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61601U -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61601U
CN210861601U CN201921794692.6U CN201921794692U CN210861601U CN 210861601 U CN210861601 U CN 210861601U CN 201921794692 U CN201921794692 U CN 201921794692U CN 210861601 U CN210861601 U CN 210861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te
outlet
air conditioner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46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志尧
程超
彭杰林
王波
宫笋
周何杰
李凯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946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61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61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61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包括:出风内框,出风内框具有出风风道;出风外框,出风外框罩设在出风内框的背离出风风道的一侧,出风外框与出风内框限定出保温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通过设置出风内框和出风外框,且出风内框与出风外框限定出保温腔,保温腔可以将出风通道内的气流与顶出风部件外部的气流隔离开,从而减少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的热量损失,进而提升顶出风部件和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顶部设有顶出风部件,但是顶出风部件处的热量损失较大,影响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所述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具有热量损失小和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包括:出风内框,所述出风内框具有出风风道;出风外框,所述出风外框罩设在所述出风内框的背离所述出风风道的一侧,所述出风外框与所述出风内框限定出保温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通过设置出风内框和出风外框,且出风内框与出风外框限定出保温腔,保温腔可以将出风通道内的气流与顶出风部件外部的气流隔离开,从而减少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的热量损失,进而提升顶出风部件和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内框包括:第一后板;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宽度方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后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后板宽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顶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后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顶板共同限定出所述出风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后板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顶板朝向背离所述出风风道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顶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至所述第一顶板的沿所述第一顶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顶板的宽度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顶板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出风部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一顶板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一后板间隔开;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支撑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后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条沿所述第一支撑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出风部件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后板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板在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外框包括:第二后板,所述第二后板罩设在所述第一后板的外周壁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宽度方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后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罩设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周壁上;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板宽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罩设在所述第一顶板的外周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后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靠近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二后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接部配合的第四卡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五卡接部,所述第二侧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五卡接部配合的第六卡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后板的一端设有第七卡接部,所述第二侧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二后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七卡接部配合的第八卡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后板的一端设有第九卡接部,所述第二顶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二后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九卡接部配合的第十卡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避让口;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风道部件内限定出间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连通;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所述顶出风部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避让口内,所述顶出风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顶出风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出风内框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定出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和进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顶出风部件相连以驱动所述顶出风部件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出风内框和出风外框,且出风内框与出风外框限定出保温腔,保温腔可以将出风通道内的气流与顶出风部件外部的气流隔离开,从而减少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的热量损失,进而提升顶出风部件和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未视出;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出风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顶出风部件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出风部件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出风部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9是图8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
顶出风部件100,出风内框1,
第一后板11,第一卡接部111,第三卡接部112,
第一侧板12,第五卡接部121,第七卡接部122,
第一顶板13,第九卡接部131,
出风风道14,第一支撑条15,第二支撑条16,
出风外框2,
第二后板21,第二卡接部211,第四卡接部212,
第二侧板22,第六卡接部221,第八卡接部222,
第二顶板23,第十卡接部231,
保温腔3,导风板4,
风道部件200,第一出风口201,第二出风口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0的顶出风部件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0的顶出风部件100,包括:出风内框1和出风外框2。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出风内框1具有出风风道14,出风外框2罩设在出风内框1的背离出风风道14的一侧,出风外框2与出风内框1限定出保温腔3。
相关技术中,顶出风部件仅包括一个出风框,出风框限定出一个出风风道,出风风道内的气流可以通过出风框与顶出风部件外部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由此造成较大的热量损失。
而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出风内框1的外侧罩设出风外框2,且出风内框1与出风外框2限定出保温腔3,此时出风通道内的气流与顶出风部件100外部的气流之间间隔有出风内框1、出风外框2以及出风内框1和出风外框2之间的保温腔3,从而可以将出风通道内的气流与顶出风部件100外部的气流进一步隔离开,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进而提升顶出风部件100和空调器1000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0的顶出风部件100,通过设置出风内框1和出风外框2,且出风内框1与出风外框2限定出保温腔3,保温腔3可以将出风通道内的气流与顶出风部件100外部的气流隔离开,从而减少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的热量损失,进而提升顶出风部件100和空调器1000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5所示,出风内框1包括:第一后板11、第一侧板12和第一顶板13,第一侧板12为两个,两个第一侧板12宽度方向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后板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第一顶板13宽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后板11宽度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一顶板1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12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一后板11、两个第一侧板12和第一顶板13共同限定出出风风道14。
由此,可以简化出风内框1结构的复杂度,降低出风内框1的制造难度,提升出风内框1的生产效率,减少出风内框1的生产成本。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两个第一侧板12分别位于第一后板11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第一侧板12的后端与第一后板11的左右两端连接,第一顶板13位于第一后板11和两个第一侧板12的顶部,且第一顶板13的后端、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一后板11的顶端和两个第一侧板12的顶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顶板13与第一后板11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第一顶板13朝向背离出风风道14的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出风风道14内的部分气流可以沿着第一顶板13的内壁面移动,也就是说第一顶板13的延伸方向会影响气流的流动方向,通过将第一顶板13朝向背离出风风道14的方向延伸设计,使得气流可以倾斜向上吹出,从而可以提升气流的送风范围。此外,当空调器1000开启制冷模式时,倾斜向上吹出的气流,可以实现对室内空间的快速降温,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器1000的调节速率。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在第一顶板13与第一后板11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第一顶板13倾斜向上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顶板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至第一顶板13的沿第一顶板13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方向上,第一顶板13的宽度逐渐增大。可以理解是,第一顶板13对气流的流动具有导向作用,第一顶板13的宽度决定了对气流的导向作用时间,通过将靠近宽度方向中心线的第一顶板13的宽度设计的更大,使得位于第一顶板13对位于其宽度方向中心线的气流的导向作用的时间更长,从而可以提升靠近其宽度方向中心线的气流的送风距离,进而很好的满足用户对大范围送风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后板11、两个第一侧板12和第一顶板13为一体成型件。由此,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出风内框1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出风内框1的装配效率,保证了出风内框1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顶出风部件100还包括:第一支撑条15和第二支撑条16,第一支撑条15与第一顶板13相对,第一支撑条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第一顶板13的一端连接,且第一支撑条15与第一后板11间隔开,第二支撑条16的一端与第一后板11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第一顶板13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条16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条15连接。由此,可以提升出风内框1的结构强度,保证出风内框1工作的可靠性。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条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12的内壁面连接,且第一支撑条15位于第一侧板12的远离第一顶板13的一端,同时第一支撑条15与第一后板11间隔设置。第二支撑条16的一端与第一后板11连接,第二支撑条16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条15连接,其中,第二支撑条1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条15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支撑条16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条16沿第一支撑条1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侧板12与第一后板11连接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出风内框1工作的可靠性。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二支撑条16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条16沿第一支撑条1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二支撑条16与第一侧板12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顶出风部件100还包括导风板4,导风板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12可转动的连接,导风板4与第一后板11间隔开。可以理解的是,导风板4对气流的流向具有导向作用,通过设置导风板4可以改变气流在上下方向的出风角度,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对精确送风的需要。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手动调节导风板4的倾斜角度,也可以设置独立的电机以驱动导风板4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导风板4为多个,多个导风板4在第一侧板12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可以理解的是,单个导风板4仅可以实现对部分位置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调节,通过设置多个导风板4,从而可以实现对不同位置的气流的导向,进而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不同区域的气流流动方向的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出风外框2包括:第二后板21、第二侧板22和第二顶板23,第二后板21罩设在第一后板11的外周壁上,第二侧板22为两个,两个第二侧板22宽度方向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后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且两个第二侧板22分别罩设在两个第一侧板12的外周壁上,第二顶板23宽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二后板21宽度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二顶板2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侧板22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二顶板23罩设在第一顶板13的外周壁上。
由此,可以简化出风外框2结构的复杂度,降低出风外框2的制造难度,提升出风外框2的生产效率,减少出风外框2的生产成本。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两个第二侧板22分别位于第二后板21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第二侧板22的后端与第二后板21的左右两端连接,第二顶板23位于第二后板21和两个第二侧板22的顶部,且第二顶板23的后端、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二后板21的顶端和两个第二侧板22的顶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后板11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第一顶板13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111,第二后板21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第二顶板23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卡接部111配合的第二卡接部211(结合图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接部111和第二卡接部211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通过第一卡接部111和第二卡接部211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后板11与第二后板21的紧密连接。此外,在保证第一后板11与第二后板21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卡接部111和第二卡接部211中的一个为卡扣,第一卡接部111和第二卡接部211中的另一个为卡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卡接部111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接部111在第一后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卡接部211为多个,多个第二卡接部211在第二后板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卡接部211与多个第一卡接部111一一对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第一后板11宽度方向的两端中靠近第一顶板13的一端设有第三卡接部112(结合图9),第二后板21宽度方向的两端中靠近第二顶板23的一端设有与第三卡接部112配合的第四卡接部212(结合图6)。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卡接部112和第四卡接部212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通过第三卡接部112和第四卡接部212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后板11与第二后板21的紧密连接。此外,在保证第一后板11与第二后板21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三卡接部112和第四卡接部212中的一个为卡扣,第三卡接部112和第四卡接部212中的另一个为卡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三卡接部112为多个,多个第三卡接部112在第一后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四卡接部212为多个,多个第四卡接部212在第二后板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四卡接部212与多个第三卡接部112一一对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第一侧板12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第一顶板13的一端设有第五卡接部121(结合图7和图9),第二侧板22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第二顶板23的一端设有与第五卡接部121配合的第六卡接部221(结合图6)。可以理解的是,第五卡接部121和第六卡接部221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通过第五卡接部121和第六卡接部221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22的紧密连接。此外,在保证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22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五卡接部121和第六卡接部221中的一个为卡扣,第五卡接部121和第六卡接部221中的另一个为卡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五卡接部121为多个,多个第五卡接部121在第一侧板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六卡接部221为多个,多个第六卡接部221在第二侧板2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六卡接部221与多个第五卡接部121一一对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第一侧板12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第一后板11的一端设有第七卡接部122(结合图9),第二侧板22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第二后板21的一端设有与第七卡接部122配合的第八卡接部222(结合图6)。可以理解的是,第七卡接部122和第八卡接部222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通过第七卡接部122和第八卡接部222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22的紧密连接。此外,在保证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22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七卡接部122和第八卡接部222中的一个为卡扣,第七卡接部122和第八卡接部222中的另一个为卡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七卡接部122为多个,多个第七卡接部122在第一侧板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八卡接部222为多个,多个第八卡接部222在第二侧板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八卡接部222与多个第七卡接部122一一对应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第一顶板13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第一后板11的一端设有第九卡接部131(结合图9),第二顶板23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第二后板21的一端设有与第九卡接部131配合的第十卡接部231(结合图6)。
可以理解的是,第九卡接部131和第十卡接部231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通过第九卡接部131和第十卡接部231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顶板13与第二顶板23的紧密连接。此外,在保证第一顶板13与第二顶板23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九卡接部131和第十卡接部231中的一个为卡扣,第九卡接部131和第十卡接部231中的另一个为卡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九卡接部131为多个,多个第九卡接部131在第一顶板13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十卡接部231为多个,多个第十卡接部231在第二顶板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九卡接部131与多个第十卡接部231一一对应配合。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风道部件200、用于空调器1000的顶出风部件100和驱动组件。
具体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201和避让口,风道部件200设于壳体,风道部件200内限定出间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进风口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连通,第一出风口201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连通。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风道沿空调器1000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二风道沿空调器1000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相互独立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道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201吹送至室内空间,同时第二风道的部分气流也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201吹送至室内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顶出风部件100可移动地设在避让口内,顶出风部件10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顶出风部件100位于壳体内,在第二位置,出风内框1与壳体共同限定出与出风风道14连通的第二出风口202和进口,进口与第二风道连通,驱动组件与顶出风部件100相连以驱动顶出风部件100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可以驱动顶出风部件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使得顶出风部件100的第二出风口202打开或者关闭。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当顶出风部件100位于第一位置时,顶出风部件100位于第二风道内,且第二出风口202被第二风道封堵;当顶出风部件100位于第二位置时,顶出风部件100的第二出风口202位于第二风道外,且第二出风口202与室内空间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设置出风内框1和出风外框2,且出风内框1与出风外框2限定出保温腔3,保温腔3可以将出风通道内的气流与顶出风部件100外部的气流隔离开,从而减少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的热量损失,进而提升顶出风部件100和空调器1000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内框,所述出风内框具有出风风道;
出风外框,所述出风外框罩设在所述出风内框的背离所述出风风道的一侧,所述出风外框与所述出风内框限定出保温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内框包括:
第一后板;
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宽度方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后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
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后板宽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顶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后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顶板共同限定出所述出风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后板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顶板朝向背离所述出风风道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至所述第一顶板的沿所述第一顶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顶板的宽度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顶板为一体成型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一顶板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一后板间隔开;
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支撑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后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条沿所述第一支撑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后板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板在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外框包括:
第二后板,所述第二后板罩设在所述第一后板的外周壁上;
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宽度方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后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罩设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周壁上;
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板宽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罩设在所述第一顶板的外周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后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靠近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二后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接部配合的第四卡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设有第五卡接部,所述第二侧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五卡接部配合的第六卡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后板的一端设有第七卡接部,所述第二侧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二后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七卡接部配合的第八卡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一后板的一端设有第九卡接部,所述第二顶板宽度方向的两端中远离所述第二后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九卡接部配合的第十卡接部。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避让口;
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风道部件内限定出间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所述顶出风部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避让口内,所述顶出风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顶出风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出风内框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定出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和进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顶出风部件相连以驱动所述顶出风部件移动。
CN201921794692.6U 2019-10-23 2019-10-23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Active CN210861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4692.6U CN210861601U (zh) 2019-10-23 2019-10-23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4692.6U CN210861601U (zh) 2019-10-23 2019-10-23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61601U true CN210861601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84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4692.6U Active CN210861601U (zh) 2019-10-23 2019-10-23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616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5024A (zh) * 2019-10-23 2019-12-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5024A (zh) * 2019-10-23 2019-12-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61601U (zh)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CN214791823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0595024A (zh) 用于空调器的顶出风部件及空调器
CN112682850A (zh) 空调器
CN2169769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118833U (zh)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天花机
CN211345537U (zh)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112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269068B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011640U (zh) 出风组件及整体式空调
CN211345574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9539529B (zh)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N210861389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762824A (zh) 出风组件及整体式空调
CN21157525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624202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0701682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355566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768536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57525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688639U (zh) 移动空调的排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CN110056950B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1011847U (zh) 出风组件及整体式空调
CN2181199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26011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