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8963U - 闭式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闭式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8963U
CN210738963U CN201921706168.9U CN201921706168U CN210738963U CN 210738963 U CN210738963 U CN 210738963U CN 201921706168 U CN201921706168 U CN 201921706168U CN 210738963 U CN210738963 U CN 210738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ump
motor
hydraulic system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61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建利
熊简
郑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61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8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8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8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其中,闭式液压系统包括马达、主油泵和补油泵,主油泵的第一口通过第一油路与马达的第一工作口连接,主油泵的第二口通过第二油路与马达的第二工作口连接,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补油回路与第一油路和/或第二油路连接;马达和主油泵中至少一个的壳体设有带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的冷却腔回路,补油泵的出油口与冷却液入口连接,冷却液出口与油箱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补油泵将冷却油液输出至主油泵和/或马达壳体,无需单独设置冷却泵为马达壳体供油,减少了液压系统的部件数量,进而减少了液压系统占用的内部空间,节省整车空间和成本。

Description

闭式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闭式液压系统以及一种包含上述闭式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液压系统有两种基本形式:开式液压系统和闭式液压系统。其中闭式液压系统由柱塞泵、柱塞马达、过滤器、散热器等组成,整个系统结构紧凑、效率高、性能稳定,现己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机械设备,但由于闭式液压系统中作为介质的液压油一直在系统中反复循环,使液压油的温度不断升高,进而影响整个液压系统。
为解决此问题,传统的方法是在液压泵或液压马达内部集成冲洗阀,冲洗阀的功能是在系统中低压侧冲洗出一部分液压油流回至液压油箱,以达到散热的目的。但由于系统低压侧压力由补油泵提供,大小一般为20-30bar,而冲洗阀是将低压侧压力油冲洗至液压油箱,此过程中液压油压降较大,造成了较大的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同时还由于冲洗阀中节流的作用增加了系统发热量,加剧了泵和马达壳体泄油口处的高温程度,缩短了液压系统的寿命。
申请号为“201110240827.6”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冲洗回路,包括油泵、油箱、以及设于所述闭式液压系统中的多个液压元件,各液压元件的壳体上设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所述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中的一个与所述油泵的出油口相连通,另一个与所述油箱相连通,其中,油泵为独立于主泵和补油泵外的新增油泵。上述专利申请方案存在的缺点在于:1)当马达T1口排油不畅时,马达壳体压力会上升,壳体有被憋坏的风险;2)马达壳体冲洗由定量泵单独供油,需增加整车空间,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闭式液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包含上述闭式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包括马达、主油泵和补油泵;主油泵的第一口通过第一油路与马达的第一工作口连接,主油泵的第二口通过第二油路与马达的第二工作口连接,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补油回路与第一油路和/或第二油路连接;马达和主油泵中至少一个的壳体设有带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的冷却腔回路,补油泵的出油口与冷却液入口连接,冷却液出口与油箱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闭式液压系统包括马达、主油泵和补油泵,马达通过主油路与主油泵相连通,补油泵的出油口与主油路相连通,用于为主油路的闭式系统提供液压油,保证闭式系统压力和闭式系统温度,其中,主油路管路穿过马达的壳体上的A2、B2口和泵壳体上的A1、B1口。马达和主油泵中至少一个的壳体设有带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的冷却腔回路,补油泵的出油口与冷却液入口连接,冷却液出口与油箱连接,补油泵提供的低温油液用于吸收壳体的热量,防止马达和泵(主油泵和补油泵)的温度过高而导致部件损坏。
可选地,补油泵的出油口与马达的壳体的第一工作口(U口)相连通,补油泵输出的油液从马达壳体上的冷却口(PS口)输出至马达的壳体的第一工作口(U口),起到冷却马达的壳体的作用,将马达工作产生的热量吸收。通过补油泵将冷却油液输出至主油泵和/或马达壳体,无需单独设置独立的冷却泵为马达壳体供油,减少了液压系统的部件数量,进而减少了液压系统占用的内部空间,节省整车空间和成本,同时可以取消冲洗阀,成本更低;直接对马达进行冷却,马达工作温度会更低,可以有效的保护马达。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闭式液压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减压组件与冷却液入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减压组件与马达壳体的第一工作口和/或第二工作口相连通,减压组件用于降低油液压力,防止高压油液冲坏壳体,由于马达壳体不能承受高压,此方案在实施时在冷油进入壳体处设置了减压组,以防止高压将马达轴封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减压组件为减压阀或阻尼元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减压组件为阻尼孔和/或减压阀,用于降低油液压力,防止高压油液冲坏壳体。
可选地,马达壳体有两个工作口,马达壳体的第一工作口(U)与补油泵的出油口相连通,马达壳体的第二工作口(T)与油箱相连通,马达壳体的第二工作口(T)与油箱之间也可以设置减压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补油回路上设有补油溢流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闭式液压系统还包括油箱,油箱用于提供液压油,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补油溢流阀与油箱相连接,当油路中油液的压力超过预设值时,补油溢流阀动作,使多余的流量溢回油箱,降低油路中油液的压力,防止液压系统中部件损坏,同时,保证补油溢流阀的进口压力,即补油泵出口压力不会超过预设值。其中,预设值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补油溢流阀的动作压力(调定压力)可调。
可选地,补油溢流阀的调定压力比系统最高工作压力高10%~20%。
可选地,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壳体的补油口(S口)连接至油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闭式液压系统还包括:冲洗阀,设置在马达的壳体内,冲洗阀的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闭式液压系统还包括冲洗阀,冲洗阀与马达相连接,冲洗阀用于冲洗马达阀芯内部的铁屑、铁砂等杂物,保证马达内部等清洁,防止马达工作时产生故障,冲洗阀与补油泵连接至同一个油箱,即补油回路与马达冲洗回路共用一个油源,减少了液压系统占用的内部空间,节省整车空间和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闭式液压系统还包括:高压溢流阀,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高压溢流阀与第一油路和/或第二油路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高压溢流阀与主油路相连通,高压溢流阀用于为主油路的闭式系统提供液压油,增加主油路中油液的流量,从而保证闭式系统压力,同时,由于高压溢流阀从油箱中抽取温度较低的油液,因此可以保证闭式系统温度,防止闭式系统中的油液温度较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高压溢流阀包括第一高压溢流阀和第二高压溢流阀,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一高压溢流阀与第一油路连接以及通过第二高压溢流阀与第二油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闭式液压系统中包括两个高压溢流阀,补油泵的出油口分别通过第一高压溢流阀和第二高压溢流阀与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闭式液压系统还包括:动力源,动力源的输出轴与主油泵和补油泵相连接,动力源用于驱动主油泵和补油泵;动力源为发动机或电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闭式液压系统还包括动力源,动力源的输出轴与主油泵和补油泵相连接,动力源用于驱动主油泵和补油泵,主油泵和补油泵通过同一个动力源驱动,减少了液压系统占用的内部空间,节省整车空间和成本。
可选地,动力源为发动机或电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油路和/或第二油路上设置有检测口,检测口处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油路和/或第二油路中的油液压力,防止闭式液压系统出现故障,避免油路中油液压力过大或过小,导致马达无法正常工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主油泵和补油泵设置在泵壳体内,泵壳体上设置有检测口,检测口与主油路相连通,检测口用于检测主油路的压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主油泵和补油泵设置在泵壳体内,泵壳体上设置有检测口,检测口与主油路相连通,检测口用于检测主油路的压力。
可选地,检测口设置有检测探头,检测探头用于检测主油路的压力。
可选地,检测口的数量为两个(MA口和MB口),设置在主油路的不同位置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马达壳体的第二工作口(T口)与油箱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马达壳体的第二工作口(T口)与油箱相连通。可选地,马达壳体的第二工作口(T)与油箱之间设置有减压组件,用于减小排出的油液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闭式液压系统。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工程机械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闭式液压系统,因此包括其全部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闭式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闭式液压系统,10马达,12马达壳体,14主油泵,16补油泵,18油箱,20补油溢流阀,22冲洗阀,24高压溢流阀,242第一高压溢流阀,244第二高压溢流阀,26动力源,28泵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闭式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闭式液压系统1,包括马达10、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主油泵14的第一口通过第一油路与马达的第一工作口连接,主油泵14的第二口通过第二油路与马达10的第二工作口连接,补油泵16的出油口通过补油回路与第一油路和/或第二油路连接;马达10和主油泵14中至少一个的壳体设有带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的冷却腔回路,补油泵16的出油口与冷却液入口连接,冷却液出口与油箱18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闭式液压系统1包括马达10、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马达10通过主油路与主油泵14相连通,补油泵16的出油口与主油路相连通,用于为主油路的闭式系统提供液压油,保证闭式系统压力和闭式系统温度,其中,主油路管路穿过马达壳体12上的A2、B2口和泵壳体28上的A1、B1口。马达10和主油泵14中至少一个的壳体设有带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的冷却腔回路,补油泵16的出油口与冷却液入口连接,冷却液出口与油箱18连接,补油泵16提供的低温油液用于吸收壳体的热量,防止马达10和泵(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的温度过高而导致部件损坏。通过补油泵16将冷却油液输出至壳体,无需单独外置齿轮泵为壳体供油,减少了液压系统的部件数量,减少了液压系统占用的内部空间,节省整车空间和成本。
可选地,补油泵16的出油口与马达10的壳体(马达壳体12)的第一工作口(U口)相连通,补油泵16输出的油液从马达壳体12上的冷却口(PS口)输出至马达壳体12的第一工作口(U口),起到冷却马达壳体12的作用,将马达10工作产生的热量吸收。通过补油泵16将冷却油液输出至主油泵14和/或马达壳体12,无需单独设置独立的冷却泵为马达壳体12供油,减少了液压系统的部件数量,减少了液压系统占用的内部空间,节省整车空间和成本,同时可以取消冲洗阀,成本更低;直接对马达进行冷却,马达工作温度会更低,可以有效的保护马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补油泵16的出油口通过减压组件与冷却液入口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补油泵16的出油口通过减压组件与马达壳体12的第一工作口和/或第二工作口相连通,减压组件用于降低油液压力,防止高压油液冲坏壳体,由于马达壳体不能承受高压,此方案在实施时在冷油进入壳体处设置了减压组,以防止高压将马达轴封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减压组件为减压阀或阻尼元件。
在该实施例中,减压组件为阻尼孔和/或减压阀,用于降低油液压力,防止高压油液冲坏壳体。
可选地,马达壳体12有两个工作口,马达壳体12的第一工作口(U)与补油泵16的出油口相连通,马达壳体12的第二工作口(T)与油箱18相连通,马达壳体12的第二回油口(T)与油箱18之间也可以设置减压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补油回路上设有补油溢流阀20。
在该实施例中,闭式液压系统1还包括油箱18,油箱18用于提供液压油,补油泵16的出油口通过补油溢流阀20与油箱18相连接,当油路中油液的压力超过预设值时,补油溢流阀20动作,使多余的流量溢回油箱18,降低油路中油液的压力,防止液压系统中部件损坏,同时,保证补油溢流阀20的进口压力,即补油泵16出口压力不会超过预设值。其中,预设值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补油溢流阀20的动作压力(调定压力)可调。
可选地,补油溢流阀20的调定压力比系统最高工作压力高10%~20%。
可选地,补油泵16的出油口通过壳体28的补油口(S口)连接至油箱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闭式液压系统1还包括:冲洗阀22,设置在马达的壳体(马达壳体12)内,冲洗阀22的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闭式液压系统1还包括冲洗阀22,冲洗阀22与马达10相连接,冲洗阀22用于冲洗马达10阀芯内部的铁屑、铁砂等杂物,保证马达10内部等清洁,防止马达10工作时产生故障,冲洗阀22与补油泵16连接至同一个油箱18,即补油回路与马达10冲洗回路共用一个油源,减少了液压系统占用的内部空间,节省整车空间和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闭式液压系统1还包括:高压溢流阀24,补油泵16的出油口通过高压溢流阀24与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补油泵16的出油口通过高压溢流阀24与主油路相连通,高压溢流阀24用于为主油路的闭式系统提供液压油,增加主油路中油液的流量,从而保证闭式系统压力,同时,由于高压溢流阀24从油箱18中抽取温度较低的油液,因此可以保证闭式系统温度,防止闭式系统中的油液温度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高压溢流阀24包括第一高压溢流阀242和第二高压溢流阀244,补油泵16的出油口分别通过第一高压溢流阀242和第二高压溢流阀244与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连接。
可选地,闭式液压系统1中包括两个高压溢流阀24,第一高压溢流阀242与第一油路连接以及第二高压溢流阀244与第二油路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闭式液压系统1还包括:动力源26,动力源26的输出轴与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相连接,动力源26用于驱动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动力源26为发动机或电机。
在该实施例中,闭式液压系统1还包括动力源26,动力源26的输出轴与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相连接,动力源26用于驱动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通过同一个动力源26驱动,减少了液压系统占用的内部空间,节省整车空间和成本。
可选地,动力源26为发动机或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油路和/或第二油路上设置有检测口,检测口处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油路和/或第二油路上设置有检测口,检测口处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油路和/或第二油路中的油液压力,防止闭式液压系统1出现故障,避免油路中油液压力过大或过小,导致马达10无法正常工作。
可选地,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设置在泵壳体28内,泵壳体28上设置有检测口,检测口与主油路相连通,检测口用于检测主油路的压力。
可选地,检测口设置有检测探头,检测探头用于检测主油路的压力。
通过对主油路的压力进行检测,从而能够通过检测到的压力值调整压力泵的压力,也可以及时修正喷油量,从而保证闭式液压系统稳定地工作。
可选地,检测口的数量为两个(MB口和MA口),设置在主油路的不同位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马达壳体12的第二工作口(T口)与油箱18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马达壳体12的第二工作口(T口)与油箱18相连通。可选地,马达壳体12的第二工作口(T)与油箱18之间设置有减压组件,用于减小排出的油液的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补油泵16泵出液压油,一部分液压油经高压溢流阀24进入闭式系统,用作闭式回路补油;另一部分液压油从PS口出,经阻尼孔或减压阀和马达10的T1口,进入马达壳体12,起到冷却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提出了一种工程机械,例如挖掘机械,工程起重机械,铲土运输机械等,工程机械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闭式液压系统。
在该实施例中,工程机械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闭式液压系统,因此包括其全部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闭式液压系统(1),包括马达(10)、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所述主油泵(14)的第一口通过第一油路与马达的第一工作口连接,所述主油泵(14)的第二口通过第二油路与马达(10)的第二工作口连接,所述补油泵(16)的出油口通过补油回路与所述第一油路和/或所述第二油路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10)和主油泵(14)中至少一个的壳体设有带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的冷却腔回路,所述补油泵(16)的出油口与所述冷却液入口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油箱(1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液压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油泵(16)的出油口通过减压组件与所述冷却液入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式液压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压组件为减压阀或阻尼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液压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补油回路上设有补油溢流阀(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式液压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洗阀(22),设置在所述马达(10)的壳体内,所述冲洗阀(22)的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液压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高压溢流阀(24),所述补油泵(16)的出油口通过所述高压溢流阀(24)与所述第一油路和/或所述第二油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闭式液压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溢流阀(24)包括第一高压溢流阀(242)和第二高压溢流阀(244),所述补油泵(16)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一高压溢流阀(242)与所述第一油路连接以及通过所述第二高压溢流阀(244)与所述第二油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式液压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源(26),所述动力源(26)的输出轴与所述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相连接,所述动力源(26)用于驱动所述主油泵(14)和补油泵(16);
所述动力源(26)为发动机或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式液压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油路和/或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处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
10.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闭式液压系统(1)。
CN201921706168.9U 2019-10-12 2019-10-12 闭式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Active CN210738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6168.9U CN210738963U (zh) 2019-10-12 2019-10-12 闭式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6168.9U CN210738963U (zh) 2019-10-12 2019-10-12 闭式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8963U true CN210738963U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8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6168.9U Active CN210738963U (zh) 2019-10-12 2019-10-12 闭式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389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3656A (zh) * 2021-11-11 2022-04-0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闭式液压系统及机械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3656A (zh) * 2021-11-11 2022-04-0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闭式液压系统及机械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3982B (zh) 可实现变量泵合分流时变排量的逻辑控制阀
CN210738963U (zh) 闭式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CN212717424U (zh) 一种泄压液压系统及闭式液压系统
CN218817964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
CN102312881B (zh) 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冲洗回路
JP2005054964A (ja) Hst駆動回路
KR100838813B1 (ko) 유압모터의 배출 오일 회수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0429403C (zh) 内置外控式溢流阀的齿轮泵
CN216519003U (zh) 闭式液压系统及机械设备
CN213744203U (zh) 一种闭式液压系统
CN211174606U (zh) 一种具有轴承齿轮润滑冷却的双螺杆泵
CN211288320U (zh) 液压系统及双轴破碎机
CN211820148U (zh) 一种具有冲洗功能的闭式系统及液压系统
CN212003786U (zh) 一种破碎机液压驱动系统
CN216361080U (zh) 一种可控制补油压力的散热冲洗阀
KR20070068527A (ko) 지게차 오일탱크의 작동유 냉각장치
CN215409541U (zh) 一种管路液压油冲洗冷却系统
CN207554448U (zh) 一种破碎机械液压装置
CN218993780U (zh) 一种冷却系统
CN216554668U (zh) 一种共振式破碎机的分离式液压系统
CN217873509U (zh) 一种比例控制的散热器液压马达
CN219509939U (zh) 一种液压马达冲洗回路
CN216985824U (zh) 一种灭菌器及其水循环系统
CN218817300U (zh) 一种油液散热用阀组
CN212509071U (zh) 一种注塑机油泵保护油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