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7244U - 激光雷达装置 - Google Patents

激光雷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7244U
CN220357244U CN202321372171.8U CN202321372171U CN220357244U CN 220357244 U CN220357244 U CN 220357244U CN 202321372171 U CN202321372171 U CN 202321372171U CN 220357244 U CN220357244 U CN 220357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digital circuit
shielding
lidar device
vibrating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21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宏博
刘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t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t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t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te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21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7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7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7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兼容屏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壳体和数字电路板,还包括振镜和屏蔽罩,或者还包括接口电路板和屏蔽隔板,壳体的内部具有安装腔;数字电路板位于振镜和安装腔的顶壁之间,屏蔽罩位于振镜和数字电路板之间,屏蔽罩的前端填充振镜与数字电路板之间的间隔;或者,数字电路板和接口电路板沿壳体的左右方向间隔安装于安装腔内,屏蔽隔板位于接口电路板和数字电路板之间。其中,屏蔽罩的前端阻止干扰信号进入到振镜和数字电路板之间的间隔中,同时减少数字电路板对振镜的电磁干扰,或者,屏蔽隔板隔开接口电路板和数字电路板,减少接口电路板和数字电路板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了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

Description

激光雷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兼容屏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激光雷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日益增加,电子设备的数量与日俱增且使用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出现了一些电磁干扰的现象,比如,手机来电影响电视信号图像,汽车启动点火使收音机产生噪声,某些设备开启使照明灯突然变暗,等等。
激光雷达装置通过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激光束),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探测回波)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作适当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激光雷达装置能精确测量目标位置、运动状态和形状,探测、识别、分辨和跟踪目标,由于其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和测距远等优点,进而在智能车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精密的光机电产品,需要减少电磁干扰以保证激光雷达正常运转,确保激光雷达在车辆上能够安全使用。然而,现有的激光雷达存在着电磁防护有待提高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雷达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激光雷达存在着电磁防护有待提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装置,所述激光雷达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的前侧具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探测窗口;
振镜,所述振镜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振镜通过所述探测窗口发射或接收探测光束,所述振镜与所述安装腔的顶壁具有间隔;
数字电路板,所述数字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数字电路板位于所述振镜和所述安装腔的顶壁之间,所述数字电路板和所述振镜之间具有间隔;
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屏蔽罩位于所述振镜和所述数字电路板之间,所述屏蔽罩的前端填充所述振镜与所述数字电路板之间的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罩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振镜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罩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探测窗口和所述振镜的前端之间,所述屏蔽罩的前端设有避让斜面,所述避让斜面从所述振镜的前端至所述探测窗口的方向上逐渐倾斜朝向所述安装腔的顶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密封安装于所述探测窗口的透光片,所述屏蔽罩的前端与所述透光片相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供所述数字电路板安装的第一安装位,所述屏蔽罩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传输电路板,所述传输电路板位于所述振镜和所述屏蔽罩之间,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供所述传输电路板安装的第二安装位,所述屏蔽罩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板和屏蔽隔板,所述接口电路板和所述屏蔽隔板沿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间隔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屏蔽隔板位于所述接口电路板和所述数字电路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隔板和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接口电路板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并覆盖所述开口,所述保护板和所述开口的周缘之间设置有导电泡棉,所述保护板具有接线口,以使外部接头通过所述接线口与所述接口电路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具有第一导电面,所述底座具有第二导电面,所述第一导电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导电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面之间设置有导电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雷达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振镜通过探测窗口发射或接收探测光束,外部的干扰信号会从探测窗口进入安装腔,屏蔽罩的前端填充振镜和数字电路板之间的间隔,能够干扰信号进入到振镜和数字电路板之间的间隔中,消除干扰信号对数字电路板的电磁干扰以及对位于屏蔽罩后端的器件的电磁干扰,同时屏蔽罩隔开振镜和数字电路板,减少数字电路板和振镜之前的电磁干扰,解决了现有的激光雷达存在着电磁防护有待提高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性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装置,所述激光雷达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安装腔;
数字电路板和接口电路板,所述数字电路板和所述接口电路板沿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间隔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屏蔽隔板,所述屏蔽隔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且所述屏蔽隔板位于所述接口电路板和所述数字电路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隔板和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接口电路板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并覆盖所述开口,所述保护板和所述开口的周缘之间设置有导电泡棉,所述保护板具有接线口,以使外部接头通过所述接线口与所述接口电路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具有第一导电面,所述底座具有第二导电面,所述第一导电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导电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面之间设置有导电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雷达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屏蔽隔板位于接口电路板和数字电路板之间,以隔开接口电路板和数字电路板,减少接口电路板和数字电路板之间的电磁干扰,解决了现有的激光雷达存在着电磁防护有待提高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装置的又一视角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装置去掉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装置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X、前后方向;Y、左右方向;Z、高度方向;
100、壳体;101、安装腔;102、探测窗口;103、第一支撑板;104、第一安装位;105、第二支撑板;106、第二安装位;107、屏蔽隔板;108、开口;110、上盖;111、第一导电面;120、底座;121、第二导电面;
200、振镜;
310、数字电路板;320、传输电路板;330、接口电路板;
400、屏蔽罩;410、避让斜面;
510、保护板;520、导电泡棉;530、导电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壳体100、振镜200、数字电路板310和屏蔽罩400。
壳体100的内部具有安装腔101。壳体100具有两两垂直的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和高度方向Z。壳体100的前侧具有与安装腔101连通的探测窗口102。振镜200是激光雷达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用来控制探测光束的方向和扫描范围。振镜200可以通过旋转或振动来扫描整个场景,并将探测光束聚焦在不同位置,从而实现三维点云的采集。振镜200安装于安装腔101。换言之,振镜200和探测窗口102沿壳体100的前后方向X间隔分布。振镜200通过探测窗口102发射或接收探测光束,振镜200与安装腔101的顶壁具有间隔。
数字电路板310可以用作激光雷达装置中的信号处理单元,负责对接收到的激光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滤波。数字电路板310安装于安装腔101,数字电路板310位于振镜200和安装腔101的顶壁之间,数字电路板310和振镜200之间具有间隔。屏蔽罩400安装于安装腔101,屏蔽罩400位于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屏蔽罩400的前端填充振镜200与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间隔。换言之,数字电路板310、屏蔽罩400和振镜200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间隔分布依次分布。
本实施例中,振镜200通过探测窗口102发射或接收探测光束,外部的干扰信号会从探测窗口102进入安装腔101。由于屏蔽罩400的前端相对屏蔽罩400的其他位置更靠近位于前侧的屏蔽窗口,屏蔽罩400的前端填充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间隔,因此,干扰信号通过探测窗口102一进入安装腔101,便被屏蔽罩400的前端拦截,阻止干扰信号进入到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间隔中,消除干扰信号对数字电路板310的电磁干扰以及对位于屏蔽罩400后端的器件的电磁干扰,同时,屏蔽罩400隔开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减少、甚至避免数字电路板310和振镜200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了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屏蔽罩400的前端填充振镜200与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间隔,是指屏蔽罩400的前端填充振镜200的正上方与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间隔,即屏蔽罩400的左右两端超过振镜200的左右两端,屏蔽罩400的前端厚度大于振镜200与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最小间隔,从而能够阻止从前侧来的干扰信号进入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间隔中。
可选地,屏蔽罩400为金属件,金属材质能够对干扰信号进行吸收或反射,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屏蔽。例如,屏蔽罩400为铝制件或铜质件。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屏蔽罩400为镀有金属层的绝缘件,金属层可以分布于屏蔽罩400靠近振镜200的一侧表面,也可以分布于屏蔽罩400靠近数字电路板310的一侧表面,还可以分布于屏蔽罩400在高度方向Z上的相对两侧,甚至屏蔽罩400的所有表面均设置有金属层。可选地,金属层为铝制层或铜质层。绝缘件为塑料件或陶瓷件。
可选地,屏蔽罩400为钣金件,钣金件不仅其材质可以能够很好地实现电磁屏蔽,而且,钣金件的厚度小,容易安装于数字电路板310和振镜200之间原有的间隔之中,不会增大激光雷达装置的体积,无需改动激光雷达装置的原有结构,钣金件的造型设计灵活,能够很好地避让激光雷达装置的原有结构,可以设计成贴合探测窗口102的形状而更好地拦截干扰信号,可以设计成不遮挡振镜200的光路。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屏蔽罩400还可以为屏蔽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00的前后方向X中,屏蔽罩400的长度尺寸大于振镜200的长度尺寸,从而能够在壳体100的前后方向X上完全隔开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实现良好的屏蔽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屏蔽罩400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上的投影覆盖振镜200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上的投影。也就是说,屏蔽罩400的长度尺寸大于振镜200的长度尺寸,屏蔽罩400的宽度尺寸大于振镜200的宽度尺寸。在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投影中,屏蔽罩400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振镜200的投影面积,且振镜200的投影位于屏蔽罩400的投影中,从而在高度方向Z上完全隔开了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空气接触,能够很好地屏蔽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的相互干扰信号。
可以理解,屏蔽罩400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上的投影覆盖数字电路板310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上的投影,同样能够很好地屏蔽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的相互干扰信号。
一般地,数字电路板310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振镜200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上的投影面积。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上的投影中,屏蔽罩400的投影面积大于振镜200的投影面积,小于数字电路板310的投影面积,既能够很好地屏蔽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的相互干扰信号,又不至于屏蔽罩400的面积更大而影响激光雷达装置的内部布置,即可以在不改变激光雷达装置的原先结构上设置该屏蔽罩4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屏蔽罩400的前端延伸至探测窗口102和振镜200的前端之间,即在壳体100的前后方向X上,屏蔽罩400的前端位于探测敞口和振镜200的前端之间,外部的干扰信号通过探测窗口102进入安装腔101内立即被屏蔽罩400的前端阻挡,不会造成对位于壳体100内部的元器件造成干扰。
具体地,参见图3和图4,屏蔽罩400的前端设有避让斜面410,避让斜面410从振镜200的前端至探测窗口102的方向上逐渐倾斜朝向安装腔101的顶壁,从而屏蔽罩400的前端不会遮挡振镜200的光路,避免探测信号的丢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密封安装于探测窗口102的透光片(图未示),屏蔽罩400的前端与透光片相贴合。在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间隔区域中,外部的干扰信号从覆盖探测窗口102的透光片进入安装腔101内,即被与透光片相贴合的屏蔽罩400的前端拦截,无法继续射入安装腔101内,且不存在遗漏的角度或缝隙可以绕过屏蔽罩400的前端。即使干扰信号被屏蔽罩400反射,由于屏蔽罩400的前端和透光片之间没有间隙,反射后的干扰信号直接射出安装腔101,而不会射入安装腔101的内部。
可选地,透光片为透光玻璃片或透光亚克力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03,第一支撑板103的顶端设置有供数字电路板310安装的第一安装位104,屏蔽罩400安装于第一安装位104。屏蔽罩400复用现有的第一安装位104,无需增设额外的安装结构,能够直接安装于改进前的激光雷达装置中。
可选地,第一安装位104设置有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孔或第一安装平面。例如,第一安装位104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数字电路板310和屏蔽罩400均具有套接第一安装柱的通孔,实现安装于第一安装柱,且数字安装板位于屏蔽罩400的上方。例如,第一安装位104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数字电路板310和屏蔽罩400均具有对应第一安装孔的通孔,紧固件穿设于通孔和第一安装孔内,实现数字安装板和屏蔽罩400层叠安装于第一支撑板103。例如,第一安装位104设置有第一安装平面,屏蔽罩400粘接固定在第一安装平面上,数字安装板粘接固定在屏蔽罩400上。
可选地,第一支撑板103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例如,第一支撑板1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板103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数字安装板和屏蔽罩400的宽度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支撑板103。
可选地,每个第一支撑板103的第一安装位104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数字安装板和屏蔽罩400可以和所有第一安装位104固定连接。或者,多个第一安装位104的设计是为了匹配不同规格的数字安装板,不同规格的数字安装板安装于不同的第一安装位104。
可选地,第一支撑板103一体成型于壳体100的内部,或者,第一支撑板103采用粘接、卡接、螺纹连接或采用紧固件连接在壳体100的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传输电路板320。传输电路板320可作为激光雷达装置中的数据传输单元。传输电路板320位于振镜200和屏蔽罩400之间,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05,第二支撑板105的顶端设置有供传输电路板320安装的第二安装位106,屏蔽罩400安装于第二安装位106。屏蔽罩400复用现有的第二安装位106,无需增设额外的安装结构,能够直接安装于改进前的激光雷达装置中。
可选地,第二安装位106设置有第二安装柱、第二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平面。例如,第二安装位106设置有第二安装柱,传输电路板320和屏蔽罩400均具有套接第二安装柱的通孔,实现安装于第二安装柱,且传输安装板位于屏蔽罩400的下方。例如,第二安装位106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屏蔽罩400和传输安装板均具有对应第二安装孔的通孔,紧固件穿设于通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实现屏蔽罩400和传输安装板层叠安装于第二支撑板105。例如,第二安装位106设置有第二安装平面,传输电路板320粘接固定在第二安装平面上,屏蔽罩400粘接固定在传输电路板320上。
可选地,第二支撑板105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例如,第二支撑板1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板105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屏蔽罩400和传输安装板的宽度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05。
可选地,每个第二支撑板105的第二安装位106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传输安装板和屏蔽罩400可以和所有第二安装位106固定连接。或者,多个第二安装位106的设计是为了匹配不同规格的传输安装板,不同规格的传输安装板安装于不同的第二安装位106。
可选地,第二支撑板105一体成型于壳体100的内部,或者,第二支撑板105采用粘接、卡接、螺纹连接或采用紧固件连接在壳体100的内部。
进一步地,壳体100的内部同时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03和第二支撑板105。可选地,屏蔽罩400可以复用第一安装位104,也可以复用第二安装位106,还可以均复用第一安装位104和第二安装位106,以提高连接点数量和连接强度。可选地,第一支撑板103和第二支撑板105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粘接、卡接或紧固件连接等方式直接接触连接,也可以间隔设置。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03大致垂直于壳体100的宽度方向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板103位于壳体100的两侧,第二支撑板105大致垂直于壳体100的前后方向X设置,两个第二支撑板105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板103直接连接,第二支撑板105位于第一支撑板103靠近另一个第一支撑板103的一侧,第二支撑板105位于第一支撑板103的前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接口电路板330和屏蔽隔板107。接口电路板330可以作为激光雷达装置中的连接单元,负责将激光雷达装置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连接。接口电路板330通常包括电源接口、网络接口和控制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接口电路板330和屏蔽隔板107沿壳体100的左右方向Y间隔安装于安装腔101内,屏蔽隔板107位于接口电路板33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以隔开接口电路板330和数字电路板310,减少接口电路板33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电磁干扰,进一步提高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
可选地,屏蔽隔板107和第一支撑板103为同一板件,如果第一支撑板10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靠近接口电路板330的第一支撑板103用作屏蔽隔板107。或者,屏蔽隔板107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3的顶部,增大第一支撑板103的高度及面积,以更好地屏蔽接口电路板330和数字电路板310。
可选地,屏蔽隔板107设置弯折区域,以避让传输电路板320的安装点。
可选地,屏蔽隔板107为金属件,金属材质能够对干扰信号进行吸收或反射,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屏蔽。例如,屏蔽隔板107为铝制隔板或铜质隔板。或者,屏蔽隔板107为镀有金属层的绝缘隔板。
具体地,屏蔽隔板107和壳体100一体成型,以提高屏蔽隔板107和壳体100之间连接稳固性。
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壳体100靠近接口电路板330的一侧具有开口108。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保护板510,保护板510安装于壳体100并覆盖开口108,保护板510具有接线口,以使外部接头通过接线口与接口电路板330连接。保护板510和开口108的周缘之间设置有导电泡棉520,导电泡棉520能够将接口电路板330上的干扰电磁电流接地,能够吸收和屏蔽电磁波,进一步提高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5,壳体100包括上盖110和底座120,上盖110具有第一导电面111,底座120具有第二导电面121,第一导电面111和第二导电面121相接触。如此,上盖110的干扰电磁电流能够通过第一导电面111和第二导电面121相接触而经底座120接地,进一步提高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
具体地,第一导电面111和第二导电面121之间设置有导电胶530,一方面实现上盖110和底座120之间粘接连接固定,且密封性好,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上盖110和底座120之间充分导电,提高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
具体地,如果上盖110和底座120的表层具有氧化层,可以通过镭雕工艺去除上盖110用于与底座120接触的区域的氧化层,形成第一导电面111,类似地,通过镭雕工艺去除底座120用于与上盖110接触的区域的氧化层,形成第二导电面121,二者连接后相接触实现导电。有相接的区域;上盖110与底座120相接区域的内侧会涂胶进行密封。
具体地,探测窗口102和开口108设置于上盖110上,第一支撑板103和第二支撑板105设置于底座120上。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壳体100、数字电路板310、接口电路板330和屏蔽隔板107。壳体100的内部具有安装腔101。壳体100具有两两垂直的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和高度方向Z。
数字电路板310可以用作激光雷达装置中的信号处理单元,负责对接收到的激光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滤波。接口电路板330可以作为激光雷达装置中的连接单元,负责将激光雷达装置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连接。接口电路板330通常包括电源接口、网络接口和控制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数字电路板310和接口电路板330沿壳体100的左右方向Y间隔安装于安装腔101内,屏蔽隔板107安装于安装腔101,且屏蔽隔板107位于接口电路板33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以隔开接口电路板330和数字电路板310,减少接口电路板33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电磁干扰,进一步提高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
具体地,蔽隔板107和接口电路板330大致平行设置,蔽隔板107和接口电路板330的厚度方向与壳体100的左右方向Y大致相同。数字电路板310大致垂直于接口电路板330,数字电路板310的厚度方向与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大致相同。
可选地,屏蔽隔板107为金属件,金属材质能够对干扰信号进行吸收或反射,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屏蔽。例如,屏蔽隔板107为铝制隔板或铜质隔板。或者,屏蔽隔板107为镀有金属层的绝缘隔板。
具体地,屏蔽隔板107和壳体100一体成型,以提高屏蔽隔板107和壳体100之间连接稳固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屏蔽隔板107还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紧固件连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安装于安装腔101内。
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壳体100靠近接口电路板330的一侧具有开口108。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保护板510,保护板510安装于壳体100并覆盖开口108,保护板510具有接线口,以使外部接头通过接线口与接口电路板330连接。保护板510和开口108的周缘之间设置有导电泡棉520,导电泡棉520能够将接口电路板330上的干扰电磁电流接地,能够吸收和屏蔽电磁波,进一步提高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5,壳体100包括上盖110和底座120,上盖110具有第一导电面111,底座120具有第二导电面121,第一导电面111和第二导电面121相接触。如此,上盖110的干扰电磁电流能够通过第一导电面111和第二导电面121相接触而经底座120接地,进一步提高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
具体地,第一导电面111和第二导电面121之间设置有导电胶530,一方面实现上盖110和底座120之间粘接连接固定,且密封性好,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上盖110和底座120之间充分导电,提高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
具体地,如果上盖110和底座120的表层具有氧化层,可以通过镭雕工艺去除上盖110用于与底座120接触的区域的氧化层,形成第一导电面111,类似地,通过镭雕工艺去除底座120用于与上盖110接触的区域的氧化层,形成第二导电面121,二者连接后相接触实现导电。有相接的区域;上盖110与底座120相接区域的内侧会涂胶进行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振镜200和屏蔽罩400。壳体100的前侧具有与安装腔101连通的探测窗口102。振镜200是激光雷达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用来控制探测光束的方向和扫描范围。振镜200可以通过旋转或振动来扫描整个场景,并将探测光束聚焦在不同位置,从而实现三维点云的采集。振镜200安装于安装腔101。换言之,振镜200和探测窗口102沿壳体100的前后方向X间隔分布。振镜200通过探测窗口102发射或接收探测光束,振镜200位于数字电路板310的下方,数字电路板310和振镜200之间具有间隔。屏蔽罩400安装于安装腔101,屏蔽罩400位于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屏蔽罩400的前端填充振镜200与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间隔。换言之,数字电路板310、屏蔽罩400和振镜200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间隔分布依次分布。如此,干扰信号通过探测窗口102一进入安装腔101,便被屏蔽罩400的前端拦截,阻止干扰信号进入到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之间的间隔中,消除干扰信号对数字电路板310的电磁干扰以及对位于屏蔽罩400后端的器件的电磁干扰,同时,屏蔽罩400隔开振镜200和数字电路板310,减少、甚至避免数字电路板310和振镜200之间的电磁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激光雷达装置的电磁防护性能。
可选地,实施例二中的激光雷达装置还可以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激光雷达装置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例如,屏蔽罩400为金属件或镀有金属层的绝缘件;屏蔽罩400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上的投影覆盖振镜200在壳体100的高度方向Z上的投影;屏蔽罩400的前端延伸至探测窗口102和振镜200的前端之间;屏蔽罩400的前端设有避让斜面410;屏蔽罩400的前端与密封安装于探测窗口102的透光片相贴合;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03;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传输电路板320,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05,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的前侧具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探测窗口;
振镜,所述振镜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振镜通过所述探测窗口发射或接收探测光束,所述振镜与所述安装腔的顶壁具有间隔;
数字电路板,所述数字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数字电路板位于所述振镜和所述安装腔的顶壁之间,所述数字电路板和所述振镜之间具有间隔;
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屏蔽罩位于所述振镜和所述数字电路板之间,所述屏蔽罩的前端填充所述振镜与所述数字电路板之间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振镜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探测窗口和所述振镜的前端之间,所述屏蔽罩的前端设有避让斜面,所述避让斜面从所述振镜的前端至所述探测窗口的方向上逐渐倾斜朝向所述安装腔的顶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密封安装于所述探测窗口的透光片,所述屏蔽罩的前端与所述透光片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供所述数字电路板安装的第一安装位,所述屏蔽罩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传输电路板,所述传输电路板位于所述振镜和所述屏蔽罩之间,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供所述传输电路板安装的第二安装位,所述屏蔽罩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位。
7.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安装腔;
数字电路板和接口电路板,所述数字电路板和所述接口电路板沿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间隔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屏蔽隔板,所述屏蔽隔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且所述屏蔽隔板位于所述接口电路板和所述数字电路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隔板和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接口电路板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激光雷达装置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并覆盖所述开口,所述保护板和所述开口的周缘之间设置有导电泡棉,所述保护板具有接线口,以使外部接头通过所述接线口与所述接口电路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具有第一导电面,所述底座具有第二导电面,所述第一导电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导电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面之间设置有导电胶。
CN202321372171.8U 2023-05-31 2023-05-31 激光雷达装置 Active CN220357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2171.8U CN220357244U (zh) 2023-05-31 2023-05-31 激光雷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2171.8U CN220357244U (zh) 2023-05-31 2023-05-31 激光雷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7244U true CN220357244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0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2171.8U Active CN220357244U (zh) 2023-05-31 2023-05-31 激光雷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72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8558B (zh) 一种激光雷达
JP3573683B2 (ja) 車載用電波式レーダ装置
CN108761471A (zh) 一种激光雷达
CN111225831B (zh) 应用于车辆的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模块和车辆
US2022015541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distance detection sensor module
CN108572359B (zh) 一种用于激光雷达的接收系统
CN110678780B (zh) 激光接收阵列、激光雷达和智能感应设备
CN109104509B (zh) 飞行时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0357244U (zh) 激光雷达装置
CN210075369U (zh) 光学投影模块及移动终端
JP4031104B2 (ja) ステレオカメラ
CN215894930U (zh) 一种兼容车内外检测的毫米波雷达
CN215116790U (zh) 一种雷达及预警系统
JP2020060484A (ja) レーダ装置
JPH08172293A (ja) 電子モジュール搭載回路基板ユニット
JP7008597B2 (ja) 検出装置
CN210694195U (zh) 一种集成3d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7820869U (zh) 一种激光雷达
JP2021185059A (ja) 車載カメラ及び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CN213990794U (zh) 防水摄像模组、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3589302B (zh) 激光雷达和激光雷达用窗
CN210090327U (zh) 线扫描相机环视检测装置
CN218584990U (zh) 激光雷达
CN217879777U (zh) 透镜组件、激光测距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CN219204598U (zh) 一种车载紧凑型红外夜视摄像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