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5658U - 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 - Google Patents

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5658U
CN210795658U CN201921052878.4U CN201921052878U CN210795658U CN 210795658 U CN210795658 U CN 210795658U CN 201921052878 U CN201921052878 U CN 201921052878U CN 210795658 U CN210795658 U CN 210795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axle
assembly
plate
bracke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28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友
程帮胜
曹保卫
李人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528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5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5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5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驱动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该驱动桥减震机构包括车体总成、驱动桥电机总成、驱动桥安装支架、悬浮桥支架总成、第一减震单元、第二减震单元及平衡轮机构,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减震单元连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与所述车体总成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单元连接在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与所述平衡轮机构之间,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连接在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上,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活动连接在所述车体总成上,以使得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可相对所述车体总成上下浮动。该驱动桥减震机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驾驶员可以有良好的驾驶感受。

Description

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驱动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叉车的驱动桥总成的安装方式一般分以下两种。第一种方案是,通过螺栓将驱动桥总成直接固定在车体上,不带平衡轮。第二种方案是,通过螺栓将驱动桥总成直接固定在车体上,驱动桥两边设有平衡轮。
上述现有技术,驱动桥总成的安装方式属于硬连接,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不具有减震功能或者基本不能减震。第一种方案,驱动桥没有平衡轮,因而驱动桥本身轴载比较大。第一种方案,虽然驱动桥两边有平衡轮,但是平衡轮起的减震作用收效甚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叉车的驱动桥总成不具有减震功能或者基本不能减震的问题,提供一种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桥减震机构,包括车体总成、驱动桥电机总成、驱动桥安装支架、悬浮桥支架总成、第一减震单元、第二减震单元及平衡轮机构,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减震单元连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与所述车体总成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单元连接在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与所述平衡轮机构之间,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连接在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上,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活动连接在所述车体总成上,以使得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可相对所述车体总成上下浮动。
可选地,所述车体总成包括车体及驱动桥车身固定板,所述驱动桥车身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减震单元连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与驱动桥车身固定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第一减震弹簧及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所述驱动桥车身固定板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的上端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上且支撑于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与所述驱动桥车身固定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车体总成包括车体及固定在所述车体上的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包括悬浮桥上连接支架及位于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的下方的悬浮桥下连接支架,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绕第一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上,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绕第二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上,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绕第三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上,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绕第四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及第四旋转轴平行,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旋转轴与第四旋转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悬浮桥下连接支架及驱动桥安装支架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这样,由于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悬浮桥下连接支架及驱动桥安装支架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并且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正上方,因而,相当于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固定不动的连杆(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是沿竖直方向(垂直地面的方向)延伸的,在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上下浮动时,与固定不动的连杆相对的连杆(驱动桥安装支架)则永恒地保持竖直,这样,固定在驱动桥安装支架上的驱动桥电机总成在上下浮动时总能保持竖直,增加驱动桥电机总成上下浮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包括平行间隔的第一竖直板及第二竖直板;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包括驱动桥安装板、第三竖直板及第四竖直板,所述第三竖直板及第四竖直板竖直连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板的相对两侧,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板上;
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杆板、第二连杆板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板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板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连接板;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包括第三连杆板、第四连杆板及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杆板的第一端与第四连杆板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杆板的中部及所述第三连杆板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一竖直板上,所述第二连杆板的中部及所述第四连杆板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二竖直板上;所述第一连杆板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连杆板的第二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三竖直板上,所述第二连杆板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连杆板的第二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四竖直板上。
可选地,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安装板,所述车体总成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上的平衡轮机构安装座,所述平衡轮机构包括平衡轮总成及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在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减震弹簧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之间,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在所述平衡轮机构安装座上,以使得平衡轮总成可相对所述车体上下翻转。
这样,通过平衡轮总成相对车体上下翻转,可以实现平衡轮总成的翻转调节,减震效果更好,同时分摊了作用在驱动桥上的作用力。
可选地,所述平衡轮总成包括轮架及平衡轮,所述轮架固定在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上,所述平衡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上,所述平衡轮为偏心轮且可绕所述转轴360度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包括第二减震弹簧及第二减震弹簧安装轴,所述安装板上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安装轴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安装轴的上端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安装轴上且支撑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之间。
可选地,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包括驱动桥及安装在所述驱动桥上的驱动电机及转向电机,所述驱动桥带有驱动轮,所述转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桥转向,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桥上的驱动轮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减震机构,驱动桥电机总成固定在驱动桥安装支架上,驱动桥安装支架连接在悬浮桥支架总成上,悬浮桥支架总成活动连接在车体总成上,并在驱动桥安装支架与车体总成之间设置第一减震单元,在悬浮桥支架总成与平衡轮机构之间设置第二减震单元。这样,驱动桥电机总成与车体总成活动连接,驱动桥电机总成可相对车体总成上下浮动。当驱动桥电机总成受到地面的作用力时,会以平衡轮机构与地面的接触点为支撑点向上浮动,压迫第一减震单元从而达到减震效果;当驱动桥电机总成在不受地面支撑力的作用时,也会以平衡轮机构与地面的接触点为支撑点向下浮动,压迫第二减震单元从而达到减震效果。该驱动桥减震机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驾驶员可以有良好的驾驶感受。
此外,当平衡轮机构可以分载驱动桥电机总成上的正压力时,转向时驱动轮和地面的摩擦力较小,从而达到减小转向能耗的作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叉车,其包括上述的驱动桥减震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减震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减震机构的车体总成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减震机构的驱动桥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减震机构的悬浮桥上连接支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减震机构的悬浮桥下连接支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减震机构的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减震机构的平衡轮总成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桥减震机构的驱动桥电机总成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车体总成;11、车体;12、驱动桥车身固定板;121、第一通孔;13、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131、第一竖直板;132、第二竖直板;14、平衡轮机构安装座;2、驱动桥电机总成;21、驱动桥;211、驱动轮;22、驱动电机;23、转向电机;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回转支撑轴承;3、驱动桥安装支架;31、驱动桥安装板;32、第三竖直板;33、第四竖直板;4、第一减震单元;41、第一减震弹簧;42、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5、第二减震单元;51、第二减震弹簧;52、第二减震弹簧安装轴;6、悬浮桥上连接支架;61、第一连杆板;62、第二连杆板;63、第一连接板;7、悬浮桥下连接支架;71、第三连杆板;72、第四连杆板;73、第二连接板;74、安装板;741、第二通孔;8、平衡轮总成;81、轮架;82、平衡轮;9、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91、架体;92、平衡轮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桥减震机构,包括车体总成1、驱动桥电机总成2、驱动桥安装支架3、悬浮桥支架总成、第一减震单元4、第二减震单元5及平衡轮机构,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2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3上,所述第一减震单元4连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3与所述车体总成1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单元5连接在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与所述平衡轮机构之间,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3连接在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上,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活动连接在所述车体总成1上,以使得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2可相对所述车体总成1上下浮动。
驱动电机22总成为整车提供动力并具有转向功能。驱动电机22总成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3上。
所述车体总成1包括车体11及驱动桥车身固定板12,所述驱动桥车身固定板12固定在所述车体11上,所述第一减震单元4连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3 与驱动桥车身固定板12之间。
所述第一减震单元4包括第一减震弹簧41及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42,所述驱动桥车身固定板12上设置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42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3上,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42的上端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121内,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套接在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 42上且支撑于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3与所述驱动桥车身固定板12之间。
所述车体总成1还包括固定在车体11上的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13,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包括悬浮桥上连接支架6及位于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6的下方的悬浮桥下连接支架7,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6绕第一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13上,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7绕第二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13上,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6绕第三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3上,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7绕第四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3上,所述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及第四旋转轴平行,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旋转轴与第四旋转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6、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13、悬浮桥下连接支架7及驱动桥安装支架3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这样,由于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6、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13、悬浮桥下连接支架7及驱动桥安装支架3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并且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正上方,因而,相当于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固定不动的连杆 (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13)是沿竖直方向(垂直地面的方向)延伸的,在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2上下浮动时,与固定不动的连杆相对的连杆(驱动桥安装支架3)则永恒地保持竖直,这样,固定在驱动桥安装支架3上的驱动桥电机总成 2在上下浮动时总能保持竖直,增加驱动桥电机总成2上下浮动的稳定性。
所述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13包括平行间隔的第一竖直板131及第二竖直板 132;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3包括驱动桥安装板31、第三竖直板32及第四竖直板33,所述第三竖直板32及第四竖直板33竖直连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板31的相对两侧,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2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板31上。
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6包括第一连杆板61、第二连杆板62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板61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板62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连接板63;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7包括第三连杆板71、第四连杆板72及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杆板71的第一端与第四连杆板72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连接板73。
所述第一连杆板61的中部及所述第三连杆板71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一竖直板131上,所述第二连杆板62的中部及所述第四连杆板72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二竖直板132上;所述第一连杆板61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连杆板71的第二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三竖直板32上,所述第二连杆板 62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连杆板72的第二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四竖直板33 上。
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7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73上的安装板,所述车体总成1还包括固定在车体11上的平衡轮机构安装座14,所述平衡轮机构包括平衡轮总成8及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9,所述平衡轮总成8固定在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9上,所述第二减震弹簧51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9之间,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9转动连接在所述平衡轮机构安装座14上,以使得平衡轮总成8可相对所述车体上下翻转。平衡轮总成8的主要作用为分载驱动轮211上的力。
悬浮桥上连接支架6可由多块板料通过焊接的方式拼接而成,也可以是包含销轴孔的一体结构(例如通过铸造得到)。
驱动桥安装板31、第三竖直板32及第四竖直板33焊接一体,第三竖直板 32及第四竖直板33设置有销轴孔。
悬浮桥下连接支架7可由多块板料通过焊接的方式拼接而成,也可以是包含销轴孔的一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9包括架体91及平衡轮转轴92,所述平衡轮转轴92转动连接在平衡轮机构安装座14上,以使得平衡轮总成8可相对所述车体11上下翻转。这样,通过平衡轮总成8相对车体 11上下翻转,可以实现平衡轮总成8的翻转调节,减震效果更好,同时分摊了作用在驱动桥21上的作用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平衡轮总成8包括轮架81及平衡轮82,所述轮架81固定在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9上,所述平衡轮8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81上,所述平衡轮82为偏心轮且可绕所述转轴360度旋转。
所述轮架81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9 上。
平衡轮总成8可以是双轮,也可以是单轮(在满足支撑重量的前提下)。
所述第二减震单元5包括第二减震弹簧51及第二减震弹簧安装轴52,所述安装板上设置第二通孔741,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安装轴52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9上,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安装轴52的上端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二通孔741内,所述第二减震弹簧51套接在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安装轴52上且支撑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9之间。
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2包括驱动桥21及安装在所述驱动桥21上的驱动电机22及转向电机23,所述驱动桥21带有驱动轮211,所述转向电机23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桥21转向,所述驱动电机22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桥21上的驱动轮211 旋转。
所述驱动电机22可通过一减速器与驱动轮211连接,以此带动驱动轮211 旋转。所述转向电机2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24,所述驱动桥21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齿轮24啮合的第二齿轮25,所述转向电机23的旋转通过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的减速作用带动驱动桥21转向。
驱动电机22的壳体与转向电机23的壳体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驱动电机 22的壳体与第二齿轮25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撑轴承26,以减小驱动桥21的转动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减震机构,驱动桥电机总成2与车体总成1 活动连接,驱动桥电机总成2可相对车体总成1上下浮动。当驱动桥电机总成2 受到地面的作用力时,会以平衡轮机构与地面的接触点为支撑点向上浮动,压迫第一减震单元4从而达到减震效果;当驱动桥电机总成2在不受地面支撑力的作用时,也会以平衡轮机构与地面的接触点为支撑点向下浮动,压迫第二减震单元5从而达到减震效果。该驱动桥减震机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驾驶员可以有良好的驾驶感受。
此外,当平衡轮机构可以分载驱动桥电机总成2上的正压力时,转向时驱动轮211和地面的摩擦力较小,从而达到减小转向能耗的作用。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减震单元与第二减震单元可以采用液压减振器或气压减振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叉车,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驱动桥减震机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驱动桥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总成、驱动桥电机总成、驱动桥安装支架、悬浮桥支架总成、第一减震单元、第二减震单元及平衡轮机构,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减震单元连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与所述车体总成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单元连接在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与所述平衡轮机构之间,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连接在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上,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活动连接在所述车体总成上,以使得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可相对所述车体总成上下浮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总成包括车体及驱动桥车身固定板,所述驱动桥车身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减震单元连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与驱动桥车身固定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桥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第一减震弹簧及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所述驱动桥车身固定板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的上端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套接在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安装轴上且支撑于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与所述驱动桥车身固定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总成包括车体及固定在所述车体上的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所述悬浮桥支架总成包括悬浮桥上连接支架及位于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的下方的悬浮桥下连接支架,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绕第一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上,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绕第二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上,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绕第三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上,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绕第四旋转轴铰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第三旋转轴及第四旋转轴平行,所述第一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旋转轴与第四旋转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悬浮桥下连接支架及驱动桥安装支架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桥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桥车身连接支架包括平行间隔的第一竖直板及第二竖直板;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包括驱动桥安装板、第三竖直板及第四竖直板,所述第三竖直板及第四竖直板竖直连接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板的相对两侧,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固定在所述驱动桥安装板上;
所述悬浮桥上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杆板、第二连杆板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板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板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连接板;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包括第三连杆板、第四连杆板及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杆板的第一端与第四连杆板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杆板的中部及所述第三连杆板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一竖直板上,所述第二连杆板的中部及所述第四连杆板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二竖直板上;所述第一连杆板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连杆板的第二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三竖直板上,所述第二连杆板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连杆板的第二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第四竖直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桥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桥下连接支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安装板,所述车体总成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车体上的平衡轮机构安装座,所述平衡轮机构包括平衡轮总成及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在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减震单元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之间,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在所述平衡轮机构安装座上,以使得平衡轮总成可相对所述车体上下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桥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轮总成包括轮架及平衡轮,所述轮架固定在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上,所述平衡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轮架上,所述平衡轮为偏心轮且可绕所述转轴360度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桥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包括第二减震单元及第二减震单元安装轴,所述安装板上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安装轴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安装轴的上端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套接在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安装轴上且支撑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平衡轮总成固定支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桥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桥电机总成包括驱动桥及安装在所述驱动桥上的驱动电机及转向电机,所述驱动桥带有驱动轮,所述转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桥转向,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桥上的驱动轮旋转。
10.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桥减震机构。
CN201921052878.4U 2019-07-08 2019-07-08 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 Active CN210795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2878.4U CN210795658U (zh) 2019-07-08 2019-07-08 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2878.4U CN210795658U (zh) 2019-07-08 2019-07-08 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5658U true CN210795658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1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2878.4U Active CN210795658U (zh) 2019-07-08 2019-07-08 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5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11121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箱型モジュール、車両のパラメトリックシャーシシステム及び車両のボディシェル
US20070182120A1 (en) Suspension tilting module for a wheeled vehicle and a wheeled vehicle equipped with such a suspension tilting module
KR870009871A (ko) 차량바퀴용 현가장치
CN106335542A (zh) 四轮独立转向机构及工作方法
CN210795658U (zh) 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
CN210027728U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支撑转向机构
JP2023160024A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1223672U (zh) 独立悬架移动机器人用四轮差速滑动转向动力平衡装置
CN113968256B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01376591Y (zh) 独立悬架式轻型太阳能车转向机构
CN101456442B (zh) 具有自动侧倾功能的三轮太阳能车悬架
CN209852083U (zh) 底盘及电动汽车
CN215622498U (zh) 一种可倾斜的三轮车
CN216805050U (zh) 一种商用车提升气囊桥总成
CN213565304U (zh) 带减震功能的两轮机器人
CN213167615U (zh) 一种前悬架上横臂总成
CN221366474U (zh) 一种车轮悬挂结构及机动车辆
CN221293973U (zh) 一种整车减震机构
CN220701227U (zh) 一种基于差速驱动的带万向支撑轮的agv结构
CN202413343U (zh) 汽车起重机专用底盘双驱动桥平衡悬架装置
CN214823666U (zh) 一种三舱式电动汽车平衡架构
CN214189967U (zh) 一种摩托车
CN213138483U (zh) 一种自主移动机器人底盘的驱动装置
CN213322642U (zh) 一种同轴式电动驱动桥结构
CN113968255B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