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9271U - 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9271U
CN210809271U CN201920649742.5U CN201920649742U CN210809271U CN 210809271 U CN210809271 U CN 210809271U CN 201920649742 U CN201920649742 U CN 201920649742U CN 210809271 U CN210809271 U CN 210809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liquid
porous
oil supply
micropor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497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497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9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9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9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所述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吸取液体的多孔导液体及贴靠在多孔导液体一侧面的电加热轨迹,所述多孔导液体上用于接触液体的表面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进液油孔,多孔导液体上用于安装电加热轨迹的表面为气流通过的表面;所述近距离供油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还包括供电电源及引线,所述引线将供电电源的两极与电加热轨迹的两端电性连接。该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具有可控制进液量、用户体验好、实施方便、提升产品竞争力等现有产品所不具备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加热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烟加热领域,应用在本领域的微孔电热丝加热组件,多为使用微孔材料作为导液材料,微孔直径在10-80um之间,微孔材料微孔分布均匀性,微孔孔隙率,微孔材料厚度对雾化组件的雾化效果都有影响。微孔过小,微孔层数过多会造成液体到达加热面所需的时间长,易造成干烧,香味分子被过滤掉问题;微孔层数过少,会造成液体蒸发不充分进而直接漏出来,使用体验不佳。因此,调节导液材料的进液量是影响多孔加热材料使用体验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现有产品中,普遍难以控制导液材料的进液量,在使用时难以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受到不良影响。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调节液体进液而导致的使用不佳、影响使用寿命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吸取液体的多孔导液体及贴靠在多孔导液体一侧面的电加热轨迹,所述多孔导液体上用于接触液体的表面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进液油孔,多孔导液体上用于安装电加热轨迹的表面为气流通过的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多孔导液体上设置的进液油孔具有多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孔导液体为一呈长方体的多孔导液材料体,多孔导液体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底部凸台,所述电加热轨迹贴装在所述底部凸台的下表面,所述进液油孔由多孔导液体的上表面向下延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孔导液体为多孔陶瓷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加热轨迹由整块的导电加热材料板冲压或裁切而成,其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第一轨迹及多根将多根第一轨迹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的第二轨迹。
基于所述的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还包括供电电源及引线,所述引线将供电电源的两极与电加热轨迹的两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加热轨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触电极及第二接触电极,所述引线包括第一引线及第二引线,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通过第一引线与电加热轨迹的第一接触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二引线与电加热轨迹的第二接触电极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液体存放装置,所述液体存放装置具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贴靠到所述多孔导液体上用于进液的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征所述液体存放装置的出液口的口部截面匹配多孔导液体上用于进液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所述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中的多孔导液体在其进液的表面设置有进液油孔,通过进液油孔的数量、尺寸及深度可控制多孔导液体的进液速度,进而可控制整个多孔导液体的进液量及进液速度处于合适的范围,极大改善了应用该种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的电子烟产品的使用体验,使用时烟雾量更加合适,烟雾的香味更浓,同时也不会出现漏油情况,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另外,通过进液油孔控制多孔导液体的进液量及进液速度的方式具有实施简单、应用灵活性强的优点,在实施时可降低实施成本。
总之,该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调节液体进液而导致的使用不佳、影响使用寿命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孔导液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加热轨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4。
具体参照图1-,3,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吸取液体的多孔导液体1及贴靠在多孔导液体1一侧面的电加热轨迹2,所述多孔导液体1上用于接触液体的表面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进液油孔11,多孔导液体1上用于安装电加热轨迹2的表面为气流通过的表面。
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烟油5等液体从多孔导液体1的进液的表面伸入到多孔导液体1中,通过改变多孔导液体1上的进液油孔11 的数量及进液油孔11的截面尺寸、孔深等参数即可控制多孔导液体 1的进液量及进液速度,进而取得最佳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所述多孔导液体1上设置的进液油孔11具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多孔导液体1为一呈长方体的多孔导液材料体,多孔导液体1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底部凸台12,所述电加热轨迹2贴装在所述底部凸台12的下表面,所述进液油孔11由多孔导液体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多孔导液体1为多孔陶瓷体。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轨迹2由整块的导电加热材料板冲压或裁切而成,其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第一轨迹201及多根将多根第一轨迹 201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的第二轨迹202。
具体参照图4,基于上述的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还包括供电电源3及引线,所述引线将供电电源3的两极与电加热轨迹2的两端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轨迹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触电极21及第二接触电极22,所述引线包括第一引线41及第二引线42,所述供电电源3的正极通过第一引线41与电加热轨迹2的第一接触电极21 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电源3的负极通过第二引线42与电加热轨迹2的第二接触电极22电性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液体存放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液体存放装置具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贴靠到所述多孔导液体1上用于进液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液体存放装置的出液口的口部截面匹配多孔导液体 1上用于进液的表面。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吸取液体的多孔导液体(1)及贴靠在多孔导液体(1)一侧面的电加热轨迹(2),所述多孔导液体(1)上用于接触液体的表面开设有一个以上的进液油孔(11),多孔导液体(1)上用于安装电加热轨迹(2)的表面为气流通过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液体(1)上设置的进液油孔(11)具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液体(1)为一呈长方体的多孔导液材料体,多孔导液体(1)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底部凸台(12),所述电加热轨迹(2)贴装在所述底部凸台(12)的下表面,所述进液油孔(11)由多孔导液体(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液体(1)为多孔陶瓷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轨迹(2)由整块的导电加热材料板冲压或裁切而成,其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第一轨迹(201)及多根将多根第一轨迹(201)首尾连接并相互平行的第二轨迹(202)。
6.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还包括供电电源(3)及引线,所述引线将供电电源(3)的两极与电加热轨迹(2)的两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轨迹(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触电极(21)及第二接触电极(22),所述引线包括第一引线(41)及第二引线(42),所述供电电源(3)的正极通过第一引线(41)与电加热轨迹(2)的第一接触电极(21)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电源(3)的负极通过第二引线(42)与电加热轨迹(2)的第二接触电极(22)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体存放装置,所述液体存放装置具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贴靠到所述多孔导液体(1)上用于进液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存放装置的出液口的口部截面匹配多孔导液体(1)上用于进液的表面。
CN201920649742.5U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0809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9742.5U CN210809271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9742.5U CN210809271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9271U true CN210809271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67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49742.5U Active CN210809271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92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1716A1 (zh) * 2020-07-17 2022-01-2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和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016538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深圳市华诚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多面式加热雾化组件及其雾化加热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1716A1 (zh) * 2020-07-17 2022-01-2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和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016538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深圳市华诚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多面式加热雾化组件及其雾化加热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2691B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设备
CN111374352A (zh) 电子烟发热组件及其便携式小烟雾电子烟雾化器
EP2617303B1 (en) Replaceable general atomizing head
CN210809271U (zh) 一种基于微孔加热体的表面近距离供油加热装置及系统
EP3918933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tomizing core and atomizer
EP2862458A2 (en) An atomizing head assembly
CN211099776U (zh) 一种多核多孔导液材料加热雾化芯及组件
CN212937923U (zh) 电子烟发热组件及其便携式小烟雾电子烟雾化器
CN214129811U (zh) T型雾化芯
EP4042886A1 (en) Ultrasonic atomizer
CN21601910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19105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0841562U (zh) 一种油仓组件、雾化芯组件及电子烟雾化器
CN210611029U (zh) 基于加热片加热的电子雾化设备
CN210169054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雾化器
CN212754269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6135169U (zh) 圆形一次性电子烟结构
CN211048400U (zh) 一种电子烟用陶瓷雾化器芯
CN210726684U (zh) 一种电子烟小烟雾化芯
CN211591301U (zh) 一种胶片表面电弧打毛装置
CN216601647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7364683U (zh) 发热组件及雾化器
CN218219179U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74101U (zh) 发热组件及雾化器
CN219182826U (zh) 一种雾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