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6094U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6094U
CN210776094U CN201921428998.XU CN201921428998U CN210776094U CN 210776094 U CN210776094 U CN 210776094U CN 201921428998 U CN201921428998 U CN 201921428998U CN 210776094 U CN210776094 U CN 210776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protrus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89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坂裕一
板仓史门
太田雄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6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6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通过在树脂框内配置具有显示区域和端子区域(14)的液晶显示面板而构成,液晶显示面板包括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显示区域形成于TFT基板(100)与相对基板(200)重叠的部分,端子区域(14)形成于TFT基板(100)与相对基板(200)重叠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液晶显示面板以形成有端子区域(14)的边以外的第一边与形成于树脂框内侧的多个突起接触的方式配置在多个突起上,与多个突起接触的部分(60)的毛刺的尺寸小于第一边以外的边的毛刺的尺寸。由此,能够防止医疗用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支撑部对应的部分处的显示不均。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涉及能够显示如用于医疗那样的高质量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配置有呈矩阵地形成有像素的TFT基板和与TFT基板相对的相对基板,并且在TFT基板与相对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其中所述像素具有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TFT)等。而且,对于每个像素,通过由液晶分子控制光的透射率来形成图像。液晶显示装置由于为平板状且重量轻,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液晶显示装置也在不断变得薄型化。在该情况下,使用有薄的玻璃基板。由玻璃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配置在称为模制部件的树脂框中。如果在配置于模制部件内的具有薄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与模制部件之间产生应力,则存在玻璃基板破损的风险。
在液晶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域存在于TFT基板与相对基板重叠的区域中,而端子区域位于一片TFT基板上。因此,当在端子区域中产生应力时,存在玻璃在该部分处破损的风险。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将容易对液晶显示面板施加应力的模制部件的那一部分切除以使得不会向液晶显示面板产生大的应力,来防止液晶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破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350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液晶显示装置能够进行高清晰度显示,并且其作为医疗显示器的用途正在不断扩展。对于医疗用途,需要高清晰度和高图像质量。另一方面,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当对液晶显示面板施加应力时,TFT基板与相对基板之间的间隔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漏光。也就是说,对比度会降低而使图像质量劣化。
医用液晶显示面板需要具有相对较大的屏幕,屏幕对角线约为21英寸。如果能够增加TFT基板和相对基板的厚度,则即使对基板施加应力,也可以抑制TFT基板与相对基板之间的间隔即液晶层厚的变化。然而,增加基板的厚度会增加重量,这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操作处理不方便。此外,还会产生由重量增加引起的应力。
医用液晶显示装置能够以立式来使用。此外,在医用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面板仅由下侧边的两个点支撑,以避免当将液晶显示面板收纳于模制部件中时由尺寸公差引起的应力。此时,液晶显示面板的重量集中在下侧边的仅两个点处,在该部分处产生应力而使基板变形,从而产生显示不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防止由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支撑点附近的应力引起的显示不均。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主要的具体方式如下。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通过在树脂框内配置液晶显示面板而构成,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端子区域,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TFT基板和相对基板,所述显示区域形成于所述TFT基板与所述相对基板重叠的部分,所述端子区域形成于所述TFT基板与所述相对基板重叠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配置成,在形成有所述端子区域的边以外的第一边,对形成在所述树脂框的内侧的多个突起施加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重量,与所述多个突起接触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毛刺的量小于所述第一边以外的边的每单位面积的毛刺的量。
(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通过在树脂框内配置液晶显示面板而构成,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端子区域,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TFT基板和相对基板,所述显示区域形成于所述TFT基板与所述相对基板重叠的部分,所述端子区域形成于所述TFT基板与所述相对基板重叠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以形成有所述端子区域的边以外的第一边与形成于所述树脂框的内侧的多个突起接触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多个突起上,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与所述多个突起接触的部分的侧面上涂覆有树脂。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由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支撑点附近的应力引起的显示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液晶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液晶显示面板配置在模制部件内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5是模制部件的平面图。
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液晶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9是母板的平面图。
图10是沿图9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液晶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1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沿图11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1的E-E线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将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组装在模制部件中时的问题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将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组装在模制部件中时的问题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22是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23是表示实施例2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2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2的另一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液晶显示面板,2:背光源,10:显示区域,11:扫描线,12:影像信号线,13:像素,14:端子区域,15:显示不均,20:导光板,21:反射片,22:下散射片,23:下棱镜片,24:上棱镜片,25:上散射片,26:衬垫材料,30:模制部件,31:突起,32:模制部件台阶部,40:上框架,41:下框架,50:毛刺,60:研磨表面,70:平坦化了的树脂,100:TFT基板,101:TFT电路层,102:共用电极,103:电容绝缘膜,104:像素电极,110:下偏光板,150:密封材料,200:相对基板,210:上偏光板,300:液晶层,301:液晶分子,400:柔性配线基板,401:驱动器IC,500:母板,501:分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使用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1]
图1是医用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屏幕的尺寸例如是对角线21英寸。由于医用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相对大的平板那样的形状并且立式使用,因此图1也可以说成是主视图。
在图1中,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收纳于由金属制成的上框架40中。显示区域10存在于由上框架40围成的部分中。在显示区域内,扫描线11在水平方向(x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垂直方向(y方向)上排列。影像信号线12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并在水平方向排列。具有TFT和像素电极的像素13形成在由扫描线11和影像信号线12围成的区域中。医疗用液晶显示装置要求高清晰度的屏幕,使用水平方向(x方向)上的像素间距为50μm以下的屏幕,或进一步使用30μm以下的屏幕。像素越小,越容易发生显示不均。
形成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端子区域存在于图1中的上侧,并且,在下侧,液晶显示面板的下边由形成在图2中所示的模制部件上的突起支撑。在图1的显示区域10的下侧,对应于液晶显示面板与模制部件的突起接触的部分产生显示不均15。在该部分中,例如,由于构成基板的玻璃的毛刺抵接由树脂制成的模制部件等而产生应力。由于该应力,玻璃基板变形,TFT基板与相对基板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液晶的透射率,产生了显示不均。
图2是沿图1中的线A-A的剖视图。在图2中,由金属制成的下框架41配置在由金属制成的上框架40的内侧。被称为模制部件30的树脂框收纳于下框架41内。以下,将树脂框称为模制部件30。液晶显示面板1和背光源2收纳于模制部件30中。在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1包括TFT基板100、相对基板200、下偏光板110和上偏光板210,背光源2包括导光板20、反射片21、下散射片22、下棱镜片23、上棱镜片24和上散射片25。
液晶显示面板1收纳于模制部件30的正面侧,并且背光源2收纳于背面侧。液晶显示面板1放置于在模制部件30的内侧形成的突起31之上。如图4和图5所示,突起31形成在模制部件30内侧的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短边对应的部分的两处。图2示出了其中一个突起31。
液晶显示面板1包括TFT基板100、相对基板200、粘接于TFT基板100的下偏光板110、以及粘接于相对基板200的上偏光板210。液晶层夹在TFT基板100与相对基板200之间,通过控制每个像素中的液晶层的透射率能够形成图像。为了避免收纳于模制部件30中时的应力,液晶显示面板1以不使用粘接材料等的方式仅被放置在两个突起31上。
然而,为了防止液晶显示面板1向前后倾倒,液晶显示面板1前后用衬垫材料26约束。也就是说,在前侧,衬垫材料26插入上框架40与上偏光板210之间,在后侧,衬垫材料26插入模制部件30的台阶部32与下偏光板210之间。在衬垫材料26与上偏光板210之间以及衬垫材料26与下偏光板110之间,不使用粘接材料或接合材料,从而使得不会产生由衬垫材料26和液晶显示面板1粘接在一起而引起的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应力。此外,在与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也在上框架40与上偏光板210之间以及在模制部件30的台阶部32与下偏光板110之间配置有同样结构的衬垫材料26,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不会向前后倾倒。
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由玻璃制成,分别具有例如0.5mm的厚度。上偏光板210和下偏光板110分别具有约0.13mm至0.2mm左右的厚度。在图2中,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与形成在模制部件30上的突起31接触,以支撑液晶显示面板。
在图2中,在隔着模制部件30的台阶部32的背面侧,配置有背光源2。在图2中,背光源2包括导光板20、反射片21、下散射片22、下棱镜片23、上棱镜片24和上散射片25。此外,作为光源,在与图2相反一侧的端部,在导光板20的侧面配置有用作光源的LED。
导光板20具有使从侧面入射的来自LED的光向导光板20的主面方向射出的作用。反射片21具有将从导光板20向背面去的光引导向液晶显示面板1的方向的作用。在图2中,在导光板20的前表面配置有包括下散射片22、下棱镜片23、上棱镜片24和上散射片25的光学片组。下散射片22具有使亮度分布均匀的作用,下棱镜片23和上棱镜片24通过将沿倾斜方向行进的光导向液晶显示面板1来改善屏幕亮度。上散射片25用于防止由于形成在棱镜片23、24上的窄间距槽与形成在液晶显示面板1上的影像信号线12和/或扫描线11之间的干涉而引起的莫尔条纹。
除上述组合以外,还可以具有各种光学片组的组合。此外,为了提高偏光板110、210的透光率,有时也使用具有使光的偏振方向反转的作用的增亮膜。在图2中,光学片组夹在导光板20与模制部件30的台阶部32之间。
图3是沿图1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3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图2中的模制部件的突起31。因此,在图3中,在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之间存在间隙。
图4是从图1中去除了上框架40和下框架41的状态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即,图4是示出液晶显示面板1收纳于模制部件30中的状态的平面图。尽管图4也可以和图1一样称为正视图,但是为了简化说明,将其称为平面图。这同样适用于随后的附图。
在图4中,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通过密封材料150粘接在一起,液晶被密封在内部。显示区域10形成在密封材料150内侧。在图4中,省略了上偏光板。在TFT基板100中,端子区域14形成在不与相对基板200重叠的部分。柔性配线基板400连接到端子区域14,以便向液晶显示面板1供应电力和信号。从配置于柔性配线基板400的驱动器IC401提供影像信号等。在图4中,柔性配线基板400向上延伸,当模制部件30收纳于下框架41或上框架40中时,柔性配线基板400如箭头所示向后折返。
在图4中,液晶显示面板1由形成在模制部件30的短边内侧的两处的突起31支撑。在两个位置支撑的原因是为了消除在尽可能以接近点接触的方式将液晶显示面板1收纳于模制部件30中时的、由部件精度引起的晃动等。然而,因为在两个点处支撑整个液晶显示面板1的重量,所以如果在该部分中产生非正常的应力,则该应力将引起液晶显示面板1中的TFT基板100与相对基板200之间的距离即液晶层的层厚度的变化。当液晶的层厚度发生变化时,透射率改变,导致亮度不均和颜色不均。
在图4中,由虚线表示在该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处的液晶显示面板1中产生了非正常的应力,而导致液晶层厚度变化了的结果,即,产生了显示不均15的示例。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产生这种非正常应力的原因是,存在于构成液晶显示面板1的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上的毛刺抵接由树脂形成的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而对液晶显示面板1施加了复杂的力的结果。
图4中的A-A剖视图对应于图2中不存在上框架40和下框架41的情况,B-B剖视图对应于图3中不存在上框架40和下框架41的情况。
图5是用于收纳液晶显示面板的模制部件30的平面图。模制部件30由诸如聚碳酸酯等的树脂形成。液晶显示面板1收纳于模制部件30的框内,并且液晶显示面板1放置于在模制部件30内侧形成的两处的突起31上。突起31的宽度wm例如是20mm,突起的高度h例如是0.5mm。在模制部件30内侧存在台阶部32,并且在该部分设置衬垫材料26,以使液晶显示面板1不向背面侧(后侧)倾斜。光学片组配置在模制部件30的台阶部32的背面。
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图6与图2中的模制部件30的剖视图相同。图7是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图7与图3中的模制部件30的剖视图相同。图7与图6的不同之处在于,图7中没有形成在模制部件30内侧的突起31。
图8是液晶显示面板1的剖视图。在图8中,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由密封材料150粘接在一起,液晶层300被密封在内部。TFT电路层101形成于TFT基板100。TFT电路层101包括TFT、扫描线、影像信号线、层间绝缘膜、钝化膜等。TFT电路层101的最上层是钝化膜。
在图8中,在TFT电路层101的钝化膜上呈平面状地形成有共用电极102,在共用电极102上形成电容绝缘膜103。在电容绝缘膜103上形成构成像素的像素电极104。在图8中,当影像信号被提供给像素电极104时,如图8所示,在像素电极104与共用电极102之间产生如图8中的箭头所示的电力线,通过旋转液晶分子301,控制每个像素中的液晶层300的透射率以形成图像。
另外,液晶层300的透射率随着液晶层300的层厚度t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对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的端部施加非正常的应力,则在其影响下TFT基板100与相对基板200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即,液晶层300的层厚度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1所接触的两处的模制部件的突起31附近,液晶显示面板1容易产生非正常的应力。其结果是,液晶层300的层厚度发生变化,从而出现显示不均15。
由于逐个地制造液晶显示面板1是低效的,所以通常在大的母板500上制造多个液晶显示面板1,然后分割出各个液晶显示面板1。图9示出了母板500的示例。在图9中,在母板500上形成有32个液晶显示面板1。图14中所示的分割线501表示各个液晶显示面板1的边界。
图10是沿图9的C-C线的剖视图。在图10中,箭头表示进行划线的地方,分割线501表示通过划线划伤玻璃表面的状态。对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的表面进行划线并施加冲击,以如虚线所示使表面断裂,从而将液晶显示面板1从母板500分割出。在为单片的TFT基板100的端子区域14中,仅对相对基板200进行划线,并且通过冲击将相对基板200与端子区域14分离。
图11是示出液晶显示面板1从母板500分割出的状态的平面图。由于在玻璃基板上进行划线并且通过冲击而使玻璃基板彼此分离,因此在断裂表面(玻璃基板的端部)上存在各种毛刺。
图12是图11中的区域A的放大平面图。图12示出了毛刺50存在于液晶显示面板1的端面上的情况。图13是图11中的区域B的放大平面图。图13是端子部14的放大平面图,并且示出了在相对基板200的端部和TFT基板100的端部都存在毛刺50。
在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的端部,毛刺不仅存在于平面方向上,还存在于截面方向上。图14是沿图11的D-D线的剖视图。在图14中,毛刺50存在于TFT基板100侧和相对基板200侧的端面上。图15是沿图11的E-E线的剖视图。图15是端子区域14的截面图,并且在相对基板200侧和TFT基板100侧都存在毛刺。在图11至15中,为了易于理解,夸大了毛刺的尺寸地进行描绘。
图16是表示图12至图15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1组装到模制部件30中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6对应于图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接触部的放大图。在图16中,存在于TFT基板100或相对基板200上的毛刺50压入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中。
图17是表示图12至图15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1组装到模制部件30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7对应于图2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接触部的放大图。在图17中,存在于TFT基板100或相对基板200上的毛刺50压入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中。在将液晶显示面板1插入模制部件30的途中,经常发生这种毛刺50压入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中的情况。如此,很可能会有过大的力施加到TFT基板100或相对基板200而产生应力。结果是,TFT基板100与相对基板200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产生显示不均。
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接触部的平面图。图18对应于图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接触部的放大图。与图16相比,图18的特征在于,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的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接触的端部是由磨具磨削过的研磨表面60,已除去了毛刺50。
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接触部的剖视图。图19对应于图2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接触部的放大图。与图17相比,图19的特征在于,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的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接触的端部是由磨具磨削过的研磨表面60,已去除了毛刺50。
图18、图19中的研磨表面60并不意味着毛刺被完全去除,而是指没有毛刺阻止液晶显示面板1的端部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滑动。因此,在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接触部中,与没有去除毛刺的部分相比,毛刺的尺寸或数量减少,每单位面积的量也减少。在该情况下,研磨表面60优选使用依照JIS标准中的具有#400的粒度的研磨件来研磨得到的表面。具有#400的粒度的研磨件的磨粒的平均粒径为30μm。
作为其它合适的研磨表面的范围,使用依照JIS标准中的具有#320的粒度的研磨件(在该情况下,平均粒径为40μm)来研磨得到的表面,或者比其更光滑的、使用依照JIS标准中的具有#600的粒度的研磨件(在该情况下,平均粒径为20μm)来研磨得到的表面,或者也可以是比其更粗糙的研磨表面。也就是说,粒度在#320至#600的范围内的研磨件是合适的。
作为研磨方法,可以使用具有上述研磨件的磨石来人工研磨。图18中的研磨范围wg比模制部件的突起的宽度wm大一个加工精度的量即可。也就是说,当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的宽度wm是20mm时,研磨范围wg约为30mm就足够了。即使人工研磨,也不会很麻烦。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平面图。在图20中,毛刺50存在于没有被研磨的部分。在图20中,为了便于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夸大了毛刺50的存在。在图20中,在与形成有端子区域14的边相反一侧的边,即,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接触的部分,在相对基板200侧和TFT基板100侧都使用粒度#320至#600的研磨件的磨石进行了研磨。如图20所示,不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整个周边上进行研磨,对与端子区域14相反一侧的边的一部分进行研磨即可。
另一方面,当用机器研磨时,研磨整个短边而不是该边的一部分有可能使效率更高。图21是液晶显示面板1的平面图,示出了对与端子区域14相反一侧的整个边进行研磨后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研磨表面60也使用粒度为#320至#600的研磨件的磨石在相对基板200侧和TFT基板100侧上进行了研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能够消除当液晶显示面板1收纳于模制部件30中时产生的液晶显示面板1上的应力,因此可实现具有较少显示不均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防止当将液晶显示面板1收纳于模制部件30中时由于毛刺50压入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中而在液晶显示面板1中产生的应力。在实施例1中,作为其对策,通过研磨而从液晶显示面板1去除会压入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中的毛刺50,而本实施例2的结构是,在与突起31对应的部分上涂覆树脂,以覆盖玻璃上所产生的毛刺50,从而防止液晶显示面板1中存在的毛刺50压入模制部件的突起31中。
图22是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平面图。在图22中,毛刺50存在于液晶显示面板1的所有边上,其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实施例的结构,而夸大了毛刺50的存在。在图22中,在与端子区域14相反一侧的短边上,在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接触的部分上涂覆有宽度wr的树脂。
形成在液晶显示面板1上的树脂70的宽度wr,可以比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的宽度wm增加考虑了加工精度的长度,例如在wm为20mm的程度的情况下,可以为30mm的程度以上。作为树脂,例如,可以使用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树脂只需要能覆盖毛刺的程度即可,所以可以非常薄,例如,为10μm的程度就足够了。因此,液晶显示面板1和模制部件30的组装精度几乎不受影响。
图23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接触部的平面图。图23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接触部的放大图。在图23中,由于平坦化了的树脂70的表面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接触,因此平坦化了的树脂70和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可相互在x方向和z方向上平滑地滑动。因此,能够防止当液晶显示面板1插入模制部件30中时液晶显示面板1受到应力。
图24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接触部的剖视图。图24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图2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之间的接触部的放大图。在图24中,在TFT基板100和相对基板200的与模制部件30的突起31接触的端部处所产生的毛刺50由平坦化了的树脂70覆盖。由于平坦化了的树脂70的表面是平坦的,因此能够在图24中的z方向和x方向上平滑地滑动。因此,能够防止当液晶显示面板1插入模制部件30中时液晶显示面板1受到应力。
当通过机器涂覆树脂70时,在与端子区域14相对的整个短边上涂覆可能会效率更高。例如,当通过浸入树脂浴槽中来涂覆与端子区域14相反一侧的边时,在整个边上涂覆树脂70会效率更高。图25是表示这种情况下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结构的平面图。
在图25中,与端子区域14相反一侧的整个边由平坦化了的树脂70覆盖。在与模制部件30上形成的突起31接触的情况下的平面图与图23相同。另外,在图25中,树脂70的涂覆范围不是wr而是整个短边。与形成在模制部件30上的突起31接触的情况下的截面图与图24相同。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形成在模制部件30上的突起31和液晶显示面板1可以平滑地滑动,从而能够防止当液晶显示面板1插入模制部件30时在液晶显示面板1中产生的应力。因此,能够防止由于TFT基板100与相对基板200之间的间隔变化导致的显示不均。
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将液晶显示面板1设为在与端子区域14相对的短边上配置在形成于模制部件30中的突起31上。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还可以应用于端子区域14以外的三个边中的任一边与形成在模制部件30中的突起31接触来进行放置的情况。
在上面的说明中,对形成在模制部件30中的突起31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形成在模制部件30中的突起3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的多个的情况也能够适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4)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通过在树脂框内配置液晶显示面板而构成,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端子区域,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TFT基板和相对基板,所述显示区域形成于所述TFT基板与所述相对基板重叠的部分,所述端子区域形成于所述TFT基板与所述相对基板重叠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配置成,在形成有所述端子区域的边以外的第一边,对形成在所述树脂框的内侧的多个突起施加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重量,
与所述多个突起接触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毛刺的量小于所述第一边以外的边的每单位面积的毛刺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边上,与所述多个突起接触的部分的毛刺的尺寸小于与所述多个突起接触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毛刺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上的毛刺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边以外的边上的毛刺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是与形成有所述端子区域的边相反一侧的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多个突起接触的部分是使用具有#320至#600的研磨颗粒的研磨件研磨过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多个突起接触的部分是使用具有#400的研磨颗粒的研磨件研磨过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突起为2个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框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收纳背光源。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通过在树脂框内配置液晶显示面板而构成,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端子区域,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TFT基板和相对基板,所述显示区域形成于所述TFT基板与所述相对基板重叠的部分,所述端子区域形成于所述TFT基板与所述相对基板重叠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以形成有所述端子区域的边以外的第一边与形成于所述树脂框的内侧的多个突起接触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多个突起上,
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与所述多个突起接触的部分的侧面上涂覆有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个所述第一边的侧面上涂覆有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除所述第一边以外的边的侧面上没有涂覆所述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是与形成有所述端子区域的边相反一侧的边。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突起为2个突起。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框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收纳背光源。
CN201921428998.XU 2018-08-30 2019-08-30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7760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1249 2018-08-30
JP2018161249A JP2020034727A (ja) 2018-08-30 2018-08-30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6094U true CN210776094U (zh) 2020-06-16

Family

ID=69667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8998.XU Active CN210776094U (zh) 2018-08-30 2019-08-30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34727A (zh)
CN (1) CN21077609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9606B (zh) * 2022-07-05 2022-10-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34727A (ja)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235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44551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side surface sealing of display panel
US933266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5174781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94250B2 (ja) 表示装置
US9638946B2 (en) Multi-display device
CN105511181B (zh) 窄边框平板显示器
JP20080705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20016512A (ko) 프레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US1071896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633125B1 (ko) 표시장치
CN108828814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08936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10776094U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283724B (zh) 一种液晶模组
WO2017138364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37631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952190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19247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711679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80049372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661616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5709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686105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70072478A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