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9534U - 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9534U
CN210949534U CN201921528305.4U CN201921528305U CN210949534U CN 210949534 U CN210949534 U CN 210949534U CN 201921528305 U CN201921528305 U CN 201921528305U CN 210949534 U CN210949534 U CN 210949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red roller
arc
retainer
ring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283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功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fangdian Taipraseodymium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fangdian Taipraseodymium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fangdian Taipraseodymium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fangdian Taipraseodymium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283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9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9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9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安装孔、注油孔、储油室、导油通道、第一圆锥滚子、第二圆锥滚子、保持架、外密封罩、固定架、橡胶密封圈、第一弧形槽、第一散热孔、第二弧形槽、第二散热孔、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定位螺丝、固定螺丝和内密封罩,所述外圈上等角度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通过定位螺丝安装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弧形槽之间位于外圈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外圈内侧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内一端均匀镶嵌有第一圆锥滚子,所述保持架内另一端均匀镶嵌有第二圆锥滚子,本实用新型,密封效果好,润滑方便,散热效果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锥滚子轴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背景技术
圆锥滚子轴承属于分离型轴承,轴承的内外圈均具有锥形滚道,圆锥滚子轴承是指滚动体为圆锥滚子的径向推力式滚动轴承,有小锥角和大锥角两种,小锥角主要承受以径向载荷为主的径向和轴向联合载荷,常成双使用,反向安装,内外座圈可分别安装,在安装使用中可调整径向和轴向游隙;大锥角主要承受以轴向载荷为主的轴向和径向联合载荷,一般不单独用来承受纯轴向载荷,当成对配置时可用以承受纯径向载荷,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属于圆锥滚子轴承的一种,现有技术中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密封效果不好,影响轴承的使用,同时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润滑不方便,散热效果不好,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安装孔、注油孔、储油室、导油通道、第一圆锥滚子、第二圆锥滚子、保持架、外密封罩、固定架、橡胶密封圈、第一弧形槽、第一散热孔、第二弧形槽、第二散热孔、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定位螺丝、固定螺丝和内密封罩,所述外圈上等角度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通过定位螺丝安装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弧形槽之间位于外圈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外圈内侧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内一端均匀镶嵌有第一圆锥滚子,所述保持架内另一端均匀镶嵌有第二圆锥滚子,所述保持架内侧设置有内圈,所述内圈中间形成安装孔,所述内圈上等角度开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内通过定位螺丝安装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弧形槽之间位于内圈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散热孔,所述外圈两端中间均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一端形成储油室,所述储油室的两端通过导油通道分别与第一圆锥滚子和第二圆锥滚子连接,所述内圈的表面两侧对应两端均通过外密封罩与外圈表面连接,所述外密封罩的内侧焊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胶接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的内侧设置有内密封罩,且外密封罩通过固定螺丝与内密封罩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架上均匀开设有滚子槽,所述第一圆锥滚子和第二圆锥滚子均与滚子槽相配合,所述保持架上均匀开设有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锥滚子和第二圆锥滚子的一端与外圈内侧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圆锥滚子和第二圆锥滚子的另一端与内圈外侧表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彼此之间角度均匀90°。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的外侧表面中间和内圈的内侧表面中间均开设有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锥滚子和第二圆锥滚子的表面均设置有耐磨陶瓷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外密封罩将外圈和内圈连接,防止保持架暴露在外面,进行初步密封,通过橡胶密封圈进行再次密封,配合内密封罩,实现多重密封,保护轴承的寿命和旋转精度不受外界干扰;
2.往注油孔注入润滑油,润滑油进入储油室内,通过导油通道导向第一圆锥滚子和第二圆锥滚子及保持架,实现润滑,润滑方便;通过第一弧形槽内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一散热孔相配合,对外圈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通过第二弧形槽内的第二散热片和第二散热孔相配合,对内圈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配合保持架上的圆孔,提高轴承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密封罩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圈;2、内圈;3、安装孔;4、注油孔;5、储油室;6、导油通道;7、第一圆锥滚子;8、第二圆锥滚子;9、保持架;10、外密封罩;11、固定架;12、橡胶密封圈;13、第一弧形槽;14、第一散热孔;15、第二弧形槽;16、第二散热孔;17、第一散热片;18、第二散热片;19、定位螺丝;20、固定螺丝;21、内密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安装孔3、注油孔4、储油室5、导油通道6、第一圆锥滚子7、第二圆锥滚子8、保持架9、外密封罩10、固定架11、橡胶密封圈12、第一弧形槽13、第一散热孔14、第二弧形槽15、第二散热孔16、第一散热片17、第二散热片18、定位螺丝19、固定螺丝20和内密封罩21,外圈1上等角度开设有第一弧形槽13,第一弧形槽13内通过定位螺丝19安装有第一散热片17,第一弧形槽13之间位于外圈1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4,外圈1内侧设置有保持架9,保持架9内一端均匀镶嵌有第一圆锥滚子7,保持架9内另一端均匀镶嵌有第二圆锥滚子8,保持架9上均匀开设有滚子槽,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均与滚子槽相配合,保持架9上均匀开设有圆孔,进行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的安装和提高散热效果;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的表面均设置有耐磨陶瓷层,提高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的耐磨效果;保持架9内侧设置有内圈2,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的一端与外圈1内侧表面接触,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的另一端与内圈2外侧表面接触,便于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工作;内圈2中间形成安装孔3,内圈2上等角度开设有第二弧形槽15,第二弧形槽15内通过定位螺丝19安装有第二散热片18,第二弧形槽15之间位于内圈2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6,第一弧形槽13和第二弧形槽15彼此之间角度均匀90°,便于散热;外圈1的外侧表面中间和内圈2的内侧表面中间均开设有环形凹槽,便于轴承使用;外圈1两端中间均开设有注油孔4,注油孔4的一端形成储油室5,储油室5的两端通过导油通道6分别与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连接,内圈2的表面两侧对应两端均通过外密封罩10与外圈1表面连接,外密封罩10的内侧焊接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的内侧胶接有橡胶密封圈12,橡胶密封圈12的内侧设置有内密封罩21,且外密封罩10通过固定螺丝20与内密封罩21固定连接;外密封罩10将外圈1和内圈2连接,防止保持架9暴露在外面,进行初步密封,通过橡胶密封圈12进行再次密封,配合内密封罩21,实现多重密封,保护轴承的寿命和旋转精度不受外界干扰;往注油孔4注入润滑油,润滑油进入储油室5内,通过导油通道6导向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及保持架9,实现润滑,润滑方便;通过第一弧形槽13内的第一散热片17和第一散热孔14相配合,对外圈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通过第二弧形槽15内的第二散热片18和第二散热孔16相配合,对内圈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配合保持架9上的圆孔,提高轴承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安装孔(3)、注油孔(4)、储油室(5)、导油通道(6)、第一圆锥滚子(7)、第二圆锥滚子(8)、保持架(9)、外密封罩(10)、固定架(11)、橡胶密封圈(12)、第一弧形槽(13)、第一散热孔(14)、第二弧形槽(15)、第二散热孔(16)、第一散热片(17)、第二散热片(18)、定位螺丝(19)、固定螺丝(20)和内密封罩(2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上等角度开设有第一弧形槽(13),所述第一弧形槽(13)内通过定位螺丝(19)安装有第一散热片(17),所述第一弧形槽(13)之间位于外圈(1)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4),所述外圈(1)内侧设置有保持架(9),所述保持架(9)内一端均匀镶嵌有第一圆锥滚子(7),所述保持架(9)内另一端均匀镶嵌有第二圆锥滚子(8),所述保持架(9)内侧设置有内圈(2),所述内圈(2)中间形成安装孔(3),所述内圈(2)上等角度开设有第二弧形槽(15),所述第二弧形槽(15)内通过定位螺丝(19)安装有第二散热片(18),所述第二弧形槽(15)之间位于内圈(2)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6),所述外圈(1)两端中间均开设有注油孔(4),所述注油孔(4)的一端形成储油室(5),所述储油室(5)的两端通过导油通道(6)分别与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连接,所述内圈(2)的表面两侧对应两端均通过外密封罩(10)与外圈(1)表面连接,所述外密封罩(10)的内侧焊接有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的内侧胶接有橡胶密封圈(12),所述橡胶密封圈(12)的内侧设置有内密封罩(21),且外密封罩(10)通过固定螺丝(20)与内密封罩(2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9)上均匀开设有滚子槽,所述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均与滚子槽相配合,所述保持架(9)上均匀开设有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的一端与外圈(1)内侧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的另一端与内圈(2)外侧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槽(13)和第二弧形槽(15)彼此之间角度均匀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的外侧表面中间和内圈(2)的内侧表面中间均开设有环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锥滚子(7)和第二圆锥滚子(8)的表面均设置有耐磨陶瓷层。
CN201921528305.4U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Active CN210949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8305.4U CN210949534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8305.4U CN210949534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9534U true CN210949534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2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28305.4U Active CN210949534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9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1257361A (ja) 転がり軸受の密封装置
KR910010158B1 (ko) 압연기 유막베어링의 냉각제 밀폐조립체
US10907689B2 (en) Heavy duty wheel seal with dry running resistance
CN210949534U (zh) 一种多密封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CN211161198U (zh) 一种轨道用轧辊
CN111043160B (zh) 一种外球面轴承润滑防尘结构及方法
CN211481045U (zh) 一种电机输出端防水结构
CA2899171C (en) Seal assembly and neck seal for rolling mill
CN216951321U (zh) 一种一体式密封轴承
CN213206311U (zh) 一种具有润滑散热结构的轴承
CN205978093U (zh) 一种划船器专用轴承
EP1038601B1 (en) Sealing assembly
CN106122277A (zh) 一种划船器专用轴承
CN110611392A (zh) 一种电机输出端防水结构
CN217814545U (zh) 一种有缝钢管成型机调直辊用密封轴承
CN105042082A (zh) 一种可监控的自密封全聚四氟乙烯油封
CN219197897U (zh) 一种深沟球轴承
CN214945728U (zh) 一种用于深沟球轴承的密封结构
JP2001304424A (ja) 鉄道車両の車軸支持軸受用密封装置
CN219932718U (zh) 一种高承载的深沟球轴承
CN209818572U (zh) 一种渐进式密封万向节
CN209818557U (zh) 一种防水密封轴承
CN219176778U (zh) 一种调心滚子轴承
CN217515975U (zh) 一种长寿命防水托辊
CN219159387U (zh) 一种密封压辊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