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0156U - 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0156U
CN210760156U CN201921704508.4U CN201921704508U CN210760156U CN 210760156 U CN210760156 U CN 210760156U CN 201921704508 U CN201921704508 U CN 201921704508U CN 210760156 U CN210760156 U CN 210760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air
instrument
communicated
motor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45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岩
李四旺
段炼
袁侠义
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45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0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0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0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仪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包括风门控制装置和用于供冷却气体流过的冷却管道,冷却管道设于汽车仪表的后侧,以使流经汽车仪表的冷却气体对汽车仪表进行降温;风门控制装置用于打开或封闭冷却管道以控制冷却气体的流通。通过设置风门控制装置控制冷却管道内冷却气体的流通状态,使得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可以实时对汽车仪表进行降温,延长汽车仪表的使用寿命,稳定汽车仪表的性能,在不需要降温时,风门控制装置封闭冷却管道使得冷却气体不流经汽车仪表,当汽车仪表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时,风门控制装置打开,使冷却气体能流经汽车仪表以对汽车仪表进行降温。

Description

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仪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仪表和中控显示器是汽车的重要系统,能够显示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及反馈信息给驾驶员。
汽车仪表和中控显示器内都存在发热芯体和发热附件,长时间工作会导致性能下降,比如反应迟钝,影响用户体验,并且汽车随着电子器件的增多,有效控制温度以及稳定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之一,传统方案采用改变包裹材料来控制电子器件的温度,使得成本增加,维护也较为困难,并且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电子器件进行实时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方案不能对汽车仪表进行实时降温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包括用于供冷却气体流过的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设于汽车仪表的后侧,以使流经所述汽车仪表的所述冷却气体对所述汽车仪表进行降温;还包括风门控制装置;
所述风门控制装置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冷却管道以控制所述冷却气体的流通。
可选地,所述风门控制装置包括风门、驱动件以及温度控制器;
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风门打开或封闭所述冷却管道。
可选地,所述风门转动连接于所述冷却管道内,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风门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风门的转动。
可选地,所述冷却管道内设有空气过滤器。
可选地,所述冷却管道的外壁与所述汽车仪表的后侧壁贴合。
可选地,所述冷却管道的与所述汽车仪表贴合的壁面设有出气孔。
可选地,所述冷却管道的内壁设有凹槽。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空调、发动机空滤器以及与所述空调连通的空调风道,所述空调风道包括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用于将冷却气体输送至驾驶舱,还包括如上述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所述汽车仪表包括仪表板和中控显示器,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第一冷却支路和第二冷却支路;
所述第一冷却支路设于所述仪表板的后侧,并用于对所述仪表板进行降温,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出风口与所述发动机空滤器连通;
所述第二冷却支路设于所述中控显示器的后侧,并用于对所述中控显示器进行降温,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出风口与所述发动机空滤器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包括两个第一分通道,两所述第一分通道的进风口均与所述空调连通,且两所述第一分通道的出风口均连通至所述驾驶舱,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进风口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分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包括两个第二分通道,两所述第二分通道的进风口均与所述空调连通,且两所述第二分通道的出风口均连通至所述驾驶舱,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进风口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分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风门控制装置控制冷却管道内冷却气体的流通状态,使得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可以实时对汽车仪表进行降温,延长汽车仪表的使用寿命,稳定汽车仪表的性能,在不需要降温时,风门控制装置封闭冷却管道使得冷却气体不流经汽车仪表,当汽车仪表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时,风门控制装置打开,使冷却气体能流经汽车仪表以对汽车仪表进行降温,设置风门控制装置使得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汽车仪表进行降温,实现对汽车仪表的实时降温,也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的另一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中的风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冷却管道;11、第一冷却支路;12、第二冷却支路;
2、汽车仪表;21、仪表板;22、中控显示器;
3、风门控制装置;31、风门;32、驱动件;33、温度控制器;
4、空调风道;41、第一出风通道;411、第一分通道;42、第二出风通道;421、第二分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包括风门控制装置3和用于供冷却气体流过的冷却管道1,冷却管道1设于汽车仪表2的一侧,以使流经汽车仪表2的冷却气体对汽车仪表2进行降温;
风门控制装置3用于打开或封闭冷却管道1以控制冷却气体的流通。
使用时,可以通过汽车内的空调提供冷却气体对汽车仪表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风门控制装置3控制冷却管道1内冷却气体的流通状态,使得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可以实时对汽车仪表2进行降温,延长汽车仪表2的使用寿命,稳定汽车仪表2的性能,在不需要降温时,风门控制装置3封闭冷却管道1使得冷却气体不流经汽车仪表2,当汽车仪表2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时,风门控制装置3打开,使冷却气体能流经汽车仪表2以对汽车仪表2进行降温,设置风门控制装置3使得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汽车仪表2进行降温,实现对汽车仪表2的实时降温,也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风门控制装置3包括风门31、驱动件32以及温度控制器33;
温度控制器33与驱动件32连接,以控制驱动件32驱动风门31打开或封闭冷却管道1。通过设置温度控制器33可以精确的监控汽车仪表2的温度变化情况,等到汽车仪表2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好的温度值后,驱动驱动件32工作以使驱动件32驱动风门31打开或封闭冷却管道1,实现对汽车仪表2的实时降温。
在汽车内的空调打开后,冷却气体在冷却管道1内流动,此时风门31处于关闭状态,使得冷却气体不流经汽车仪表2,随着汽车仪表2的长时间工作,汽车仪表2的温度逐渐升高,温度控制器33检测到温度的变化,等到汽车仪表2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好的温度值后,驱动驱动件32工作以使驱动件32驱动风门31以打开冷却管道1,使得冷却气体能流经汽车仪表2以对汽车仪表2进行降温;随着汽车仪表2的温度逐渐降低,直到温度降低至温度控制器33预先设定好的温度值后,驱动驱动件32工作以使驱动件32反向驱动风门31以封闭冷却管道1。
较优地,当汽车熄火后,由于汽车仪表2还未完全降温,通过温度控制器33保持风门31持续打开一段时间,以增加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风门31转动连接于冷却管道1内,驱动件32的输出轴与风门31固定连接,以驱动风门31的转动。当要实现风门31的打开时,驱动件32驱动风门31正向转动以打开风门31,当要实现风门31的关闭时,驱动件32驱动风门31反向转动以关闭风门31,结构简单,响应及时。
具体地,驱动件32可以为电机,电机轴与风门3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通过电机轴的正转和反转以驱动风门31的正转和反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却管道1内设有空气过滤器(未图示)。通过设置空气过滤器,可以过滤冷却气体中的杂质,提高冷却气体的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却管道1的外壁与汽车仪表2的后侧壁贴合,以提高冷却的效率,当冷却气体经过设置有汽车仪表2的位置时,使得汽车仪表2周围的温度降低,再通过贴合的壁面进行热量的交换,有助于提高冷却的效率。
为了配合车内其他零件的布置,冷却管道1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较优地,冷却管道1可以设置在汽车仪表2的后侧,以避免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却管道1的与汽车仪表2贴合的壁面设有出气孔(未图示)。通过设置出气孔,可以使得冷却气体直接接触汽车仪表2,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效率。较优地,为了提高冷却效率,汽车仪表2的外壳可以设置微孔,以配合冷却管道1的出气孔,使得冷却气体可以直接进入汽车仪表2的内部,极大地提高了冷却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未图示地,冷却管道的内壁设有凹槽,以增加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空调(未图示)、发动机空滤器(未图示)、与空调连通的空调风道4以及如上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空调风道4包括第一出风通道41和第二出风通道42,第一出风通道41和第二出风通道42用于将冷却气体输送至驾驶舱(未图示),汽车仪表2包括仪表板21和中控显示器22,冷却管道1包括第一冷却支路11和第二冷却支路12;
第一冷却支路11设于仪表板21的后侧,并用于对仪表板21进行降温,第一冷却支路11的进风口与第一出风通道41连通,第一冷却支路11的出风口与发动机空滤器连通;
第二冷却支路12设于中控显示器22的后侧,并用于对中控显示器22进行降温,第二冷却支路12的进风口与第二出风通道42连通,第二冷却支路12的出风口与发动机空滤器连通。
工作时,由空调(未图示)提供冷却气体进入空调风道4内(图中的箭头为冷却气体的流向),其中一部分冷却气体直接通过第一出风通道41和第二出风通道42将冷却气体送至驾驶舱内,一部分冷却气体通过第一出风通道41分流至第一冷却支路11内,冷却气体流经仪表板21对仪表板21进行降温,并通过第一冷却支路11的出风口流至发动机空滤器,一部分冷却气体通过第二出风通道42分流至第二冷却支路12内,冷却气体流经中控显示器22对中控显示器22进行降温,并通过第二冷却支路12的出风口流至发动机空滤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通道41包括两个第一分通道411,两第一分通道411的进风口均与空调连通,且两第一分通道411的出风口均连通至驾驶舱,第一冷却支路11的进风口与其中一个第一分通道411连通;
第二出风通道42包括两个第二分通道421,两第二分通道421的进风口均与空调连通,且两第二分通道421的出风口均连通至驾驶舱,第二冷却支路12的进风口与其中一个第二分通道421连通。将第一出风通道41设置为两个第一分通道411,将第二出风通道42设置为两个第二分通道421,可以提高驾驶舱内的冷却效果,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具体地,选择哪一第一分通道411与第一冷却支路11连通以及选择哪一第二分通道421与第二冷却支路12连通可以根据汽车内的汽车仪表2的具体布局进行选择,第一分通道411、第一冷却支路11、第二分通道421以及第二冷却支路12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包括用于供冷却气体流过的冷却管道,所述冷却管道设于汽车仪表的后侧,以使流经所述汽车仪表的所述冷却气体对所述汽车仪表进行降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门控制装置;
所述风门控制装置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冷却管道以控制所述冷却气体的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控制装置包括风门、驱动件以及温度控制器;
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风门打开或封闭所述冷却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转动连接于所述冷却管道内,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风门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风门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内设有空气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的外壁与所述汽车仪表的后侧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的与所述汽车仪表贴合的壁面设有出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的内壁设有凹槽。
8.一种汽车,包括空调、发动机空滤器以及与所述空调连通的空调风道,所述空调风道包括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用于将冷却气体输送至驾驶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仪表降温装置,所述汽车仪表包括仪表板和中控显示器,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第一冷却支路和第二冷却支路;
所述第一冷却支路设于所述仪表板的后侧,并用于对所述仪表板进行降温,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出风口与所述发动机空滤器连通;
所述第二冷却支路设于所述中控显示器的后侧,并用于对所述中控显示器进行降温,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出风口与所述发动机空滤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包括两个第一分通道,两所述第一分通道的进风口均与所述空调连通,且两所述第一分通道的出风口均连通至所述驾驶舱,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进风口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分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包括两个第二分通道,两所述第二分通道的进风口均与所述空调连通,且两所述第二分通道的出风口均连通至所述驾驶舱,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进风口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分通道连通。
CN201921704508.4U 2019-10-11 2019-10-11 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10760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4508.4U CN210760156U (zh) 2019-10-11 2019-10-11 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4508.4U CN210760156U (zh) 2019-10-11 2019-10-11 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0156U true CN210760156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64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4508.4U Active CN210760156U (zh) 2019-10-11 2019-10-11 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01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3518B2 (en) Thermal dissipation system of an electric vehicle
JP5937623B2 (ja) ラム圧制御を行う車両用hvacシステム
CN102444943B (zh) 用于车辆的辅助空气调节设备
CN100443812C (zh) 回风调温轿车空调
CN205130862U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
CN110116602B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暖通空调箱
CN202429020U (zh) 一种汽车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箱
CN111284295A (zh)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CN210760156U (zh) 汽车仪表降温装置及汽车
CN104764091A (zh) 空气调节箱、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
CN103419598A (zh) 一种使用燃油加热器的汽车加热与散热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1641761U (zh) 汽车空调机构
CN110962543A (zh) 一种汽车空调机构
KR100783427B1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의 공조장치
CN210390682U (zh) 一体式空调装置
CN109677235B (zh) 一种紧凑型汽车空调
CN113352843B (zh) 空调冷热风混风结构及汽车空调箱
CN211641760U (zh) 汽车空调
CN106627037A (zh) 汽车进风换气一体机
CN203246284U (zh) 一体式车用空调机
CN203826515U (zh) 一种实现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的风道结构
CN210792733U (zh) 满足越野车均匀送风的空调风道结构
CN206264749U (zh) 汽车进风换气一体机
CN109606060B (zh) 一种紧凑型汽车空调导风方法
CN201501266U (zh) 一种汽车暖风机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