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1939U - 车辆转运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转运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1939U
CN210761939U CN201921459215.4U CN201921459215U CN210761939U CN 210761939 U CN210761939 U CN 210761939U CN 201921459215 U CN201921459215 U CN 201921459215U CN 210761939 U CN210761939 U CN 210761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imiting
front support
bracket
vehicl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92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立国
张波
崔井泉
赵淑英
伍湘球
王力军
何玉芳
张淑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592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1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1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1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转运架,包括:底架,底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具有避让槽,避让槽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二结构的外轮廓尺寸;前支架,设置在第一结构上,前支架与第一结构之间具有避让空间,前支架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头;后支架,设置在第二结构上,后支架的高度低于前支架的高度,后支架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尾。通过上述设置,在多个车辆转运架配合使用时,前一个车辆转运架的第二结构能够伸入到后一个车辆转运架的第一结构的避让槽中,即在装载时,相邻的车辆转运架以及相邻的车辆在空间上有重叠的部分,从而可以提高运输设备的货物空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的空间上装载更多的车辆,提高运力,降低物流成本。

Description

车辆转运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转运架。
背景技术
微型卡车等车辆在转运时通常需要使用车辆转运架进行支撑和固定。在装载时通常将多个车辆转运架装载在卡车、集装箱或船舶等运输设备上以装载多个车辆,提高运力。现有的车辆转运架在使用时不能充分利用运输设备的货物空间,影响运输设备的装载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转运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转运架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转运架,包括:底架,底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具有避让槽,避让槽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二结构的外轮廓尺寸;前支架,设置在第一结构上,前支架与第一结构之间具有避让空间,前支架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头;后支架,设置在第二结构上,后支架的高度低于前支架的高度,后支架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尾。
进一步地,底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底梁,两个底梁相互倾斜设置,两个底梁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第一结构,两个底梁在长度方向的另一部分形成第二结构,两个底梁之间的距离最大的位置形成避让槽的开口。
进一步地,底架还包括:限位梁,限位梁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两个底梁连接,两个底梁位于限位梁的一侧的部分为第一结构,两个底梁位于限位梁的另一侧的部分为第二结构。
进一步地,底架还包括:第一插接部,设置在第一结构上,第一插接部具有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一插孔;第二插接部,设置在第二结构上,第二插接部具有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二插孔。
进一步地,第一插接部包括横梁和两个支柱,两个支柱间隔设置在第一结构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柱连接,横梁与两个支柱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位于避让槽的上方;和/或,第二插接部包括边梁和插接框,边梁设置在第二结构上,插接框设置在边梁上,插接框具有第二插孔。
进一步地,前支架包括:前支撑梁,前支撑梁的一端与第一结构连接;前承载梁,与前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前承载梁用于承载车辆的车头,避让空间位于前支撑梁、前承载梁和第一结构之间;第一限位部,设置在前承载梁上,第一限位部用于对车头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包括:限位柱,设置在前承载梁上,限位柱用于穿入车头底部的孔中;和/或,第一限位件,设置在前承载梁上,第一限位件与限位柱间隔设置,第一限位件用于与车头的底部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前支撑梁可活动地与第一结构连接,前支架具有承载位置和收起位置,前支架处于承载位置的情况下,前承载梁与底架间隔;前支架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前承载梁与底架接触。
进一步地,车辆转运架还包括:引导结构,设置在第一结构上,引导结构具有引导槽;转轴,设置在前支撑梁上,转轴穿在引导槽中,转轴能够在引导槽中转动以及沿引导槽的延伸路径移动,以使前支架移动到承载位置或收起位置。
进一步地,引导槽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竖槽、斜槽和第二竖槽,第一竖槽和斜槽之间具有夹角,第二竖槽和斜槽之间具有夹角,第二竖槽位于第一竖槽的上方;转轴位于第一竖槽的底部的情况下,前支架处于承载位置,前支撑梁竖直设置,且前支撑梁的底面与第一结构抵接;转轴位于第二竖槽的情况下,前支撑梁能够相对第一结构转动,以使前支架移动到收起位置。
进一步地,引导结构上具有限位槽,车辆转运架还包括:限位块,凸出设置在前支撑梁上,限位块可随前支撑梁移动,以卡入限位槽内或脱离限位槽,前支架处于承载位置的情况下,限位块卡入限位槽内以对前支撑梁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引导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板,两个第一限位板间隔设置在第一结构上,每个第一限位板上均具有引导槽,两个第一限位板上的两个引导槽对应设置;第二限位板,设置在两个第一限位板之间,前支撑梁的端部位于第二限位板以及两个第一限位板围绕形成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车辆转运架还包括:加强梁,加强梁的一端与第一结构铰接,加强梁的另一端与前支架的前支撑梁或前承载梁可拆卸连接;前支架处于承载位置的情况下,加强梁与前支架连接以支撑前支架;前支架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加强梁与前支架分离。
进一步地,后支架包括:后支撑梁,后支撑梁的一端与第二结构连接;后承载梁,与后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后承载梁用于承载车辆的车尾;第二限位部,设置在后承载梁上,第二限位部用于对车尾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部包括:两个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在后承载梁上,两个第二限位件之间的区域用于容纳车尾的一部分结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上具有连接孔,连接孔用于穿入紧固件以与车尾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结构沿底架的长度方向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位置,后支架可选择地与多个连接位置中的任一个连接。
进一步地,车辆转运架还包括:两个限位结构,两个限位结构一一对应地凸出设置在第一结构的两侧。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车辆转运架中设置有底架、前支架和后支架,其中,底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具有避让槽,避让槽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二结构的外轮廓尺寸,前支架与第一结构之间具有避让空间。通过前支架和后支架可以支撑车辆,由于前支架的高度高于后支架,因此车辆放置到车辆转运架后前高后低。通过上述设置,在多个车辆转运架配合使用时,前一个车辆转运架的第二结构能够伸入到后一个车辆转运架的第一结构的避让槽中,相应地,前一个车辆转运架上的车辆的车尾部分能够伸入到后一个车辆转运架的避让空间中,这样在装载时,相邻的车辆转运架以及相邻的车辆在空间上有重叠的部分,从而可以提高运输设备的货物空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的货物空间上装载更多的车辆,进而可以提高运力,降低物流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转运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前支架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引导结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后支架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车辆转运架在装载车辆时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车辆转运架的前支架处于收起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两个图6中的车辆转运架在放置时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架;11、避让槽;12、底梁;13、限位梁;14、第一插接部;141、横梁;142、支柱;15、第二插接部;151、边梁;152、插接框;16、避让空间;20、前支架;21、前支撑梁;22、前承载梁;23、第一限位部;231、限位柱;232、第一限位件;30、后支架;31、后支撑梁;32、后承载梁;33、第二限位部;34、连接板;40、引导结构;41、引导槽;42、第一限位板;43、第二限位板;51、转轴;52、限位块;60、加强梁;70、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转运架,包括:底架10,底架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具有避让槽11,避让槽11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二结构的外轮廓尺寸;前支架20,设置在第一结构上,前支架20与第一结构之间具有避让空间16,前支架20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头;后支架30,设置在第二结构上,后支架30的高度低于前支架20的高度,后支架30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尾。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车辆转运架中设置有底架10、前支架20和后支架30,其中,底架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具有避让槽11,避让槽11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二结构的外轮廓尺寸,前支架20与第一结构之间具有避让空间16。通过前支架20和后支架30可以支撑车辆,由于前支架20的高度高于后支架30,因此车辆放置到车辆转运架后前高后低。通过上述设置,在多个车辆转运架配合使用时,前一个车辆转运架的第二结构能够伸入到后一个车辆转运架的第一结构的避让槽11中,相应地,前一个车辆转运架上的车辆的车尾部分能够伸入到后一个车辆转运架的避让空间中,这样在装载时,相邻的车辆转运架以及相邻的车辆在空间上有重叠的部分,从而可以提高运输设备的货物空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的货物空间上装载更多的车辆,进而可以提高运力,降低物流成本。该车辆转运架可适用于家用轿车、商务车或者微型卡车等车辆。尤其对于尺寸较大的微型卡车,更有利于在装载时的空间布置,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及运力。
在本实施例中,底架1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底梁12,两个底梁12相互倾斜设置,两个底梁12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第一结构,两个底梁12在长度方向的另一部分形成第二结构,两个底梁12之间的距离最大的位置形成避让槽11的开口。通过上述设置,可保证第一结构的宽度大于第二结构的宽度,便于多个车辆转运架配合时,前一个车辆转运架的第二结构伸入到后一个车辆转运架的第一结构的避让槽11中。
在本实施例中,底架10还包括:限位梁13,限位梁13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两个底梁12连接,两个底梁12位于限位梁13的一侧的部分为第一结构,两个底梁12位于限位梁13的另一侧的部分为第二结构。通过限位梁13可以将两个底梁12连接,以提高底架10的强度,而且,限位梁13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具体地,当多个车辆转运架配合时,前一个车辆转运架的第二结构伸入到后一个车辆转运架的第一结构的避让槽11后,可通过后一个车辆转运架的限位梁13对前一个车辆转运架的第二结构进行止挡和限位,从而可以避免相互配合的两个车辆转运架上的车辆发生碰撞,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底架10还包括:第一插接部14,设置在第一结构上,第一插接部14具有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一插孔;第二插接部15,设置在第二结构上,第二插接部15具有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二插孔。通过设置第一插接部14和第二插接部15,可以使用叉车直接输送车辆转运架整体以及车辆转运架上的车辆,便于装卸和转运,避免使用或减少使用吊装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第一插接部14包括横梁141和两个支柱142,两个支柱142间隔设置在第一结构上,横梁1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柱142连接,横梁141与两个支柱14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位于避让槽11的上方;和/或,第二插接部15包括边梁151和插接框152,边梁151设置在第二结构上,插接框152设置在边梁151上,插接框152具有第二插孔。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底架1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便于使用叉车装卸。而且,将第一插孔位于避让槽11的上方,可以避免第一插接部14与避让槽11干涉,不会影响第二结构伸入到避让槽11中。其中。两个支柱142分别设置在两个底梁12上。边梁15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底梁12的端部连接,插接框152为两个,间隔设置在边梁151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前支架20包括:前支撑梁21,前支撑梁21的一端与第一结构连接;前承载梁22,与前支撑梁21的另一端连接,前承载梁22用于承载车辆的车头,避让空间16位于前支撑梁21、前承载梁22和第一结构之间;第一限位部23,设置在前承载梁22上,第一限位部23用于对车头进行限位。采用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前支撑梁21和前承载梁22对车头进行支撑,并通过第一限位部23对车头进行限位,实现牢靠的配合。而且,前支撑梁21、前承载梁22和第一结构之间的避让空间16可以用于容纳另一个车辆的车尾部分,从而可以使车辆的布置更加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前支撑梁21为两个,前承载梁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支撑梁21连接。前承载梁22水平设置。避让空间16位于避让槽11的上方。第一限位部23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部23用于共同与车头配合,提高可靠性。可选地,前支架20还包括第一斜梁,第一斜梁的两端分别于前支撑梁21和前承载梁22连接,以提高前支架20的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3包括:限位柱231,设置在前承载梁22上,限位柱231用于穿入车头底部的孔中;和/或,第一限位件232,设置在前承载梁22上,第一限位件232与限位柱231间隔设置,第一限位件232用于与车头的底部限位配合。这样可通过限位柱231和第一限位件232与车辆的车头实现连接,从而对车辆进行限制,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车辆晃动。在使用时,限位柱231可插入车头底部已有的工艺孔中。
进一步地,前支撑梁21可活动地与第一结构连接,前支架20具有承载位置和收起位置,前支架20处于承载位置的情况下,前承载梁22与底架10间隔;前支架20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前承载梁22与底架10接触。这样在使用车辆转运架将前支架20移动到承载位置,在不需要使用车辆转运架时,将前支架20移动到收起位置,可以减小前支架20的空间,便于放置车辆转运架。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在放置时两个车辆转运架可以头尾交叉放置,这样可以减小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如图3所示,车辆转运架还包括:引导结构40,设置在第一结构上,引导结构40具有引导槽41;转轴51,设置在前支撑梁21上,转轴51穿在引导槽41中,转轴51能够在引导槽41中转动以及沿引导槽41的延伸路径移动,以使前支架20移动到承载位置或收起位置。这样可通过转轴51在引导槽41内的移动对前支撑梁21的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以便于前支撑梁21移动到承载位置或收起位置。可选地,在转轴5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片,以防止转轴51从有引导槽41中脱出。
具体地,引导槽41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竖槽、斜槽和第二竖槽,第一竖槽和斜槽之间具有夹角,第二竖槽和斜槽之间具有夹角,第二竖槽位于第一竖槽的上方;转轴51位于第一竖槽的底部的情况下,前支架20处于承载位置,前支撑梁21竖直设置,且前支撑梁21的底面与第一结构抵接;转轴51位于第二竖槽的情况下,前支撑梁21能够相对第一结构转动,以使前支架20移动到收起位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前支撑梁21能够在高度方向移动并且可相对底架10转动,以实现位置变换。
进一步地,引导结构40上具有限位槽,车辆转运架还包括:限位块52,凸出设置在前支撑梁21上,限位块52可随前支撑梁21移动,以卡入限位槽内或脱离限位槽,前支架20处于承载位置的情况下,限位块52卡入限位槽内以对前支撑梁21进行限位。通过上述设置,当前支架20处于承载位置的情况下,限位块52卡入限位槽内,这样可以提高前支架20在承载位置的可靠性,避免在承载车辆时发生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结构40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板42,两个第一限位板42间隔设置在第一结构上,每个第一限位板42上均具有引导槽41,两个第一限位板42上的两个引导槽41对应设置;第二限位板43,设置在两个第一限位板42之间,前支撑梁21的端部位于第二限位板43以及两个第一限位板42围绕形成的区域内。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对前支撑梁21进行导向和限位。而且,设置两个引导槽41,可以与转轴51的两端配合,以提高可靠性。
如图1所示,车辆转运架还包括:加强梁60,加强梁60的一端与第一结构铰接,加强梁60的另一端与前支架20的前支撑梁21或前承载梁22可拆卸连接;前支架20处于承载位置的情况下,加强梁60与前支架20连接以支撑前支架20;前支架20处于收起位置的情况下,加强梁60与前支架20分离。通过设置加强梁60,当前支架20处于承载位置时,可对前支架20进行支撑,以提高前支架20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承载能力。加强梁60、前支架20以及底架10的连接部分可形成三角形结构,稳定可靠。
可选地,加强梁60为两个,两个加强梁60分别通过合页与两个底梁12铰接。两个加强梁60位于前支架20的背离后支架30的一侧,这样可更好地对车辆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后支架30包括:后支撑梁31,后支撑梁31的一端与第二结构连接;后承载梁32,与后支撑梁31的另一端连接,后承载梁32用于承载车辆的车尾;第二限位部33,设置在后承载梁32上,第二限位部33用于对车尾进行限位。这样可通过后支撑梁31和后承载梁32支撑车辆的车尾,并通过第二限位部33与车尾限位配合,这样可避免或减少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发生晃动。具体地,后支架30为两个,两个后支架30分别设置在两个底梁12上。
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部33包括:两个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在后承载梁32上,两个第二限位件之间的区域用于容纳车尾的一部分结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上具有连接孔,连接孔用于穿入紧固件以与车尾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将车辆的车尾稳固的固定在后支架30上,连接可靠。而且,采用穿入紧固件的方式将车尾与第二限位件连接,操作方便,强度高。例如,可以将第二限位件上的连接孔与车身纵梁上的货箱孔对齐,然后穿入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结构沿底架10的长度方向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位置,后支架30可选择地与多个连接位置中的任一个连接。这样可以调整后支架30与前支架20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车辆,通用性高。
可选地,底梁12上有多个孔,后支架30还包括连接板34,连接板34与后支撑梁31连接,连接板34可选择地与底梁12上的孔连接。采用此种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可选地,后支架30还包括第二斜梁,第二斜梁的两端分别与后支撑梁31和后承载梁32连接,这样可以提高后支架30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后承载梁32水平设置。
如图1所示,车辆转运架还包括:两个限位结构70,两个限位结构70一一对应地凸出设置在第一结构的两侧。通过设置两个限位结构70,可以与其他设备抵接,以避免车辆转运架晃动或者车辆转运架上的车辆与其他设备碰撞,从而提高可靠性。例如,在使用集装箱运输车辆时,放入集装箱中的车辆转运架的两个限位结构70可与集装箱的两个内侧壁限位配合,从而提高稳定性。限位结构70可以采用框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转运架中的框架结构可采用镀锌方管或角钢焊接而成,这样可以在满足强度的同时,节约制造成本。例如采用规格为50*40mm,厚度3mm的镀锌方管、规格为40*40mm,厚度2.5mm的镀锌方管、厚度3mm的矩形角铁、DN32的镀锌圆管等材料制成。
该车辆转运架具有以下优势和效果:车辆转运架本身采用螺接或焊接形式进行组装固定,一种车辆转运架可以满足不同型号轴距的车型转运,通用性高。满足车辆转运架回兑的需求,可以长距离循环利用,节约成本。在保证产品本身安全的前提下,每个车身一个车辆转运架,并满足倾斜交错存放和运输,提高操作效率和转运空间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海运集装箱运输时,车辆转运架的宽度与集装箱的宽度接近,在装集装箱的作业过程中,避免与集装箱内壁接触产生磕碰,在装运过程中,车身与车身之间可以交错摆放,过程中产品不会产生磕碰,车辆转运架前部开口位置的间距大于车辆转运架尾部边梁宽度30mm-40mm,这样包装操作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固定限位效果。该方案可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叉车可以直接进行装卸作业,并且车辆转运架本身通用性很强,可满足不同轴距车型及不同物流运输模式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10),所述底架(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具有避让槽(11),所述避让槽(11)的内轮廓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结构的外轮廓尺寸;
前支架(20),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前支架(20)与所述第一结构之间具有避让空间(16),所述前支架(20)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头;
后支架(30),设置在所述第二结构上,所述后支架(30)的高度低于所述前支架(20)的高度,所述后支架(30)用于支撑车辆的车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底梁(12),两个所述底梁(12)相互倾斜设置,两个所述底梁(12)在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结构,两个所述底梁(12)在长度方向的另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二结构,两个所述底梁(12)之间的距离最大的位置形成所述避让槽(11)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还包括:
限位梁(13),所述限位梁(13)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两个所述底梁(12)连接,两个所述底梁(12)位于所述限位梁(13)的一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一结构,两个所述底梁(12)位于所述限位梁(13)的另一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二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还包括:
第一插接部(14),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第一插接部(14)具有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一插孔;
第二插接部(15),设置在所述第二结构上,所述第二插接部(15)具有供叉车的货叉插入的第二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20)包括:
前支撑梁(21),所述前支撑梁(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结构连接;
前承载梁(22),与所述前支撑梁(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承载梁(22)用于承载所述车辆的车头,所述避让空间(16)位于所述前支撑梁(21)、所述前承载梁(22)和所述第一结构之间;
第一限位部(23),设置在所述前承载梁(22)上,所述第一限位部(23)用于对所述车头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梁(21)可活动地与所述第一结构连接,所述前支架(20)具有承载位置和收起位置,所述前支架(20)处于所述承载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前承载梁(22)与所述底架(10)间隔;所述前支架(20)处于所述收起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前承载梁(22)与所述底架(10)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转运架还包括:
引导结构(40),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引导结构(40)具有引导槽(41);
转轴(51),设置在所述前支撑梁(21)上,所述转轴(51)穿在所述引导槽(41)中,所述转轴(51)能够在所述引导槽(41)中转动以及沿所述引导槽(41)的延伸路径移动,以使所述前支架(20)移动到所述承载位置或所述收起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转运架还包括:
加强梁(60),所述加强梁(6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结构铰接,所述加强梁(60)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支架(20)的前支撑梁(21)或前承载梁(22)可拆卸连接;所述前支架(20)处于所述承载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加强梁(60)与所述前支架(20)连接以支撑所述前支架(20);所述前支架(20)处于所述收起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加强梁(60)与所述前支架(20)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30)包括:
后支撑梁(31),所述后支撑梁(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结构连接;
后承载梁(32),与所述后支撑梁(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后承载梁(32)用于承载所述车辆的车尾;
第二限位部(33),设置在所述后承载梁(32)上,所述第二限位部(33)用于对所述车尾进行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转运架还包括:
两个限位结构(70),两个所述限位结构(70)一一对应地凸出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的两侧。
CN201921459215.4U 2019-09-02 2019-09-02 车辆转运架 Active CN210761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9215.4U CN210761939U (zh) 2019-09-02 2019-09-02 车辆转运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9215.4U CN210761939U (zh) 2019-09-02 2019-09-02 车辆转运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1939U true CN210761939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9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9215.4U Active CN210761939U (zh) 2019-09-02 2019-09-02 车辆转运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1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54709A (en) Railroad car for containers having guides for the containers
JPS62502040A (ja) 押し込み式フロ−ラック用の荷物移送装置
CN102991395B (zh) 一种后开门厢式货车的装货导轨结构
CN110937032A (zh) 载货车厢及无人载货车辆
CN204432711U (zh) 一种车架总成流转小车
CN115849041A (zh) 一种货物堆垛装卸结构
CN210761939U (zh) 车辆转运架
CN207450664U (zh) 盛放前排座椅安装前横梁总成的货架
CN205930799U (zh) 一种汽车配件周转系统
CN112357619A (zh) 装车机、装车系统及装车方法
CN112320187A (zh) 一种仓储物流上下货自动化输送装置
CN216402299U (zh) 一种运输卷状货物钢制座架
CN214929289U (zh) 一种烟草配送专用线路送货车
CN105722724B (zh) 用于装卸集装箱的车辆、设施以及站
CN219603207U (zh) 一种防撞叉运专用装置
CN102050255A (zh) 一种托盘箱
CN211282251U (zh) 车辆运输架
CN211140026U (zh) 一种防碰伤移动式卡板
CN214877890U (zh) 一种车桥运输装置
CN212952183U (zh) 一种集装箱
CN202952872U (zh) 一种后开门厢式货车的装货导轨结构
CN214453109U (zh) 车钩运输装置
CN210028683U (zh) 用于存放或运输车辆的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库
CN117864612A (zh) 运车集装箱
CN102211618A (zh) 半挂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