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2902U - 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2902U
CN210972902U CN201921724353.0U CN201921724353U CN210972902U CN 210972902 U CN210972902 U CN 210972902U CN 201921724353 U CN201921724353 U CN 201921724353U CN 210972902 U CN210972902 U CN 210972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elt
main
belt
delivery
go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243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化龙
贾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aoyu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aoyu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aoyu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aoyu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243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2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2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2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包括:主传送带;多个通道输送带,每个通道输送带的下游区域均靠近所述主传送带设置以使所述主传送带承接多个通道输送带上的货品,其中,每个通道输送带上均设有检测装置和多个发货工位,所述检测装置位于发货工位与主传送带之间;还包括一级循环输送带,其靠近所述主传送带的下游区域设置且与所述主传送带垂直,以承接并输送所述主传送带上的货品。本实用新型的发货装置主传送带对应设置有多个通道输送带,每个通道传送带对应设有检测装置,可实现对多种货品同时检测,加快同一门店货品的汇集,提高发货效率。

Description

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从广泛意义上来看,大部分生鲜农产品都有着冷链物流的需求。以2017年为例,我国农产品产量中,猪肉产量为5286万吨,牛肉产量为732万吨,羊肉产量为465万吨,禽肉产量为1897万吨,禽蛋产量为3143万吨,水产品、牛奶和蔬菜产量分别为7032万吨、3545万吨和85637万吨。从流通率和运输率来分析,蔬菜分别为22%和45%,肉类分别为34%和57%,水产品分别为41%和69%。从长远发展来看,意味着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此外,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生鲜电商的崛起,极大程度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迅猛发展。2017年,以中粮我买、一号店、天天果园等为先导的生鲜电商,其平台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基本上都是依靠冷链物流来完成物流配送。另外,随着连锁餐饮模式的中央厨房和直销连锁店模式的加工中心的快速发展,单点多品种到多店面分拣配送需求量极大增加。此类模式的特点是产品非标准化重量不一致、品类至少20乃至50种以上、门店数量少则数十个多则上千和分布分散、配送时间短且时效性要求高、产品保鲜期一般24~48小时。个别类型例如连锁快餐类嘉和一品等、连锁卤菜紫燕百味鸡等、连锁超市类全家、连锁鲜果超市果味鲜等。
目前这些产业模式的分拣配送体系均为单独通道,通道配备有检测装置,但是单独通道每次只能检测一个货品,影响发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其主传送带对应设置多个通道输送带,每个通道传送带对应设有检测装置,可实现对多种货品同时检测,加快同一门店货品的汇集,提高发货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包括:
主传送带;
多个通道输送带,每个通道输送带的下游区域均靠近所述主传送带设置以使所述主传送带承接多个通道输送带上的货品,其中,每个通道输送带上均设有检测装置和多个发货工位,所述检测装置位于发货工位与主传送带之间。
优选的是,还包括:一级循环输送带,其靠近所述主传送带的下游区域设置且与所述主传送带垂直,以承接并输送所述主传送带上的货品。
优选的是,还包括:二级循环输送带,其与所述一级循环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二级循环输送带上间隔设有多个周转箱,其中所述二级循环输送带与所述一级循环输送带转速一致。
优选的是,每个通道输送带上的发货工位为4~6个。
优选的是,所述主传带送位于下游的一端设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顶面与所述主传送带的顶面齐平。
优选的是,所述主传送带上方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所述主传送带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分隔板与所述主传送带垂直,所述分隔板下端与所述主传送带之间的距离为1~5cm,多个分割板平分所述主传送带的宽度,以形成多个发货通道;
所述缓冲区上间隔设有多个挡板,多个挡板将所述缓冲区分为多个缓冲通道,多个缓冲通道与所述发货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以承接所述发货通道上的货品;
多个通道输送带分布于所述主传送带的两侧,且多个通道输送带沿所述主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所述通道输送带高于所述分隔板的上端;
还包括:
多组分组机构,多组分组机构与多个通道传输带一一对应设置,每组分组机构包括:
收卷组件,其设于所述通道输送带靠近所述主传送带的端部,所述收卷组件包括两个分别竖直固设于所述通道输送带两侧的支撑柱、与两个支撑柱转动连接的卷轴、设于所述卷轴上的卷帘,所述卷轴的其中一端转动穿过其对应的支撑柱,且所述卷轴的该端部同轴固设有驱动盘,所述卷帘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所述卷帘由多个依次铰接连接的板体组成,以使卷帘可收卷于卷轴上,所述卷帘展开后所形成的面为平面,所述卷帘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通道输送带的宽度,其中,所述卷轴略低于所述通道输送带的顶面,所述驱动盘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驱动盘所对应的支撑柱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与所述发货通道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通过插销连接;
驱动组件,其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铰接设置的第一气缸、与所述支撑柱固接且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气缸铰接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卷轴上方,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均垂直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自由端与所述卷帘的自由端铰接设置,以通过伸缩气缸驱动所述卷帘展开,其中,当通过所述卷帘转运货品时,所述定位杆处于竖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传送带、通道输送带、以及每个通道输送带对应设有检测装置,实现同时可对多种货品进行检测,加快同一门店货品的汇集,提高发货效率,而现有技术仅使用主传送带进行发货,一个主传送带配备一组检测装置,每次只能检测单个货品,影响发货进度。
第二、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同时对多个门店进行发货,并且还可减少由于某一个发货工位处的工作人员速度较慢而影响整个门店的发货,本实用新型先完成某一通道输送带所对应的货品发货时,可通过调节分组机构,实现对下一门店的供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通过设置卷帘,实现承接通道输送带上的货品并将货品转运至对应的发货通道,通过设置第一气缸实现卷帘的伸展,通过设置第二气缸实现卷帘自由端的上移,以便于第一气缸驱动所述卷帘自由端的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盘,驱动盘驱动卷轴转动,卷轴实现驱动所述卷帘收缩,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实现对驱动盘的固定,进而实现对卷轴的固定,避免卷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移而影响货品的转运。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分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分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分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包括:
主传送带9;
多个通道输送带11,每个通道输送带11的下游区域(沿通道输送带11的转动方向依次为前部和后部,后部即为通道输送带11的下游区域)均靠近所述主传送带9设置以使主传送带9承接并输送多个通道输送带11上的货品,其中,每个通道输送带11上均设有检测装置8和多个发货工位5,所述检测装置8位于发货工位5与主传送带9之间,即同一通道输送带11上不同发货工位上的货品均经过所述通道输送带11所对应的检测装置8;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非标产品即单货品的重量、包装形式均不同,在发货前根据多个门店的订单情况,确定多个门店发货的先后顺序,每个门店的订单分配至不同的发货工位 5(即每个发货工位5对应多种货品),同一通道输送带11对应的多个发货工位5依次发货,便于检测装置对每个货品进行检测,检测完成的货品进入主传送带9,实现多个发货工位5同时处理同一门店的多个货品,加快发货速度;多个通道输送带11的位置具体可根据仓库内的分布而定,即多个通道输送带11可间隔设于所述主传送带9的同一侧或分布于所述主传送带9的两侧,位于所述主传送带9同一侧的多个通道输送带11可平行设置,所述通道输送带11可与所述主传送带9垂直也可与相对主传送带9倾斜设置,每个通道输送带11上的检测装置5与现有技术中单独通道所对应的检测装置相同。使用过程中,货品依次从发货工位5处进入通道输送带11,然后经过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检测结束后货品进入主传送带9。采用该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传送带9、通道输送带 11、以及每个通道输送带11对应设有检测装置,实现同时可对多种货品进行检测,加快同一门店货品的汇集,提高发货效率,而现有技术仅使用主传送带9进行发货,一个主传送带9配备一套检测系统,每次只能检测单个货品,影响发货进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级循环输送带4,其靠近所述主传送带9的下游区域(沿所述主传送带9的转动方向依次为前部和后部,后部即为主传送带9的下游区域) 设置且与所述主传送带9垂直,以承接并输送所述主传送带9上的货品。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减少货品在主传送带9上的堆积。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二级循环输送带1,其与所述一级循环输送带4平行设置,所述二级循环输送带1上间隔设有多个周转箱2,周转箱2用于盛放一级输送带上的货品(将一级传送带上的货品转移至周转箱2内可通过人力搬运或者装箱机器人15实现,优选装箱机器人15),其中,所述二级循环输送带1与所述一级循环输送4的转速一致。采用该技术方案,便于将同一门店的货品集中装箱。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每个通道输送带11上的发货工位5为4~6个。采用该技术方案,实现货品的发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传送带9位于下游区域的一端设有多个缓冲区407,所述缓冲区407的顶面与所述主传送带9顶面齐平。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将主传送带9上的货品暂存于缓冲区407。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2-4所示,所述主传送带9上方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分隔板901(多个分隔板901的固定方式具体为:多个分隔板901上端共同连接有多个固定杆302,每个固定杆302均与所述分隔板901垂直,并且每个固定杆302与所有的分隔板901固接,多个固定杆302沿所述分隔板9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固定杆302 的两端均竖直固设有支杆301,所述支杆301的下端固设于底面上,以实现所述分隔板901 的固定,且不影响主传送带9的转动),所述分隔板901沿所述主传送带9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分隔板901与所述主传送带9垂直(所述分隔板901的长度与所述),所述分隔板901下端与所述主传送带9之间的距离为1~5cm,多个分割板平分所述主传送带9的宽度,以形成多个发货通道;
所述缓冲区407上间隔设有多个挡板408,多个挡板408将所述缓冲区407分为多个缓冲通道,多个缓冲通道与所述发货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以承接所述发货通道上的货品;
如图5所示,多个通道输送带11分布于所述主传送带9的两侧,多个通道输送带11沿所述主传送带9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所述通道输送带11高于所述分隔板901的上端 (即所述通道输送带11的承载货品的表面位于所述分隔板901的上方);
还包括多组分组机构,多组分组机构与多个通道传输带一一对应设置,每组分组机构包括:
收卷组件,其设于所述通道输送带11靠近所述主传送带9的端部(位于所述通道输送带11与所述主传送带9之间,以将通道输送带11上的货品转运至主传送带9上),所述收卷组件包括两个分别竖直固设于所述通道输送带11两侧的支撑柱201、与两个支撑柱 201转动连接的卷轴206、设于所述卷轴206上的卷帘205,所述卷轴206的其中一端转动穿过其对应的支撑柱201,且所述卷轴206的该端部同轴固设有驱动盘207(用于驱动所述卷轴206转动),所述驱动盘207的转动具体可为电机驱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盘207固定)或者人工转动(所述驱动盘207上设有手柄208,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柄208以驱动驱动盘207转动),所述卷帘205位于两个支撑柱201之间,所述卷帘205 由多个依次铰接连接的板体组成(所述板体均与所述卷轴206平行),以使卷帘205可收卷于卷轴206上,所述卷帘205展开后所形成的面为平面,所述卷帘205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通道输送带11的宽度,以通过卷帘205顺利承接通道输送带11上的货品,其中,所述卷轴206略低于所述通道输送带11的顶面(顶面即为所述通道输送带11承载货品的表面),以便于将通道输送带11上货品转移至卷帘205上,所述驱动盘207上设有第一定位孔206,所述驱动盘207所对应的支撑柱201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与所述发货通道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一定位孔206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通过插销连接,以实现所述驱动盘207的固定;
驱动组件,其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支撑柱201一一对应铰接设置的第一气缸202(以使第一气缸202可相对支撑柱201转动)、与所述支撑柱201固接且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气缸202铰接的第二气缸204(所述第二气缸204的固定方式具体为:所述支撑柱201上水平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气缸202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第二气缸204的固定端与支撑板固接,输出轴与其一气缸固接),以通过第二气缸204驱动所述第一气缸 202转动,所述第一气缸202位于所述卷轴206上方,所述第一气缸202的输出轴均垂直连接有定位杆203(所述定位杆203具体可为L型,所述第一气缸202的输出轴与所述定位杆203的竖直部固接,所述定位杆203的水平部与所述卷帘205的自由端铰接),所述定位杆203的自由端与所述卷帘205的自由端铰接设置,以通过伸缩气缸驱动所述卷帘 205展开,其中,当通过所述卷帘205转运货品时,所述定位杆203处于竖直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个发货通道对应一个门店的货品,将发货通道进行编号1、2、3、…… n,工控计算机16依据门店发货顺序将门店与发货通道进行对应,例如:发货通道共有3 个,门店共有6个,那么可将1号发货通道对应第一门店和第四个门店,2号发货通道对应第二门店和第五门店,3号发货通道对应第三门店和第六门店,使用过程中,一个通道输送带11所对应的同一门店的货品发货完毕后,启动第二气缸204使第一气缸202向上偏移,第一气缸202驱动卷帘205的自由端远离主传送带9至所述卷帘205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分隔板901上方,启动第一气缸202,使卷帘205的自由端位于待使用的发货通道上方,启动第二气缸204,使卷帘205的自由端下移至靠近所述主传送带9处,若第一气缸 202使卷帘205伸长,则使用插销直接将驱动盘207固定,若第一气缸202驱使卷帘205 的自由端朝向其所对应的卷轴206移动,则驱动驱动盘207,使卷帘205部分收至卷轴206 上,至所述卷帘205展开的面为平面,通过插销将驱动盘207固定。采用该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同时对多个门店进行发货,并且还可减少由于某一个发货工位5处的工作人员速度较慢而影响整个门店的发货,本实用新型先完成某一通道输送带11所对应的货品发货时,可通过调节分组机构,实现对下一门店的供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卷帘205,实现承接通道输送带11上的货品并将货品转运至对应的发货通道,通过设置第一气缸202实现卷帘205的伸展,通过设置第二气缸204实现卷帘205自由端的上移,以便于第一气缸202驱动所述卷帘205自由端的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盘207,驱动盘207驱动卷轴206转动,卷轴206实现驱动所述卷帘205收缩,第一定位孔206、第二定位孔实现对驱动盘207的固定,进而实现对卷轴206的固定,避免卷帘20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移而影响货品的转运。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6)

1.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传送带;
多个通道输送带,每个通道输送带的下游区域均靠近所述主传送带设置以使所述主传送带承接多个通道输送带上的货品,其中,每个通道输送带上均设有检测装置和多个发货工位,所述检测装置位于发货工位与主传送带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级循环输送带,其靠近所述主传送带的下游区域设置且与所述主传送带垂直,以承接并输送所述主传送带上的货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循环输送带,其与所述一级循环输送带平行设置,所述二级循环输送带上间隔设有多个周转箱,其中,所述二级循环输送带与所述一级循环输送带转速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通道输送带上的发货工位为4~6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送带位于下游区域的一端设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顶面与所述主传送的顶面齐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送带上方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所述主传送带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分隔板与所述主传送带垂直,所述分隔板下端与所述主传送带之间的距离为1~5cm,多个分割板平分所述主传送带的宽度,以形成多个发货通道;
所述缓冲区上间隔设有多个挡板,多个挡板将所述缓冲区分为多个缓冲通道,多个缓冲通道与所述发货通道一一对应设置,以承接所述发货通道上的货品;
多个通道输送带分布于所述主传送带的两侧,且多个通道输送带沿所述主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所述通道输送带高于所述分隔板的上端;
还包括:
多组分组机构,多组分组机构与多个通道传输带一一对应设置,每组分组机构包括:
收卷组件,其设于所述通道输送带靠近所述主传送带的端部,所述收卷组件包括两个分别竖直固设于所述通道输送带两侧的支撑柱、与两个支撑柱转动连接的卷轴、设于所述卷轴上的卷帘,所述卷轴的其中一端转动穿过其对应的支撑柱,且所述卷轴的该端部同轴固设有驱动盘,所述卷帘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所述卷帘由多个依次铰接连接的板体组成,以使卷帘可收卷于卷轴上,所述卷帘展开后所形成的面为平面,所述卷帘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通道输送带的宽度,其中,所述卷轴略低于所述通道输送带的顶面,所述驱动盘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驱动盘所对应的支撑柱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与所述发货通道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通过插销连接;
驱动组件,其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铰接设置的第一气缸、与所述支撑柱固接且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气缸铰接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卷轴上方,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均垂直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自由端与所述卷帘的自由端铰接设置,以通过伸缩气缸驱动所述卷帘展开,其中,当通过所述卷帘转运货品时,所述定位杆处于竖直状态。
CN201921724353.0U 2019-10-15 2019-10-15 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 Active CN210972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4353.0U CN210972902U (zh) 2019-10-15 2019-10-15 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24353.0U CN210972902U (zh) 2019-10-15 2019-10-15 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2902U true CN210972902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45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24353.0U Active CN210972902U (zh) 2019-10-15 2019-10-15 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29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3246A (zh) * 2022-04-26 2022-07-29 江苏联环健康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药房的药品仓储分拣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3246A (zh) * 2022-04-26 2022-07-29 江苏联环健康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药房的药品仓储分拣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08568A1 (en) Automated Stocking And Retrieval System
JP6641431B2 (ja) 果菜自動選別方法と、果菜載せ体と、果菜自動選別装置
CN210972902U (zh) 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装置
CN209772782U (zh) 一种水果自动分级回收装置
CN111822357A (zh) 一种水果分级分选装置
CN208661780U (zh) 一种物流分拣设备
JP6867006B2 (ja) 果菜自動選別方法と果菜自動選別装置
CN110683270B (zh) 适用于多品种非标产品对应多门店的汇集式发货系统
CN212150305U (zh) 一种可自动存放的立体仓库
JPH10236642A (ja) 農産物を載せた受皿の搬送合流装置
US2359641A (en) Apparatus for sampling plant products
AU702936B2 (en) A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packages from a conveyor into a three-dimensional array and a shelf supporting device, a trolley and a shelf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the transferring device
US20210309446A1 (en) Fruit Processing, Packaging and Retail Display System
JP3660791B2 (ja) 農産物の選別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の運転方法
JP7253799B2 (ja) 果菜載せ体及び果菜自動選別装置
CN111744793B (zh) 一种自动识别分拣装置
US2625309A (en) Egg room equipment
JPH11347498A (ja) 農産物の仕分装置
US20200079553A1 (en) Fruit processing, packaging and retail display system
US20180297727A1 (en) Packaging apparatus
CN211488608U (zh) 一种物流管理货物分类装置
CN211732905U (zh) 用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抽检的传输机
JP2001354203A (ja) 青果物の箱詰め装置
CN112452784B (zh) 一种水果分拣装箱生产线、系统及方法
JPS595029B2 (ja) 選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