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1800A - 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 - Google Patents

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1800A
CN116471800A CN202310276326.6A CN202310276326A CN116471800A CN 116471800 A CN116471800 A CN 116471800A CN 202310276326 A CN202310276326 A CN 202310276326A CN 116471800 A CN116471800 A CN 116471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abinet
direct current
energy storag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63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官二勇
王世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763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718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71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1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63Heat dissipaters releasing heat from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45Thermal management, e.g. inverter temperature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涉及储能变流器技术领域,包括:机柜;功率模组,设于机柜内,包括:液冷板;功率器件,设于液冷板的一侧;电抗器模块,设于液冷板另一侧,与功率器件连接;直流单元,设于机柜内,包括:直流电容;叠层母排,与直流电容、功率器件连接;功率单元,设于机柜内,直流单元设于功率模组与功率单元之间,功率单元包括:直流接触器,与机柜、叠层母排连接;直流快熔模块,与直流接触器连接;交流继电器,与机柜、电抗器模块连接;交流快熔模块,与交流继电器连接;风机,与机柜连接,处于功率单元靠近直流单元的位置;直流插拔接头,与机柜、直流快熔模块连接;交流插拔接头,与机柜、交流快熔模块连接。

Description

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变流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一些储能变流器以风冷的方式进行冷却,这种设计方式成本较低,但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不高。还有一些储能变流器以液冷的方式进行冷却,但是如果所有发热器件或者温度敏感型器件均通过液冷的方式进行冷却,成本会增加很多,同时也带来了应用可靠性以及维护复杂程度等方面的隐患。此外,相关技术中可能会由于机械设计或热管理布局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储能变流器内部局部温升过高、功率密度偏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或改善冷却方式未同时考虑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与成本,以及热管理布局不合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包括:机柜;功率模组,设于机柜内,功率模组包括:液冷板,与机柜连接;功率器件,设于液冷板的一侧;电抗器模块,设于液冷板的另一侧,电抗器模块与功率器件连接;直流单元,设于机柜内,直流单元包括:直流电容,与机柜连接;叠层母排,与直流电容连接,叠层母排与功率器件连接;功率单元,设于机柜内,直流单元设于功率模组与功率单元之间,功率单元包括:直流接触器,与机柜连接,直流接触器与叠层母排连接;直流快熔模块,与直流接触器连接;交流继电器,与机柜连接,交流继电器与电抗器模块连接;交流快熔模块,与交流继电器连接;风机,与机柜连接,风机处于功率单元靠近直流单元的位置;直流插拔接头,与机柜连接,直流插拔接头与直流快熔模块连接;交流插拔接头,与机柜连接,交流插拔接头与交流快熔模块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技术方案,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采用液冷板与风机实现混合冷却。通过液冷板及风机的相互配合,既可以确保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足够高,又能够对成本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应用可靠性,降低维护复杂程度。此外,通过优化冷却方式以及热管理布局,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内部能够维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内部元器件工作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有效避免因温度变化导致功率降容。
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
具体而言,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包括机柜、功率模组、直流单元、功率单元、直流插拔接头和交流插拔接头。其中,机柜可以理解为壳体。功率模组、直流单元以及功率单元均设于机柜内。机柜一方面起到安装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内部的电子器件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功率模组包括液冷板、功率器件和电抗器模块。具体地,液冷板设于机柜内,且液冷板与机柜的内壁连接。功率器件设于液冷板的一侧,电抗器模块设于液冷板的另一侧。电抗器模块包括感抗器(电感器)和容抗器(电容器)。电抗器模块在电路中存在电磁感应的效果,因此电抗器模块存在一定的电感性,能够起到阻止电流变化的作用。通过在功率模组中设置液冷板,能够以液冷的方式对功率器件和电抗器模块进行冷却。由于功率器件和电抗器模块分别设于液冷板的两侧,有利于提高液冷板对功率器件以及电抗器模块的冷却效果。此外,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各个元器件之间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功率模组的总体体积,提高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
进一步地,直流单元包括直流电容和叠层母排。具体地,直流电容与机柜连接。可选地,直流电容通过安装板与机柜连接。直流电容又称直流支撑电容器,属于无源器件的一种。直流电容的主要作用是为设备功率变换提供直流侧能量。进一步地,直流电容和叠层母排连接。可选地,直流电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直流电容通过叠层母排串联和/或并联在一起。进一步地,叠层母排与功率器件连接。换言之,功率器件和直流电容通过叠层母排相连。叠层母排又称复合母排、层叠母排、层叠母线排以及复合铜排,是一种多层复合结构连接排。通过使用叠层母排,相对于传统的配线方式而言,安装更加便捷,线路更加清晰。
进一步地,直流单元设于功率模组与功率单元之间。通过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总体体积,提高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进一步地,功率单元包括直流接触器、直流快熔模块、交流继电器、交流快熔模块和风机。具体地,直流接触器与机柜连接。直流接触器是专门为分断直流电流而进行的设计。直流电流分断时,其弧光没有交流电过零时短暂的熄灭,因此直流接触器内部设计了特殊的用于熄灭弧光的装置。进一步地,直流接触器与叠层母排连接。直流接触器与直流电容通过叠层母排连接。叠层母排的作用主要有三个,第一方面用于将多个直流电容进行连接(并联和/或串联),第二方面用于将功率器件与直流电容进行连接,第三方面用于将直流接触器与直流电容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直流快熔模块与直流接触器连接。直流快熔模块为快速熔断器。快速熔断器用于过流和短路保护,在熔丝过载的情况下可以迅速断开。直流插拔接头与机柜连接。直流插拔接头与直流快熔模块连接。直流接触器、直流快熔模块以及直流插拔接头组成直流进线回路。
进一步地,交流继电器与机柜连接。交流继电器与电抗器模块连接。可选地,交流继电器与电抗器模块通过铜排结构连接。交流快熔模块与交流继电器连接。交流插拔接头与机柜连接。交流插拔接头与交流快熔模块连接。交流插拔接头、交流快熔模块与交流继电器形成交流进线回路。
进一步地,风机与机柜连接。风机处于功率单元靠近直流单元的位置。通过设置风机,能够以风冷的方式对功率单元及直流单元进行冷却。在功率单元中,各个元器件相对分散且对温度比较敏感,风冷的方式既可以确保对功率单元及直流单元的冷却效果,又可以降低成本(相对于液冷的方式而言)。可选地,风机的数量为多个,且风机可以设于机柜内部的任意位置,实现循环风设计,热量不在局部累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采用液冷板与风机实现混合冷却。通过液冷板及风机的相互配合,既可以确保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足够高,又能够对成本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应用可靠性,降低维护复杂程度。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内部能够维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内部元器件工作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有效避免因温度变化导致功率降容。
可选地,对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内部风道进行优化,促进空气流动,内部空气的循环更加顺畅,有效降低内部的环境温度,确保内部的元器件能够高效工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风机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即风机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根据实际需求对风机的数量以及位置进行灵活设置。可选地,风机的数量为多个,且风机可以设于机柜内部的任意位置,实现循环风设计,热量不在局部累计,确保散热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机鼓风风向相反,以使空气在机柜内快速流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两个风机分别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用于排风,第二风机用于鼓风。通过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的相互配合,实现循环风设计,热量不在局部累计,确保散热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抗器模块与功率器件通过软连接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软连接为铜编织线软连接或铜编织带软连接,或软电缆连接。通过设置软连接,能够避免铜编织带或铜编织线与其它元器件发生干涉,确保电抗器模块与功率器件处于连接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抗器模块与交流继电器通过软连接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软连接为铜编织线软连接或铜编织带软连接,或软电缆连接。通过设置软连接,能够避免铜编织带或铜编织线与其它元器件发生干涉,确保电抗器模块与交流继电器处于连接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功率器件与液冷板可拆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功率器件与液冷板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拆装,有利于维护或更换。可选地,功率器件与液冷板螺栓连接。可选地,功率器件通过螺钉与液冷板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抗器模块与液冷板可拆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抗器模块与液冷板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拆装,有利于维护或更换。可选地,电抗器模块与液冷板螺栓连接。可选地,电抗器模块通过螺钉与液冷板连接。可选地,功率器件和电抗器模块分别设于液冷板的上下两侧,并且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之后将这个整体与机柜进行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叠层母排的数量为一个,叠层母排包括多个铜排。
在该技术方案中,叠层母排包括多个铜排。可选地,多个铜排压合到一起,相邻铜排之间有绝缘材料,保障一定的绝缘性。通过设置叠层母排,方便对多个直流电容进行连接,以及对直流电容与其它元器件进行连接,有利于提高连接强度,线路布局更加规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直流电容具有正极接口、中点接口和负极接口,正极接口通过至少一个铜排与功率器件连接,中点接口通过至少一个铜排与功率器件连接,负极接口通过至少一个铜排与功率器件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直流电容的每个接口均通过至少一个铜排与功率器件连接,连接效果更佳,且线路布局更加规范。可选地,直流电容的正极接口为U+接口端;直流电容的中点接口为U0接口端;直流电容的负极接口为U-接口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冷板上设有多个散热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液冷板上设置多个散热片,有利于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内部的空气与液冷板的换热效果。可选地,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相互配合,一个吹风,另一个吸风,将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内部发热的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带走,形成内部空气冷却循环回路,并通过液冷板上的散热片将热量传递至液冷板,以使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内部可以维持在设定的运行温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第一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第二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第三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第四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第五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第六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的第七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10:机柜;120:功率模组;121:液冷板;122:功率器件;123:电抗器模块;130:直流单元;131:直流电容;132:叠层母排;140:功率单元;141:直流接触器;142:直流快熔模块;143:交流继电器;144:交流快熔模块;145:风机;151:直流插拔接头;152:交流插拔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
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包括机柜110、功率模组120、直流单元130、功率单元140、直流插拔接头151和交流插拔接头152。其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机柜110可以理解为壳体。功率模组120、直流单元130以及功率单元140均设于机柜110内。机柜110一方面起到安装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内部的电子器件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功率模组120包括液冷板121、功率器件122和电抗器模块123。具体地,液冷板121设于机柜110内,且液冷板121与机柜110的内壁连接。功率器件122设于液冷板121的一侧,电抗器模块123设于液冷板121的另一侧。电抗器模块123包括感抗器(电感器)和容抗器(电容器)。电抗器模块123在电路中存在电磁感应的效果,因此电抗器模块123存在一定的电感性,能够起到阻止电流变化的作用。通过在功率模组120中设置液冷板121,能够以液冷的方式对功率器件122和电抗器模块123进行冷却。由于功率器件122和电抗器模块123分别设于液冷板121的两侧,有利于提高液冷板121对功率器件122以及电抗器模块123的冷却效果。此外,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各个元器件之间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功率模组120的总体体积,提高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直流单元130包括直流电容131和叠层母排132。具体地,直流电容131与机柜110连接。可选地,直流电容131通过安装板与机柜110连接。直流电容131又称直流支撑电容器,属于无源器件的一种。直流电容131的主要作用是为设备功率变换提供直流侧能量。进一步地,直流电容131和叠层母排132连接。可选地,直流电容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直流电容131通过叠层母排132串联和/或并联在一起。进一步地,叠层母排132与功率器件122连接。换言之,功率器件122和直流电容131通过叠层母排132相连。叠层母排132又称复合母排、层叠母排、层叠母线排以及复合铜排,是一种多层复合结构连接排。通过使用叠层母排132,相对于传统的配线方式而言,安装更加便捷,线路更加清晰。
进一步地,直流单元130设于功率模组120与功率单元140之间。通过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的总体体积,提高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进一步地,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功率单元140包括直流接触器141、直流快熔模块142、交流继电器143、交流快熔模块144和风机145。具体地,直流接触器141与机柜110连接。直流接触器141是专门为分断直流电流而进行的设计。直流电流分断时,其弧光没有交流电过零时短暂的熄灭,因此直流接触器141内部设计了特殊的用于熄灭弧光的装置。进一步地,直流接触器141与叠层母排132连接。直流接触器141与直流电容131通过叠层母排132连接。叠层母排132的作用主要有三个,第一方面用于将多个直流电容131进行连接(并联和/或串联),第二方面用于将功率器件122与直流电容131进行连接,第三方面用于将直流接触器141与直流电容131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直流快熔模块142与直流接触器141连接。直流快熔模块142为快速熔断器。快速熔断器用于过流和短路保护,在熔丝过载的情况下可以迅速断开。直流插拔接头151与机柜110连接。直流插拔接头151与直流快熔模块142连接。直流接触器141、直流快熔模块142以及直流插拔接头151组成直流进线回路。
进一步地,交流继电器143与机柜110连接。交流继电器143与电抗器模块123连接。可选地,交流继电器143与电抗器模块123通过铜排结构连接。交流快熔模块144与交流继电器143连接。交流插拔接头152与机柜110连接。交流插拔接头152与交流快熔模块144连接。交流插拔接头152、交流快熔模块144与交流继电器143形成交流进线回路。
进一步地,风机145与机柜110连接。风机145处于功率单元140靠近直流单元130的位置。通过设置风机145,能够以风冷的方式对功率单元140及直流单元130进行冷却。在功率单元140中,各个元器件相对分散且对温度比较敏感,风冷的方式既可以确保对功率单元140及直流单元130的冷却效果,又可以降低成本(相对于液冷的方式而言)。可选地,风机145的数量为多个,且风机145可以设于机柜110内部的任意位置,实现循环风设计,热量不在局部累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采用液冷板121与风机145实现混合冷却。通过液冷板121及风机145的相互配合,既可以确保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足够高,又能够对成本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应用可靠性,降低维护复杂程度。此外,通过优化冷却方式以及热管理布局,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的内部能够维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内部元器件工作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有效避免因温度变化导致功率降容。
可选地,对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的内部风道进行优化,促进空气流动,内部空气的循环更加顺畅,有效降低内部的环境温度,确保内部的元器件能够高效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风机14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即风机145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根据实际需求对风机145的数量以及位置进行灵活设置。可选地,风机145的数量为多个,且风机145可以设于机柜110内部的任意位置,实现循环风设计,热量不在局部累计,确保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风机1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机145的鼓风风向相反,以使空气在机柜110内快速流动。可选地,两个风机145分别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用于排风,第二风机用于鼓风。通过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的相互配合,实现循环风设计,热量不在局部累计,确保散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抗器模块123与功率器件122通过软连接相连。软连接为铜编织线软连接或铜编织带软连接,或软电缆连接。通过设置软连接,能够避免铜编织带或铜编织线与其它元器件发生干涉,确保电抗器模块123与功率器件122处于连接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抗器模块123与交流继电器143通过软连接相连。软连接为铜编织线软连接或铜编织带软连接,或软电缆连接。通过设置软连接,能够避免铜编织带或铜编织线与其它元器件发生干涉,确保电抗器模块123与交流继电器143处于连接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功率器件122与液冷板121可拆卸连接。通过将功率器件122与液冷板121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拆装,有利于维护或更换。可选地,功率器件122与液冷板121螺栓连接。可选地,功率器件122通过螺钉与液冷板121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抗器模块123与液冷板121可拆卸连接。通过将电抗器模块123与液冷板121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拆装,有利于维护或更换。可选地,电抗器模块123与液冷板121螺栓连接。可选地,电抗器模块123通过螺钉与液冷板121连接。可选地,功率器件122和电抗器模块123分别设于液冷板121的上下两侧,并且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成一个整体,之后将这个整体与机柜110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叠层母排132的数量为一个。叠层母排132包括多个铜排。可选地,多个铜排压合到一起,相邻铜排之间有绝缘材料,保障一定的绝缘性。通过设置叠层母排132,方便对多个直流电容131进行连接,以及对直流电容131与其它元器件进行连接,有利于提高连接强度,线路布局更加规范。
进一步地,直流电容131具有正极接口、中点接口和负极接口,正极接口通过至少一个铜排与功率器件122连接,中点接口通过至少一个铜排与功率器件122连接,负极接口通过至少一个铜排与功率器件122连接。直流电容131的每个接口均通过至少一个铜排与功率器件122连接,连接效果更佳,且线路布局更加规范。可选地,直流电容131的正极接口为U+接口端;直流电容131的中点接口为U0接口端;直流电容131的负极接口为U-接口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121上设有多个散热片。通过在液冷板121上设置多个散热片,有利于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内部的空气与液冷板121的换热效果。可选地,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相互配合,一个吹风,另一个吸风,将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内部发热的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带走,形成内部空气冷却循环回路,并通过液冷板121上的散热片将热量传递至液冷板121,以使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内部可以维持在设定的运行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的实施例,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采用液冷板121与风机145实现混合冷却。通过液冷板121及风机145的相互配合,既可以确保单位体积的功率密度足够高,又能够对成本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应用可靠性,降低维护复杂程度。此外,通过优化冷却方式以及热管理布局,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100的内部能够维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内部元器件工作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有效避免因温度变化导致功率降容。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柜(110);
功率模组(120),设于所述机柜(110)内,所述功率模组(120)包括:
液冷板(121),与所述机柜(110)连接;
功率器件(122),设于所述液冷板(121)的一侧;
电抗器模块(123),设于所述液冷板(121)的另一侧,所述电抗器模块(123)与所述功率器件(122)连接;
直流单元(130),设于所述机柜(110)内,所述直流单元(130)包括:
直流电容(131),与所述机柜(110)连接;
叠层母排(132),与所述直流电容(131)连接,所述叠层母排(132)与所述功率器件(122)连接;
功率单元(140),设于所述机柜(110)内,所述直流单元(130)设于所述功率模组(120)与所述功率单元(140)之间,所述功率单元(140)包括:
直流接触器(141),与所述机柜(110)连接,所述直流接触器(141)与所述叠层母排(132)连接;
直流快熔模块(142),与所述直流接触器(141)连接;
交流继电器(143),与所述机柜(110)连接,所述交流继电器(143)与所述电抗器模块(123)连接;
交流快熔模块(144),与所述交流继电器(143)连接;
风机(145),与所述机柜(110)连接,所述风机(145)处于所述功率单元(140)靠近所述直流单元(130)的位置;
直流插拔接头(151),与所述机柜(110)连接,所述直流插拔接头(151)与所述直流快熔模块(142)连接;
交流插拔接头(152),与所述机柜(110)连接,所述交流插拔接头(152)与所述交流快熔模块(14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4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风机(145)的鼓风风向相反,以使空气在机柜(110)内快速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模块(123)与所述功率器件(122)通过软连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模块(123)与所述交流继电器(143)通过软连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器件(122)与所述液冷板(121)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模块(123)与所述液冷板(121)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母排(13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叠层母排(132)包括多个铜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容(131)具有正极接口、中点接口和负极接口,所述正极接口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铜排与所述功率器件(122)连接,所述中点接口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铜排与所述功率器件(122)连接,所述负极接口通过至少一个所述铜排与所述功率器件(12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21)上设有多个散热片。
CN202310276326.6A 2023-03-21 2023-03-21 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 Pending CN1164718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6326.6A CN116471800A (zh) 2023-03-21 2023-03-21 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6326.6A CN116471800A (zh) 2023-03-21 2023-03-21 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1800A true CN116471800A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6326.6A Pending CN116471800A (zh) 2023-03-21 2023-03-21 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7180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13801A (zh) * 2023-09-19 2023-11-07 京清数电(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全液冷高功率密度模块化储能变流器
CN117040246A (zh) * 2023-09-19 2023-11-10 京清数电(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带载分断功能的全液冷模块化储能变流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13801A (zh) * 2023-09-19 2023-11-07 京清数电(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全液冷高功率密度模块化储能变流器
CN117040246A (zh) * 2023-09-19 2023-11-10 京清数电(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带载分断功能的全液冷模块化储能变流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71800A (zh) 内部混合冷却储能变流器模组
CN201750356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用安装柜
CN204615186U (zh) 一种储能系统机柜
CN203423630U (zh) 一种变流器dc/ac功率模块
CN201113775Y (zh) 大功率高压变频组合式功率单元
JP3481846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EP4246792A1 (en)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urban rail vehicle and traction system thereof
CN116017940A (zh) 高功率密度模块化储能变流器
CN213846543U (zh) 电源结构和电器设备
CN114765425A (zh) 一种整流模块并联组件及其整流柜与直流供电系统
CN212277990U (zh) 一种新型高压储能装置
CN211701116U (zh) 一种智能供配电分配管理设备
CN112583235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级联模组单元
CN209448220U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主支路
CN212811372U (zh) 一种模块化的ups电源装置
CN216905797U (zh) 一种模块化dc-dc储能适配器
CN111953077A (zh) 一种新型高压储能装置
CN218351945U (zh) 一种柔性台区互联设备及配电房
CN201063526Y (zh) 大功率高压变频整流装置
CN212012447U (zh) 变流器
CN117013801A (zh) 全液冷高功率密度模块化储能变流器
CN109586170A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主支路
CN204046444U (zh) 一种三电平igbt变流器
CN220475173U (zh) 一种轨道交通变流柜
CN219458885U (zh) 一种制氢电源变流柜及制氢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