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0295B - 全自动烹饪机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烹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0295B
CN105640295B CN201410636272.0A CN201410636272A CN105640295B CN 105640295 B CN105640295 B CN 105640295B CN 201410636272 A CN201410636272 A CN 201410636272A CN 105640295 B CN105640295 B CN 1056402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stir
component
shaft
f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362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40295A (zh
Inventor
张智
陈刚
陆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3627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40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40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0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40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0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烹饪机,包括:锅体、内锅、加热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内锅的锅盖、翻炒组件、掂锅组件和控制装置,内锅设在锅体内。加热装置连接至锅体。翻炒组件设在锅体或锅盖上,翻炒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内锅内以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翻炒。掂锅组件设在锅体上,掂锅组件与内锅的外表面配合以带动内锅在锅体内做掂锅运动。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翻炒组件和掂锅组件相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机,可以避免由于内锅内的食材受热不均,可以使得菜肴在尽量短时间内受油和受热均匀,使得内锅内的油烟在炒菜过程中不会大量散发到空气中,有利于人体健康。

Description

全自动烹饪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烹饪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机在炒菜时候需要人工翻炒,如果翻炒不到位会导致菜肴加热不均匀,如菜肴不熟、烧焦、营养流失等现象,从而影响菜肴口味和质量。现有的烹饪机利用锅底金属加热,不仅浪费大量电能,而且加热速度慢,菜肴加热不均匀。另外,现有的烹饪机炒菜时会有大量的油烟弥漫在厨房空间,长期吸入大量油烟会影响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全自动烹饪机,可以避免内锅内的食材受热不均,内锅内的油烟在炒菜过程中不会大量散发到空气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机,包括:锅体;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锅体内;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连接至所述锅体用于对所述内锅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内锅的锅盖;翻炒组件,所述翻炒组件设在所述锅体或所述锅盖上,所述翻炒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内锅内以对所述内锅内的食材进行翻炒;掂锅组件,所述掂锅组件设在所述锅体上,所述掂锅组件与所述内锅的外表面配合以带动所述内锅在所述锅体内做掂锅运动;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翻炒组件和所述掂锅组件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翻炒组件和所述掂锅组件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机,通过设有翻炒组件,翻炒组件可以对内锅内的食材进行翻炒,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内锅内的食材受热不均而造成菜肴不熟、烧焦、营养流失等现象,可以保证菜肴的口感和质量。同时通过设有掂锅组件,掂锅组件可以控制内锅在锅体内做掂锅炒菜动作,可以使得菜肴在尽量短时间内受油和受热均匀,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菜肴的口感和质量。又由于设有锅盖,在食材的烹煮过程中,可以将锅盖盖在内锅上以在内锅内形成密封的炒菜空间,从而使得内锅内的油烟在炒菜过程中不会大量散发到空气中,有利于人体健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炒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锅盖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相连并由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绕所述转轴的轴向转动,所述转轴的下端伸入所述内锅内;和翻炒件,所述翻炒件设在所述转轴的下端,所述翻炒件与所述转轴同轴转动以对所述内锅内的食材进行翻炒。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翻炒组件还包括传动轴和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第一减速器通过第一驱动轴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所述转轴与所述传动轴可拆卸地相连。
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外周面上设有沿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径向向外突出且沿所述第一驱动轴的轴向延伸的凸起,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上,所述传动轴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位置对应的凹槽,所述凸起插接在所述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转轴的上端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地相连。
更具体地,所述传动轴的下端敞开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为设在所述传动轴的两侧的插接槽,所述转轴的上端插接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为设在所述转轴的两侧的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翻炒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传动轴和所述转轴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所述安装腔的顶壁和所述转轴的顶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为第一电磁线圈,所述锅盖中设有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无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锅盖通过连接轴与所述锅体可枢转地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全自动烹饪机还包括内衬,所述内衬与所述锅盖相连且与所述锅盖之间限定出间室,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间室内,所述转轴伸入到所述内锅内。
进一步地,全自动烹饪机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内衬与所述锅盖之间以密封所述间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掂锅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锅体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相连以偏心转动;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偏心轮和所述内锅上。
进一步地,所述掂锅组件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偏心轮相连以限定所述偏心轮的转动角度。
具体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相对静止;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偏心轮上,所述偏心轮转动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滑动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掂锅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在所述锅体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第一件,所述第一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相连以由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第二件,所述第二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件相连,且所述第二件固定在所述内锅上;第三件,所述第三件与所述第二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件可转动或者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
可选地,所述基座、所述第一件、所述第二件和所述第三件构成曲柄摇杆机构。
可选地,所述基座、所述第一件、所述第二件和所述第三件构成曲柄滑块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设在所述锅体的内周壁上,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人机交互单元,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设在所述锅体的外周壁上,所述人机交互单元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翻炒组件和所述掂锅组件相连,所述人机交互单元上设有控制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锅的外周壁上设有移动柱,所述锅体的内周壁上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柱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移动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全自动烹饪机的另一个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机的的装配示意图,其中内锅处于掂锅状态;
图4为图3所示的全自动烹饪机的另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其中内锅处于掂锅状态;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机的装配示意图,其中锅盖与锅体之间无连接关系;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机的装配示意图,其中锅盖可转动地设在锅体上;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炒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翻炒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翻炒组件的示意图,其中翻炒件形成为柱状;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翻炒组件的示意图,其中翻炒件形成为弯折的弧形形状;
图1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掂锅组件与内锅的配合示意图,其中内锅邻近第二极限翻转位置设置;
图12为图11所示的掂锅组件与内锅的另一个角度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掂锅组件与内锅的配合示意图,其中内锅位于第一极限翻转位置;
图15为图14所示的掂锅组件与内锅的另一个角度的配合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B-B方向的剖面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掂锅组件与内锅的配合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掂锅组件与内锅的另一个角度的配合示意图;
图19为图17所示的掂锅组件和内锅配合时的剖面图,其中第一件形成为杆状;
图20为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掂锅组件和内锅配合时的剖面图,其中第一件形成为轮状;
图2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机的控制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全自动烹饪机100、
锅体1、主把手10、副把手11、环形槽12、
内锅2、移动柱20、
加热装置3、
锅盖4、内衬5、连接轴50、定位柱51、
翻炒组件6、第一驱动电机60、第一驱动轴601、凸起602、转轴61、卡接柱611、翻炒件62、传动轴63、安装腔630、插接槽631、第一槽体6311、第二槽体6312、第三槽体6313、弹性件64、第一减速器65、轴承66、
掂锅组件7、第二驱动电机70、偏心轮71、固定轴72、限位组件73、第一限位件730、第二限位件731、滑槽7311、第一端7312、第二端7313、第一件74、第二件75、第三件76、基座77、底板770、第一侧板771、第二侧板772、第二减速器78、固定支架79、连接支架750、
控制装置8、人机交互单元81、主控电路装置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机100,该全自动烹饪机100用于将内锅2内的食材烹煮成菜肴。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机100,包括:锅体1、内锅2、加热装置3、锅盖4、翻炒组件6、掂锅组件7和控制装置8。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锅体1的一侧设有主把手10,另一侧设有副把手11。
其中,内锅2用于盛放食材,内锅2设在锅体1内。加热装置3连接至锅体1用于对内锅2内的食材进行加热。锅盖4用于打开或关闭内锅2。翻炒组件6设在锅体1或锅盖4上,翻炒组件6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内锅2内以对内锅2内的食材进行翻炒。掂锅组件7设在锅体1上,掂锅组件7与内锅2的外表面配合以带动内锅2在锅体1内做掂锅运动,从而由于内锅2可以做掂锅动作,可以使食材尽量短时间内受油和受热均匀。
控制装置8与加热装置3、翻炒组件6和掂锅组件7相连用于控制加热装置3、翻炒组件6和掂锅组件7的工作状态。也就是说,控制装置8与加热装置3相连可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3的打开或关闭,控制装置8与翻炒组件6相连可以用于控制翻炒组件6的打开或关闭,控制装置8与掂锅组件7相连可以用于控制掂锅组件7的打开或关闭。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控制装置8还可以控制加热装置3的加热强度和加热时间,同时控制装置8还可以控制翻炒组件6的翻炒力度和掂锅组件7的掂锅力度,以满足不同菜肴的不同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控制装置8内预设多种菜谱的加工方法,控制装置8通过控制加热装置3、翻炒组件6和掂锅组件7的不同工作状态,以加工出不同的菜肴。
其中加热装置3、翻炒组件6和掂锅组件7之间可以为联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加热装置3、翻炒组件6和掂锅组件7之间还可以是独立工作,例如加热装置3的打开和关闭不受翻炒组件6和掂锅组件7的打开和关闭的影响,控制装置8可以控制加热装置3开启、翻炒组件6和掂锅组件7关闭。
当使用全自动烹饪机100烹饪菜肴时,将食材放入到内锅2内,控制装置8用于控制加热装置3打开以对内锅2内的食材进行加热,控制装置8还可以控制翻炒组件6打开以对内锅2内的食材进行翻炒以避免食材加热不均匀,控制装置8还可以控制掂锅组件7打开以带动内锅2在锅体1内活动而做掂锅炒菜动作。在对内锅2内的食材进行烹煮的过程中,可以将锅盖4盖在内锅2上,从而在内锅2内形成密封的炒菜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烹饪机100,通过设有翻炒组件6,翻炒组件6可以对内锅2内的食材进行翻炒,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内锅2内的食材受热不均而造成菜肴不熟、烧焦、营养流失等现象,可以保证菜肴的口感和质量。同时通过设有掂锅组件7,掂锅组件7可以控制内锅2在锅体1内做掂锅炒菜动作,可以使得菜肴在尽量短时间内受油和受热均匀,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菜肴的口感和质量。又由于设有锅盖4,在食材的烹煮过程中,可以将锅盖4盖在内锅2上以在内锅2内形成密封的炒菜空间,从而使得内锅2内的油烟在炒菜过程中不会大量散发到空气中,有利于人体健康。
在图3-图5的示例中,锅盖4可以为独立的零部件,锅盖4和锅体1之前没有连接关系。在图6的示例中,锅盖4通过连接轴50与锅体1可枢转地相连。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锅盖4的装配方式不限于此,例如锅盖4可以是可拆卸地设在锅体1上用于打开或关闭内锅2。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内锅2的外周壁上设有移动柱20,锅体1的内周壁上设有移动槽,移动柱20可活动地设在移动槽内。从而通过移动柱20和移动槽的配合作用,可以实现支撑内锅2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加热装置3为加热线圈,加热线圈设在锅体1的内周壁上,也就是说,加热线圈环绕在内锅2的外壁上。加热线圈与控制装置8相连。从而使得全自动烹饪机100的结构简单。更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装置8包括主控电路装置82,主控电路装置82与加热线圈相连,主控电路装置82中设有桥堆等元件,主控电路装置82往加热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加热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内锅2,在内锅2的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由此,本发明的全自动烹饪机100可以作为电磁炉使用。
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主控电路装置82形成为环形,锅体1的外周壁的底部设有环形槽12,主控电路装置82设在环形槽12内。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加热装置3为加热线圈时,加热线圈还可以为加热丝等加热元件,控制装置8控制加热丝发热。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控制装置8包括:人机交互单元81,其中,人机交互单元81设在锅体1的外周壁上,人机交互单元81与加热装置3、翻炒组件6和掂锅组件7相连,人机交互单元81上设有控制键。也就是说,加热装置3、翻炒组件6、掂锅组件7与人机交互单元81通讯连接,人机交互单元81上设有控制键,用户可以通过触发人机交互单元81上的控制键控制加热装置3、翻炒组件6和掂锅组件7的工作。具体地,人机交互单元81中可以预存有多种菜单,人机交互单元81内置的不同的菜单由相应的单片机控制电力火候、加热时间,或者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的特殊需求,自行增减电火力和加热时间。从而可以提高全自动烹饪机100的人性化程度。
下面参考图1、图2、图7-图10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炒组件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炒组件6,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0、转轴61和翻炒件62,其中,第一驱动电机60设在锅盖4上,第一驱动电机60与控制装置8相连。转轴61与第一驱动电机60相连并由第一驱动电机60驱动绕转轴61的轴向转动,转轴61的下端伸入内锅2内。翻炒件62设在转轴61的下端,翻炒件62与转轴61同轴转动以对内锅2内的食材进行翻炒。也就是说,转轴61的上端与第一驱动电机60相连,转轴61的下端设置有翻炒件62,第一驱动电机60驱动转轴61转动,并且带动翻炒件62转动,从而起到翻炒食材的作用。由此,该翻炒组件6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并且安全性高。其中,翻炒件62可以设置在转轴61的外周壁上,或者翻炒件62也可以部分穿设在转轴62内。
进一步地,翻炒组件6还包括传动轴63和第一减速器65,第一减速器65与第一驱动电机60相连,第一减速器65通过第一驱动轴601与传动轴63相连,也就是说,第一减速器65的输入端与第一驱动电机60相连,第一减速器65的输出端与传动轴63相连。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轴601可以为第一减速器65自身的一部分即第一驱动轴601为第一减速器65的输出端,第一驱动轴601还可以是连接在第一减速器65的输出端和传动轴63之间的连接杆。
转轴61与传动轴63可拆卸地相连。从而由于转轴61与传动轴63可拆卸地相连,转轴61上的翻炒件62可以根据不同烹饪需要设计成多种结构,并且通过转轴61与传动轴63的可拆卸连接进行更换,从而使得翻炒组件6可以满足不同烹饪要求,并且转轴61可以从传动轴63上拆卸下来,翻炒件62在使用完成之后,可以便于拆卸清洗,方便用户使用。
同时通过设有第一减速器65,可以降低翻炒件62的翻炒速度,保证食材可以进行充分受热。其中可以根据第一驱动电机60的输出转速以及所需的翻炒速度选择合适的传动比的第一减速器65。
其中,翻炒件62的形状可以根据全自动烹饪机100所需要烹饪的食材的不同进行合理调节,可选地,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翻炒件62形成为一字形柱状结构,翻炒件62设在转轴61的一侧且与转轴61的轴线垂直。进一步地,翻炒件62包括两个,两个翻炒件62分别设在转轴61的两侧且同轴设置。
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转轴61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翻炒件62则形成为垂直于转轴6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两个翻炒件62分别设在转轴61的两侧,并且两个翻炒件62呈一字形排列。由此,该翻炒件62结构简单,在保证结构美观的前提下,保证了对食材的翻炒效果。
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翻炒件62形成为长条形片状结构,翻炒件62设在转轴61的一侧且翻炒件62所在平面与转轴6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小于90°。换言之,翻炒件62不是柱状结构,而是形成为不与水平面平行的片状结构,片状结构的翻炒件62具有更大的面积,在翻炒时,与食材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翻炒效果。
进一步地,当翻炒件62形成为长条形片状结构时,翻炒件62为两个,两个翻炒件62分别设在转轴61的相对的两侧。优选地,每个翻炒件62分别形成为沿顺时针方向折弯的弧形片体。
在图10的示例中,转轴6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翻炒件62,两个翻炒件62沿转轴61中心对称,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翻炒件62与食材的接触面积。将翻炒件62设置成沿顺时针方向折弯的弧形结构,该结构的翻炒件62与内锅2的形状对应,在保证转动过程中不会触碰到内锅2的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翻炒件62与食材的接触面积,提高翻炒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翻炒件62还可以形成为扇形或其他可以用于对食材进行翻炒的结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轴601的外周面上设有沿第一驱动轴601的径向向外突出且沿第一驱动轴601的轴向延伸的凸起602,传动轴63的上端套设在第一驱动轴601上,传动轴63的内壁面上设有与凸起602位置对应的凹槽,凸起602插接在凹槽内。
具体地,第一驱动轴601形成为柱状结构,凸起602设在第一驱动轴601的外壁面上,凸起602大体形成为沿第一驱动轴601的轴向延伸的长方体形,传动轴63上设有与凸起602结构对应的凹槽,凸起602插接在该凹槽内,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驱动电机60产生的动力能够高效率地输送给传动轴63。
其中,转轴61与传动轴63之间的拆卸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可拆卸结构,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传动轴63的下端与转轴61的上端通过螺钉可拆卸地相连。具体地,传动轴63的下端可以套设在转轴61的上端上,两者彼此嵌套地相连,然后再通过螺丝或者螺栓固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传动轴63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部,转轴61的上端设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地相连。具体地,传动轴63的下端敞开形成安装腔630,第一卡接部形成为设在传动轴63的两侧的插接槽631,转轴61的上端插接在安装腔630内,第二卡接部形成为设在转轴61的两侧的卡接柱611,卡接柱611可拆卸地插接在插接槽631内。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每个插接槽631分别包括:第一槽体6311、第二槽体6312和第三槽体6313。具体地,第一槽体6311沿传动轴63的轴向延伸,第一槽体6311的下端敞开。第二槽体6312的一端与第一槽体6311的上端导通,第二槽体6312沿传动轴63的周向延伸。第三槽体6313的上端与第二槽体6312的另一端导通,第三槽体6313沿传动轴63的轴向向下延伸,第三槽体6313沿传动轴63的轴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槽体6311的长度。
换言之,每个插接槽631大体形成为U形结构,插接槽631包括两个支脚,即第一槽体6311和第三槽体6313,其中一个支脚的长度大于另一个支脚的长度,即第一槽体6311的长度大于第三槽体6313的长度,第一槽体6311的下端敞开,卡接柱611可从第一槽体6311的下端插入插接槽631内。
具体地,在装配时,首先将转轴61的上端对准传动轴63下端的安装腔630,接着将转轴61上的卡接柱611对准第一槽体6311的下端开口,然后将转轴61向安装腔630内推动,卡接柱611沿第一槽体6311的下端向上一直活动至第一槽体6311的上端。接着转动转轴61,使卡接柱611沿第二槽体6312的一端向另一端活动,当卡接柱611移动至第二槽体6312的另一端,向下拉动转轴61,使卡接柱611进入第三槽体6313,卡接柱611的两侧被第三槽体6313的侧壁止挡,传动轴63在转动时便可带动转轴61一起转动,实现转轴61与传动轴63的配合。
拆卸时,按照上述装配方式相反的步骤即可完成转轴61与传动轴63的拆卸,该结构的转轴61与传动轴63装配方式简单,并且传动效果好。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翻炒组件6还包括弹性件64,弹性件64设在传动轴63和转轴61之间且弹性件64的两端分别止抵安装腔630的顶壁和转轴61的顶壁。由此,通过设置弹性件64,在转轴61与传动轴63装配时,将卡接柱611移动至第二槽体6312的另一端时,只需松开转轴61,即可完成转轴61与传动轴63的装配,进一步简化了转轴61与传动轴63的装配方式,同时在弹性件64的作用下,可以避免卡接柱611从插接槽631内掉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三槽体6313与第一槽体6311平行设置。进一步地,第三槽体6313与第一槽体6311之间圆滑过渡。由此,该转轴61与传动轴63的配合结构更合理,装配过程更方便,并且卡接柱611与插接槽631的磨损小,延长了转轴61与传动轴63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全自动烹饪机100还包括内衬5,内衬5与锅盖4相连且与锅盖4之间限定出间室,第一驱动电机60设在间室内,转轴61伸入到内锅2内,其中可以是转轴61穿过内衬5伸入内锅2内,还可以是第一驱动轴601穿过内衬5与位于内锅2内的转轴61相连。从而将第一驱动电机60设在间室内,可以与内锅2隔开,减少油烟对第一驱动电机60的污染和干扰,保证第一驱动电机60的正常使用,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通过设有内衬5,翻炒组件6无需直接安装在锅盖4上,简化了锅盖4的结构,避免对锅盖4的外观的影响,并且便于翻炒组件6在锅盖4上的装配。
在图1的示例中,内衬5的上表面设有定位柱51,第一驱动轴601穿过定位柱51与转轴61相连,其中为了减少对第一驱动轴601的磨损,第一驱动轴601和定位柱51之间设有轴承66。
进一步地,全自动烹饪机100还包括密封件(图未示出),密封件设在内衬5与锅盖4之间以密封间室。其中密封件可以为密封圈也可以为胶垫。由此,通过在内衬5与锅盖4之间设密封件,可以进一步提高间室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驱动电机60在间室内的使用安全性,避免烹饪过程中蒸汽或油烟进入间室而对第一驱动电机60产生不良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锅盖4通过连接轴50与锅体1可枢转地相连,第一驱动电机60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8相连。
也就是说,锅盖4与锅体1是两个相连的结构,锅盖4可枢转地安装在锅体1上,并且锅盖4上的第一驱动电机60与控制装置8通过导线相连,导线可以被安装在连接轴50内,该结构的全自动烹饪机100在保证线路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保证全自动烹饪机100的整体美观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为第一电磁线圈,锅盖4中设有第二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与第一驱动电机60无线电连接。
具体地,锅盖4内设有第二电磁线圈,第一电磁线圈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电磁场,第二电磁线圈可以感应该电磁场,从而可以实现对锅盖4的无线能量传输和载波通信,进而实现对第一驱动电机60的能量的供应和对电机的控制。由此,该全自动烹饪机100的结构简单。
下面参考图11-图16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掂锅组件7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1-图1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掂锅组件7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0、偏心轮71和固定轴72,其中,第二驱动电机70设在锅体1上,第二驱动电机70与控制装置8相连。偏心轮71与第二驱动电机70相连以偏心转动。固定轴7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偏心轮71和内锅2上。
具体地,第二驱动电机70工作时,第二驱动电机70带动偏心轮71偏心转动,偏心轮71转动时,带动固定轴72转动,从而实现带动内锅2在锅体1内活动以实现掂锅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掂锅组件7,通过设有偏心轮71,偏心轮71通过固定轴72与内锅2相连以带动内锅2在锅体1内活动,从而实现掂锅的目的,且该掂锅组件7的结构简单。
在该实施例中,移动柱20为一个且与固定轴72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移动柱20和固定轴72沿内锅2的中心径向对称设置,移动柱20可转动地设在移动槽内。
进一步地,掂锅组件7还包括限位组件73,限位组件73与偏心轮71相连以限定偏心轮71的转动角度。从而通过限制偏心轮71的转动角度,可以实现限定内锅2的掂锅角度的目的,当全自动烹饪机100为小型机器时,内锅2的掂锅角度较小,在该种情况下,通过设有限位组件73限定内锅2的掂锅角度,可以满足全自动烹饪机100的小型化设计需求。
具体地,限位组件73包括:第一限位件730和第二限位件731,其中,第一限位件730与第二驱动电机70相对静止。也就是说,第一限位件730相对于第二驱动电机70是不动的,其中第一限位件730可以是固定在第二驱动电机70上,第一限位件730还可以是第二驱动电机70的一部分,当然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件730和第二驱动电机70之间还可以是没有连接联系,第一限位件730可以是固定在锅体1上。
第二限位件731的一端可转动地设在偏心轮71上,偏心轮71转动时第二限位件731与第一限位件730滑动配合。由于第一限位件730相对第二驱动电机70是相对静止的,第二限位件731和第一限位件730滑动配合,限定了第二限位件731的转动角度,从而进一步限定了偏心轮71的转动角度,进而限定了内锅2的掂锅角度。同时还可以对偏心轮71起到支撑作用,增强了偏心轮71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示例中,如图11-图16所示,第一限位件730为滑块,第二限位件731具有封闭的线型的滑槽7311,滑块与滑槽7311的第一端7312配合时内锅2处于第一极限翻转位置,且滑块与滑槽7311的第二端7313配合时内锅2处于第二极限翻转位置。第二限位件731的滑槽7311为条形,滑块位于滑槽7311内,滑块的外周面与滑槽7311接触,滑块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相对于第二驱动电机70的电机轴偏置。如图13和图16所示,电机正转时,内锅2自第一极限位置翻转到第二极限位置,滑块相对滑槽7311滑动,滑块自滑槽7311的第一端7312滑动到第二端7313;电机反转时,内锅2自第二极限位置翻转到第一极限位置,滑块自滑槽7311的第二端7313滑动到第一端7312,第二限位件731与偏心轮71的枢转连接处靠近滑槽7311的第二端7313。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偏心轮71运动的稳定性,且运动流畅、无阻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限位件731是滑块,第一限位件730是具有滑槽7311的转动块,滑块设于滑槽7311内。
如图12-图16所示,第二限位件731的一端外套在固定轴72上,掂锅组件7还包括固定支架79,固定支架79固定在固定轴72上,偏心轮71的轮面和固定支架79对第二限位件731形成限位,防止第二限位件731沿固定轴72的轴向运动。从而第二限位件731直接对固定在偏心轮71上的固定轴72施力,能够快速、直接的限制内锅2的运动。
进一步地,掂锅组件7还包括第二减速器78,固定轴72与第二驱动电机70的电机轴之间通过第二减速器78相连,第二减速器78的输入端与第二驱动电机70的电机轴相连,第二减速器78通过第二驱动轴与固定轴72相连,从而通过设有第二减速器78,可以有效降低掂锅速度,使食材与内锅2的接触时间更加充足,便于翻炒。其中可以根据第二驱动电机70的输出转速以及所需的掂锅速度选择具有合适传动比的第二减速器78。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轴可以为第二减速器78自身的一部分即第二驱动轴为第二减速器78的输出端,第二驱动轴还可以是连接在第二减速器78的输出端和固定轴72之间的连接杆。下面参考图17-图20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掂锅组件7。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7-图20所示,掂锅组件7包括:基座77、第二驱动电机70、第一件74、第二件75和第三件76,其中,基座77固定在锅体1上,第二驱动电机70设在基座77上,第二驱动电机70与控制装置8相连。
第一件74与第二驱动电机70相连以由第二驱动电机70驱动转动。其中第一件74可以形成为杆状(如图17-19所示),第一件74还可以形成为轮状(如图20所示)。
第二件75的一端与第一件74相连,且第二件75固定在内锅2上。当第一件74形成为轮状时,第二件75与第一件74的连接点偏离第一件74的转动轴线设置。
第三件76与第二件75的另一端相连,第三件76可转动或者移动地设在基座77上。
当第二驱动电机70驱动第一件74转动时,第一件74带动第二件75转动,由于第二件7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件74和第三件76相连,从而第二件75可以实现在一定的范围转动。当第二件75转动时带动内锅2翻转,从而实现掂锅的目的。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掂锅组件7的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基座77、第一件74、第二件75和第三件76构成曲柄摇杆机构,第一件74为曲柄,第二件75为连杆,第三件76为摇杆。更具体地,第一件74的长度<第三件76的长度<第二件75的长度,内锅2与第二件75的中部固定。采用上述结构,第一件74、第二件75、第三件76之间的连接为转动连接,各个零件之间连接紧密,传动时不会出现松脱现象。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示例中,基座77、第一件74、第二件75和第三件76构成曲柄滑块机构,第一件74为曲柄,第二件75为连杆,第三件76为滑块,基座77上设有供第三件76滑动的滑动槽。第二件75的一端与第一件74枢转连接,第二件75的另一端与第三件76枢转连接,第三件76在基座77的滑动槽内滑动。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滑块的急回特性,能够提高内锅2的翻转效率。
在本发明的再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二件75为滑杆,第三件76为转块,第二件75与第一件74枢转连接,第三件76与基座77枢转连接,第三件76具有供第二件75滑动的凹槽。具体地,内锅2与滑杆连接且连接点位于滑杆的枢转连接点和滑动部之间,采用上述结构,第二件75的两端分别为转动副和移动副,避免了出现卡滞现象,使锅体1翻转动作流畅。
在一优选示例中,如图19和图20所示,内锅2为平底锅,内锅2的底部与第二件75可通过连接支架750进行连接,第二件75为连杆时,第二件75的两个枢转连接点的连线垂直于内锅2的中心。采用上述结构将内锅2的底部与第二件75固定,第二件75对内锅2形成了托举,使内锅2的整体受力均衡,进而达到翻炒均匀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二件75还可以是与内锅2的侧壁连接。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件75的最大转动角度的范围为20~30度,即内锅2的翻转角度A的最大值为20~30度。采用上述翻转角度,避免了菜肴的溢出。具体地,可以通过对第一件74、第二件75、第三件76的长度以及相对位置进行设置来调节内锅2的转动角。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掂锅组件7还包括第二减速器78,第一件74与第二驱动电机70的电机轴之间通过第二减速器78相连,第二减速器78的输入端与第二驱动电机70的电机轴相连,第二减速器78通过第二驱动轴与第一件74相连,从而通过设有第二减速器78,可以有效降低掂锅速度,使食材与内锅2的接触时间更加充足,便于翻炒。其中可以根据第二驱动电机70的输出转速以及所需的掂锅速度选择具有合适传动比的第二减速器78。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轴可以为第二减速器78自身的一部分即第二驱动轴为第二减速器78的输出端,第二驱动轴还可以是连接在第二减速器78的输出端和第一件74之间的连接杆。
在图17和图18所示的示例中,基座77包括底板770、第一侧板771和第二侧板772,第一侧板771和第二侧板772与底板770连接且相对设置,第二驱动电机70和第二减速器78位于第一侧板771外侧,第一件74、第二件75和第三件76位于第一侧板771内侧,第二驱动轴穿过第一侧板771与第一件74连接,第三件76与第一侧板771转动或移动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掂锅组件7不限于上述几种实施例,例如掂锅组件7还可以包括杆件、第二驱动电机70和限位组件73,杆件的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70相连,杆件的另一端固定内锅2,限位组件73限制杆件的转动角度。简言之,掂锅组件7可以形成为任何结构,只要保证掂锅组件7可以控制内锅2做掂锅动作即可。
如图21所示,全自动烹饪机100还包括用于检测内锅2的摆角A的摆角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内锅2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控制装置8还包括高频驱动电源,加热装置3与高频驱动电源相连。图21中的电机1表示本发明中的第一驱动电机60,图21中的电机2表示本发明中的第二驱动电机70。
控制装置8的人机交互单元81给高频驱动电源发出火控指令以控制高频驱动电源动作,高频驱动电源将加热电流信号传递回控制装置8,控制装置8可以根据加热电流信号调整输出合适的火控指令。高频驱动电源在接收到火控指令时控制加热装置3工作,加热装置3工作产生的加热电流对内锅2内的食材进行烹煮。
在加热装置3工作的过程中,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内锅2的温度,并将内锅温度信号传递回控制装置8,控制装置8可以根据内锅温度信号判断内锅2的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控制装置8还可以根据内锅温度信号调整输出合适的火控指令。
控制装置8通过控制电机1工作,以驱动翻炒组件6工作,从而将内锅2内的食材搅拌均匀。控制装置8还可以通过控制电机2工作,以驱动掂锅组件7工作,从而实现掂锅、晃锅的目的。
在掂锅组件7工作的过程中,摆角检测装置检测内锅2的摆角,并发出内锅摆角检测信号到控制装置8,控制装置8可以根据内锅摆角检测信号判断内锅2的摆动角度是否符合要求或者判断掂锅组件7是否正常工作。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锅体内;
用于对所述内锅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内锅的锅盖;
翻炒组件,所述翻炒组件设在所述锅体或所述锅盖上,所述翻炒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内锅内以对所述内锅内的食材进行翻炒;
掂锅组件,所述掂锅组件设在所述锅体上,所述掂锅组件与所述内锅的外表面配合以带动所述内锅在所述锅体内做掂锅运动;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翻炒组件和所述掂锅组件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翻炒组件和所述掂锅组件的工作状态;
所述翻炒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锅盖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相连并由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绕所述转轴的轴向转动,所述转轴的下端伸入所述内锅内;和翻炒件,所述翻炒件设在所述转轴的下端,所述翻炒件与所述转轴同轴转动以对所述内锅内的食材进行翻炒;
所述加热装置为第一电磁线圈,所述锅盖中设有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无线电连接;
所述掂锅组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在所述锅体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第一件,所述第一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相连以由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第二件,所述第二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件相连,且所述第二件固定在所述内锅上以对所述内锅形成了托举;第三件,所述第三件与所述第二件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件可转动或者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组件还包括传动轴和第一减速器,所述第一减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第一减速器通过第一驱动轴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所述转轴与所述传动轴可拆卸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外周面上设有沿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径向向外突出且沿所述第一驱动轴的轴向延伸的凸起,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上,所述传动轴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位置对应的凹槽,所述凸起插接在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转轴的上端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地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下端敞开形成安装腔,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为设在所述传动轴的两侧的插接槽,所述转轴的上端插接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为设在所述转轴的两侧的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传动轴和所述转轴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止抵所述安装腔的顶壁和所述转轴的顶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通过连接轴与所述锅体可枢转地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衬,所述内衬与所述锅盖相连且与所述锅盖之间限定出间室,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在所述间室内,所述转轴伸入到所述内锅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内衬与所述锅盖之间以密封所述间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件、所述第二件和所述第三件构成曲柄摇杆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件、所述第二件和所述第三件构成曲柄滑块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设在所述锅体的内周壁上,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人机交互单元,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设在所述锅体的外周壁上,所述人机交互单元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翻炒组件和所述掂锅组件相连,所述人机交互单元上设有控制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外周壁上设有移动柱,所述锅体的内周壁上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柱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移动槽内。
CN201410636272.0A 2014-11-12 2014-11-12 全自动烹饪机 Active CN105640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6272.0A CN105640295B (zh) 2014-11-12 2014-11-12 全自动烹饪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6272.0A CN105640295B (zh) 2014-11-12 2014-11-12 全自动烹饪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0295A CN105640295A (zh) 2016-06-08
CN105640295B true CN105640295B (zh) 2018-07-13

Family

ID=56483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36272.0A Active CN105640295B (zh) 2014-11-12 2014-11-12 全自动烹饪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402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3582A (zh) * 2016-08-30 2017-03-08 刘万斌 一种智能全自动商用电磁炒菜机
CN107149385A (zh) * 2017-05-20 2017-09-12 太仓市夏米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炒菜机
CN108125571A (zh) * 2018-01-29 2018-06-08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机器人的搅拌组件及烹饪机器人
CN108402914A (zh) * 2018-04-17 2018-08-17 温州市晟食昌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的颠锅机构
CN110192780A (zh) * 2019-06-26 2019-09-03 吉林省东润智能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炒菜机颠炒及翻锅系统
CN213551281U (zh) 2020-06-09 2021-06-29 即时品牌公司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36476A (ja) * 2007-12-06 2009-06-25 Nakai:Kk ラーメンスープ材料の煮出し装置
CN201616713U (zh) * 2010-02-08 2010-10-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旋转部件的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CN203153393U (zh) * 2013-04-18 2013-08-28 黑龙江省发现者厨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模仿人工自动翻炒机
CN103876607A (zh) * 2014-02-18 2014-06-25 陆新田 一种自动炒菜机的掂锅运动机构
CN203762844U (zh) * 2013-12-26 2014-08-13 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改进结构的多功能炒菜锅
CN203802299U (zh) * 2014-03-04 2014-09-03 深圳市繁兴科技有限公司 拖锅式自动翻锅系统
CN204232843U (zh) * 2014-11-12 2015-04-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全自动烹饪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36476A (ja) * 2007-12-06 2009-06-25 Nakai:Kk ラーメンスープ材料の煮出し装置
CN201616713U (zh) * 2010-02-08 2010-10-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旋转部件的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CN203153393U (zh) * 2013-04-18 2013-08-28 黑龙江省发现者厨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模仿人工自动翻炒机
CN203762844U (zh) * 2013-12-26 2014-08-13 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改进结构的多功能炒菜锅
CN103876607A (zh) * 2014-02-18 2014-06-25 陆新田 一种自动炒菜机的掂锅运动机构
CN203802299U (zh) * 2014-03-04 2014-09-03 深圳市繁兴科技有限公司 拖锅式自动翻锅系统
CN204232843U (zh) * 2014-11-12 2015-04-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全自动烹饪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0295A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0295B (zh) 全自动烹饪机
CN105581631B (zh) 全自动烹饪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4232843U (zh) 全自动烹饪机
CN202051500U (zh) 旋转多功能炒锅
CN201349984Y (zh) 一种多功能烤锅
CN103356077B (zh) 震动多角度旋转炒锅
CN105640294B (zh) 掂锅机构以及具有掂锅机构的烹饪机
CN103750755A (zh) 一种上盖可以拆卸的烤炉及其方法
CN204232943U (zh) 翻炒组件和具有其的全自动烹饪装置
CN103654360A (zh) 一种翻炒锅
CN202234714U (zh) 一种旋转多功能炒锅
CN105640297A (zh) 全自动烹饪装置
CN105581630A (zh) 翻炒组件和具有其的全自动烹饪装置
CN201641697U (zh) 一种多功能烤锅
CN102934948A (zh) 一种旋转摇摆烤炉及其方法
CN204232842U (zh) 掂锅机构以及具有掂锅机构的烹饪机
CN202287722U (zh) 旋转多功能炒锅
CN103494524A (zh) 一种来回摇摆食物的气流加热设备
CN102764063A (zh) 旋转多功能炒锅的搅拌食物方法
CN204133150U (zh) 全自动烹饪装置
CN203088817U (zh) 一种旋转摇摆气流煎锅
CN202537252U (zh) 多角度旋转炒锅
CN202960187U (zh) 自动涂抹配料或油脂的同向搅拌煎锅
CN203088800U (zh) 同向搅拌烤炉
CN208692914U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