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8105U - 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8105U
CN210948105U CN201921381063.0U CN201921381063U CN210948105U CN 210948105 U CN210948105 U CN 210948105U CN 201921381063 U CN201921381063 U CN 201921381063U CN 210948105 U CN210948105 U CN 210948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ing
door
door lock
pulling piece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10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进
唐伟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810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8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8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8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包括:第一拉动件,第一拉动件的一端用于与门内把手连接,操作门内把手能够同步拉动第一拉动件;第二拉动件,第二拉动件的一端用于与车门锁连接,拉动第二拉动件能够同步拉动车门锁解锁;及离合机构,离合机构与第一拉动件的另一端以及第二拉动件的另一端配合,使得离合机构能够锁合或者分离第一拉动件的另一单与第二拉动件的另一端。相较于传统的仅能够从外面开启车门的方式,本方案可根据乘客选择而从车内或车外打开车门,操作便捷性与体验感更好,在应对突发情况时能够有效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并且上述门锁离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组成简单,利于降低制造及维保成本,经济性好。

Description

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未成年乘客在汽车后排单独乘坐时安全、可靠,而避免发生误开启车门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各汽车制造商通常会在汽车后门上配装儿童锁。然而,当车门一旦安装了儿童锁后,车门就只能从车辆外部进行解锁,而从车内是无法正常开启车门的,如此不仅不利于提高操作体验,并且在某些特殊情况发生时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儿童锁通常为拨杆或旋钮的机械式结构或者带控制电路的电子式结构,结构组成复杂,制造及维保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操作体验与安全性无法兼顾、结构复杂致使成本高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其包括:
第一拉动件,所述第一拉动件的一端用于与门内把手连接,操作所述门内把手能够同步拉动所述第一拉动件;
第二拉动件,所述第二拉动件的一端用于与车门锁连接,拉动所述第二拉动件能够同步拉动所述车门锁解锁;及
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第一拉动件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拉动件的另一端配合,使得所述离合机构能够锁合或者分离所述第一拉动件的另一单与所述第二拉动件的另一端。
上述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应用于汽车车门(较优地应用于后车门)上,除了正常保证车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之外,当车辆停止时,还能够使乘客选择性的从车外或车内开启车门,提高操作便捷性与体验感。具体而言,由于第一拉动件的一端是与门内把手连接的,第二拉动件的一端是与车门锁连接的,当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可操作离合机构与第一拉动件的另一端以及第二拉动件的另一端分离,也即使第一拉动件与第二拉动件断开连接,如此一来,即便乘坐于后排内的未成年乘客误操作门内把手而拉动第一拉动件,动力也不会传递到第二拉动件上,即第二拉动件不会拉动车门锁实现解锁,造成车门意外开启而发生乘客跌落受到人身伤害,确保汽车行驶过程中后车门的安全防护性能。此外,当车辆到达目的地而需要下车时,乘客不仅可以正常掰动车门外部把手打开车门,作为可选择地乘客还可以通过驱控离合机构动作而将第一拉动件和第二拉动件锁合,使得车内后排乘客拉动门内把手时,可同步拉动第一拉动件和第二拉动件一起移动,并最终由第二拉动件拉动车门锁解锁,实现车内开启车门。相较于传统的仅能够从外面开启车门的方式,本方案可根据乘客选择而从车内或车外打开车门,操作便捷性与体验感更好,在应对突发情况时能够有效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并且上述门锁离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组成简单,利于降低制造及维保成本,经济性好。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壳座、设置于所述壳座上的驱动组件、及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的离合块,所述离合块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拉动件与所述第二拉动件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端头,所述第二拉动件与所述第一拉动件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端头,所述离合块能够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能够卡入所述卡槽内而锁接或从所述卡槽内脱出而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槽口端壁设有第一导入部,或/和所述第一端头和/或所述第二端头的相背侧面设有第二导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的传动组件、及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固定槽,所述离合块卡装于所述固定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的槽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离合块设有钩杆,所述钩杆插置于所述滑槽内,使得所述离合块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拉动件和所述第二拉动件水平自由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壳座上的传动轴,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的轮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轮周面紧贴,所述传动轴的外周壁上设有螺纹段,所述固定件还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段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轮为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为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弹性抵压件,所述弹性抵压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壳座,所述弹性抵压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端头。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门及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如此便能够兼顾操作便捷性与车辆行驶安全性,防止发生误开启车门而造成人身伤害,且可以使乘客从车外或者车内打开车门,增强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锁接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分离状态);
图3为图2中离合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拉动件;11、第一端头;20、第二拉动件;21、第二端头;30、离合机构;31、壳座;32、驱动组件;321、驱动件;322、固定件;323、固定槽;324、第一传动轮;325、第二传动轮;326、传动轴;327、螺纹段;33、离合块;331、卡槽;332、钩杆;34、卡板;40、第一导入部;50、第二导入部;60、弹性抵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汽车的类型可以是市面上的任何一种,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随着汽车已不断走入寻常百姓家庭中,较多使用场景为一家大小共同驾驶一辆汽车前往目的地。在某些特殊场合,一些年幼的乘客乘坐于后排座位时,会通过安装安全座椅的方式保证年幼乘客安全,但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则只能够借助后车门上预装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来保证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车门不会被误开启造成年幼乘客跌落车外而发生人生伤害事故。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其安装于车门内部,如此不会暴露出来而影响车辆外饰或内饰美观。其包括:第一拉动件10、第二拉动件20及离合机构30。
所述第一拉动件10的一端用于与门内把手连接,操作所述门内把手能够同步拉动所述第一拉动件10;所述第二拉动件20的一端用于与车门锁连接,拉动所述第二拉动件20能够同步拉动所述车门锁解锁;所述离合机构30与所述第一拉动件1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拉动件20的另一端配合,使得所述离合机构30能够锁合或者分离所述第一拉动件10的另一单与所述第二拉动件20的另一端。
上述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应用于汽车车门(较优地应用于后车门)上,除了正常保证车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之外,当车辆停止时,还能够使乘客选择性的从车外或车内开启车门,提高操作便捷性与体验感。具体而言,由于第一拉动件10的一端是与门内把手连接的,第二拉动件20的一端是与车门锁连接的,当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可操作离合机构与第一拉动件10的另一端以及第二拉动件20的另一端分离,也即使第一拉动件10与第二拉动件20断开连接,如此一来,即便乘坐于后排内的未成年乘客误操作门内把手而拉动第一拉动件10,动力也不会传递到第二拉动件20上,即第二拉动件20不会拉动车门锁实现解锁,造成车门意外开启而发生乘客跌落受到人身伤害,确保汽车行驶过程中后车门的安全防护性能。此外,当车辆到达目的地而需要下车时,乘客不仅可以正常掰动车门外部把手打开车门,作为可选择地乘客还可以通过驱控离合机构30动作而将第一拉动件10和第二拉动件20锁合,使得车内后排乘客拉动门内把手时,可同步拉动第一拉动件10和第二拉动件20一起移动,并最终由第二拉动件20拉动车门锁解锁,实现车内开启车门。相较于传统的仅能够从外面开启车门的方式,本方案可根据乘客选择而从车内或车外打开车门,操作便捷性与体验感更好,在应对突发情况时能够有效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并且上述门锁离合控制装置仅由第一拉动件10、第二拉动件20和离合机构30三部分组成,因而结构简单,利于降低制造及后期维保成本,经济性好。
可以理解的,第一拉动件10和第二拉动件2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何能够传递动力的部件,例如绳、索、线、板等。较优选地,本方案中第一拉动件10和第二拉动件20采用钢丝线制成,不仅可避免占用车门内部过多空间,同时结构强度高,可靠性高。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合机构30包括壳座31、设置于所述壳座31上的驱动组件32、及与所述驱动组件32驱动连接的离合块33,所述离合块33设有卡槽331,所述第一拉动件10与所述第二拉动件20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端头11,所述第二拉动件20与所述第一拉动件10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端头21,所述离合块33能够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端头11和所述第二端头21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端头11和所述第二端头21能够卡入所述卡槽331内而锁接或从所述卡槽331内脱出而分离。其中,壳座31上开设有安装孔,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车门内,如此设置是因为考虑到车门锁和门内把手均设置在后车门上,因而将离合机构30安装在车门内为优选实施方式,可减少第一拉动件10和第二拉动件20的长度;当然,在不考虑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离合机构30也可以安装在汽车底盘上或中控台内等车体上的任何部位。本方案中,壳座31起到对驱动组件32、离合块33、第一拉动件10以及第二拉动件20制成和固定作用,保证各部(组)件配合精度。车门或者前排中控台上设计有触发件,触发件可以以按钮、触摸屏等方式存在;较优选地以按钮方式存在。按钮与控制装置连接并能够输入触发指令,控制装置同时与驱动组件32电连接。也即当车辆启动时,前排成年乘客按压按钮,使得控制装置能够输出指令使驱动组件32动作,驱动组件32驱动离合块33远离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如此第一拉动件10便于第二拉动件20脱开连接,后排年幼乘客拉动门内把手,不会误解锁车门锁,保证乘坐安全。而当车辆达到目的地,乘客需要下车时,前排年长乘客在此操作按钮,控制装置输出指令驱动驱动组件32动作而带动离合块33靠近并最终使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卡入离合块33的卡槽331内,即实现第一拉动件10与第二拉动件20锁接,如此一来,不仅年长乘客可以在车外开启后排车门,车内的后排乘客也可以通过拉动门内把手,而依次拉动第一拉动件10和第二拉动件20,最终将车门锁解锁而开启后车门,进而提升车门开启便捷性与体验感。特别在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时,后排乘客能够及时从车内打开车门进行自救而保证人身安全。
请继续参阅图2,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离合块33朝向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移动时,使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更容易卡入卡槽331内,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槽331的槽口端壁设有第一导入部40,或/和所述第一端头11和/或所述第二端头21的相背侧面设有第二导入部50。第一导入部40和第二导入部50为倒角或圆角结构,在端头与卡槽331接触时具有一定的导入作用,且能够适配端头与卡槽331存在一定位置误差的场合。另一实施例中,卡槽331内还可以安装一块磁铁,使得离合块33靠近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的过程中,借助磁吸力能够首先拉动两个端头靠近并尽量与卡槽331对齐,从而辅助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更容易卡入卡槽331内实现锁接。
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32包括驱动件321、与所述驱动件321驱动连接的传动组件、及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固定件322,所述固定件322设有固定槽323,所述离合块33卡装于所述固定槽323内。驱动件321通过正反转,使得传动组件能够带动固定件322作靠近或远离第一拉动件10和第二拉动件20运动,使得固定于固定件322的固定槽323内的离合块33能够同步靠近或远离第一拉动件10和第二拉动件20运动,进而完成卡槽331与第一端头11以及第二端头21锁接,或第一端头11以及第二端头21从卡槽331内脱出的两种状态相互灵活切换。且上述驱动组件32的结构组成简单,动力传输路径短,因而离合块33与第一端头11以及第二端头21的配合响应速度快,可极大提升车门开启或关闭的操作效率与体验感。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特别地,在长时间频繁使用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第一端头11、第二端头21以及离合块33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这种相对位置改变极有可能造成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无法顺利卡入离合块33的卡槽331内,使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失效。基于此,为了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位置偏差,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323的槽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离合块33设有钩杆332,所述钩杆332插置于所述滑槽内,使得所述离合块33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拉动件10和所述第二拉动件20水平自由移动。本方案中,离合块33由U型卡板34及与U型卡板34连接的钩杆332构成。钩杆332伸入卡槽331内并与滑槽钩扣连接。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均由端板和端杆构成,端板与端杆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使得U型卡板34的两个竖板能够一一对应卡入两个环形凹槽内,从而约束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的自由度,将两者锁合连接。当离合块33靠近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而出现对位偏差时,受第一端头11或第二端头21的抵触,钩杆332在滑槽内可自适应滑移,使得离合块33能够自适应调整与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的相对位置,消除位置偏差影响,保证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工作可靠。
此外,为保证钩杆332与滑槽之间的移动阻力更小,使离合块33横向自适应滑移更加顺畅,钩杆332可设计为截面为圆形结构,或在钩杆332的外部套装滚动轴承,以将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从而达到上述目的。或者,滑槽的槽宽设计为递增样式,可减少滑槽槽壁与钩杆332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摩擦阻力。
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方案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321为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324、第二传动轮325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壳座31上的传动轴326,第一传动轮324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325与所述传动轴326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324的轮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轮325的轮周面紧贴,所述传动轴326的外周壁上设有螺纹段327,所述固定件322还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段327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如此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轮324带动第二传动轮325同步旋转,第二传动轮325带动传动轴326旋转,而借助螺纹副传动特性,固定件322便能够沿着传动轴326进行移动。具体地,电机正转时,固定件322沿着传动轴326向上移动,电机反转时,固定件322沿着传动轴326向下移动,固定件322便能够实现带动离合块33上下往复移动,对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卡合锁接以传递门内把手的操作动力,或释放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21以使两者分离开,保证车辆正常行驶时,即便操作门内把手也不会误解锁车门锁造成安全事故。
可以理解的,传动轴326的螺纹段327与固定件322构成丝杠传动副,以确保离合块33上下移动平稳、可靠。
当然了,上述电机+传动轮+传动轴326的驱动结构,也可以采用气缸+推拉板等现有技术中的其它驱动结构替换,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轮324为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轮325为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配合。采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可保证电机动力传输平稳,防止出现打滑而影响传动效能,进而影响车门及汽车使用性能与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较优选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圆柱齿轮,两者竖向平行啮合布置;此外,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还可以是圆锥齿轮、蜗轮蜗杆等。
此外,所述离合机构30还包括弹性抵压件60,所述弹性抵压件60的一端抵接所述壳座31,所述弹性抵压件60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端头11。当拉动门内把手从车门打开后车门时,弹性抵压件60同时被压缩;当松开门内把手后,在没有外力约束下,弹性抵压件60通过自身弹力回复形变,从而带动门内把手复位,便于下一次操作,如此利于提升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弹性抵压件60可以是但不限于弹簧、弹片、橡胶柱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拉动件,所述第一拉动件的一端用于与门内把手连接,操作所述门内把手能够同步拉动所述第一拉动件;
第二拉动件,所述第二拉动件的一端用于与车门锁连接,拉动所述第二拉动件能够同步拉动所述车门锁解锁;及
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与所述第一拉动件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拉动件的另一端配合,使得所述离合机构能够锁合或者分离所述第一拉动件与所述第二拉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壳座、设置于所述壳座上的驱动组件、及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的离合块,所述离合块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拉动件与所述第二拉动件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端头,所述第二拉动件与所述第一拉动件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端头,所述离合块能够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能够卡入所述卡槽内而锁接或从所述卡槽内脱出而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槽口端壁设有第一导入部,或/和所述第一端头和/或所述第二端头的相背侧面设有第二导入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的传动组件、及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固定槽,所述离合块卡装于所述固定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的槽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离合块设有钩杆,所述钩杆插置于所述滑槽内,使得所述离合块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拉动件和所述第二拉动件水平自由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壳座上的传动轴,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的轮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轮周面紧贴,所述传动轴的外周壁上设有螺纹段,所述固定件还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段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为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为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弹性抵压件,所述弹性抵压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壳座,所述弹性抵压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端头。
9.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门锁离合控制装置。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
CN201921381063.0U 2019-08-23 2019-08-23 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Active CN210948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1063.0U CN210948105U (zh) 2019-08-23 2019-08-23 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1063.0U CN210948105U (zh) 2019-08-23 2019-08-23 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8105U true CN210948105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88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1063.0U Active CN210948105U (zh) 2019-08-23 2019-08-23 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81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9394A (zh) * 2019-08-23 2019-11-12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CN114837499A (zh) * 2022-03-31 2022-08-0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具有电动开启、吸合支链的自适应多功能汽车侧门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9394A (zh) * 2019-08-23 2019-11-12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CN114837499A (zh) * 2022-03-31 2022-08-0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具有电动开启、吸合支链的自适应多功能汽车侧门锁
CN114837499B (zh) * 2022-03-31 2023-06-0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具有电动开启、吸合支链的自适应多功能汽车侧门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48105U (zh) 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US20210086699A1 (en)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US20180371805A1 (en) Automobile door lock device
CN105952287A (zh) 一种汽车前门锁体总成
JP2014522457A (ja) 電動ロック式外スイングドア
CN113653414B (zh) 一种滑动门锁止装置及车辆
CN112389363B (zh) 安全带用卷绕器及其离合机构、车辆
CN218406997U (zh) 电动释放门锁及机动车
CN102673444A (zh) 驱动机构及具有该驱动机构的儿童汽车座椅
CN107965216A (zh) 一种自动回位锁机构
CN110439394A (zh) 门锁离合控制装置、车门及汽车
WO2022111533A1 (zh) 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15949185U (zh) 防误锁的车闸锁
CN214607421U (zh) 一种安全带锁及车辆
CN206256789U (zh) 一种汽车前门锁体总成
CN104005610B (zh) 中门锁体卡紧装置
JP6802241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二段式安全開放システム
CN110499970A (zh) 门锁离合控制系统及汽车
KR101300910B1 (ko) 차량 출입문의 비상 완해 조절장치
CN114687621B (zh) 用于电动滑门的锁装置、电动滑门总成和车辆
CN114687623B (zh) 用于电动滑门的解锁组件、电动滑门总成和汽车
CN111305666A (zh) 汽车侧门锁
CN211252325U (zh) 电动锁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CN112963056B (zh) 一种从车内快速开启的汽车门锁
CN116104371B (zh) 一种汽车后门儿童保险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