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54806U - 一种延时脱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延时脱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54806U
CN210754806U CN201921330639.0U CN201921330639U CN210754806U CN 210754806 U CN210754806 U CN 210754806U CN 201921330639 U CN201921330639 U CN 201921330639U CN 210754806 U CN210754806 U CN 210754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groove
stripper plate
cam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06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龙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hai Euchong Automobile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hai Euchong Automobile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hai Euchong Automobile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hai Euchong Automobile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06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54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54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54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延时脱模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动模和定模,还包括脱料板以及控制机构,脱料板处在动模和定模之间,脱料板上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中转动连接有凸轮,凸轮朝向定模的一端为限位端,限位端伸出至第一通槽外,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凸轮的转动;动模和脱料板之间设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用于使脱料板滑动连接在动模上。在动模与定模合模过程中,凸轮的限位端在控制机构作用下抵在处于定模上的制件上,当压模完成后,动模远离定模,而脱料板由于滑动机构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随动模运动,而在脱料板移动前,凸轮的限位端一直抵在制件上,使制件无法随上模的移动而移动,降低制件出现变形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制件的成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延时脱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延时脱模结构。
背景技术
模具一般包括可移动的动模和保持不动的定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
动模和定模分离时,制件的上表面容易粘附在动模上并随动模一起远离定模,导致制件并未按照规范与定模分离,制件在此脱离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导致制件的成品质量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时脱模结构,其通过开模时对制件进行限制,以达到制件不再随动模移动的目的,从而提高制件的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延时脱模结构,包括动模和定模,还包括脱料板以及控制机构,所述脱料板处在动模和定模之间,所述脱料板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中转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朝向定模的一端为限位端,所述限位端伸出至第一通槽外,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凸轮的转动;所述动模和脱料板之间设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用于使脱料板滑动连接在动模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动模与定模合模过程中,凸轮的限位端在控制机构作用下抵在处于定模上的制件上,当压模完成后,动模远离定模,而脱料板由于滑动机构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随动模运动,而在脱料板移动前,凸轮的限位端一直抵在制件上,使制件无法随上模的移动而移动,降低制件出现变形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制件的成品质量。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固定块,所述凸轮朝向动模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分别处在凸轮与第一通槽铰接位置的两侧,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在脱料板上且处在脱离板朝向动模的一侧,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延伸到第二抵接端的上方,第二顶杆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在固定块,第二顶杆的另一端抵在第二抵接端上,所述动模上设有开口朝向第一抵接端的收纳槽,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在收纳槽中,第一顶杆的另一端伸出收纳槽并朝向第一抵接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顶杆始终对凸轮的第二抵接端有作用力,当第一顶杆未与凸轮接触时,凸轮的限位端接近垂直于定模,而当动模挤压向动模时,第一顶杆接触凸轮且第一顶杆对凸轮的压力大于第二顶杆给予的压力后,凸轮的限位端接触定模并逐渐倾斜于定模,使得即使动模带动脱离板开始远离定模,凸轮的限位端也需要先转动会原角度再解除与动模的接触,在此过程中限位端仍对制件保持压力,使制件不至于提前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杆远离第一抵接端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凸环,所述收纳槽靠近槽口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一顶杆的直径小于第二凸环的内径,所述第一凸环的外径大于第二凸环的内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顶杆远离凸轮的端部限制在收纳槽中,避免第一顶杆在弹簧弹力过大时被完全挤出收纳槽,使第一顶杆远离相应弹簧的一端能够稳定朝向凸轮的第一抵接端。
优选的,所述凸轮的限位端上设有斜面,所述限位端上的斜面朝向背离第二顶杆的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顶杆对限位端施力时,限位端上的斜面与定模的上表面平行,增加限位端与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使限位端对制件的抵接作用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脱料板朝向定模的一侧上设有定位杆,所述定模上设有相应的定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脱料板向定模一侧移动时,定位杆和定位槽的配合能够对脱料板的移动起到引导作用,提高脱料板与定模接触时的精确性。
优选的,所述动模上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侧壁上设有凸块,所述滑动机构包括限位帽和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脱料板上,滑动杆的另一端竖直穿入到第二通槽中,所述限位帽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动杆处在第二通槽中的端部上,所述凸块拦截在限位帽向脱料板一侧的移动路径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动模远离定模时,滑动杆先在第二通槽中移动,使得动模的移动不会带动脱料板的移动,而当滑动杆上的限位帽与凸块接触后,再使动模继续远离定模,即可带动脱料板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有两个,两个滑动机构分别处在动模的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滑动机构能够使脱料板和动模之间的滑动更加平衡顺畅,降低动模在带动脱料板移动时脱料板出现倾斜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脱料板以及凸轮,使动模与定模在开模过程中,能够对制件进行固定,避免制件随动模的移动而移动,降低制件出现变形的可能性,提高制件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动模;11、收纳槽;111、第二凸环;12、第二通槽;121、凸块;13、避让槽;2、定模;21、定位槽;3、脱料板;31、第一通槽;32、定位杆;4、凸轮;41、限位端;42、第一抵接端;43、第二抵接端;5、控制机构;51、第一顶杆;511、第一凸环;52、第二顶杆;53、固定块;531、空腔;6、滑动机构;61、限位帽;62、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延时脱模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动模1、定模2以及处在定模2和动模1之间的脱料板3,脱料板3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凸轮4,脱料板3和动模1之间设有两个控制机构5和两个滑动机构6,两个控制机构5分别控制两个凸轮4的转动,两个滑动机构6分别处在脱料板3的两侧, 滑动机构6用于使脱料板3滑动连接在动模1上。
参见图2,凸轮4上设有第一抵接端42、第二抵接端43和限位端41,第一抵接端42和第二抵接端43分别处在凸轮4与第一通槽31铰接位置的两侧,且第一抵接端42和第二抵接端43均朝向动模1一侧,限位端41处在凸轮4朝向定模2的一端,限位端41处在凸轮4与第一通槽31铰接位置靠近第一抵接端42的一侧,限位端41上设有斜面,限位端41上的斜面朝向背离第二顶杆52的一侧。
参见图1、图2,控制机构5包括第一顶杆51、第二顶杆52、固定块53,固定块53通过螺栓连接在脱料板3上且处在脱离板朝向动模1的一侧,固定块53的一端延伸到第二抵接端43的上方,固定块53中设有空腔531,空腔531处在第二抵接端43的正上方。第二顶杆52处在空腔531内,第二顶杆52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在空腔531的顶部内壁上,第二顶杆52的另一端在弹簧作用下抵在第二抵接端43上。动模1的两侧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固定块53的避让槽13以及开口朝向相应侧的第一抵接端42的收纳槽11,第一顶杆51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在收纳槽11中,第一顶杆51的另一端伸出收纳槽11并朝向第一抵接端42。参见图3,第一顶杆51远离第一抵接端42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凸环511,收纳槽11靠近槽口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凸环111,第一顶杆51的直径小于第二凸环111的内径,第一凸环511的外径大于第二凸环111的内径。
参见图1,动模1的两侧上还分别开设有第二通槽12,第二通槽12的侧壁上设有凸块121。滑动机构6包括限位帽61和滑动杆62,滑动杆62的一端穿入到脱料板3中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脱料板3上,滑动杆62的另一端竖直穿入到相应侧的第二通槽12中,限位帽61从第二通槽12远离脱料板3的一端开口进入第二通槽12,并且限位帽61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动杆62处在第二通槽12中的端部上。当动模1远离脱料板3时,滑动杆62在第二通槽12中滑动直到凸块121与相应的限位帽61抵接。
参见图1,脱料板3朝向定模2的一侧上设有定位杆32,定位杆32有两个,两个定位杆32均处在两个滑动机构6之间。定位杆32朝向定模2的端部比凸轮4的限位端41更靠近定模2,定模2上设有两个与定位杆32相对应的定位槽21。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胚料放置到定模2中,将动模1挤压向定模2,动模1在移动过程中接触到脱料板3并带动脱料板3一起移动,脱料板3上的凸轮4最先接触到胚料,随着动模1的继续移动,凸轮4第一抵接端42受到的压力大于第二抵接端43受到的压力,凸轮4开始转动,限位端41最终以斜面接触配料。之后动模1与定模2配合完成冲压,胚料制成制件,动模1开始被抬起并远离定模2,动模1上的第一顶杆51逐渐脱离与第一抵接端42的接触,凸轮4在第二顶杆52的作用下反向转动,限位端41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凸轮4的重力作用仍抵接在制件上,使制件不会随动模1移动而移动。当动模1上升到一定位置,限位帽61与凸块121相互抵接后,动模1将会带动脱料板3的移动,使得凸轮4的限位端41脱离与制件的接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7)

1.一种延时脱模结构,包括动模(1)和定模(2),其特征是:还包括脱料板(3)以及控制机构(5),所述脱料板(3)处在动模(1)和定模(2)之间,所述脱料板(3)上设有第一通槽(31),所述第一通槽(31)中转动连接有凸轮(4),所述凸轮(4)朝向定模(2)的一端为限位端(41),所述限位端(41)伸出至第一通槽(31)外,所述控制机构(5)用于控制凸轮(4)的转动;所述动模(1)和脱料板(3)之间设有滑动机构(6),所述滑动机构(6)用于使脱料板(3)滑动连接在动模(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延时脱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5)包括第一顶杆(51)、第二顶杆(52)、固定块(53),所述凸轮(4)朝向动模(1)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抵接端(42)和第二抵接端(43),第一抵接端(42)和第二抵接端(43)分别处在凸轮(4)与第一通槽(31)铰接位置的两侧,所述固定块(53)通过螺栓连接在脱料板(3)上且处在脱离板朝向动模(1)的一侧,所述固定块(53)的一端延伸到第二抵接端(43)的上方,第二顶杆(52)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在固定块(53),第二顶杆(52)的另一端抵在第二抵接端(43)上,所述动模(1)上设有开口朝向第一抵接端(42)的收纳槽(11),所述第一顶杆(51)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在收纳槽(11)中,第一顶杆(51)的另一端伸出收纳槽(11)并朝向第一抵接端(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延时脱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顶杆(51)远离第一抵接端(42)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凸环(511),所述收纳槽(11)靠近槽口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凸环(111),所述第一顶杆(51)的直径小于第二凸环(111)的内径,所述第一凸环(511)的外径大于第二凸环(111)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延时脱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凸轮(4)的限位端(41)上设有斜面,所述限位端(41)上的斜面朝向背离第二顶杆(5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延时脱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脱料板(3)朝向定模(2)的一侧上设有定位杆(32),所述定模(2)上设有相应的定位槽(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延时脱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动模(1)上开设有第二通槽(12),所述第二通槽(12)的侧壁上设有凸块(121),所述滑动机构(6)包括限位帽(61)和滑动杆(62),所述滑动杆(62)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脱料板(3)上,滑动杆(62)的另一端竖直穿入到第二通槽(12)中,所述限位帽(61)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动杆(62)处在第二通槽(12)中的端部上,所述凸块(121)拦截在限位帽(61)向脱料板(3)一侧的移动路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延时脱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滑动机构(6)有两个,两个滑动机构(6)分别处在动模(1)的两侧。
CN201921330639.0U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延时脱模结构 Active CN210754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0639.0U CN210754806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延时脱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0639.0U CN210754806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延时脱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54806U true CN210754806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0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0639.0U Active CN210754806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延时脱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54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3648B (zh) 一种组合式双向侧抽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CN202156002U (zh) 注塑模具
CN204487992U (zh) 一种抽芯模具机构
CN210754806U (zh) 一种延时脱模结构
CN104875339A (zh) 一种内抽芯滑块机构及其模具
WO2020238460A1 (zh) 金属空心体的拉伸模脱模机构
CN201136253Y (zh) 滑块退出结构
KR102197381B1 (ko) 런너 자동 분리형 용기입구측 사출금형
CN204136363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安全顶出机构
CN216992904U (zh) 注塑模具的定模斜顶顶出机构
CN214521586U (zh) 一种吸尘器壳体的专用模具
CN211031091U (zh) 一种可自动脱模汽车凹类零件的注塑模具
CN211891747U (zh) 一种防止注塑模具顶出开裂的结构
CN109910243B (zh) 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
CN111113823B (zh) 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CN106965391B (zh) 一种两次顶出控制机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7531729U (zh) 一种简练的滑块内组合侧面斜顶结构
CN220681479U (zh) 高可靠性结构的三板模具
CN218286530U (zh) 一种外置式顶出脱模机构
CN101733882A (zh) 两段式顶出机构
CN211221633U (zh) 一种三板模延迟二次顶出装置
CN213055811U (zh) 一种用于实现塑胶件三面凹槽抽芯的注塑模具
CN214814678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防脱落滑块用预顶结构
CN218640249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斜顶结构
CN114407294A (zh) 注塑模具的定模斜顶顶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