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61523U - 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61523U
CN210861523U CN201921841706.5U CN201921841706U CN210861523U CN 210861523 U CN210861523 U CN 210861523U CN 201921841706 U CN201921841706 U CN 201921841706U CN 210861523 U CN210861523 U CN 210861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ying membrane
fibers
humidifying
membran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17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剑章
林勇强
冯翔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417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61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61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61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用于容纳液体,所述加湿膜被配置为一部分浸入所述储液槽的液体中,所述加湿膜包括:多根纤维,多根所述纤维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所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所述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与所述储液槽中的液位面不平行。由此,该加湿膜具有吸液速度快、吸液量大以及蒸发速率快的特点,使得该加湿膜的加湿量显著提升,即该加湿膜具有良好的导湿快干性能,可有效改善该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效果,同时该加湿膜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力。

Description

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加湿膜是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湿度时的关键元件。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湿度的过程通常为:加湿膜汲取水分,外界的风经进风口进入空气调节设备,然后通过加湿膜,令加湿膜上的水发生汽化,并随风经出风口排到空气调节设备外侧,以达到加湿空气的目的。
然而,目前应用在空气调节设备中的加湿膜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于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目前,加湿膜存在加湿量较低的问题,影响加湿效果。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构成加湿膜的纤维的排布方向不利于加湿膜吸水而导致的。具体的,目前构成加湿膜的纤维沿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平行伸直、单向排列,也即是说,纤维的排列方向与水平面平行,当加湿膜与水分接触时,与水平面平行的纤维不利于水分的传输,导致加湿膜的吸水速度慢、吸水量小、蒸发速率慢,使得加湿量提升困难。此外,发明人发现,目前加湿膜中纤维排布方向与水平面平行,还会导致加湿膜的断裂强力较低,影响加湿膜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用于容纳液体,所述加湿膜被配置为一部分浸入所述储液槽的液体中,所述加湿膜包括:多根纤维,多根所述纤维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所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所述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与所述储液槽中的液位面不平行。由此,该加湿膜具有吸液速度快、吸液量大以及蒸发速率快的特点,使得该加湿膜的加湿量显著提升,即该加湿膜具有良好的导湿快干性能,可有效改善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效果,同时该加湿膜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力。
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液位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0度<θ<90度,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液位面之间的夹角ρ满足:90度<ρ<180度。由此,该加湿膜具有较高的加湿量,同时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力。
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液位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45度≤θ<90度,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液位面之间的夹角ρ满足:90度<ρ≤135度。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加湿膜的加湿量。
具体的,所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所述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在垂直于所述液位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一方面,在同等面积下,纤维的排布更加密集,可进一步提高加湿膜的加湿量,另一方面,在该种情况下,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的的吸液性能与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吸液性能基本一致,有利于加湿膜吸液的均匀性,再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加湿膜的断裂强力。
具体的,基于多根所述纤维的总质量,所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所述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含量之和不小于80%。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加湿膜的加湿量以及断裂强力。
具体的,构成所述加湿膜的所述纤维包括纤维素纤维以及支撑纤维,所述纤维素纤维与所述支撑纤维相互缠绕。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支撑纤维具有一定的挺度,纤维素纤维和支撑纤维配合使用,可使得该加湿膜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同时可使得该加湿膜具有一定的挺度,在使用时可保证加湿膜能够独立且平稳的放置在储液槽中。
具体的,所述加湿膜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所述纤维素纤维包括黏胶纤维或者铜氨纤维;所述支撑纤维包括涤纶、锦纶或者丙纶;所述加湿膜为无纺布。由此,该加湿膜具有良好的加湿效果。
具体的,所述加湿膜具有锯齿状结构,所述加湿膜的齿牙高度为10~100mm,所述加湿膜的齿牙密度为150~500个齿牙/米。由此,将加湿膜的齿牙高度以及齿牙密度分别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加湿膜的加湿量。
具体的,所述加湿膜的厚度为0.3~1.0mm,所述加湿膜的克重为30~200g/m2。由此,可以使该加湿膜具有良好的导湿快干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该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储液槽和加湿膜,所述储液槽用于容纳液体,所述加湿膜的一部分浸入所述储液槽的液体中,所述加湿膜为前面所述的,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由此,该空气调节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加湿膜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空气调节设备具有良好的加湿效果。
具体的,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空调器、净化器或者加湿器。由此,可使上述空气调节设备具有良好的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膜中纤维排布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膜中部分纤维排布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沿图4中A-A’截面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加湿膜;110:齿牙;120:外框;200:储液槽;400:壳体;410:进风口;420:出风口;10: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20: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2,该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储液槽200以及加湿膜100,储液槽200用于容纳液体,加湿膜100被配置为一部分浸入储液槽200的液体中,参考图1,加湿膜100包括多根纤维,多根纤维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10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20,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10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20相交,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与储液槽200中的液位面不平行(图1中仅示出了延伸方向与液位面不平行的纤维)。也即是说,多根纤维中的一部分纤维沿第一方向延伸,一部分纤维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与液位面不平行。由此,该加湿膜具有吸液速度快、吸液量大以及蒸发速率快的特点,使得该加湿膜的加湿量显著提升,即该加湿膜具有良好的导湿快干性能,可有效改善该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效果,同时该加湿膜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力。
需要说明的是,“液位面”是指储液槽中的液体构成的平面,当储液槽水平放置时,液位面可以是指水平面。储液槽中的液体可以是水,或者还可以是添加有其他成分的水,如添加有香料的水,以使该空气调节装置实现多种需求。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膜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与液位面不平行,也即是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与液位面具有一定的夹角,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定向排布,当该加湿膜与水接触时,由于上述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液位面呈一定角度,有利于液体(如水分)的传输,使得上述纤维能够迅速将水分运输到加湿膜的顶部,并向空气中蒸发,因而加湿膜吸水迅速,保水率、输水率高,透气性好,因此,具有上述延伸方向的纤维可赋予加湿膜良好的导湿快干性能,从而有效提升加湿量,同时由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因此,可提高加湿膜的断裂强力,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位于同一层,加湿膜结构简单,在不增加加湿膜厚度的情况下,可以使加湿膜同时获得较高的加湿量以及较高的断裂强力。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该加湿膜的各个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均与储液槽200中的液位面不平行。关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液位面之间的夹角的具体数值,不受特别限制,只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液位面不平行,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3,第一方向与储液槽中液位面之间的夹角θ(如图3所示)可以满足:0度<θ<90度,第二方向与储液槽中液位面之间的夹角ρ(如图3所示)可以满足:90度<ρ<180度。由此,上述纤维的延伸方向均与液位面不平行,且上述纤维交叉呈网状(参考图1),可显著提高加湿膜的加湿量,同时可提高加湿膜的断裂强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第一方向与储液槽中液位面之间的夹角θ可以满足:45度≤θ<90度,如θ可以为45度、60度、70度、80度、85度,第二方向与储液槽中液位面之间的夹角ρ可以满足:90度<ρ≤135度,如ρ可以为95度、100度、110度、120度、135度。由此,上述纤维的延伸方向均较靠近与液位面垂直的方向,更有利于液体(如水分)的传输,可进一步提高加湿膜的加湿量。
关于夹角θ和夹角ρ之间的关系不受特别限制,即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位置关系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10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20可以在垂直于液位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参考图3),此时,夹角θ与夹角ρ的和为180度,例如,当θ为45度时,ρ为135度,当θ为60度时,ρ为120度,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10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20在垂直于液位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一方面,在同等面积下,纤维的排布更加密集,可进一步提高加湿膜的加湿量,另一方面,在该种情况下,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吸水性能与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吸水性能基本一致,有利于加湿膜吸水的均匀性,再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加湿膜的断裂强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基于构成加湿膜的多根纤维的总质量,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10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20的含量之和可以不小于80%,如80%、90%、100%。由此,该加湿膜包括大量延伸方向与液位面不平行的纤维,可进一步提高加湿膜的吸水速度以及吸水量,进一步提高加湿膜的加湿量,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加湿膜的断裂强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构成加湿膜的纤维可以包括纤维素纤维以及支撑纤维,纤维素纤维和支撑纤维相互缠绕。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支撑纤维具有一定的挺度,纤维素纤维和支撑纤维配合使用,可使得该加湿膜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同时可使得该加湿膜具有一定的挺度,在使用时可保证加湿膜能够独立且平稳的放置在储液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纤维素纤维可以包括黏胶纤维或者铜氨纤维。由此,上述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可进一步提高加湿膜的加湿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支撑纤维可以包括涤纶、锦纶或者丙纶。由此,上述纤维不仅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挺度,可进一步提高加湿膜的加湿量,同时使得加湿膜可独立且平稳的放置在储液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加湿膜的加湿量,还可以对支撑纤维的结构进行设计,例如,按结构分类,支撑纤维可以包括异形截面纤维、复合纤维或者中空微多孔纤维。上述纤维具有更优的吸水性能,更有利于加湿膜加湿量的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复合纤维可以包括芯层以及包覆芯层的皮层,芯层和皮层均为多孔结构,在复合纤维与水接触时,在毛细效应作用下,可以通过芯层中的孔将水分输向芯层并沿芯层分布,同时通过皮层中的孔向空气中蒸发,当风经过加湿膜时,复合纤维表面的水分容易并被风带走,可赋予加湿膜良好的导湿快干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复合纤维中芯层的直径可以为0.5-2μm,芯层中孔的孔径可以为100-200nm,孔隙密度可以为500-1000ppi,皮层的厚度可以为1-2μm,皮层中孔的孔径可以为100-200nm,孔隙密度可以为500-1000ppi。将芯层和皮层的尺寸分别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更有利于加湿膜加湿量的显著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异形截面纤维中的异形截面能使相邻纤维易于靠拢,形成许多毛细效应强烈的细小芯吸管道,具有快速吸水的功能,同时异形截面纤维的比表面积比同细度普通圆形截面纤维大,且异形截面使纤维之间存在着很大空隙,使其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当风经过加湿膜时纤维表面的水分能快速被风带走。因此,异形截面纤维可赋予加湿膜良好的导湿快干性能。关于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形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可以呈Y型、十字型、T型或者W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空微多孔纤维的芯部具有中孔,皮层有微多孔,且有部分微多孔成为从表面到中空部分的贯穿孔,当中空微多孔纤维与水分接触时,在毛细效应作用下,一面从内侧贯穿孔将水分输向中孔并沿中空部分分布,一面又通过外侧微孔向空气中蒸发,当风经过加湿膜时纤维表面的水分能快速被风带走。因此,中空微多孔纤维可赋予加湿膜良好的导湿快干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基于纤维素纤维和支撑纤维的总质量,支撑纤维的含量可以为20%-80%,也即是说,纤维素纤维的含量为20%-80%,如支撑纤维的含量可以为20%、30%、40%、50%、60%、70%、80%,纤维素纤维对应的含量分别为80%、70%、60%、50%、40%、30%、20%。由此,将支撑纤维的含量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显著提高加湿膜的加湿量,同时使加湿膜具有一定的挺度,在使用时可保证加湿膜能够独立且平稳的放置在储液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加湿膜为无纺布。具体的,无纺布不需要进行纺织,仅需将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沿预定方向排布,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即可。由此,加湿膜制备过程简单,易操作,可降低成本,同时可使加湿膜具有较好的加湿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4,加湿膜100可以具有锯齿状结构,即加湿膜100包括多个齿牙110(参考图5),加湿膜100的齿牙高度(如图5所示出的H)可以为10~100mm,如10mm、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加湿膜100的齿牙密度可以为150~500个齿牙/米,如150个齿牙/米、200个齿牙/米、250个齿牙/米、300个齿牙/米、350个齿牙/米、400个齿牙/米、450个齿牙/米、500个齿牙/米。通过将加湿膜制作成具有锯齿状的结构,可以增大空气与加湿膜的接触面积,通过将齿牙的高度以及密度分别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在保证加湿膜具有较大面积的同时,不会使风阻过大,可以显著提高加湿膜的加湿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加湿膜的厚度可以为0.3~1.0mm,如0.3mm、0.5mm、0.8mm、1.0mm,加湿膜的克重可以为30~200g/m2,如30g/m2、50g/m2、80g/m2、100g/m2、120g/m2、150g/m2、180g/m2、200g/m2。由此,可以使该加湿膜具有良好的导湿快干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6,加湿膜100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外框120,外框120具有容纳空间,加湿膜100设置在上述容纳空间内。由此,可进一步固定加湿膜,增加加湿膜的挺度。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制备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膜的方法进行简单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首先,提供多根纤维,随后,利用铺网机,基于上述多根纤维制备该加湿膜,其中,通过控制铺网机中铺网帘和成网帘的移动速度,令多根纤维中的至少一部分纤维沿预定方向延伸。由此,利用简单的方法即可获得具有良好导湿快干性能以及较高断裂强力的加湿膜。
关于预定方向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制备该加湿膜时,可在梳理机之后专门配置一台铺网机,梳理机输出的多根纤维垂直于铺网机,通过控制铺网机中铺网帘的移动速度和成网帘的移动速度,并且铺网帘作往复移动,可有效的控制纤维的延伸方向,简单易操作,且使得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不平行,并交叉呈网状。
关于铺网帘的移动速度以及成网帘的移动速度均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可以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产品中纤维的具体延伸方向进行设计。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铺网帘移动速度、成网帘移动速度与纤维延伸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说明:
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的实施例为例。参考图3,第一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则第二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ρ=180度-θ),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10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20之间的夹角为α,铺网宽度为L,铺网帘每往复移动一次成网帘移动的宽度为W,则:θ+α/2=90度,tan(α/2)=W/2L,α=2arctan(W/2L),进而得到θ=90度-arctan(W/2L)。由于铺网帘往复移动一次(距离为2L)的时间与成网帘移动W距离的时间相等,即2L/V1=W/V2,因此,W/2L=V2/V1,由此,可得到θ=90度-arctan(V2/V1),其中,V1为铺网帘的移动速度,V2为成网帘的移动速度,V1和V1 为铺网帘往复移动的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V1为铺网帘的平均移动速度,V2为成网帘的平均移动速度,V1和V2的方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7,该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壳体400以及空气调节装置,其中,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储液槽200和加湿膜100,储液槽200用于容纳液体,加湿膜100的一部分浸入储液槽200的液体中(参考图2),加湿膜100为前面所描述的加湿膜,壳体400上设置有进风口410以及出风口420,空气调节装置设置在壳体400中,并位于进风口410和出风口420之间。由此,该空气调节设备具有前面所描述的加湿膜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空气调节设备具有良好的加湿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7,加湿膜100从储液槽200中汲取水分,风从进风口410进入壳体400内,并沿图中箭头方向通过加湿膜,然后从出风口420排出,风经过加湿膜时,加湿膜中的水分发生汽化,并随风一起排到壳体400的外侧,实现空气加湿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加湿膜包括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不平行的纤维,由此,在加湿膜与水接触时,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的纤维能够迅速的将水分输送到加湿膜的顶部,并向空气中蒸发,赋予加湿膜良好的导湿快干性能,使得加湿膜的加湿量显著提高,从而显著提升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效果,同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可提高加湿膜的断裂强力,提高空气调节设备的使用性能。
关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包括空调器、净化器或者加湿器。由此,可使上述空气调节设备具有良好的加湿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空气调节设备还可以具有常规空气调节设备必须具备的结构和部件,例如,以空调为例,其可以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加湿滤芯可以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中,且室内机和室外机均可以具有常规空调器的结构和部件,如室内机可以包括面板、导风板、风轮、过滤网、接水盘、面框、风机、换热器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该加湿膜的一部分浸入储液槽的水中,加湿膜为涤纶和黏胶纤维构成的无纺布,黏胶纤维和涤纶相互缠绕,该加湿膜包括多根纤维,多根纤维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第一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为45度,基于多根纤维的总质量,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含量之和为80%。
将该加湿膜制作成锯齿状,齿牙高度为30mm,齿牙密度为300个/米,并将锯齿状的加湿膜固定在外框中,将加湿膜垂直放置于水槽中,加湿膜从水槽吸水,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垂直通过加湿膜,把水汽从出风口吹出。
实施例2
该加湿膜的一部分浸入储液槽的水中,加湿膜为涤纶和黏胶纤维构成的无纺布,黏胶纤维和涤纶相互缠绕,该加湿膜包括多根纤维,多根纤维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第一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为45度,基于多根纤维的总质量,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含量之和为90%。
本实施例加湿膜的形状、齿牙高度、齿牙密度及放置位置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该加湿膜的一部分浸入储液槽的水中,加湿膜为涤纶和黏胶纤维构成的无纺布,黏胶纤维和涤纶相互缠绕,该加湿膜包括多根纤维,多根纤维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第一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为45度,基于多根纤维的总质量,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含量之和为100%。
本实施例加湿膜的形状、齿牙高度、齿牙密度及放置位置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该加湿膜的一部分浸入储液槽的水中,加湿膜为涤纶和黏胶纤维构成的无纺布,黏胶纤维和涤纶相互缠绕,该加湿膜包括多根纤维,多根纤维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第一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为60度,基于多根纤维的总质量,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含量之和为100%。
本实施例加湿膜的形状、齿牙高度、齿牙密度及放置位置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该加湿膜的一部分浸入储液槽的水中,加湿膜为涤纶和黏胶纤维构成的无纺布,黏胶纤维和涤纶相互缠绕,该加湿膜包括多根纤维,多根纤维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第一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为80度,基于多根纤维的总质量,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含量之和为100%。
本实施例加湿膜的形状、齿牙高度、齿牙密度及放置位置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该加湿膜的一部分浸入储液槽的水中,加湿膜为涤纶和黏胶纤维构成的无纺布,黏胶纤维和涤纶相互缠绕,该加湿膜包括多根纤维,多根纤维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第一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为80度,基于多根纤维的总质量,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含量之和为50%。
本实施例加湿膜的形状、齿牙高度、齿牙密度及放置位置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该加湿膜的一部分浸入储液槽的水中,加湿膜为涤纶和黏胶纤维构成的无纺布,黏胶纤维和涤纶相互缠绕,该加湿膜包括多根纤维,多根纤维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第一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为30度,基于多根纤维的总质量,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含量之和为100%。
本实施例加湿膜的形状、齿牙高度、齿牙密度及放置位置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该加湿膜的一部分浸入储液槽的水中,加湿膜为涤纶和黏胶纤维构成的无纺布,黏胶纤维和涤纶相互缠绕,多根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平行,即多根纤维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度,基于多根纤维的总质量,具有上述延伸方向的纤维的含量为100%。
本对比例加湿膜的形状、齿牙高度、齿牙密度及放置位置同实施例1。
性能测试:
分别对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1的加湿膜的吸水速度、吸水率、蒸发速率、加湿量以及断裂强力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吸水速度测试:参照GB/T 21655.1-2008。
吸水率测试:参照GB/T 21655.1-2008。
蒸发速率测试:参照GB/T 21655.1-2008。
加湿量测试:参照GB/T 23332-2009。
断裂强力测试:参照GB/T 3923.1-2013。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252428690000101
Figure BDA000225242869000011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用于容纳液体,所述加湿膜被配置为一部分浸入所述储液槽的液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膜包括:
多根纤维,多根所述纤维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所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所述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相交,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之一与所述储液槽中的液位面不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液位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0度<θ<90度,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液位面之间的夹角ρ满足:90度<ρ<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液位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45度≤θ<90度,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液位面之间的夹角ρ满足:90度<ρ≤13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所述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在垂直于所述液位面的方向上呈轴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其特征在于,基于多根所述纤维的总质量,所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纤维和所述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纤维的含量之和不小于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加湿膜的所述纤维包括纤维素纤维以及支撑纤维,所述纤维素纤维与所述支撑纤维相互缠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膜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
所述纤维素纤维包括黏胶纤维或者铜氨纤维;
所述支撑纤维包括涤纶、锦纶或者丙纶;
所述加湿膜为无纺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膜具有锯齿状结构,所述加湿膜的齿牙高度为10~100mm,所述加湿膜的齿牙密度为150~500个齿牙/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膜的厚度为0.3~1.0mm,所述加湿膜的克重为30~200g/m2
10.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储液槽和加湿膜,所述储液槽用于容纳液体,所述加湿膜的一部分浸入所述储液槽的液体中,所述加湿膜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空调器、净化器或者加湿器。
CN201921841706.5U 2019-10-29 2019-10-29 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Active CN210861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1706.5U CN210861523U (zh) 2019-10-29 2019-10-29 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1706.5U CN210861523U (zh) 2019-10-29 2019-10-29 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61523U true CN210861523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303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1706.5U Active CN210861523U (zh) 2019-10-29 2019-10-29 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615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4925A (zh) * 2019-10-29 2019-12-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膜及制备方法、空气调节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4925A (zh) * 2019-10-29 2019-12-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膜及制备方法、空气调节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3785B (zh) 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滤芯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0861522U (zh) 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CN104040059B (zh) 起伏状熔喷纤维网及其制造方法
JP6582986B2 (ja) 熱交換用原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全熱交換素子
CN105874295A (zh) 全热交换元件的制造方法和全热交换元件
CN106521811B (zh) 一种水过滤用双组分梯度结构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0861523U (zh) 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CN215976304U (zh) 湿膜、加湿器及空气处理装置
EP0436227B1 (en) Aramid fluff
CN110594924A (zh) 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JP2010255894A (ja) 加湿エレメント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10861526U (zh) 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CN210861524U (zh) 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膜、空气调节设备
CN110594925A (zh) 加湿膜及制备方法、空气调节设备
JP5232256B2 (ja) ドレン排水装置用の蒸発シート
JP6099330B2 (ja) フィルタ
CN110715378A (zh) 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膜及制备方法、空气调节设备
CN110749014B (zh) 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膜及制备方法、空气调节设备
JP2000073265A (ja) 吸水性及び蒸発性を有する繊維構造体
CN112013497A (zh) 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的加湿滤芯和空气调节设备
JP3326808B2 (ja) フィルター
JP2005156006A (ja) 加湿器用エレメント
CN110736175A (zh) 加湿膜、加湿滤芯及空气调节设备
CN105442186B (zh) 高效活性炭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
JP2021188856A (ja) 加湿エレメント及びスケール抑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