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5873U - 镜头 - Google Patents

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5873U
CN215575873U CN202121496733.0U CN202121496733U CN215575873U CN 215575873 U CN215575873 U CN 215575873U CN 202121496733 U CN202121496733 U CN 202121496733U CN 215575873 U CN215575873 U CN 215575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barrel
light
optical system
block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967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威
陈奇
张鑫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967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5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5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5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包括镜筒(1)以及设置在所述镜筒(1)中的光学系统(2),所述镜筒(1)外侧相对设置两个切边平面(11),还包括内径适应于所述镜筒(1)外径的拦光结构(3),所述拦光结构(3)位于所述镜筒(1)的像侧端和/或物侧端。本实用新型的拦光结构能够有效地遮挡马达模组的杂光,从而改善镜头杂光现象。

Description

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尤其涉及一种镜筒外侧切边的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朝着“轻”“薄”“长”等方向发展,越来越小型化,重量越来越轻,厚度越来越薄,并且也向着5倍、10倍、100倍的长焦方向发展。其中一种潜望长焦是通过增加镜头本体长度来实现,由于镜头本体长度较长,导致镜头的模组和马达等其他非镜头结构产生的杂光风险增加。由于长焦镜头视场角一般偏小,整体镜头TTL较大,后焦过大,导致镜头本体结构与像面距离较大。而且潜望镜头短边方向存在镜筒切边或者破边甚至镜片切边,此种状态下模具结构在此段距离中的短边方向、长边方向会出现马达杂光现象。然而,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一些利用遮光结构消除杂光的方案,但这些遮光结构均用来消除镜头内部杂散光,均不适用于应用到带有切边的潜望镜头中,来消除长边或短边方向的马达杂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镜头。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包括镜筒以及设置在所述镜筒中的光学系统,所述镜筒外侧相对设置两个切边平面,还包括内径适应于所述镜筒外径的拦光结构,所述拦光结构位于所述镜筒的像侧端和/或物侧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拦光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光学系统物侧的前压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拦光结构包括所述镜筒像侧端筒壁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的后阻挡凸起,所述后阻挡凸起的像侧为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锥面与所述切边平面相对的部位为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拦光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光学系统像侧的后遮光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后遮光片位于所述后阻挡凸起与所述光学系统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后压圈,所述后遮光片位于所述后阻挡凸起的像侧,且位于所述后压圈和所述后阻挡凸起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镜筒物侧端相对设置两个破边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拦光结构包括所述镜筒物侧端筒壁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的前阻挡凸起,所述前阻挡凸起的像侧和物侧均为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拦光结构的内侧为弧形、波浪形或锯齿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以及设置在相邻两透镜之间的遮光片;
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或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设有第二间隔环,所述第二间隔环两侧各设有一个遮光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有第一间隔环,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间的遮光片位于所述第一间隔环的物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镜筒上设有切边平面的潜望长焦镜头中设置拦光结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镜头与马达模组搭配组立后,拦光结构可以改善马达等镜头外部的结构产生的杂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拦光结构的内径适应于镜筒的外径尺寸,从而满足镜筒上设有切边平面的镜头的长边方向(即不切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即切边方向)不同的遮光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拦光结构可以根据镜筒结构及实际杂光产生位置来选择主要拦光结构为后遮光片、前/后阻挡凸起以及前压圈,从而提供了不同的遮光方案,以满足不同结构的潜望长焦镜头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切边且破边)的镜头中的镜筒的立体图;
图2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切边但不破边,前压圈遮光)的镜头的结构(左,剖视图;右,前压圈主视图);
图3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切边但不破边,前阻挡凸起遮光)的镜头中的镜头剖视图;
图4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切边且破边,后遮光片遮光)的镜头中的镜头结构图(左,切边方向;右,不切边方向);
图5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切边且破边,后遮光片遮光)的镜头中的镜头结构图(左,切边方向;右,不切边方向);
图6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切边但不破边,后阻挡凸起遮光)的镜头中的镜头结构图(左,切边方向;右,不切边方向);
图7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切边但不破边,后遮光片遮光)的镜头中的镜头结构图(左,切边方向;右,不切边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包括镜筒1以及设置在镜筒1中的光学系统2(参见图2)。其中,镜筒1外侧相对设置两个切边平面11(即外筒壁切边后形成的平面),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镜头能够满足潜望长焦镜头的结构要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镜筒1的内部设置用来规避马达等非镜头结构产生的杂光的拦光结构3,从而提高镜头成像品质。由于镜筒1外壁具有两个切边,因此其外径并非均匀的整圆,即具备了一个长边方向(即不切边方向)和一个短边方向(切边方向)。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拦光结构3的内径需要适应于镜筒1切边处理后的外径尺寸,从而实现较好地遮挡长边/短边方向杂光的作用。当然,马达模组由于位于镜头像侧端,因此其产生的杂光也从镜头像侧传入镜筒1。故,拦光结构3可以设置在镜筒1的像侧端。另外,镜头整体的入射光从其物侧端进入,因此拦光结构3也可设置在镜筒1的物侧端,也能实现良好的拦光作用。结合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中,光学系统2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和第五透镜25,以及设置在相邻两透镜之间的遮光片26和间隔环。当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之间的遮光片和间隔环的布置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光学系统2中至少应包含两枚以上的透镜,以下实施方式中,各个透镜均为整圆形(即不做切边处理)。
参见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拦光结构3包括位于光学系统2物侧的前压圈32。由图2中左侧视图可知,前压圈32具体为抵靠在第一透镜21的物侧面上。本实施方式的镜筒1不做破边处理,即镜筒1的物侧端(即图2中左端)外侧为整圈(除切边部位外为整圆)。由图2中右侧视图可知,为了使前压圈32的内径与经过切边处理的镜筒1的外径相适应,本实施方式中的前压圈32的内径横向(即图2中水平方向)尺寸大于纵向(即图2中竖直方向)尺寸,以适应镜筒1的长边和短边。具体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杂光产生的现象和方向来调整,当然其内径在小于镜头EPD(Entrance pupil diameter)尺寸的同时,还应满足镜头RI(REL.illumination)需求。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拦光结构3还包括镜筒1像侧端筒壁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的后阻挡凸起35,后阻挡凸起35的像侧为锥面,从而形成拦光作用。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起到主要拦光作用的时前压圈32,后阻挡凸起35的作用更多的作用是实现光学系统2的轴向定位。由图2也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22和第三透镜23之间设有第一间隔环28,这两个透镜之间的遮光片26位于第一间隔环28的物侧;第四透镜24和第五透镜25之间设有第二间隔环27,这两个透镜之间的遮光片26在第二间隔环27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镜头在组装时,采用反装形式,即依次装配第五透镜25、第四透镜24、第三透镜23、第二透镜22和第一透镜21,其中的间隔环和遮光片也顺次组装,最后将前压圈32进行安装后即可完成镜头的组立。
参见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拦光结构3包括镜筒1物侧端筒壁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的前阻挡凸起31,前阻挡凸起31的像侧和物侧均为锥面,由此使得其截面为三角形,从而形成良好的拦光效果。并且,前阻挡凸起31的内径结构也可以根据杂散光产生的现象和方向进行调整。本实施方式中的镜筒1同样不做破边处理,因此,前阻挡凸起31为整圈结构。当然,若在破边的实施方式中前阻挡凸起31,其也可以为非整圈结构。另外,由于镜筒1的物侧端设置的前阻挡凸起31,则光学系统2可以直接抵靠在前阻挡凸起31上。可见,本实施方式的镜头在组立时,采用正装方式,即依次装配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和第五透镜25,即组成非倒装结构成像镜头。由图3也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2的组成及其中各光学元件的排列方式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赘述。当然,前阻挡凸起31的内径也应按照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适应于镜筒1的外径。
参见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拦光结构3包括位于光学系统2像侧的后遮光片33,后遮光片33位于光学系统2最后一枚透镜(即第五透镜5)的像侧,即后遮光片33仍在镜筒1的内部,从而遮挡模组短边或者长边方向的杂光。从图4的左、右视图可以看出,后遮光片33的内径也适应于镜筒1的外径,即,不切边的长边方向的内径尺寸大于切边的短边方向的内径尺寸,因此也可称之为异形(挡光)隔片。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拦光结构3也包括了镜筒1像侧端筒壁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的后阻挡凸起35以及位于镜筒1物侧端的前压圈32,后阻挡凸起35的像侧也为锥面。这样,后遮光片33可以位于后阻挡凸起35与光学系统2之间,实现定位。当然,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拦光功能由后遮光片33承担,后阻挡凸起35和前压圈32则主要负责光学系统2以及后遮光片33的轴向定位功能,因此对后阻挡凸起35和前压圈32的结构不做过多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系统2中仅在第三透镜23和第四透镜24之间设置了第二间隔环26,同样,两透镜之间的遮光片26位于第二间隔环26的两侧。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镜筒1进行了破边处理,即,在镜筒1的物侧端(即头部)设置了两个相对的破边缺口12。本实施方式的镜头应按照反装方式组立,即在组立镜头前先装配后遮光片33,然后依次装配第五透镜25、第四透镜24、第三透镜23、第二透镜22和第一透镜21,最后将前压圈32抵靠在第一透镜21物侧面上,其间,间隔环和遮光片等元件顺次组装。
参见图5,本实施方式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相似,拦光结构3也包括位于光学系统2像侧的后遮光片33、后阻挡凸起35和位于镜筒1物侧的前压圈32。但是,本实施方式额外设置了后压圈36,其作用在于将后遮光片33抵靠在后阻挡凸起35的像侧。使得后遮光片33位于后压圈36和后阻挡凸起35之间。即,本实施方式也是利用镜头尾部的后遮光片33来遮挡马达模组长边或短边方向的杂光。由此可见,本实施方式中的镜头在组立时的顺序基本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只是本实施方式的后遮光片33和后压圈36由于均位于镜筒1的外部,因此在组立镜头部品的过程中可以首先或最后装配这两个元件。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系统2也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在组成以及各元件位置关系上基本相同,且镜筒1的物侧端也进行了相似的破边处理,因此对这些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
参见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拦光结构3也包括了位于镜筒1物侧端的前压圈32以及在镜筒1的像侧端筒壁上向内延伸形成的后阻挡凸起35。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并未如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设置后遮光片,而是由后阻挡凸起35起主要的遮挡马达模组长边或者短边的杂光的作用。因此,对后阻挡凸起35的内径结构需要按照适应于镜筒1外径尺寸的要求做特殊设计。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后阻挡凸起35的像侧也为锥面,只是为了适应于镜筒1的切边处理结构,其像侧锥面与切边平面11相对的部位为斜面B,即,使得后阻挡凸起35的内径沿镜筒切边方向的内径尺寸小于不切边方向的内径尺寸,从而形成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近的拦光效果。当然,具体的后阻挡凸起35的内径结构也可根据杂光产生位置等相应调整。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系统2的组成与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只是组立顺序采用上述反装的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镜筒1切边部位位于镜筒1头部,且不进行破边处理。
参见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拦光结构3也包括了前压圈32、后遮光片33、后压圈36以及从镜筒1像侧端筒壁向内延伸形成的后阻挡凸起35。这些结构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也是利用位于镜筒1外部的后遮光片33来遮挡马达模组长边或者短边的杂光,其内径结构也可根据杂光产生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因此不再赘述。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2的组成也与图2、图3和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并也采用反装方式组立,且镜筒1的切边部位也位于头部,并且也不做破边处理,只是光学系统2中的各光学元件的形状略有差异,因此对此也不做过多限定。
综合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内径适应于设有切边的镜筒1的外径的拦光结构3,从而能够针对性地对潜望长焦镜头形成良好的拦光效果,有效地遮挡马达杂光光路,改善镜头的马达杂光。在此基础上,拦光结构3的内径可以选择加工较为方便的弧形(或称连续的整圆/圈),也可以选择消光效果更好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等异形/非规则形状结构,具体可根据杂光产生的情况进行相应选取。当然,光学系统2中的其它遮光片26(或称隔片)的内径结构也可按此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镜头,包括镜筒(1)以及设置在所述镜筒(1)中的光学系统(2),所述镜筒(1)外侧相对设置两个切边平面(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径适应于所述镜筒(1)外径的拦光结构(3),所述拦光结构(3)位于所述镜筒(1)的像侧端和/或物侧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拦光结构(3)包括位于所述光学系统(2)物侧的前压圈(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拦光结构(3)包括所述镜筒(1)像侧端筒壁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的后阻挡凸起(35),所述后阻挡凸起(35)的像侧为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与所述切边平面(11)相对的部位为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拦光结构(3)包括位于所述光学系统(2)像侧的后遮光片(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遮光片(33)位于所述后阻挡凸起(35)与所述光学系统(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压圈(36),所述后遮光片(33)位于所述后阻挡凸起(35)的像侧,且位于所述后压圈(36)和所述后阻挡凸起(3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1)物侧端相对设置两个破边缺口(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拦光结构(3)包括所述镜筒(1)物侧端筒壁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的前阻挡凸起(31),所述前阻挡凸起(31)的像侧和物侧均为锥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拦光结构(3)的内侧为弧形、波浪形或锯齿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2)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和第五透镜(25),以及设置在相邻两透镜之间的遮光片(26);
所述第三透镜(23)和所述第四透镜(24)之间或所述第四透镜(24)和所述第五透镜(25)之间设有第二间隔环(27),所述第二间隔环(27)两侧各设有一个遮光片(2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22)和所述第三透镜(23)之间设有第一间隔环(28),所述第二透镜(22)和所述第三透镜(23)间的遮光片(26)位于所述第一间隔环(28)的物侧。
CN202121496733.0U 2021-07-02 2021-07-02 镜头 Active CN215575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6733.0U CN215575873U (zh) 2021-07-02 2021-07-02 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6733.0U CN215575873U (zh) 2021-07-02 2021-07-02 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5873U true CN215575873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2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96733.0U Active CN215575873U (zh) 2021-07-02 2021-07-02 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58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6184A (zh) * 2022-04-28 2022-07-0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6184A (zh) * 2022-04-28 2022-07-0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4706184B (zh) * 2022-04-28 2024-05-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18041A1 (en) Light shield sheet,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shield sheet
CN112433331A (zh) 微型长焦镜头模块和使用该镜头模块的相机
CN103852851A (zh) 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
CN215575873U (zh) 镜头
CN211086732U (zh)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0914872B2 (en) Lens assembly and lens module using same
US6984078B2 (en) Aperture diaphragm,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perture diaphragm
US20210364675A1 (en) Light blocking sheet and lens module
CN110031952B (zh) 手机镜头外接光学系统
CN112462481B (zh) 支撑组件与可携式光学成像镜头
KR102466292B1 (ko) 카메라 및 단말기
CN109917501B (zh) 透镜及镜头组件
EP3588159A1 (en) Periscopiec lens module of mobile terminal and the mobile terminal
CN216748238U (zh) 镜头
TWI740308B (zh) 光學鏡頭、應用該光學鏡頭的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09858773U (zh) 一种新型光波导及应用新型光波导的屏幕
CN209879049U (zh) 一种用于成像的平板透镜
KR101955316B1 (ko) 광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차량용 카메라
CN113970827A (zh) 镜头
KR20170130863A (ko) 차량의 카메라용 광각 렌즈 시스템
KR101268983B1 (ko) 경통 모듈
CN217655345U (zh) 一种潜望长焦镜头结构
CN218585072U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TWI828291B (zh) 鏡頭裝置
CN210776138U (zh) 遮光片及镜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