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2024U - 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2024U
CN210802024U CN201921878053.8U CN201921878053U CN210802024U CN 210802024 U CN210802024 U CN 210802024U CN 201921878053 U CN201921878053 U CN 201921878053U CN 210802024 U CN210802024 U CN 210802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ody
inlet channel
air inlet
furnace
circul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80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780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2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2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2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涉及焙烧炉技术领域。包括炉体、在所述炉体顶部设置的回风通道、在所述炉体顶部设置的高热尾气通道,在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在所述炉体的侧壁沿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炉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在所述炉体的侧壁沿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在所述炉体相对的两侧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的焙烧炉存在工件受热不均匀、温度过高结构易变形、强度低、保温性能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焙烧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
背景技术
煅烧炉,是一种用于高温处理,以天然气、油和电作能源,用于炼铁,回收稀有金属,催化剂生产,改善环境,生产特种化工品的设备。
申请号为201420023828.4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板式SCR脱硝催化剂煅烧炉。包括炉体、传送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炉体上方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进料平台、传送平台和出料平台,设置有网带在所述进料平台、传送平台、出料平台上回转运行,所述传送平台包括辊轮和设置在所述辊轮上的网带支承托辊,所述网带支承托辊用于支撑所述网带,所述网带两侧设置有自动纠偏装置。本实用新型对产品进行缓慢冷却,保证产品不易开裂,提高产品质量,原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
申请号为201320795341.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蜂窝式SCR脱硝催化剂煅烧炉,包括炉体、传送装置、加热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进料平台、传送平台、出料平台,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在所述进料平台、传送平台、出料平台上回转运行的网带,所述加热装置为设置于炉体内的远红外石英加热管,所述炉体末端设有冷却区域,所述冷却区域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抽热风机相连,所述网带两侧设有自动纠偏装置,所述自动纠偏装置包括导向轮。该煅烧炉经济耐用,保温效果好,节约能耗,产品质量高,自动化程度高。
现有的焙烧炉存在工件受热不均匀、温度过高结构易变形、强度低、保温性能差等缺点,影响了焙烧炉的实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能够解决现有的焙烧炉存在工件受热不均匀、温度过高结构易变形、强度低、保温性能差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包括炉体、在所述炉体顶部设置的回风通道、在所述炉体顶部设置的高热尾气通道,在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在所述炉体的侧壁沿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炉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在所述炉体的侧壁沿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在所述炉体相对的两侧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炉体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贯穿所述炉体的侧壁和所述炉体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沿所述炉体的底面延伸,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尾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贯穿所述炉体的底面和所述炉体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回风通道同轴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炉体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贯穿所述炉体的侧壁和所述炉体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气通道沿所述炉体的底面延伸,在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尾部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贯穿所述炉体的底面和所述炉体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排气口和所述高热尾气通道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进气通道用于以引导经过循环后加热的气体进入炉体的内腔,第一进气通道沿炉体的一侧壁延伸,能够在气体进入炉体的内腔之前对炉体的一侧壁进行预热,通过炉体侧壁的热传导作用使得炉体的一侧和炉体的内腔一侧内的气体均匀受热,从而提高了导热效果。
第二进气通道用于以引导经过循环后加热的气体进入炉体的内腔,第二进气通道沿炉体的另一侧壁延伸,能够在气体进入炉体的内腔之前对炉体的另一侧壁进行预热,通过炉体侧壁的热传导作用使得炉体的另一侧和炉体的内腔另一侧内的气体均匀受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导热效果。
通过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分别从炉体的两侧对炉体进行加热,有利于从不同的方向提高炉体的均匀加热,从而避免了现有焙烧炉存在的工件受热不均匀、温度过高结构易变形、强度低、保温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焙烧炉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右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在右视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包括炉体1、在所述炉体1顶部设置的回风通道4、在所述炉体1顶部设置的高热尾气通道5,在所述炉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2,所述第一进气通道2在所述炉体1的侧壁沿所述炉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炉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3,所述第二进气通道3在所述炉体1的侧壁沿所述炉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气通道2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3在所述炉体1相对的两侧设置。
第一进气通道2用于以引导经过循环后加热的气体进入炉体1的内腔,第一进气通道2沿炉体1的一侧壁延伸,能够在气体进入炉体1的内腔之前对炉体1的一侧壁进行预热,通过炉体1侧壁的热传导作用使得炉体1的一侧和炉体1的内腔一侧内的气体均匀受热,从而提高了导热效果。
第二进气通道3用于以引导经过循环后加热的气体进入炉体1的内腔,第二进气通道3沿炉体1的另一侧壁延伸,能够在气体进入炉体1的内腔之前对炉体1的另一侧壁进行预热,通过炉体1侧壁的热传导作用使得炉体1的另一侧和炉体1的内腔另一侧内的气体均匀受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导热效果。
通过第一进气通道2和第二进气通道3分别从炉体1的两侧对炉体1进行加热,有利于从不同的方向提高炉体1的均匀加热,从而避免了现有焙烧炉存在的工件受热不均匀、温度过高结构易变形、强度低、保温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便于引导经过循环后加热的气体进入第一进气通道2,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21,所述第一进气口21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炉体1设置。为了便于引导经过循环后加热的气体进入炉体1的内腔,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22,所述第一排气口22贯穿所述炉体1的侧壁和所述炉体1的内腔连通。
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引导经过循环后加热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2沿所述炉体1的底面延伸,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2的尾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22,所述第一排气口22贯穿所述炉体1的底面和所述炉体1的内腔连通。为了便于气体快速完成循环过程,所述第一排气口22和所述回风通道4同轴设置。
为了便于引导经过循环后加热的气体进入第二进气通道3,在所述第二进气通道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气口31,所述第二进气口31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炉体1设置。为了便于引导经过循环后加热的气体进入炉体1的内腔,在所述第二进气通道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气口32,所述第二排气口32贯穿所述炉体1的侧壁和所述炉体1的内腔连通。
如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引导经过循环后加热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3沿所述炉体1的底面延伸,在所述第二进气通道3的尾部设置有第二排气口32,所述第二排气口32贯穿所述炉体1的底面和所述炉体1的内腔连通。为了便于尾气快速排出,所述第二排气口32和所述高热尾气通道5同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包括炉体、在所述炉体顶部设置的回风通道、在所述炉体顶部设置的高热尾气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在所述炉体的侧壁沿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炉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在所述炉体的侧壁沿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在所述炉体相对的两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炉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贯穿所述炉体的侧壁和所述炉体的内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沿所述炉体的底面延伸,在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尾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贯穿所述炉体的底面和所述炉体的内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回风通道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炉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贯穿所述炉体的侧壁和所述炉体的内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沿所述炉体的底面延伸,在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尾部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贯穿所述炉体的底面和所述炉体的内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口和所述高热尾气通道同轴设置。
CN201921878053.8U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 Active CN210802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8053.8U CN210802024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8053.8U CN210802024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2024U true CN210802024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2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8053.8U Active CN210802024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20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30636U (zh) 一种热风循环焙烧炉
CN206001898U (zh) 一种网带炉加热系统
CN204787776U (zh) 一种搪瓷烧结炉
CN204787813U (zh) 一种搪瓷烧结装置
CN204404823U (zh) 一种节能环保铝合金胚料加热装置
CN210802024U (zh) 一种具有温度循环系统的焙烧炉
CN105441664A (zh) 用于对板材进行回火加热的明火回火炉及其加热方法
CN204509407U (zh) 一种淬火炉热回收装置
CN209960963U (zh) 热处理窑炉
CN210657063U (zh) 一种高效全向加热式退火炉
CN110806101A (zh) 一种节能发泡陶瓷辊道窑炉
CN202543046U (zh) 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强制对流加热装置
CN212482081U (zh) 一种新型节能隧道窑
CN214172902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隧道窑
CN205228190U (zh) 一种循环利用冷却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的节能窑炉
CN204830907U (zh) 一种陶瓷焙烧节能窑炉
CN202400959U (zh) 一种钢化炉
CN207763502U (zh) 一种炉气高速旋流的台车加热炉
CN108895832A (zh) 高效精密双通道高温隧道炉
CN204730681U (zh) 用于单通道热处理炉的热交换装置
CN216473389U (zh) 一种适用于62Si2Mn淬火带生产的淬火炉
CN205002593U (zh) 一种热能高回收安全辊道炉
CN208532863U (zh) 一种炉气高速旋流的辊底式热处理炉
CN203940730U (zh) 汽车用三元催化剂的连续式电热网带焙烧窑炉
CN206266667U (zh) 一种弹簧加工用连续式回火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