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3180U - 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 - Google Patents

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3180U
CN210733180U CN201920943834.4U CN201920943834U CN210733180U CN 210733180 U CN210733180 U CN 210733180U CN 201920943834 U CN201920943834 U CN 201920943834U CN 210733180 U CN210733180 U CN 210733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structure
mold
hole
low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38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红波
黄桑
赵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hai Weix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hai Weix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hai Weix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hai Weix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38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3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3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3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其中,模具冷却结构包括:固定座,其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流道;隔水部件,嵌设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且将所述第一流道分割为进水段和出水段;以及模芯,开设有冷却井,所述冷却井与所述隔水部件之间形成热交换腔;其中,所述隔水部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连通所述进水段和所述隔水部件的空腔,所述隔水部件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热交换腔和所述出水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冷却结构,隔水部件直接嵌设于安装座上,将隔水部件与安装座之间密封即可,方便制造和安装。

Description

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一般都设有模具冷却结构,在冷却水的作用下,保持模温,防止产品在模具中由于局部过热产生变形现象,使得产品的注塑尺寸更稳定,且使得产品在模具中能较快冷却凝固,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公开号为CN2023188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具运水结构,包括模具本体及设于模具本体中的运水管路,所述运水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模具本体中设有镶件,所述镶件中设置有与所述运水管路的进水管路、出水管路连接的进出水塔,所述进出水塔通过一间隔板隔开分成两个独立的容置腔,所述运水管路的出水管路和进水管路分别与两所述容置腔对应连通,所述镶件中设置有至少一连通水塔,所述镶件的底部开设圈槽,所述连通水塔与所述进出水塔通过圈槽连通,所述连通水塔中设置有隔断板,所述隔断板底部与连通水塔底部齐平,所述隔断板的顶端与连通水塔顶部间隔有供水流通过的空隙,所述镶件的底部紧密设置有将所述圈槽、所述进出水塔及所述连通水塔密封的密封板。
上述方案中,模具冷却结构复杂,制造及安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方便制造及安装。
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包括:
固定座,其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流道;
隔水部件,为中空管件,嵌设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且其主体露出所述固定座,所述隔水部件通过其侧壁阻断所述第一流道,将所述第一流道分割为进水段和出水段;
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的模芯,所述模芯与所述固定座的贴合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隔水部件的主体相匹配的冷却井,并通过所述冷却井套设于所述隔水部件的主体外,所述冷却井与所述隔水部件之间设有间隙,形成热交换腔;
其中,所述隔水部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连通所述进水段和所述隔水部件的空腔,所述隔水部件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热交换腔和所述出水段。
进一步地,所述隔水部件由均为中空管件的下段和上段组成,所述下段嵌设于所述固定座中,所述上段套接于所述下段内,所述下段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与所述上段的外侧壁形成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孔洞越过所述下段的顶端,形成缺口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洞越过所述下段的底端,形成缺口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并相对地位于所述下段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段的外部轮廓为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上段的外部轮廓为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上段为柔性材质制造。
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模具冷却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冷却水依次流经进水段、第一孔洞、隔水部件空腔、热交换腔、第二流道和出水段,冷却水在热交换腔完成热交换。该方案中,隔水部件直接嵌设于安装座上,将隔水部件与安装座之间密封即可,方便制造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结构实施例一中隔水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结构实施例一中隔水组件的主视图;
图4 是图3的俯视图;
图5 是图3的右视图;
图6是图3的左视图;
图7 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结构实施例二中隔水组件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结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结构实施例三中隔水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冷却结构实施例三中隔水组件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左视图;
图13是图11的右视图。
100.固定座,101.第一流道,200.隔水组件,21.下段,201.第一孔洞,202.凹槽,22.上段,300.模芯,301.冷却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
固定座100,其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流道101,第一流道101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用于流进冷却水,出水口用于流出冷却水;
隔水部件200,为中空管件,嵌设于固定座100上并且其主体露出固定座100,隔水部件200通过其侧壁阻断第一流道100,将第一流道100分割为进水段和出水段,进水口位于进水段,出水口位于出水段;
以及安装于固定座100的模芯300,模芯300是待冷却的部件,模芯300与固定座100的贴合面上开设有与隔水部件200的主体相匹配的冷却井301,并通过冷却井301套设于隔水部件200的主体外,冷却井301与隔水部件200之间设有间隙,形成热交换腔,为增强模芯300与固定座100之间的密封性,在二者之间夹设有密封件400;
其中,隔水部件20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孔洞201,第一孔洞201连通进水段和隔水部件200的空腔,隔水部件200的外壁上还开设有凹槽202,凹槽202与隔水部件200不连通,凹槽202与固定座100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第二流道连通热交换腔和出水段。
冷却水的流动路径如图中虚线所示,依次流经进水段、第一孔洞201、隔水部件200的空腔、冷却井301、第二流道和出水段,冷却水在冷却井301处完成热交换。
按照预定尺寸加工完成固定座100、隔水部件200和模芯300后,进行组装。组装时,直接将隔水部件200插设于固定座100上预先开设的安装槽中,并确保第一孔洞201与进水段连通,凹槽202与出水段连通,将隔水部件200与固定座100之间密封后,安装模芯300即可。安装方法简便。隔水部件200通过其侧壁阻断第一流道100,热交换前后的冷却水可以很好地隔离。
本实施例中的隔水部件200可以为塑料件,通过注塑成型,也可以为金属件,通过机加工成型。隔水部件200的外轮廓优选圆柱形,这样方便加工固定座100上的用于安装隔水部件200的安装槽以及方便加工冷却井301。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模具冷却结构。因具备模具冷却结构的全部技术特征,所以也具备模具冷却结构的全部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为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
如图7和图8所示,隔水部件200由均为中空管件的下段21和上段22组成,下段21嵌设于固定座100中,上段22套接于下段21内,下段21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孔洞,第二孔洞与上段22的外侧壁形成凹槽202,第一孔洞201开设于下段21上。该改进具有如下优点:1)便于加工隔水部件200。当隔水部件200为金属件时,凹槽202的加工方式通常为铣,当其尺寸较小时,不方便加工。本实施例中,贯通的孔洞要比槽更容易方便。2)下段21和上段22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例如,下段21采用金属材质,可以保证其与固定座100之间安装地更牢固,而上段22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可以避免由于隔水部件200的安装误差导致隔水部件200与模芯300之间干涉。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下段21的外轮廓优选圆柱形,这样方便加工固定座100上的用于安装隔水部件200的安装槽。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上段22的外轮廓优选圆柱形,这样方便加工冷却井301。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模具冷却结构。因具备模具冷却结构的全部技术特征,所以也具备模具冷却结构的全部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该实施例为对实施例二的进一步改进。如图9~13所示,第二孔洞越过下段21的顶端,形成缺口状。一方面更便于加工第二孔洞,另一方面,使得凹槽202与固定座100之间形成的第二流道更通畅。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孔洞201越过下段的底端,形成缺口状。同样地,该实施方式更便于加工第一孔洞201。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孔洞201和第二孔洞大小一致。这样,在组装下段21和上段22时,不需区分第一孔洞201和第二孔洞,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孔洞201和第二孔洞相对地位于隔水组件200的两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模具冷却结构。因具备模具冷却结构的全部技术特征,所以也具备模具冷却结构的全部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其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流道;
隔水部件,为中空管件,嵌设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且其主体露出所述固定座,所述隔水部件通过其侧壁阻断所述第一流道,将所述第一流道分割为进水段和出水段;
以及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的模芯,所述模芯与所述固定座的贴合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隔水部件的主体相匹配的冷却井,并通过所述冷却井套设于所述隔水部件的主体外,所述冷却井与所述隔水部件之间设有间隙,形成热交换腔;
其中,所述隔水部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连通所述进水段和所述隔水部件的空腔,所述隔水部件的外壁上还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热交换腔和所述出水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部件由均为中空管件的下段和上段组成,所述下段嵌设于所述固定座中,所述上段套接于所述下段内,所述下段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与所述上段的外侧壁形成所述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洞越过所述下段的顶端,形成缺口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洞越过所述下段的底端,形成缺口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大小一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相对地位于所述下段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段的外部轮廓为圆柱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的外部轮廓为圆柱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为柔性材质制造。
10.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模具冷却结构。
CN201920943834.4U 2019-06-21 2019-06-21 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 Active CN210733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3834.4U CN210733180U (zh) 2019-06-21 2019-06-21 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3834.4U CN210733180U (zh) 2019-06-21 2019-06-21 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3180U true CN210733180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6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3834.4U Active CN210733180U (zh) 2019-06-21 2019-06-21 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33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26186A1 (en) Injection-molded faucet bod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3161985A (zh) 一种双层塑料水龙头主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03441B (zh) 一种塑料水龙头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73104A (zh) 一体式龙头水道内芯的成型方法
CN211389927U (zh) 一种模具冷却水路
CN210733180U (zh) 模具冷却结构及模具
JP2006335064A (ja) 鋳造シェルの製造方法
CN209775390U (zh) 音频线封胶模具
CN207437873U (zh) 一种新型塑料水龙头本体及其制造模具
CN204692689U (zh) 一种分体式恒温龙头
CN203892597U (zh) 一种水龙头阀芯
CN201310655Y (zh) 一种塑料水龙头
CN214214600U (zh) 一种冰箱排水管生产模具
CN211662534U (zh) 广口瓶瓶胚模具两段式型芯结构
CN211917584U (zh) 一种金具包胶注塑模具
CN203272931U (zh) 一种双层塑料水龙头主体
CN209381364U (zh) 一种模腔锁模环与模腔的连接结构
CN201354878Y (zh) 非金属水龙头
CN107020715B (zh) 两联淋浴混合龙头及其制造方法
CN217752640U (zh) 一种塑胶模具的模仁水路结构
CN215950556U (zh) 一种将镶件密封嵌入塑料腔体的结构
CN210851149U (zh) 笔记本c壳注塑模中三板料头装置
CN220348995U (zh) 一种缩短生产周期的模具水路
CN105485373B (zh) 一种水龙头
CN215424160U (zh) 水汽分离盒及水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