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55438U - 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55438U
CN210755438U CN201921423960.3U CN201921423960U CN210755438U CN 210755438 U CN210755438 U CN 210755438U CN 201921423960 U CN201921423960 U CN 201921423960U CN 210755438 U CN210755438 U CN 210755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track
rod
baffle
insp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39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avera Elevator Track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avera Elevator Track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avera Elevator Track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avera Elevator Track System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55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55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包括:基座、检验单元、调节单元和校正单元;所述基座包括两根呈镜像布置的侧轨,在侧轨上沿轨道的进入方向依次设有检验孔和校正孔;所述检验单元活动设置在检验孔内部,用于对轨道的初始位置进行检测,其一端与轨道相抵持,另一端与调节单元相铰接;所述校正单元活动设置在校正孔内部,用于对轨道的位置进行校正,其一端与轨道相抵持,另一端与调节单元相抵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能够利用检验单元和校正单元的配合,使得轨道的中心线在输送的过程中到达预定位置处,简化了后续加工的对中步骤,提升了轨道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T型轨道是电梯的主要导向部件,用于为电梯的直线往复运动提供线性的引导,同时能够承担一定的扭矩,使得电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因此,T型轨道的加工精度决定了电梯的质量,轨道的精度越高,电梯的安全系数和运行速度就越高。
根据ISO7465中的相关规定,T型轨道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保持较高的对称度。但是,现有的T型轨道均通过流水线作业的形式进行加工,这样一来就需要在每道加工工序进行前对轨道的位置进行校正,以使得轨道的中心线与加工设备实现对中。而现有的对中方式较为原始,大多依靠人工对导轨的位置进行调整,人工调整不仅效率偏低,而且对中的效果也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轨道后续加工精度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以实现轨道的中心线在输送的过程中到达预定位置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包括:基座、检验单元、调节单元和校正单元;
所述基座包括两根呈镜像布置的侧轨,在所述侧轨上沿轨道的进入方向依次设有检验孔和校正孔;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支撑杆和调节杆,所述支撑杆设置在侧轨的外侧,且位于检验孔和校正孔之间,其一端与侧轨固接,另一端与调节杆的中部转动连接;
所述检验单元活动设置在检验孔内部,用于对轨道的初始位置进行检测,其一端与轨道相抵持,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杆铰接;
所述校正单元活动设置在校正孔内部,用于对轨道的位置进行校正,其一端与轨道相抵持,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杆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验单元包括:导向轮、检验杆、第一挡板和第一弹簧;所述检验杆活动设置在检验孔内部,其一端与调节杆铰接,另一端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轴线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检验杆上,第一挡板通过第一弹簧与侧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校正单元包括:第一导向杆、活动模块、校正轮、第二挡板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导向杆置于校正孔的周侧,其一端与侧轨的内侧壁垂直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内挡板和第二挡板,并与第一限位片相连;所述活动模块包括:内挡板、连接轴和外挡板,所述连接轴置于校正孔内部,在连接轴的一端设有内挡板,另一端设有外挡板,所述内挡板位于侧轨的内侧,外挡板位于侧轨的外侧;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设有校正轮,另一侧通过第二弹簧与内挡板相连,所述校正轮的轴线与水平面相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板朝向侧轨的一侧设有引导杆,所述内挡板朝向第二挡板的一侧设有套筒,所述引导杆活动设置在套筒内部。
进一步的,设置在同一根侧轨上的校正孔至少为两个,且任意校正孔与检验孔的连线均与轨道的运动方向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校正孔到支撑杆的最小距离小于检验孔到支撑杆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外挡板朝向调节杆的端面为隆起的弧形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检验孔的周侧设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用于对检验单元的行程进行引导和限位,其一端与侧轨垂直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一挡板与第二限位片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对中装置还包括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包括两个呈镜像布置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活动设置在侧轨上预设的容纳孔内部,两楔形块之间构成引导通道,以使得轨道在进入本装置时位于两检验单元之间;在所述楔形块上设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通过第三弹簧与侧轨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利用检验装置对轨道的位置进行初步探测,并根据轨道的偏移程度对校正单元的校正力度进行调节,使得轨道在离开本装置后,其中心线到达预定位置处。因此,通过设置本装置能够使得轨道在加工前无需进行对中,提升了轨道的加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通过活动模块能够对第二弹簧的压缩程度进行调节,当第二弹簧的压缩程度越大时,校正单元的可压缩行程就越短,因此对轨道位置的校正程度就越高。同时,由于第二弹簧的存在,校正单元能够在承受较高应力时进行收缩,因此能够避免轨道在校正过程中因碰撞而发生损伤。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利用引导单元对轨道的运动方向进行引导,使得轨道在进入本装置时位于检验单元的探测区域之中,提升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本装置中的引导单元通过弹簧与侧轨相连,当轨道的偏移程度较大时,楔形块能够根据承受应力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程度的伸缩,避免轨道与楔形块因碰撞而产生损伤。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侧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检验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校正单元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工作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工作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轨;11-检验孔;12-校正孔;13-容纳孔;2-调节杆;21-支撑杆;22-连接孔;23-长圆孔;31-检验杆;311-第一连接耳;312-第一连接轴;313-第二连接耳;314-铰接轴;32-第一挡板;33-第一弹簧;34-导向轮;35-第二导向杆;351-第二限位片;41-第一导向杆;411-第一限位片;42-校正轮;43-第二挡板;431-引导杆;432-第三连接耳;433-第二连接轴;44-内挡板;441-套筒;45-连接轴;46-外挡板;47-第二弹簧;51-楔形块;52-第三挡板;53-第三弹簧;6-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其结构可由图1和图2进行示意,包括:基座、检验单元、调节单元和校正单元。其中基座用于为本装置中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包括两根呈镜像布置的侧轨1,所述侧轨1朝向对称平面的一侧为内侧,另一侧为外侧。如图3所示,所述侧轨1可以是L型钢轨,在钢轨的竖直段上设有检验孔11和校正孔12,所述检验孔11用于容纳检验单元,校正孔12用于容纳校正单元。所述检验孔11到侧轨1进料端的距离小于校正孔12到侧轨1进料端的距离,因此轨道6在进入本装置时先与检验单元相接触。
示例性的,本装置的基座可以设置在龙门刨的进料侧,两侧轨1的对称平面与刨刀的对称平面相重合。因此,轨道6在离开本装置后,轨道的中心线与刨刀的对称线相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轨道6已经实现了与刨床的对中,因此无需操作人员对轨道6的位置进行额外的调整。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支撑杆21和调节杆2,其中调节杆2的结构可由图4进行示意,所述支撑杆21设置在侧轨1的外侧,且位于检验孔11和校正孔12之间,支撑杆21的一端与侧规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杆21的中部转动连接。具体的,在所述调节杆2上设有连接孔22,所述支撑杆21置于连接孔22内部,在支撑杆21上设有定位轴肩,通过定位轴肩对调节杆2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调节杆2的水平高度保持恒定。
所述检验单元用于对轨道6的初始位置进行检测,其一端抵持于轨道6的颈部,另一端与调节杆2相铰接。所述校正单元用于对轨道6的位置进行校正,其一端抵持于轨道6的颈部,另一端与调节杆2相抵持。
当轨道6进入两侧轨1之间时,轨道6颈部的侧壁会对检验单元施加压力,促使相对应的两个检验单元相分离,因此调节杆2与检验单元相铰接的一端将远离侧轨1,与校正单元相抵持的一端会靠近侧轨1,此时校正单元将承受调节杆2施加的压力,其在校正孔12内部的轴向运动将被限制。当轨道6与校正单元相接触时,偏移状态的轨道6会对校正单元施加压力,但是此时校正单元在校正孔12内部的轴向运动受到调节杆2的限制,因此校正单元会对轨道6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这一反作用力会促使轨道6的位置发生改变。由于两根侧轨1呈镜像布置,当轨道6的中线与两侧轨1的对称线相重合时,位于两侧的校正单元会对轨道6施加相同的作用力,因此能够保证轨道6在离开本装置后仍保持与刨刀的对中关系;当轨道6的中线与两侧轨1的对称线存在角度偏差时,两侧的校正单元会对轨道6施加不同的作用力,且位于轨道6偏移侧的校正单元的作用力更大,因此轨道6的中线会向两侧轨1的对称线靠拢,最终实现与刨刀的对中。
所述检验单元的结构可由图5进行示意,如图所示,检验单元包括:导向轮34、检验杆31、第一挡板32和第一弹簧33。所述检验杆31活动设置在检验孔11的内部,当检验单元承受来自轨道6的应力时,检验杆31能在检验孔11内部进行轴向运动。检验杆31的一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连接耳313,在第二连接耳313之间设有铰接轴314,所述铰接轴314置于调节杆2上预设的长圆孔23内部,进而实现检验杆31与调节杆2的铰接。在检验杆31的另一端设有导向轮34,导向轮34的轴线与水平面相垂直。可选的,在检验杆31设有导向轮34的端面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耳311,两第一连接耳3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312相连,所述导向轮34套设在第一连接轴312上,当导向轮34与轨道6相接触时,导向轮34能在第一连接轴312上进行转动,进而降低检验单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系数。所述第一挡板32设置在检验杆31上,且第一挡板32通过第一弹簧33与侧轨1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32可以设置在侧轨1的内侧或外侧。当第一挡板32位于侧轨1的内侧时,所述第一弹簧33为压缩型弹簧;当第一挡板32位于侧轨1的外侧时,所述第一弹簧33为拉伸型弹簧。通过设置第一弹簧33能够为检验单元的复位提供动力,确保进入本装置中的轨道6均能与检验单元相接触。
此外,在检验孔11的周侧设有第二导向杆35,通过第二导向杆35能对检验单元的行程进行引导和限位,其一端与侧轨1相固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挡板32与第二限位片351相连。由于检验单元在工作时需要在检验孔11内部进行轴向运动,设置第二导向杆35能够确保检验单元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与检验孔11的同轴度,提升本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所述校正单元的结构可由附图6进行示意,如图所示,校正单元包括:第一导向杆41、活动模块、校正轮42、第二挡板43和第二弹簧47。所述第一导向杆41设置在校正孔12的周侧,其一端与侧轨1的内侧壁垂直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内挡板44和第二挡板43,并与第一限位片411相连。通过第一导向杆41能够对第二挡板43和活动模块的运动行程进行引导,避免校正单元在工作时发生偏心或错位。所述活动模块用于调节校正单元的内部弹性程度,包括:内挡板44、连接轴45和外挡板46,所述连接轴45设置在校正孔12内部,并能在校正孔12中进行轴向运动,在连接轴45的一端设有内挡板44,另一端设有外挡板46。其中,内挡板44位于侧轨1的内侧,外挡板46位于侧轨1的外侧。通过内挡板44和外挡板46的设置能够对连接轴45的运动行程进行限制,避免活动模块在工作过程中脱离校正孔12。所述第二挡板43的一侧设有校正轮42,另一侧通过第二弹簧47与内挡板44相连,所述校正轮42的轴线与水平面相垂直。可选的,在第二挡板43设有校正轮42的端面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三连接耳432,两第三连接耳43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433相连,所述校正轮42套设在第二连接轴433上,当校正轮42与轨道6相接触时,校正轮42能在第二连接轴433上进行转动,进而降低校正单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系数。
在轨道6进入本装置前,校正单元处于自由状态,此时第二挡板43与第一限位片411相接触,内挡板44与侧规1相接触,且第二挡板43和内挡板4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弹簧47的自由长度。由此可知,此时的第二弹簧47处于压缩状态,由弹簧压缩产生的弹力能够保证第二挡板43和内挡板44之间的间距维持恒定,使得活动模块和校正轮42在自由状态时始终处于初始位置。
当轨道6进入本装置后,本装置的结构可由图7和图8进行示意。在这一过程中,检验单元的运动将触发调节杆2进行转动,因此调节杆2将对外挡板46产生抵持作用,促使活动模块在校正孔12内部发生轴向位移,这一位移将会缩短内挡板44与第二挡板43之间的距离,因此第二弹簧47将被进一步压缩。根据弹簧的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压(或拉)力与弹簧的压缩(或伸长)量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当第二弹簧47的长度变小时,其作用在两端(内挡板44和第二挡板43)上的弹力更大。由于轨道6的侧壁会对校正单元产生挤压,促使第二挡板43向内挡板44运动,当第二弹簧47提供的弹力越大时,第二挡板43向内挡板44的运动就越困难,因此校正单元对轨道6施加的反作用力就越大,通过提升反作用力的大小能够提升校正单元对轨道6位置的校正效果,确保轨道6与刨刀的对中。
由于电梯T型轨道6的质量较大,因此校正单元在进行轨道6位置的调整过程中往往承受着较大的轴向力,这一过程容易诱发第二弹簧47的弯曲或错位。可选的,在所述第二挡板43朝向侧轨1的一侧设有引导杆431,内挡板44朝向第二挡板43的一侧设有套筒441,引导杆431活动设置在套筒441内部。当第二弹簧47进行压缩或复位运动时,引导杆431在套筒441内部进行轴向滑动,通过引导杆431和套筒441的配合能够避免第二弹簧47在变形过程中发生弯曲,提升本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此外,由于活动模块和调节杆2之间为相互抵持的关系,因此调节杆2产生的动能将通过外挡板46传递至活动模块内部。可选的,所述外挡板46朝向调节杆2的端面为隆起的弧形面,通过设置弧形隆起能够保证调节杆2在各个角度均能与外挡板46相接触,使得活动模块在调节杆2发生微小移动时能够快速响应,提升本装置对轨道6位置的校正精度。
在本装置执行轨道6位置的调整过程中,校正单元的数目决定了本装置对轨道6位置的校正效果。可选的,设置在同一侧轨1上的校正孔12至少为两个,且任意校正孔12与检验孔11的连线均与轨道6的运动方向相平行。校正孔12的数目越多就意味着同一根侧轨1上能够安装更多的校正单元,由于多个校正单元受到同一根调节杆2的控制,因此校正单元距检验单元越近,其内部的弹性就越小,反之,则内部的弹性就越大。当轨道6进行入本装置后,会先与弹性较小的校正单元接触,而随着轨道6的不断前进,与其接触的校正单元的弹性程度将越来越高,因此校正单元对轨道6位置的校正效果就越明显,从而使得轨道6在离开本装置后能够呈现与刨刀的对中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校正孔12到支撑杆21的最小距离小于检验孔11到支撑杆21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在力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作用点距离转动轴越大则产生的力矩越大,由于调节杆21的转动轴为支撑杆21,因此,在作用力相同的情况下,检验单元对调节杆2施加的力矩更为明显。上述设置能够保证检验单元在发生轻微运动时及时触发活动模块的运动,对校正单元的内部弹性进行及时调节。
此外,为提升本装置的工作效率,确保进入本装置的轨道6均处于检验单元的工作区域内,本实施例还包括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包括两个呈镜像布置的楔形块51,所述楔形块51活动设置在侧轨1上预设的容纳孔13内部。通过楔形块51能够在两侧轨1之间构成引导通道,使得轨道6在进入本装置时恰好位于两检验单元之间。在所述楔形块51上还设有第三挡板52,所述第三挡板52通过第三弹簧53与侧轨1相连,通过设置第三弹簧53使得引导通道的形状能够发生变化,避免偏移程度较大的轨道6与楔形块51发生碰撞而损伤轨道6。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进行安装时,需将本装置的基座加工设备的进料侧,且两根侧轨的对称平面与加工设备的对称平面相重合。在进行工作时,待加工轨道6通过输送带进入本装置,轨道6的头部与检验单元发生接触,使得检验单元产生轴向运动,这一运动将带动调节杆2发生转动,从而使校正单元内部的弹性根据轨道6的偏移角度发生变化。随后,待加工轨道6在本装置内部进行移动,并依次与各个校正单元相接触,当轨道6的头部离开本装置时,轨道6的中线与加工设备的对称线呈现对中姿态,此时轨道6可进入加工设备内部进行后续加工。当前一根轨道6的尾部离开本装置后,下一根轨道6的头部进入本装置,随即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实现本装置的连续工作。
此外,本装置可在轨道6加工流水线上设置多个,使得轨道6在进行每一项加工前均进行一次自动对中。
下面对本实施例进行效果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利用检验单元和校正单元的配合,使得轨道在离开本装置后,其中心线与加工设备的中心线重合。在这一过程无需工人进行额外操作,能够显著提升轨道的对中效率和对中精度,从而为轨道的加工精度提供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检验单元、调节单元和校正单元;
所述基座设置在刨床的进料侧,包括两根呈镜像布置的侧轨(1),在所述侧轨(1)上沿轨道的进入方向依次设有检验孔(11)和校正孔(12);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支撑杆(21)和调节杆(2),所述支撑杆(21)设置在侧轨(1)的外侧,且位于检验孔(11)和校正孔(12)之间,其一端与侧轨(1)固接,另一端与调节杆(2)的中部转动连接;
所述检验单元活动设置在检验孔(11)内部,用于对轨道(6)的初始位置进行检测,其一端与轨道(6)相抵持,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杆(2)铰接;
所述校正单元活动设置在校正孔(12)内部,用于对轨道(6)的位置进行校正,其一端与轨道(6)相抵持,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杆(2)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验单元包括:导向轮(34)、检验杆(31)、第一挡板(32)和第一弹簧(33);所述检验杆(31)活动设置在检验孔(11)内部,其一端与调节杆(2)铰接,另一端设有导向轮(34),所述导向轮(34)的轴线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一挡板(32)设置在检验杆(31)上,第一挡板(32)通过第一弹簧(33)与侧轨(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验孔(11)的周侧设有第二导向杆(35),所述第二导向杆(35)用于对检验单元的行程进行引导和限位,其一端与侧轨(1)垂直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一挡板(32)后与第二限位片(35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单元包括:第一导向杆(41)、活动模块、校正轮(42)、第二挡板(43)和第二弹簧(47);所述第一导向杆(41)置于校正孔(12)的周侧,其一端与侧轨(1)的内侧壁垂直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内挡板(44)和第二挡板(43),并与第一限位片(411)相连;所述活动模块包括:内挡板(44)、连接轴(45)和外挡板(46),所述连接轴(45)置于校正孔(12)内部,在连接轴(45)的一端设有内挡板(44),另一端设有外挡板(46),所述内挡板(44)位于侧轨(1)的内侧,外挡板(46)位于侧轨(1)的外侧;所述第二挡板(43)的一侧设有校正轮(42),另一侧通过第二弹簧(47)与内挡板(44)相连,所述校正轮(42)的轴线与水平面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43)朝向侧轨(1)的一侧设有引导杆(431),所述内挡板(44)朝向第二挡板(43)的一侧设有套筒(441),所述引导杆(431)活动设置在套筒(44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板(46)朝向调节杆(2)的端面为隆起的弧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同一根侧轨(1)上的校正孔(12)至少为两个,且任意校正孔(12)与检验孔(11)的连线均与轨道(6)的运动方向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孔(12)到支撑杆(21)的最小距离小于检验孔(11)到支撑杆(21)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还包括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包括两个呈镜像布置的楔形块(51),所述楔形块(51)活动设置在侧轨(1)上预设的容纳孔(13)内部,两楔形块(51)之间构成引导通道,以使得轨道(6)在进入本装置时位于两检验单元之间;在所述楔形块(51)上设有第三挡板(52),所述第三挡板(52)通过第三弹簧(53)与侧轨(1)相连。
CN201921423960.3U 2019-03-01 2019-08-29 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 Active CN21075543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8196 2019-03-01
CN2019202681960 2019-03-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55438U true CN210755438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0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3960.3U Active CN210755438U (zh) 2019-03-01 2019-08-29 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554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2379A (zh) * 2021-09-08 2021-12-03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一种仿形刨削刀架及板件刨削方法
CN113960149A (zh) * 2020-07-15 2022-01-2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承载装置、用于fib-sims互联实验的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0149A (zh) * 2020-07-15 2022-01-2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承载装置、用于fib-sims互联实验的设备及方法
CN113732379A (zh) * 2021-09-08 2021-12-03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一种仿形刨削刀架及板件刨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55438U (zh) T型轨道的对中输送装置
US6959573B2 (en) B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e
CN107378378B (zh) 一种用于凹印版辊的压装及焊接一体式装置
CN110696198A (zh) 一种立式打孔机
CN110102921A (zh) 一种激光切割设备用送料机
CN112436175A (zh) 自动折极耳压盖设备及电池生产线
CN211591536U (zh) 瓦楞纸板预压痕机构
CN109702254B (zh) 一种齿条面铣设备
CN115609278A (zh) 浮动式压合装置
CN211939839U (zh) 一种钢管矫正加工装置
CN112222851B (zh) 一种卷板系统
CN114833451A (zh) 焊接设备及焊接方法
CN112259767B (zh) 纠偏装置及贴合设备
CN207622633U (zh) 一种剃须刀手柄多功能检具
CN210817748U (zh) 内槽加工装置
CN211028344U (zh) 型材防磨损输送切割装置
CN111347251A (zh) 一种钢管矫正加工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0161330U (zh) 一种数控钻孔的侧靠装置
CN113751544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具有防摩擦性能的折弯机
CN113385835A (zh) 一种长筒状工件分度加工系统
CN221134984U (zh) 一种可避免对工件夹持过度的机床
CN218836229U (zh) 一种具有自动夹持功能的角铝切割设备
CN211218878U (zh) 一种龙门移动式平面双向开槽机
CN219724475U (zh) 一种旋铆装置
CN219684069U (zh) 双头端铣设备用型材端铣基准自动定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