡片等代替弹簧和导柱。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40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弹性组件40在所述腔体303内对称分布。所说的对称分布可以是指以腔体303的中心为中心,对称分布,或者,按圆周等角度分布。通过设置多个弹性组件40且对称分布,可以提高按压或复位的平衡性,尤其是整个按压模组为较长外形例如长方形时,通过将弹性组件40设置在长方形按压模组的两端,可以避免按压模组在按压或复位时不平衡,一端被卡住等现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模组从所述终端设备的面板的外侧安装在所述面板的安装开口时,所述卡扣部304卡扣在所述面板50的外侧。利用该卡扣部304的阻挡作用,可以防止整个按压模组被挤压到终端设备的内部去。可选的,所述卡扣部304与所述面板50的外表面可以通过粘性介质粘合固定。所说的粘性介质例如可以是胶水。该粘性介质将卡扣部304粘结在终端设备上,防止整个按压模组脱落。
上文以所述按压模组为指纹及按键模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所述按压模组也可以是其它模组,例如可以是指纹及压力模组,此时,第一功能模组为指纹模组,与上文所述相同;第二功能模组为压力模组,该第二功能模组可包括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受到的压力。本文对于第一功能模组和第二功能模组分别为何种模组不做具体限定。
由上可见,该种结构的按压模组,通过承载体30将第一功能组件10和第二功能组件20等做成一个整体结构,组装时可以直接将整个按压模组结构一次安装到终端设备中,从而降低组装复杂度;而现有技术中的指纹及按键模组等通常是分离结构,需要对其中的组件例如感应面板和按压开关等分别进行安装,不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装。
并且,该种结构的按压模组,支持从终端设备的外侧组装,相对于从内部组装的方式,不会受终端设备内部复杂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了组装复杂度,也不会影响终端设备内部的其它功能模块。而现有技术中的指纹及按键模组等通常只能从终端设备内部组装,不仅组装复杂度高,还可能影响终端设备内部其它功能模块。
而且,该种结构的按压模组,通过作为一个整体从终端设备外侧一次安装到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整个模组的组件分离且从内部安装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组装后产品的可靠性。现有技术中的指纹及按键模组等通常是分离结构,组装后可能会出现组件之间接触不良,位置发生偏移等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按压模组结构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方案例如可以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具体实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包括该按压模组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面板,如图1中的50所示,所述面板50上具有安装开口,一种如上文所述的按压模组安装在所述安装开口内。
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所述安装开口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摸显示屏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也可以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其它终端上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模组包括:
承载体,第一功能组件,第二功能组件,以及弹性组件;其中,
所述承载体包括底面和侧壁,所述底面和侧壁围合形成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侧壁的上端具有向外侧延伸的卡扣部;
所述第一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所述第一功能组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承载体的底面;
所述第二功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功能组件和所述承载体的底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体的底面的中央区域具有向上凸出的支撑部,所述第二功能组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功能模组的下表面的导柱,所述导柱的下端穿过所述承载体底面开设的通孔,所述导柱穿过所述通孔的部分设置有固定卡簧,所述导柱的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组的下表面和所述承载体的底面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弹性组件在所述腔体内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模组从所述终端设备的面板的外侧安装在所述面板的安装开口时,所述卡扣部卡扣在所述面板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压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部与所述面板的外表面通过粘性介质粘合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的上端向外侧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卡扣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体的下端的面积小于上端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按压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功能组件包括指纹识别用的感应面板;
所述第二功能组件包括按压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压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功能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感应面板和所述按压开关之间的柔性电路板。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具有安装开口,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按压模组安装在所述安装开口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手机,所述安装开口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摸显示屏的下方。
CN201521043578.1U 2015-12-15 2015-12-15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05356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3578.1U CN205356427U (zh) 2015-12-15 2015-12-15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PCT/CN2016/107094 WO2017101650A1 (zh) 2015-12-15 2016-11-24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3578.1U CN205356427U (zh) 2015-12-15 2015-12-15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56427U true CN205356427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68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43578.1U Active CN205356427U (zh) 2015-12-15 2015-12-15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56427U (zh)
WO (1) WO201710165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1650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WO2017201755A1 (zh) * 2016-05-27 2017-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87688A (zh) * 2021-08-20 2021-11-23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键盘及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1142B (zh) * 2018-08-21 2024-04-05 东莞市爱康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模组对位贴装设备
CN111628334B (zh) * 2020-06-02 2021-11-16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29243Y (zh) * 2005-10-14 2006-10-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摄像镜头模组及包括该模组的手机
CN101465224B (zh) * 2007-12-21 2012-06-1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201796786U (zh) * 2010-09-13 2011-04-13 旭荣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兼具按键功能及触控功能的按键结构
US9030440B2 (en) * 2012-05-18 2015-05-12 Apple Inc. Capacitive sensor packaging
CN203661126U (zh) * 2013-12-24 2014-06-18 深圳市溢旭电子有限公司 手机及机械按键结构
CN204559663U (zh) * 2015-04-24 2015-08-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
CN205356427U (zh) * 2015-12-15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1650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WO2017201755A1 (zh) * 2016-05-27 2017-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138403B2 (en) 2016-05-27 2021-10-05 Honor Device Co., Ltd. Fingerprint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687688A (zh) * 2021-08-20 2021-11-23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键盘及电子装置
CN113687688B (zh) * 2021-08-20 2024-05-17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键盘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01650A1 (zh) 2017-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56427U (zh)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5187584B (zh) 装饰盖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4305137U (zh) 按键结构及其移动终端设备
CN209748935U (zh) 终端设备
CN203219475U (zh) 具有可扩展音腔的音箱结构和移动设备
US20110170727A1 (en) Boundary Microphone
CN106227357B (zh) 一种防水按键模组
CN208386869U (zh) 无线耳机
CN103051996A (zh) 一种具有一体式振膜的骨传导受话器
CN202422007U (zh) 无线输入装置及其假键式接收器
CN204906692U (zh) 扬声器模组
CN104065773B (zh) 一种超薄手机
CN201477555U (zh) 触摸屏及其便携设备
CN205039975U (zh) 耳机套及具有该耳机套的头戴式耳机
CN20468056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7269004U (zh) 一种防尘薄型机械键盘开关及键盘
CN204348569U (zh) 一种新型键盘开关
CN210378832U (zh) 电子设备和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
CN208210077U (zh) 手机侧按键安装结构
CN103929309B (zh) 智能密码设备
CN205017528U (zh) 耳机控制装置
CN106961498B (zh) 移动终端
CN207354392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4505293A (zh) 一种新型键盘开关
CN205104408U (zh) 一种按键模块装配结构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3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