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8829U -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98829U CN221098829U CN202322908769.0U CN202322908769U CN221098829U CN 221098829 U CN221098829 U CN 221098829U CN 202322908769 U CN202322908769 U CN 202322908769U CN 221098829 U CN221098829 U CN 2210988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driving
- control box
- shell
- electric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所述电控盒包括壳体、驱动板、电控板和风机,驱动板、电控板均通过支撑柱设置在壳体内侧,风机设置在壳体内侧,或风机分别设置在壳体内侧和外侧,驱动板分别与电控板、风机连接,用于在驱动板、电控板的作用下,实现风机对电控盒的全方位散热;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能够优化电控盒内部组件的排布方式,使电控盒内部各组件达到排布整齐、结构稳定性强的效果,提高电控盒内部组件及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电控盒内部的散热能力,提高电控盒内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常用的空调装置内部通常设有电控盒,电控盒的内部通常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多个电子器件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确保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需要对电子器件进行散热,以避免电控盒内的温度急剧升高,影响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现有的电控盒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通过风冷的方式,利用气流带走电子器件上的热量,对电子器件进行散热;但是由于电子器件在电控盒内的排布方式较为杂乱,导致现有的电控盒的散热效率较低,故而,研究如何提高电控盒的散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专利CN218379666U中,提及一种电控盒及空调装置,设置于空调装置内,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电路板组件和风机组件,所述盒体具有容纳腔,所述电路板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风机,所述风机被配置为在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气流;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发热器件,沿所述气流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流动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发热器件的元件高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布,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控盒内部的散热效率,但是该专利中风机设置在电控盒的一端,且两个风机并排设置,容易在两个风机同时出风时,造成电控盒风道之间互相影响,此外,电控盒内部的布局较为紧凑,容易使电控盒内部的走线效率较低的问题出现。
在专利CN214664863U中,提及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电控盒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电控盒包括:电元器件,所述电元器件位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散热通道相连,能够解决空调电控盒内热量较多对元器件的影响的问题,但是该专利中电控盒内部的布局设置,使得散热风扇的风向为向两侧分散性吹风,对风源的利用率较低,进而使得电控盒内的散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现有电控盒内部的排布方式较为杂乱,造成电控盒内部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以此达到优化电控盒内部组件的排布方式,使电控盒内部各组件达到排布整齐、结构稳定性强的效果,提高电控盒内部组件及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电控盒内部的散热能力,提高电控盒内的空间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所一种电控盒包括壳体、驱动板、电控板和风机,驱动板、电控板均通过支撑柱设置在壳体内侧,风机设置在壳体内侧,或风机分别设置在壳体内侧和外侧,驱动板分别与电控板、风机连接,用于在驱动板、电控板的作用下,实现风机对电控盒的全方位散热,通过风机及各组件的配合设置,能够有利于优化电控盒内部组件的排布方式,使电控盒内部各组件达到排布整齐、结构稳定性强的效果,提高电控盒内部组件及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电控盒内部的散热能力,提高电控盒内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壳体包括壳一体和壳二体,壳一体右侧通过连接件与壳二体右侧连接,壳一体左侧通过卡扣件与壳二体左侧连接,壳一体和壳二体内部形成电控盒内腔,用于为电控盒内部组件的安装提供空间;壳二体包括后壳板和壳侧板,壳侧板设置在后壳板外边缘前侧,壳侧板右侧设置连接件,用于壳一体与壳二体连接使用,壳侧板左侧设置卡扣件,用于壳一体与壳二体卡接使用;后壳板前侧设置驱动板、电控板,风机设置在壳侧板前侧,或风机设置在壳侧板前侧和后侧;电控盒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设置在壳体后侧;散热器通过盲孔螺母设置在壳体后侧,通过壳体的密封式设置,能够提高电控盒的防水性能,提高电控盒内部组件的安全性,还能够屏蔽电控盒外部的电磁影响,提高电控盒内部驱动板、电控板的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驱动板包括驱动强电板和驱动弱电板,驱动强电板和驱动弱电板均设置在壳二体内侧,驱动强电板设置在驱动弱电板上方,驱动强电板右侧设置电控板、风机,风机设置在电控板上方;驱动强电板包括驱动一板、驱动二板和驱动三板,驱动一板、驱动二板和驱动三板均设置在壳二体内侧上端,驱动一板、驱动二板均设置在驱动三板上方,驱动三板设置在驱动弱电板上方,驱动一板设置在驱动二板右侧;驱动一板、驱动二板、驱动三板、驱动弱电板均通过支撑柱与壳二体连接,驱动一板与壳二体之间距离为d1mm,驱动二板与壳二体之间距离为d2mm,驱动三板与壳二体之间距离为d3mm,驱动弱电板与壳二体之间距离为d4mm,其中,d1≤d2<d3≤d4,d1、d2、d3、d4均为正数,通过驱动一板、驱动二板、驱动三板、驱动弱电板以及风机的布局设置,结合各组件与壳二体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实现电控盒内部的双层循环散热风道,结合散热器对电控盒外部的散热,极大程度的保证了电控盒内外的整体散热效果,提高了电控盒的散热效率,有利于提高电控盒的安全性,提升电控盒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控盒因过热造成的危情的出现,极大程度的保障了电控盒的稳定安全运行,增强电控盒的可靠性。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所述的一种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置在空调器外机外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所述的电控盒内各部件的设置,有利于通过优化电控盒内部组件的排布方式,使电控盒内部各组件达到排布整齐、结构稳定性强的效果,提高电控盒内部组件及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电控盒内部的散热能力,提高电控盒内的空间利用率,此外,通过驱动板的布局,将风扇垂直设置在电控盒内部,能够实现电控盒内部风向的双层循环流动,支撑柱的设置还能实现驱动板顶部和底部,两层循环风道,提高散热能力和效率,进而有效的提高电控盒内部组件的使用寿命,保障电控盒内部组件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电控盒整体示意图;
图2为电控盒侧视图示意图;
图3为电控盒内部组件位置布局的前侧(电控盒正面)示意图;
图4为电控盒内部组件位置布局的后侧(电控盒背面)示意图;
图5为电控盒侧视图的局部透视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壳一体;111、连接件;112、卡扣件;12、壳二体;121、后壳板;122、壳侧板;2、驱动板;21、驱动强电板;211、驱动一板;212、驱动二板;213、驱动三板;22、驱动弱电板;3、电控板;4、强电出线口;5、弱电出线口;6、锁紧接头;7、风机;8、散热器;9、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针对空调的,与常规的空调相同的是,所述整体结构都是由蒸发器、冷凝器、电线组成的。
在现有技术中,电控盒的内部通常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多个电子器件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的电控盒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通过风冷的方式,利用气流带走电子器件上的热量,对电子器件进行散热;但是由于电子器件在电控盒内的排布方式较为杂乱,导致现有的电控盒的散热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现有电控盒内部的排布方式较为杂乱,造成电控盒内部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所述一种电控盒包括壳体1、驱动板2、电控板3和风机7,驱动板2、电控板3均通过支撑柱9设置在壳体1内侧,风机7设置在壳体1内侧右上角位置,或风机7分别设置在壳体1内侧和外侧,驱动板2分别与电控板3、风机7连接,用于在驱动板2、电控板3的作用下,实现风机7对电控盒的全方位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为封闭式设置,前、后、左、右、上、下均为图示中所指示的方位,并无其他暗示性含义。
通过壳体1、驱动板2、电控板3、风机7、支撑柱9的设置位置以及布局,有利于优化电控盒内部组件的排布方式,使电控盒内部各组件达到排布整齐、结构稳定性强的效果,提高电控盒内部组件及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电控盒内部的散热能力,提高电控盒内的空间利用率,此外,风机7设置在电控盒内部,与电控盒内部其他组件之间配合,能够实现电控盒内部的散热,进而近距离从根源上快速降低电控盒内部组件所产生的热量,提高电控盒的散热能力,支撑柱9的设置有利于保证驱动板2、电控板3底部与壳体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便于电控盒内部器件散热。
电控盒还包括强电出线口4和弱电出线口5,强电出线口4设置在壳体1右侧和/或后侧,弱电出线口5设置在壳体1后侧,强电出线口4和弱电出线口5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强电装置通过强电出线口4分别与驱动板2、电控板3连接,弱电装置通过弱电出线口5与驱动板2连接,用于在驱动板2、电控板3的作用下,通过强电出线口4和弱电出线口5实现电控盒内部的强弱电线路分离;另外,电控盒还包括散热器8,散热器8设置在壳体1后侧,用于与风机7配合,实现电控盒内外的双重散热;散热器8通过盲孔螺母设置在壳体1后侧,优选的,盲孔螺母为盲孔拉铆螺母,能够起到防止散热器8与壳体1连接处进水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电控盒的防水性能,散热器8为风冷散热器,用于提高从电控盒的外部,提升电控盒的散热能力。
通过壳体1内部各组件的设置,使得电控盒具有强弱电线路分离的功能,通过壳体1的密封式设置能够增强电控盒的密封性,结合驱动板2、电控板3、强电出线口4和弱电出线口5在壳体1内的设置位置,有利于简化电控盒内部的强弱电线路的布局,降低电控盒内部维修的难度,提高电控盒内部维修的效率,进而提升电控盒内部元器件强弱电连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电控盒内部强弱电线路之间的电磁干扰,通过散热器8的设置有利于实现电控盒外部的降温,与电控盒内部降温相配合,能够起到双重降温的作用,提高电控盒的散热能力。
壳体1包括壳一体11和壳二体12,壳一体11右侧通过连接件111与壳二体12右侧连接,壳一体11左侧通过卡扣件112与壳二体12左侧连接,壳一体11和壳二体12内部形成电控盒内腔,用于为电控盒内部组件的安装提供空间;壳二体12包括后壳板121和壳侧板122,壳侧板122设置在后壳板121外边缘前侧,壳侧板122右侧设置连接件111,用于壳一体11与壳二体12连接使用,优选的,连接件111为合页,壳侧板122左侧设置卡扣件112,用于壳一体11与壳二体12卡接使用,优选的,卡扣件112为锁扣;后壳板121前侧设置驱动板2、电控板3,风机7垂直设置在壳侧板122前侧,或风机7垂直设置在壳侧板122前侧和后侧,风机7出风口朝向驱动板2设置,风机7通过安装底座垂直设置在壳二体12前侧,风机7出风口底端所在直线与壳二体12之间的距离为dmm,d为正数,具体数值根据所需设置,强电出线口4贯穿设置在壳侧板122右侧和/或后壳板121前侧,弱电出线口5贯穿设置在后壳板121前侧,强电出线口4、弱电出线口5朝向壳体1外侧的一端均设置锁紧接头6,用于起到防水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为密封式设置,能够达到IP55防水要求,壳一体11为电控盒的壳体1的盖板,用于保护电控盒内部组件免收外物损害的作用,还能够起到防水、防尘、防异物撞击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电控盒的安全性,增强电控盒的运行稳定性,且壳一体11右侧设置有与壳侧板122右侧所安装连接件111位置相对应的通孔,用于便于连接件111与壳一体11右侧连接使用,壳一体11左侧设置有与壳一体11左侧所设置的卡扣件112位置所对应的卡扣孔,用于便于卡扣件112与壳一体11左侧连接使用。
通过壳一体11和壳二体12的配合设置,能够起到无论将电控盒设置在空调器内部还是外部,均能够有效的保护电控盒内部的相关组件,提高电控盒内部组件的安全性,还能够屏蔽电控盒外部的电磁影响,提高电控盒内部驱动板2、电控板3运行的稳定性,此外,通过风机7的垂直设置,有利于电控盒内部的风向流动,便于通过风机7与驱动板2、电控板3之间的布局,实现电控盒内部风向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流动。
驱动板2包括驱动强电板21和驱动弱电板22,驱动强电板21和驱动弱电板22均设置在壳二体12内侧,驱动强电板21设置在驱动弱电板22上方,驱动强电板21用于与强电线路连接,起到强电线路隔离的作用,还能够用于驱动强电装置运行,驱动强电板21与强电装置连接,优选的,强电装置包括风机7、压缩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但是并不限于此,具体根据组件所需进行连接,驱动弱电板22用于与弱电线路连接,起到弱电线路隔离的作用,还能够用于驱动弱电装置运行;驱动强电板21设置在壳二体12内侧上端,驱动强电板21与强电出线口4电连接,或驱动强电板21通过电控板3与强电出线口4电连接;驱动弱电板22设置在壳二体12内侧下端,驱动弱电板22通过弱电接线端子与弱电出线口5电连接,或驱动弱电板22直接与弱电出线口5电连接,弱电接线端子设置在驱动弱电板22下方,弱电接线端子与驱动弱电板22之间设置线槽,用于便于弱电线路走线使用,弱电出线口5以线性排列的方式设置在弱电接线端子下方,弱电出线口5远离弱电接线端子的一端上方设置强电出线口4,强电出线口4通过强电接线端子与电控板3连接,强电接线端子与电控板3之间设置线槽,强电接线端子右侧设置开关装置,开关装置分别与强电接线端子、电控板3连接;其中,驱动强电板21右侧设置电控板3、风机7,风机7设置在电控板3上方;驱动强电板21包括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和驱动三板213,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和驱动三板213均设置在壳二体12内侧上端,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均设置在驱动三板213上方,驱动三板213设置在驱动弱电板22上方,驱动一板211设置在驱动二板212右侧,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和驱动三板213均与强电出线口4电连接,或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和驱动三板213均通过电控板3与强电出线口4电连接,驱动一板211和驱动二板212所在直线位置与驱动三板213所在直线位置之间设置线槽,用于便于强电线路走线,驱动三板213和驱动弱电板22所在直线位置与电控板3所在直线位置之间设置线槽,用于便于强电线路和/或弱电线路走线,散热器8设置在电控盒的壳二体12外侧,壳二体12外侧即电控盒背面,壳二体12内侧即电控盒正面,散热器8设置至少一个,散热器8分别设置在与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和驱动三板213相应位置的壳二体12外侧,风机7设置在电控盒壳体1后侧时,散热器8与风机7连接,用于加强散热器8的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强电出线口4以线性排列的方式设置在壳侧板122右侧,强电出线口4以上下分布的方式设置在后壳板121前侧底部;电控盒内设置线槽,用于强弱电线路走线使用,优选的,驱动弱电板22为24V,但实际并不限于此。
通过驱动强电板21和驱动弱电板22的分布设置,能够有效的实现电控盒内部的强弱电线路分离的功能,且通过驱动强电板21和驱动弱电板22与电控板3、强电接线端子、弱电接线端子之间的布局设置,以及采用线槽的配合设置,有利于使电控盒内部布局更整齐,避免电控盒内部强弱电线路走线太乱,造成线路易发生危情的状况出现,提高电控盒内部的安全性,还能够有效的避免线路及驱动板2之间的电磁干扰,增强电控盒内部以及电控盒所控制的强弱电装置的运行稳定性,使空调器能够可靠、稳定的运行,有利于提高电控盒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的,风机7分别设置在壳体1前侧和后侧时,风机7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设置在壳二体12前侧,第二风扇设置在壳二体12后侧,第一风扇与驱动一板211连接,第一风扇设置在驱动一板211右侧,第二风扇与散热器8连接,散热器8包括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和第三散热装置,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和第三散热装置均设置在壳二体12外侧,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和第三散热装置设置位置分别与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驱动三板213设置位置一一对应,第一散热装置与第二风扇连接,用于提高前驱动强电板21所在位置对应的电控盒外侧的散热,与第一风扇相配合,提高电控盒散热的稳定性,第二散热装置与第三散热装置连接;第一风扇出风口底端所在直线与壳二体12之间的距离即风机7出风口底端所在直线与壳二体12之间的距离dmm,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驱动三板213、驱动弱电板22均通过支撑柱9与壳二体12连接,驱动一板211与壳二体12之间距离为d1mm,驱动二板212与壳二体12之间距离为d2mm,驱动三板213与壳二体12之间距离为d3mm,驱动弱电板22与壳二体12之间距离为d4,电控板3与壳二体12之间距离为d5mm,其中,d<d1≤d2<d3≤d4<d5,d1、d2、d3、d4、d5均为正数,优选的,第一风扇运行过程中,第一风扇、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驱动三板213、驱动弱电板22、弱电接线端子、弱电出线口5、强电出线口4、强电出线端子、电控板3依次顺时针设置,且第一风扇的出风依次沿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驱动三板213、驱动弱电板22、弱电接线端子、弱电出线口5、强电出线口4、强电出线端子、电控板3顶部和底部循环吹风,形成双层风道。
通过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驱动三板213、驱动弱电板22、电控板3以及风机7的布局设置,以及各组件与壳二体12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有利于实现电控盒内部的双层循环散热风道,结合散热器8对电控盒外部的散热,极大程度的保证了电控盒内外的整体散热效果,提高了电控盒的散热效率,有利于提高电控盒的安全性,提升电控盒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控盒因过热造成的危情的出现,极大程度的保障了电控盒的稳定安全运行,增强电控盒的可靠性。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所述的一种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置在空调器外机外侧。
通过空调器外侧设置的电控盒的全密封设置,能够起到防水防水防异物撞击的效果,此外,电控盒所具有的强弱电线路的分离功能,能够有效的提高空调器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任意空调而言,可以包括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电控盒结构,且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板2、支撑柱9的相关结构及装配关系的基础上,所述空调还包括蒸发器、冷凝器、电线等结构在内的常规构件,鉴于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驱动板(2)、电控板(3)和风机(7),驱动板(2)、电控板(3)均通过支撑柱(9)设置在壳体(1)内侧,风机(7)设置在壳体(1)内侧,或风机(7)分别设置在壳体(1)内侧和外侧,驱动板(2)分别与电控板(3)、风机(7)连接,用于在驱动板(2)、电控板(3)的作用下,实现风机(7)对电控盒的全方位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壳一体(11)和壳二体(12),壳一体(11)右侧通过连接件(111)与壳二体(12)右侧连接,壳一体(11)左侧通过卡扣件(112)与壳二体(12)左侧连接,壳一体(11)和壳二体(12)内部形成电控盒内腔,用于为电控盒内部组件的安装提供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二体(12)包括后壳板(121)和壳侧板(122),壳侧板(122)设置在后壳板(121)外边缘前侧,壳侧板(122)右侧设置连接件(111),用于壳一体(11)与壳二体(12)连接使用,壳侧板(122)左侧设置卡扣件(112),用于壳一体(11)与壳二体(12)卡接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板(121)前侧设置驱动板(2)、电控板(3),风机(7)设置在壳侧板(122)前侧,或风机(7)设置在壳侧板(122)前侧和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还包括散热器(8),散热器(8)设置在壳体(1)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8)通过盲孔螺母设置在壳体(1)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2)包括驱动强电板(21)和驱动弱电板(22),驱动强电板(21)和驱动弱电板(22)均设置在壳二体(12)内侧,驱动强电板(21)设置在驱动弱电板(22)上方,驱动强电板(21)右侧设置电控板(3)、风机(7),风机(7)设置在电控板(3)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强电板(21)包括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和驱动三板(213),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和驱动三板(213)均设置在壳二体(12)内侧上端,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均设置在驱动三板(213)上方,驱动三板(213)设置在驱动弱电板(22)上方,驱动一板(211)设置在驱动二板(212)右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一板(211)、驱动二板(212)、驱动三板(213)、驱动弱电板(22)均通过支撑柱(9)与壳二体(12)连接,驱动一板(211)与壳二体(12)之间距离为d1mm,驱动二板(212)与壳二体(12)之间距离为d2mm,驱动三板(213)与壳二体(12)之间距离为d3mm,驱动弱电板(22)与壳二体(12)之间距离为d4mm,其中,d1≤d2<d3≤d4,d1、d2、d3、d4均为正数。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置在空调器外机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08769.0U CN221098829U (zh) | 2023-10-30 | 2023-10-30 |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08769.0U CN221098829U (zh) | 2023-10-30 | 2023-10-30 |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98829U true CN221098829U (zh) | 2024-06-07 |
Family
ID=91308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08769.0U Active CN221098829U (zh) | 2023-10-30 | 2023-10-30 |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98829U (zh) |
-
2023
- 2023-10-30 CN CN202322908769.0U patent/CN22109882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72314B (zh) | 多功能控制器和动力总成 | |
CN221098829U (zh) |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 |
CN219287001U (zh) | 机柜和光伏发电用变电站 | |
CN218771659U (zh) | 一种模块化集成式伺服电机 | |
CN216357975U (zh) | 光伏逆变器 | |
CN215872164U (zh) | 电控盒及空调器 | |
CN21768539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872165U (zh) | 电控盒及空调器 | |
CN113752880B (zh) |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站 | |
CN213199467U (zh) | 车辆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3936992U (zh) | 一种智慧照明配电设备 | |
CN110891406B (zh) | 变频箱体以及离心机 | |
CN211880874U (zh) | 集成控制器和动力总成 | |
CN210911934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三合一集成控制器 | |
CN219421279U (zh) | 变频柜和暖通设备 | |
CN214338264U (zh) | 光伏配电网用有源滤波装置 | |
CN212823290U (zh) | 一种逆变电焊机 | |
CN220156912U (zh) | 一种散热结构和逆变器 | |
CN219421179U (zh) | 变频柜和暖通设备 | |
CN214380723U (zh) | 带散热结构的变频器 | |
CN220914945U (zh) | 一种新型模块化电力滤波器 | |
CN220022335U (zh) | 一种便于通风散热的有源滤波装置 | |
CN114271687B (zh) | 散热风机、底板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9068072U (zh) | 变频柜和暖通设备 | |
CN215909255U (zh) |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