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2796U - 取力机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取力机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2796U
CN210792796U CN201921611962.5U CN201921611962U CN210792796U CN 210792796 U CN210792796 U CN 210792796U CN 201921611962 U CN201921611962 U CN 201921611962U CN 210792796 U CN210792796 U CN 210792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rotating shaft
power take
box body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19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19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2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2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2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力机构及车辆,取力机构包括:箱体,具有容纳空间;转轴,设于容纳空间内,转轴用于连接传动轴及工作装置,其中,转轴设有抵靠配合部;限位结构,设于容纳空间内,限位结构与抵靠配合部抵靠配合,以对转轴轴向限位。本方案提供的取力机构,通过在传动轴与工作装置之间设置转轴,并通过限位结构与抵靠配合部抵靠配合以限制转轴轴向活动,从而使得转轴吸收承受来自传动轴的轴向力,避免工作装置收到轴向力而造成损伤,降低故障率,且本方案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缩短产品的装配时间。

Description

取力机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力机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力机构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泵取力方式分为三种:取力机构直联、联轴套联接、传动轴联接。取力机构直联结构简单,但空间尺寸和位置有严格要求,联轴套联接要求液压泵与取力端有严格的同轴度,传动轴联接可将液压泵安装至距取力端较远处,且允许液压泵与取力端有一定的位置偏移。通常当前两种联接方式无法满足要求时,需要选用传动轴联接方式。传动轴联接方式普遍采用的是传动轴一端联接取力端,另一端联接液压泵。传动轴联接方式对空间位置和安装精度要求相对较低,但由于液压泵允许承受的轴向载荷相对较小,使用过程中通常要承受较大的轴向力,故障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力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取力机构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力机构,包括:箱体,具有容纳空间;传动轴;转轴,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工作装置,其中,所述转轴设有抵靠配合部;限位结构,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抵靠配合部抵靠配合,以对所述转轴轴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取力机构,通过在传动轴与工作装置之间设置转轴,并通过限位结构与抵靠配合部抵靠配合以限制转轴轴向活动,从而使得转轴吸收承受来自传动轴的轴向力,避免工作装置收到轴向力而造成损伤,降低故障率,且本方案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缩短产品的装配时间,总而言之,本方案通过在传动轴与工作装置之间增加一级过渡元件用于承受轴向力,从而对工作装置形成有效防护,且通过转轴连接传动轴及工作装置,转轴的传动精度高,避免传动过程中的损耗,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取力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抵靠配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转轴上的轴肩,所述轴肩沿所述转轴的周圈设置,并与所述限位结构抵靠。
在本方案中,设置抵靠配合部包括形成于转轴上的轴肩,这样抵靠配合部与转轴为一体式结构,对转轴的限位效果更好,且结构更简单,有利于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形成为所述限位结构,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轴承上,且所述抵靠配合部与所述轴承抵靠。
在本方案中,设置轴承形成为限位结构,这样,轴承在实现支撑转轴的同时,还具有限定转轴轴向活动的作用,产品结构更简单。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包括箱本体及盖体,所述箱本体设有供所述转轴伸出的开口,所述盖体上向外延伸形成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开口相适配,所述插接部沿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箱体并与所述轴承相抵靠。
在本方案中,通过盖体的插接部对轴承进一步限位,防止轴承受力后发生移位,进一步提升轴承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密封件,以密封所述盖体与所述转轴之间的缝隙,所述密封件的侧壁抵靠所述轴承。
在本方案中,设置密封件的侧壁抵靠轴承,在实现密封性的同时,进一步对轴承形成轴向的限位,从而进一步提升轴承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设有止挡件,所述轴承位于所述止挡件与所述抵靠配合部之间并抵靠所述止挡件与所述抵靠配合部。
在本方案中,设置轴承抵靠止挡件与抵靠配合部,从而使得轴承在轴向上被限位,防止轴承受力后发生移位,进一步提升轴承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轴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抵靠所述止挡件,所述第二侧壁抵靠所述抵靠配合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上设有支撑连接部,所述支撑连接部用于与变速箱支撑件相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支撑连接部对箱体进行固定支撑,提升箱体的稳固性,进而提升取力机构的稳定性,减小工作装置受轴向力的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的外周壁上设有法兰边,所述法兰边构成所述支撑连接部。
在本方案中,设置法兰边构成支撑连接部,这样,结构更简单,且箱体与变速箱支撑件的连接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取力机构,设于所述车架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取力机构,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取力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取力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车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箱体,1101容纳空间,111箱本体,1111开口,112盖体,1121插接部,120转轴,121抵靠配合部,1211轴肩,130限位结构,140轴承,150密封件,160止挡件,170支撑连接部,180传动轴,220工作装置,230变速箱,231变速箱支撑件,24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取力机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取力机构,包括箱体110、转轴120及限位结构130。
具体地,箱体110具有容纳空间1101,转轴120设于容纳空间1101内,转轴120用于连接传动轴180及工作装置220,其中,转轴120设有抵靠配合部121,限位结构130设于容纳空间1101内,限位结构130与抵靠配合部121抵靠配合,以对转轴120轴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取力机构,通过在传动轴180与工作装置220(例如:液压泵)之间设置转轴120,并通过限位结构130与抵靠配合部121抵靠配合以限制转轴120轴向活动,从而使得转轴120吸收承受来自传动轴180的轴向力,避免工作装置220收到轴向力而造成损伤,降低故障率,且本方案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缩短产品的装配时间,总而言之,本方案通过在传动轴180与工作装置220之间增加一级过渡元件用于承受轴向力,从而对工作装置220形成有效防护,且通过转轴120连接传动轴180及工作装置220,转轴120的传动精度高,避免传动过程中的损耗,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如图3所示,传动轴180的一端与转轴120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输出源连接,从而实现取力,其中,动力输出源可以为发动机等等。
举例地,转轴120装配与箱体110内,转轴120与箱体110组成转轴120箱,传动轴180的一端安装在发动机取力端输出轴上,另一端安装在转轴120的输入端,液压泵安装在转轴120的输出端,液压泵输入轴与转轴120箱输出轴连接,传动轴180和液压泵通过转轴120进行直连,转轴120箱仅承担传动轴180与液压泵的过渡连接作用,缓冲传动轴180转动过程中带来的轴向力,转轴120箱不具备增速或减速功能。
传动轴180与转轴120通过法兰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设置传动轴180与转轴120之间采取其他的连接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抵靠配合部121包括形成于转轴120上的轴肩1211,轴肩1211沿转轴120的周圈设置,并与限位结构130抵靠。这样抵靠配合部121与转轴120为一体式结构,对转轴120的限位效果更好,且结构更简单,有利于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10设有轴承140,轴承140形成为限位结构130,转轴120设于轴承140上,且抵靠配合部121与轴承140抵靠。这样,轴承140在实现支撑转轴120的同时,还具有限定转轴120轴向活动的作用,产品结构更简单。
举例而言,轴承140数量小于或等于3,以轴承140数量为2个为例,转轴120上形成有第一轴肩1211及第二轴肩1211,第一轴肩1211及第二轴肩1211沿转轴120的轴向间隔分布,第一轴肩1211位于第二轴肩1211左侧,箱体110设有第一轴承140及第二轴承140,第一轴承140设于第一轴肩1211的左侧,并抵靠第一轴承140的左侧壁,第二轴承140设于第二轴肩1211的右侧,并抵靠第二轴承140的右侧壁,从而使得第一轴承140限制转轴120向左移动,第二轴承140限制转轴120向右的移动,或者也可以设置第一轴承140设于第一轴肩1211的右侧,并抵靠第一轴承140的右侧壁,第二轴承140设于第二轴肩1211的左侧,并抵靠第二轴承140的左侧壁,同样可以实现限定转轴120两个方向上的轴线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10包括箱本体111及盖体112,箱本体111设有供转轴120伸出的开口1111,盖体112上向外延伸形成有插接部1121,插接部1121与开口1111相适配,插接部1121沿开口1111伸入箱体110并与轴承140相抵靠。通过盖体112的插接部1121对轴承140进一步限位,防止轴承140受力后发生移位,进一步提升轴承140的可靠性。
举例而言,箱本体111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开口1111,转轴120沿开口1111伸入箱本体111内,盖体112设于箱本体111上朝向传动轴180的一面,且盖体112与箱本体111通过螺钉、螺栓、卡扣等方式锁定与箱本体111上,在盖体112与箱本体111之间设有密封圈以密封盖体112与箱本体111之间的缝隙,关于盖体112,详细地,盖体112大致呈与箱本体111相似的圆形,却盖体112上对应开口1111的位置出设有通孔,使得转轴120可以依次穿过开口1111及通孔伸入箱本体111外,进而使得转轴120伸入的部分与传动轴180连接,这样,转轴120与传动轴180的连接更方便,在盖体112上朝向箱本体111的一面向外凸出延伸形成有凸边,凸边与开口1111的形状相适配,使得盖体112盖设于箱本体111上时,凸边的周侧壁抵靠开口1111的壁,该凸边形成为插接部1121,轴承140位于箱体110内靠近开口1111的位置处,从而使得凸边的顶壁抵靠轴承140,在利用凸边实现盖体112与箱本体111的定位及连接的同时,盖体112还具有止挡轴承140的作用,防止轴承140受力后发生蹿位,进一步提升轴承14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盖体112与转轴120之间设有密封件150,以密封盖体112与转轴120之间的缝隙,密封件150的侧壁抵靠轴承140。在实现密封性的同时,进一步对轴承140形成轴向的限位,从而进一步提升轴承140的可靠性。
举例地,密封件150包括密封圈等,密封圈套装于转轴120上,且抵靠盖体112,从而实现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10设有止挡件160,轴承140位于止挡件160与抵靠配合部121之间并抵靠止挡件160与抵靠配合部121。使得轴承140在轴向上被限位,防止轴承140受力后发生移位,进一步提升轴承140的可靠性。
举例而言,箱体110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向外凸出延伸的止挡壁,止挡壁沿周向环绕箱体110的内周壁,轴承140位于轴肩1211与止挡壁之间并抵靠轴肩1211及止挡壁,从而使得轴承140在轴向上被限位,防止轴承140受力后发生移位,进一步提升轴承14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沿转轴120的轴向,轴承14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抵靠止挡件160,第二侧壁抵靠抵靠配合部1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10上设有支撑连接部170,支撑连接部170用于与变速箱支撑件231相连接。通过支撑连接部170对箱体110进行固定支撑,提升箱体110的稳固性,进而提升取力机构的稳定性,减小工作装置220受轴向力的影响。同时变速箱支撑件231相在支撑变速箱230的同时,还可以支撑固定箱体110,实现一物多用,有利于减小产品的部件数量,简化产品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单独设置两个支撑件,两个支撑件分别支撑箱体110及变速箱2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10的外周壁上设有法兰边,法兰边构成支撑连接部170。这样,结构更简单,且箱体110与变速箱支撑件231的连接更可靠。
举例地,在箱体110的上周壁上形成有凸出的法兰边,变速箱支撑件231设设有通孔,箱体110穿过通孔,且法兰边与通孔的壁通过螺钉等方式锁紧,通过变速箱支撑件231固定支撑箱体110,提升箱体110的稳固性,进而提升取力机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240;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取力机构,设于车架240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取力机构,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详细地,车辆包括发动机、车架240、液压泵、取力机构等等元件,其中,发动机、液压泵、取力机构设于车架240上,取力机构的传动轴180的一端连接发动机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取力机构的转轴120的一端,转轴120的另一端与液压泵连接,从而实现发动机与液压泵之间的连接机传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下优点:
1、产品适用性高,对空间位置和尺寸要求较低。
2、产品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箱体110内无齿轮传动,仅对两端进行直连,用于抵消传动轴180产生的轴向力,提高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力机构及车辆,通过在传动轴180与工作装置220(例如:液压泵)之间设置转轴120,并通过限位结构130与抵靠配合部121抵靠配合以限制转轴120轴向活动,从而使得转轴120吸收承受来自传动轴180的轴向力,避免工作装置220收到轴向力而造成损伤,降低故障率,且本方案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利于缩短产品的装配时间,总而言之,本方案通过在传动轴180与工作装置220之间增加一级过渡元件用于承受轴向力,从而对工作装置220形成有效防护,且通过转轴120连接传动轴180及工作装置220,转轴120的传动精度高,避免传动过程中的损耗,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取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具有容纳空间;
传动轴;
转轴,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工作装置,其中,所述转轴设有抵靠配合部;
限位结构,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抵靠配合部抵靠配合,以对所述转轴轴向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靠配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转轴上的轴肩,所述轴肩沿所述转轴的周圈设置,并与所述限位结构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形成为所述限位结构,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轴承上,且所述抵靠配合部与所述轴承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包括箱本体及盖体,所述箱本体设有供所述转轴伸出的开口,所述盖体上向外延伸形成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开口相适配,所述插接部沿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箱体并与所述轴承相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密封件,以密封所述盖体与所述转轴之间的缝隙,所述密封件的侧壁抵靠所述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设有止挡件,所述轴承位于所述止挡件与所述抵靠配合部之间并抵靠所述止挡件与所述抵靠配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轴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抵靠所述止挡件,所述第二侧壁抵靠所述抵靠配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上设有支撑连接部,所述支撑连接部用于与变速箱支撑件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的外周壁上设有法兰边,所述法兰边构成所述支撑连接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力机构,设于所述车架上。
CN201921611962.5U 2019-09-26 2019-09-26 取力机构及车辆 Active CN210792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1962.5U CN210792796U (zh) 2019-09-26 2019-09-26 取力机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1962.5U CN210792796U (zh) 2019-09-26 2019-09-26 取力机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2796U true CN210792796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4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1962.5U Active CN210792796U (zh) 2019-09-26 2019-09-26 取力机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2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26270A1 (en) Electromotive drive
CN210792796U (zh) 取力机构及车辆
CA2759533A1 (en) Clutch device
CN110654234A (zh) 取力机构及车辆
WO2023116766A1 (zh) 用于转动关节的传动机构
WO2024001262A1 (zh) 一种连接装置及动力总成
EP2418400A2 (en) Speed reducing device
KR20100008471A (ko) 차량의 하이브리드 변속기 및 그 조립방법
CN208760400U (zh) 电动汽车及其一体化动力总成
CN211314883U (zh) 一种弹性双轴联结装置
JP2002103999A (ja) 回転部材支持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CN208730779U (zh) 电动汽车及其一体化动力总成
CN102954190A (zh) 减速装置
KR200488779Y1 (ko) 감속기
CN215293510U (zh) 一种机电耦合变速器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397642U (zh) 电器装置变速机构
CN218480139U (zh) 一种易装配的轴装式减速机
CN213297578U (zh) 一种用于重载式铰链体驱动装置的驱动部
CN219650998U (zh) 自移动设备
CN220891015U (zh) 传动机构及电动工具
CN216185440U (zh) 转向器动力组件及动力系统
CN213125705U (zh) 一种电驱动装置
CN220891014U (zh) 传动机构及电动工具
CN220234349U (zh) 一种减速机通用电机法兰结构
JP2019110737A (ja) モータ締結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