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4465U - 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24465U
CN210924465U CN201922310274.1U CN201922310274U CN210924465U CN 210924465 U CN210924465 U CN 210924465U CN 201922310274 U CN201922310274 U CN 201922310274U CN 210924465 U CN210924465 U CN 210924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ower supply
shell
hea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102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復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ujia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ji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jia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ji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102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24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24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24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包括有外壳、位于外壳内的集成电路板、电源风扇;其中: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左右间距布置的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包括有导热板和装设于导热板上的散热鳍片;两个导热装置将集成电路板分成三个散热区域,从左到右依次定义为:第一散热区、第二散热区、第三散热区;所述集成电路板的上方罩设有辅助导热罩;所述电源风扇位于外壳的内部顶端,所述电源风扇是从下方进风、上方出风;所述外壳的后侧、左侧、右侧均设置有进风孔,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以使:外壳的后侧、左侧、右侧进风,经外壳的内部再向上从出风口出风;如此,达到快速散热之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箱电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
背景技术
电脑渐渐成为日常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机器之一,在电源箱体内安装着电源、主板、储存装置等,电源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升温会导致电源出现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将电源箱体内的热量排出,会影响电源乃至电脑的正常工作。因此,应对现有机箱电源进行改进,以加快电源的散热效率。
现有的机箱电源散热方法通常在电源外壳设置通风孔及在外壳内设置风扇,并且在电源内的电路板上设置散热装置,但这些散热装置仍难以满足高效散热需求。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其通过于机箱电源内配置电源风扇,并且,在集成电路板上设置导热装置、辅助导热装置,以及对风流走向的巧妙设计,将集成电路板分为三个散热区来进行合理、高效的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包括有外壳、位于外壳内的集成电路板、电源风扇;其中:
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左右间距布置的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包括有导热板和装设于导热板上的散热鳍片;两个导热装置将集成电路板分成三个散热区域,从左到右依次定义为:第一散热区、第二散热区、第三散热区;所述集成电路板的上方罩设有辅助导热罩;
所述电源风扇位于外壳的内部顶端,所述电源风扇是从下方进风、上方出风;所述外壳的后侧、左侧、右侧均设置有进风孔,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以使:外壳的后侧、左侧、右侧进风,经外壳的内部再向上从出风口出风。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导热罩具有罩板部及形成于罩板部下侧的若干导热条,所述导热条是前后延伸,相邻导热条是左右间距布置,在罩板部上对应相应导热条之间位置开设有若干散热风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高压滤波电容、低压滤波线圈、变压器,所述高压滤波电容布置于第一散热区的前段区域,所述变压器布置于第二散热区的前段区域;所述低压滤波线圈布置于第三散热区;
所述导热条分别对应高压滤波电容的后侧、变压器的后侧、低压滤波线圈的上方而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个导热装置的散热鳍片是左右间距布置,散热鳍片上方的散热分枝是由多个Y形的散热部沿前后间距布置成排,在散热分枝内形成有前后延伸的通风槽;所述辅助导热罩的导热条中,有两个导热条是居中设置于罩板部的下方,其分别嵌入两侧的散热鳍片的通风槽内,以形成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板部的左侧或/和右侧进一步向上延伸定位板,当辅助导热罩罩设于集成电路板上后,定位板与外壳的侧壁形成接触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外壳的前侧内部装设有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具有若干接口,所述接口是由前、后侧安装板所夹持定位,组装时将接口模块锁固于外壳的前侧内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风扇为抽屉式组装于外壳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后板上方设置槽口,在槽口处设置可开合的卡板;在外壳的左、右两侧对应电源风扇安装的位置设置两道滑轨;其中:
所述电源风扇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集成电路板,电线足够长以能使整个电源风扇被抽出时电线仍不会拉断;或者,所述电源风扇的前侧设置插头端,在抽出整个电源风扇时,插头端被拔出,而将电源风扇装入后,插头端适配于外壳内的插座口内,以形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其主要是通过于机箱电源内配置电源风扇,并且,在集成电路板上设置导热装置、辅助导热装置,以及对风流走向的巧妙设计,将集成电路板分为三个散热区来进行合理、高效的散热;同时又节省了集成电路板的可利用空间,使得集成电路板有很多的位置可以布置其他元件或增加各元件之间的距离,取得更好的通风效果;
其次是,风的流向是从侧向(后侧、左侧及右侧)进入,从上方流出,形成大致L形的流向,进风口和出风口并非对侧设置,而是形成拐角式布置,可以在外壳的内部起到缓流作用,进入的冷风和外壳内的集成电路板接触更加充分,散热效果更好;
再者是,整个机箱电源的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尤其是,辅助导热罩易于装设定位,在传统机箱电源上方便适用,而且,辅助导热罩还可以起到内部支撑架的作用,增加了结构强度,使得机箱电源的外壳保持能力更好;
以及,电源风扇可以采用抽屉式设置,方便拆装清洁,有利于确保电源散热的稳定性、高效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角度组装立体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分解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下壳和集成电路板的组装示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组装立体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第一散热区 2、第二散热区
3、第三散热区 10、外壳
11、上壳 111、第一折边
12、下壳 121、第二折边
13.支撑座 131、第三折边
20、集成电路板 21、PCB板
211、高压滤波电容 212、低压滤波线圈
213、变压器 214、导热装置
2141、散热鳍片 2142、导热板
2143、通风槽 30、电源风扇
31、扇叶 32、转动装置
41、第一通风孔 42、第二通风孔
51、槽口 52、卡板
53、滑轨 60、防护网
70、辅助导热罩 71、罩板部
72、导热条 73、定位板
80、接口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包括有外壳10、位于外壳10内的集成电路板20。所述集成电路板20包括PCB板21和布置在PCB板21上的高压滤波电路、低压滤波电路、变压器213,所述高压滤波电路包括高压滤波电容211,所述低压滤波电路包括低压滤波线圈212。
所述PCB板21上设置有导热装置214,所述导热装置214包括散热鳍片2141和导热板2142,所述导热板2142插接于PCB板21上,所述导热板2142的表面贴合在散热鳍片2141上;具体地说,所述导热板2142平行于外壳10向的左、右板间距布置于PCB板21上,所述散热鳍片2141前后间距布置于导热板2142上;所述导热板2142设置有两个左右间距布置将PCB板21分成三个散热区域,从左到右依次定义为:第一散热区1、第二散热区2、第三散热区3;其中:所述高压滤波电容211布置于第一散热区1,所述变压器213布置于第二散热区2;所述低压滤波线圈212布置于第三散热区3。
具体而言: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机箱电源包括有电源风扇30;所述外壳10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支撑座13,所述上壳11组装于下壳12,二者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集成电路板20和电源风扇30安装于该容置腔内;所述支撑座13固定于容置空间中,所述集成电路板20固定于支撑座13上,所述支撑座13完全遮挡于集成电路板20的底部和部分遮挡于集成电路板20的侧面;所述上壳11的顶部具有一电源风扇30的出风口,所述电源风扇30安装于出风口的下方。在上壳11的前侧内部装设有接口模块80,所述接口模块80具有若干接口,所述接口被前、后侧安装板所夹持定位,组装时将接口模块80锁固于上壳11的前侧内壁即可,此处,通过前、后侧安装板来夹持定位接口,组装定位方便,也将接口以模块的形式与机箱电源内部其它功能部作空间上的隔离,相比传统技术之逐个于壳体10上组装接口的方式而言,本实施例中,模块化安装更加快捷,对接口也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上壳11的左、右两侧的下端向内侧往下延伸有第一折边111,所述下壳12的左、右两侧竖直向上延伸有第二折边121;相应的,所述支撑座13的左、右两侧竖直向上延伸有第三折边131,所述上壳11组装于下壳12时,所述第一折边111位于第二折边121的和第三折边131之间,如此,结构紧凑、牢靠。
所述外壳10的后板设置有第一通风孔41和电源插口孔,所述外壳10的后板设置有输出端子安装孔和供电源输出线通过的通孔;所述外壳10的后板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板,用于固定输出端子。为了改善电源的通风效果,可在外壳10的左、右两侧的下端设置第二通风孔42,相应的,在电脑机箱对应的位置开设通孔;外界的冷风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孔42进入,这样,电源内有从三个方向的风流入,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流入电源内的冷风量,增强了电源的散热效果。
所述电源风扇30包括扇叶31和转动装置32,所述扇叶31可转动安装于转动装置32内,所述转动装置32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集成电路板20。所述集成电路板20包括PCB板21和布置在PCB板21上的高压滤波电路、低压滤波电路、变压器213,所述高压滤波电路包括高压滤波电容211,所述低压滤波电路包括低压滤波线圈212。
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PCB板21上设置有导热装置214,所述导热装置214包括散热鳍片2141和导热板2142,所述导热板2142插接于PCB板21上,所述导热板2142的表面贴合在散热鳍片2141上;具体地说,所述导热板2142有两块,所述导热板2142平行于外壳10的左、右板间距布置于PCB板21上,所述散热鳍片2141前后间距布置于导热板2142上;所述导热板2142将PCB板21分成三个区域,从左到右依次定义为:第一散热区1、第二散热区2、第三散热区3;
其中:所述高压滤波电容211布置于第一散热区1,所述变压器213布置于第二散热区2;所述低压滤波线圈212布置于第三散热区3;将变压器213布置于第二散热区2的原因在于:所述变压器21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是集成电路板20的热量主要来源,通过将变压器213布置在第二散热区2,变压器产生的大量热量可以通过左、右两侧的导热装置214快速散热;优选的,所述导热板2142上的散热鳍片2141上方延伸的散热分枝朝向第二散热区2侧;由于高压滤波电路中的高压滤波电容211是次要热量来源,优选的,在第一散热区1的后侧左右向布置导热板2142及散热鳍片2141,所述散热鳍片2141上方延伸的散热分枝朝向高压滤波电容211侧,由于热气往上走的趋势,散热分枝可以更好地吸热,以及,所述散热鳍片2141是左右间距布置,散热鳍片2141上方的散热分枝是由多个Y形的散热部沿前后间距布置成排,在散热分枝内形成有前后延伸的通风槽2143,当然,相邻散热鳍片2141之间也就是高压滤波电容211所在第一散热区1作为居中设置的通风区域,使得风进入后,能更迅速地带走导热装置214的热量。所述导热装置214通过在PCB板21上巧妙的布置,节省了PCB板21的空间以及提高了导热装置214的散热效率,十分实用。
以及,进一步设置有辅助导热罩70,所述辅助导热罩70具有罩板部71及形成于罩板部71下侧的若干导热条72,所述导热条72是前后延伸,相邻导热条72是左右间距布置,在罩板部71上对应相应导热条72之间位置开设有若干散热风孔711;此处,部分导热条72布置于高压滤波电容211的后侧,高压滤波电容211布置于第一散热区1的前段区域,以方便将高压滤波电容211的热量导走;部分导热条72布置于变压器213的后侧,变压器213布置于第二散热区2的前段区域;部分导热条72布置于低压滤波线圈212的上方,通常低压滤波线圈212只占第二散热区2的中下段区域。这样,利用辅助导热罩70对高压滤波电容211、低压滤波线圈212、变压器213三者进一步起到加强散热的作用,同时,结合左、右侧进风,且,不管风从左侧、右侧还是后侧进入,其均会在外壳10内形成向上流出之势,所以,辅助导热罩70上的热量可以快速地随风导出。
所述外壳10顶部具有一出风口,该电源风扇30固定于出风口的下方,从而,PCB板21上的热量通过导热板2142快速传导到散热鳍片2141上,通过电源风扇30迅速散热。为了避免某些物件从出风口掉入电源中,影响电源风扇30及电源的正常工作,在出风口处设置一防护网60,优选的,在外壳10顶部的上表面向下凹设安装位用于安装防护网60。
电源工作时,外界的冷风从外壳10的后板的第一通风孔41、左、右两侧的第二通风孔42进入,从电源上方的出风口流出,所述导热装置214加快集成电路板20产生的热量挥发,挥发的热量被冷风带出电源内部。此处,风的流向是从侧向(后侧、左侧及右侧)进入,从上方流出,形成大致L形的流向,进风口和出风口并非对侧设置,而是形成拐角式布置,可以在外壳10的内部起到缓流作用,进入的冷风和外壳10内的集成电路板20接触更加充分,散热效果更好。
接下来,大致介绍实施例一的组装过程:
1、先将集成电路板20整体锁固在支撑座13上,再装入下壳12内;
2、电源风扇30锁固于上壳11;
3、将辅助导热罩70罩设于集成电路板20上,居中设置的两个导热条72分别嵌入两侧的散热鳍片2141的通风槽2143内,以形成定位;当然,也可以在罩板部71的左侧或/和右侧进一步向上延伸定位板73,这样,当辅助导热罩70罩设于集成电路板20上后,除了导热条72嵌入通风槽2143内形成定位,还可以借助定位板73与上壳11的左、右侧壁形成接触定位。
如7所示,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由于电源使用时间久了之后,电源风扇30的扇叶31上会落下大量的灰尘,从而影响电源风扇30的转动及散热效果,因此,需要除尘。可以将电源风扇30设计为抽屉式组装于电源中;具体方法为:在外壳10的后板上方设置槽口51,同时,在槽口51处设置自动卡板52;在上壳11的左、右两侧对应电源风扇30安装的位置设置两道滑轨53,转动装置32仍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集成电路板20,电线一般设置足够长,能使整个电源风扇30被抽出时,电线仍不会拉断;当然,也可以在电源风扇30的前侧设置插头端,在抽出整个电源风扇30时,插头端被拔出,而将电源风扇30装入后,插头端可以适配于插座口内,以形成电性连接。需要清洗电源风扇30时,打开卡板52,从槽口51中拉出电源风扇30,再取下扇叶31清洗即可。安装时,只需将扇叶31重新装入转动装置32,再将电源风扇30推入槽口51,到位后,关闭卡板52即可,简单、方便,又保证了电源散热的稳定性、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机箱电源内配置电源风扇,并且,在集成电路板上设置导热装置、辅助导热装置,以及对风流走向的巧妙设计,将集成电路板分为三个散热区来进行合理、高效的散热;同时又节省了集成电路板的可利用空间,使得集成电路板有很多的位置可以布置其他元件或增加各元件之间的距离,取得更好的通风效果;
其次是,风的流向是从侧向(后侧、左侧及右侧)进入,从上方流出,形成大致L形的流向,进风口和出风口并非对侧设置,而是形成拐角式布置,可以在外壳的内部起到缓流作用,进入的冷风和外壳内的集成电路板接触更加充分,散热效果更好;
再者是,整个机箱电源的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尤其是,辅助导热罩易于装设定位,在传统机箱电源上方便适用,而且,辅助导热罩还可以起到内部支撑架的作用,增加了结构强度,使得机箱电源的外壳保持能力更好;
以及,电源风扇可以采用抽屉式设置,方便拆装清洁,有利于确保电源散热的稳定性、高效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10)、位于外壳(10)内的集成电路板(20)、电源风扇(30);其中:
所述集成电路板(20)上设置有左右间距布置的导热装置(214),所述导热装置(214)包括有导热板(2142)和装设于导热板(2142)上的散热鳍片(2141);两个导热装置(214)将集成电路板(20)分成三个散热区域,从左到右依次定义为:第一散热区(1)、第二散热区(2)、第三散热区(3);所述集成电路板(20)的上方罩设有辅助导热罩(70);
所述电源风扇(30)位于外壳(10)的内部顶端,所述电源风扇(30)是从下方进风、上方出风;所述外壳(10)的后侧、左侧、右侧均设置有进风孔,所述外壳(10)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以使:外壳(10)的后侧、左侧、右侧进风,经外壳(10)的内部再向上从出风口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热罩(70)具有罩板部(71)及形成于罩板部(71)下侧的若干导热条(72),所述导热条(72)是前后延伸,相邻导热条(72)是左右间距布置,在罩板部(71)上对应相应导热条(72)之间位置开设有若干散热风孔(7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板(20)上设置有高压滤波电容(211)、低压滤波线圈(212)、变压器(213),所述高压滤波电容(211)布置于第一散热区(1)的前段区域,所述变压器(213)布置于第二散热区(2)的前段区域;所述低压滤波线圈(212)布置于第三散热区(3);
所述导热条(72)分别对应高压滤波电容(211)的后侧、变压器(213)的后侧、低压滤波线圈(212)的上方而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热装置(214)的散热鳍片(2141)是左右间距布置,散热鳍片(2141)上方的散热分枝是由多个Y形的散热部沿前后间距布置成排,在散热分枝内形成有前后延伸的通风槽(2143);所述辅助导热罩(70)的导热条(72)中,有两个导热条(72)是居中设置于罩板部(71)的下方,其分别嵌入两侧的散热鳍片(2141)的通风槽(2143)内,以形成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部(71)的左侧或/和右侧进一步向上延伸定位板(73),当辅助导热罩(70)罩设于集成电路板(20)上后,定位板(73)与外壳(10)的侧壁形成接触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0)的前侧内部装设有接口模块(80),所述接口模块(80)具有若干接口,所述接口是由前、后侧安装板所夹持定位,组装时将接口模块(80)锁固于外壳(10)的前侧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风扇(30)为抽屉式组装于外壳(10)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后板上方设置槽口(51),在槽口(51)处设置可开合的卡板(52);在外壳(10)的左、右两侧对应电源风扇(30)安装的位置设置两道滑轨(53);其中:
所述电源风扇(30)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集成电路板(20),电线足够长以能使整个电源风扇(30)被抽出时电线仍不会拉断;或者,所述电源风扇(30)的前侧设置插头端,在抽出整个电源风扇(30)时,插头端被拔出,而将电源风扇(30)装入后,插头端适配于外壳(10)内的插座口内,以形成电性连接。
CN201922310274.1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 Active CN210924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0274.1U CN210924465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0274.1U CN210924465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24465U true CN210924465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52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10274.1U Active CN210924465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24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9168B (zh) 一种用于安装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箱体
CN218919120U (zh) 电池柜
CN206743092U (zh) 高功率密度的直流转交直流功率转换器
CN111181057A (zh) 一种降温散热效果好的中置柜
CN210924465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机箱电源
CN206807310U (zh) 一种紧凑型户外机散热结构
CN214479625U (zh)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结构
CN216357975U (zh) 光伏逆变器
CN211350779U (zh) 储能插箱及其储能系统
CN219107123U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ups模块
CN221098829U (zh)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15817143U (zh) 一种便于内部散热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
CN220586678U (zh) 户外活动用的恒流电源及atm机设备
CN220340641U (zh) 一种机架式服务器机箱
CN216850890U (zh) 一种具有防尘散热功能的电力柜
CN217396278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充电桩
CN221262506U (zh) 一种储能设备
CN218483118U (zh) 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19679064U (zh) 一种防干扰散热结构及超声波装置
CN217903780U (zh) 散热配电控制设备
CN214755070U (zh) 一种电气安全配电箱
CN213151387U (zh) 一种墙体内嵌式高安全性配电箱
CN217085640U (zh) 双层导风散热的网闸系统
CN218124371U (zh) 一种储能电源的通风装置及储能电源
CN220023457U (zh) 一种逆变器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