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7297U - L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 Google Patents
L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47297U CN210947297U CN201921070036.1U CN201921070036U CN210947297U CN 210947297 U CN210947297 U CN 210947297U CN 201921070036 U CN201921070036 U CN 201921070036U CN 210947297 U CN210947297 U CN 2109472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ped
- protrusion
- shear wall
- template
- form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48 expandable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alsto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3C=CC=CC3=NC2=C2N1C[C@H]1[C@H](C)OC=C(C(=O)OC)[C@H]1C2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6 build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4 expanded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00 extrud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型剪力墙模块,包括L型外模板、L型内模板以及连接于L型外模板和L型内模板之间的连接件。L型外模板与L型内模板平行设置,所述L型内模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内模板和第二内模板。L型内模板在转角处具有转角过渡块,所述转角过渡块具有朝向所述L型外模板突出的突出面,转角过渡块的突出面与L型外模板的内表面共同围成浇筑钢筋混凝土的转角处浇筑腔,有效地增大L型模块剪力墙在转角处浇筑腔的横截面积,提高转角处的强度和承重能力。另外当浇筑腔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将转角过渡块切掉,切掉后的L型内模板在转角处呈直角,保证转角处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室内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剪力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L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背景技术
剪力墙主要用于承受房屋或构筑屋的载荷。剪力墙可以分为钢板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以及配筋砌块剪力墙等,其中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最为常用。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要求的逐渐升级,出现了EPS剪力墙,EPS剪力墙是指在外墙面上粘贴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EPS板或挤塑板等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保温板形成的复合墙体。EPS剪力墙具有保温、隔音、绝缘以及施工速度快等优点。然而,现有的L型剪力墙,转角处的钢筋混凝土浇筑腔的横截面较小,强度较低,影响墙体的牢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L型剪力墙模块,存在转角处的钢筋混凝土浇筑腔的横截面较小,强度较低,影响墙体的牢固性的问题,提供一种L 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一种L型剪力墙模块,所述L型剪力墙模块包括L型外模板、L型内模板以及连接于所述L型外模板和所述L型内模板之间的连接件;
所述L型外模板与所述L型内模板平行设置,所述L型内模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内模板和第二内模板;
所述L型内模板在转角处具有转角过渡块,所述转角过渡块具有朝向所述L 型外模板突出的突出面,所述突出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内模板的外侧面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内模板的外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出面为朝向所述L型外模板突出的弧形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角过渡块为直三棱柱,所述直三棱柱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内模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内模板连接,所述第一内模板远离所述L型外模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共面,所述第二内模板远离所述L型外模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共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内模板的一个侧端面、所述第二内模板的一个侧端面与所述L型外模板共同围成所述浇筑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交的侧棱为圆角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棱柱的顶面具有凸块,所述三棱柱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型外模板的顶部和所述L型内模板的顶部分别具有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所述L型外模板的底部和所述L型内模板的底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适配的第一凹槽和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相适配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内侧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内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内凸起和多个第二内凸起,所述L型外模板的底部和所述L型内模板的底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内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内凹槽和与所述第二内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内凹槽;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外侧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外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外凸起和多个第二外凸起,所述L型外模板的底部和所述L型内模板的底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外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外凹槽和与所述第二外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外凹槽;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内凸起和所述第一外凸起的高度,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内凸起和所述第二外凸起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凸起与所述第一外凸起正对或错开设置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两侧,所述第二内凸起与所述第二外凸起正对或错开设置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凸起与所述第一外凸起正对设置且两者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内凸起与所述第二外凸起正对设置且两者的高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内凸起的高度之差为3mm-6mm,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内凸起的高度之差为3mm-6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内凸起之间的间隔为55mm-65m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内凸起之间的间隔为55mm-6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凸起、所述第一外凸起、所述第二内凸起以及所述第二外凸起的横截面均呈梯形状,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内凸起、所述第一外凸起、所述第二内凸起以及所述第二外凸起的棱边均为圆角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内侧面距离所述L型外模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外侧面距离所述L型外模板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H2,H1<H2;
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内侧面距离所述L型内模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H3,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外侧面距离所述L型内模板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H4,H3< H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H1的范围为13mm-17mm,H2的范围为23mm-27mm,H3的范围为13mm-17mm,H4的范围为23mm-27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型外模板与所述L型内模板相反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三突出部和第四突出部,所述第三突出部和所述第四突出部均呈喇叭状,所述L型外模板和所述L型内模板另外两个相反的端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三突出部向适配的第三凹槽和与所述第四突出部向适配的第四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型外模板的内外表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开口边沿处以及内部边沿处为圆角结构;
所述L型内模板的内外表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开口边沿处以及内部边沿处为圆角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型外模板内表面上的第一燕尾槽与所述L型内模板外表面上的第二燕尾槽中,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燕尾槽和所述第二燕尾槽中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将所述L型外模板和所述L型内模板围成的浇筑腔分割为混凝土浇筑腔和泥沙浇筑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的2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放置钢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向上突出的凸条,相邻两个所述凸条之间形成放置钢筋的所述容纳槽。
一种剪力墙,包括若干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L型剪力墙,若干个所述的L型剪力墙拼接成剪力墙整体。
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上述L型剪力墙模块,所述L型内模板在转角处具有转角过渡块,所述转角过渡块具有朝向所述L型外模板突出的突出面,所述突出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内模板的外侧面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内模板的外侧面,所述转角过渡块的突出面与所述L型外模板的内表面共同围成浇筑钢筋混凝土的转角处浇筑腔,有效地增大了L型模块剪力墙在转角处浇筑腔的横截面积,提高了L型模块剪力墙在转角处的强度和承重能力,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另外当浇筑腔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将转角过渡块切掉,切掉后的L型内模板在转角处呈直角,保证转角处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室内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型剪力墙模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型模块剪力墙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L型剪力墙模块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L型剪力墙模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L型模块剪力墙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L型剪力墙模块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型剪力墙模块浇筑填充物质后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型剪力墙模块切掉转角过渡块后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型剪力墙模块涂抹上涂抹层后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L型模块剪力墙模块
100-L型外模板
110-第一突出部
120-第一凹槽
130-第一内凸起
140-第一内凹槽
150-第一外凸起
160-第一外凹槽
170-第三突出部
180-第三凹槽
190-第一燕尾槽
200-L型内模板
210-转角过渡块
211-第一侧面
212-第二侧面
213-凸块
214-凹槽
220-第一内模板
230-第二内模板
240-第二突出部
241-第二内凸起
242-第二内凹槽
243-第二外凸起
244-第二外凹槽
250-第二凹槽
260-第四突出部
270-第四凹槽
280-第二燕尾槽
300-连接件
310-第一连接件
320-第二连接件
330-容纳槽
340-凸条
400-浇筑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1至9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更为详尽的阐释。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L型剪力墙模块,包括L型外模板100、L型内模板200以及连接于所述L型外模板100和所述L型内模板200 之间的连接件300。可选地,L型外模板100、L型内模板200以及所述连接件 300的材料为泡沫聚苯乙烯。可选地,所述L型外模板100、L型内模板200以及所述连接件300第一模板110、第二模板120以及所述连接件130采用模具箱一次成型制成作为整体。所述L型外模板100与所述L型内模板200平行设置,所述L型内模板20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内模板220和第二内模板230。所述L 型内模板200在转角处具有转角过渡块210,所述转角过渡块210具有朝向所述L型外模板100突出的突出面,所述突出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内模板220的外侧面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内模板230的外侧面。所述转角过渡块210的突出面与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内表面共同围成浇筑钢筋混凝土的转角处浇筑腔400。有效地增大了L型剪力墙模块在转角处的浇筑腔横截面积,提高了L型剪力墙在转角处的强度和承重能力,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另外当浇筑腔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将转角过渡块210切掉,切掉后的L型内模板在转角处呈直角,保证转角处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室内占用空间。
可选地,所述突出面为一个弧形曲面,所述弧形曲面朝向所述L型外模板突出,弧形曲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内模板220的外侧面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内模板230的外侧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L型外模板100共同围成所述浇筑腔400。浇筑腔400的横截面积较大,受力性能更好,浇筑腔400内浇筑混凝土后,可以将转角过渡块210切掉直接可以做扶壁柱,不需要专门的扶壁柱模板。与现有的扶壁柱相比,占有室内空间少。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转角过渡块210的横截面可以为三角形、圆弧形、半圆形等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角过渡块210为直三棱柱,所述直三棱柱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所述第一侧面211与所述第一内模板220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侧面212与所述第二内模板230连接。所述第一内模板220远离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211共面,即所述L型内模板200在转角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内模板220的方向上内缩,内缩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内模板220的厚度。所述第二内模板230远离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212共面,即所述L型内模板200在转角处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内模板230的方向上内缩,内缩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二内模板 220的厚度。所述第一侧面211、所述第二侧面212、所述第一内模板220的一个侧端面、所述第二内模板230的一个侧端面与所述L型外模板100共同围成所述浇筑腔400。浇筑腔400的横截面积较大,受力性能更好,浇筑腔400内浇筑混凝土后,可以将转角过渡块210切掉直接可以做扶壁柱,不需要专门的扶壁柱模板;对比与现有的扶壁柱,占有室内空间少。有效地增大了L型模块剪力墙在转角处浇筑腔400的横截面积,提高了L型模块剪力墙在转角处的强度和承重能力,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另外当浇筑腔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将转角过渡块210切掉,切掉后的L型内模板200在转角处呈直角,保证转角处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室内占用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211与所述第二侧面212相交的侧棱为圆角结构。有效地减小了L型模块剪力墙在转角处的应力集中,提高了L型模块剪力墙在转角处的强度和承重能力,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
可选地,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三棱柱的顶面具有凸块213,所述凸块213 可以为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块213为三角形,所述三棱柱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凸块213相适配的凹槽214。相邻的上下两个L型剪力墙模块10纵向拼接时,所述凸块213与所述凹槽214配合实现准确定位安装。
请参阅图1至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顶部具有第一突出部110,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内凸起130,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外凸起150,所述第一突出部 1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内凸起130的高度且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外凸起150的高度,如图1所示。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相适配的第一凹槽120,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内凸起130相适配的第一内凹槽140,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外凸起150相适配的第一外凹槽160,如图2所示。所述L型内模板 200的顶部具有第二突出部240,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内凸起241,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外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外凸起243,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内凸起241的高度且所述第二突出部240 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外凸起243的高度,如图1所示。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相适配的第二凹槽250,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内凸起241相适配的第二内凹槽242,所述L型内模板200 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外凸起243相适配的第二外凹槽244,如图2所示。一个 L型剪力墙模块10与另外一个L型剪力墙模块10纵向拼接时,第一个L型剪力墙模块10的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顶部的第一突出部110、第一内凸起130、第一外凸起150分别与第二个L型剪力墙模块10的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底部的第一凹槽120、第一内凹槽140以及第一外凹槽160分别相互配合安装。同时,第一个L型剪力墙模块10的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顶部的第二突出部240、第二内凸起241和第二外凸起243分别相互配合安装。而且,所述第一突出部110 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内凸起130的高度且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外凸起150的高度,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内凸起241 的高度且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外凸起243的高度,有效地防止内部的混凝土从相互拼接的两个L型剪力墙模块之间的缝隙中涌出,避免了混凝土中水分的流失,保证了混凝土中水分比例的正常,进而保证了混凝土凝固后墙体的强度。此外,避免混凝土中水分的流失后,混凝土中的水分对混凝土起到养护作用,使得刚浇筑的混凝土能够保持正常或加速硬化,增强了墙体的强度。另外,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从相互拼接的两个剪力墙模块100之间的缝隙中流出,能够保证墙体的整洁度,使得墙体更加美观。有效地避免了连接件300的断裂,避免了上下拼接的两个L型剪力墙模块10之间出现鼓胀,提高了施工进度,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凸起130与所述第一外凸起150正对或错开设置于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两侧,所述第二内凸起241与所述第二外凸起243正对或错开设置于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两侧。实现了插接与定位一体化,省去专门的定位步骤,且相邻两个L型剪力墙模块10上下插接更为牢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块之间脱离的现象。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内凸起130与所述第一外凸起150正对设置且两者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内凸起241与所述第二外凸起243正对设置且两者的高度相同,便于脱膜成型。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内凸起130的高度之差为3mm-6mm,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内凸起 241的高度之差为3mm-6mm。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内凸起130之间的间隔为55mm-65m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内凸起241之间的间隔为55mm-65mm。所述第一内凸起130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内凸起241密集设置,一个L型剪力墙模块10与另外一个L型剪力墙模块10纵向拼接时,插接接触面积大。有效地防止内部混凝土沿上下两个L型剪力墙模块10之间的间隙内流出,有效地避免了连接件300的断裂,避免了相互拼接的两个L型剪力墙模块10之间出现鼓胀,提高了施工进度,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
可选地,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第一内凸起130、所述第一外凸起150、所述第二内凸起241以及所述第二外凸起243的横截面均呈梯形状,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内凸起130、所述第一外凸起150、所述第二内凸起241以及所述第二外凸起243的棱边均为圆角结构。上下两个相邻的L型剪力墙模块10插接时具有更高的连接强度与刚度,可有效地防止由于浇筑混凝土时上下模块脱离从而混凝土涌入间隙内使连接件300由于两面受冲击力过大从而断裂的问题。避免了L型剪力墙模块10在运输过程中因尖角的碰撞而受损。
可选地,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内侧面距离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外侧面距离所述L 型外模板100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2,H1<H2。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内侧面距离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3,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外侧面距离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4,H3<H4。H1的范围为13mm-17mm,H2的范围为23mm-27mm,H3的范围为13mm-17mm,H4的范围为 23mm-27mm。H1<H2以及H3<H4能够减小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对模块的冲击,有效防止连接件300的断裂。
可选地,请参阅图1至图6,所述L型外模板100一端的侧面上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三突出部170,所述第三突出部170的横截面呈喇叭状,所述L型外模板 100另一端的侧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三突出部170向适配的第三凹槽180。所述L 型内模板200一端的侧面上具有向外突出的第四突出部260,所述第四突出部 260的横截面呈喇叭状,所述L型内模板200另一端的侧面上具有与所述第四突出部260向适配的第四凹槽270,所述第三突出部170与所述第四突出部260反向设置。L型剪力墙模块10于其他一字型剪力墙模块水平方向上拼接时,插接更为牢靠,比容易脱开。该模板也可以与混凝土剪力墙结合,作为剪力墙的角部或墙体相交处的异形扶壁柱进行加强,相比目前市场矩形柱扶壁柱产品,占用室内空间较少。该模板与一字型模板有效结合,无需专门生产矩形框架柱模板,更易排产。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外表面上靠近中间处具有标识部,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外表面上中间一道燕尾槽填实形成标识部,以便标示产品编号、公司名称、电话等。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内外表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燕尾槽190,所述第一燕尾槽190的开口边沿处以及内部边沿处为圆角结构。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内外表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燕尾槽280,所述第二燕尾槽280的开口边沿处以及内部边沿处为圆角结构。第一燕尾槽190和第二燕尾槽280均做斜度处理,即上窄下宽,以便工场脱模。所述第一燕尾槽190的开口边沿处以及内部边沿处为圆角结构。可选地,相邻两个第一燕尾槽190之间的间隔为30mm。相邻两个第二燕尾槽280之间的间隔为 30mm。由于第一燕尾槽190和第二燕尾槽280的存在,外部涂抹的抗裂砂浆与该面具有可靠的机械咬合作用,有效防止外部涂抹的抗裂砂浆脱落。内部浇筑的混凝土与该面具有可靠的机械咬合作用,混凝土与EPS可协同工作。提高抗裂砂浆或混凝土与EPS的结合力,并使模块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尖角的碰撞而受损,同时方便脱模、提高结合力。
可选地,所述L型外模板100内表面上的第一燕尾槽190与所述L型内模板200外表面上的第二燕尾槽280中,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燕尾槽190和所述第二燕尾槽280中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将所述L型外模板100和所述L型内模板200围成的浇筑腔400分割为混凝土浇筑腔400和泥沙浇筑腔400。混凝土和泥沙间隔浇筑,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可以形成任意尺寸异形柱,如图所示1 所示,异形柱内可以浇筑钢筋混凝土,插板分割区域外浇筑保温砂浆或普通砂浆,可有效降低造价(砂浆每立方约为混凝土造价的40%)。保证安全性,不外露梁柱。
可选地,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连接件300包括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可选地,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的2倍。沿着所述L型剪力墙模块1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交错排列,在能够保证强度的同时有效避免材料的浪费,以满足模块的均匀性及经济性要求,所述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在尖角处均做倒角处理,以便脱模。第一连接件310与第二连接件 320交错布置使得模块中间贯通部分有效加强,相比目前市场模块,由蛇形贯通变为拉梁式直接贯通,受力直接。同时第一连接件3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20 的布置方式可以使得运输效率提高约15%-20%。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容纳槽330,所述容纳槽330内放置钢筋。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上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向上突出的凸条340,相邻两个所述凸条340之间形成放置钢筋的所述容纳槽33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的表面具有三个容纳槽330,可根据需要在中间放置一根钢筋、在两边放置两根钢筋、放置三根钢筋,这一措施不但可以提高剪力墙强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根据需要在各部分放置不同数量的钢筋,起到根据建筑需要调节剪力墙刚度的作用。所述凸条340不削弱第一连接件310 和第二连接件320的截面,也不在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的上表面上形成缺陷,从而进一步防止了连接件300的断裂,方便操作工人绑扎钢筋时手不用太过深入模块内。连接件300的存在使混凝土剪力墙形成竖缝,浇筑混凝土后,连接件300处只有EPS没有混凝土,由于EPS弹性模量远远大于混凝土,等价于混凝土剪力墙内形成空隙即带竖缝的剪力墙,在弹性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刚度降低较小,具有与普通剪力墙良好的抗剪承载能力。
如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L型剪力墙模块10,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L型剪力墙模块10结构基本相同,适用于不同的墙角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L型剪力墙模块10的第三突出部170和第四突出部260设置的端面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突出部170和第四突出部260设置的端面正好相反,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三凹槽180和第四凹槽270设置的端面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三凹槽180和第四凹槽270设置的端面正好相反,如图2和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剪力墙,包括若干个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10,若干个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10纵向拼接成剪力墙整体。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将多个L型剪力墙模块100拼装(上下插接) 为免拆模墙体,在墙体内部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刚度、保温性能的墙体。
请参阅图7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剪力墙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10,可选地,L型外模板100、L型内模板200以及所述连接件300的材料为泡沫聚苯乙烯。L型剪力墙模块10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若干个L型剪力墙模块10纵向拼接形成浇筑腔;
向所述浇筑腔中浇筑填充物质,所述填充物质可以为混凝土、砂浆等,如图7所示;
待填充物质固结后,切割掉L型内模板200转角处的转角过渡块210,露出呈直角状或弧形状的填充物质的表层,此时填充物质表层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内模板220和第二内模板230的外表面,如图8所示;
在所述填充物的表层以及所述L型内模板200没有被切割部分的外表面上涂抹一层抹面层,抹面层可以为涂抹在所述填充物的表层以及所述第一内模板 220和所述第二内模板230的外表面上的抗裂砂浆,如图9所示。建筑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当浇筑腔内的填充物质比如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将转角过渡块210 切掉,切掉后的L型内模板在转角处呈直角,保证转角处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室内占用空间。
上述L型剪力墙模块,包括L型外模板、L型内模板以及连接于所述L型外模板和所述L型内模板之间的连接件。所述L型外模板与所述L型内模板平行设置,所述L型内模板20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内模板220和第二内模板230。所述L型内模板在转角处具有转角过渡块,所述转角过渡块具有朝向所述L型外模板突出的突出面,所述突出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内模板的外侧面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内模板的外侧面,所述转角过渡块的突出面与所述L型外模板的内表面共同围成浇筑钢筋混凝土的转角处浇筑腔,有效地增大了L型剪力墙模块在转角处浇筑腔的横截面积,提高了L型剪力墙模块在转角处的强度和承重能力,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另外当浇筑腔内的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将转角过渡块切掉,切掉后的L型内模板在转角处呈直角,保证转角处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室内占用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剪力墙模块(10)包括L型外模板(100)、L型内模板(200)以及连接于所述L型外模板(100)和所述L型内模板(200)之间的连接件(300);所述L型外模板(100)与所述L型内模板(200)平行设置,所述L型内模板(20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内模板(220)和第二内模板(230);
所述L型内模板(200)在转角处具有转角过渡块(210),所述转角过渡块(210)具有朝向所述L型外模板(100)凸出的突出面,所述突出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内模板(220)的外侧面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内模板(230)的外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面为朝向所述L型外模板(100)凸出的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过渡块(210)为直三棱柱,所述直三棱柱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所述第一侧面(211)与所述第一内模板(220)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侧面(212)与所述第二内模板(2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模板(220)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211)共面,所述第二内模板(230)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212)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211)与所述第二侧面(212)相交的侧棱为圆角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棱柱的顶面具有凸块(213),所述三棱柱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凸块(213)相适配的凹槽(2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顶部和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顶部分别具有第一突出部(110)和第二突出部(240),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底部和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底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相适配的第一凹槽(120)和与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相适配的第二凹槽(250);
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内侧和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内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内凸起(130)和多个第二内凸起(241),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底部和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底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内凸起(130)相适配的第一内凹槽(140)和与所述第二内凸起(241)相适配的第二内凹槽(242);
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外侧和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外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外凸起(150)和多个第二外凸起(243),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底部和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底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外凸起(150)相适配的第一外凹槽(160)和与所述第二外凸起(243)相适配的第二外凹槽(244);
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内凸起(130)和所述第一外凸起(150)的高度;
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内凸起(241)和所述第二外凸起(243)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凸起(130)与所述第一外凸起(150)正对或错开设置于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两侧,所述第二内凸起(241)与所述第二外凸起(243)正对或错开设置于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凸起(130)与所述第一外凸起(150)正对设置且两者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内凸起(241)与所述第二外凸起(243)正对设置且两者的高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内凸起(130)的高度之差为3mm-6mm,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内凸起(241)的高度之差为3mm-6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内凸起(130)之间的间隔为55mm-65m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内凸起(241)之间的间隔为55mm-65mm。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凸起(130)、所述第一外凸起(150)、所述第二内凸起(241)以及所述第二外凸起(243)的横截面均呈梯形状,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内凸起(130)、所述第一外凸起(150)、所述第二内凸起(241)以及所述第二外凸起(243)的棱边均为圆角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内侧面距离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一突出部(110)的外侧面距离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H2,H1<H2;
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内侧面距离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H3,所述第二突出部(240)的外侧面距离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H4,H3<H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H1的范围为13mm-17mm,H2的范围为23mm-27mm,H3的范围为13mm-17mm,H4的范围为23mm-27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外模板(100)与所述L型内模板(200)相反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具有向外突出的第三突出部(170)和第四突出部(260),所述第三突出部(170)和所述第四突出部(260)的横截面均呈喇叭状,所述L型外模板(100)与所述L型内模板(200)相反的另外两个端面上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三突出部(170)向适配的第三凹槽(180)和与所述第四突出部(260)向适配的第四凹槽(270)。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外模板(100)的内外表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燕尾槽(190),所述第一燕尾槽(190)的开口边沿处以及内部边沿处为圆角结构;
所述L型内模板(200)的内外表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燕尾槽(280),所述第二燕尾槽(280)的开口边沿处以及内部边沿处为圆角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外模板(100)内表面上的第一燕尾槽(190)与所述L型内模板(200)外表面上的第二燕尾槽(280)中,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燕尾槽(190)和所述第二燕尾槽(280)中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将所述L型外模板(100)和所述L型内模板(200)围成的浇筑腔(400)分割为混凝土浇筑腔(400)和泥沙浇筑腔(400)。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0)包括第一连接件(310)和第二连接件(320),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长度的2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容纳槽(330),所述容纳槽(330)内放置钢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的上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向上突出的凸条(340),相邻两个所述凸条(340)之间形成放置钢筋的所述容纳槽(330)。
21.一种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10),若干个所述的L型剪力墙模块(10)拼接成剪力墙整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70036.1U CN210947297U (zh) | 2019-07-09 | 2019-07-09 | L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70036.1U CN210947297U (zh) | 2019-07-09 | 2019-07-09 | L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47297U true CN210947297U (zh) | 2020-07-07 |
Family
ID=71371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70036.1U Active CN210947297U (zh) | 2019-07-09 | 2019-07-09 | L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4729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19402A (zh) * | 2019-07-09 | 2019-09-1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L型异形柱剪力墙模块、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
-
2019
- 2019-07-09 CN CN201921070036.1U patent/CN21094729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19402A (zh) * | 2019-07-09 | 2019-09-1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L型异形柱剪力墙模块、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19402A (zh) | L型异形柱剪力墙模块、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 |
US2018024535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formwork for a concrete slab | |
KR101565084B1 (ko) | Pc단열벽체구조물 | |
CN209954908U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墙板用的模板 | |
US11396748B2 (en) | Special T-shaped column shear wall module, shear wall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 |
CN216787632U (zh) | L形预制混凝土组件及建筑结构 | |
CN210947297U (zh) | L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 |
CN103243730A (zh) | 浇筑混凝土基础的模具 | |
CN210947296U (zh) | T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 |
US20190093348A1 (en) | Insulating Construction Panels,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210917856U (zh) | 一字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 |
CN208529367U (zh) | 一种组合式模具和预制叠合墙体结构 | |
CN110219401A (zh) | 一字型剪力墙模块及剪力墙 | |
CN110241726B (zh) |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及湿接缝结构 | |
CN209798806U (zh) | 一种承台模板系统 | |
CN108748624B (zh) | 一种用于浇筑预制叠合墙体的组合式模具和预制叠合墙体结构 | |
CN215857814U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砖胎模预制板拼接的卡槽板 | |
CN215670416U (zh) | 叠合板预制底板及叠合板拼接构造 | |
CN109113231B (zh) | 一种分体式eps空腔模块 | |
CN212248706U (zh) | 一种绿色建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 | |
CN221168354U (zh) | 自保温砌块和墙体 | |
CN209224259U (zh) | 周转式混凝土预制块制作模具 | |
CN109610709B (zh) | 一种新型分体式eps空腔模块 | |
CN216342216U (zh) | 具有高止水性能的工程止水带 | |
JP3240771U (ja) | 擁壁用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