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9663U - 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9663U
CN204559663U CN201520256319.0U CN201520256319U CN204559663U CN 204559663 U CN204559663 U CN 204559663U CN 201520256319 U CN201520256319 U CN 201520256319U CN 204559663 U CN204559663 U CN 204559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let
intelligent terminal
signal
pressing
secondar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563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里强
余航
邹宗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563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9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9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9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容纳显示屏的壳体和控制器,壳体包括形成有显示窗的显示面,显示面开设有按键孔,智能终端还包括装设于按键孔内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按压键和感应板,感应板显露出显示面,用以供按压而产生包括按压位置信息的第一信号,按压键与感应板连接以支撑感应板在按键孔内的移动,按压键用以在感应板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产生第二信号,控制器用于接收并根据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产生相应的操作指令。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智能终端的控制组件的效果。

Description

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终端,通常设有较多的控制组件。例如设于智能终端的显示面上的返回键、菜单键和主页键,设置在智能终端的侧面或顶面上的开关机键和音量调节键,这些按键通常能触发单一的信号,从而启动对应的一功能。由上可知,现有的智能终端上需要设置较多的控制组件,这些控制组件较为分散地布设于智能终端上,这将不利于生产和制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旨在通过改进控制组件达到减少智能终端的控制组件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终端,包括容纳显示屏的壳体和控制器,所述壳体包括形成有显示窗的显示面,所述显示面开设有按键孔,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按键孔内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按压键和感应板,所述感应板显露出所述显示面,用以供按压而产生包括按压位置信息的第一信号,所述按压键与所述感应板连接以支撑所述感应板在所述按键孔内的移动,所述按压键用以在所述感应板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产生第二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产生相应的操作指令。
优选地,所述按压键包括弹性支撑垫、触发座和与所述触发座适配的触发头;所述触发头与所述感应板连接以与所述感应板联动,以在所述感应板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与所述触发座相触发而产生第二信号;所述弹性支撑垫的一端与所述感应板连接,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支撑垫用以在所述感应板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产生驱动所述感应板恢复原位的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触发头上设有触发电路和锅仔片,所述锅仔片在所述感应板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与触发座相抵顶而塌陷,所述触发电路在所述锅仔片塌陷时导通而产生所述第二信号。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显示面背对的内表面,所述按键孔贯穿所述显示面和所述内表面;所述弹性支撑垫呈环片状,包括外圈和连接于外圈内的内圈,所述外圈与所述内表面连接并围绕所述按键孔的周缘设置,所述内圈与所述感应板连接,所述内圈还设有供所述触发头穿过的让位孔。
优选地,所述内圈朝外圈的一侧凹陷而在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感应板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形成所述显示窗的前面板和容置所述显示屏的盒体,所述前面板与所述盒体连接以限位所述显示屏,所述盒体和所述前面板皆开设有相对的通孔以形成所述按键孔。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按键孔与所述显示窗相邻设置,并且所述按键孔对应所述显示窗的一边缘的中间位置设置。
优选地,所述感应板产生的第一信号还包括按压时的指纹信息;当接收到包括所述指纹信息的第一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指纹信息进行身份识别。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用以当接收到按压位置信息连续变化的一组第一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进行音量调节;和/或
所述控制器用以当接收到持续时间超过预设值的所述第二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关机或开机;和/或
所述控制器用以当接收到持续时间未超过预设值的所述第二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所述显示屏点亮或熄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终端,通过设置控制组件既包括按压键,还兼容感应板,从而使得该控制组件既能够通过产生第二信号来识别按压操作,还能够通过产生第一信号来识别触摸滑移操作,从而在控制器进行识别后,能够产生对智能终端相应功能的控制操作。例如:当接收到按压位置信息连续变化的一组第一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智能终端的音量进行调节,即可以是用户左滑操作时控制音量降低,而右滑操作时控制音量升高。又例如:当接收到持续时间超过预设值的所述第二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智能终端的系统进行关机或开机;而当接收到持续时间未超过预设值的所述第二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显示屏点亮或熄灭。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仅通过该控制组件即可实现现有技术中的侧键(音量调节侧键和开关机侧键)的功能,则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可以取消相应功能的侧键,而达到减少按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智能终端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智能终端的在侧视视角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智能终端的一实施例。
请参看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壳体1,壳体1内容纳有显示屏(未示出),所述壳体1包括形成显示窗111的显示面和与所述显示面背对的内表面。所述壳体1的显示面开设有贯穿所述内表面的按键孔112。通常该按键孔112内装设的为智能终端上的主要按键,具有靠近显示窗而具有易于辨识和易于触控的特点。
请结合参看图2至图4,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按键孔112内的控制组件2,所述控制组件2包括按压键21和感应板22。所述感应板22显露出所述壳体1的显示面,以供按压。所述按压键21与所述感应板22连接以支撑所述感应板22在所述按键孔112内的移动,即当感应板22受到按压而产生移动时,所述按压键21也将产生伸缩。
所述感应板22用于在受到朝向所述壳体1内(即沿着所述按键孔112的孔深方向)的按压时,产生包括按压位置信息的第一信号,所述按压键21在所述感应板22朝壳体1内(即沿着所述按键孔112的孔深方向)的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产生第二信号。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用于接收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以对所述智能终端的功能进行控制的控制器(未示出)。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控制组件2既包括按压键21,还兼容感应板22,从而使得该控制组件2既能够通过产生第二信号来识别按压操作,还能够通过产生第一信号来识别触摸滑移操作,从而在控制器进行识别后,能够产生对智能终端相应功能的控制操作。
例如:当接收到按压位置信息连续变化的一组第一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据所述第一信号进行音量调节,即可以是用户左滑操作时控制音量降低,而右滑操作时控制音量升高。又例如:当接收到持续时间超过预设值的所述第二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关机或开机;而当接收到持续时间未超过预设值的所述第二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所述显示屏点亮或熄灭。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仅通过该控制组件2即可实现现有技术中的侧键(音量调节侧键和开关机侧键)的功能,则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可以取消相应功能的侧键,而达到减少按键的效果。
其中,感应板22可以与显示面共面、凸出于所述显示面或凹陷于所述显示面。
优选地,所述按压键21包括弹性支撑垫211、触发座212和与所述触发座212适配的触发头213。所述触发头213与所述感应板22连接以与所述感应板22联动,以在所述感应板22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与所述触发座212相触发而产生第二信号。所述弹性支撑垫211的一端与所述感应板22连接,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弹性支撑垫211用以在所述感应板22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产生驱动所述感应板22恢复原位的驱动力。
所述触发头213在所述感应板22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触发所述触发座212,而使得所述触发座212产生所述第二信号;或者,所述触发头213在所述感应板22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受所述触发座212触发,而产生所述第二信号。这些触发的方案根据情况而选择,例如:可以是触发座212为槽状,所述触发头213为插入该触发座212内的柱状,其中,所述触发座212的槽底与所述触发头213的柱端面上分别设有触发点,两触发点相接触时产生第二信号;也可以是所述触发座的槽侧面与所述触发头213的柱侧面之间设有触发点,两触发点相接触时产生第二信号;还可以是在常态时所述触发头213与所述触发座212之间的触发点相接触,而当感应板22移动至预设位置时,触发头213与所述触发座212之间的触发点相分离而产生第二信号。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触发头213上设有触发电路(未示出)和锅仔片(未示出),所述锅仔片在所述感应板22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与所述触发座212相抵顶而坍塌,所述触发电路在所述锅仔片坍塌时导通而产生所述第二信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光感传感器来产生第二信号:所述触发头213上设有遮挡件,而触发座212上设有光感传感器,而当触发头213上的遮挡件移动至遮挡所述光感传感器的光路时,所述光感传感器产生所述第二信号。
请再次参看图2和图4,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垫211呈环片状,包括外圈和连接于所述外圈(未标注)内的内圈(未标注)。所述外圈与所述内表面连接并围绕所述按键孔112的周缘设置。所述内圈与所述感应板22连接,所述内圈还设有供所述触发头213穿过的让位孔2111。
相对于感应板22和触发头213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垫211的两侧表面,本实施例中,感应板22和触发头213连接时,由于感应板22和触发头213都为不易于变形的材质制成,因此,感应板22和触发头213之间不易于晃动,从而操作的手感更佳。并且,相对于弹性支撑垫211与壳体1的其他部位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支撑垫211与所述按键孔112的周缘连接,则弹性支撑垫211能够针对该按键孔112的位置与所述壳体1连接,从而能够达到便于定位感应板22于按键孔112内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垫211与壳体1之间通过粘接连接,尤其是通过密封胶粘接,从而使得弹性支撑垫211能够便于安装,并且还能够密封按键孔112,使得智能终端的防水性能更好。
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垫211的内圈朝外圈的一侧凹陷,(在图4中朝外圈的左侧)凹陷后,内圈的面与外圈的面相错开,而在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感应板22容置于所述安装槽2112内。则在装配时首先将感应板22装设于所述安装槽2112内,从而将感应板22和弹性支撑垫211组合成一个部件,以达到便于装配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壳体1包括形成所述显示窗111的前面板11和容置所述显示屏的盒体12,所述前面板11与所述盒体12连接以限位所述显示屏,所述盒体12和前面板11皆开设有相对的通孔以形成所述按键孔112。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结构较为紧凑,并且壳体1在按键孔112处能够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柔性电路板3,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组件2之间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3连接。通过设置该柔性电路板3,能够使得控制组件2的移动部件的设置能够更自由,使得对壳体1的结构的要求降低。
优选地,所述按键孔112与所述显示窗111相邻设置,并且所述按键孔112对应所述显示窗111的一边缘的中间位置设置。显示窗111通常处于用户的视野中间,则通过将按键孔112设于显示窗111的中间位置,可以使得按键孔112位于中间位置,而达到便于识别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感应板22还可以对指纹进行识别,从而感应板22产生的第一信号还包括按压时的指纹信息;当接收到包括所述指纹信息的第一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指纹信息进行身份识别。
例如,当既接收到包括指纹信息的第一信号,又接收到第二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启动所述智能终端的身份识别功能。即将该指纹信息与预存的机主指纹信息进行核对,当核对正确时,执行第二信号所指向的功能控制。
或者当接收到包括指纹信息的第一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启动所述智能终端的身份识别功能,当核对正确时,执行第一信号的按压位置信息所指向的功能控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容纳显示屏的壳体和控制器,所述壳体包括形成有显示窗的显示面,所述显示面开设有按键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按键孔内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按压键和感应板,所述感应板显露出所述显示面,用以供按压而产生包括按压位置信息的第一信号,所述按压键与所述感应板连接以支撑所述感应板在所述按键孔内的移动,所述按压键用以在所述感应板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产生第二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产生相应的操作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键包括弹性支撑垫、触发座和与所述触发座适配的触发头;所述触发头与所述感应板连接以与所述感应板联动,以在所述感应板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与所述触发座相触发而产生第二信号;所述弹性支撑垫的一端与所述感应板连接,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支撑垫用以在所述感应板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产生驱动所述感应板恢复原位的驱动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头上设有触发电路和锅仔片,所述锅仔片在所述感应板移动至预设位置时与触发座相抵顶而塌陷,所述触发电路在所述锅仔片塌陷时导通而产生所述第二信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显示面背对的内表面,所述按键孔贯穿所述显示面和所述内表面;所述弹性支撑垫呈环片状,包括外圈和连接于外圈内的内圈,所述外圈与所述内表面连接并围绕所述按键孔的周缘设置,所述内圈与所述感应板连接,所述内圈还设有供所述触发头穿过的让位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朝外圈的一侧凹陷而在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感应板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形成所述显示窗的前面板和容置所述显示屏的盒体,所述前面板与所述盒体连接以限位所述显示屏,所述盒体和所述前面板皆开设有相对的通孔以形成所述按键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孔与所述显示窗相邻设置,并且所述按键孔对应所述显示窗的一边缘的中间位置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板产生的第一信号还包括按压时的指纹信息;当接收到包括所述指纹信息的第一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指纹信息进行身份识别。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用以当接收到按压位置信息连续变化的一组第一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进行音量调节;和/或
所述控制器用以当接收到持续时间超过预设值的所述第二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关机或开机;和/或
所述控制器用以当接收到持续时间未超过预设值的所述第二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进行所述显示屏点亮或熄灭。
CN201520256319.0U 2015-04-24 2015-04-24 智能终端 Active CN204559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6319.0U CN204559663U (zh) 2015-04-24 2015-04-24 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56319.0U CN204559663U (zh) 2015-04-24 2015-04-24 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9663U true CN204559663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34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56319.0U Active CN204559663U (zh) 2015-04-24 2015-04-24 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966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6505A (zh) * 2015-04-24 2015-07-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
WO2017101650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8010436A (zh) * 2016-10-28 2018-05-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6505A (zh) * 2015-04-24 2015-07-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
CN104796505B (zh) * 2015-04-24 2018-05-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
WO2017101650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设备的按压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8010436A (zh) * 2016-10-28 2018-05-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8010436B (zh) * 2016-10-28 2021-12-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6505A (zh) 智能终端
CN106158470B (zh) 键盘开关
CN204497111U (zh) 一种具有良好手感的开关
CN204559663U (zh) 智能终端
CN204011192U (zh) Led贴片式中心发光键盘开关
EP3319106B1 (en) Panel-type control button
CN106816332A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6095282A (zh) 按键装置的触控操作方法、按键装置及终端
KR20160135349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815745B1 (ko) 휴대용 전자 사용자 디바이스
CN207910754U (zh) 一种触摸按键开关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7291893U (zh) 一种汽车中控面板
CN113422992B (zh)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EP2911300B1 (en) Touch sensitive 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 with a haptic feedback
KR20090127584A (ko) 회전식 입력장치
CN203574627U (zh) 智能家电触摸控制装置
CN107780145B (zh) 一种柔性防水按键以及洗衣机
CN211209686U (zh) 方向盘的触控开关及车辆的方向盘
CN219497596U (zh) 薄膜按键、薄膜控制面板和电器
CN220798695U (zh) 一种蓝牙按键开关控制器
CN207319974U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108899229B (zh) 一种独立的带响声按轴及光感应超薄键盘
CN208460624U (zh) 一种应用于显控终端的加固防水按键
CN209297267U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20043486U (zh) 一种手机壳的多功能调节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