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1306U - 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1306U
CN210761306U CN201921456135.3U CN201921456135U CN210761306U CN 210761306 U CN210761306 U CN 210761306U CN 201921456135 U CN201921456135 U CN 201921456135U CN 210761306 U CN210761306 U CN 210761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fuselage
absorbing structure
vehicle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61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丽杰
陈云
李化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Survey And Ma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Survey And Ma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Survey And Ma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Survey And Ma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145613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1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1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1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应用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四周侧壁上的机翼、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机翼上的旋翼、安装在机身底部的摄像机以及设置在机身底部两侧用于支撑机身的脚架,机身底部与脚架之间设有缓冲件;具有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缓冲件可以有效地减轻脚架传递给机身的震动,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机身免受震动所带来的损伤,大大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其借助高清相机可以实时精准的拍摄出城市的整体面貌,然后通过相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这对于旧城的改造和规划具有很大的帮助。
公告号为CN20786044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安全监控的无人机,其结构包括机壳,机壳一侧设置有浆页,浆页一侧设置有转轴,转轴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一侧设置有GPS组件,GPS组件一侧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一侧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一侧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一侧设置有处理器,处理器一侧设置有电源,电源一侧设置有摄像机,摄像机一侧设置有手机信号屏蔽仪,手机信号屏蔽仪一侧设置有活动转轴,活动转轴一侧设置有电机。
无人机在着陆的瞬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面强烈的反作用冲击,然而对于现有的无人机,虽然通过脚架的支撑可以安全着陆,但是其脚架上不具有安全减震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无人机机身带来损伤,缩短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其优点是:通过缓冲件可以有效地减轻脚架传递给机身的震动,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机身免受震动所带来的损伤,大大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四周侧壁上的机翼、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机翼上的旋翼、安装在机身底部的摄像机以及设置在机身底部两侧用于支撑机身的脚架,所述机身底部与脚架之间设有缓冲件,缓冲件包括设置在机身底部四个边角处的第一固定片、设置在脚架的纵向杆上的第二固定片、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片上的固定筒以及顶部滑移连接在固定筒内且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片上的缓冲筒,所述固定筒和缓冲筒外周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无人机着陆的瞬间,脚架将受到地面强烈的反作用冲击,此时脚架的纵向杆将推动缓冲筒向固定筒顶部滑移,从而挤压减震弹簧,在减震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减轻脚架传递给机身的震动,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机身免受震动所带来的损伤,大大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筒外壁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固定筒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供限位块上下滑动的限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筒在固定筒内上下滑动的过程中,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相互滑移卡合,可以有效防止缓冲筒从固定筒底部滑出的情况,从而保证了缓冲筒在固定筒内滑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筒内部设有弹性球,当所述弹性球受到挤压时,所述固定筒和缓冲筒的顶部分别抵紧在弹性球的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弹性球是为了避免缓冲筒顶部与固定筒顶部直接接触,从而将震动能量通过固定筒直接传递给机身,并且当缓冲筒向固定筒顶部滑动时,还会挤压弹性球,此时在弹性球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以进一步地减轻脚架传递给机身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脚架的横向杆底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弧形的弹性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弧形的弹性片能够避免脚架与地面直接接触,并且在弹性片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减轻无人机着落的瞬间,地面传递给脚架的震动冲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翼上设有罩设在旋翼外周的防护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防护罩可以起到保护旋翼的作用,从而减小无人机在飞行的过程中,旋翼碰撞到外界物体,而造成旋翼损坏甚至无法转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身沿周缘设有环形的防护架,所述防护架通过撑杆固定连接在机身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机身周缘的环形的防护架,能够有效减小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乃至无人机其它部位碰撞到外界物体的可能,从而保证了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架背离机身的一侧沿周缘设有充满氮气的橡胶气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架碰撞到外界物体时,设置充满氮气的橡胶气囊在弹性力作用下,能够有效减轻外界物体对防护架的冲击,并且还能够将防护架弹至远处,从而减小防护架发生二次碰撞的可能;此外,在橡胶气囊内填充氮气是因为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从而能够减轻无人机的整体重量,降低无人机飞行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摄像机通过电动云台安装在机身底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动云台可以自动调整摄像机拍摄的角度,从而达到摄像机多方位拍摄的目的,以提高摄像机监控范围以及无人机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摄像机的镜头外表面覆盖有一层防雾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覆盖的防雾膜能够有效防止空气中的水雾吸附在镜头外表面,从而保证了摄像机拍摄画面的清晰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减震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减轻脚架传递给机身的震动,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机身免受震动所带来的损伤,大大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2、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相互滑移卡合,可以有效防止缓冲筒从固定筒底部滑出的情况,从而保证了缓冲筒在固定筒内滑动的稳定性;
3、设置的弹性球是为了避免缓冲筒顶部与固定筒顶部直接接触,从而将震动能量通过固定筒直接传递给机身,并且当缓冲筒向固定筒顶部滑动时,还会挤压弹性球,此时在弹性球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以进一步地减轻脚架传递给机身的震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缓冲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身;2、机翼;3、转轴;4、旋翼;5、摄像机;6、脚架;7、纵向杆;8、横向杆;9、缓冲件;901、第一固定片;902、第二固定片;903、固定筒;904、缓冲筒;905、减震弹簧;10、限位块;11、限位槽;12、弹性球;13、弹性片;14、防护罩;15、防护架;16、撑杆;17、橡胶气囊;18、电动云台;19、防雾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如图1和图2,包括机身1、设置在机身1四周侧壁上的机翼2、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在机翼2上的旋翼4、安装在机身1底部的摄像机5(如图3)以及设置在机身1底部两侧用于支撑机身1的脚架6(如图3),机身1底部与脚架6之间设有缓冲件9,缓冲件9包括设置在机身1底部四个边角处的第一固定片901、设置在脚架6的纵向杆7(如图3)上的第二固定片902、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片901上的固定筒903以及顶部滑移连接在固定筒903内且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片902上的缓冲筒904,固定筒903和缓冲筒904外周套设有减震弹簧905,减震弹簧90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片901和第二固定片902上。
如图2,缓冲筒904外壁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10,固定筒903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供限位块10上下滑动的限位槽11。
如图3和图4,当无人机着陆的瞬间,脚架6将受到地面强烈的反作用冲击,此时脚架6的纵向杆7将推动缓冲筒904向固定筒903顶部滑移,从而挤压减震弹簧905,在减震弹簧905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减轻脚架6传递给机身1的震动,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机身1免受震动所带来的损伤,大大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如图2,此外,当缓冲筒904在固定筒903内上下滑动的过程中,通过限位块10和限位槽11的相互滑移卡合,可以有效防止缓冲筒904从固定筒903底部滑出的情况,从而保证了缓冲筒904在固定筒903内滑动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固定筒903内部设置的弹性球12,是为了避免缓冲筒904顶部与固定筒903顶部直接接触,从而将震动能量通过固定筒903直接传递给机身1,并且当缓冲筒904向固定筒903顶部滑动时,还会挤压弹性球12,此时在弹性球12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以进一步地减轻脚架6传递给机身1的震动。
如图3,脚架6的横向杆8底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的与地面接触的弧形的弹性片13,能够避免脚架6与地面直接接触,并且在弹性片13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减轻无人机着落的瞬间,地面传递给脚架6的震动冲击。
如图1,机翼2上设置的罩设在旋翼4外周的防护罩14,可以起到保护旋翼4的作用,从而减小无人机在飞行的过程中,旋翼4碰撞到外界物体,而造成旋翼4损坏甚至无法转动的情况。
如图1,机身1沿周缘设置的通过撑杆16固定连接在机身1上的环形的防护架15,能够有效减小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1乃至无人机其它部位碰撞到外界物体的可能,从而保证了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此外,当防护架15碰撞到外界物体时,通过设置在防护架15背离机身1一侧的充满氮气的橡胶气囊17的弹性力作用下,能够有效减轻外界物体对防护架15的冲击,并且还能够将防护架15弹至远处,从而减小防护架15发生二次碰撞的可能;在橡胶气囊17内填充氮气则是因为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从而能够减轻无人机的整体重量,降低无人机飞行的能耗。
如图3,摄像机5通过电动云台18安装在机身1底部,电动云台18可以自动调整摄像机5拍摄的角度,从而达到摄像机5多方位拍摄的目的,以提高摄像机5监控范围以及无人机工作效率;此外,在摄像机5镜头外表面覆盖的一层防雾膜19(图中未示出),能够有效防止空气中的水雾吸附在镜头外表面,从而保证了摄像机5拍摄画面的清晰度。
工作过程:当无人机着陆的瞬间,脚架6会受到地面强烈的反作用冲击,此时脚架6的纵向杆7将推动缓冲筒904向固定筒903顶部滑移,从而挤压减震弹簧905,在减震弹簧905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减轻脚架6传递给机身1的震动,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机身1免受震动所带来的损伤。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具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包括机身(1)、设置在机身(1)四周侧壁上的机翼(2)、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在机翼(2)上的旋翼(4)、安装在机身(1)底部的摄像机(5)以及设置在机身(1)底部两侧用于支撑机身(1)的脚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底部与脚架(6)之间设有缓冲件(9);
缓冲件(9):包括设置在机身(1)底部四个边角处的第一固定片(901)、设置在脚架(6)的纵向杆(7)上的第二固定片(902)、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片(901)上的固定筒(903)以及顶部滑移连接在固定筒(903)内且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片(902)上的缓冲筒(904),所述固定筒(903)和缓冲筒(904)外周套设有减震弹簧(905),所述减震弹簧(90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片(901)和第二固定片(90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904)外壁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10),所述固定筒(903)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供限位块(10)上下滑动的限位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903)内部设有弹性球(12),当所述弹性球(12)受到挤压时,所述固定筒(903)和缓冲筒(904)的顶部分别抵紧在弹性球(12)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6)的横向杆(8)底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弧形的弹性片(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2)上设有罩设在旋翼(4)外周的防护罩(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沿周缘设有环形的防护架(15),所述防护架(15)通过撑杆(16)固定连接在机身(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15)背离机身(1)的一侧沿周缘设有充满氮气的橡胶气囊(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5)通过电动云台(18)安装在机身(1)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5)的镜头外表面覆盖有一层防雾膜(19)。
CN201921456135.3U 2019-09-03 2019-09-03 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 Active CN210761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6135.3U CN210761306U (zh) 2019-09-03 2019-09-03 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6135.3U CN210761306U (zh) 2019-09-03 2019-09-03 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1306U true CN210761306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4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6135.3U Active CN210761306U (zh) 2019-09-03 2019-09-03 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13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8680A (zh) * 2022-08-08 2022-10-11 烟台欣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可有效避免空中飞行物干扰的无人机探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8680A (zh) * 2022-08-08 2022-10-11 烟台欣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可有效避免空中飞行物干扰的无人机探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82841B2 (ja) 陸上(および可能な場合は水上を)走行可能なプロテクトフレーム付き飛行体および自動充電装置
CN209889097U (zh) 一种旋翼无人机起落架及旋翼无人机
CN206107557U (zh) 一种遥感消防探测用无人机
CN210761306U (zh) 旧城改造用无人机减震结构
CN112340039A (zh) 一种无人机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60830B (zh) 一种环境勘测用三撑腿模块组合式旋翼无人机
CN206841708U (zh) 一种气压式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
US20150274322A1 (en) Emergency landing apparatus for aircraft
CN208102336U (zh) 一种无人机中旋翼保护机构
CN211642586U (zh) 一种方便收回的无人机支架
CN216709627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弹簧缓冲减震装置
CN213566447U (zh) 一种交通侦查用拍摄无人机
CN209667380U (zh) 一种农用无人机防撞装置
CN211033000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无人机
CN219565508U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无人机
CN207860443U (zh) 一种具有减震保护功能的无人机用保护装置
CN216233013U (zh) 一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无人机
CN219506229U (zh) 一种抗冲击无人机
CN214241222U (zh) 一种无人机跌落缓冲保护架
CN205971875U (zh) 一种无人机着陆保护结构
CN204916185U (zh) 一种用于实时监测森林火灾的无人机航拍装置
CN216332711U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况勘探用无人机
CN215361898U (zh) 一种航拍用无人机
CN211281459U (zh) 一种便携式无人机多光谱成像系统
CN108891585A (zh) 一种四旋翼民用简易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