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61440U - 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61440U
CN210961440U CN201921058424.8U CN201921058424U CN210961440U CN 210961440 U CN210961440 U CN 210961440U CN 201921058424 U CN201921058424 U CN 201921058424U CN 210961440 U CN210961440 U CN 210961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temperature
bas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84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高翔
方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584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61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61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61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现有电火锅存在调节精度和手感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方的锅体组件,锅体组件包括锅本体和盖体,底座内设发热盘和温控器,温控器设调温轴,受温控器控制的发热盘产生热量并烹饪位于锅本体内的食材,底座内设有拨杆组件,拨杆组件包括调节杆,调节杆可转动地连接在底座中部,调节杆的外端部外露于底座,调温轴与调节杆联动。在底座内设置控制温控器的调节杆,既通过增加调节杆外端部与温控器间距离来提升安全性能,防止调节杆外端部因过于靠近设置温控器区域而发生温度上升幅度较大的情况,还利用调节杆和调温轴间的角速度差来提升温控器的调节精度,提升烹饪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依靠电的烹饪器具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例如常用的电火锅、电热锅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调节不同的温度。例如现有的电火锅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方的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本体以及盖合在锅本体上的盖体,所述底座内设有发热盘和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有调温轴,受温控器控制的发热盘产生热量并烹饪位于锅本体内的食材。为了提升温控器的温度调节精度,通常将温控器安装在发热盘的底面中部,这就导致与温控器连接的旋钮会因温度过高而发生烫伤使用者的情况,影响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此外,由于旋钮与温控器的调温轴间同轴转动,且不存在角速度差,影响温控器的调节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在底座内设置调节杆,利用调节杆来控制温控器,既有效提升温控器的调温精度,提升烹饪品质,还防止烫伤发生,确保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方的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本体以及盖合在锅本体上的盖体,所述底座内设有发热盘和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有调温轴,受温控器控制的发热盘产生热量并烹饪位于锅本体内的食材,所述底座内设有拨杆组件,所述拨杆组件包括调节杆,调节杆可转动地连接在底座中部,调节杆的外端部外露于底座,调温轴与调节杆联动,当调节杆受力并摆动时,调节杆驱使调温轴旋转并调节发热盘温度。在底座内设置控制温控器的调节杆,调节杆的外端部外露,既通过增加调节杆外端部与温控器间距离来提升安全性能,防止调节杆外端部因过于靠近设置温控器区域而发生温度上升幅度较大的情况,还利用调节杆和调温轴间的角速度差来提升温控器的调节精度,提升烹饪品质。调节杆以底座中心为圆心进行摆动,由于调节杆外端部与底座中心间距离大于温控器与底座中心间距离,且调节杆和调温轴的转动中心差异化设置,使得调节杆和调温轴间具有不同的角速度,使得调温轴具有更小的微调级别,提升控制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通过连接片驱使调温轴旋转,所述连接片的传动端与调温轴固接,驱动端与调节杆活动连接。连接片接收来自调节杆的周向驱动力并驱使调温轴转动,以使调节杆和调温轴联动。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中段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腰形孔,所述连接片的驱动端上设有竖向设置的驱动柱,驱动柱插入腰形孔,以使调温轴与调节杆同步摆动。腰形孔通过驱动柱驱使连接片转动。由于调节杆和调温轴的转动中心轴线互不重合设置,使得连接片驱动端和腰形孔间可进行相对偏移,利用腰形孔的长轴来抵消驱动柱的相对偏移,确保调节杆和调温轴间顺畅联动。
作为优选,所述腰形孔与调节杆内端部间距离为A,所述驱动柱与调温轴间距离为B,A>B,当调节杆驱使调温轴转动时,调节杆的摆动角度小于调温轴的摆动角度。参数A为调节杆的摆臂长度,参数B为调温轴的摆臂长度,既通过设置差异化的摆臂长度实现调节杆和调温轴具有差异化的角速度,使得调温轴具有更大的转动角度,在单位角度下具有更精细的调节精度,还利用腰形孔处和调节杆的外端部处具有差异化的线速度,使得调节杆外端部处具有较大的摆动幅度,在单位角度下具有更大的摆动幅度,由此提升调节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柱与调温轴均为竖向设置,所述连接片以水平姿态跨接在驱动柱和调温轴之间。调节杆在水平面内摆动,连接片通过驱动柱与调节杆联动,连接片驱动端与腰形孔处具有相同的线速度,确保周向驱动力在调节杆和调温轴间顺畅传递,通过减少卡顿来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顶壁下方设有定位柱,所述调节杆的内端部可转动地套置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顶壁与所述调节杆间的区段上套置有限位弹簧。定位柱既能与限位弹簧配合来对调节杆起到竖向定位作用,还对调节杆内端部起到水平向定位作用,确保调节杆能以定位柱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摆动,确保调节杆以预设路径摆动。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侧壁开设水平设置的开槽,所述调节杆的外端部自内向外穿越开槽并与拨钮固接,调节杆在开槽内往复摆动,以使拨钮沿底座外侧壁贴合移动。开槽既为调节杆外端部提供穿置通道,还起到限制调节杆摆动幅度的作用,确保调温轴在预设范围内转动。由于调节杆的内端部以底座中部为中心进行摆动,有效减小拨钮与底座外侧壁间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上设有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包括设置在调节杆上的弹片以及设置在底座内的调温滑块,所述调温滑块设有供弹片贴合滑动的工作壁,所述工作壁上设有等距密布的槽条,当弹片随调节杆同步摆动时,弹片沿工作壁移动并卡置定位在对应的槽条内。弹片抵触在调温滑块的工作壁上,既对调节杆起到摆动引导作用,还利用卡入槽条的弹片对调温杆起到定位作用,调温轴定位在当前位置,进而确保温控器控制发热盘维持当前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弹片的底端通过紧固件固接在调节杆上,顶端设有与工作壁配合的卡置凸起,所述弹片中段与调节杆间跨接有斜向设置的拉簧,拉簧驱使卡置凸起与工作壁紧密贴合。拉簧对弹片施加抵紧工作壁的预紧力,使得卡置凸起牢固卡置在对应的槽条内。
作为优选,所述弹片的厚度为C,0.3mm≤C≤0.4mm,既确保弹片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还有确保弹片具有加好的弹性,提升使用手感。当C<0.3mm时,弹片过薄,弹片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扭曲形变的情况,影响使用稳定性;当C>0.4mm时,弹片会因过厚而丧失弹性,导致使用手感沉重。
作为优选,所述槽条竖向设置,相邻槽条间距离为L,1mm≤L≤3mm,既通过提升槽条设置密度来提升调温轴的调节级数,进而提升调节精度,还有效控制槽条数量来降低加工难度,进而降低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底座内设置控制温控器的调节杆,调节杆的外端部外露,既通过增加调节杆外端部与温控器间距离来提升安全性能,防止调节杆外端部因过于靠近设置温控器区域而发生温度上升幅度较大的情况,还利用调节杆和调温轴间的角速度差来提升温控器的调节精度,提升烹饪品质。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一所述烹饪器具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实施例二所述烹饪器具装配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 为实施例二所述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实施例二所述拨杆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实施例二所述滑块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 为实施例二所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发热盘,12、温控器,121、调温轴,13、定位柱,131、限位弹簧,14、调温滑块,141、槽条,15、拨钮, 2、锅体组件,21、锅本体,22、盖体,3、拨杆组件,31、调节杆,32、连接片,321、驱动柱,33、腰形孔,34、弹片,341、卡置凸起,342、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火锅,由底座1以及设置于底座1上方的锅体组件2组成,所述锅体组件2包括锅本体21以及盖合在锅本体21上的盖体22,所述底座1内设有发热盘11和温控器12,所述温控器12设有调温轴121,受温控器12控制的发热盘11产生热量并烹饪位于锅本体21内的食材,所述底座1内设有拨杆组件3,所述拨杆组件3包括调节杆31,调节杆31可转动地连接在底座1中部,调节杆31的外端部外露于底座1,调温轴121与调节杆31联动,当调节杆31受力并摆动时,调节杆31驱使调温轴121旋转并调节发热盘11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组件2包括锅本体21和盖体22,锅本体21和盖体22为分体结构,盖体22盖合在锅本体21上并围合形成烹饪腔。锅本体21和盖体22间可在盖合状态和开启状态间切换,在使用时,既能通过开启盖体22实现食材取放,方便使用,还能通过盖合盖体22实现烹饪腔与外界空间隔离,提升热量利用效率,进而提升烹饪效率和烹饪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和锅体组件2为分体结构。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装配槽,所述发热盘11设置在装配槽的底部,所述装配槽的槽口处设有隔热圈。在安装时,所述锅本体21自上而下插入装配槽,安装到位后,所述锅本体21的底面搭接在发热盘11的顶面上,外侧壁抵触在所述隔热圈的内缘上,既确保锅本体21能有效接收来自发热盘11的热量,提升热量利用效率,还有效防止锅本体21内的热量向装配槽的槽口周缘扩散,防止底座1因受热而发生融化损毁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内设有与发热盘11毗邻设置的温控器12,温控器12通过感温部检测发热盘11温度,进而为控制发热盘11升温或降温提供控制依据,确保发热盘11温度满足烹饪要求。现有的温控器12设置在发热盘11侧部,既会因发热盘11各区域温度存在差异而使得温控器12无法准确检测发热盘11的温度,进而影响温控器12的调温精度,还会因温控器12与拨钮15距离较短,导致拨钮15温度较高,容易发生烫伤的情况,此外,温控器12上设有调节温度用的调温轴121,底座1外侧壁上设有与调温轴121联动的拨钮15,拨钮15与调温轴121同步摆动,导致调温轴121的可调范围较小,影响温控器12的调节精度,影响使用体验。为此,在底座1内设置拨杆组件3,拨杆组件3包括与调温轴121联动的调节杆31,当调节杆31受力并摆动时,调节杆31驱使调温轴121旋转并调节发热盘11温度,既利用调节杆31的长度来增加外端部与温控器12的距离,使得温控器12更靠近发热盘11中部,提升温控准确性,还有效控制拨钮15的温度,确保使用安全,又能利用调节杆31来增加外端部的摆动距离,进而提升温控器12的调节精度,提升烹饪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31可转动地连接在底座1中部,调节杆31的外端部外露于底座1,调节杆31以底座1中部为中心进行摆动,使得调节杆31在摆动时外露于底座1的长度恒定,提升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电火锅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杆31通过连接片32驱使调温轴121旋转,所述连接片32的传动端与调温轴121固接,驱动端与调节杆31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片32在调节杆31和调温轴121间起到传动作用,确保调温轴121受调节杆31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31中段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腰形孔33(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片32的驱动端上设有竖向设置的驱动柱321,驱动柱321插入腰形孔33,以使调温轴121与调节杆31同步摆动。具体地,所述腰形孔33开设在调节杆31的中段,所述腰形孔33的长轴与所述调节杆31的长度方向重合设置,提供活动空间。所述驱动柱321的顶端固接在连接片32的驱动端下方,底端可活动地插置在腰形孔内。所述连接片32的驱动端悬置在腰形孔33上方,传动端与调温轴121垂直固接。
在使用时,使用者拨动拨钮15,使得调节杆31以定位柱13为中心进行摆动,调节杆31各区段具有相同的角速度,且随着与定位柱13间距离增大而具有越大的周向线速度;腰形孔33与调节杆31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腰形孔33通过其内侧壁推挤驱动柱321做周向移动,驱动柱321与腰形孔33具有相同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驱动柱321驱使连接片32以调温轴121为中心进行摆动,使得调温轴121受力转动,进而实现通过温控器12调节发热盘11温度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调节杆31和调温轴121具有不同的转动中心,使得驱动柱321和腰形孔33的摆动路径互不重合,利用腰形孔33的长轴长度来抵消驱动柱321摆动时与腰形孔33产生的径向偏移,确保腰形孔33能顺利地驱使驱动柱321以调温轴121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摆动,确保传动顺畅,提升调节手感和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腰形孔33与调节杆31内端部间距离为A(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柱321与调温轴121间距离为B,A>B,当调节杆31驱使调温轴121转动时,调节杆31的摆动角度小于调温轴121的摆动角度。通过设置差异化的参数A和B实现调节杆31和调温轴121具有差异化的角速度,进而起到调节调温轴121转速的作用。具体地,驱动柱321插置在腰形孔33内,且同步移动,使得腰形孔33和驱动柱321具有相同的线速度,调节杆31以定位柱13为中心进行摆动,连接片32以调温轴121为中心进行摆动,当调节杆3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摆动时,驱动柱321会在腰形孔33内侧壁推动下同步摆动,进而通过连接片32驱使调温轴121摆动,由于参数A大于参数B,且腰形孔33和驱动柱321在移动相同的距离时,调温轴121的转动角度大于调节杆31的转动角度,当温控器12的温控范围不变时,调温轴121具有越大转动角度,调温轴121转动单位角度对应的温度调节幅度越小,进而温控调节越精确。此外,由于调节杆31外端部至定位柱13的距离大于腰形孔33至定位柱13的距离,调节杆31外端部的摆动路径长度大于腰形孔33的摆动路径长度,通过增加调温轴121转动单位角度时对应的调节杆31外端部移动距离来提升调温轴121的控制精度,进而提升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柱321与调温轴121均为竖向设置,所述连接片32以水平姿态跨接在驱动柱321和调温轴121之间。调节杆31与驱动柱321间、驱动柱321与连接片32间以及连接片32与调温轴121间均互为垂直设置,调节杆31和连接片32均为平板状,既确保调节杆31和连接片32均在水平面内摆动,有效减小摆动所需空间,进而减小底座1体积,还有效防止调节杆31和连接片32间因摆动路径重合而发生相互干涉的情况,确保传动稳定性,提升使用手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顶壁下方设有定位柱13,所述调节杆31的内端部可转动地套置在所述定位柱13上,所述定位柱13位于所述顶壁与所述调节杆31间的区段上套置有限位弹簧131。所述装配槽的底壁形成所述底座1的顶壁,所述底座1的顶壁中部向下延伸形成定位柱13,定位柱13的底端自上而下依次穿越限位弹簧131和调节杆31的内端部后与锁紧件固接,限位弹簧131对调节杆31施加向下的预紧力,确保调节杆31的内端部位于与开槽等高的预设高度,既确保调节杆31以水平姿态进行平稳摆动,还有效防止腰形孔33发生与驱动柱321脱离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侧壁开设水平设置的开槽,所述调节杆31的外端部自内向外穿越开槽并与拨钮15固接,调节杆31在开槽内往复摆动,以使拨钮15沿底座1外侧壁贴合移动。所述开槽开设在底座1的外侧壁上,方便调节杆31外端部外露并与拨钮15固接。开槽为水平向开设,既通过增加开槽长度来满足调节杆31摆动幅度的要求,还通过开槽对调节杆31进行摆动控制,有效防止调温轴121因转动过度而发生损坏的情况,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31上设有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包括设置在调节杆31上的弹片34以及设置在底座1内的调温滑块14,所述调温滑块14设有供弹片34贴合滑动的工作壁,所述工作壁上设有等距密布的槽条141,当弹片34随调节杆31同步摆动时,弹片34沿工作壁移动并卡置定位在对应的槽条141内。弹片34随调温杆同步转动,弹片34通过与调温滑块14配合来起到提升调节手感和定位的作用。具体地,弹片34底端通过紧固件固接在调节杆31的中段上,弹片34顶端通过卡置凸起341沿调温滑块14的工作面滑动,拉簧342一端固接在弹片34中段,另一端固接在调节杆31位于所述紧固件和腰形孔33间的区段上,调温滑块14和拉簧342均设置在弹片34的同一侧。安装到位后,拉簧342对弹片34施加预紧力,使得弹片34的卡置凸起341卡置在工作壁上的对应槽条141内。在使用时,当使用者通过拨钮15驱使调节杆31转动时,首先,调节杆31需要先克服拉簧342对弹片34的预紧力,使得调节杆31在卡置凸起341脱离槽条141后才能进行摆动,之后,弹片34随着调节杆31同步移动,卡置凸起341会在拉簧342作用下卡入途径的槽条141内,通过重复地脱离和卡入对应槽条141实现卡置凸起341沿工作壁移动,既使得拨钮15在移动时对使用者反馈有级调节的手感,还能在调温轴121摆动到位后对调节杆31起到定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片34的底端通过紧固件固接在调节杆31上,顶端设有与工作壁配合的卡置凸起341,所述弹片34中段与调节杆31间跨接有斜向设置的拉簧342,拉簧342驱使卡置凸起341与工作壁紧密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槽条141竖向设置,相邻槽条141间距离为L(如图5所示),L=2mm,槽条141竖向等距设置,既通过提升槽条141设置密度来提升调温轴121的调节级数,确保拨钮15调节时受到的震动触感均匀一致,进而提升调节精度,还有效控制槽条141数量来降低加工难度,进而降低加工成本。所述弹片34的厚度为C(如图6所示),C=0.35mm,既确保弹片34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还有确保弹片34具有加好的弹性,提升使用手感。
可以理解地,所述调温轴121和腰形孔可以设置在定位柱13的两侧。
可以理解地,参数L还可以为1mm、1.5mm、2.5mm、3mm等,只要符合1mm≤L≤3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C还可以为0.3mm、0.34mm、0.36mm、0.4mm等,只要符合0.3mm≤C≤0.4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所述烹饪器具也可以是诸如电热锅、煎烤机等需要调节温度的器具。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方的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本体以及盖合在锅本体上的盖体,所述底座内设有发热盘和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有调温轴,受温控器控制的发热盘产生热量并烹饪位于锅本体内的食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有拨杆组件,所述拨杆组件包括调节杆,调节杆可转动地连接在底座中部,调节杆的外端部外露于底座,调温轴与调节杆联动,当调节杆受力并摆动时,调节杆驱使调温轴旋转并调节发热盘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通过连接片驱使调温轴旋转,所述连接片的传动端与调温轴固接,驱动端与调节杆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中段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腰形孔,所述连接片的驱动端上设有竖向设置的驱动柱,驱动柱插入腰形孔,以使调温轴与调节杆同步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形孔与调节杆内端部间距离为A,所述驱动柱与调温轴间距离为B,A>B,当调节杆驱使调温轴转动时,调节杆的摆动角度小于调温轴的摆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柱与调温轴均为竖向设置,所述连接片以水平姿态跨接在驱动柱和调温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壁下方设有定位柱,所述调节杆的内端部可转动地套置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顶壁与所述调节杆间的区段上套置有限位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侧壁开设水平设置的开槽,所述调节杆的外端部自内向外穿越开槽并与拨钮固接,调节杆在开槽内往复摆动,以使拨钮沿底座外侧壁贴合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上设有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包括设置在调节杆上的弹片以及设置在底座内的调温滑块,所述调温滑块设有供弹片贴合滑动的工作壁,所述工作壁上设有等距密布的槽条,当弹片随调节杆同步摆动时,弹片沿工作壁移动并卡置定位在对应的槽条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底端通过紧固件固接在调节杆上,顶端设有与工作壁配合的卡置凸起,所述弹片中段与调节杆间跨接有斜向设置的拉簧,拉簧驱使卡置凸起与工作壁紧密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厚度为C,0.3mm≤C≤0.4mm;或者,所述槽条竖向设置,相邻槽条间距离为L,1mm≤L≤3mm。
CN201921058424.8U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0961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8424.8U CN210961440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8424.8U CN210961440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61440U true CN210961440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39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8424.8U Active CN210961440U (zh) 2019-07-08 2019-07-08 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61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89629U (zh) 一种炒菜机
CN105640295B (zh) 全自动烹饪机
CN210961440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烹饪器具
CN211049077U (zh) 一种炒菜机的锅体驱动结构
CN211270234U (zh) 一种装配方便的煎烤机
CN209404516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09090797U (zh) 智能温控的自动炒菜机
CN20973362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0150999B (zh) 可调控温度的电饼铛
CN110432796A (zh) 一种煎烤机
CN109330345B (zh) 一种新型烹饪灶
CN205994261U (zh) 锅具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1904262B (zh) 一种调料添加均匀的食品加工用炒菜机
CN210354415U (zh) 煎烤机
CN114886299A (zh) 一种多功能煎炸涮煮一体锅
CN211582588U (zh) 烹饪器具
CN112869575A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使用有该锅盖组件的料理机
CN215914301U (zh) 料理机
CN21653489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5191000U (zh) 一种调温结构及其家用电器
CN217524621U (zh) 锅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800742U (zh) 一种高效率的智能炒菜机
CN216494807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0124642U (zh) 一种无级升降煎烤机
CN212878885U (zh) 一种早餐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2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