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54965U - 一种铺砂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铺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54965U
CN210754965U CN201921427940.3U CN201921427940U CN210754965U CN 210754965 U CN210754965 U CN 210754965U CN 201921427940 U CN201921427940 U CN 201921427940U CN 210754965 U CN210754965 U CN 210754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connecting rod
plate
spreader
stagg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79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睿
刘轶
彭凡
何捷军
袁梦清
张天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cel Intelligent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cel Intelligent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cel Intelligent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Kocel Intelligent Machinery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79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54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54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54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铺砂器,所述储砂仓的下方设有双层下砂口,分别是上层交错下砂口和下层压砂板下砂口;所述上层交错下砂口包括互相交叉设置的左侧下砂板和右侧下砂板,两者在底部位置形成水平交错口,且所述交错口竖向间距可调,利用沙子自流角的特性,以实现振动时下沙,不振动的时候不下砂;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包括左右两侧压砂板,且两侧所述压砂板之间设置有竖向出砂口,所述竖向下砂口宽度可调,进一步方便了下砂量的控制。铺砂工作时,砂子从所述交错口流出进入下方的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中,整个过程经历了缓冲停滞再混合,使得下砂量波形变化更小,从而下砂量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铺砂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铺砂器。
背景技术
目前3D打印设备使用的常规铺砂器大概为两种,一种是单向铺砂器,其打印效率低;一种是双向铺砂器,可实现双向铺砂,效率提高了一倍,但是一般是设置两个下砂口,双向铺砂过程中,两个下砂口分别工作,这种结构复杂且占用空间大,而且现有铺砂器普遍存在下砂量可控性不好,存在不下砂、漏砂、下沙不均匀等一系列问题,进而严重影响打印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铺砂器,具有双层下砂口,尤其是上层为交错下砂口,使用时砂子流动性好、不漏砂;配合下层压砂板下砂口,可以实现双向铺砂,而且下砂量可控性好,不会存在漏砂、不下砂或者下砂量不均匀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铺砂器,
包括铺砂器底座和铺砂器底座之间的铺砂器框架,所述铺砂器框架之间设置有储砂仓,
所述储砂仓的下方设有双层下砂口,分别是上层交错下砂口和下层压砂板下砂口;
所述上层交错下砂口包括互相交叉设置的左侧下砂板和右侧下砂板,两者在底部位置形成水平交错口,所述水平交错口的竖向间距可调;振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一侧,铺砂工作时,砂子从所述交错口流出进入下方的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中;
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包括左右两侧压砂板,两侧所述压砂板之间设置有竖向出砂口,所述竖向下砂口宽度可调;两侧所述压砂板通过设置于所述铺砂器框架下方两侧的支撑件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相接。
优选地,还包括双向铺砂机构,其位于铺砂器的侧面,所述双向铺砂机构通过气缸支撑座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相接的,所述气缸支撑座上固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固定设置在所述铺砂器底座上的竖向支撑杆铰接,工作状态时,所述气缸的伸缩可带动所述铺砂器框架在一定范围内摆动。
优选地,两侧所述压砂板与两侧所述支撑件之间均设有L型接砂板,两所述L型接砂板大体呈漏斗形设置,其用于将所述上层交错下砂口流出的砂子导入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中。
优选地,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外侧还固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铺砂器框架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可调整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的竖向位置,从而使得所述水平交错口的竖向间距可调。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支座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倾斜方向一致的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滑动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支撑钣金,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设置在所述支撑钣金上;工作状态时,通过拧动所述调节丝杆来调节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的竖向位置。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通过固定支撑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上固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上设置有腰形孔,其通过所述腰形孔与所述固定板竖向可调节连接。
优选地,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铺砂器框架上的驱动电机以及相互配合的振动轴和偏心套,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振动轴相连接,所述偏心套外侧还固设有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偏心套外侧的第一连杆和与其相铰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还固设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上固设有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座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座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点形成的连线与第三连杆和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的连接面形成夹角。
优选地,所述左侧下砂板和所述右侧下砂板均与所述振动装置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铺砂器框架上的驱动电机以及相互配合的振动轴和偏心套,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振动轴相连接,所述偏心套外侧还固设有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偏心套外侧的第一连杆和与其相铰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还固设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两边连接座固定相接,所述两边连接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固定相接的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与第二连杆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固定座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左侧下砂板和所述右侧下砂板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五连杆和第二连杆固定座的铰接点形成的连线与所述第四连杆内侧面形成夹角。
优选地,所述铺砂器框架上方还分离设置有用于向铺砂器内输送砂子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长度与所述铺砂器框架长度相匹配,工作状态时,当所述铺砂器框架运动到所述输送机构下方的时候,或者所述输送机构运动到所述铺砂器框架上方的时候,所述输送机构将承载的颗粒物落入到所述铺砂器框架中的所述储砂仓中。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螺旋输送杆、同步带、输砂罐,所述螺旋输送杆沿所述输砂罐长轴方向设置,所述输送电机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螺旋输送杆连接,所述输砂罐沿长轴方向设置有补砂口,所述输砂罐通过所述补砂口将承载的颗粒物落入到所述铺砂器框架中的所述储砂仓中。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封堵条和驱动所述封堵条移动的封堵条驱动装置,所述封堵条与所述补砂口相匹配,且用于封闭所述补砂口,所述封堵条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封堵条关闭或者打开所述补砂口。
优选地,所述封堵条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气缸、摇摆杆、摆臂,所述摆臂设置在所述封堵条两端,所述摇摆杆与所述摆臂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摇摆杆摇摆,即带动所述封堵条摇摆。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铺砂器,所述储砂仓的下方设有双层下砂口,分别是上层交错下砂口和下层压砂板下砂口;所述上层交错下砂口包括互相交叉设置的左侧下砂板和右侧下砂板,两者在底部位置形成水平交错口,工作状态时,所述振动装置带动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振动,从而砂子从所述交错口流出进入下方的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中。上层交错下砂口在非工作状态时不会落砂,进而铺砂器的砂量损失明显减小,而且不会造成打印机内部余砂堆积,打印效果明显提升;而且振动时交错下砂口的砂子下落为流出,因此落砂更为均匀,不会存在落砂断层现象,进而保证了打印的连续性和流畅性。而且交错设置的左侧下砂板和右侧下砂板的倾斜设置使得砂子的流动性更好,避免不下砂。
同时,所述水平交错口的竖向间距可调可以方便控制下砂量。
上层交错下砂口的下方还设置有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其包括左右两侧压砂板,且两侧所述压砂板之间设置有竖向出砂口,所述竖向下砂口宽度可调,进一步方便了下砂量的控制。
工作状态时,上层交错下砂口落下的砂子碰到下层落砂口的侧壁,然后从下层下砂口流出,整个过程经历了缓冲停滞再混合的过程,使得下砂量波形变化更小,从而下砂量更加均匀。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铺砂器框架上的驱动电机以及相互配合的振动轴和偏心套,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振动轴相连接,所述偏心套外侧还固设有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偏心套外侧的第一连杆和与其相铰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还固设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上固设有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座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座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点形成的连线与第三连杆和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的连接面形成夹角。
所述振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与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相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之间采用铰接的方式使得振动转化为线性偏移,因此整体下砂板的同步性更好,进而导致下砂量更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铺砂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双层下砂口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铺砂器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设有调节机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调节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设有振动装置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振动装置和第一连杆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铺砂器的剖面图;
图9为具有第二种调节机构的铺砂器的剖面图;
图10为具有双向振动方式的铺砂器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分离设置的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1中输送机构与铺砂器的配合工作状态图。
图1至图13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1-同步带、102-输送电机安装座、103-输送电机、105-螺旋输送杆、106-输砂罐、107-驱动气缸、108-摇摆杆、109-摆臂、111-封堵条、112-补砂口、201-气缸支撑座、202-气缸、203-竖向支撑杆底座、205-竖向支撑杆、301-振动轴、302-偏心套、303-第一连杆、304-第二连杆、305-第一连杆固定座、306-第三连杆、307-左侧下砂板、313-两边连接座、310-第四连杆、311-第五连杆、312-第二连杆固定座、401-右侧下砂板、402-支撑钣金、403-调节块、404-调节支座、405-调节丝杆、406-固定支撑,407-固定板、501-铺砂器底座、502-铺砂器框架、503-支撑件,504-连接板、505-压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核心是提供一种铺砂器,具有双层下砂口,尤其是上层为交错下砂口,使用时砂子流动性好、不漏砂;配合下层压砂板下砂口,可以实现双向铺砂,而且下砂量可控性好,不会存在漏砂、不下砂或者下砂量不均匀的情况。
请参考图1-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铺砂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双层下砂口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铺砂器的左视图;图4为图1中设有调节机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中调节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中设有振动装置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中振动装置和第一连杆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1中铺砂器的剖面图;图9为具有第二种调节机构的铺砂器的剖面图;图10为具有双向振动方式的铺砂器的剖面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分离设置的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图13为图11中输送机构与铺砂器的配合工作状态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铺砂器,包括铺砂器底座501和位于其之间的铺砂器框架502,铺砂器底座501用于支撑铺砂器框架502,其通常在铺砂器框架502的两侧各设置一个。
铺砂器框架502内设置有储砂仓,所述储砂仓的下方设有双层下砂口,分别是上层交错下砂口和下层压砂板下砂口。
所述上层交错下砂口包括互相交叉设置的左侧下砂板307和右侧下砂板401,两者在底部位置形成水平交错口,或者左侧下砂板307的底部在上,或者右侧下砂板401的底部在上均可。
在有需要的时候,所述上层交错下砂口为之字形回转状,即有至少两个左侧下砂板和至少两个右侧下砂板,形成之字形交错口。
所述水平交错口的竖向间距可调,也即上层交错下砂口的下砂量大小可控,具体调节方式有多种,下文会有详细描述。
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一侧外设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使得砂子从所述交错口流出进入下方的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中。
交错下砂口的设置使得铺砂器在非工作状态时上层下砂口不会落砂,进而铺砂器在不进行铺砂工作的时候不会漏砂,减少了不必要的砂损耗,更不会造成打印机漏砂导致内部余砂堆积,打印效果明显提升;交错下砂口仅在铺砂工作的时候落砂,交错下砂口处的砂子因为堆积成一定角度,在铺砂器开始铺砂运动时,堆积角由静堆积角变成动堆积角,从而开始流沙,这种方式落砂更为均匀,不存在落砂断层现象,进而保证了打印的连续性和流畅性。同时,左侧下砂板和右侧下砂板的倾斜设置使得砂子的流动性更好,可以避免不下砂。另外,所述交错口的竖向间距可调可以方便控制下砂量。
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包括左右两侧设置的压砂板505,两侧压砂板505之间设置有竖向出砂口,也即直向出砂口,砂子最终从该出砂口流出。两侧压砂板505通过设置于铺砂器框架502下方两侧的支撑件503与铺砂器框架502固定相接,也即一侧压砂板505通过一侧支撑件503与铺砂器框架502固定相接。因铺砂器长度方向距离较大,所以支撑件503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且两侧对称设置,支撑件503具体的形状不限。
另外,为方便进一步调整出砂量,本铺砂器中的所述竖向下砂口的宽度设置为可调,具体可以通过支撑件503与铺砂器框架502之间的一定水平范围内的活动连接来实现,或者压砂板505与支撑件503之间的可调整连接来实现。
上述具有双层下砂口的铺砂器在工作状态时,上层交错下砂口落下的砂子碰到下层落砂口的侧壁,然后从下层下砂口流出,整个过程经历了缓冲停滞再混合的过程,使得因振动导致的下砂量波形变化更小,从而下砂量更加均匀。
在上述铺砂器的基础上,还可增加设置双向铺砂机构,其位于铺砂器的侧面,通常可以在铺砂器两侧各设置一个同向的双向铺砂机构。所述双向铺砂机构通过气缸支撑座201与铺砂器框架502固定相接,气缸支撑座201上固设有气缸202,气缸202的活塞杆与固定设置在铺砂器底座501上的竖向支撑杆205铰接,竖向支撑杆205的上端可以不与铺砂器框架502相接触,但也可以与其滑动相接。工作状态时,气缸202的伸缩可带动铺砂器框架502在一定范围内摆动,此时两侧压砂板505的底面外侧可以设置方便摆动的圆角、倒角或直角,该圆角可以避免压砂板505在摆动过程中外角与铺砂器底座501的底部平面形成干涉。另外,竖向支撑杆205可通过竖向支撑杆底座203与铺砂器底座501固定相接。
上述双向铺砂机构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种类的砂子来调整不同的气缸行程,使得铺砂器框架可在不同范围的角度内摆动,该双向铺砂机构配合双层下砂口可实现双向铺砂的效果,而且可以控制流砂或者停止流砂,实现铺砂工作的时候下砂均匀,不存在不下砂情况,在不进行铺砂工作的时候不漏砂。
具体的,当上层交错下砂口的交错口朝向与铺砂方向相反时候,砂会从交错下砂口自流,实现一个方向的铺砂,进行反向铺砂的时候,两者方向相同时,可通过双向铺砂机构带动交错下砂口整体倾斜,这样的话,砂也会从交错下砂口自流;从而实现双向铺砂。
与现有技术中设置两个下砂口来实现双向铺砂相比,上述铺砂器仅需设置一个下砂口与双向铺砂机构相配合来实现双向铺砂,占用空间更小。
同时,双向铺砂机构的设置使得铺砂器在使用过程中,压砂板505因随铺砂器框架502一起摆动而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因此压砂效果更好。
作为一种改进,可在两压砂板505与两支撑件503之间设置L型接砂板,两所述L型接砂板大体呈漏斗形设置,其具体设于两压砂板505的靠内侧上方,该所述L型接砂板主要用于将所述上层交错下砂口流出的砂子导入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中。同时,L型接砂板的设置可有利于压砂板505的整体水平设置,从而提高压砂效果。
所述L型接砂板在导入砂子的过程中,使得从上层交错压砂口流出的砂子在L型接砂板和竖向下砂口的侧壁上经历了缓冲和整合,保证了从竖向下砂口流出砂子的均匀性。
尤其是设有双向铺砂机构的铺砂器在使用过程中,铺砂器框架502摆动时上层交错下砂口和下层竖向下砂口均偏离原有位置,而砂子可能不能直接流入下层竖向下砂口中,此时L型接砂板的作用更为突出。
压砂板505与L型接砂板之间还可增设方便L型接砂板设置的连接板504。
进一步的,可将L型接砂板与支撑件503之间设置为可调整连接,从而L型接砂板可带动压砂板505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竖向下砂口的宽度可调。具体可在L型接砂板与支撑件503的连接处设置竖向腰形孔。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交错口的竖向间距可调,可通过在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一方外侧设置调节机构来实现,所述调节机构可调整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一方的竖向位置,从而带动所述水平交错口的竖向间距可调。
具体地,所述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支座404与所述铺砂器框架502固定连接,调节支座404上设置有与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倾斜方向一致的调节丝杆405,调节丝杆405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滑动的调节块403,调节块403上设置有支撑钣金402,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设置在支撑钣金402上。
初次安装时,可将调节块403旋转至调节丝杆405上的最低位置,然后在其上安装支撑钣金402,移动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使得其与另一侧的下砂板之间缝隙均匀,水平方向缝隙一致,然后将其固定在支撑钣金402上,进而调节机构安装完成。
在变换砂子类型的时候,需要调节左侧下砂板307和右侧下砂板401之间的缝隙,,通过拧动调节丝杆405来调节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的竖向位置。调节丝杆405的设置使得整个调节机构的调节精度更加准确可控,而且只要拧动的圈数一致,水平方向就可以实现同步调节,经过检测设备检测,然后进行微调即可,快捷高效进行调节
实际上,要调整所述水平交错口的竖向间距,仅需调整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中一方的竖向位置即可,因此通常仅在其一方中设置调节机构,但不排除两方均设置调节机构也是可行的。
而且因为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的长度较大,通常需同时设置若干个调节机构,以便上述下砂板整体上的竖向位置更加一致,而且形成的缝隙水平方向是一致的,进而导致交错下砂口的缝隙更加均匀,水平方向下砂量均匀一致。
还有一种调节机构的设置方法:
所述调节机构通过固定支撑406与铺砂器框架502固定连接,固定支撑406上固设有固定板407,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设于固定板407,同时在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上设置有竖向腰形孔,通过所述腰形孔实现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与固定板在竖向上的可调节连接。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铺砂器中的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设置于铺砂器框架502上的驱动电机以及相互配合的振动轴301和偏心套302,所述驱动电机与振动轴301相连接,进而带动偏心套302沿振动轴301周向旋转。通常上述振动装置同时设置有多个,而且其与所述调节机构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因此两者可以分布在铺砂器框架502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布在其两侧。
现有技术中,上述振动装置通常直接与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相连接,振动装置自身以一定频率振动,但是长轴方向设置多个振动装置且每个振动装置单独振动,容易导致非同步振动,振动频率与下砂量直接相关,这种长轴方向振动频率不一致会导致下砂量不均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铺砂器中,所述振动装置通过第一连杆组件间接与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相连接。
具体的,在偏心套302外侧设置连杆组件,所述振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与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固设在偏心套302外侧的第一连杆303和与其下端相铰接的第二连杆304,第二连杆304上还固设有第三连杆306,第三连杆306的上端与第一连杆固定座305铰接,第一连杆固定座305与铺砂器框架502固定连接,同时,第三连杆306上固设有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
所述第三连杆306和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座305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杆303和所述第二连杆304的铰接点形成的连线与第三连杆306和左侧下砂板307或所述右侧下砂板401的连接面形成夹角,即围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偏心套302带动第二连杆304,进而联动第三连杆306摆动,第三连杆306就带动左侧下砂板307或所述右侧下砂板401摆动。
所述第三连杆306和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座305的铰接点与左侧下砂板307或所述右侧下砂板401的下端距离越大,振幅越大,振幅与下砂量成正比,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与下砂量成正比,偏心套302的偏心量与下砂量成正比,所以通过改变振幅、振动频率或者偏心量均可以改变下砂量。基于结构设计振幅不易过大的原则,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选用较大偏心量的偏心套302,或者增加振动频率。上述第一连杆组件运用铰接原理将振动转化为线性偏移,使得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在振动装置的带动下做有规律的运动,因此整体下砂板的同步性更好,进而导致下砂量更均匀。增加下砂量可以提高铺砂机的平移速度,从而提高打印效率。
作为一种改进,左侧下砂板307和右侧下砂板401还可以同时与所述振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振动装置的结构可与上述实施中的振动装置相同,其他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如下:
第三连杆306与两边连接座313固定相接,两边连接座31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固定相接的第四连杆310和第五连杆311,两边连接座313可贯穿第四连杆310与第五连杆311相连接,第五连杆311的上端与第二连杆固定座312铰接,第二连杆固定座312与铺砂器框架502固定连接,且位于铺砂器框架502上与所述振动装置相对的另一侧;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分别固设于第三连杆306和第四连杆310的内侧。
同时,所述第一连杆303和所述第二连杆304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五连杆311和第二连杆固定座312的铰接点形成的连线与所述第四连杆310内侧面形成夹角,即围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偏心套302通过带动第二连杆304连动第三连杆306,进而通过两边连接座313联动两侧的下砂板一起摆动,即第二连杆304、第三连杆306、两边连接座313、第四连杆310和第五连杆311连为一体被摆动。
第五连杆311的上端与第二连杆固定座312铰接的铰接点与和同一侧下砂板下端距离越大,振幅越大,即第五连杆311的上端与第二连杆固定座312铰接的铰接点与和第四连杆310固定的下砂板下端距离越大,振幅越大,振幅与下砂量成正比,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与下砂量成正比,偏心套302的偏心量与下砂量成正比,所以通过改变振幅、振动频率或者偏心量均可以改变下砂量。基于结构设计振幅不易过大的原则,可以在合理范围内选用较大偏心量的偏心套302,或者增加振动频率。
此时,第二连杆组件通过两边连接座313与第一连杆组件一起通过铰接的方式组合连接,使得设置在左侧下砂板307或右侧下砂板401一侧的振动装置能够同时带动两侧下砂板一起有规律的运动,振动转化为线性偏移,进而导致下砂量更均匀。
这种带动两侧下砂板一起有规律运动的方式,其实也使得铺砂器在没有双向铺砂机构的时候,依旧能够双向铺砂。
通常我们优选将振动装置设置在交错下砂口位于下方的下砂板一侧,这样振动效果和下砂效果最好。
上述铺砂器,还可以包括铺砂器框架502上方的输送机构,其用于向铺砂器内输送砂子,具体的,输送机构与铺砂器框架502之间可以为固定相接也可以为分离设置,固定相接时可以通过输送电机安装座102连接。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铺砂器框架502上方分离设置有用于向铺砂器内输送砂子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长度与铺砂器框架502长度相匹配,工作状态时,铺砂器框架502要运动铺砂,当铺砂器框架502运动到所述输送机构下方的时候,或者所述输送机构运动到铺砂器框架502上方的时候,所述输送机构将承载的颗粒物落入到所述铺砂器框架502中的所述储砂仓中。
输送机构可以包括输送电机103、螺旋输送杆105、同步带101、输砂罐106、补砂口112,螺旋输送杆105沿输砂罐106长轴方向设置,输送电机103通过同步带101与螺旋输送杆105连接,输砂罐106沿长轴方向设置有补砂口112,输砂罐106通过补砂口112将承载的颗粒物落入到铺砂器框架502中的所述储砂仓中。补砂口112可以设置在上部,倾转输砂罐106,使得颗粒物从补砂口落入到铺砂器框架502中的所述储砂仓中。
进一步地,输送机构还可以包括封堵条111和驱动封堵条111移动的封堵条驱动装置,封堵条111与补砂口112相匹配,且用于封闭补砂口112,所述封堵条驱动装置驱动封堵条111关闭或者打开所述补砂口112。
所述封堵条驱动装置可以包括驱动气缸107、摇摆杆108、摆臂109,摆臂109设置在封堵条111两端,摇摆杆108与摆臂109固定连接,驱动气缸107驱动摇摆杆108摇摆,即带动封堵条111摇摆。
这种输送机构与铺砂器框架分离,可避免螺旋输送杆105对储砂仓中的砂子造成压力,进而避免对铺砂部分造成压力影响,避免影响铺砂效果,同时可以减轻铺砂器铺砂部分的本体重量,进一步提高铺砂器铺砂部分的速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铺砂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铺砂器,包括铺砂器底座和铺砂器底座之间的铺砂器框架,所述铺砂器框架之间设置有储砂仓,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砂仓的下方设有双层下砂口,分别是上层交错下砂口和下层压砂板下砂口;
所述上层交错下砂口包括互相交叉设置的左侧下砂板和右侧下砂板,两者在底部位置形成水平交错口,所述水平交错口的竖向间距可调;振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一侧,铺砂工作时,砂子从所述交错口流出进入下方的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中;
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包括左右两侧压砂板,两侧所述压砂板之间设置有竖向出砂口,所述竖向下砂口宽度可调;两侧所述压砂板通过设置于所述铺砂器框架下方两侧的支撑件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双向铺砂机构,其位于铺砂器的侧面,所述双向铺砂机构通过气缸支撑座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相接的,所述气缸支撑座上固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固定设置在所述铺砂器底座上的竖向支撑杆铰接,工作状态时,所述气缸的伸缩可带动所述铺砂器框架在一定范围内摆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两侧所述压砂板与两侧所述支撑件之间均设有L型接砂板,两所述L型接砂板大体呈漏斗形设置,其用于将所述上层交错下砂口流出的砂子导入所述下层压砂板下砂口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外侧还固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铺砂器框架相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可调整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的竖向位置,从而使得所述水平交错口的竖向间距可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支座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支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倾斜方向一致的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滑动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支撑钣金,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设置在所述支撑钣金上;工作状态时,通过拧动所述调节丝杆来调节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的竖向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机构通过固定支撑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上固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上设置有腰形孔,其通过所述腰形孔与所述固定板竖向可调节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铺砂器框架上的驱动电机以及相互配合的振动轴和偏心套,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振动轴相连接,所述偏心套外侧还固设有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偏心套外侧的第一连杆和与其相铰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还固设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上固设有所述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座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座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点形成的连线与第三连杆和左侧下砂板或所述右侧下砂板的连接面形成夹角。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下砂板和所述右侧下砂板均与所述振动装置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铺砂器框架上的驱动电机以及相互配合的振动轴和偏心套,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振动轴相连接,所述偏心套外侧还固设有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偏心套外侧的第一连杆和与其相铰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还固设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两边连接座固定相接,所述两边连接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固定相接的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与第二连杆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固定座与所述铺砂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左侧下砂板和所述右侧下砂板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五连杆和第二连杆固定座的铰接点形成的连线与所述第四连杆内侧面形成夹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铺砂器框架上方还分离设置有用于向铺砂器内输送砂子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长度与所述铺砂器框架长度相匹配,工作状态时,当所述铺砂器框架运动到所述输送机构下方的时候,或者所述输送机构运动到所述铺砂器框架上方的时候,所述输送机构将承载的颗粒物落入到所述铺砂器框架中的所述储砂仓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螺旋输送杆、同步带、输砂罐、补砂口,所述螺旋输送杆沿所述输砂罐长轴方向设置,所述输送电机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螺旋输送杆连接,所述输砂罐沿长轴方向设置有补砂口,所述输砂罐通过所述补砂口将承载的颗粒物落入到所述铺砂器框架中的所述储砂仓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封堵条和驱动所述封堵条移动的封堵条驱动装置,所述封堵条与所述补砂口相匹配,且用于封闭所述补砂口,所述封堵条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封堵条关闭或者打开所述补砂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铺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堵条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气缸、摇摆杆、摆臂,所述摆臂设置在所述封堵条两端,所述摇摆杆与所述摆臂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摇摆杆摇摆,即带动所述封堵条摇摆。
CN201921427940.3U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铺砂器 Active CN210754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7940.3U CN210754965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铺砂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7940.3U CN210754965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铺砂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54965U true CN210754965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6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7940.3U Active CN210754965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铺砂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549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9246A (zh) * 2020-11-19 2021-03-26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3d打印设备超声波振动落沙机构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9246A (zh) * 2020-11-19 2021-03-26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3d打印设备超声波振动落沙机构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69522B1 (ko) 샌드 스프레더
CN112439872A (zh) 一种铺砂器
WO2020019853A1 (zh) 单双向铺砂装置
CN210754965U (zh) 一种铺砂器
CN206485954U (zh) 一种砂石输送装置
CA1191482A (en) Sifter stroke screening unit
CN107512563B (zh) 一种制备混合粉层的铺粉设备
CN103203319B (zh) 物料筛选装置
CN108995215B (zh) 应用于3d打印机的铺粉装置
JP5245979B2 (ja) ふるい分け装置
CN208976833U (zh) 粉末供料装置
US2729362A (en) Chemical feeder
CN208528014U (zh) 单双向铺砂装置
CN110227647A (zh) 一种双轴振动筛
JP2000189895A (ja) 選別機
CN218743245U (zh) 一种超细粉筛分机构
KR100855591B1 (ko) 소재정렬기
CN203972291U (zh) 一种基于平面连杆机构的可变振幅清选装置
CN109612746A (zh) 一种土料布撒系统
CN214652111U (zh) 一种配料站振动给料机
CN208699924U (zh) 一种定量入料机构
CN111331843A (zh) 3d打印铺粉装置
CN214812572U (zh) 一种筛选芝麻用可调节进料量的振动筛
CN116603727B (zh) 双重振动振动筛及其筛板组件
CN217257023U (zh) 一种浆料填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and spread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

Pledgee: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Co.,Ltd. Yinchuan Branch

Pledgor: KOCEL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