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2603U - 转向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转向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2603U
CN210822603U CN201920822570.7U CN201920822570U CN210822603U CN 210822603 U CN210822603 U CN 210822603U CN 201920822570 U CN201920822570 U CN 201920822570U CN 210822603 U CN210822603 U CN 210822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limiting
limit
rocker arm
limi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25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正森
隆永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125319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0822603(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25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260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0728 priority patent/WO202023809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2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260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所述转向限位组件包括:转向限位装置,所述转向限位装置具有第一限位部;转向摇臂,所述转向摇臂设在所述转向限位装置的下方,所述转向摇臂相对于所述转向限位装置可转动,所述转向摇臂具有第二限位部,当所述转向摇臂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止抵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面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限位组件,通过设置使转向摇臂在转动到极限位置时使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面接触,在全地形车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转向限位误差过大以及对转向接触的零部件造成变形等不同程度的损害的情况,保证了行车性能和安全。

Description

转向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转向限位部分通常为圆柱线接触或点接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转向限位误差大,且容易对转向接触的零部件造成变形等不同程度的损害,最终影响行车性能及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限位组件,当转向限位组件应用于全地形车时,可以保证行车性能和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转向限位组件的全地形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限位组件,包括:转向限位装置,所述转向限位装置具有第一限位部;转向摇臂,所述转向摇臂设在所述转向限位装置的下方,所述转向摇臂相对于所述转向限位装置可转动,所述转向摇臂具有第二限位部,当所述转向摇臂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止抵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限位组件,通过设置使转向摇臂在转动到极限位置时使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面接触,在全地形车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转向限位误差过大以及对转向接触的零部件造成变形等不同程度的损害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行车性能和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限位装置包括转向限位本体,所述转向限位本体上形成有限位槽部,所述限位槽部的彼此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分别构成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槽部沿所述转向限位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转向限位本体,当所述第二限位部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中的任意一个止抵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部的对应所述转向限位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槽部的每个所述侧壁从上到下朝向远离另一个所述侧壁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限位本体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摇臂包括转向摇臂限位件,所述转向摇臂限位件的两个侧面构成适于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止抵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摇臂限位件的每个所述侧面形成有凹槽,当所述转向摇臂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凹槽的内壁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转向摇臂限位件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摇臂限位件的厚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限位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限位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限位装置和转向摇臂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限位装置和转向摇臂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限位装置和转向摇臂的再一个角度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摇臂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摇臂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限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限位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限位本体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转向限位本体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转向限位组件;
1:转向限位装置;
11:转向限位本体;111:限位槽部;1111:第一限位部;
2:转向摇臂;
21:转向摇臂限位件;211:第二限位部;2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全地形车(图未示出)的转向限位组件100。转向限位组件100应用于全地形车。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限位组件100,包括转向限位装置1和转向摇臂2。
参照图1并结合图2-图12,转向限位装置1具有第一限位部1111。转向摇臂2设在转向限位装置1的下方,转向摇臂2相对于转向限位装置1可转动,转向摇臂2具有第二限位部211,当转向摇臂2转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二限位部211与第一限位部1111止抵、且第二限位部211与第一限位部1111面接触。由此,由于第二限位部211与第一限位部1111之间为面接触,从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转向限位误差较大的情况,使用周期长,而且,与传统的圆柱线接触或点接触相比,第二限位部211与第一限位部111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不易对转向接触的零部件(例如,转向限位装置1、转向摇臂2等)造成变形等不同程度的损害,保证了行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限位组件100,通过设置使转向摇臂2在转动到极限位置时使第二限位部211与第一限位部1111面接触,在全地形车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转向限位误差过大以及对转向接触的零部件造成变形等不同程度的损害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行车性能和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6、图9-图12所示,转向限位装置1包括转向限位本体11,转向限位本体11上形成有限位槽部111,限位槽部111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构成两个第一限位部1111。由此,通过采用限位槽部111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构成第一限位部1111对转向摇臂2进行限位,限位可靠,且限位槽部111加工方便,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3-图6、图9-图11,限位槽部111沿转向限位本体11的厚度方向(例如,图1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贯穿转向限位本体11,当第二限位部211与两个第一限位部1111中的任意一个止抵时第二限位部211与限位槽部111的对应转向限位本体11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接触。例如,在图1-图6、图9-图11的示例中,限位槽部111沿前后方向贯通转向限位本体11,且由于限位槽部111由转向限位本体11的一部分自下向上凹入形成,限位槽部111包括顶壁和连接在顶壁的左右两端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为两个第一限位部1111。当转向摇臂2相对于转向限位组件100向左转动到极限位置时,转向摇臂2的第二限位部211与限位槽部111的右侧壁止抵;当转向摇臂2相对于转向限位组件100向右转动到极限位置时,转向摇臂2的第二限位部211与限位槽部111的左侧壁止抵。由此,通过设置使限位槽部111沿转向限位本体11的厚度方向贯穿转向限位本体11,在保证可以很好地实现第二限位部211与限位槽部111的侧壁面接触的同时,由于限位槽部111的沿转向限位本体1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敞开,从而降低了转向摇臂2与转向限位装置1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可选地,如图2-图6、图9-图11所示,限位槽部111的每个侧壁从上到下朝向远离另一个侧壁的方向延伸。此时限位槽部111的两个侧壁从上到下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由此,当第二限位部211与限位槽部111的相应侧壁逐渐接触的过程中,可以减缓第二限位部211对限位槽部111的相应侧壁的撞击力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在全地形车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转向限位误差过大以及对转向接触的零部件造成变形等不同程度的损害的情况。
可选地,参照图9-图11,转向限位本体11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由此,由于两个第一限位部1111设置在整体式结构的转向限位本体11上,且转向限位本体11为钣金件,左右两侧限位一致性好,转向限位精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8所示,转向摇臂2包括转向摇臂限位件21,转向摇臂限位件21的两个侧面构成适于分别与两个第一限位部1111止抵的两个第二限位部211。例如,在图1-图8的示例中,转向摇臂限位件21可以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结构,转向摇臂限位件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例如,图2中的左侧面和右侧面)适于分别与限位槽部111的对应侧壁止抵。由此,转向摇臂限位件21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转向摇臂限位件21的每个侧面形成有凹槽212,当转向摇臂2转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限位部1111与凹槽212的内壁面接触。由此,转向摇臂2在转向过程中具有转向空间,且凹槽212的内壁可以对第一限位部1111可以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
可选地,凹槽212形成在转向摇臂限位件21的端部(例如,前后方向上的任意一端)。由此,可以使得整个转向限位组件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摇臂限位件21的厚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由此,转向摇臂限位件21的下部的厚度相对较厚,可以提高转向摇臂限位件21与转向摇臂2的其他部件的连接强度,更不易出现转向限位误差过大的情况;转向摇臂限位件21的上部的厚度相对较薄,当转向摇臂限位件21在最初与第一限位部1111接触时可以产生一定的变形以缓冲转向摇臂限位件21对第一限位部1111的撞击力,当转向摇臂限位件21和第一限位部1111均不动时,转向摇臂限位件21的上部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经过长期使用,转向摇臂限位件21和第一限位部1111不易出现变形或损坏的情况,延长了转向限位组件10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保证了行车性能和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限位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通过采用上述的转向限位组件100,可以提高全地形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转向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限位装置,所述转向限位装置具有第一限位部;
转向摇臂,所述转向摇臂设在所述转向限位装置的下方,所述转向摇臂相对于所述转向限位装置可转动,所述转向摇臂具有第二限位部,当所述转向摇臂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止抵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限位装置包括转向限位本体,所述转向限位本体上形成有限位槽部,所述限位槽部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构成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部沿所述转向限位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转向限位本体,当所述第二限位部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中的任意一个止抵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部的对应所述转向限位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部的每个所述侧壁从上到下朝向远离另一个所述侧壁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限位本体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摇臂包括转向摇臂限位件,所述转向摇臂限位件的两个侧面构成适于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止抵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摇臂限位件的每个所述侧面形成有凹槽,当所述转向摇臂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凹槽的内壁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转向摇臂限位件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摇臂限位件的厚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
10.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限位组件。
CN201920822570.7U 2019-05-31 2019-05-31 转向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822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2570.7U CN210822603U (zh) 2019-05-31 2019-05-31 转向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PCT/CN2019/120728 WO2020238093A1 (zh) 2019-05-31 2019-11-25 转向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2570.7U CN210822603U (zh) 2019-05-31 2019-05-31 转向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2603U true CN210822603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2570.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822603U (zh) 2019-05-31 2019-05-31 转向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2603U (zh)
WO (1) WO202023809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99245U (zh) * 2012-03-16 2012-10-24 宁波市龙嘉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前轮转向限位机构
JP2016064790A (ja) * 2014-09-25 2016-04-28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7065530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CN207208336U (zh) * 2017-07-25 2018-04-10 叶进 滑板车转向结构
US10793181B2 (en) * 2018-02-13 2020-10-0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terrain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38093A1 (zh)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45247B2 (ja) 燃料タンク構造
CN104701473A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单元保持装置
US20160272234A1 (en) Position adjustable steering apparatus
US11433725B2 (en) Bushing and vehicle suspension device
CN210822603U (zh) 转向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JP2013151969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US11473646B2 (en) Bushing and vehicle suspension device
CN110345170B (zh) 等速接头
JP5451573B2 (ja) 回転角検出器およびこの回転角検出器を備えた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040256830A1 (en) Strut-type suspension device
CN203211050U (zh) 一种汽车稳定杆的衬套
US11067137B2 (en) Selectable one-way clutch
JP3174472U (ja) 車高調整式サスペンションのロックナット用レンチ
CN215284248U (zh) 控制臂组件、悬架系统及汽车
CN220770009U (zh) 卡钳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13216291A (ja)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9799649U (zh) 汽车车门外拉手安装支架
CN211231226U (zh) 一种镶件
CN211208732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的外负极弹片
JPH0741899Y2 (ja) 斜板式ポンプ又はモータのシューリテイナ
US11548341B2 (en) Strut mount
JP2010242911A (ja) 車両用ゴムブッシュ
JP2699425B2 (ja) 自在継手
JPS5829311Y2 (ja) ブツシユ組立体
JP3118978U (ja) スリム形状のリブ付トーションビ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8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8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