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6138U - 遮光片及镜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遮光片及镜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6138U
CN210776138U CN201921681442.1U CN201921681442U CN210776138U CN 210776138 U CN210776138 U CN 210776138U CN 201921681442 U CN201921681442 U CN 201921681442U CN 210776138 U CN210776138 U CN 210776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portion
lens
shading
light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814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德忠
吴俊甫
邹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814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6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6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61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结构,包括镜筒、前透镜和后透镜,前透镜和后透镜之间具有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包括位于所述前透镜和后透镜之间的环形第一遮光部和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相连的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为筒状,所述第二遮光部在所述透镜组的光轴方向自所述第一遮光部内侧沿靠近物侧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遮光部在邻近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端部孔径大于远离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端部孔径。遮光部是斜向地朝向前透镜的像侧面延伸,如此镜头结构应用于摄像头模组时,实现将非光学设计区射入或反射的所有光线遮挡的目的,但并不以遮挡光学设计区为代价,实现有效消除杂散光且保证成像效果。还提出一种镜头结构中的滤光片。

Description

遮光片及镜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滤光片及具有这种滤光片的镜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手机摄像头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特别是杂散光这块,使得摄像头里面配件的消光工艺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和突破以改善杂散光。
传统的手机摄像头中,如图1所示,都是用平面圆形的遮光片810遮挡透镜820,以遮挡除正常成像外的一些杂散光。然而如图2所示,但当透镜820之间的间隙较大和/或透镜折射率较大的时候,遮光片810还是没办法完全把透镜的边缘遮挡住,此时光线会从透镜820的边缘穿透出来或者边缘表面反射出去 (参考光线L1被透镜820反射后的光路),这部分光线为非设计成像光线,导致在像面上形成光斑,严重影响成像品质。传统技术中的一种解决方案为通过缩小遮光片810的内径A来遮挡边缘的光线,然而这种方式遮光片810由于在径向上的尺寸更大,将会遮挡到部分的设计光线(即成像需要的光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遮光片不能有效消除杂散光的问题,提出一种镜头结构。
一种镜头结构,包括:
镜筒,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具有相对的物侧端面和像侧端面;
透镜组,包括设于所述镜筒内的前透镜和后透镜,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沿所述物侧端面至像侧端面的方向排列,所述前透镜具有临近所述像侧端面的像侧面、与所述像侧面相对的物侧面;
遮光片,位于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之间,所述遮光片包括位于所述前透镜和后透镜之间的环形第一遮光部和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相连的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为筒状,所述第二遮光部在所述透镜组的光轴方向自所述第一遮光部内侧沿靠近物侧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遮光部在邻近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端部孔径大于远离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端部孔径。
上述镜头结构,第二遮光部斜向地延伸,使得第二遮光部远离第一遮光部的端部能够遮蔽光学部的更多的边缘区域,但第二遮光部能避开前透镜的光学部的光学设计区,从而实现将非光学设计区射入或反射的所有光线遮挡的目的,并且实现此目的时并不以遮挡光学设计区为代价,实现有效消除杂散光且保证成像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部自邻近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的端部至远离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的端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截面孔径逐渐减小。采用此结构,在成型第二遮光部时,所需要的模具结构简单,更容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部由经过所述光轴的平面截取的形状为直线、弧线、阶梯折线状或平滑波浪线。第二遮光部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形状,均能实现遮挡光学部的更多的边缘区域但避开前透镜的光学部的光学设计区的目的,使得制备第二遮光部时具有更多的选择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前透镜的像侧面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第二遮光部的自由端与所述像侧面接触或具有间隙。第二遮光部的形状设置,提供了前透镜和后透镜之间的间隙较大时的遮光方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透镜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所述光学部的像侧面于圆周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遮光部沿所述凹面倾斜延伸。遮光部的形状设置,适用于前透镜为反向弯曲的透镜,能有效消除杂散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片为一体成型的冲压件,所述第二遮光部为相对于第一遮光部塑性变形而成的弯折部。第二遮光部通过弯折形成,能够斜向延伸,以遮蔽前透镜的非设计光区域,但避开设计光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压件为金属件或塑胶件。可以通过对金属或塑胶初体的冲压制得滤光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冲压件层叠且相固定的隔片,所述隔片的形状与所述冲压件的形状一致,所述冲压件和所述隔片二者之一为金属件,二者之另一为塑胶件。隔片与冲压件组合成一组合式的滤光片,既能有效消除杂散光,也避免轻易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片表面形成有剪裁线,所述剪裁线包括第一剪裁线和第二剪裁线,所述第一剪裁线沿所述第一遮光部和所述第二遮光部交界处延伸,所述第二剪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剪裁线和所述第二遮光部的远离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的端部,所述剪裁线的深度小于所述遮光片的厚度。第一剪裁线形成第二遮光部的外轮廓,通过形成第一剪裁线和第二剪裁线,在第二遮光部的外轮廓出和第二遮光部内部均形成减薄区域,如此利用冲压方式成型第二遮光部时,塑性变形时的回弹力较小从而保证了第二遮光部的形状的精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剪裁线为间断线或闭合线。第一剪裁线为闭合线或间断线,实现在圆周方向上减薄了第二遮光部的外轮廓区域目的,使塑性变形时的回弹力较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剪裁线的延长线经过光轴。第二剪裁线的延长线需要经过光轴,因此冲压成型第二遮光部的过程中,第二剪裁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遮光部的被拉伸方向一致,第二遮光部内一直保持多个减薄区域,保证实现塑性变形时的回弹力较小的目的。
还提出一种遮光片,包括:
环形的第一遮光部;
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相连的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为筒状,所述第二遮光部在所述第一遮光部的轴向方向自所述第一遮光部内侧沿远离第一遮光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遮光部在邻近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端部孔径大于远离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端部孔径。滤光片可应用于镜头结构,有效遮蔽非设计光区域的光线。
一种遮光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遮光片的初体,所述初体为具有中心孔的环状结构;
对所述中心孔外相邻的预定区域进行冲压,使所述预定区域被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二遮光部,所述初体的外轮廓与所述预定区域的外轮廓线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遮光部。滤光片冲过冲压工艺获得,使第二遮光部通过弯折形成,能够斜向延伸,以遮蔽的非设计光区域,但避开设计光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预定区域进行预冲压,以使所述预定区域在外轮廓线处形成第一剪裁线,且在预定区域中形成多个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排列的第二剪裁线,所述第二剪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剪裁线和中心孔的内壁;
对所述预定区域进行二次冲压,使所述预定区域被弯折以形成所述遮光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遮光片上层叠并固定一个形状一致的隔片,其中所述遮光片和所述隔片二者之一为金属件,二者之另一为塑胶件。金属材质的遮光片和塑胶材质的遮光片组合使用,既有效遮光,又避免轻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技术的镜头结构中遮光片的遮光原理示意图;
图2为传统技术的镜头结构中遮光片遮挡住设计光线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镜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镜头结构中的遮光片的一种实施例中的初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初体的侧视图;
图6为利用图4所示的初体制得的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遮光片的侧视图;
图8为图3的镜头结构中的遮光片的初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初体的侧视图;
图10为利用图8所示的初体制得的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遮光片的侧视图;
图12为图3的镜头结构中的遮光片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Y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结构 100和滤光片200,其中镜头结构100包括:镜筒10,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具有相对的物侧端面110和像侧端面120;透镜组20,包括设于镜筒10内的前透镜210和后透镜210,其中前透镜210和后透镜220沿物侧端面110至像侧端面120的方向排列;遮光片30,位于前透镜210和后透镜220之间。滤光片200 设置在像侧端面120的一侧。
透镜组20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相应数量的透镜,在此不作限定。例如图3中,前透镜210的靠近物侧端面110的一侧设有第一透镜230。后透镜210 的靠近像侧端面120的一侧设有第二透镜24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物侧,指镜头结构100在使用时靠近物体的一侧。像侧,指镜头结构100在使用时远离物体的一侧,靠近像面。相应地,前透镜 210和均具有临近像侧端面120的像侧面212、与像侧面212相对的物侧面214。“物侧面”、“像侧面”是相对于物侧端面110和像侧端面120而定义的。进一步地,前透镜210的中部的凸起区域是用以成像的光学部2122,环绕光学部2122 的是与镜筒10接触的边缘部2124。像侧面212和物侧面214均有部分共同构成光学部,另一部分构成边缘部2124。类似地,后透镜220也具有像侧面和物侧面,也具有光学部和边缘部,不再赘述。
遮光片还可以称为IRIS光阑片,采用索麻片、PET片、阳极氧化铜等黑色材料,或者经过涂黑处理的材料,或者灰色材料亦可。遮光片30位于前透镜210 的像侧面和后透镜220的物侧面之间,作用是消除杂散光线。
具体的,结合图3,对于前透镜210而言,光学部2122定义有设计光线边缘216。设计光线边缘216为滤光片200反射至像侧面212的光线后,再次被像侧面212反射时的反射光边缘。光学部2122为球面结构。设计光线边缘216通常并非球面结构的最边缘。设计光线边缘216为一临界点,设计光线边缘216 以内的区域为光学设计区,射入光学设计区的光线用于成像。设计光线边缘216 以外的区域未非为光学设计区。遮光片30设置的目的是用以阻挡非光学设计区射入或反射的所有光线。
镜头结构10应用于摄像头模组时,滤光片200设置在镜头结构100的像侧端面120的一侧。自物侧端面110一侧射入的L1穿过前透镜210后被滤光片200 反射回至前透镜210的像侧面212。非光学设计区的像侧面212再将L1反射时被遮光部320遮挡,从而遮光片30起到遮挡及消除遮光片30和像侧面212反射的杂散光线的作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遮光片30包括夹持在前透镜210和后透镜220 之间的第一遮光部310、与第一遮光部310相连的第二遮光部320。
第一遮光部310呈环形,夹持固定在前透镜210和后透镜220之间。第二遮光部320呈筒状,其在透镜组20的光轴方向自第一遮光部310的内侧沿靠近物侧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遮光部320在邻近第一遮光部310的端部孔径大于远离第一遮光部310的端部孔径。第二遮光部320远离第一遮光部310的端部靠近物侧。光轴方向也是第一遮光部310的轴向方向。
通过上述方式,第二遮光部320斜向地延伸,使得远离第一遮光部310的端部能够遮蔽光学部2122的更多的边缘区域,但第二遮光部320能避开前透镜 210的光学部2122的光学设计区,从而实现将非光学设计区射入或反射的所有光线遮挡的目的,并且实现此目的时并不以遮挡光学设计区为代价,实现有效消除杂散光且保证成像效果。而传统技术中,若想要遮挡全部的非光学设计区射入或反射的所有光线时,光学设计区也会被遮蔽一部分,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相比传统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遮光部320设置为整体上是斜向地延伸,既朝向光轴X,也沿光轴X朝向前透镜的像侧面212方向延伸,使得第二遮光部320在邻近第一遮光部310 的端部孔径大于远离第一遮光部310的端部孔径。
作为一具体的方案,第二遮光部320斜向地延伸时,第二遮光部320自邻近第一遮光部310的内侧的端部至远离所述第一遮光部310的内侧的端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截面孔径逐渐减小。采用此结构,在成型第二遮光部320时,所需要的模具结构简单,更容易成型。
此外,第二遮光部320的不限于上述截面孔径逐渐减小的方式。例如,第二遮光部320由经过光轴X的平面截取的形状为直线、弧线、阶梯折线状或平滑波浪线。参考图3,经过光轴X的平面为一经过光轴X的平行于图面的平面,该平面截取的到的第二遮光部的320的形状为直线、弧线、阶梯折线状或平滑波浪线。第二遮光部320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形状,均能实现遮挡光学部2122的更多的边缘区域但避开前透镜210的光学部2122的光学设计区的目的,使得制备第二遮光部320时具有更多的选择可能。
如图3所示,摄像头模组中,第二遮光部320的尺寸配置为:第二遮光部320 的远离第一遮光部310的端部位于设计光线边缘216反射的光线L1的光路上。第二遮光部320完全将非光学设计区产生的杂散光遮蔽,有效消除镜筒内的杂散光且保证成像效果。
进一步地,滤光片200的朝向物侧端面110的一侧设有减反镀膜201。减反镀膜201与光学设计区对应,从而消除自光学设计区射向滤光片200后,滤光片200反射至光学设计区造成的杂散光。由此,本实施例中,利用遮光片30遮挡前透镜210的非光学设计区的杂散光,利用减反镀膜201避免光学设计区射出的光线在镜头结构100内产生杂散光。减反镀膜201不需要覆盖滤光片200 的整面。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遮光部320与前透镜210的像侧面212之间具有间隙 218,且第二遮光部320的自由端与像侧面212接触。第二遮光部320与前透镜 210的像侧面212之间具有间隙218,第二遮光部320朝向前透镜210延伸时,只需要自第一遮光部310斜向延伸即可,不需要考虑如何适应前透镜210表面形状,方便了镜头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前透镜210和后透镜220之间具有较大间隙时的杂散光消除方案。并且第二遮光部320朝向前透镜210至与像侧面 212接触,刚好将前透镜210的边缘的透射或反射光线遮挡。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遮光部320的远离第一遮光部310的端部可以不贴合于像侧面212,二者之间具有间隙。一般地,第二遮光部320的自由端设置为尽可能靠近像侧面212,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杂散光生成风险。
一些实施例中,前透镜210的光学部的像侧面212于像侧面212的圆周处具有凹面2142。第二遮光部320沿凹面2142倾斜地延伸。此时前透镜210为边缘反向弯曲的透镜,对于这种类型的透镜,传统技术的方案不能有效遮挡边缘光线,第二遮光部320自第一遮光部310斜向延伸即可以有效地消除杂散光。
一些实施例中,遮光片30为一体成型的冲压件,第二遮光部320为相对于第一遮光部310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弯折部。冲压件可以为金属件或塑胶件。
参考图7和图11,遮光片30包括环形的第一遮光部210、与第一遮光部310 相连的筒状的第二遮光部320,其中第二遮光部320在第一遮光部310的轴向方向自第一遮光部310内侧沿远离第一遮光部310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遮光部320 在邻近第一遮光部310的端部孔径大于远离第一遮光部310的端部孔径。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遮光片30的制备方法。
如图4至图7示意了遮光片30的一种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具体的,
S110、提供遮光片30的初体30',初体30'为具有中心孔322'的环状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提供平面环形结构的初体30',初体30'具有外轮廓310', 初体30'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322',中心孔322'的内径大于内孔322的内径。初体30'为塑胶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初体30'也可以为金属件。
S120、对中心孔322'外相邻的预定区域B进行冲压,使预定区域B被弯折以形成第二遮光部320,初体30'的外轮廓310'与预定区域B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遮光部310。
具体的,参考图4,预定区域B位于中心孔322'的壁与外轮廓310'之间,为图4中虚线圆M所围成的区域,虚线圆M为预定区域B的外轮廓线。冲压时,初体30'的外轮廓310'与预定区域B的外轮廓线之间的部分将被保持不动,如利用治具压住,然后利用冲头使预定区域B朝向初体30'的一侧塑性变形,使得预定区域B相对于第一遮光部310被弯折成第二遮光部320,如图6和图7所示。弯折的过程中,中心孔322'的内径被缩小形成内孔322。初体30'如何制得不限制,本步骤中,仅预定区域B被弯折。
上述制备方法中,第二遮光部320是相对于第一遮光部310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弯折部,其倾斜地延伸,应用于镜头结构100中时能够有效遮挡第一镜头 10的边缘光线,但不会遮挡设计光线。
参考图8至图11,示意了遮光片30的另一种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
S210、提供遮光片30的初体30',初体30'为具有中心孔322'的环状结构。如图10和图11所示,提供平面环形结构的初体30',初体30'具有外轮廓310', 初体30'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322',中心孔322'的内径大于内孔322的内径。初体30'为塑胶件。
S220、对中心孔322'外相邻的预定区域B进行冲压,使预定区域B被弯折以形成第二遮光部320,初体30'的外轮廓310'与预定区域B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遮光部310。
预定区域B位于中心孔322'的壁与外轮廓310'之间,为图8中虚线圆M所围成的区域,虚线圆M为预定区域B的外轮廓线。冲压时,初体30'的外轮廓 310'与预定区域B的外轮廓线之间的部分将被保持不动,如利用治具压住,然后利用冲头使预定区域B朝向初体30'的一侧塑性变形,使得预定区域B相对于第一遮光部310被弯折成第二遮光部320,如图8和图9所示。弯折的过程中,中心孔322'的内径被缩小形成内孔322。初体30'如何制得不限制,本步骤中, 仅预定区域B被冲压。
进一步的,S220包括子步骤:
S222、对所述预定区域B进行预冲压,以使所述预定区域B在外轮廓线处形成第一剪裁线M,且在预定区域B中形成多个沿所述中心孔322'的周向排列的第二剪裁线P,第二剪裁线P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剪裁线M和中心孔322'的内壁。
S224、对所述预定区域B进行二次冲压,使所述预定区域B被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二遮光部。
上述预定区域B进行冲压的方法中,如图8所示,首先在步骤S222中,利用模具预冲压时,虚线圆M处被剪裁形成第一剪裁线M,但不会完全剪断。类似的,预定区域B在第二剪裁线P处也是不会完全剪断。然后,初体30'的外轮廓 310'与预定区域B之间的部分将被保持不动,使预定区域B朝向初体30'的一侧塑性变形,使得预定区域B被弯折成第二遮光部320,如图10和图11所示。弯折的过程中,中心孔322'的内径被缩小形成内孔322。第二遮光部320成型后,第一剪裁线M沿第一遮光部310和第二遮光部交界处延伸320。第二剪裁线P的两端则分别连接第一剪裁线M与第二遮光部320的自由端,第二遮光部320的自由端即第二遮光部320的远离第一遮光部310的内侧的端部。
也就是说,步骤S222中第一剪裁线M和第二剪裁线P均为具有一定深度的狭缝,该深度小于初体30的厚度,小于制得的遮光片30的厚度。塑胶件加工时容易弹性形变,而本步骤中,由于预定区域B的外轮廓线(即第一剪裁线M) 及各第二剪裁线处均已经变薄,因此,二次冲压过程中,当预定区域B的上表面(与模具冲头相对的表面)被拉伸,下表面被压缩时,塑性变形时的回弹力较小,从而保证了第二遮光部320的形状的精确性,进而保证后续的遮光效果。
具体设置时,如图8所示,第一剪裁线M为闭合线,具体为连续的圆形狭缝,第一剪裁线M也可以为间断线,具体为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多处间断的圆形狭缝。第一剪裁线M为闭合线或间断线,实现在圆周方向上减薄了预定区域B 的外轮廓区域目的,使塑性变形时的回弹力较小。
如图8所示,第二剪裁线P具体设置为连续线段,也可以是间断的线段,实现在第一剪裁线M和中心孔322'的内壁的方向对初体30’局部区域的减薄,塑性变形时的回弹力较小。另外,多个第二剪裁线P是分散在预定区域B中,因此预定区域B的多个位置均得以减薄,实现塑性变形时的回弹力较小的目的。另外,第二剪裁线P也可以为闭合线,例如为长轴方向沿中心孔322’的径向的椭圆。
如图8所示,第二剪裁线P沿中心孔322'的径向延伸,制得的滤光片30应用于镜头结构时,第二剪裁线P的延长线经过光轴X。预定区域B被二次冲压过程中,第二剪裁线P的延伸方向与预定区域B的被拉伸方向一致,预定区域B 内一直保持多个减薄区域,保证实现塑性变形时的回弹力较小的目的。
当然,第二剪裁线P也可以不沿中心孔322'的径向方向延伸,制得的滤光片30应用于镜头结构时,第二剪裁线P的延长线不经过光轴X。
图12和图13示意了遮光片30的另一种结构。其由塑胶材质的遮光片(定义为遮光片A)和金属材质的遮光片(定义为遮光片B层叠且相固定而成。如图 13所示,利用胶层340牢固连接遮光片A与遮光片B,利于降低组合式遮光片的总厚度。其中,遮光片A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不包含剪裁线的遮光片,还可以是如图11所示的包含剪裁线的遮光片。遮光片B的结构如图7所示,区别在于材质为金属材质,即使用金属冲出如图7所示的结构的遮光片。
具体的,如图12和图13所示,塑胶材质的滤光片置于金属材质的滤光片的上方,即镜头结构100中,金属材质的遮光片B较塑胶材质的遮光片A更靠近第一镜头210。塑胶材质的遮光片A表面反射率低,具有优异的消光效果。同时,金属材质的遮光片B易于加工,且强度高不易变形,其与塑胶材质的遮光片A固定在一起,防止遮光片A弹性形变。
本实施例中,遮光片A和遮光片B层叠并固定在一起,即是在遮光片A上层叠一个形状一致的隔片,该隔片正是遮光片B,从而形成组合式滤光片,既能有效消除杂光,且不容易变形。换言之,组合式滤光片中的两个滤光片均为冲压件,其中一个的材质为金属,另一个为塑胶。
遮光片A与遮光片B的相对位置不限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遮光片A也可以是层叠在遮光片B的下方,即镜头结构100中,遮光片A更靠近第一镜头 210。遮光片A和遮光片B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杂散光的光路灵活选择。
以上的实施例中,遮光片A和遮光片B的第二遮光部320的表面都是平面。然而,第二遮光部320的表面也可以是波浪形。第二遮光部320整体上还可以是阶梯状结构,此时可以利用阶梯状的冲头冲压以得到该形状的遮光部。遮光片A和遮光片B的外轮廓均为圆形,便于与圆筒状的镜筒10配合使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具有相对的物侧端面和像侧端面;
透镜组,包括设于所述镜筒内的多片透镜,所述多片透镜至少包括一前透镜和一后透镜,所述前透镜和所述后透镜沿所述物侧端面至像侧端面的方向相邻排列,所述前透镜具有临近所述像侧端面的像侧面、与所述像侧面相对的物侧面;
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包括位于所述前透镜和后透镜之间的环形第一遮光部和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相连的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为筒状,所述第二遮光部在所述透镜组的光轴方向自所述第一遮光部内侧沿靠近物侧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遮光部在邻近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端部孔径大于远离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端部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部自邻近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的端部至远离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的端部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截面孔径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部由经过所述光轴的平面截取的形状为直线、弧线、阶梯折线状或平滑波浪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前透镜的像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透镜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所述光学部的像侧面于圆周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遮光部沿所述凹面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为一体成型的冲压件,所述第二遮光部为相对于第一遮光部塑性变形而成的弯折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件为金属件或塑胶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冲压件层叠且相固定的隔片,所述隔片的形状与所述冲压件的形状一致,所述冲压件和所述隔片二者之一为金属件,二者之另一为塑胶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表面形成有剪裁线,所述剪裁线包括第一剪裁线和第二剪裁线,所述第一剪裁线沿所述第一遮光部和所述第二遮光部交界处延伸,所述第二剪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剪裁线和所述第二遮光部的远离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的端部,所述剪裁线的深度小于所述遮光片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裁线为间断线或闭合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裁线的延长线经过光轴。
12.一种遮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的第一遮光部;
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相连的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为筒状,所述第二遮光部在所述第一遮光部的轴向方向自所述第一遮光部内侧沿远离第一遮光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遮光部在邻近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端部孔径大于远离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端部孔径;
所述遮光片表面形成有剪裁线,所述剪裁线包括第一剪裁线和第二剪裁线,所述第一剪裁线沿所述第一遮光部和所述第二遮光部交界处延伸,所述第二剪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剪裁线和所述第二遮光部的远离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内侧的端部,所述剪裁线的深度小于所述遮光片的厚度。
CN201921681442.1U 2019-10-09 2019-10-09 遮光片及镜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76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1442.1U CN210776138U (zh) 2019-10-09 2019-10-09 遮光片及镜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1442.1U CN210776138U (zh) 2019-10-09 2019-10-09 遮光片及镜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6138U true CN210776138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62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8144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76138U (zh) 2019-10-09 2019-10-09 遮光片及镜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61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44514A (zh) * 2024-07-05 2024-08-06 江西欧菲光学有限公司 遮光件、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44514A (zh) * 2024-07-05 2024-08-06 江西欧菲光学有限公司 遮光件、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5941B (zh) 镜头单元及模具的制造方法
CN110488445B (zh) 支撑组件与光学成像镜头
TW201423249A (zh) 可消除雜散光線的成像鏡頭
EP1947495A1 (e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unit
JPH08106043A (ja) 内視鏡用対物レンズ
JP2019012111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CN210776138U (zh) 遮光片及镜头结构
CN111474665A (zh) 光学镜头、应用该光学镜头的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263914U (zh) 光学镜头、摄像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2711160A (zh) 遮光片及其制备方法、镜头结构
CN113296222A (zh) 成像镜头
CN107065134B (zh) 一种高像素超薄的手机镜头组和成像系统
CN112462481B (zh) 支撑组件与可携式光学成像镜头
CN108495011B (zh) 一种摄像头及终端
CN113552685A (zh) 光学镜头、应用该光学镜头的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5575873U (zh) 镜头
CN114200747A (zh)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CN216083159U (zh) 隔圈及镜头
CN216748238U (zh) 镜头
CN21641169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751952A (zh) 镜头模组及具有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11796385A (zh) 光学镜头、应用该光学镜头的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8585072U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15575872U (zh) 成像镜头
CN217007817U (zh) 一种双切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Jingchao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200 East of College Sixth Road an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UFEI PRECISION OPTICAL PRODUC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