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3691U - 两端夹线绕线轴 - Google Patents

两端夹线绕线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3691U
CN210763691U CN201921925256.8U CN201921925256U CN210763691U CN 210763691 U CN210763691 U CN 210763691U CN 201921925256 U CN201921925256 U CN 201921925256U CN 210763691 U CN210763691 U CN 210763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lamping
shaped
clamping ring
cylinder
wind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252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9252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3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3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3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绕线准度高、夹线效率高的两端夹线绕线轴,包括U型工字管绕线轴、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及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包括第一圆柱与第一夹线环,第一圆柱的一端与第一夹线环连接,第一圆柱的另一端穿设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一端并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内表面相抵接,第一夹线环上具有R角,且第一夹线环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一端面之间具有第一V型夹线槽。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包括第二圆柱与第二夹线环,第二圆柱的一端与第二夹线环连接,第二圆柱的另一端穿设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另一端并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内表面相抵接,第二夹线环上具有R角,且第二夹线环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另一端面之间具有第二V型夹线槽。

Description

两端夹线绕线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端夹线绕线轴。
背景技术
绕线轴是用于绕设和固定纺织线,以实现纺织线收束归置的装置。绕线轴的使用,避免了因纺织线无规律堆放时引起的纺织线纠缠,进而造成的取线困难问题,以利于提高纺织线的放线效率。
传统绕线管两端的活动夹线片不易掰动,夹线过程中需用力扣动活动夹线片,才能将纺织线卡入夹线槽中,夹线作业效率较低;此外,传统绕线管的活动夹线片与绕线管本体为一体式成型的结构,在传统绕线管的使用过程中,需频繁掰动活动夹线片,活动夹线片与绕线管本体连接处易断裂破损,造成活动夹线片脱落失效,进而缩短绕线管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绕线管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夹线效率低及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两端夹线绕线轴。
一种两端夹线绕线轴,该两端夹线绕线轴包括U型工字管绕线轴、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及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所述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包括第一圆柱与第一夹线环,所述第一圆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线环连接,所述第一圆柱的另一端穿设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一端并与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夹线环上具有R角,且所述第一夹线环与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一端面之间具有第一V型夹线槽。所述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包括第二圆柱与第二夹线环,所述第二圆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线环连接,所述第二圆柱的另一端穿设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另一端并与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夹线环上具有R角,且所述第二夹线环与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另一端面之间具有第二V型夹线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及所述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的所述第一圆柱与所述第一夹线环一体式成型。
上述两端夹线绕线轴,通过将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及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分别插设于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两端,在绕线过程中,无需掰动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或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即可将纺织线绕设在第一V型夹线槽或第二V型夹线槽内,降低了夹线作业的操作难度;此外,在绕线轴的使用过程中,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及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无需拨动,不易损坏,绕线轴的使用寿命较长,且在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及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破损失效的情况下,仅需将破损部件单独取下进行更换即可,降低了绕线轴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两端夹线绕线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两端夹线绕线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两端夹线绕线轴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端夹线绕线轴10,该两端夹线绕线轴10包括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及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300,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包括第一圆柱210与第一夹线环220,第一圆柱210的一端与第一夹线环220连接,第一圆柱210的另一端穿设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一端并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内表面相抵接,第一夹线环220上具有R角,且第一夹线环220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一端面之间具有第一V型夹线槽230。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300包括第二圆柱310与第二夹线环320,第二圆柱310的一端与第二夹线环320连接,第二圆柱310的另一端穿设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另一端并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内表面相抵接,第二夹线环320上具有R角,且第二夹线环320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另一端面之间具有第二V型夹线槽330。
上述两端夹线绕线轴10,通过设置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当绕线轴在绕线过程中产生偏移时,纺织线将绕设在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弧形端面上并最终滑落至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底部,绕线轴在较大的偏移范围内仍可保证纺织线准确绕设在线筒上,提高了绕线的准度,并降低了绕线作业的操作难度;再者,通过将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及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300分别插设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两端,在绕线过程中,无需掰动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或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300即可将纺织线绕设在第一V型夹线槽230或第二V型夹线槽330内,降低了夹线作业的操作难度;此外,在绕线轴的使用过程中,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及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300无需拨动,不易损坏,绕线轴的使用寿命较长,且在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及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300破损失效的情况下,仅需将破损部件单独取下进行更换即可,降低了绕线轴的使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线环220上的R角及第二夹线环320上的R角均用于在夹线过程中对纺织线导向,以利于纺织线顺利滑入第一V型夹线槽230或第二V型夹线槽330,以降低夹线难度。
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用于缠绕纺织线,为纺织线的绕设提供依托,此外,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还用于限定纺织线的绕设范围,以防止纺织线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上滑落,从而保证绕线作业的可靠性。也可以理解为,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用于对纺织线进行收束归置,以利于后续从绕线轴上取线。需要说明的是,一实施例中,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采用聚丙烯塑料制成。聚丙烯塑料的比重小、耐水性及韧性较好,因此,通过采用聚丙烯塑料制作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可显著降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重量,并可提高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韧性,有利于延长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使用寿命。
一实施例中,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末端设置有换向件110。优选的,换向件110为沿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轴向设置的立柱。通过在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末端设置换向件110,当需要将纺织线的末端卡入第一V型夹线槽230时,仅需将纺织线绕设在换向件110上并拉动纺织线的末端向靠近第一V型夹线槽230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纺织线同时受到外部拉力、换向件110的摩擦力及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端面的支持力,纺织线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有利于将纺织线顺利卡入第一V型夹线槽230内,降低了夹线作业的操作难度。需要说明的是,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另一端同样设置有换向件110,两个换向件110的结构形状及功能相同,具体请参阅前述关于换向件110的工作原理的描述,于此不再赘述。
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用于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一端面共同形成第一V型夹线槽230,以便于夹持纺织线的末端,实现对纺织线末端的固定。此外,由于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的第一圆柱210穿设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一端并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内表面相抵接,可以理解为,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可拆卸的连接,这样一来,当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破损时,可对其单独进行更换,以降低绕线轴的维修成本及使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一实施例中,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采用PE树脂制作。PE树脂又称聚乙烯树脂,其柔韧性较好,受外力作用时可产生形变。因此,采用PE树脂制成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时,第一圆柱210在插入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过程中,第一圆柱210受到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内表面的约束力产生形变,第一圆柱210的横截面变小,以利于第一圆柱210插入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内腔;第一圆柱210插入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内腔后,第一圆柱210将恢复形变,这样,第一圆柱210的外表面将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内表面相抵持,第一圆柱210在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内表面的约束下难以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内腔脱落,从而提高了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连接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生产条件选择具有较好柔韧性的其他材质制作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仅需满足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的强度较大且受外力作用可产生形变即可,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一实施例中,第一圆柱210沿其轴向开设有变形孔211,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圆柱210呈空心环状结构。通过在第一圆柱210的轴向上开设变形孔211,当第一圆柱210插设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内腔后,第一圆柱210的外表面受到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内表面的挤压并向第一圆柱210的中心移动,也就是说,变形孔211实际为第一圆柱210的外表面的移动提供了让位空间,以利于第一圆柱210变形并插入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内腔中,降低了两端夹线绕线轴的组装难度。一实施例中,第一夹线环220上开设有通气孔221。通过在第一夹线环220上开设通气孔221,在第一夹线环220向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端面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夹线环220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端面之间的空气可从第一夹线环220的边缘及通气孔221导出,消除了第一夹线环220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端面之间的空气柱对第一夹线环220的阻力,进一步提高了两端夹线绕线轴的组装效率。
第一V型夹线槽230用于卡设待固定的纺织线,防止缠绕好的纺织线圈松散,以提高纺织线圈整体的稳定性。具体的,当纺织线卡设于第一V型夹线槽230后,纺织线将在第一夹线环220及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端面的共同约束下被第一夹线环220及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端面夹紧,纺织线不易从第一V型夹线槽230脱落,从而提高绕线轴的夹线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一实施例中,第一圆柱210与第一夹线环220一体式成型。通过使第一圆柱210与第一夹线环220一体式成型,避免了拆卸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时,因大力拉动第一夹线环220,造成的第一夹线环220从第一圆柱210上脱落的问题,提高了第一圆柱210与第一夹线环220连接的稳定性。
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300用于与U型工字管绕线轴100的另一端面共同形成第二V型夹线槽330,以便于夹持纺织线的末端,实现对纺织线末端的固定。也可以理解为,通过设置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及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300,两端夹线绕线轴的两端均可用于卡设待固定的纺织线,这样一来,在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或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300单个破损且未来得及对破损件进行更换的情况下,两端夹线绕线轴仍具有夹线功能,有利于延长两端夹线绕线轴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300的结构、材质及功能与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的结构、材质及功能相同,具体可参阅前述关于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200的结构、材质及功能的描述,于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

1.一种两端夹线绕线轴,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工字管绕线轴、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及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
所述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包括第一圆柱与第一夹线环,所述第一圆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线环连接,所述第一圆柱的另一端穿设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一端并与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夹线环上具有R角,且所述第一夹线环与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一端面之间具有第一V型夹线槽;
所述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包括第二圆柱与第二夹线环,所述第二圆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线环连接,所述第二圆柱的另一端穿设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另一端并与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夹线环上具有R角,且所述第二夹线环与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另一端面之间具有第二V型夹线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端夹线绕线轴,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工字管绕线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及所述第二柔质弹性夹线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端夹线绕线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质弹性夹线盖的所述第一圆柱与所述第一夹线环一体式成型。
CN201921925256.8U 2019-11-10 2019-11-10 两端夹线绕线轴 Active CN210763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5256.8U CN210763691U (zh) 2019-11-10 2019-11-10 两端夹线绕线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25256.8U CN210763691U (zh) 2019-11-10 2019-11-10 两端夹线绕线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3691U true CN210763691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25256.8U Active CN210763691U (zh) 2019-11-10 2019-11-10 两端夹线绕线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3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6244B1 (ko) 광섬유 케이블
SK280992B6 (sk) Cievka na kordovité materiály
US1084339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n interdental cleaner
CN113367104B (zh) 钓线引导件和包括该钓线引导件的钓竿
JP6738434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CN210763691U (zh) 两端夹线绕线轴
EP2208700A3 (en) Yarn winding apparatus, take-up winder using yarn winding apparatus, yarn winding method and taper end package
KR100740253B1 (ko) 용접 와이어용 페일팩
KR101541152B1 (ko) 선재 권취장치
US20050279265A1 (en) Wire-guiding structure of a shuttle of a sewing machine
JP7126935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08728946B (zh) 捻线机的线卷定位装置
CN212799025U (zh) 一种纱管托盘及具有该纱管托盘的自动络筒机
CN113968522B (zh) 线状体尾线保持夹具
CN111601503A (zh)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注射模制装置和钓鱼线引导器
CN220617942U (zh) 输纱装置
CN214400919U (zh) 一种新型的复合编织铅绳
KR100801859B1 (ko) 주낙용 부력찌 고정구
CN213568913U (zh) 一种纺织绕线用塑料线轴
CN218507283U (zh) 一种化纤纱纺织用纱筒
CN210596341U (zh) 一种弹性纤维生产导丝装置
KR100361348B1 (ko) 중통낚시대의도사안내구
KR102439045B1 (ko) 선 정리기구
JP7376403B2 (ja) ワカサギ用釣竿
CN221051246U (zh) 一种前纺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