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66567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66567U
CN210866567U CN201922333879.2U CN201922333879U CN210866567U CN 210866567 U CN210866567 U CN 210866567U CN 201922333879 U CN201922333879 U CN 201922333879U CN 210866567 U CN210866567 U CN 210866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positioning
cavity
circuit board
termin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38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红强
许立军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eader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eader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eader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eader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338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66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66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66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和金属外壳,端子模组具有定位部和插接部;金属外壳包括一体成型的外壳本体、多个接地端子和多个定位柱,定位部收容于外壳本体的收容腔内且插接部伸出收容腔,多个接地端子分置于插接部两侧且与接地端子一起用于和对接连接器对接,定位柱和电路板插接来定位金属外壳和电路板,避免了在电路板上开设过多的孔,以减小电路板的尺寸;定位柱采用金属材质成型不会形成毛边,可节省人力投入;接地端子通过外壳本体和定位柱导通接地,无需在电路板上设置接地焊盘,可减小对电路板有效使用面积的占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连接器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端子模组1’,收容端子模组1’的壳体2’,绝缘本体3’,以及用于固定壳体2’和电路板5’的连接件4’。其中,端子模组1’包括中板11’、套环12’以及两个连接端子组件13’,连接端子组件13’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连接端子132’,以及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且用于固定各个连接端子132’的支架131’,中板11’采用金属材质,还起到屏蔽干扰的作用,两个连接端子组件13’相对设置于中板11’上,且三者同时穿设于套环12’,通过注塑工艺成型绝缘本体3’,通过绝缘本体3’将壳体2’和端子模组1’固定,并且在绝缘本体3’上需成型出两个定位柱31’,定位柱31’用于插接于电路板5’上的定位孔51’,以保证电路板5’和端子模组1’的位置稳定。另外,为保证电连接器使用安全,各连接端子组件13’上均需要单独设置接地端子133’,电路板5’上对应各接地端子133’均需设置接地用的焊盘。
相关技术中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缺点:
1)、端子模组1’的组成部件较多,导致端子模组1’的组装工艺复杂,并且各个组成部件均需要配套相应的模具,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2)、在绝缘本体3’上成型出两个定位柱31’,受限于注塑成型工艺,定位柱31’处容易生成毛边,这就需要额外的人力进行削毛边作业,导致人力成本增加;
3)、连接端子组件13’需要单独设置接地端子133’,导致其工艺复杂,且需要在电路板5’上单独设置接地用的焊盘,占用电路板5’的有效使用面积;
4)、为了保证壳体2’与电路板5’的连接稳定性,壳体2’上还需要设置脚下板21’以插接于电路板5’上对应的插孔52’,这就导致电路板5’的尺寸需要做的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作定位柱,需要额外的人力加工定位柱的毛边的问题,以及需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脚下板以加强壳体与电路板的连接强度导致电路板的尺寸较大的问题,以及需要在电路板上单独设置接地用的焊盘,占用电路板的有效使用面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端子模组,具有定位部和与所述定位部连接的插接部;
金属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一体成型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多个接地端子和多个定位柱,所述外壳本体上设有收容所述定位部的收容腔,所述插接部伸出所述收容腔,多个所述接地端子分置于所述插接部的两侧,且所述插接部和多个所述接地端子均用于和对接连接器对接。
作为电连接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支架和固定于所述绝缘支架上的端子排,所述绝缘支架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收容腔的腔壁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通过注塑或灌胶工艺成型的第一绝缘模,所述第一绝缘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以固定所述外壳本体和所述端子模组。
作为电连接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通过埋件成型工艺制作而成。
作为电连接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容腔呈台阶状,所述收容腔包括沿所述端子模组的插接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腔的孔径,所述定位部呈台阶状且所述定位部的外部轮廓与所述收容腔的内部轮廓相匹配,所述插接部伸出所述第二腔。
作为电连接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本体上凸设有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端子模组的插接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位于所述插接部的两侧且均与所述插接部贴合,各个所述延伸部的外表面上均凸设有所述接地端子。
作为电连接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外壳还包括两个屏蔽件,两个所述屏蔽件分别凸设于两个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插接部的侧面,且各所述屏蔽件均与对应的所述延伸部一体成型,并用于和对接连接器对接。
作为电连接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本体、多个接地端子、多个定位柱以及两个所述屏蔽件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一体成型。
作为电连接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外壳还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外壳本体间隔设置,所述插接部的插接端设有插槽,所述加强筋插接于所述插槽。
作为电连接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通过注塑工艺成型的第二绝缘模,所述第二绝缘模设置于所述插接部的插接端,且将所述加强筋封装于所述插槽。
作为电连接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外壳本体、多个接地端子以及多个定位柱一体成型成金属外壳,相比相关技术,一方面,能够保证定位柱和外壳本体的连接强度,定位柱除了起到定位金属外壳和电路板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增强金属外壳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的作用,从而可无需在壳体上设置脚下板,可避免在电路板上开设过多的孔,并可减小电路板的尺寸;另一方面,定位柱采用金属材质不会形成毛边,进而可保证产品质量,避免投入不必要的人力,可降低生产成本;再一方面,接地端子通过外壳本体与定位柱导通,进而可通过定位柱与电路板插接接地,无需在电路板上单独设置接地用的焊盘,减小对电路板有效使用面积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相关技术中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相关技术中电连接器的分解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的分解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绝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端子模组;11’、中板;12’、套环;13’、连接端子组件;131’、支架;132’、连接端子;133’、接地端子;
2’、壳体;21’、脚下板;
3’、绝缘本体;31’、定位柱;
4’、连接件;
5’、电路板;51’、定位孔;52’、插孔;
1、端子模组;11、定位部;12、插接部;13、绝缘支架;131、定位槽;132、插槽;14、端子;
2、金属外壳;21、外壳本体;211、收容腔;2111、第一腔;2112、第二腔;212、限位孔;213、第一安装孔;22、定位柱;23、延伸部;231、卡凸;232、接地端子;233、屏蔽件;24、加强筋;
3、电路板;31、定位孔;32、第二安装孔;
4、第一绝缘模;
5、第二绝缘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的电连接器的定位柱由于设置于绝缘本体,在其成型时,容易生成毛边并且需要投入人力进行毛边削除,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壳体上需要单独设置脚下板,通过脚下板与电路板插接才能保证壳体和电路板的连接稳定,导致电路板上需要布置对应脚下板的插接孔,进而导致电路板的尺寸较大。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电连接器优选为TypeC电连接器。
请参照图3至图7,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的分解示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外壳2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外壳2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绝缘支架13的结构示意图。该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1、金属外壳2和电路板3,端子模组1具有定位部11和与定位部11连接的插接部12;金属外壳2包括外壳本体21和一体成型于外壳本体21的多个接地端子232和多个定位柱22,外壳本体21上设有收容定位部11的收容腔211,插接部12伸出收容腔211,多个接地端子232分置于插接部12的两侧,且插接部12和多个接地端子232均用于和对接连接器对接;电路板3上设有多个定位孔31,多个定位柱22与多个定位孔31一一对应地插接。可以理解的是,外壳本体21、接地端子232和定位柱22均采用金属材质,接地端子232可依次通过外壳本体21和定位柱22与电路板3实现导通接地,相比相关技术,无需在电路板3上设置接地用的焊盘,进而可减小对电路板3使用空间的占用;由于外壳本体21和定位柱22一体成型,能够保证定位柱22和外壳本体21的连接强度,定位柱22除了起到定位金属外壳2和电路板3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增强金属外壳2和电路板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的作用,相比相关技术,可无需在外壳本体21上设置脚下板,可避免在电路板3上开设过多的孔,并可减小电路板3的尺寸,同时,定位柱22采用金属材质,不会形成毛边,进而可保证产品质量,避免投入不必要的人力削除毛边,可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定位柱22的数量为两个的方案,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定位柱22的数量。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端子模组1包括绝缘支架13和固定于绝缘支架13上的端子排,端子排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端子14,且每个端子14均能够与电路板3抵接。具体地,绝缘支架13的两侧均设有端子排,本实施例中,两个端子排的各个端子14的引脚均延伸至绝缘支架13和电路板3贴合的一侧,以便于两个端子排的各个端子14和电路板3抵接。优选地,端子模组1通过埋件成型工艺制作而成。通过埋件成型工艺制作端子模组1,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端子模组1需要采用中板固定两个连接端子组件,并需要通过套环加持,能够有效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提高组装效率,同时还可节省模具的开发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其中,埋件成型工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绝缘支架13和端子排均沿端子模组1的插接方向延伸,其中,端子模组1的插接方向如图3中的ab方向所示,沿端子模组1的插接方向,绝缘支架13的一端形成插接部12,另一端形成定位部11,端子排的一端外露于并支撑于插接部12,另一端埋设于定位部11。当插接部12与对接连接器插接时,端子排的各个端子14与对接连接器的各个端子一一对应的抵接。
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4,绝缘支架13上设有定位槽131,收容腔211的腔壁上设有限位孔212,电连接器还包括通过注塑或灌胶工艺成型的第一绝缘模4,第一绝缘模4的一部分位于定位槽131内,另一部分位于限位孔212内,以固定外壳本体21和端子模组1。通过设置第一绝缘模4,能够保证金属外壳2和端子模组1的连接稳定。优选地,定位槽131的长度尺寸大于限位孔212的长度尺寸,从而可通过外壳本体21阻止第一绝缘模4脱离出定位槽131,并且第一绝缘模4能够保证电连接器和对接电连接器相互拔插时,端子模组1与金属外壳2连接稳定。
可选地,请参照图5至图7,收容腔211呈台阶状,收容腔211包括沿端子模组1的插接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腔2111和第二腔2112,第一腔2111的孔径大于第二腔2112的孔径,定位部11呈台阶状且定位部11的外部轮廓与收容腔211的内部轮廓相匹配,插接部12伸出第二腔2112。通过设置台阶状的收容腔211,当该电连接器和对接电连接器拔插时,可通过收容腔211的腔壁抵持端子模组1,避免端子模组1与金属外壳2分离。
可选地,请参照图4至图6,外壳本体21上凸设有两个延伸部23,两个延伸部23沿端子模组1的插接方向延伸,两个延伸部23分别位于插接部12的两侧且均与插接部12贴合,各个延伸部23的外表面上均凸设有接地端子232。本实施例中,各个延伸部23上至少设有一个接地端子232,并且各个延伸部23上设置的接地端子232的数量相等。当该电连接器和对接电连接器拔插时,可通过两个延伸部23对中间的插接部12进行防护,并可通过两个延伸部23对接地端子232进行支撑。优选地,两个延伸部23的远离外壳本体21的外端均设有卡凸231,对接连接器上对应各个卡凸231均设置有卡槽,通过卡凸231和对应的卡槽卡接,能够保证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的连接稳定。
可选地,金属外壳2还包括两个屏蔽件233,两个屏蔽件233分别凸设于两个延伸部23相对于插接部12的侧面,且各屏蔽件233均与对应的延伸部23一体成型,并用于和对接连接器对接。通过在外壳本体21的延伸部23上一体成型屏蔽件233,屏蔽件233同样可通过外壳本体21上的定位柱22实现和电路板3导通接地。相比相关技术,可无需设置中板。优选地,卡凸231具有与对接连接器卡接的卡接面,屏蔽件233凸设于该卡接面,从而当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插接时,可保证屏蔽件233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稳定。
本实施例中,外壳本体21、接地端子232、定位柱22以及屏蔽件233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一体成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还可以采用拉伸成型、型材切割、金属压铸以及液态金属成型等工艺一体成型。
可选地,金属外壳2还包括连接于两个延伸部23之间的加强筋24,加强筋24与外壳本体21间隔设置,插接部12的插接端设有插槽132,加强筋24插接于插槽132。具体地,插槽132设置于绝缘支架13上。通过设置加强筋24可增强两个延伸部23的整体强度。优选地,电连接器还包括通过注塑工艺成型的第二绝缘模5,第二绝缘模5于设置于插接部12的插接端,且将加强筋24封装于插槽132。从而,可进一步增强金属外壳2与端子模组1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请参照图4,外壳本体21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13,电路板3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32,多个第二安装孔32和多个第一安装孔213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安装孔213均和对应的第二安装孔32能够通过连接件(附图中未示出)连接,以使外壳本体21固定于电路板3。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第一安装孔213的数量为两个的方案,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安装孔213的数量。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模组(1),具有定位部(11)和与所述定位部(11)连接的插接部(12);
金属外壳(2),包括外壳本体(21)和一体成型于所述外壳本体(21)的多个接地端子(232)和多个定位柱(22),所述外壳本体(21)上设有收容所述定位部(11)的收容腔(211),所述插接部(12)伸出所述收容腔(211),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32)分置于所述插接部(12)的两侧,且所述插接部(12)和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32)均用于和对接连接器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1)包括绝缘支架(13)和固定于所述绝缘支架(13)上的端子排,所述绝缘支架(13)上设有定位槽(131),所述收容腔(211)的腔壁上设有限位孔(212),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通过注塑或灌胶工艺成型的第一绝缘模(4),所述第一绝缘模(4)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131)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孔(212)内,以固定所述外壳本体(21)和所述端子模组(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1)通过埋件成型工艺制作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211)呈台阶状,所述收容腔(211)包括沿所述端子模组(1)的插接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腔(2111)和第二腔(2112),所述第一腔(21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腔(2112)的孔径,所述定位部(11)呈台阶状且所述定位部(11)的外部轮廓与所述收容腔(211)的内部轮廓相匹配,所述插接部(12)伸出所述第二腔(2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21)上凸设有两个延伸部(23),两个所述延伸部(23)沿所述端子模组(1)的插接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延伸部(23)分别位于所述插接部(12)的两侧且均与所述插接部(12)贴合,各个所述延伸部(23)的外表面上均凸设有所述接地端子(2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2)还包括两个屏蔽件(233),两个所述屏蔽件(233)分别凸设于两个所述延伸部(23)相对于插接部(12)的侧面,且各所述屏蔽件(233)均与对应的所述延伸部(23)一体成型,并用于和对接连接器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21)、多个接地端子(232)、多个定位柱(22)以及两个所述屏蔽件(233)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2)还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延伸部(23)之间的加强筋(24),所述加强筋(24)与所述外壳本体(21)间隔设置,所述插接部(12)的插接端设有插槽(132),所述加强筋(24)插接于所述插槽(1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通过注塑工艺成型的第二绝缘模(5),所述第二绝缘模(5)设置于所述插接部(12)的插接端,且将所述加强筋(24)封装于所述插槽(1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21)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13)。
CN201922333879.2U 2019-12-23 2019-12-23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0866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3879.2U CN210866567U (zh) 2019-12-23 2019-12-23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3879.2U CN210866567U (zh) 2019-12-23 2019-12-2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66567U true CN210866567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91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3879.2U Active CN210866567U (zh) 2019-12-23 2019-12-2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66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83900B2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9004420B (zh) 防水正反插usb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TWI760485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US6203335B1 (en) Mobile phone connector and the art of assembly of contacts and a housing
CN108923156A (zh) 电连接器
CN10729387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62399A (zh) 板对板插头
CN10807528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0866567U (zh) 电连接器
CN111146652A (zh) 板对板插头
US2023026142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with simplified assembly features
CN111146637A (zh) 板对板插头
CN111009776A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10806140U (zh) 插座连接器
CN112103683A (zh) 插头连接器
CN211320505U (zh) 射频插头
CN213124740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11062918U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CN110970776A (zh) 射频插头
CN111162416A (zh) 板对板插头
CN210489987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108173045B (zh) 电连接器
CN211981076U (zh) 一种多插接口电连接器
CN110752467A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25396A (zh) 高频大电流usb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