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7001U - 机柜和光伏发电用变电站 - Google Patents
机柜和光伏发电用变电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87001U CN219287001U CN202320249612.9U CN202320249612U CN219287001U CN 219287001 U CN219287001 U CN 219287001U CN 202320249612 U CN202320249612 U CN 202320249612U CN 219287001 U CN219287001 U CN 2192870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inet
- cabinet body
- fuse
- output
-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6507 inter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23 metal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30—Cabinet-type 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56—Cooling; Venti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柜和光伏发电用变电站,机柜包括:柜体,设置于柜体内的支路开关;其中,支路开关包括负荷开关和熔断器;负荷开关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至少为两个且沿柜体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熔断器、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一一对应,熔断器的熔断器输出端和输入端子电连接,支路开关中任意两个熔断器沿柜体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柜体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柜体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述结构布局充分利用了柜体的深度空间,节约了柜体的宽度空间,可在柜体宽度方向上增加支路开关的排布数量;而且,能够减少支路开关的排布层数,从而简化了支路开关的汇流,降低了支路开关的汇流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柜和光伏发电用变电站。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又称箱式变电站,通常通过集成平台实现低压柜和/或逆变器、变压器、环网柜、配电柜等设备的预装式集成。变电站中的低压柜或者逆变器中的直流侧,通常设置支路开关实现对支路的故障保护及支路的分断。
上述支路开关的宽度方向和柜体的宽度方向一致,由于支路开关的宽度较大,导致在柜体宽度方向上支路开关的排布数量较少。
为增加支路开关的数量以及避免增大柜体的宽度,通常选择支路开关沿高度方向多层排布,多个支路开关需要汇流,多层排布造成汇流的路径走向较为复杂,通常为多次汇流,造成汇流铜排的使用量较大,支路开关的汇流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设置柜体中的支路开关,以在柜体宽度方向上增加支路开关的排布数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柜和光伏发电用变电站,以在柜体宽度方向上增加支路开关的排布数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柜,包括:柜体,设置于所述柜体内的支路开关;
其中,所述支路开关包括负荷开关和熔断器;
所述负荷开关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熔断器、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一一对应,所述熔断器的熔断器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支路开关中任意两个所述熔断器沿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柜体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输出端子位于所述负荷开关的顶端,所述输入端子位于所述负荷开关的底端,所述熔断器位于所述输入端子的底端,所述熔断器输出端位于所述熔断器的顶端,所述熔断器的熔断器输入端位于所述熔断器的底端。
可选地,所述机柜还包括:接入导电件,汇流导电件和输出件;
其中,所述接入导电件和所述熔断器输入端一一对应且电连接,所述接入导电件位于所述熔断器的底端;
任意两个所述负荷开关的所述输出端子通过所述汇流导电件汇流至所述输出件,所述汇流导电件位于所述负荷开关的顶端,所述输出件位于所述柜体宽度方向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支路开关至少为一层,每层中所述支路开关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柜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
可选地,所述支路开关为两层且沿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且一层所述支路开关中所述负荷开关的背侧和另一层所述支路开关中所述负荷开关的背侧相对。
可选地,所述负荷开关的前侧朝向所述柜体的柜门,所述负荷开关在其背侧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柜体内。
可选地,所述机柜还包括熔断器盒,所述熔断器位于所述熔断器盒内,且所述熔断器输出端和所述熔断器的熔断器输入端均伸出所述熔断器盒。
可选地,所述熔断器盒和所述熔断器一一对应;
和/或,所述熔断器盒设置有散热孔;
和/或,所述熔断器盒设置有能够查看所述熔断器是否熔断的可视窗;
和/或,所述熔断器盒包括至少两个分盒,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盒固定连接,任意两个所述分盒沿所述柜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
可选地,所述负荷开关为直流开关或交流开关。
可选地,所述机柜为直流柜和/或交流柜。
一种机柜,包括:柜体,设置于所述柜体内腔的支路开关,以及用于对所述柜体内腔进行散热的热交换器;
其中,在所述柜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柜体的一端,所述柜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接口,所述支路开关的输出端子汇流至输出件的一端,所述输出件的另一端伸至所述输出接口;
所述柜体设置有所述输出接口的一端具有导流风道,所述输出件位于所述导流风道内,所述导流风道与所述柜体的内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柜体内的空气循环流动,所述导流风道串接在空气的循环路径中。
可选地,所述导流风道具有均与所述柜体内腔连通的导流进风口和导流出风口,所述输出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导流出风口相对,所述导流进风口低于所述输出件的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器为风冷热交换器;
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一风机、和/或第二风机、和/或第三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驱动所述机柜外部的空气流经所述热交换器的换热腔,所述第二风机用于驱动所述柜体内腔的空气流经所述换热腔,所述第三风机用于驱动所述柜体内腔的空气流经所述导流风道。
基于上述提供的机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用变电站,该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包括机柜,所述机柜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机柜。
可选地,所述光伏发电用变电站还包括:集成平台,以及均设置于所述集成平台高压侧的变压器、配电柜和通讯箱;
其中,所述机柜设置于所述集成平台的低压侧。
可选地,所述机柜和所述变压器沿所述集成平台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配电柜和所述通讯箱均位于所述变压器远离所述机柜的一端,且所述配电柜和所述通讯箱位于所述变压器的同侧;其中,所述机柜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集成平台的长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集成平台的低压侧预留有第一维护平台,所述集成平台的高压侧预留有第二维护平台。
可选地,所述第一维护平台分布在所述机柜的深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维护平台位于所述变压器远离所述机柜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柜中,支路开关包括负荷开关和熔断器,负荷开关的输入端子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负荷开关的输出端子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熔断器沿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这样,充分利用了柜体的深度空间,节约了柜体的宽度空间,可在柜体宽度方向上增加支路开关的排布数量;而且,能够减少支路开关的排布层数,从而简化了支路开关的汇流,降低了支路开关的汇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的另一方向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隐藏柜门后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中支路开关的轴测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支路开关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隐藏柜门后的后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机柜的左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机柜的右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用变电站的俯视图。
图1-图9中:
1为机柜,2为变压器,3为配电柜,4为通讯箱,5为防护罩,6为低压端子,7为第三导电件,8为集成平台;
11为柜体,12为柜门,12a为前柜门,12b为后柜门,13为导流风道,14为热交换器,15为支路开关,16为接入导电件,17为第二导电件,18为汇流导电件,19为输出件;
111为柜体内腔,131为输出接口,132为导流进风口,133为导流出风口,134为第三风机,141为第一出风口,142为第一进风口,143为第二进风口,144为第二出风口,145为第一风机,146为第二风机,147为换热腔,151为负荷开关,152为第一导电件,153为熔断器盒,154为熔断器;
1511为输出端子,1512为输入端子,1513为操作手柄,1514为固定部,1531为第一分盒,1532为第二分盒,1533为可视窗,1534为散热孔,1541为熔断器输出端,1542为熔断器输入端;
81为第一维护平台,82为第二维护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中涉及到的“平行”和“垂直”是实际操作中的“基本平行”和“基本垂直”。“基本平行”可以理解成存在一定误差的平行,同理,“基本垂直”可以理解成存在一定误差的垂直。
目前,低压柜中的支路开关通常采用塑壳断路器,逆变器中直流侧的支路开关通常采用塑壳断路器或者组合使用的负荷开关和熔断器。
上述塑壳断路器的多个输入端子沿柜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多个输出端子沿柜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导致塑壳断路器的宽度较大。上述负荷开关的多个输入端子沿柜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多个输出端子沿柜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导致负荷开关的宽度较大。需要说明的是,多个为两个以上。
由上述内容可知,支路开关的宽度较大,在柜体宽度方向上支路开关的排布数量较少。
为增加支路开关的数量,通常选择支路开关多层排布,多个支路开关需要汇流,多层排布造成汇流的路径走向较为复杂,通常为多次汇流,造成汇流铜排的使用量较大,支路开关的汇流成本较高。
此外,塑壳断路器短路分断后,会发生喷弧,喷弧为熔融的带电金属颗粒,较易引发相间短路或相对地短路拉弧,引发故障,安全可靠性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柜。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柜1包括:柜体11,设置于柜体11内的支路开关15。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柜体11可为户外柜,该柜体11可具有至少一个柜门12。当然,柜体11也可为其他类型,并不局限于户外柜。
上述支路开关15至少为一个,通常可选择支路开关15至少为两个。
如图3所示,上述支路开关15包括负荷开关151和熔断器154。熔断器154用于支路的短路保护,负荷开关151用于支路的带电分断。
如图4和图5所示,熔断器154的熔断器输出端1541和负荷开关151的输入端子1512电连接,负荷开关151的输出端子1511、负荷开关151的输入端子1512、和熔断器154一一对应。
为了便于熔断器输出端1541和输入端子1512电连接,熔断器输出端1541和输入端子1512通过第一导电件152电连接。第一导电件152可为连接铜排或其他导电件。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机柜1中,支路开关15包括负荷开关151和熔断器154,较支路开关采用塑壳断路器相比,避免了塑壳断路器在其短路分断过程中喷弧,减小了故障的发生,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上述柜体11的深度方向预留的空间较大,即柜体11的长度方向预留的空间较大。基于此,如图4和图5所示,负荷开关151的输入端子1512至少为两个且沿柜体11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负荷开关151的输出端子1511至少为两个且沿柜体11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支路开关15中任意两个熔断器154沿柜体11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图5中隐藏了熔断器盒153。
需要说明的是,柜体11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柜体11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柜体11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柜体11的柜门12,柜门12平行于柜体11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沿柜体11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是指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一致,即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平行、或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相对倾斜(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基于此,负荷开关151的任意两个输入端子1512的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平行、或负荷开关151的任意两个输入端子1512的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相对倾斜,负荷开关151的任意两个输出端子1511的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平行、或负荷开关151的任意两个输出端子1511的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相对倾斜,支路开关15中任意两个熔断器154的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平行、或支路开关15中任意两个熔断器154的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相对倾斜。
上述机柜1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支路开关15的宽度,上述负荷开关151的任意两个输入端子1512的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平行,负荷开关151的任意两个输出端子1511的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平行,支路开关15中任意两个熔断器154的分布方向和柜体11的深度方向平行。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机柜1中,由于负荷开关151的输入端子1512至少为两个且沿柜体11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负荷开关151的输出端子1511至少为两个且沿柜体11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熔断器154沿柜体11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这样,充分利用了柜体11的深度空间,节约了柜体11的宽度空间,可在柜体11宽度方向上增加支路开关15的排布数量;而且,能够减少支路开关15的排布层数,从而简化了支路开关15的汇流,降低了支路开关15的汇流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小支路开关15的宽度,上述输出端子1511位于负荷开关151的顶端,输入端子1512位于负荷开关151的底端,熔断器154位于输入端子1512的底端,熔断器输出端1541位于熔断器154的顶端,熔断器154的熔断器输入端1542位于熔断器154的底端。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中的“顶端”、“底端”分别是指在支路开关15高度方向上的“顶端”、“底端”,支路开关15高度方向即为负荷开关151的高度方向、亦为熔断器154的高度方向、也为柜体11的高度方向。
上述实施例中,输出端子1511、输入端子1512、熔断器输出端1541和熔断器输入端1542充分利用了柜体11的高度空间,节省了柜体11的宽度空间,更大程度地减小了支路开关15的宽度,可在柜体11宽度方向上排布更多支路开关15。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输出端子1511、输入端子1512、熔断器输出端1541和熔断器输入端1542以其他方式分布,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上述机柜1还包括接入导电件16。接入导电件16和熔断器输入端1542一一对应且电连接。为了减小支路开关15的宽度,接入导电件16位于熔断器154的底端。当然,也可选择接入导电件16位于熔断器154的其他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在实际情况中,可选择接入导电件16呈直线型,且接入导电件16沿柜体11的高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支路开关15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负荷开关151也为两个以上,如图3和图6所示,上述机柜1还包括汇流导电件18和输出件19。其中,任意两个负荷开关151的输出端子1511通过汇流导电件18汇流至输出件19。为了便于汇流,可选择输出端子1511通过第二导电件17和汇流导电件18电连接。
上述第二导电件17可为铜排或线缆,汇流导电件18可为汇流铜排或其他汇流件,输出件19可为输出铜排或其他导电件。
为了便于汇流,汇流导电件18位于负荷开关151的顶端,输出件19位于柜体11宽度方向的一端。当然,也可选择汇流导电件18位于负荷开关151的其他位置,输出件19位于柜体11的其他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路开关15至少为一层,每层中支路开关15至少为两个且沿柜体11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此情况下,可选择汇流导电件18呈直线型,汇流导电件18沿柜体11的宽度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支路开关15为七个且沿柜体11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6所示,为了满足更多支路开关15的排布,支路开关15为两层且沿柜体11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每层中任意两个支路开关15沿柜体11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一层支路开关15中负荷开关151的背侧和另一层支路开关15中负荷开关151的背侧相对。这样,简化了支路开关15的汇流,减少了汇流导电件18的使用量,降低了支路开关15的汇流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负荷开关151的前侧,即为负荷开关151中设置有操作手柄1513的一侧;负荷开关151的背侧,即为负荷开关151中远离前侧的一侧。
为了便于操作和维护支路开关15,负荷开关151的前侧朝向柜体11的柜门12,负荷开关151在其背侧设置有固定部1514,固定部1514固定于柜体11内。为了简化固定,可选择固定部1514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于柜体11内。
若上述支路开关15为两层且沿柜体11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特别适用于柜体11具有两个柜门12的情况。其中,两个柜门12分别为前柜门12a和后柜门12b,一层负荷开关151的前侧朝向前柜门12a相对,即打开前柜门12a后即可看到一层负荷开关151的前侧;另一层负荷开关151的前侧朝向后柜门12b,即打开后柜门12b后即可看到另一层负荷开关151的前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机柜1还包括熔断器盒153。结合图4和图5所示,熔断器154位于熔断器盒153内,且熔断器输出端1541和熔断器154的熔断器输入端1542均伸出熔断器盒153。这样,通过安装熔断器盒153实现对熔断器154的安装,方便了熔断器154相对位置的固定及熔断器154和负荷开关151的预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熔断器盒153。
上述熔断器盒153和熔断器154一一对应、或者每个熔断器盒153可容纳至少两个熔断器154。为了便于安装熔断器154,可选择熔断器盒153和熔断器154一一对应。
上述机柜1工作过程中,熔断器154会发热,熔断器盒153不利于热量的散出。为了保证熔断器154正常使用,熔断器盒153设置有散热孔1534,以实现对熔断器154的散热。
对于上述散热孔1534的分布、形状、数目和大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当然,熔断器盒153也可通过其他结构实现对熔断器154的散热,并不局限于散热孔1534。
上述熔断器154通常设置有故障指示器,当熔断器154熔断后,故障指示器会给出指示。为了便于用户获知熔断器154的状态,上述熔断器盒153设置有能够查看熔断器154是否熔断的可视窗1533。可以理解的是,可视窗1533和熔断器154的故障指示器相对,即人或机械设备可自可视窗1533查看到故障指示器。
故障指示器通常位于熔断器154的顶端,为了便于查看故障指示器,可视窗1533位于熔断器盒153的顶端。
为了便于装配熔断器154和熔断器盒153,上述熔断器盒153包括至少两个分盒,相邻的两个分盒固定连接,任意两个分盒153沿柜体11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
例如,分盒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分盒1531和第二分盒1532,第一分盒1531和第二分盒1532沿柜体11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上述分盒的数目为其他,任意两个分盒的分布方向为其他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
上述机柜1中,负荷开关151为直流开关或交流开关。若负荷开关151为直流开关,则每个负荷开关151的输入端子1512为两个、输出端子1511为两个,和每个负荷开关151连接的熔断器154为两个。若负荷开关151为交流开关,则每个负荷开关151的输入端子1512为三个、输出端子1511为三个,和每个负荷开关151连接的熔断器154为三个。
上述机柜1可为直流柜或交流柜。若上述机柜1为直流柜,则上述支路开关15为直流开关;若上述机柜1为交流柜,则支路开关15为直流开关且位于交流柜的直流侧、或者支路开关15为交流开关。
机柜1工作过程中,支路开关15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支路开关15的散热需求,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机柜,以提高机柜的散热效果。如图3和图6所示,上述机柜1包括:柜体11,设置于柜体11内腔的支路开关15,以及用于对柜体11内腔进行散热的热交换器14,支路开关15位于柜体11的内腔中。其中,柜体11的内腔即为柜体内腔111。
对于上述热交换器14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提高机柜1的紧凑性,在柜体11的宽度方向上,热交换器14位于柜体11的一端,柜体11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接口131,支路开关15的输出端子1511通过汇流导电件18汇流至输出件19的一端,输出件19的另一端伸至输出接口131。可以理解的是,自输出接口131可看到输出件19的另一端,如图8所示。这样,充分利用了柜体11中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分布的两个界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减小机柜1的尺寸。
上述结构中,支路开关15的输出端子1511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汇流至输出件19,并不局限于汇流导电件18。
为了散热范围和散热效果,上述柜体11设置有输出接口131的一端设置有导流风道13,输出件19位于导流风道13内,导流风道13与柜体内腔111连通,支路开关15位于柜体内腔111中。这样,导流风道13和柜体内腔111连通,可实现对输出件19的散热,提高了散热范围和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风道13位于柜体11和输出接口131之间,输出接口131可设置于导流风道13。上述导流风道13和柜体11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实际情况中,导流风道13的外壳可为柜体11的一部分,或者导流风道13的外壳和柜体11为不同的部件。
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可选择柜体内腔111内的空气循环流动,导流风道13串接在空气的循环路径中。具体地,导流风道13具有导流进风口132和导流出风口133,导流进风口132和导流出风口133均与柜体内腔111连通。这样,柜体内腔111内的空气自导流进风口132进入导流风道13,空气流经导流风道13后自导流出风口133返回至柜体内腔111中。
为了提高输出件19的散热效果,可选择输出件19的输入端与导流出风口133相对,导流进风口132低于输出件19的输出端。可以理解的是,输出件19的输入端即为输入件19和汇流导电件18连接的一端,输出件19的输出端即为输出件19中远离汇流导电件18的一端。
上述结构中,对于导流进风口132的具体位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导流进风口132和熔断器154相对,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输出件19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位于其他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散热,可选择热交换器14用于冷却柜体内腔111内的空气。此情况下,可选择热交换器14为风冷热交换器,即热交换器14通过机柜1外部的空气和柜体内腔111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柜体内腔111的冷却。
上述热交换器14的外壳和柜体11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实际情况中,热交换器14的外壳可为柜体11的一部分,或者热交换器14的外壳和柜体11为不同的部件。
如图3所示,热交换器14包括换热腔147,该换热腔147具有第一进风口142、第一出风口141、第二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第一进风口142、第一出风口141均与机柜1的外部环境连通,第二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均与柜体内腔111连通。此情况下,在循环路径上,第二进风口143、第二出风口144、导流进风口132和导流出风口133依次分布,可理解为:第二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的分布方向、与导流进风口132和导流出风口133的分布方向相反。
为了换热,第一进风口142、第一出风口141位于换热腔147远离柜体11的一侧,第二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位于换热腔147靠近柜体11的一侧。
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可选择热交换器14为逆流式热交换器,即流经柜体内腔111的空气流向和流经外部环境的空气流向相反,如图3和图7所示,在柜体11的高度方向上,第一进风口142和第一出风口141自下而上分布,第二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自上而下分布。此情况下,导流进风口132和导流出风口133自下而上分布。
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上述第一进风口142低于第二出风口144,第一出风口141低于第二进风口143。
为了便于空气流动,上述热交换器14还包括第一风机145、和/或第二风机146、和/或第三风机134,第一风机145用于驱动机柜1外部的空气流经热交换器14的换热腔147,第二风机146用于驱动柜体内腔111的空气流经换热腔147,第三风机134用于驱动柜体内腔111的空气流经导流风道13。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换热腔147中,机柜1外部的空气和柜体内腔111内的空气不接触。此情况下,换热腔147内具有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与柜体内腔111连通,第一换热通道与机柜1的外部环境连通,即第一进风口142和第一出风口141均与第一换热通道连通、第二进风口143和第二出风口144均与第二换热通道连通。
对于上述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的形成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第一风机145、第二风机146和第三风机134均为离心风机,可实现更大范围的循环,更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当然,第一风机145、第二风机146和第三风机134也可为其他类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风机145和第二风机146均设置在换热腔147内,第三风机134设置在导流风道13内,以提高防护性能。
上述第一风机145可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42处,第二风机146设置在第二进风口143处,第三风机134设置在第三进风口132处。当然,也可选择第一风机145、第二风机146和第三风机134分布在其他位置,并不局限于图所示的分布方式。
上述换热腔147可设置换热芯或其他换热组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3所示,第一风机145吸入外界环境中的冷风,流经换热腔147后经第一出风口141排出。第二风机146自第二进风口143吸入柜体内腔111内的热风,流经换热腔147后经第二出风口144排出。上述冷风和的热风在换热腔147进行热量交换,实现散热。第三风机134自导流进风口132吸入柜体内腔111内的热风,经导流风道13从导流出风口133排出并吹向第二进风口143。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较粗的单箭头线表示外界环境中冷风的流动路径,较细的单箭头线表示柜体内腔111内的热风的流动路径。
上述机柜1中,支路开关15可采用图3和图6所示的结构和分布方式,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和分布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机柜1中的散热结构对支路开关15的结构和分布形式不做限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两种机柜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如图9所示,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包括机柜1,该机柜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机柜1。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机柜1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包括上述机柜,则上述光伏发电用变电站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可为箱式变电站,如图9所示,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包括:集成平台8,以及均设置于集成平台8高压侧的变压器2、配电柜3和通讯箱4。其中,机柜1为低压柜,机柜1设置于集成平台8的低压侧。变压器2可为美式变压器或其他类型。
上述集成平台8可为框架式集成平台或其他类型。机柜1和变压器2沿集成平台8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机柜1宽度方向即为集成平台8的长度方向。其中,变压器2靠近机柜1的一端设置有低压端子6,低压端子6通过第三导电件7和机柜1的输出件19电连接,使得机柜1汇流后的电流输入到变压器2。
上述第三导电件7自机柜1的输出接口131伸出,第三导电件7的部分、低压端子6的部分、以及第三导电件7和低压端子6的连接处裸露。为了提高防护性能,光伏发电用变电站还包括防护罩5,防护罩5的一端和变压器2固定连接,防护罩5的另一端和输出接口131固定连接,该防护罩5实现了对第三导电件7和低压端子6连接处的防护密封,提高了防护性能。
第三导电件7可为软连接铜排或其他导电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光伏发电用变电站中,配电柜3和通讯箱4均位于变压器2远离机柜1的一端,且配电柜3和通讯箱4位于变压器2的同侧。这样,方便了安装和维护。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上述机柜1、变压器2、配电柜3和通讯箱4以其他方式分布在集成平台8上,并不局限于图9所示的分布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维护,可选择集成平台8的低压侧预留有第一维护平台81,集成平台8的高压侧预留有第二维护平台82。
上述第一维护平台81分布在机柜1的深度方向的两侧,如图9所示,第一维护平台81分布在机柜1的前侧和后侧。这样,可在机柜1的深度方向的两侧对机柜1进行维护,进一步方便了维护。当然,也可选择第一维护平台81仅在机柜1的深度方向的一侧、或者第一维护平台81还分布其他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第二维护平台82位于变压器2远离机柜1的一侧,这样,方便了对变压器2、配电柜3和通讯箱4进行维护。如图9所示,第二维护平台82分布在变压器2的前侧、后侧和右侧,配电柜3位于变压器2的前侧,通讯箱4均位于变压器2的前侧以及后侧。当然,也可选择第二维护平台82分布在其他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设置于所述柜体内的支路开关;
其中,所述支路开关包括负荷开关和熔断器;
所述负荷开关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分别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熔断器、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一一对应,所述熔断器的熔断器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支路开关中任意两个所述熔断器沿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柜体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子位于所述负荷开关的顶端,所述输入端子位于所述负荷开关的底端,所述熔断器位于所述输入端子的底端,所述熔断器输出端位于所述熔断器的顶端,所述熔断器的熔断器输入端位于所述熔断器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入导电件,汇流导电件和输出件;
其中,所述接入导电件和所述熔断器输入端一一对应且电连接,所述接入导电件位于所述熔断器的底端;
任意两个所述负荷开关的所述输出端子通过所述汇流导电件汇流至所述输出件,所述汇流导电件位于所述负荷开关的顶端,所述输出件位于所述柜体宽度方向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开关至少为一层,每层中所述支路开关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柜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开关为两层且沿所述柜体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且一层所述支路开关中所述负荷开关的背侧和另一层所述支路开关中所述负荷开关的背侧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开关的前侧朝向所述柜体的柜门,所述负荷开关在其背侧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柜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熔断器盒,所述熔断器位于所述熔断器盒内,且所述熔断器输出端和所述熔断器的熔断器输入端均伸出所述熔断器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熔断器盒和所述熔断器一一对应;
和/或,所述熔断器盒设置有散热孔;
和/或,所述熔断器盒设置有能够查看所述熔断器是否熔断的可视窗;
和/或,所述熔断器盒包括至少两个分盒,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盒固定连接,任意两个所述分盒沿所述柜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开关为直流开关或交流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为直流柜和/或交流柜。
11.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设置于所述柜体内腔的支路开关,以及用于对所述柜体内腔进行散热的热交换器;
其中,在所述柜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柜体的一端,所述柜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接口,所述支路开关的输出端子汇流至输出件的一端,所述输出件的另一端伸至所述输出接口;
所述柜体设置有所述输出接口的一端具有导流风道,所述输出件位于所述导流风道内,所述导流风道与所述柜体的内腔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的空气循环流动,所述导流风道串接在空气的循环路径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风道具有均与所述柜体内腔连通的导流进风口和导流出风口,所述输出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导流出风口相对,所述导流进风口低于所述输出件的输出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为风冷热交换器;
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一风机、和/或第二风机、和/或第三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驱动所述机柜外部的空气流经所述热交换器的换热腔,所述第二风机用于驱动所述柜体内腔的空气流经所述换热腔,所述第三风机用于驱动所述柜体内腔的空气流经所述导流风道。
15.一种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所述机柜为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成平台,以及均设置于所述集成平台高压侧的变压器、配电柜和通讯箱;
其中,所述机柜设置于所述集成平台的低压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和所述变压器沿所述集成平台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配电柜和所述通讯箱均位于所述变压器远离所述机柜的一端,且所述配电柜和所述通讯箱位于所述变压器的同侧;其中,所述机柜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集成平台的长度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平台的低压侧预留有第一维护平台,所述集成平台的高压侧预留有第二维护平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伏发电用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维护平台分布在所述机柜的深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维护平台位于所述变压器远离所述机柜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49612.9U CN219287001U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机柜和光伏发电用变电站 |
PCT/CN2023/098538 WO2024164468A1 (zh) | 2023-02-08 | 2023-06-06 | 机柜和光伏发电用变电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49612.9U CN219287001U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机柜和光伏发电用变电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87001U true CN219287001U (zh) | 2023-06-30 |
Family
ID=86935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49612.9U Active CN219287001U (zh) | 2023-02-08 | 2023-02-08 | 机柜和光伏发电用变电站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87001U (zh) |
WO (1) | WO202416446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12799A (zh) * | 2024-03-18 | 2024-04-19 | 四川信电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变压器的散热机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1261449A1 (en) * | 2000-10-10 | 2002-04-22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Heat exchanger for sealed cabinets |
CN103533816B (zh) * | 2013-11-05 | 2016-08-17 | 南京国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频电源机柜散热装置 |
CN206250611U (zh) * | 2016-12-23 | 2017-06-13 | 广东凡立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出线柜 |
CN206657970U (zh) * | 2017-04-12 | 2017-11-21 | 泉州亿兴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上出线的hxgn型馈线柜 |
CN216313717U (zh) * | 2021-10-27 | 2022-04-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及通信机柜 |
-
2023
- 2023-02-08 CN CN202320249612.9U patent/CN219287001U/zh active Active
- 2023-06-06 WO PCT/CN2023/098538 patent/WO2024164468A1/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12799A (zh) * | 2024-03-18 | 2024-04-19 | 四川信电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变压器的散热机柜 |
CN117912799B (zh) * | 2024-03-18 | 2024-06-04 | 四川信电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变压器的散热机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64468A1 (zh) | 2024-08-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42841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10720880B2 (en) | Photovoltaic inverter | |
US11683900B2 (en) |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 |
CN219287001U (zh) | 机柜和光伏发电用变电站 | |
JPH08294266A (ja) |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 |
MX2009000038A (es) | Modulo electronico configurado para permitir el paso de un flujo de aire y sistema que lo incluye. | |
US7272003B2 (en) | Encapsulated switching devices having heat emission elements | |
CN116471800A (zh) | 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 | |
JP3481846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JP7511038B2 (ja) | プレハブ式変電所 | |
CN220528467U (zh) | 变流器、电气设备以及储能系统 | |
CN216357975U (zh) | 光伏逆变器 | |
CN219544509U (zh) | 用于充电柜的制冷系统 | |
CN221428604U (zh) | 一种级联储能装置 | |
CN220475173U (zh) | 一种轨道交通变流柜 | |
CN215897077U (zh) | 一种svg设备 | |
CN219936892U (zh) | 开关组件及电气柜 | |
CN113691146B (zh) | 一种变流器 | |
CN219564808U (zh) | 电气设备 | |
CN219811445U (zh) | 用于电气设备的直流接触器的制冷装置 | |
CN221098829U (zh) |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 |
CN219287381U (zh) | 逆变器柜体、逆变器和逆变升压一体机 | |
CN114389170B (zh) | 一种风电变流器 | |
CN220475246U (zh) | 一种变流器电源柜和用电系统 | |
CN216056774U (zh) | 变频器、空调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