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4676U - 一种雷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雷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4676U
CN210894676U CN201921362152.0U CN201921362152U CN210894676U CN 210894676 U CN210894676 U CN 210894676U CN 201921362152 U CN201921362152 U CN 201921362152U CN 210894676 U CN210894676 U CN 210894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shielding shell
radar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621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娜
王磊
程凌
焦敬恩
高明亮
张晓青
韦松成
卫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utoroad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road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road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road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621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4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4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4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领域,公开一种雷达装置。该雷达装置包括外壳、屏蔽壳、印制电路板和天线罩,屏蔽壳设置于外壳内,屏蔽壳的底面和侧面均与外壳间隔设置;印制电路板设置于屏蔽壳上;天线罩与印制电路板固定连接,天线罩与外壳扣合形成容纳腔室,屏蔽壳和印制电路板均设置于容纳腔室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雷达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装配效率高,便于后期维护维修,由于屏蔽壳的底面和侧面均与外壳间隔设置,屏蔽壳与外壳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防止外部静电进入容纳腔室中,具备防静电干扰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雷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驾驶应用领域中,车载雷达因其成本适中、环境适应性强以及远距离探测能力较好,而成为主流探测传感器之一。车载雷达主要分为中程雷达与近程雷达,中程雷达具有前向碰撞预警、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近程雷达具有变道辅助、盲点监测、后方碰撞预警、停车辅助功能、开门预警系统、前/后方穿行预警等功能,为汽车的自适应巡航或者自动驾驶提供数据,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然而,现有车载雷达存在以下缺点:结构比较复杂,导致装配效率低,不便于后期维护维修;不具备防静电干扰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装配效率高,便于后期维护维修,具备防静电干扰功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雷达装置,包括:
外壳;
屏蔽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屏蔽壳的底面和侧面均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
印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屏蔽壳上;
天线罩,与所述印制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天线罩与所述外壳扣合形成容纳腔室,所述屏蔽壳和所述印制电路板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雷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雷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屏蔽壳底面的支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雷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屏蔽壳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限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雷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天线罩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连接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雷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柱由塑料制备而成,所述连接柱穿出所述连接通孔的顶端能够热熔形成球状卡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雷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用于定位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安装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雷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凸块上设置有腰型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雷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挂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雷达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屏蔽壳上设置有散热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雷达装置,通过将天线罩和印制电路板预先固定连接,便于后续与外壳组配安装,通过将天线罩与外壳扣合形成容纳腔室,屏蔽壳和印制电路板均设置于容纳腔室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装配效率高,便于后期维护维修;由于屏蔽壳的底面和侧面均与外壳间隔设置,屏蔽壳与外壳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防止外部静电进入容纳腔室中,具备防静电干扰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装置的第一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装置的第一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装置的第二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装置的第二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外壳和连接端子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1隐藏天线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隐藏印制电路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2-屏蔽壳;3-印制电路板;4-天线罩;5-连接端子;6-导电密封胶条;
11-透气孔;12-安装挂耳;13-支撑块;14-限位柱;15-安装凸台;151-滑轨;
152-卡块;16-限位凸块;161-腰型槽;17-减重孔;
21-限位孔;22-散热块;
31-定位孔;32-连接通孔;
41-连接柱;42-凸缘;
51-PIN针;52-定位柱;53-卡扣;54-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装置,如图1-图4所示,该雷达装置包括外壳1、屏蔽壳2、印制电路板3和天线罩4,外壳1、屏蔽壳2、印制电路板3和天线罩4自下至上依次叠放,天线罩4与外壳1扣合形成容纳腔室,屏蔽壳2和印制电路板3均设置于容纳腔室内,印制电路板3即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天线罩4与外壳1的密封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加密封圈连接、激光焊接、灌胶以及通过发泡材料连接等方式。
如图5所示,为增加外壳1内容纳腔室的透气量,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透气孔11,防止容纳腔室内因气压过高导致器件变形等问题,同时加强容纳腔室内的散热能力。透气孔11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图中未示出),在透气的同时保证防水。在本实施例中,防水透气膜为外径10mm,厚度0.5mm的塑料材料。为便于与外部构件相连,可选地,外壳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挂耳12。外壳1采用塑料材料制备而成,便于开模加工成型,同时外壳1在厚度大的地方设置有减重孔17,避免应力集中,便于成型。
为与外部电气设备电连接,可选地,外壳1长度方向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端子5,连接端子5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54,由于连接端子5设置在外壳1长度方向的端面上,避开了天线的发射和接收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天线发射信号的范围内两侧的部件越对称设置,越有利于信号的发射和回收,如果连接端子5设置发射范围内(即在外壳1宽度方向的端面上),就导致发射范围内两侧的结构不对称,不利于信号的发射和回收。同理,安装挂耳12设置在外壳1长度方向的端面上。
为缩短加工制造周期,可选地,连接端子5与外壳1可拆卸连接,便于印制电路板3的检测和外壳1的开模同时进行,降低了加工时间成本。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子5与外壳1的可拆卸连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外壳1内设置安装凸台15,安装凸台15上设置滑轨151,连接端子5滑动连接于滑轨151上,安装凸台15还设置卡块152,连接端子5设置有相应的卡扣53,安装时,将连接端子5沿着滑轨151滑动,至卡扣53卡入卡块152内即可。为方便与印制电路板3电连接,可选地,连接端子5上设置有PIN针51,PIN针51能够与印制电路板3电连接(如图6所示)。为加强PIN针51与印制电路板3电连接的稳定性,可选地,PIN针51的末端为鱼眼状结构,并具有弹性。当PIN针51与印制电路板3的针孔进行轴孔配合时,PIN针51的鱼眼状结构最宽处被印制电路板3的针孔挤压变形,使得印制电路板3压入PIN针51时需要一定的装配力。印制电路板3压入PIN针51后,印制电路板3由于PIN针51鱼眼部分的变形力实现一定程度的夹紧固定。为定位印制电路板3相对于连接端子5的安装位置,可选地,连接端子5上设置有定位柱52,印制电路板3上设置有与定位柱52配合的定位孔31,通过定位柱52和定位孔31的配合,使印制电路板3相对于连接端子5定位准确,保证了PIN针51与印制电路板3的电连接稳定性。
如图7所示,屏蔽壳2设置于外壳1内,屏蔽壳2的底面和侧面均与外壳1间隔设置。屏蔽壳2采用金属材料制备而成,用于印制电路板3与外壳1下方外部的电磁屏蔽,由于屏蔽壳2的底面和侧面均与外壳1间隔设置,屏蔽壳2与外壳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防止外部静电由透气孔11进入容纳腔室中,具备防静电干扰功能。为实现屏蔽壳2与外壳1之间具有间隙,便于形成更大的散热通道,可选地,外壳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屏蔽壳2底面的支撑块13。为定位屏蔽壳2的安装位置,可选地,支撑块13上设置有限位柱14,屏蔽壳2上设置有与限位柱14配合的限位孔21。为便于散热,可选地,屏蔽壳2上设置有散热块22,散热块22主要放置于发热量大的元器件上,使其快速导热,避免器件由于热量集中导致温度超过规定温度。
印制电路板3设置于屏蔽壳2上,印制电路板3上设置有能够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天线。天线设置在印制电路板3朝向天线罩4的一侧,印制电路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电容等电子元件。为便于将印制电路板3密封贴合压装在屏蔽壳2上,可选地,印制电路板3与屏蔽壳2之间设置有导电密封胶条6,导电密封胶条6具有弹性,便于安装缓冲作用力,印制电路板3与屏蔽壳2装配后,导电密封胶条6处于压缩状态,导电密封胶条6有恢复形变的反作用力,作用到屏蔽壳2与印制电路板上,这样屏蔽壳2能够在外壳1与印制电路板3之间形成一定的挤压力还实现高度方向的紧固,同时当雷达受到冲击振动时,也能对印制电路板3起到缓冲的作用。为定位印制电路板3的安装高度,可选地,外壳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块16,限位凸块16用于定位印制电路板3的安装高度,安装时,将印制电路板3的底面贴靠于限位凸块16上,同时,限位凸块16可以作为自动化产线上机械手的识别与抓取特征。为便于对外壳1进行抓取,可选地,限位凸块16上设置有腰型槽161,将机械手伸入腰型槽161内进行抓取作业。
天线罩4与印制电路板3固定连接,天线罩4与天线的间距大致为电磁波信号的半波长的整数倍。可选地,天线罩4的厚度为电磁波信号的半波长的整数倍。在本实施例中,天线罩4的厚度为2.3mm-3.4mm。为降低加工成本,可选地,天线罩4与印制电路板3通过塑料热铆固定连接。为便于安装,可选地,天线罩4上设置有连接柱41,印制电路板3上设置有与连接柱41配合的连接通孔32。可选地,连接柱41由塑料制备而成,连接柱41穿出连接通孔32的顶端能够热熔形成球状卡凸,通过球状卡凸将连接通孔32堵住卡接,以保证天线罩4与印制电路板3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天线罩4内侧设置有凸缘42,凸缘42与屏蔽壳2的上边缘形状相对应,便于在安装时凸缘42对印制电路板3与屏蔽壳2之间的导电密封胶条6施加作用力,增强导电密封胶条6的密封效果,同时凸缘42的高度保证天线罩4与印制电路板3的安装距离。导电密封胶条6具有一定的弹性,其作用在于填充印制电路板3与屏蔽罩4之间的间隙,同时保证印制电路板3与屏蔽罩4之间保持一定的装配力,这个装配力来源于导电密封胶条6的压缩变形力。天线罩4在天线收发电磁波信号的区域要实现透波,在非天线收发电磁波信号的区域要实现电磁波信号的吸波性能,为了实现这种功能,可选地,天线罩4由透波材料制备而成,透波材料可以为PBT,并添加有30%玻纤,PBT中文名称聚对苯二甲酸丁酯,简称饱和聚酯,是高结晶性热可塑性塑料,英文全称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另外,在天线罩4的非天线收发电磁波信号的区域上贴上吸波材料的贴,或者热熔固定上具有吸波材料的塑料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雷达装置,通过将天线罩4和印制电路板3预先固定连接,便于后续与外壳1组配安装,通过将天线罩4与外壳1扣合形成容纳腔室,屏蔽壳2和印制电路板3均设置于容纳腔室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装配效率高,便于后期维护维修;由于屏蔽壳2的底面和侧面均与外壳1间隔设置,屏蔽壳2与外壳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防止外部静电进入容纳腔室中,具备防静电干扰功能。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
屏蔽壳(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屏蔽壳(2)的底面和侧面均与所述外壳(1)间隔设置;
印制电路板(3),设置于所述屏蔽壳(2)上;
天线罩(4),与所述印制电路板(3)固定连接,所述天线罩(4)与所述外壳(1)扣合形成容纳腔室,所述屏蔽壳(2)和所述印制电路板(3)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透气孔(11),所述透气孔(11)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屏蔽壳(2)底面的支撑块(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3)上设置有限位柱(14),所述屏蔽壳(2)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14)配合的限位孔(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罩(4)上设置有连接柱(41),所述印制电路板(3)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41)配合的连接通孔(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1)由塑料制备而成,所述连接柱(41)穿出所述连接通孔(32)的顶端能够热熔形成球状卡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块(16),所述限位凸块(16)用于定位所述印制电路板(3)的安装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16)上设置有腰型槽(16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挂耳(1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2)上设置有散热块(22)。
CN201921362152.0U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雷达装置 Active CN210894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2152.0U CN210894676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雷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2152.0U CN210894676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雷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4676U true CN210894676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2152.0U Active CN210894676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雷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46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0378A1 (zh) * 2020-07-01 2022-01-0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装置及可移动设备
KR102382671B1 (ko) * 2020-12-18 2022-04-08 인탑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크루즈 컨트롤 센서 커버 및 그 제조 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0378A1 (zh) * 2020-07-01 2022-01-0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装置及可移动设备
KR102382671B1 (ko) * 2020-12-18 2022-04-08 인탑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크루즈 컨트롤 센서 커버 및 그 제조 방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40706B1 (en) Rear vehicle camera
KR102009701B1 (ko) 도파관 슬롯 안테나 및 이것을 구비하는 무선 장치
CN210894676U (zh) 一种雷达装置
EP4141539A1 (en) Camera module
CN207697671U (zh) 一种77g车载毫米波雷达装置
US20190025674A1 (en) Holder assembly for camera module, camera module having same, and waterproof connector
EP4084221A1 (en) Radar device and mobile platform
CN111225831B (zh) 应用于车辆的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模块和车辆
CN109562837B (zh) 无人飞行器及电池仓组件与电池仓
CN210181217U (zh) 易装配的可靠型车载雷达装置
CN210894681U (zh) 一种雷达装置
CN211880478U (zh) 一种车内遗留物识别装置
CN212540711U (zh) 一种毫米波雷达
CN111103581A (zh) 一种车载距离探测装置
CN215894930U (zh) 一种兼容车内外检测的毫米波雷达
CN210745702U (zh) 一种汽车、车用盲区侦测传感器模组
CN210894677U (zh) 一种能够加强信号发射与接收的雷达
CN211480409U (zh) 一种车载电子设备
CN210401648U (zh) 一种雷达安装结构
CN208867962U (zh) 盲区探测传感装置
CN110650599A (zh) 一种汽车、车用盲区侦测传感器模组
CN214776172U (zh) 一种集成车联网天线的智能立柱及一种车辆
CN220357244U (zh) 激光雷达装置
CN218122231U (zh) 一种77g中长距车载毫米波雷达装置
CN217848319U (zh) 一种易于装配的77g中距毫米波雷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