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8814A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28814A
CN108828814A CN201810489017.6A CN201810489017A CN108828814A CN 108828814 A CN108828814 A CN 108828814A CN 201810489017 A CN201810489017 A CN 201810489017A CN 108828814 A CN108828814 A CN 108828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belt
shading rubber
adhesive tape
center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890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占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890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288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28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8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减小显示屏周边产生漏光的几率。上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以及用于容纳显示模组的中框。其中,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屏,背光模组靠近中框的底部。此外,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遮光胶带、第二遮光胶带以及胶带支撑部、第一遮光胶带位于背光模组和显示屏之间。上述第二遮光胶带与第一遮光胶带相连接,且第二遮光胶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背光模组与中框的侧壁之间。上述移动终端可以用于显示图像。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作为一种被动发光显示器,其内部设置有用于提供发光器件的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BM)。该背光模组通过遮光胶带与显示屏相连接。然而,当遮光胶带开胶后,会与背光模组之间产生缝隙。此时,背光模组中发出的光线会由上述缝隙漏出,从而使得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屏周边产生漏光,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用于减小显示屏周边产生漏光的几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以及用于容纳显示模组的中框。其中,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屏,背光模组靠近中框的底部。此外,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遮光胶带、第二遮光胶带以及胶带支撑部、第一遮光胶带位于背光模组和显示屏之间。上述第二遮光胶带与第一遮光胶带相连接,且第二遮光胶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背光模组与中框的侧壁之间。这样一来,第二遮光胶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背光模组与中框的侧壁之间,从而对背光模组与中框的侧壁之间的漏光路径进行遮挡,减小漏光几率。此外,胶带支撑部与第一遮光胶带的边缘以及第二遮光胶带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且胶带支撑部位于第一遮光胶带和第二遮光胶带靠近显示屏的一侧。在此情况下,通过设置于第二遮光胶带相接触的胶带支撑部,能够对第二遮光胶带进行支撑,使得第二遮光胶带尽可能保持平铺状态,提高第二遮光胶带的平整度和安装稳固性。
可选的,第二遮光胶带背离第一遮光胶带的一端与中框的侧壁相接触。这样一来,背光模组与中框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可以被位于第二遮光胶带中位于背光模组与中框的侧壁之间的部分全部遮挡。
可选的,显示模组还包括下偏光片。该下偏光片位于第一遮光胶带与显示屏之间。胶带支撑部与下偏光片为一体结构。这样一来,在制作下偏光片的同时,即可以完成胶带支撑部的制备。并且在显示屏靠近背光模组的一侧表面贴附上述下偏光片时,即可以完成胶带支撑部的安装,使得该胶带支撑部即可以与第一遮光胶带相接触,又可以与第二遮光胶带相接触。
可选的,显示模组还包括覆盖第二遮光胶带至少一部分的胶带保护膜,该胶带支撑部为胶带保护膜。在此情况下,当将第二遮光胶带进行粘贴时,可以将覆盖第二遮光胶带中粘接层背离基材一侧表面的胶带保护膜的一部分去除,另一部分保留。波流的一部分胶带保护膜作为上述胶带支撑部,从而无需增加制作胶带支撑部的工艺。
可选的,显示屏周边与中框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胶带保护膜沿显示屏的周边设置,且胶带保护膜呈闭合的框状结构。这样一来,对于直下式背光模组而言,可以当该背光模组的周边均具有上述第二遮光胶带时,可以通过上述框状的胶带保护膜对背光模组的周边的第二遮光胶带进行支撑。
可选的,胶带保护膜与显示屏之间具有间隙。这样一来,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避免胶带保护膜与显示屏之间发生干涉。
可选的,背光模组包括胶框,胶带保护膜通过第一遮光胶带固定于胶框上,从而可以使得胶框对胶带保护膜进行支撑,进而使得胶带保护膜与第二遮光胶带相接触的部分能够对该第二遮光胶带进行支撑。
可选的,胶带支撑部与中框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一来,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避免胶带保护膜与中框的侧壁之间发生干涉。可选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导光板一侧面的光源。第二遮光胶带设置于导光板未设置光源的一个侧面与中框的侧壁之间。由于导光板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上述光源,且该光源的上方也会通过遮光胶带固定于背光模组的胶框上。因此,导光板设置有光源的侧面无需再设置上述第二遮光胶带。此外该导光板未设置光源的其余四个侧面与中框之间均设置有上述第二遮光胶带,可以使得导光板四周与中框的侧壁之间的漏光路径均被遮挡。
可选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导光板靠近中框底部一侧的光源;第二遮光胶带设置于导光板的任意一个侧面与中框的侧壁之间。这样一来,导光板与中框侧壁之间的漏光路径可以均被第二遮光胶带遮挡。
可选的,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显示屏相连接的盖板。中框的侧壁上设置有L型支撑台,其中,L型支撑台的底面与中框的底部平行。盖板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于L型支撑台的底面上。在此情况下,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背光模组通过第一遮光胶带与显示屏相连接。然后,通过光学透明胶将连接有背光模组的显示屏与盖板相连接。最后将包括上述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显示屏以及盖板的显示模组通过盖板固定于中框的侧壁的L型支撑台的底面上,从而完成显示模组与中框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遮光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遮光胶带的位置关系以及外形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遮光胶带与第二遮光胶带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遮光胶带与第二遮光胶带的另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遮光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胶带保护膜与显示屏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移动终端;10-显示模组;11-背光模组;110-导光板;111-光源;112-胶框;113-铁框;114-反射片;115-扩散片;116-增光片;12-显示屏;121-有效显示区;122-非显示区;123-阵列基板;124-彩膜基板;20-中框;201-底部;202-侧壁;203-L型支撑台的底面;30-胶带支撑部;31-第一遮光胶带;310-基材;311-粘接层;312-胶带保护膜;32-第二遮光胶带;33-遮光胶带;34-遮光板;40-盖板;41-光学透明胶;42-双面胶;50-下偏光片;51-上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01,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01包括显示模组10以及用于容纳该显示模组10的中框20。
该中框20具有一底部201以及与底部201垂直的多个(如图2所示,例如四个)侧壁202。该中框20的侧壁202依次首尾相接,并与中框的底部201构成如图2所示的容纳腔。上述显示模组10可以被收容至上述容纳腔中。
在此基础上,上述显示模组10,如图1所示,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11、显示屏12以及盖板40。其中,相对于显示屏12而言,背光模组11更靠近中框20的底部201;相对于背光模组11而言,显示屏12更靠近盖板40。
盖板40与显示屏12之间设置有光学透明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41,盖板40通过光学透明胶41与显示屏12相连接。
中框20的侧壁202上设置有L型支撑台。如图2所示,该L型支撑台的底面203与中框20的底部201平行。在此情况下,盖板40与上述L型支撑台的底面203之间可以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双面胶42,盖板40通过上述双面胶42固定于L型支撑台的底面203上。
此外,上述显示模组10还包括第一遮光胶带31以及第二遮光胶带32。
上述第一遮光胶带31位于背光模组11和显示屏12之间。背光模组11与显示屏12通过第一遮光胶带31相连接。该第一遮光胶带31和第二遮光胶带32中的任意一种遮光胶带如图3所示,包括一层具有遮光性能的基材310,以及分别位于基材310相对两个面的粘接层311。在此情况下,分别位于该第一遮光胶带31两侧的背光模组11和显示屏12可以通过该第一遮光胶带31中的粘结层311粘接在一起,从而可以完成背光模组11和显示屏12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显示屏12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有效显示区(Ative Area,AA)121以及位于该有效显示区121周边的非显示区122。该非显示区122中设置有用于图像处理和显示驱动的电路结构,例如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等。为了避免背光模组11中的光线入射至上述非显示区112中的电路结构而产生漏光,上述第一遮光胶带21可以设置为框状,从而可以与上述非显示区22的形状相匹配。
此外,如图1所示,上述第二遮光胶带32的一端与第一遮光胶带31相连接,另一端伸出于背光模组11,从而使得第二遮光胶带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遮光胶带32与第一遮光胶带31相连接可以是,如图5a所示,第二遮光胶带32与第一遮光胶带31靠近显示屏12的一侧表面粘接。
或者,如图5b所示,第二遮光胶带32与第一遮光胶带31靠近背光模组11的一侧表面粘接。
又或者,由上述可知,第一遮光胶带31和第二遮光胶带32的结构可以相同,为了简化制作工艺,上述第一遮光胶带31的厚度可以与第二遮光胶带32的厚度(沿垂直于中框20的底部201所在平面的尺寸)相同。在此情况下,如图1所示,第二遮光胶带32与第一遮光胶带31相连接可以是,第二遮光胶带32的侧面与第一遮光胶带31的侧面相接触,从而将第一遮光胶带31和第二遮光胶带32进行拼接,达到第一遮光胶带31与第二遮光胶带32相连接的目的。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第一遮光胶带31和第二遮光胶带32的连接方式,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
基于此,当第一遮光胶带31和第二遮光胶带32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相连接,且第一遮光胶带31和第二遮光胶带32厚度相等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遮光胶带31和第二遮光胶带32可以为一体结构。
对于上述任意一种结构,由相连接的第一遮光胶带31和第二遮光胶带32构成的遮光胶带与背光模组11的粘结面积更大,能够有效减小遮光胶带发生脱胶的几率。
示例性的,第一遮光胶带31或第二遮光胶带32的厚度可以为0.05mm~0.06mm。当第一遮光胶带31或第二遮光胶带32的厚度小于0.05mm时,会增加制作工艺的精度,不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当第一遮光胶带31或第二遮光胶带32的厚度大于0.06mm时,会增加显示模组10的厚度,不利于移动终端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这样一来,除了通过第一遮光胶带31对背光模组11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以外,第二遮光胶带32中位于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部分也可以对背光模组11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从而增加了对背光模组11进行遮光的面积,减小了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出现漏光的几率。
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对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漏光进行遮挡的效果,可选的,第二遮光胶带32背离第一遮光胶带31的一端与中框20的侧壁202相接触。这样一来,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间隙,可以被位于第二遮光胶带32中位于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部分全部遮挡。
以下,以第二遮光胶带32的任意一部分均位于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为例,对为了使得第二遮光胶带32背离第一遮光胶带31的一端与中框20的侧壁202相接触,该第二遮光胶带32的设置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沿X方向(X方向与中框20底部201平行,且与中框20的侧壁202垂直),第二遮光胶带32的遮光尺寸可以和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间距C相等。在此情况下,第二遮光胶带32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中,一个侧面与第一遮光胶带31相接触,另一个侧面与中框20的侧壁202相接触,使得第二遮光胶带32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没有缝隙。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沿上述X方向,第二遮光胶带32的遮光尺寸可以略大于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间距C。这样一来,当将显示模组10由上到下安装至中框10中的容纳腔中时,第二遮光胶带32中超出间距C的部分,会向上弯折,且该弯折的部分会粘接在框20的侧壁202上,使得第二遮光胶带32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没有缝隙。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上”和“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显示模组10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显示模组10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示例性的,以图7所示的结构为例,在上述移动终端01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显示屏12通过第一遮光胶带31与背光模组11相贴合,然后,将连接有背光模组11的显示屏12通过光学透明胶41与盖板40相贴合。受到安装工艺的影响,显示屏12与盖板40之间的贴合公差可以为0.1mm。显示模组10安装于中框01中的安装公差可以为0.05mm。此外,考虑一定的安装余量0.05mm,这时,上述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间距C需要略大于0.3mm(0.1mm+0.05mm+0.05mm)。例如,上述间距C=0.4mm。
在此情况下,在第二遮光胶带32的遮光尺寸略大于间距C的情况下,该第二遮光胶带32的遮光尺寸可以为0.4+α。0.05mm≤a≤0.15mm。当a小于0.05mm时,对第二遮光胶带32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不利于制作成本的降低。当a大于0.15mm时,在显示模组10由上至下安装于中框20中时,第二遮光胶带32发生弯折,且该弯折部分在中框20的侧壁202上粘附的部分面积较大,粘附性较强,不利于安装对位;此外,第二遮光胶带32发生弯折的部分占用的尺寸空间较大,会对屏幕的散热性等能造成影响。可选的,上述a可以选取0.1mm。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上述盖板40的材料可以为玻璃,在此情况下,上述盖板40可以成为玻璃盖板(Cover Glass,CG)。或者,构成上述盖板40的材料还可以为透明树脂材料,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此基础上,由于第二遮光胶带32的材质较软,因此为了提高第二遮光胶带32的平整度,使得第二遮光胶带32在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能够尽可能处于与中框20的底部201平行的平铺的状态,以有效发挥第二遮光胶带32的遮挡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10,如图7所示,还包括胶带支撑部30。
该胶带支撑部30与第一遮光胶带31的边缘以及第二遮光胶带32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且该胶带支撑部30位于第一遮光胶带31和第二遮光胶带32靠近显示屏12的一侧。
在此情况下,由于该胶带支撑部30与第一遮光胶带31的边缘相接触,因此该胶带支撑部30可以通过第一遮光胶带31粘接于背光模组11上,从而实现胶带支撑部30的固定。此外,上述胶带支撑部30还与第二遮光胶带32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通过胶带支撑部30对第二遮光胶带32进行支撑,使得第二遮光胶带32在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能够尽可能与处于与中框20的底部201平行的平铺的状态。
为了保证胶带支撑部30对第二遮光胶带32的支撑效果,构成胶带支撑部30的材料的硬度可以大于第二遮光胶带32的硬度。基于此,以下对胶带支撑部30的设置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上述显示模组1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偏光片(Polarizer,POL)50和上偏光片51。其中,上偏光片51贴附于显示屏12的显示侧表面,而下偏光片50贴附于显示屏12靠近背光模组11的一侧表面。
上述显示屏1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23和彩膜基板124。其中,阵列基板123相对于彩膜基板124而言,更靠近背光模组11。阵列基板123包括靠近背光模组11的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该衬底基板上表面的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TFT)。彩膜基板124包括靠近盖板40的衬底基板以及位于该衬底基板下表面的彩色膜层(ColorFilm,CF)。
在此情况下,上述上偏光片51贴附于显示屏12的显示侧表面是指,上偏光片51贴附于显示屏12中彩膜基板124的衬底基板的上表面。下偏光片50贴附于显示屏12靠近背光模组11的一侧表面是指,下偏光片50贴附于显示屏12中阵列基板123的衬底基板的下表面。
在此基础上,下偏光片50的材质较硬,且该下偏光片50与第一遮光胶带31相接触,因此,可选的,上述胶带支撑部30可以与上述下偏光片50为一体结构。这样一来,在制作下偏光片50的同时,即可以完成胶带支撑部30的制备。并且在显示屏12靠近背光模组11的一侧表面贴附上述下偏光片50时,即可以完成胶带支撑部30的安装,使得该胶带支撑部30即可以与第一遮光胶带31相接触,又可以与第二遮光胶带32相接触。
示例性的,与下偏光片50为一体结构的胶带支撑部30超出显示屏12边缘的尺寸E,可以在0.15mm左右,从而可以使得胶带支撑部30与第二遮光胶带32之间具有足够的粘接面积,使得胶带支撑部30起到对第二遮光胶带32的支撑作用。
由上述可知,相对于第二遮光胶带32而言,胶带支撑部30的材质较硬,因此为了在安装过程中避免胶带支撑部30与中框20的侧壁202发生干涉,可选的,胶带支撑部30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具有间隙。本申请对该间隙的尺寸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在不影响移动终端边框尺寸的情况下,使得安装过程中胶带支撑部30与中框20的侧壁202不会发生干涉即可。
基于此,当背光模组11的类型不同时,第二遮光胶带32以及上述胶带支撑部30在显示模组10中的设置方式有所不同。
示例性的,当上述背光模组11为侧入式背光模组时,该背光模组11包括如图8所示的导光板110以及如图9所示设置于导光板110一侧面的光源111。该光源111入射的光线由导光板110的一个侧面入射至导光板110内,并在导光板111底面(靠近背光模组11中的铁框113一侧的表面)上网点1101导光作用下,由导光板111的顶面(与底面相对设置的一侧表面)均匀出光。
其中,上述光源111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灯条。
在此情况下,由于导光板110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上述光源111,且该光源111的上方也会通过遮光胶带固定于背光模组11的胶框112上。因此,导光板110设置有光源111的侧面无需再设置上述第二遮光胶带32。基于此,如图10所示,上述第二遮光胶带32可以设置于导光板110未设置上述光源111的一个侧面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基于此,为了对第二遮光胶带32进行支撑,上述与下偏光片50为一体结构胶带支撑部30也可以设置于导光板110未设置上述光源111的一个侧面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
此外,如图8或图9所示,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11还包括位于导光板110与铁框113之间的反射片114,以及依次位于导光板110顶面的扩散片115和增光片116。
或者,又示例性的,当上述背光模组11为直下式背光模组时,该背光模组11包括如图11所示的导光板110以及设置于该导光板110靠近中框20底部201一侧的光源111。该光源111可以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二极管。通过调整导光板110底部的网点1101的分布密度,对光源111入射至导光板110内部的光线进行扩散,使得光线由导光板111的顶面均匀出光。
在此情况下,由于上述光源111设置于导光板110的下方,因此如图12所示,上述第二遮光胶带32可以设置于导光板110的任意一个侧面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基于此,为了对第二遮光胶带32进行支撑,上述与下偏光片50为一体结构胶带支撑部30也可以设置于导光板110的任意一个侧面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
上述均是以胶带支撑部30与背光模组11中的下偏光片50为一体结构为例,对胶带支撑部30的设置方式进行的说明。此外,如图13所示,第二遮光胶带32粘贴于背光模组11之前,该第二遮光胶带32还包括覆盖粘接层311背离基材310一侧表面的胶带保护膜312。当将第二遮光胶带32进行粘贴时,需要将上述胶带保护膜312去除。
在此情况下,为了形成上述胶带支撑部30,可以将一部分胶带保护膜312保留于第二遮光胶带32的粘接层311上,这样一来,如图14所示,该显示模组10中上述保留的胶带保护膜312可以覆盖第二遮光胶带32的至少一部分。在此情况下,上述胶带支撑部30可以为该胶带保护膜312。
基于此,如图14所示,当显示屏12周边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具有间隙时,如图15所示,该胶带保护膜312可以沿显示屏12的周边设置,且胶带保护膜312呈闭合的框状结构。这样一来,对于直下式背光模组11而言,可以当该背光模组11的周边均具有上述第二遮光胶带32时,可以通过上述框状的胶带保护膜30对背光模组11的周边的第二遮光胶带32进行支撑。
此外,在安装过程中,一方面为了避免胶带保护膜312与显示屏12之间发生干涉,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胶带保护膜312可以与显示屏12(包括阵列基板123和彩膜基板124)之间具有间隙。由于显示屏12靠近背光模组11一侧表面贴附的下偏光片50的尺寸与显示屏12的尺寸大小相近或相同,因此当胶带保护膜312可以与显示屏12之间具有间隙时,该胶带保护膜312与上述下偏光片50之间也具有间隙。这样一来,能够避免胶带保护膜312刮伤该显示屏12和上述下偏光片50。
另一方面,同上所述,为了避免安装过程中,胶带支撑部30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发生干涉,可选的,作为胶带支撑部30的胶带保护膜312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也具有间隙。
本申请对上述间隙的大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在不影响移动终端边框尺寸的情况下,避免胶带支撑部30与显示模组10中的部件(例如上述显示屏12或下偏光片50)或中框20的侧壁不发生干涉即可。
在此基础上,上述背光模组11的结构如上所述可以为侧入式结构或直下式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对于上述任意一种类型的背光模组11而言,该背光模组11均包括胶框112。由上述可知,胶带支撑部30的一部分与第一遮光胶带31相接触,因此如图14所示,当胶带支撑部30可以为上述胶带保护膜312时,该胶带保护膜312可以通过第一遮光胶带31固定于上述胶框112上,从而可以使得胶框112对胶带保护膜312进行支撑,进而使得胶带保护膜312与第二遮光胶带32相接触的部分能够对该第二遮光胶带32进行支撑。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01的背光模组11中,通过设置与第一遮光胶带31相连接的第二遮光胶带32,使得该第二遮光胶带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从而对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漏光路径进行遮挡,减小漏光几率。由于背光模组11的亮度可以在10000nit以上,而显示屏12的透过率只有5%左右,显示屏12侧面露出的光线可以忽略不计。此外,通过设置于第二遮光胶带32相接触的胶带支撑部30,能够对第二遮光胶带32进行支撑,使得第二遮光胶带32尽可能保持平铺状态,提高第二遮光胶带32的平整度和安装稳固性。
在此情况下,一方面,相对于上述通过第二遮光胶带32和胶带支撑部30实现减少漏光现象的方案而言,图16所示的方案中,需要通过增加胶框112的尺寸,来增加遮光胶带33与胶框112的粘接面积。这样一来,会增加移动终端01的边框尺寸,不利于窄边框的设计要求,并且由于制作公差的存在,会使得胶框112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发生干涉,导致组装过程无法实现。而上述通过第二遮光胶带32和胶带支撑部30实现减少漏光现象的方案中,第二遮光胶带32的质地柔软,即使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发生干涉,在安装的过程中,第二遮光胶带32会发生弯折,从而对组装过程不会产生影响。此外,胶带支撑部30可以与下偏光片50为一体结构,或者该胶带支撑部30可以为覆盖第二遮光胶32至少一部分的胶带保护膜312。因此,在增加遮光面积的过程中,不会改变显示屏12和背光模组11的尺寸,从而不会减小显示屏12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间隙,以及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间隙,避免对组装过程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相对于上述通过第二遮光胶带32和胶带支撑部30实现减少漏光现象的方案而言,图17所示的方案中,需要至少在背光模组11靠近中框20的侧壁202的一侧表面贴附由聚脂薄膜(Mylar)材料构成的遮光板34。该遮光板34受到物料公差、制作工艺以及安装工艺的影响,不能超出背光模组11侧面的长度,这样一来,将导致背光模组11侧面的一部分区域没有被遮挡,而出现漏光。而上述通过第二遮光胶带32和胶带支撑部30实现减少漏光现象的方案中,第二遮光胶带32的质地柔软,因此如图7所示,沿X方向,第二遮光胶带32的遮光尺寸可以略大于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间距C,在此情况下,即使第二遮光胶带32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发生干涉,在安装的过程中,第二遮光胶带32会发生弯折并与中框20的侧壁202相接触,从而可以在对组装过程不会产生影响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遮光胶带32将背光模组11与中框20的侧壁202之间的间隙完全遮挡,从而使得漏光几率降到最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01可以为显示器、电视、数码相框、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此外,上述移动终端01还可以具有触控功能,为了实现触控功能,上述显示模组10还可以包括触控电极。该触控电极可以设置于盖板40靠近显示屏12的一侧表面;或者,该触控电极还可以集成于显示屏12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显示模组的中框;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屏,所述背光模组靠近所述中框的底部;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遮光胶带、第二遮光胶带以及胶带支撑部;
所述第一遮光胶带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第二遮光胶带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相连接,且所述第二遮光胶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中框的侧壁之间;
所述胶带支撑部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的边缘以及所述第二遮光胶带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且所述胶带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和所述第二遮光胶带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胶带背离所述第一遮光胶带的一端与所述中框的侧壁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下偏光片;
所述下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与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胶带支撑部与所述下偏光片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二遮光胶带至少一部分的胶带保护膜;所述胶带支撑部为所述胶带保护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周边与中框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胶带保护膜沿所述显示屏的周边设置,且所述胶带保护膜呈闭合的框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保护膜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所述胶带保护膜通过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固定于所述胶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支撑部与所述中框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一侧面的光源;
所述第二遮光胶带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未设置所述光源的一个侧面与所述中框的侧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中框底部一侧的光源;
所述第二遮光胶带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任意一个侧面与所述中框的侧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屏相连接的盖板;
所述中框的侧壁上设置有L型支撑台;所述L型支撑台的底面与所述中框的底部平行;
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L型支撑台的底面上。
CN201810489017.6A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88288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9017.6A CN108828814A (zh)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9017.6A CN108828814A (zh)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8814A true CN108828814A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48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89017.6A Pending CN108828814A (zh) 2018-05-21 2018-05-21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2881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415A (zh) * 2018-12-05 2019-03-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126338A (zh) * 2020-01-10 2021-07-16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67124A (zh) * 2021-07-05 2021-10-01 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屏及其制备工艺
CN115132092A (zh) * 2022-07-19 2022-09-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中框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屏组件
WO2023207287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拼接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1902A (zh) * 2004-12-10 2005-06-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4806932A (zh) * 2015-05-26 2015-07-29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773244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1902A (zh) * 2004-12-10 2005-06-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4806932A (zh) * 2015-05-26 2015-07-29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773244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415A (zh) * 2018-12-05 2019-03-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126338A (zh) * 2020-01-10 2021-07-16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67124A (zh) * 2021-07-05 2021-10-01 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屏及其制备工艺
WO2023207287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拼接显示装置
CN115132092A (zh) * 2022-07-19 2022-09-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中框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屏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8814A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2018031400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357063B (zh) 显示装置与包括该显示装置的拼接显示设备
JP525485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050382B1 (ko) 액정표시 장치
CN110426877B (zh) 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窄边框显示装置
US20150362652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CN102749730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02680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80705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7688253B (zh) 显示设备
JP2010078898A (ja) 表示装置
KR102174819B1 (ko) 표시장치
JP533143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90243187A1 (en) Display module
KR102127969B1 (ko) 표시장치
CN10808936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1958009B1 (ko) 액정표시 장치
US9570521B2 (en) Bidirectional display device
KR101823150B1 (ko) 대형화, 박형화에 따른 빛샘-Free 액정표시장치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80046199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9720273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functional panel
CN105528026B (zh) 电子装置
CN1316294C (zh) 结合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