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3917U - 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3917U
CN210803917U CN201921315866.6U CN201921315866U CN210803917U CN 210803917 U CN210803917 U CN 210803917U CN 201921315866 U CN201921315866 U CN 201921315866U CN 210803917 U CN210803917 U CN 210803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iddle frame
backlight module
edge
re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58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增昌
龚科
姚志图
刘启玉
彭环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WAI CHI OPTO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158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3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3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3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中框、光扩散组件、侧入式灯条和后壳,所述光扩散组件和侧入式灯条均固定在中框反面,所述侧入式灯条的发光面朝向光扩散组件侧面,所述后壳将光扩散组件和侧入式灯条压固在中框反面;所述侧入式灯条上设置有多个光源,所述中框的反面侧边对应各个光源设置有多个凹槽,各所述光源容纳在凹槽内;所述光扩散组件包括导光板,相邻所述凹槽之间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导光板容纳在中框反面的框体内侧,并且抵接在各个凸起结构上。本实用新型用于显示器的背光源。

Description

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从背面为显示器、广告牌等提供背光源的部件,侧入式背光模组是一种常见的背光模组,因为其轻薄的特定而被广泛使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主要结构包括中框、后壳、导光板、膜片、侧入式灯条等,侧入式灯条一般安装在中框(反组时)或后壳(正装时)的内侧边上,导光板设置在中框(反组时)或后壳(正装时)内,膜片设置在导光板上,中框和后壳一起将导光板、膜片、侧入式灯条固定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随着节能减排及电器能耗要求的提出,背光模组的光效(背光模组总的发光能量与整个背光模组所耗电能的比值)成为背光模组的重要参数,因此有必要提高背光模组的能效 。另外,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需要抵接在侧入式灯条上,一般需要设置抵接块等抵接结构来抵接,由于导光板重量较重,抵接块出现异常时容易损伤侧入式灯条上的光源,导致背光模组发光异常;而且单独设置抵接块等抵接结构也使得背光模组结构更复杂,不利于背光模组的组装效率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中框、光扩散组件、侧入式灯条和后壳,所述光扩散组件和侧入式灯条均固定在中框反面,所述侧入式灯条的发光面朝向光扩散组件侧面,所述后壳将光扩散组件和侧入式灯条压固在中框反面;所述侧入式灯条上设置有多个光源,所述中框的反面侧边对应各个光源设置有多个凹槽,各所述光源容纳在凹槽内;所述光扩散组件包括导光板,相邻所述凹槽之间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导光板容纳在中框反面的框体内侧,并且抵接在各个凸起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侧入式灯条为侧边发光灯条,所述侧入式灯条通过双面胶粘接在中框的反面。
进一步地,所述侧入式灯条为顶部发光灯条,所述中框反面、凹槽和凸起结构远离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的缝隙,所述侧入式灯条固定在缝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反面内侧设置有承载平台,所述光扩散组件固定在承载平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背面内侧的一个角为斜角结构,其余角为直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侧边为镂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光扩散组件还包括多层膜片结构,各层所述膜片结构均粘接在导光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正面内侧还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两边设置台阶结构,所述膜片结构通过单面胶粘接在台阶结构上,所述单面胶的胶面从凹槽露出与膜片结构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正面外侧设置有凸台,所述中框正面内侧设置平台,所述凸台围设在平台外侧,所述凸台和平台上均设置有缓冲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正面还粘贴有离型膜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中框反面内侧设置凹槽,侧入式灯条的每个光源分别设置在一个凹槽内,光源发光的四周均为封闭结构,发出的光线可以被更多的反射至光扩散组件,从而可以提高光源发光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效。通过相邻凹槽之间形成凸起结构来抵接导光板,不需要另外设置其他抵接结构来抵接便可以保证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既可简化背光模组的结构,从而方便背光模组的组装;而且导光板下方多个凸起结构来抵接导光板,抵接结构更加可靠,可以增强背光模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中框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中框的正面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中框反面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只示出一段);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侧入式灯条与中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只示出一段);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中框反面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只示出一段);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侧入式灯条与中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只示出一段)。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7,一种反组结构(即倒装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中框1、光扩散组件2、侧入式灯条3和后壳4。中框1一般采用注塑成型的胶框结构,为了增强散热性能中框1也可以采用金属框;后壳4一般采用金属板冲压成型的金属壳,以保证背光模组的强度;侧入式灯条3一般可以采用PCB或FPCB上焊接LED光源形成的灯条;光扩散组件2包括导光板和膜片结构,膜片结构可以采用单扩、单增、一增一扩等结构。所述光扩散组件2和侧入式灯条3均固定在中框1反面,侧入式灯条3的发光面朝向光扩散组件2侧面;后壳4从中框1反面将光扩散组件2和侧入式灯条3压固,从而形成一个采用反组方法组装的背光模组。
参阅1、6和7,所述侧入式灯条3上设置有多个光源31,各个光源31焊接在PCB板34上;中框1的反面侧边对应各个光源31设置有多个凹槽11,凹槽11的排布与光源31在PCB板34上的排布一致,从而各个光源31恰好可以容纳在凹槽11内,凹槽11侧部最好涂布白色等反光率比较高的材料,以使得光源31发光更多的反射向光扩散组件2。将每个光源分别设置在一个凹槽内,光源发光的四周均为封闭结构,发出的光线可以被更多的反射至光扩散组件2,从而可以提高光源发光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效。侧入式灯条3的电源线32的伸出端伸出到背光模组背面,通过胶体33粘接固定在后壳4的背面。
所述光扩散组件2包括导光板21,相邻所述凹槽11之间形成凸起结构12,所述导光板21容纳在中框1反面的框体内侧,并且抵接在各个凸起结构12上。从而通过相邻凹槽11之间形成凸起结构12来抵接导光板,不需要另外设置其他抵接结构来抵接,既可简化背光模组的结构从而方便背光模组的组装,而且导光板下方通过多个凸起结构12来抵接导光板,抵接结构更加可靠,可以增强背光模组的可靠性。
参阅图6和7,所述侧入式灯条3可以采用侧边发光的灯条,即光源31为侧发光的光源,可以采用侧发光的LED,图7中光源31的发光面为上面。所述侧入式灯条3通过双面胶粘接在中框1的反面,最好采用导热双面胶粘接,导热双面胶的形状按照凸起结构12的排布设置(也即导热双面胶上设置镂空避让侧入式灯条3上的光源31),使得导热双面胶恰好粘接在侧入式灯条3与各个凸起结构12的接触面上,从而将每两个相邻的光源之间位置都粘接在凸起结构12上,使得侧入式光源固定的更加牢固。另外,侧入式灯条3的背面(没有设置光源31的一面)最好也贴附有双面胶,用来粘接遮光胶,遮光胶粘接在侧入式灯条与中框反面之间,避免侧入式灯条发光从侧入式灯条与中框之间的空隙漏光。
参阅图2和3,所述中框1反面内侧设置有承载平台14,承载平台14一般在中框1反面内侧设置一周,局部有开槽需要的可以在局部开槽。所述光扩散组件2固定在承载平台14上,可以采用双面胶粘接。所述中框1背面内侧的一个角(图中a处)为斜角结构,其余角为直角结构;对应的导光板21对应的角也设置与斜角形状一致的倒角,其余角设置为直角,从而组装时可以通过倒角与斜角定位,避免导光板21装错,而且采用该结构使得导光板在中框1反面内侧安装的更加稳定,不需要设置胶垫等结构来卡紧。所述中框1侧边最好采用镂空结构,从而可以减轻背光模组的重量。
参阅图1,所述光扩散组件2还包括多层膜片结构,各层所述膜片结构均粘接在导光板21上。本实施例中示出了采用三张膜片的方式,在导光板21上依次设置散光膜22、下层增光膜23和上层增光膜24,另外在后壳4内侧还设置有反光膜27,通过上述多层膜片结构可以增加背光模组的亮度。反光膜27可以采用双面胶粘接在后壳4内。散光膜22、下层增光膜23和上层增光膜24侧面均设开口26,而且开口位置对应且依次变小,从而双面胶25可以穿过下面的大开口与上面的膜片粘接,将三层膜片粘接在一起,双面胶25最上面与中框1反面的承载平台14粘接,双面胶25最下面与导光板21粘接;从而通过一条双面胶即可将散光膜22、下层增光膜23和上层增光膜24与导光板21粘接在一起,而且还可以将形成的光扩散组件2整体结构与中框1粘接固定。
参阅图1、4和5,为了进一步固定光扩散组件2,所述中框1正面内侧还设置有开槽15,所述开槽15两边设置台阶结构16,所述膜片结构通过单面胶17粘接在台阶结构16上,所述单面胶17的胶面(即带有胶、具有黏性的粘接面)从凹槽15露出与膜片结构(最上层的上层增光膜24)粘接;设置台阶结构16,使得单面胶17粘接后与中框1上表面平齐,避免凸起的单面胶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
参阅图1和5,所述中框1正面外侧设置有凸台18,所述中框1正面内侧设置平台19,所述凸台18围设在平台19外侧,凸台18可以在中框1的三个边设置(不设置的一边方便液晶显示屏的安装),所述凸台18和平台19上均设置有缓冲胶垫5,方便背光模组上安装液晶显示屏。中框1与后壳4一般采用卡扣结构卡接在一起,为了更好的防尘,可以在中框1与后壳4的侧壁粘接防尘胶7。中框1正面还粘贴有离型膜6,在背光模组安装液晶显示屏前保护背光模组,安装液晶显示屏时可以撕除。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组装时采用反组的方式,将中框1反面朝上置于组装台面上,将侧入式灯条3粘接在中框1反面;将散光膜22、下层增光膜23和上层增光膜24固定在导光板21上形成光扩散组件2,并且将光扩散组件2固定在中框1反面的承载平台14上;将反射膜27粘接在后壳4内,然后将后壳4扣在中框1反面;从而形成一个侧入式背光模组。
实施例二
参阅图8和图9,本实施例的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主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以下仅就不同之处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侧入式灯条3为顶部发光灯条,光源31顶部发光,可以采用顶面发光的LED。所述中框1反面、凹槽11和凸起结构12远离导光板21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的缝隙13,缝隙13贯穿整个凹槽11和凸起结构12的一侧,缝隙13的宽度与PCB板34厚度一致,恰好可以容纳侧入式灯条3的PCB板34,光源31的排布仍需与凹槽11的排布一致,从而侧入式灯条3的PCB板34可以卡入到缝隙13内,光源31对应设置于各个凹槽11内。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顶发光的侧入式灯条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1)、光扩散组件(2)、侧入式灯条(3)和后壳(4),所述光扩散组件(2)和侧入式灯条(3)均固定在中框(1)反面,所述侧入式灯条(3)的发光面朝向光扩散组件(2)侧面,所述后壳(4)将光扩散组件(2)和侧入式灯条(3)压固在中框(1)反面;所述侧入式灯条(3)上设置有多个光源(31),所述中框(1)的反面侧边对应各个光源(31)设置有多个凹槽(11),各所述光源(31)容纳在凹槽(11)内;所述光扩散组件(2)包括导光板(21),相邻所述凹槽(11)之间形成凸起结构(12),所述导光板(21)容纳在中框(1)反面的框体内侧,并且抵接在各个凸起结构(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式灯条(3)为侧边发光灯条,所述侧入式灯条(3)通过双面胶粘接在中框(1)的反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式灯条(3)为顶部发光灯条,所述中框(1)反面、凹槽(11)和凸起结构(12)远离导光板(21)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的缝隙(13),所述侧入式灯条(3)固定在缝隙(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1)反面内侧设置有承载平台(14),所述光扩散组件(2)固定在承载平台(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1)背面内侧的一个角为斜角结构,其余角为直角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1)侧边为镂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组件(2)还包括多层膜片结构,各层所述膜片结构均粘接在导光板(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1)正面内侧还设置有开槽(15),所述开槽(15)两边设置台阶结构(16),所述膜片结构通过单面胶(17)粘接在台阶结构(16)上,所述单面胶(17)的胶面从开槽(15)露出与膜片结构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1)正面外侧设置有凸台(18),所述中框(1)正面内侧设置平台(19),所述凸台(18)围设在平台(19)外侧,所述凸台(18)和平台(19)上均设置有缓冲胶垫(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1)正面还粘贴有离型膜(6)。
CN201921315866.6U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Active CN210803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5866.6U CN210803917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5866.6U CN210803917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3917U true CN210803917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1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5866.6U Active CN210803917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39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6303A (zh) * 2021-05-27 2021-08-24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胶块、液晶显示装置及组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6303A (zh) * 2021-05-27 2021-08-24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胶块、液晶显示装置及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1721B2 (en) Planar illumination apparatus
JPWO2006129625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0038808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1130734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CN210803917U (zh) 一种反组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0507664C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1737054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CN216901254U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JP4622967B2 (ja) 面状光源装置
TW201421123A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CN114265225B (zh) 拼接显示屏
CN209928172U (zh) 液晶模组
CN210038400U (zh) 一种包括垫块结构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11293533U (zh) 一种光散射组件安装稳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KR20170127709A (ko) 양자점 시트와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666463B (zh)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CN216670455U (zh) 一种窄边框背光模组
CN221827144U (zh) 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模块和移动终端
JP2005293925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912245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577623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圆形背光模组
CN215340630U (zh) 一种背光模组的反组装结构
CN217718386U (zh) 高色域的背光模组装置
CN21748463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9225269U (zh) 一种可以优化灯前视觉效果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