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6053U -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6053U
CN210836053U CN202020128215.2U CN202020128215U CN210836053U CN 210836053 U CN210836053 U CN 210836053U CN 202020128215 U CN202020128215 U CN 202020128215U CN 210836053 U CN210836053 U CN 210836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substrate
electrode
touch panel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82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胜智
吕育仁
吴家慧
薛玉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Biang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Biang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Biang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Biang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82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6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6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6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可视触控区和周边线路区;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可视触控区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周边线路区的多条金属引线,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多条金属引线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由不同材料构成。通过将双层电极设置为不同的电极材料,不仅能够改善触控面板因阻抗过高而无法制作大尺寸触摸屏的缺点,还可以避免出现遮蔽视效和透光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技术中,一般情况下,双层电极均是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构成,但是由于透明导电材料的电阻率一般仍较金属导电材料高,从而会造成讯号不好,故无法应用于大尺寸触摸屏。同时,双层电极还可以均是由金属线路交织而成的金属网格(metal mesh)构成,但是双层metal mesh的金属线会出现遮蔽视效和透光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双层电极设置为不同的电极材料,不仅能够改善触控面板因阻抗过高而无法制作大尺寸触摸屏的缺点,还可以避免出现遮蔽视效和透光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可视触控区和周边线路区;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可视触控区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周边线路区的多条金属引线,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多条金属引线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由不同材料构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由金属网格构成,所述第二电极由氧化铟锡构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引线由10nm至100nm的铜粉末或银粉末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引线的宽度不大于15μm或不大于10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通过架桥方式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任一表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基板贴合的盖板;其中,所述基板和所述盖板中的任意一者由硬质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质材料选自玻璃;所述高分子材料选自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或聚氨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以及与所述触控面板电性连接的触控芯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可视触控区和周边线路区;在所述基板的可视触控区制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由不同材料构成;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端部设置对位靶标;利用影像对位系统使3D打印机对准所述对位靶标;以及所述3D打印机根据接收的预设电路图形,在所述基板的周边线路区作喷印图型,以形成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端部电连接的多条金属引线,所述多条金属引线的宽度不大于15μm或不大于10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3D打印机喷印图型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3D打印机中装载打印原料;其中,所述打印原料包括10nm至100nm的铜粉末或银粉末。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通过将双层电极设置为不同的电极材料,不仅能够改善触控面板因阻抗过高而无法制作大尺寸触摸屏的缺点,还可以避免出现遮蔽视效和透光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12,基板12包括可视触控区和周边线路区;设置在基板12的可视触控区的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13和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14;以及设置在基板12的周边线路区的多条金属引线15,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分别与多条金属引线15电性连接。
应当理解,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可以是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中的任意一种,当第一电极13为感应电极时,第二电极14为驱动电极;当第一电极13为驱动电极时,第二电极14为感应电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定。应当理解,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布设在基板12的可视触控区,可视触控区是指基板12的中心区域,等同于触控屏的显示区域;多条金属引线15布设在基板12的周边走线区,周边走线区是指围绕基板12的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一个第一电极13与一条金属引线15电性连接,一个第二电极14与一条金属引线15电性连接,由此所形成的多条金属引线15都汇集在触控面板的某个侧面(可以为触控面板的上侧、下侧、左侧或者右侧)的中央,以与触控芯片连接,从而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触控芯片连接起来。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由不同材料构成。由于由同一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可能会出现阻抗过高、遮蔽视效或者透光率不够好等缺点,因此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可以由不同材料构成,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分别具体由何种材料构成,只要可以规避上述提到的缺点即可。
应当理解,多个第一电极13沿第一方向A延伸,任意相邻的两第一电极13互不相连,多个第二电极14沿第二方向B延伸,任意相邻的两第二电极14互不相连。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该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的实际轮廓结构,其轮廓结构可以是条形、菱形或三角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设计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的轮廓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并不限定该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的实际内部图案,其内部图案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网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设计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的内部图案。
还应当理解,第一方向A或第二方向B可以是X轴方向(横向)或Y轴方向(纵向),即,当第一方向A是X轴方向(横向),那么第二方向B就是指Y轴方向(纵向),当第一方向A是Y轴方向(纵向),那么第二方向B就是指X轴方向(横向)。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的具体分布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设计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的延伸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并不限定第一电极13、第二电极14和基板12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设计。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基板12的具体个数,基板12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设置基板12的个数。
由此可见,通过将双层电极设置为不同的电极材料,不仅能够改善触控面板因阻抗过高而无法制作大尺寸触摸屏的缺点,还可以避免出现遮蔽视效和透光率较低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由金属网格构成,所述第二电极由氧化铟锡构成。
应当理解,触控面板中的电极由两层电极构成,可以分为上层电极和下层电极,上层电极对阻抗的要求较高,而下层电极对阻抗的要求较低,因此上层电极可以选择阻抗较低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网格,而下层电极可以选择透光率较高的氧化铟锡,这样就可以规避双层电极阻抗过高、遮蔽视效或者透光率不够好等缺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上层电极和下层电极具体为何种电极,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定上层电极为第一电极,下层电极就为第二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引线由10nm至100nm的铜粉末或银粉末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所述金属引线的宽度不大于15μm或不大于10μm。
应当理解,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的金属引线的宽度不大于15μm或不大于10μm。例如,金属引线的宽度为8μm至15μm,厚度为3μm至8μm。
在一实施例中,金属引线15由纳米级金属粉末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3D打印所获得的多条金属引线15可以实现细线化,从而能够使触控面板的边框变窄。
应当理解,在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金属引线时,3D打印机会使用纳米级导电物粉末,例如10nm至100nm的金属粉末来打印金属引线,金属粉末可以为银或铜等。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基板包括第一基板121,多个第一电极13设置在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上,多个第二电极14设置在第一基板121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
应当理解,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是指第一基板121的上下表面,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具体是指第一基板121的上表面还是下表面,当第一表面是指第一基板121的上表面时,第二表面就是指第一基板121的下表面,当第一表面是指第一基板121的下表面时,第二表面就是指第一基板121的上表面。换句话说,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可以任意的设置在第一基板121的上表面或者第一基板121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定。
还应当理解,第一电极13、第二电极14和第一基板121三者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是指第一电极13、第二电极14和第一基板121三者层叠设置,且第一基板121将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分隔开。多个第一电极13可以以任何轮廓结构和内部图案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上;多个第二电极14可以以任何轮廓结构和内部图案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第二表面上。将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分别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这样可以减小触控面板的整体厚度,从而使触控面板更轻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基板包括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22,多个第一电极13设置于第一基板121上,多个第二电极14设置于第二基板122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并不限定第一电极13、第二电极14、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22四者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只要第一电极13以任何轮廓结构和内部图案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任一表面上,且第二电极14以任何轮廓结构和内部图案布设在第二基板122的任一表面上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22一起设置在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之间,多个第一电极13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上表面,多个第二电极14布设在第二基板122的下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基板122与第一基板121通过多个第一电极13或多个第二电极14间隔开,但是并不限定第二基板122与第一基板121是通过多个第一电极13间隔开(例如,图4所示),还是通过多个第二电极14间隔开(例如,图5所示)。具体地,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电极13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下表面,多个第二电极14布设在第二基板122的下表面;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电极13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上表面,多个第二电极14布设在第二基板122的上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基板122和第一基板121之间通过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间隔开,多个第一电极13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下表面,多个第二电极14布设在第二基板122的上表面。由于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是相对设置的,当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贴合在一起时,为了使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之间绝缘开,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之间还可以通过架桥的方式进行绝缘,例如设置绝缘胶等。
综上,第一电极121和第二基板122的设置可以使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在不同的基板的表面上进行布设,从而使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基板的表面上进行制备,以减小触控面板的制作时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基板包括第一基板121,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通过架桥方式层叠设置在第一基板121的任一表面上。
应当理解,第一基板121的任一表面可以指第一基板12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具体是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上表面还是下表面。例如,如图7所示,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上表面;如图8所示,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上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并不限定架桥具体采用何种方法,架桥可以是通过在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之间设置绝缘胶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的方法,只要可以将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绝缘开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3、第二电极14和第一基板121三者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就是第一电极13、第二电极14和第一基板121三者层叠设置,且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都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同一侧的表面上。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可以以任何轮廓结构和内部图案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同一侧的表面上,多个第一电极13和多个第二电极14之间设置绝缘胶。
综上,将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布设在第一基板121的任一表面上,这样可以减小触控面板的整体厚度,从而使触控面板更轻薄。
对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不管触控面板的结构为何种结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是分别与多条金属引线电性连接的,也就是说,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的金属引线和该第一电极布设在基板的同一表面的不同区域(即可视触控区和周边线路区)制备,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的金属引线和该第二电极布设在基板的同一表面的不同区域(即可视触控区和周边线路区)制备,制备形成的所有金属引线都汇集在触控面板的某个侧面(可以为触控面板的上侧、下侧、左侧或者右侧)的中央,以与触控芯片连接,从而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触控芯片连接起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触控面板还包括与基板12贴合的盖板11。
应当理解,盖板11设置有电极的基板12的上方,用来提高触控面板的抗冲击性,从而在触控面板受到冲击力时,保护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不被破坏。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基板和盖板中的任意一者由硬质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
应当理解,基板可以由硬质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盖板也可以由硬质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基板和盖板二者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任意的组合,以形成不同材料的膜层所构成的触控面板。
还应当理解,当基板和盖板材料由硬质材料制成时,可以增强触控面板的整体硬度,从而提高触控面板的抗冲击性能;当基板和盖板材料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时,可以使触控面板更加的轻薄且更容易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硬质材料选自玻璃;高分子材料选自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或聚氨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硬质材料的具体制成成分和高分子材料的具体制成成分,只要,其可以满足触控面板的透光率要求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以及与该触控面板电性连接的触控芯片。
应当理解,触控面板中的一个感应电极与一条金属引线的一端电性连接,一个驱动电极与一条金属引线的一端电性连接,由此所形成的多条金属引线都汇集在触控面板的某个侧面(可以为触控面板的上侧、下侧、左侧或者右侧)的中央,而这多个金属引线的另一端与触控芯片连接,从而将触控面板与触控芯片电性连接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该显示装置可为显示终端,例如平板电脑,还可以为移动通信终端,例如手机终端。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
S101:制备基板,基板包括可视触控区和周边线路区。
应当理解,可视触控区是指第一基板的中心区域,等同于触控屏的显示区域;周边走线区是指围绕第一基板的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制备的基板的具体个数,基板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制备基板的个数,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如何制备基板的具体实施过程不作限定。
S102:在基板的可视触控区制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由不同材料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的在基板可视触控区的制备顺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并不限定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实际轮廓结构,其轮廓结构可以是条形、菱形或三角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制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轮廓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并不限定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实际内部图案,其内部图案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网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制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内部图案。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由不同材料构成。由于由同一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可能会出现阻抗过高、遮蔽视效或者透光率不够好等缺点,因此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可以由不同材料构成,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分别具体由何种材料构成,只要可以规避上述提到的缺点即可。例如,当第一电极为触控面板的上层电极,且第二电极为触控面板的下层电极时,多个第一电极由金属网格构成,则多个第二电极由氧化铟锡构成。
应当理解,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基板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制备。例如,当基板只包括第一基板时,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或者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通过架桥方式层叠设置在第一基板的任一表面上。例如,当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时,多个第一电极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的任一表面上,多个第二电极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的任一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如何在基板的可视触控区制备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的具体实施过程不作限定。
S103:在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的端部设置对位靶标。
具体地,当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在基板的表面制备完成后,在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的端部设置对位靶标,对位靶标的作用就是为了可以精准地找到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的位置,以便于后续的3D打印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在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的端部设置对位靶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不作限定。
S104:利用影像对位系统使3D打印机对准对位靶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利用影像对位系统使3D打印机对准对位靶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不作限定。
S105:3D打印机根据接收的预设电路图形,对第一基板的周边线路区作喷印图型,以形成与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的端部延电连接的多条金属引线,多条金属引线的宽度不大于15μm或不大于10μm。
具体地,当3D打印机对准对位靶标后,3D打印机可以接收终端发送预设电路图形,同时3D打印机可以基于编程或建模等方式,对周边线路区作与预设电路图形相对应的喷印图型,最后放入烤箱中进行烘干,这样便可以打印出与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的端部电连接的宽度不大于15μm或不大于10μm的多条金属引线,例如宽度为8μm至15μm,厚度为3μm至8μm。
由此可见,3D打印机通过编程或建模等方式,并根据预设电路图形可以打印出宽度为8μm至15μm,厚度为3μm至8μm的多条金属引线。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具体采用何种编程或建模的方式,也并不限定采用何种预设电路图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包括制备盖板,使盖板贴合在制备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基板的上方。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如何使盖板贴合在制备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基板的上方的具体实施过程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是利用激光蚀刻和/或黄光制程工艺制备获得。
应当理解,首先可以在第一基板的表面制备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然后可以利用激光蚀刻或/黄光制程工艺在第一基板的表面制备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制备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通过溅镀等方式来制备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
在一实施例中,激光刻蚀具体就是指按照预设的轮廓结构和内部图案,利用高能量激光光束照射在感应电极层和/或驱动电极层上,使照射有激光束的部分融化和气化,从而刻蚀掉该部分,这样便形成了最终的永久性图形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黄光制程工艺具体就是指按照预设的轮廓结构和内部图案,对第一电极层和/或第二电极层的某些部分进行曝光、显影和固化,从而保留该部分,保留的部分便是最终的永久性图形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激光刻蚀或黄光制程工艺与3D打印是相互配合来完成对可视触控区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制备和周边线路区的金属引线的制备。也就是说,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位置会影响到对位靶标的放置位置,所以就会影响到3D打印中对金属引线的制备。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在3D打印机喷印图型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3D打印机中装载打印原料;其中,所述打印原料包括10nm至100nm的铜粉末或银粉末。
应当理解,3D打印机通过装载在其中的打印原料来打印金属引线,而打印原料包括10nm至100nm的铜粉末或银粉末。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第二等限定词,仅仅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用,并不能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可视触控区和周边线路区;
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可视触控区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周边线路区的多条金属引线,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多条金属引线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由不同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由金属网格构成,所述第二电极由氧化铟锡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引线由10nm至100nm的铜粉末或银粉末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引线的宽度不大于15μm或不大于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通过架桥方式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任一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基板贴合的盖板;其中,所述基板和所述盖板中的任意一者由硬质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料选自玻璃;所述高分子材料选自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或聚氨酯。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以及
与所述触控面板电性连接的触控芯片。
CN202020128215.2U 2020-01-19 2020-01-19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836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8215.2U CN210836053U (zh) 2020-01-19 2020-01-19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8215.2U CN210836053U (zh) 2020-01-19 2020-01-19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6053U true CN210836053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64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8215.2U Active CN210836053U (zh) 2020-01-19 2020-01-19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6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29638B1 (ko) 평면체 및 터치 스위치
US10007367B2 (en) Bezel structure of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736780B (zh) 输入装置
EP2871558B1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2491482B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s
US10004138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663210B1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131441A (en) Fabrication of touch sensor panel using laser ablation
CN104969160A (zh) 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信息设备
KR20140092683A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120054531A (ko) 터치 패널, 터치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및 도전성 필름
JP2014191717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2054934B1 (ko) 투명 유연 전극을 구비하는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020562A (zh) 一种触控屏及其制作方法、外挂式触摸屏
US20150268770A1 (en) Multi-layer micro-wire structure
US20210357078A1 (en)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30255996A1 (en) Layered structure having layered conductive patterns,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and touchscreen with layered structure
JP5520776B2 (ja) センサー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836053U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80284931A1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forming wiring area
CN210836049U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40520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09176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92708A (zh) 透明电极及采用其的触摸面板
CN110073319B (zh) 配线基板、位置输入装置、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面板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