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18410U - 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 - Google Patents

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18410U
CN210918410U CN201920489939.7U CN201920489939U CN210918410U CN 210918410 U CN210918410 U CN 210918410U CN 201920489939 U CN201920489939 U CN 201920489939U CN 210918410 U CN210918410 U CN 210918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
platform
lifting
vehicle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899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楷纯
张锁亮
袁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899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18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18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18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升降组件以及平台框架,底座通过升降组件连接平台框架,升降组件用于带动平台框架整体相对底座抬升或者下降;其中,升降平台上进一步设置有行走轨道以用于承载车辆搬运器并作为车辆搬运器的运动轨道,升降平台用于对车辆搬运器进行抬升或者下降,以使得车辆搬运器与预设的呈梳齿状排列的梳齿杆交错对接,进而使车辆在需要时由车辆搬运器与梳齿杆中的一个转移至另一个上。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对停车转运机构上的车辆自动转移,以方便对车辆进行自动且平稳的运输。

Description

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停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停车系统中,通常是将车辆停放到预设的停车机构上,然后通过车辆搬运器的升降组件对车辆进行搬运。
然而,由于车辆搬运器的长期高频率的使用,经常会导致车辆搬运器的升降组件损坏,进而导致车辆搬运器对车辆的支撑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搬运器的长期高频率的使用,经常会导致车辆搬运器的升降组件损坏,进而导致车辆搬运器对车辆的支撑不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升降组件以及平台框架,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升降组件连接所述平台框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平台框架整体相对所述底座抬升或者下降;
其中,所述升降平台上进一步设置有行走轨道以用于承载车辆搬运器并作为车辆搬运器的运动轨道,所述升降平台用于对所述车辆搬运器进行抬升或者下降,以使得所述车辆搬运器与预设的呈梳齿状排列的梳齿杆交错对接,进而使所述车辆在需要时由所述车辆搬运器与所述梳齿杆中的一个转移至另一个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相啮合匹配的升降齿轮和齿条板,所述升降齿轮和齿条板二者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或者所述平台框架上,通过所述升降齿轮相对所述齿条板转动,从而实现对所述平台框架抬升或者下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齿条板包括多个成直线分布的锯齿,所述锯齿与所述升降齿轮相啮合匹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平台包括两组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相对两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多组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多组升降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升降平台的相对两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行走轨道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呈梳齿状排列的多根填充杆,多根所述填充杆分别与所述呈梳齿状排列的梳齿杆一一交错对接,所述填充杆用于在需要时对相邻的两根所述梳齿杆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停车转运机构,其中,所述停车转运机构包括:梳齿支撑组件、旋转支架以及如前文所述升降平台;
其中,所述梳齿支撑组件设置有至少两排相平行设置的梳齿杆,每一排中的多根所述梳齿杆呈梳齿状排列以用于支撑车辆的车轮;
所述升降平台设置在两排所述梳齿杆之间,所述升降平台用于对所述车辆搬运器进行抬升或者下降,以使得所述车辆搬运器的支撑杆与所述梳齿杆交错对接,进而使所述车辆在需要时由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梳齿杆中的一个转移至另一个上;
所述旋转支架用于安装所述梳齿支撑组件和所述升降平台,通过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带动所述梳齿支撑组件和所述升降平台旋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支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梳齿支撑组件和所述升降平台均安装在所述转动部上,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旋转支架固定安装到预设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支架上设置有重量检测装置,以用于对所述转动部上的机构进行重量检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停车转运机构进一步包括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
旋转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梳齿支撑组件上;
驱动齿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且与所述转动部的外周相啮合匹配。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出一种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通过在梳齿支撑组件下方设置具有行走轨道的升降平台,使用行走轨道承载车辆搬运器并作为车辆搬运器的运动轨道,因此,可以通过将车辆搬运器设置在行走轨道上,通过升降平台的升降运动,从而实现将车辆从梳齿支撑组件和车辆搬运器中的一个转移至另一个上,因此不用在车辆搬运器上设置升降组件,可以提高车辆搬运器对车辆运输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停车转运机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梳齿支撑组件在A区域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停车转运机构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停车转运机构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停车转运机构中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停车转运机构中的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停车转运机构中的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升降平台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旋转支架在C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搬运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车辆搬运器在B-B’截面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车辆搬运器设置到停车转运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停车系统(不包括车辆搬运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自动停车系统的中的立体车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停车系统(不包括车辆搬运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3,其中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停车转运机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梳齿支撑组件在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停车转运机构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停车转运机构10包括梳齿支撑组件100、升降平台200以及旋转支架300。
其中,梳齿支撑组件100设置有至少两排相平行设置的梳齿杆110,每一排中的多根梳齿杆110呈梳齿状排列以用于支撑车辆的车轮;升降平台200设置在两排梳齿杆110之间,且升降平台200上进一步设置有行走轨道210以用于承载车辆搬运器并作为车辆搬运器的运动轨道,升降平台200用于对车辆搬运器进行抬升或者下降,以使得车辆搬运器的支撑杆与梳齿杆110交错对接,进而使车辆在需要时由支撑杆与梳齿杆110中的一个转移至另一个上;梳齿支撑组件100和升降平台200均安装在旋转支架300上,通过旋转支架300的旋转带动梳齿支撑组件和升降平台旋转。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停车转运机构10可以作为车辆的缓存平台,其中,车辆可以停放到梳齿支撑组件100的梳齿杆110上,然后在行走轨道210上设置车辆搬运器,通过升降平台200带动车辆搬运器向靠近或者远离梳齿杆110上的方向运动,其中车辆搬运器上也设置有呈梳齿状排列的支撑杆,通过车辆搬运器上的支撑杆与梳齿杆110一一交错对接,从而可以将梳齿杆110上的车辆转移到支撑杆上,进而通过车辆搬运器沿行走轨道210运动,从而完成对梳齿杆110上的车辆进行自动转运。
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在车辆搬运器上设置升降组件,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升降组件的磨损而导致的车辆搬运器对车辆支撑运输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梳齿支撑组件100可以包括两间隔且平行设置的主梁120,每一主梁120均用于设置一排梳齿杆110,且每一主梁120上的梳齿杆110均向靠近另一主梁的方向延伸。
其中,对于每一根主梁120来说,其上设置的一排梳齿杆110可以分为第一梳齿杆部101和第二梳齿杆部102。
第一梳齿杆部101可以设置有两根第一梳齿杆111,两根第一梳齿杆111的间距为第一预设间距,此两根第一梳齿杆111用于抱夹且支撑车轮的相对两侧,从而可以对车轮起到定位作用。第二梳齿杆部102包括多根呈梳齿状排列的第二梳齿杆112,且相邻的两根第二梳齿杆112的间距可以为第二预设间距。
本实施例中,两根主梁120上的梳齿杆110可以对称设置,其中,两根主梁120上的两个第一梳齿杆部101可以用于抱夹车辆的两个前轮或者两个后轮,从而可以对车辆的停车位置进行限位,两根主梁120上的两个第二梳齿杆部102,可以对车辆剩余的车轮进行支撑。
其中,梳齿支撑组件100可以用于支撑具有不同长度的车辆,具体的可以通过第一梳齿杆部101抱夹支撑车辆一端的车轮,然后通过第二梳齿杆部102支撑车辆另一端的车轮。对于具有不同长度的车辆,其一端的车轮均可以通过第一梳齿杆部101上的两根第一梳齿杆111抱夹支撑,其另一端的车轮可以设置在第二梳齿杆部102的不同位置。
本实施例中,每一根主梁120上的第一梳齿杆部101和第二梳齿杆部102可以间隔设置,且第一梳齿杆部101和第二梳齿杆部102之间可以设置支撑板103,支撑板103可以作为车辆在梳齿支撑组件100上的行走支撑板,以防止车辆在第一梳齿杆部101和第二梳齿杆部102之间发生掉陷。
其中,采用支撑板103作为行走支撑板可以减轻整个梳齿支撑组件100的重量。
进一步的,两根主梁120背对彼此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踏板支架130,踏板支架130上用于固定安装花纹板,其中,安装花纹板安装在梳齿支撑组件100对车辆的支撑面一侧且与梳齿杆110设置在一个平面上,可以通过设置安装花纹板使得梳齿支撑组件100对车辆的支撑面一侧形成圆形,以防止梳齿支撑组件100在旋转时,支撑面一侧出现缝隙。
本实施例中,梳齿杆110的作用是对车辆的车轮进行支撑。其中还可以将梳齿杆110相对倾斜设置,从而可以方便对梳齿杆110上支撑的车辆进行位置微调。
具体的,当梳齿支撑组件100水平安装后,每一主梁120上的第一梳齿杆111和第二梳齿杆112其远离主梁120的一端均可以向下倾斜,从而使得一主梁120上所支撑的车轮可以趋于向靠近另一主梁120的反向运动,因此可以使得梳齿支撑组件100上的车辆趋于向梳齿支撑组件100的中间运动,从而可以对车辆的位置进行微调。
其中,为了进一步方便对车辆的位置进行调节,在相邻两梳齿杆110之间还可以设置调节滚轮114。
请进一步参阅图2,两根相邻的第一梳齿杆111之间沿第一梳齿杆111的延伸方向上,依次可以并排设置多个调节滚轮114,且多个调节滚轮114的转动方向可以均与第一梳齿杆11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当车辆的车轮设置到两根相邻的第一梳齿杆111上时,二者之间的调节滚轮114也可以对车轮进行支撑,因此,可以通过车轮与调节滚轮114滚动匹配,而使得车轮可以沿第一梳齿杆111的延伸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从而可以减小车轮与第一梳齿杆111之间的摩擦。
本实施例中,第一梳齿杆111与对车辆的支撑面的夹角可以设置为3-5°,例如可以设置为3°、4°或者5°等,在此不做限定。这里所说的对车辆的支撑面,可以是两根主梁120所在的平面。其中,第二梳齿杆112可以与第一梳齿杆111相平行设置。即,第二梳齿杆112与支撑面的夹角也可以设置为3-5°,第二梳齿杆112与支撑面的夹角也可以设置为3°、4°或者5°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进一步参阅图3-图9,图4是图3所示停车转运机构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停车转运机构中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停车转运机构中的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所示停车转运机构中的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升降平台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6所示的旋转支架在C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旋转支架300包括转动连接的固定部310和转动部320,梳齿支撑组件100和升降平台200均安装在转动部320上,固定部310可以固定安装到预设的位置,通过转动部320相对固定部310转动进而带动梳齿支撑组件100和升降平台200转动,以实现对梳齿支撑组件100上的车辆的朝向进行调节。
具体的,请参阅图6和图9,固定部310上可以设置固定支脚311,当固定部310通过固定支脚311固定安装到预设的位置时,固定支脚311上还可以设置重量感应器330,重量感应器330用于对转动部320上的机构进行重量检测,从而确认梳齿支撑组件100上的车辆是否符合预设的重量要求。当梳齿支撑组件100上的车辆超出预设的重量要求时,重量感应器330可以控制相应的报警装置报警。
本实施例中,重量感应器330设置在固定部310的固定支脚311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重量感应器330还可以设置在梳齿支撑组件100上,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停车转运机构10还可以包括旋转驱动组件400,其中旋转驱动组件400包括旋转驱动电机410和驱动齿轮420,旋转驱动电机410可以固定安装在梳齿支撑组件100或者升降平台200上,驱动齿轮420安装在旋转驱动电机410的输出端,且与转动部320的外周相啮合匹配。因此通过旋转驱动电机410驱动驱动齿轮420转动,进而可以带动整个转动部320及其上设置的梳齿支撑组件100和升降平台200转动。
具体的,转动部320可以包括第一转盘321和第二转盘322,第一转盘321和第二转盘322可以是相匹配的轴承机构,第一转盘321和第二转盘322的轴线相重合,且第二转盘322套设在第一转盘321内与第一转盘321转动配合。
其中,第一转盘321与固定部310固定连接,梳齿支撑组件100和升降平台200均安装在第二转盘322上;旋转驱动电机410可以固定安装在梳齿支撑组件100或者升降平台200上,且驱动齿轮420与第一转盘321的外周相啮合匹配,因此当旋转驱动电机410启动后,可以带动梳齿支撑组件100、升降平台200以及第二转盘322相对第一转盘321进行旋转。
请进一步参阅5、图7以及图8,升降平台200设置在梳齿杆110与转动部320之间。其中,升降平台200包括底座220、升降组件230以及平台框架240。其中,底座220可以固定安装在第二转盘322上,底座220与平台框架240可以通过升降组件230相连接。通过升降组件230的作用,可以实现平台框架240整体相对底座220进行抬升或者下降,进而实现平台框架240整体向靠近或者远离梳齿杆110的方向运动。
其中,升降组件230包括相啮合匹配的升降齿轮231和齿条板232,其中,升降齿轮221可以与电机等动力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且升降齿轮231可转动的固定设置在底座220上,齿条板232固定设置在平台框架240上。通过升降齿轮231与齿条板232上的直线分布的齿相啮合匹配,从而可以实现对平台框架240的整体抬升。
其中,升降组件2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升降组件230的齿条板232可以沿平台框架240的框架轮廓均匀分布,从而可以实现对平台框架240平稳抬升或者下降。例如,可以在平台框架240相对两端均设置一组升降组件230实现与底座220相连接。对于升降组件230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平台框架240的相对两侧可以设置与梳齿支撑组件100的两排梳齿杆110相匹配的呈梳齿排列的多根填充杆241,其中可以通过升降组件230驱动平台框架240向靠近梳齿杆110的方向抬升,进而使得填充杆241可以与梳齿杆110一一交错设置,从而填充同一排的相邻两根梳齿杆110之间的缝隙,从而可以方便将车辆驾驶停放到梳齿支撑组件100的预设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行走轨道210可以设置在平台框架240上,其可以包括两条相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导轨211。
其中,行走轨道210上可以设置车辆搬运器500。
请参阅图10-图12。其中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搬运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车辆搬运器在B-B’截面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所示车辆搬运器设置到停车转运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车辆搬运器500包括主体部510和位置调整组件520。其中,主体部5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多根呈梳齿状排列的支撑杆511,且这两排支撑杆511分别用于对车辆的左侧和右侧的车轮进行支撑,进而通过车辆搬运器500的运动,可以将车辆搬运到预设的位置上。其中,车辆搬运器500两侧的支撑杆511分别与梳齿支撑组件100的两排梳齿杆110相匹配,通过支撑杆511与梳齿杆110一一交错对接并相对运动,从而可以实现将二者中一者所支撑的车辆转移到另一者上。
位置调整组件520包括动力装置521和调节杆522。其中,动力装置521可以是电机,动力装置521可以固定安装在主体部510上;调节杆522可以设置在主体部510的至少一侧。
其中,当整个车辆搬运器500水平放置时,调节杆522可以设置在支撑杆511用于支持车轮的一侧,即,调节杆522可以设置在支撑杆511的上方。调节杆522可以与设置在主体部510同一侧的多根支撑杆511相垂直设置。
动力装置521可以连接调节杆522从而驱动调节杆522沿支撑杆511的延伸方向运动,进而通过调节杆522对车辆一侧的车轮的内侧进行推动,从而可以将车轮的位置摆正,或者也可以通过调节杆522推动车辆的车轮,从而可以调整车辆在支撑杆511上的设置位置。
进一步的,主体部510的两侧均可以设置一根调节杆522从而可以对车辆的两侧的车轮进行摆正。同时,通过在主体部510的两侧各设置一根调节杆522,然后通过动力装置521驱动这两根调节杆522同步运动,从而使得两根调节杆522可以分别抵接车辆两侧车轮的内侧位置,因此在对车辆的车轮进行摆正及对车辆的设置位置进行调整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两根调节杆522抵接固定车辆两侧车轮,从而对车辆起到限位作用,即,使得车辆在车辆搬运器500上设置位置可以相固定。
本实施例中,位置调整组件520包括至少两个动力装置521,两个动力装置521分别连接调节杆522的不同侧端,从而可以使得调节杆522的两端同步运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位置调整组件520还包括连杆组件523,连杆组件523的两端分别连接调节杆522和动力装置521,即,动力装置521可以通过连杆组件523带动调节杆522沿支撑杆511的延伸方向运动。
具体的,连杆组件523可以是丝杆机构,其包括丝杆,动力装置521可以通过连杆组件523带动调节杆522沿丝杆的轴线方向来回运动。其中,一个动力装置521的两侧可以分别连接一个连杆组件523,且此两个连杆组件523远离彼此的一端均可以连接一调节杆522。通过此方案,可以实现通过一个动力装置521带动主体部510两侧的调节杆522同步运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车轮的摆正和对车辆的位置进行调节。还可以在每一根支撑杆511上都设置滚轮512,通过滚轮512对车辆的车轮进行支撑。因此可以减小对车轮的摆正或对车辆的位置进行调节时车轮与支撑杆511的摩擦。
具体的,每一根支撑杆511沿其自身的轴向可以依次设置多个滚轮512。其中每一滚轮512均可以相对支撑杆511转动,其转动方向可以垂直于支撑杆511的轴向设置。
请进一步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的车辆搬运器500上还设置有行走滚轮组件530。行走滚轮组件530可以固定安装在主体部510上。行走滚轮组件530用于与行走轨道210相匹配。即,车辆搬运器500可以通过其行走滚轮组件530沿预设的行走轨道210运动。
行走滚轮组件530可以包括相垂直设置的第一行走滚轮531和第二行走滚轮532。第一行走滚轮531和第二行走滚轮532可以分别匹配行走轨道的相垂直的不同侧边。在主体部510的相对两侧可以设置多组行走滚轮组件530,且主体部510两侧的多组行走滚轮组件530可以以主体部510的中心线为对称中心相对称设置,通过行走滚轮组件530与预设的行走轨道相匹配,从而可以使得车辆搬运器500可以沿行走轨道运动。
其中,对于每一组行走滚轮组件530,其第一行走滚轮531均可以设置在主体部510的底侧,其第二行走滚轮532可以通过安装板533安装在主体部510上与第一行走滚轮531相邻的位置。
具体的,所有的第一行走滚轮531可以是与电机等动力源相连接的主动轮;所有的第二行走滚轮532均可以设置为从动轮。其中,相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行走滚轮532可以设置在行走轨道210的内侧,从而还可以对整个车辆搬运器500在行走轨道210上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因此,通过将车辆搬运器500设置在行走轨道210上,然后通过升降平台200带动车辆搬运器500向靠近梳齿杆110的方向运动,从而可以使得车辆搬运器500上的支撑杆511与梳齿杆110一一交错对接,从而可以实现将支撑杆511上的车辆转移到梳齿杆110上,或者将梳齿杆110上的车辆转移到支撑杆511上。因此不用在车辆搬运器500上设置升降组件,可以提高车辆搬运器500对车辆运输的平稳性。
进一步的,区别与现有技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停车系统。
请参阅图13和图14,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停车系统(不包括车辆搬运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自动停车系统的中的立体车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自动停车系统60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停车转运机构10和车辆搬运器500以及停车库600。
停车转运机构10可以作为停车库600的车辆预停放机构,当车辆停放到停车转运机构10上后,可以通过车辆搬运器500获取停车转运机构10上的车辆,然后车辆搬运器500沿行走轨道210运动,进而可以将车辆搬运到停车库600中进行停放。其中,停车转运机构10可以整体设置在凹坑中,其中,安装花纹板和梳齿杆110设置在一个平面上,且与凹坑的开口位置平齐,因此可以使得驾驶员直接驾驶车辆并将车辆停放到梳齿杆110上。
其中,停车库600包括抬升架610和立体车库620。抬升架610上设置有与行走轨道210相对应的抬升架轨道611。
当车辆搬运器500从梳齿杆110上转运到车辆后,车辆搬运器500沿行走轨道210运动,此时抬升架610上的抬升架轨道611与行走轨道210相对接,车辆搬运器500进而沿抬升架轨道611运动到抬升架610上。其中,如果行走轨道210与抬升架轨道611对接位置不正,可以通过旋转支架300带动升降平台200转动,以对升降平台200上的行走轨道210朝向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行走轨道210与抬升架轨道611正对。
通过抬升架610的抬升或者下降运动,从而可以将车辆搬运器500运输到正对立体车库620不同层的停车位621的位置。其中,立体车库620可以为多层设置的车库,且每一层均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停车位621的位置,每一个停车位621内均可以设置与前文所述相同的梳齿支撑组件100和升降平台200,通过升降平台200内的行走轨道210进一步与抬升架轨道611相对接,从而可以实现将车辆搬运器500及其上的车辆,搬运到预设的停车位621内,并通过停车位621内的升降平台200带动车辆搬运器500及其上的车辆继续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可以将车辆搬运器500上的车辆转运到预设的停车位621内的梳齿支撑组件100上进行支撑停放。其中,抬升架610可以安装在如图12所示立体车库620的D区域,停车转运机构10可以安装在E区域。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者自动停车系统,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动停车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自动停车系统70同样包括如前文所述的所述的停车转运机构10和车辆搬运器500以及停车库600,在此不做赘述。其中,自动停车系统70与自动停车系统60的区别在于,自动停车系统70还包括与停车转运机构10并排设置的固定停车转运机构700。
其中,固定停车转运机构700与停车转运机构10的区别在于,固定停车转运机构700不包括如前文所述的旋转平台旋转支架300。即,固定停车转运机构700包括如前文所述的梳齿支撑组件100和升降平台200。
同样的,车辆同样可以先停放在此梳齿支撑组件100上,通过升降平台200抬升车辆搬运器500,从而完成将梳齿支撑组件100上的车辆转移到车辆搬运器500,其具体转移的过程请参阅前文在此不做赘述。
然后,通过车辆搬运器500沿行走轨道210运动,从而将车辆搬运到抬升架610上。
其中,可以将固定停车转运机构70中的升降平台200的行走轨道210设置为与抬升架轨道611相平行设置,通过抬升架610的运动使得抬升架轨道611可以与此行走轨道210相对应。从而使得车辆搬运器500沿行走轨道210运动到抬升架轨道611上。
进而通过抬升架610将车辆搬运器500及其上的车辆运送到与预设的停车位621相对应的位置,然后通过车辆搬运器500进行一步运动到停车位621的预设位置,并采用如前文所述的方式将车辆转移到预设的停车位621上。本实施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设置多个停车转运通道,提高对车辆的自动存取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通过在梳齿支撑组件下方设置具有行走轨道的升降平台,使用行走轨道承载车辆搬运器并作为车辆搬运器的运动轨道,因此,可以通过将车辆搬运器设置在行走轨道上,通过升降平台的升降运动,从而实现将车辆从梳齿支撑组件和车辆搬运器中的一个转移至另一个上,因此不用在车辆搬运器上设置升降组件,可以提高车辆搬运器对车辆运输的平稳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停车转运机构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升降组件以及平台框架,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升降组件连接所述平台框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平台框架整体相对所述底座抬升或者下降;
其中,所述升降平台上进一步设置有行走轨道以用于承载车辆搬运器并作为车辆搬运器的运动轨道,所述升降平台用于对所述车辆搬运器进行抬升或者下降,以使得所述车辆搬运器与预设的呈梳齿状排列的梳齿杆交错对接,进而使所述车辆在需要时由所述车辆搬运器与所述梳齿杆中的一个转移至另一个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相啮合匹配的升降齿轮和齿条板,所述升降齿轮和齿条板二者分别安装在所述底座或者所述平台框架上,通过所述升降齿轮相对所述齿条板转动,从而实现对所述平台框架抬升或者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板包括多个成直线分布的锯齿,所述锯齿与所述升降齿轮相啮合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包括两组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的相对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多组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多组升降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升降平台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呈梳齿状排列的多根填充杆,多根所述填充杆分别与所述呈梳齿状排列的梳齿杆一一交错对接,所述填充杆用于在需要时对相邻的两根所述梳齿杆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
7.一种停车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转运机构包括:梳齿支撑组件、旋转支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升降平台;
其中,所述梳齿支撑组件设置有至少两排相平行设置的梳齿杆,每一排中的多根所述梳齿杆呈梳齿状排列以用于支撑车辆的车轮;
所述升降平台设置在两排所述梳齿杆之间,所述升降平台用于对所述车辆搬运器进行抬升或者下降,以使得所述车辆搬运器的支撑杆与所述梳齿杆交错对接,进而使所述车辆在需要时由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梳齿杆中的一个转移至另一个上;
所述旋转支架用于安装所述梳齿支撑组件和所述升降平台,通过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带动所述梳齿支撑组件和所述升降平台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停车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梳齿支撑组件和所述升降平台均安装在所述转动部上,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旋转支架固定安装到预设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停车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上设置有重量检测装置,以用于对所述转动部上的机构进行重量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停车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转运机构进一步包括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
旋转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梳齿支撑组件上;
驱动齿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且与所述转动部的外周相啮合匹配。
CN201920489939.7U 2019-04-09 2019-04-09 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 Active CN210918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9939.7U CN210918410U (zh) 2019-04-09 2019-04-09 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9939.7U CN210918410U (zh) 2019-04-09 2019-04-09 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18410U true CN210918410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65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89939.7U Active CN210918410U (zh) 2019-04-09 2019-04-09 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184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2758B1 (ko) * 2020-08-25 2021-07-29 주식회사 올로케이션 고정부재를 갖는 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로봇 주차시스템
CN113266186A (zh) * 2021-06-04 2021-08-17 深圳精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搬运器及搬运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2758B1 (ko) * 2020-08-25 2021-07-29 주식회사 올로케이션 고정부재를 갖는 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로봇 주차시스템
CN113266186A (zh) * 2021-06-04 2021-08-17 深圳精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搬运器及搬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53838A1 (en) Battery Swapping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4793760A (en) Automobile parking apparatus
CN210918410U (zh) 停车转运机构及其升降平台
CN109989608B (zh) 停车转运机构及应用其的自动停车系统
CN106223687B (zh) 一种圆塔式智能立体车库
CN108756384B (zh) 载车板移动系统和车辆搬运系统
CN205935860U (zh) 一种可自动调整存取车的智能运载车
CN210685544U (zh) 停车转运机构及应用其的自动停车系统
CN106193694A (zh) 一种电动车地下停车库
CN210918409U (zh) 停车转运机构及梳齿支撑组件
JP3595951B2 (ja) 自動倉庫における移動台車の走行位置検出装置
CN110748208A (zh) 一种车辆位置调整装置、升降机及立体车库
CN115196269A (zh) 一种高空运输装置
CN107939105A (zh) 纵移车库
WO2020206607A1 (zh) 停车转运机构及应用其的自动停车系统
CN110552537B (zh) 立体车库及其搬运装置
CN212224818U (zh) 立体车库及其搬运装置
CN211143921U (zh) 车辆搬运器及应用其的车辆搬运系统
CN212176751U (zh) 一种地下立体停车库的车辆横移装置
JPH02176078A (ja) ホーク式自動車駐車場用ターンテーブル装置
CN217872068U (zh) 轿厢车库
CN218289111U (zh) 一种智能化立体仓库堆垛机
CN215401264U (zh) 一种烧结炉用零件放置盘输入装置
CN211666371U (zh) 无人值守立体车库
CN220889691U (zh) 一种平层防坠落装置、停车平台及停车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