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7701U - 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7701U
CN210887701U CN201921652064.4U CN201921652064U CN210887701U CN 210887701 U CN210887701 U CN 210887701U CN 201921652064 U CN201921652064 U CN 201921652064U CN 210887701 U CN210887701 U CN 210887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curtain wall
perforated plate
unit body
cur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20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国兴
庞宇宁
张建群
欧强
张志轩
黄晓红
陈观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tao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520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7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7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7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具体包括:位于建筑外围的第一幕墙、安装所述第一幕墙的多个单元体立柱和窗体;所述窗体向建筑内打开,并在所述第一幕墙之间还设置有穿孔板;所述窗体和所述穿孔板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单元体立柱之间;所述穿孔板基本平齐所述第一幕墙的外壁设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开窗幕墙,在窗体之前遮挡一层穿孔板,且窗体向建筑内摆而开窗;内摆开窗可以避免窗体在开窗的过程中与穿孔板抵触造成无法开窗的问题;穿孔板位于单元体立柱之间面向第一幕墙外侧遮挡窗体,可以避免因建筑开窗而影响第一幕墙外观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幕墙的开窗装置改进。
背景技术
建筑构件之后,通常在建筑的承重墙体外围安装一层墙体以作装饰,不仅可以对承重墙进行保护,而且还起到了美化建筑的效果,该装饰墙就像帷幕一样挂在建筑外围,因而被称之为幕墙。目前的幕墙具有多种形式,如隐框、半隐框、全玻璃等。
就以全玻璃幕墙而言,窗体安装在玻璃幕墙上,以建筑外的视角对建筑进行观察,可以保证建筑外观的一致性。然而当分散打开窗体时,由于玻璃的反射效果相对明显,打开的窗体容易造成玻璃幕墙表面呈凹凸不平的状态,影响建筑的外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开窗时,建筑的玻璃幕墙表面凹凸不平、影响建筑外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以期改变现有技术玻璃幕墙的表面凹凸不平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包括:位于建筑外围的第一幕墙、安装所述第一幕墙的多个单元体立柱,以及设置在第一幕墙之间的窗体,所述窗体向内打开,并在所述第一幕墙之间还设置有穿孔板;所述窗体和所述穿孔板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单元体立柱之间;所述穿孔板基本平齐所述第一幕墙的外壁设置。
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中,包括第二幕墙,所述第二幕墙位于所述第一幕墙的内壁一侧,所述单元体立柱安装在所述第一幕墙和所述第二幕墙上。
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中,所述窗体包括窗扇,所述窗扇向远离所述穿孔板一侧旋转从而打开所述窗体。
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中,所述窗体包括窗框,所述窗框通过一铰接轴铰接在所述单元体立柱上;所述窗扇包括一遮挡片,用于覆盖所述铰接轴位置;所述铰接轴具有一定的弧度,在所述铰接轴与窗框之间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限制所述窗扇相对于所述铰接轴旋转的最大角度。
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窗体和所述穿孔板之间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窗体和所述穿孔板上,用于支撑安装在同一所述单元体立柱上的所述窗体与所述穿孔板。
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中,还包括密封胶棒,所述密封胶棒安装在所述穿孔板与单元体立柱之间以及所述单元体立柱与所述第一幕墙之间。
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中,所述窗扇中设置有保温棉,所述侧板与所述单元体立柱之间设置有保温棉。
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中,还包括外立柱和连接件,所述外立柱通过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单元体立柱上,所述外立柱安装在所述第一幕墙外壁一侧。
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中,所述外立柱包括角码、多个装饰条和插芯;所述装饰条安装在所述外立柱上,所述角码安装在所述装饰条之间并固定在所述外立柱上。
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幕墙与所述穿孔板之间的所述单元体立柱中设置有隔热条,所述隔热条对称设置在所述单元体立柱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开窗幕墙装置,通过在窗体之前遮挡一层穿孔板,且窗体向建筑内摆而开窗,可以避免窗体在开窗的过程中与穿孔板抵触造成无法开窗的问题,并且对外墙的整体外观不会造成开窗形成凹凸不平,提升整体美观度;穿孔板通过单元体立柱安装在第一幕墙中,且穿孔板位于单元体立柱之间面向第一幕墙外侧,穿孔板保证了第一幕墙的外观一致性,无论建筑内是否开窗,开窗数量多少,均不会对第一幕墙及穿孔板的外观一致性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开窗幕墙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部分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的部分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区域中窗体开窗时的部分放大图;
图5为图1中C区域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包括第一幕墙1和第二幕墙2,其中第一幕墙1位于建筑外围,即为常见的玻璃幕墙外墙;所述第二幕墙2位于第一幕墙1内,是第二层幕墙。图1所示是整个幕墙沿水平方向剖开时的俯视角度示意图,第一幕墙1的右侧是外侧。在第一幕墙1和第二幕墙2中安装有单元体立柱3,每单个单元体立柱3同时固定在第一幕墙1和第二幕墙2上,单元体立柱3安装在第一幕墙1和第二幕墙2之间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用于固定第一幕墙1和第二幕墙2,使第一幕墙1和第二幕墙2相互间隔并固定安装,多个单元体立柱3同时固定第一幕墙1和第二幕墙2还可以增加第一幕墙1和第二幕墙2的结构稳定性;同样的,第一幕墙1和第二幕墙2均固定单元体立柱3可以使单元体立柱3稳定安装在第一幕墙1和第二幕墙2中,避免单幕墙安装时,单元体立柱3易从幕墙中脱落的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玻璃幕墙向外开窗造成的外窗脱落风险,以及外部幕墙凹凸不平较为难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玻璃幕墙设置为内开窗方式,即在第一幕墙1和第二幕墙2的开窗间歇设置了向内开可打开的窗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幕墙1为双钢化中空玻璃,第二幕墙2为钢化夹胶玻璃。
所述单元体立柱3间隔安装第一幕墙1与第二幕墙2,相邻的两个单元体立柱3之间构成一个安装空间,可以用来安装窗户,在安装空间内设置有窗体4和穿孔板5,穿孔板5就是设置具有通风孔的面板,可以采用塑胶、铝质等轻质耐用材料,所述穿孔板5的设置目的是为方便将安装空间封闭,使整个外墙统一平整,不使之有突兀感,因此所述穿孔板5平齐所述第一幕墙1的外壁设置。
所述窗体4和穿孔板5通过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单元体立柱3上而安装在安装空间中,窗体4设置在内侧,所述穿孔板5安装在安装空间的外侧,所述穿孔板5位于安装空间朝向第一幕墙1外壁一侧,窗体4安装在安装空间朝向第二幕墙2内壁一侧,即,当窗体4和穿孔板5均安装在安装空间中时,穿孔板5可以遮挡所述窗体4,当窗体4处于向内打开状态时,穿孔板5上的通风孔用于为窗体4通风。穿孔板5位于安装空间外围遮挡窗体4,在建筑物外围观看建筑时,第一幕墙1和穿孔板5形成建筑外墙整体。所述穿孔板5以及安装空间竖向设置在幕墙1的间隔位置上,在建筑内开窗通风时,穿孔板5遮挡窗体4可以避免因窗体4在建筑物上直接开合而降低建筑外观平整性与美观性。
在所述窗体4中安装有窗扇41,窗扇41向第二幕墙2内壁摆动而向内打开窗体4,所以在开窗时,窗扇41摆动而逐渐远离穿孔板5。整个窗扇41竖向设置在第二幕墙2的间隔位置上,以尽可能大地形成通风通道。窗扇41向远离穿孔板5一侧摆动而打开窗体4可以防止窗体4在打开的过程中,窗扇41触碰穿孔板5致使窗体4打开不完全的问题,同时也防止因窗扇41反光照射第一幕墙1而在第一幕墙1上形成反光斑点。
请参考图2,由于单元体立柱3是穿孔板5、窗体4与第一幕墙1固定安装的中间体,所以需要保护单元体立柱3内部结构的密封性,以防单元体立柱3内部锈蚀,单元体立柱3固定在第一幕墙1的位置,以及单元体立柱3固定穿孔板5的位置上,单元体立柱3与第一幕墙1、与穿孔板5之间均设有密封胶棒31以增加单元体立柱3的密封性能,防止单元体立柱3内部锈蚀。
请参考图3和图4所示,窗体4包括固定在单元体立柱3上的窗框42和铰接在窗框42上的窗扇41,窗扇41具体可通过窗框42上的合页420铰接在窗框42上,窗框42可以与第二幕墙2的内壁平齐设置。合页420的铰接轴421从窗框42内向第二幕墙2内侧延伸,并具有一定的弧度,因而在铰接轴421和窗框42之间形成了一个槽状结构,即限定槽422;窗扇41面向第二幕墙2一侧的一面边沿向外延展而形成遮挡片410,当窗扇41铰接在铰接轴421上时,遮挡片410遮挡住铰接轴421。
窗扇41在旋转过程中,遮挡片410逐渐靠近限定槽422并抵于所述限定槽422中,从而限制窗扇41相对于合页420旋转的最大角度。通过遮挡片410对合页420进行遮挡,合页420可以隐藏于窗框42和窗扇41中,从而增加窗体4外观的平整性。窗扇41的旋转最大角度,取决于限定槽422最大限定转动角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调节限定槽422在合页420内的倾斜角度可以设置窗扇41的最大开口。合页420可以安装在窗框42侧壁,使窗扇41呈侧开的方式;也可以安装在窗框42上框或下框,使窗扇41呈下开或上开的开窗形式,为了防止窗扇41触碰穿孔板5,窗扇41的开窗方向总是向第二幕墙2内打开。
请参考图1、图2和图5所示,为了支撑窗体4与穿孔板5,稳定安装空间的结构,在窗体4和穿孔板5之间两侧的单元体立柱3上安装有侧板51,侧板51两端分别固定在窗体4和穿孔板5上,侧板51支撑在窗体4和穿孔板5之间是为了加强窗体4、穿孔板5和单元体立柱3的稳定性。侧板51和单元体立柱3形成空间,在该空间内可以填充保温棉以保护单元体立柱3以及增加保温效果,在窗扇41内也可以设置保温棉以增加建筑的保温效果。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如果需要对建筑的外墙进行装饰(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在外侧幕墙上设置部分装饰件,例如招牌,本楼标识等),则需要在第一幕墙1的外壁上进行装饰件的固定。所述内开窗幕墙还包括一外立柱6,外立柱6固定安装在单元体立柱3上,具体的,外立柱6和单元体立柱3通过连接件61连接,所述连接件61可以设置为T型,用来分别固定所述外立柱6和单元体立柱3,所述外立柱6安装在单元体立柱3面向所述第一幕墙1外壁一侧。
在本案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61呈“T”型结构,其固定结构方式在图1所示中有两个实施例,即所示A部位置与C部位置,是两个不同实施方式,即C部位置的连接件61的横臂61a(即T型结构的顶部平的部分)通过螺栓用来固定外立柱6,与横臂结构垂直的垂直臂61b(即T型结构的中央下垂部分)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单元体立柱3中,从而将外立柱6固定在单元体立柱3上。在C部位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61的横臂61a固定在单元体立柱3中,所述连接件61的垂直臂61b插入固定在对应外立柱6内,同样可以实现外立柱6固定在单元体立柱3上。在所述A部位置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的,还可以设置两个连接件61,分别将其横臂61a对应连接固定到单元体立柱3和外立柱6的对应位置,并将它们的垂直臂61b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同样可以实现单元体立柱3和外立柱6的牢靠连接。对所述连接件61固定单元体立柱3和外立柱6的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和使用环境进行选择。
所述连接件61作为连接单元体立柱3和外立柱6的中间固定件,同样需要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以防止外立柱6的掉落。在所述连接件61插入单元体立柱3的部分或者固定在单元体立柱3内的部分两侧还安装设置有隔热条32,如图2所示,隔热条32可以有效避免空气温度骤变引起的连接件61短时间内温度变化过大,造成连接件61受损断裂的问题。由于幕墙外的温差变化较大,容易导致连接件61的损坏,因此,所述隔热条32设置在幕墙的靠外侧的一侧,因此就设置在靠近穿孔板5的侧边,较好地是,可以设置多个隔热条32分布设置在所述连接件61的周边靠外侧的位置。
所述外立柱6为装饰件提供安装固定的基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装饰件可以是设置插芯62、装饰条63的结构。所述插芯62插入外立柱6中,可通电,即可发光照亮装饰件,可以实现作为广告牌招牌等。装饰条63可以呈水平或竖直的方式安装在外立柱6上,相互垂直的装饰条63可以通过角码进行固定后固定在外立柱6上。装饰条63和插芯62可以增加建筑的美观性,在夜间也可以指明建筑位置,便于建筑的查找。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开窗幕墙在第一幕墙1上设置穿孔板5和窗体4,穿孔板5位于窗体4外部且与第一幕墙1平齐,穿孔板5和第一幕墙1构成一个整体平面,所以无论窗体4是否开窗,开窗数量的多少,都不会影响建筑外观的一致性。穿孔板5上设置的多个开孔,可以保证窗体4开窗时,建筑内外的空气流动,本实用新提出的内开窗幕墙在保证建筑可以通风的条件下,保持建筑外观的一致性,避免建筑因窗体4开窗而造成第一幕墙1表面凹凸不平,影响建筑外观的问题。同时,窗体4的开窗方向为向建筑内部旋转开窗,避免窗体4开窗时,窗扇41低于穿孔板5造成窗体4打开不完全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包括:位于建筑外围的第一幕墙、安装所述第一幕墙的多个单元体立柱,以及设置在第一幕墙之间的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向内打开,并在所述第一幕墙之间还设置有穿孔板;所述窗体和所述穿孔板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单元体立柱之间;所述穿孔板基本平齐所述第一幕墙的外壁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幕墙,所述第二幕墙位于所述第一幕墙的内壁一侧,所述单元体立柱安装在所述第一幕墙和所述第二幕墙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包括窗扇,所述窗扇向远离所述穿孔板一侧旋转从而打开所述窗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包括窗框,所述窗框通过一铰接轴铰接在所述单元体立柱上;所述窗扇包括一遮挡片,用于覆盖所述铰接轴位置;所述铰接轴呈弧形,在所述铰接轴与窗框之间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限制所述窗扇相对于所述铰接轴旋转的最大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窗体和所述穿孔板之间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窗体和所述穿孔板上,用于支撑安装在同一所述单元体立柱上的所述窗体与所述穿孔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棒,所述密封胶棒安装在所述穿孔板与单元体立柱之间以及所述单元体立柱与所述第一幕墙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中设置有保温棉,所述侧板与所述单元体立柱之间设置有保温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立柱和连接件,所述外立柱通过所述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单元体立柱上,所述外立柱安装在所述第一幕墙外壁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柱包括角码、多个装饰条和插芯;所述装饰条安装在所述外立柱上,所述角码安装在所述装饰条之间并固定在所述外立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开窗幕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幕墙与所述穿孔板之间的所述单元体立柱中设置有隔热条,所述隔热条对称设置在所述单元体立柱中。
CN201921652064.4U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 Active CN210887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2064.4U CN210887701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2064.4U CN210887701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7701U true CN210887701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20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2064.4U Active CN210887701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77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4971A (zh) * 2021-12-07 2022-03-11 江苏华昌铝厂有限公司 一种超强隔音单元式通风铝合金幕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4971A (zh) * 2021-12-07 2022-03-11 江苏华昌铝厂有限公司 一种超强隔音单元式通风铝合金幕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20120B1 (en) Double-skin and moveable- sunshade facade system
US20090249694A1 (en) Removable storm window system
CN210887701U (zh) 一种内开窗幕墙装置
JP4067570B2 (ja) とくに傾斜屋根面に取り付けるための窓
US5230494A (en) Mounting bracket for window treatments
ITRE20090121A1 (it) Telaio e controtelaio per porte di armadi frigoriferi
KR20090120864A (ko) 윈도우블록
JP2007239210A (ja) 屋外構築物の土間コンクリート不陸吸収装置
CN211623085U (zh) 一种门窗
EP3514309B1 (en) Outdoor window
KR20200032689A (ko) 다중 창 구조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211851607U (zh) 一种带织物遮阳的门窗
CN213391715U (zh) 幕墙式窗
KR20180088031A (ko) 커튼 내장형 창호
CN102191904A (zh) 门窗
CN206385995U (zh) 单元体幕墙内平开结构
CN211473816U (zh) 一种幕墙隐框窗
CN204456560U (zh)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结构
KR101569817B1 (ko) 측벽용 갤러리 창호를 구비한 재래시장 아케이트
KR101163168B1 (ko) 창호의 이중창 구조
CN21945195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百叶安装架
CN217760643U (zh) 一种隐框开启扇安装结构
CN218292394U (zh) 单元式幕墙竖向装饰条防脱落连接结构
CN213980430U (zh) 安装方便的幕墙式窗
CN217872412U (zh) 一种整体隐藏式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